【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一
《书法心得》
书法心得
汉字,我国最美丽的艺术文化瑰宝之一。只要写好它,它就像一幅山水一样有着独特的艺术气质。正所谓“以气养神,以神养人”,一个人的品质往往可以从这个人写的字中体现出来。
中国书法——隶书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是古文字有今文字转化的中介,这个转化过程本身就是中国古文字发展的成果。隶书作为中国书法五大书体之一,在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曾经起着重要的文字艺术推动作用,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这样说,方块汉字的确立,是从隶书才真正开始的。直到今天,隶书仍然有着令人叹服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华夏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且它不可替代的艺术审美价值,仍在广泛地风行着,影响着我们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着它那蕴涵古文化魅力的作用。
开学以来的这一个月里,我所学、所练的的便是隶书。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点是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早期的中国文字并没有点,像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里,都找不到点,只有隶书的出现,点才问世。而点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汉字的结构变化,给书法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如今,传统汉隶已经诞生了两千余年。到今天,书家们已经很难在单纯的汉隶上有所突破。所以在较早的时候,便已有不少的书法家们在隶书与其他书体的糅合上做文章了。比如伊秉绶,他在隶书的结构中,就掺入了宋板书的方整和横竖粗的结体。而赵之谦,则在隶书与
魏碑的融合及侧锋用笔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之前,在我初练隶书时,有人跟我说我写的蚕头雁尾给人一种轻佻之感。当时从个人角度上看来,灵动轻盈比朴拙厚重来的顺眼的多。可单单说起隶书,又给我一种沉稳厚重的印象。对于这“轻、重”的取舍便开始困扰着我。但有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中有个声音对我说怎么才能写好隶书。他说:“隶书,就是把你写的POP字体和楷书结合起来就可以了。”于是第二天,当我坐在教室的桌前时,我便通透了!
隶书最突出的特征是结构扁平取势和蚕头雁尾。“扁平取势”如同POP字体里对汉字适度的变型与拉伸;“蚕头雁尾”如同临楷帖中,顿、勾转换成了顿、提。并且轻灵远不比古雅来得更具韵味,马士达先生曾曾经便说过:“由于隶书是有篆书演变而来的,尽管它是今体字,但它的艺术信息必须十分古雅。古雅为隶书的基本书法精神。”虽然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目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但外婆已尽我最大的可能去揣摩用笔笔势与书写的“意”。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临摹中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上下紧密,左右舒张,横平竖直,蚕无二设,蚕头雁尾,雁不双飞。”并且同一个字,隶书的书写手法就有之多5种,每种方法都风格独特,耐人寻味。
在练习隶书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四个字:静心!心静。两个静字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静下心,手才能不都,字才能写得稳当;心平静了,才能耐得住性子一笔一划的体味书写中的各般滋味,才能写得好字。我想,如果把它用在其他事物上,就像那四字“泰
然处之”。在人生的胡同或狭窄处,心态上的泰然处之往往可以留意到一些平常被忽略的事物,起到绝地重生,运筹帷幄的作用。我想,这个感悟对于我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二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学出来的,不是在家闷头练出来的。
▲初学书法,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时候越学越胡涂,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对不对?对是什么样子,不对又是什么样子;还有一种情况,自己感觉越写越漂亮,这是学习书法的大忌,且很危险,再加上外人夸奖几句,就更感觉了不起。尤其是有些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把别人的奉承当做自己的书法水平,就更危险。所以劝大家一定要出来学习。学而知困,学而知不足。当教别人学习书法艺术时,我才知道不是那样。你们学习书法所犯的任何错,都是我曾犯过的,而且我犯过的错误都比你们大。所以,问路要问过来人,学习书法也是这样。
▲你们来学我写字,你写不好,我着急。学书法必须老师看得见学生,学生看得见老师。有的老师教书法,只跟人家说要学字帖,然后指点。所以我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来学习要交钱呢?因为钱是衡量你来学习是否真心?
▲每学期学几个字,不是为了再现一个田英章,而是通过这几个字寻找书法的共性。比如,有的字写得不够规矩或协调,不明白某一笔是怎样写,这就是知识问题。字写不好是功夫不到家。功夫到家了,字就写好了。
▲学习书法和其它艺术一样,讲究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就是心里明白,一点通是手上的功夫。因此,心有灵犀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里不明白,写不出来;第二阶段,是心里明白,手不通;第三阶段,是心里明白,手也通;第四阶段,是心不灵犀,手也通了。就像饭如何吃,走路如何迈步一样,不必思考就熟练了。书法练到这个程度就是最高境界了。王羲之等历代书法大家到最高境界时,书写的任何一个字都是后人之法。
▲学美术,需要外出写生,有时还不安全。学书法是最安全的职业,拿个帖子老老实实在家里练就成。
▲学习书法,上来要先学笔划,千万不要上来就写字。笔划写不好,字就写不好。 ▲有楷书基础,行书就有法度。所以基础一定要打好。
▲学书法一定要坚持临帖。不临帖就是不想写好字,也写不好字。
▲写字要注意研究笔画的书写顺序,落笔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写,哪一笔在最下面就最后写哪个笔划。但有的字可以例外,比如繁体“無”字,就要先写中间的横笔后填竖笔。
▲我教书法不是为赚钱。但是钱是衡量书法艺术价值的标准。如果你写的字没人喜欢,也没人买,那就说明你的字不是东西。有人喜欢你的字,说明你的字有市场。当然,写字也要研究人们的需求,不要写那些人们不喜欢挂,也不敢挂的内容。要写些雅的、吉祥如意的
内容。人们忌讳的内容不要写。
▲写欧体书法,要用力。一定要有“刀劈斧剁”的感觉。要有质感,有力度。写字一定要健美.首先是刚健有力,同时要追求艺术的漂亮和魅力.
▲学习中,我为大家写的二十八种笔画,大家要认真练习,只要把全部笔画都写好了,可以敢说在中国大地上都会为你伸大拇指。
▲要注意异体字的运用。认识异体字是一种学问。但不要为了写异体字而学异体字。自然的事物是最好的,故意雕琢不好。一是要善于拿大笔写小字,不要拿小笔写大字,不要学有的人用小笔、秃笔硬蘸墨,在纸上乱拧玩命,让人感觉难受。二是毛笔是不能改造的,修笔的结果是失败的,这是我的经验教训。
▲参加书法培训时间有限,应以听课学习为主,以练习为辅。不论写什么字,都要对法儿,就是心里必须明白,一旦找到了法则,怎么写怎么得劲。写字落笔要反复看帖,看一笔写一笔,有时候要看几次再写一笔。就像下棋一样,如果你不认识那步棋,就要输。举棋后看了再看,才能落子,很多时候就是在看到最后才看出是一个陷阱。所以 ,落笔前要尽量多看一眼,再看一眼。
▲学字不要贪多。有的人写了很多诗词书法,拿给我看,结果一个字都不对,有什么用?说真话往往听了很不舒服,但我必须说实话,不能骗你,那样没有好处。因此千万不要贪多。我小时候,老父亲就教我写八个字,一直写了若干年。28法都写好了,就能走遍天下。我敢打赌。
▲写字就是做学问,心浮气躁写不好字。做学问就要忍得住寂寞。学书法是很枯燥和寂寞的,有的人用不同的颜色写字,故意标新立异,我一看就烦,因为这不是做学问,而是在发泄情绪,带情绪的字是不好的。
▲写字一定要心里用劲,要“稳、准、狠”。不要认为手里拿的是软毛笔,应视为手持匕首投枪,一定要用劲,才能写好字。过去我写字,一天写下来,脑子都缺氧,手臂伸不直,先手指疼,后手腕疼,胳膊疼,脊梁疼,到最后脚尖疼。我的右胳膊肘下面都因为写字磨出茧子,以至于现在成了皮炎,医生说我是职业病,所以不用劲是不行的。
▲写书法的全部核心内容就是临帖、临帖,再临帖。不管学谁的书体,都要临帖。首先要像,贴上是实笔就写实笔,贴上是虚笔就要写成虚笔,不要随意更改,下一笔要看三眼,直到看好了,才可以落笔。写字有两种感觉,一是越写越糊涂,另一种是越写越开心,乱学乱写,如果遇到说好话的,认为自己行了,甚至有地位,别人又都说你写得好,就不自觉了,去指手画脚说别人了。这也包括我自己在内。临帖很枯燥,现在到底有多少人真临帖?临帖
很不舒服,临帖还有个技术问题,很多人看不明白。只要你的字永远不如字帖上的字好,贴就永远有用。为了看贴方便,在我家的厕所里,沙发上,车上都有欧体书贴,每看一次都有收获,开卷有益。不管你是什么大家,不临帖都要退步。赵孟頫得古人书法数行,终身习之,便可名世。《九成宫》字帖1098个字,怕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只为了过瘾不行。所以要好好去临帖,千万不要贪多。任何一个书家都是靠一种书体名世的。颜真卿一生涉及的书体很多,也是因为他的楷书名世的。字不要贪多,书体也不要贪多。书法家不要犯低级错误,有的大书法家写千字文竟然写21个错别字,误人子弟。
▲写字提倡磨刀不误砍柴工。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要骄傲,包括获奖者。所以,希望大家要好好努力。
▲做学问要多读书,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都是文学家。也许我们的字不亚于欧阳询,但整体上不行,写得不老。老不是年龄,是成熟的老。有人问我如何评价自己的字,我说我的字不敢说好,但我没有看到比我更好的,要有自信。
▲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大本营,也是西方文学的盲点。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书法。
▲写字不要搞矫揉造作雕虫小技的东西。我年轻时曾写过一些那种东西,并赚了一点钱,结果被父亲臭骂一顿,从此不再写了。
▲写书法必须下功夫。别人的字比你写得好,说明他用的功夫比你多。如果只写了两三年,就称著名书法家,那是骗人。书法家是不能速成的。有的孩子从六七岁就开始写,我从三岁就开始学写字。不管学谁的,首先要学得像。凡是想写成自己的,一定不会有成就。你到我这里来学,就要放弃你自己的。你可以不是欧阳询,但道理一定要懂。有的人说我的欧题字没有个人特点,有特点就不是欧体书法了。
▲一个人什么最难受? 失去目标最难受。望山跑死马说明还有奔头,但没有目标就很难受。在培训班上,有欧阳询字帖,有我在这里做朋友给你指导就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要认真端正态度,不要整天想把自己写出来。教学的内容是一样的,但学得不一样,有的人在网上发贴子说,都学欧阳询,千人一面有什么意思?这全是胡说八道。如果大家不信,可以搞一个颜、柳书法比赛,凡是临帖到一定程度的人,临什么都行。我的书法是一步步摸爬滚打出来的,等中国发达了,书法风气正了,书法的春天就来了。
▲我的父亲曾形容我和蕴章兄弟俩,是“拔了蒿子露出俩狼来”,意思是说当时别人都不写字,而我们兄弟俩仍然坚持写字,才有了点成就。父亲在世前从未夸奖过我们。现在书法界风气整体不正,正处在低谷时期。当代不出大家,但当前的社会环境对书法是有利的。趁大家都不行的时候,赶紧练我们这种书体,走到哪里都有饭吃。买的人还是愿意掏钱的,
楷法无期。写字不是为了赚钱,如果没人买,就说明你的艺术还不行。培训班结束后,如果谁愿意继续学,还可以交流。
▲有关书法技术问题:
(1)用笔。用笔要用兼毫,不能用纯羊毫。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一定要好使。如果大家发现哪里的毛笔好使,可以互相推荐。新笔要用手捻开,在水里浸泡开,等吃透了水再蘸墨写字。经常使用的笔,用完后要洗净保存,再用时,要先在水里浸泡半小时,才好使。写欧体书法,要用兼毫,不软也不太硬。
(2)用墨。我是用一得阁牌墨汁。这种墨写字留得久远,最好用手研的墨。墨汁不兑水不行,挡笔,用废笔调匀再使用。墨汁坏了不能用,有毒。陈墨不好使,涩笔。古人是研墨,现在使用墨汁,含胶多。必须对水才能好用。写楷书要对四分之一的水;写行书要写楷书要对三分之一的水;写草书要对二分之一的水,也可以掺酒,写出的字含有酒香味。现在看学员写字普遍蘸墨较多,一定要注意尽量少蘸墨,中间不要停顿,一个字写下来蘸两三次墨就可以了。否则字写出来会变得很散,笔划之间不连贯,没有精神。
(3)用砚。我用一个小罐,不用砚。过去有钱的人写字都是书童研墨,用一点倒一点。日本人用研墨机研墨,研好后放在容器里,用多少往外倒多少,省墨。
(4)用纸。写字不要用好纸,不要用太隐(淫)的纸,也不要用加浆萱。最好用单萱、生萱,不要用熟萱。好纸如布,好布如纸。台湾、日本的纸比较好使。
(5)写硬笔书法,要在下面垫一张铜板纸,或硬纸板,效果比较好。
字如其人——从八大三人书法看文人情怀
中国至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的说法。其实这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这句话得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字如其人意谓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纵观中国历代著名的书法著作无不以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意抒发内心情怀为最佳。可以毫不夸张额的说字是书者志向的外化 同时也是书者心境的表白是书者情绪的流露。 字就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非有远大志向、高尚情怀书法怎么可能做到精妙呢其实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唐张怀在《书艺》中说的很清楚“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只要认真观察从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
思想、志趣。其次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若仅能反映外物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表达外界物像在内心引发的启示和感受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这就是清代周星莲在他的《临池管见》中说的“若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之矣”。明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说到“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象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书法作品的构思、布局、变化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而书法的造型回旋转折进退往复严容神姿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感情而动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唐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有这样一段话“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他说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生气的事或窘迫穷因、忧伤悲痛或愉悦闲逸、怨恨、思慕或酣醉无聊、心中不平只要有动于心必借草书加以抒发。说明张旭作草书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复杂的心态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书家成功的背后是付出了无数辛勤的汗水是经历过多少次失败与痛苦的煎熬是经历过多少年积累沉淀与千千万万张宣纸的苦练才换来一张成功的喜悦。要完成一张佳作更是其之妙不能强求唯会之于心应乎于手无意偶写竟是佳品。用心去写却是废纸无数啊。如果对于一个对于失意的人来说那么书写书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慰籍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八大三人的书法艺术境界和其坎坷的人生遭遇以及其愤懑于心的那份文人情怀。 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削发为僧取法名传綮。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 我们看他的用笔第一简洁没有逆起也没有搭锋只是用一种很单纯的蹲锋入纸象徒手画出的线条一样随意线条也没有太多的起伏变化笔笔中锋圆润厚实用墨浓而不燥通遍无丝毫火气很象用硬笔画出的线条一样。 第二结字巧妙造型独特。我们说从来书画本相通八大的写意花鸟成就极高其构图和主体造型都能化繁为简冷僻不群对后世的写意花鸟影响极大。其书法的字法结构也如其画一样化繁为简以减笔为能事通过局部的夸张和收敛的对比营造一种密不可容针疏可走马的强烈视觉刺激。具体的分析不难看出八大山人早年取法欧率更的痕迹他的结字总体还保持欧体楷书左紧右舒的特点比如写方框结构的字左边的空间明显的压抑了而右边的空间极大的夸张外展产生对比吸人眼目从这点来看八大山人的书法空间意识还是比较前卫的现代的“现代派书法”还是走八大山人的老路。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三
《书法》
执笔介绍编辑 学习写毛笔字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执笔得法,写字时才能运用自如;如果执笔不当,养成不正确的习惯,纠正起来会很困难,也不利于把字写好。
执笔方法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只要我们翻开古今书法理论的典籍,关于执笔方法的探讨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单钩法、双钩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四字法、回腕法等等。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则是故弄玄虚。
执笔方法要解决的就是五个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顺利地书写。要根据手指的生理特点,使手指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执笔。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重,他在《书法论丛 ·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
下面我们对擫、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作一简明的解释,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执笔方法的特点。
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后侧,力量由内向外。 押,通压,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
执笔要点编辑
(1)手指实:手指要实在地压在笔管上,使握笔稳。(2)手心虚:手掌不要握紧,放松自然,掌心有一定空间,能够自由运笔即可。
(3)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呈自然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要刻意。
(4)手掌竖:手掌竖起,能使手把笔拿直。
腕法要点编辑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
五指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指实,就 是手指执笔要有力量,要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 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执笔要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 稳定。”
掌虚,就是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
掌竖,就是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运转自如;否则,就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不正,笔画易成偏锋病笔。
腕平,是 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写字时是通过腕部将力量传送到笔锋,为了便于运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竖二者 是互相关联的。管直则锋正,这与运腕、掌竖有密切关系,掌竖、腕平、管直、锋正,加之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因为运笔的关键在于腕力。
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上执笔方法的图,笔管略微倾斜。因为在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笔管不是始终保持正直的,要随着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不断变换方向。
姿势方法
我国书法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精髓。但其执笔方法也很讲究,错误的执笔方法,不但会影响书法艺术的提升,同时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近视、颈椎突出等等问题。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据已故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从古画上书写者的执笔姿势考证认为,古人是用三指执笔法写毛笔字的。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于,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到来代桌椅板凳开始大兴,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更,执笔方法也变为五格执笔法了。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抓住书写。撮管法是将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2] 枕腕悬腕悬肘
枕腕 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用枕腕法书写毛笔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死了难于移动。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腕来书写。
悬腕 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Zhou,上臂与前臂相连的、突出且可活动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写对联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
悬肘 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当然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
我们练毛笔字,在起步阶段时,因对毛笔的性能一点也不熟悉,可先用悬腕法写二三寸见方的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可采用悬肘法来练习。当然,突然将手臂全部悬空,一上来有一定的困难,手会酸麻、疼痛,只要坚持便会解决。快则一个星期,慢则一个月。如果开始阶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写的字还没有原来枕腕时写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辈子手臂都悬不起来。
清代有个书法家,他就因没能过悬肘关,写毛笔字时手腕总是枕江在桌面上,写大字没法进行,于是在屋梁上悬挂一根绳子,结成绳圈,将执笔的手套在圈里书写。可见不能悬肘是件很麻烦事。 [2]
高低与松紧
执笔的高低是指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之间的距离,距离长就是执得高,反之,距离短就是执得低。执得高,手执在笔杆的中部或尾部,书写时手腕或手指移动一分,笔毫就会在纸上移动一寸,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结体也会奇趣横生,因此,这种方法有利于写行书和草书。但由于执笔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圆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隶书及楷书。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林散之先生写草书仍然低执笔,他并不依赖手指的拨动以求得草书结体出于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协调动作追求笔画的沉着痛快。
初学者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离笔根约1寸),使笔画稳健些。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未拿过毛笔,心理比较紧张,因此可适当放松些。当然,写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来自久练,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会骑了,习惯成自然,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用力。写毛笔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
毛笔握笔姿势和方法 [2]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四
《关于书法家的》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五
《什么是书法》
什么是书法 武洪伟
书法研究及书法教育中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书法?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书法及书法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很多人想破解但都没有成功,对这个问题人们只好以自己的认为来回答,这样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是造成书法界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问题是不是象“美是什么”一样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者说根本无法解开,其实也不是,他是可以解开的,因为他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这点就是最重要的,只是很多人没有看清楚他的真面目,我说的很多人,特别指那些学书法的人,还有理论专家,特别是理论家,就是他们影响到了人们对书法的正确认知。
那么是什么人看清了书法是个什么东西呢?说来也许会让你很吃惊,也许根本不相信,看清楚书法真面目的人,就是很多老农民。
农村人说一个人的字写得好,往往会说这个人的字很有笔锋,或者说这个人的字笔锋很“硬帚”,你听到过没有?在这里,农民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一个东西叫做“笔锋”。他们眼中的笔锋是什么?显然不是指毛笔的笔毫,而是指字的笔画,是指毛笔从下笔开始到结束运行的整个轨迹。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书法,主要原因就是有这个看得见的形式因素——笔锋。然而,在学者及当代人学书法的人眼中,他们没有看到这个东西,却把书法看成了“线条”,正是这个很小的“偏差”,让 1
他们至今与书法的真面目失之交“目”。这里举一个例子:
(上面这幅字,实事求是地说,你看到的是线条还是笔锋? )
在汉字的书体中,除了甲骨文与篆书,隶、草、楷、魏碑都明显可以看到笔锋,甲骨文与篆书有没有笔锋?是不是笔锋字?
2
(甲骨文与篆书采用“中锋”,中锋同样是一种笔锋,他们仍然是一种笔锋字。)
没有笔锋的字,尽管是汉字,但都不是书法,美术字就不是书法。
(上边是两幅美术字,你觉得他们是书法吗?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笔锋”的形式,或者说他们不是采用笔锋思维来“书写”,当然就不是书法。)
3
所以是不是书法首先就是看他是不是笔锋字。
笔锋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它能够让汉字成为书法?
笔锋最根本是由笔意产生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像我们的语意能够产生话锋,话机一样,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用“笔锋犀利”来形容文章文意厉害,文章中的笔锋是无形的,世界上任何无形的观念都是来自于有形,有形为无形提供对照,无形为有形揭示根源(比如道与万物的关系就是如此),无形的笔锋是怎样产生的?显然是由文意产生的,也就说“意”可以产生“锋”,既然如此,笔意必然就会产生笔锋,一定要产生笔锋,笔锋反过来,能够携带和表达笔意,这就是笔锋的作用,可见笔锋与笔意二者是天然就生在一起的一个东西。所以中国书法本质不是什么线条,同理,中国画中的“线条”也不是“线条”,而是携带了笔意的笔锋(另文论述)。
在所有的书写工具中,毛笔原本锥形的形态及“软”使他的笔锋成为携带和表达笔意最优势的一种书写工具,任何书写工具无法与之相比。钢笔字与粉笔字等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他们是模仿毛笔的笔锋写字,只是携带笔意的能力较低,他们与毛笔字的区别就这么大一点。
4
仿宋字的横画右端有一个突起的三角形,启功问过造字的工人,为什么要有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用?造字的工人说不知道,启功先生认为,有一个三角形目的是为了打破横平竖直。(《启功给你讲书法》97页,2012年版)
先生的解释其实是错误的,这个三角形其实就是毛笔的“笔锋”,仿宋字保留了毛笔的笔锋形式,所以人们说他书法味很浓,但他却不是书法?为什么?有两个原因。一是笔意被抽走,只留下一个笔锋形式的躯壳,在书法中,笔意就是隐藏在内部起实质作用的东西,笔意是影响到笔锋及结构的主导性因素。二是仿宋字的字与字之间及单字笔画之间是一种直线型的纯平衡结构,书法则是一种波形结构。
笔锋还是推动汉字字体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有什么样的笔锋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字体出现,这一点,文字学家一直都没有注意到。
书法的第三个秘密是从甲骨文开始,所有汉字的发展演变都是在一种横竖交叉结构的思维方式下按相反相成的原则进行的,自始至终没有跳出这个思维。汉字有独立构字能力的笔画就是横画与竖画,横就是一,竖在甲骨文中就是十,其他任何笔画无独立构字能力。
横竖交叉相反相成又藏着一个秘密,那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多种对立统一的哲学关系可以放进去,比如主次、长短、俯仰、相背、正欹、纵横等,这个学书法的人比较懂。如果换做英文字母、楔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等,这些关系你就放不进去,不信可以试试。此点也可证明书法与汉字的“象形”无关。
书法的第四个秘密是字心攒聚,字心攒聚有两种形态,一种是 5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六
《怎么写好字》
硬 笔 书 法 教 案
如果你是要字写的好看,那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如果你想
让你的字看起来起码不难看,可以告诉你一点建议,首先你的字要写的方正,因为汉字是方块字,老祖宗造字的时候就是造成方的,所以你要尽量把字写方正.其次你要注意既然写方正就不要有伸胳膊露腿的,每个字你都要尽量可以用一个矩形框能框住.不要为了表现你的潇洒把字写的那么“飘逸”。 印着写、描写,尽量两样都练习到,只是印着写,对自己的字变化不大,对着字帖描是慢一点,不过效果还不错。不管怎么样,一句话,要坚持,每天两面。可以看到效果。
首先练好拿笔姿势,慢慢写,先注重衡平竖直,不能着急,写习
惯了就可以讲究点笔锋,这个也是漫长的过程,切忌着急,这个时期过去了就很容易写好字了。
写好字,认真写字是一个人需要长期注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
题,不仅仅是一个关乎文字交际的问题,而且是关乎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果你的楷书已经写得不错了,那就练行书。如果楷书写得还不
好,那当然是先练楷书。 首先要准备一本字帖,(一定要是你喜欢的字体的字帖)。
第一步,描。用铅笔在字帖的字上描写。同时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每天最少大本的描一页,小本的描两页。把一本描完了,用橡皮把铅笔印擦掉。
第二步,摹。用字帖中的白纸蒙在字上用钢笔摹写。要把一本摹
完。
第三步,临。把字帖立在面前,在纸上照着字贴上的字写。要把
一本临完。
第四步,写。自己可以独立的写了,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字体。
哪个字写得不好看,可以参考一下字帖的字的写法,也可以自己多写
几个,比较一下那个好看,以后就按这个写。
楷书练完了,按照同样的方法练行书。行书字帖的字体应该和楷书的
一样。
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这样用心认真练习的,三四个月就可以写
出一笔不错的钢笔字来。
办法:
1.直接练习行书;
2.工作了空闲的时间绝对要比学生多,所以没事的时候在练字之余在
报纸上写一写,画一画;
3.多留意生活中好的字(如同事的字.店铺招牌的字等等)是怎么结构
字型,笔画是怎么安排的;
4.在实际操作中将所练.所看加以运用,先遵循规范后加快速度.
字帖:
1.庞中华的行书字帖,尽管有很多人对他的字不屑一顾,但对于初学
者来说他的字很规范,容易上手;
2.司马彦的行书字帖,他的字还算大方,也适合初学者,中学教材已经
将他的字帖加以推广.
练好钢笔字,对于小学生,以及一些字体尚未定型的广大青年来
说,一般比成年人容易些。这是因为他们容易接受新的字体,一旦有
正确的引导,选择合适的字体,正确的方法,再有持之以恒的态度,
在短期内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让这些人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
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点划练起。然后再练结构。
对钢笔字来说,最重要的是结构问题,结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美
观。所以要写好钢笔字结体最重要。但现在有一个很不好解决的问题,
就是很难把以前的字体忘掉,在临帖过程中常常把旧习惯带入新字
体。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首先是选择与自己以前的字体截然
不同的正楷字进行摹写。练正楷是为了正形,练上一两个星期或更长
的时间,就可以正形。当形正了以后,也应选择与本人原字体截然不
同的,并且是自己认为美观的行书字帖进行临摹。如以前的字体拘谨
则选择奔放的字帖;如字体散漫则选择严谨的字帖;如字体呆板则选
择潇洒的字帖;如字体软滑则选择坚挺的字帖,若字体臃肿则选择清
秀的字帖......这样练上二到三个月,就可以学会新的字体。在学习
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刚开始几天进步还快,但过一个时期反到
觉得越写越差,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再经过
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轨道。临摹的目的是将以前的字
忘掉,将字帖上的字记住,加以应用。在这以后,就要安排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章法布白。对一般只想把字写得好
看。
如果想在钢笔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那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
的。不仅必须借鉴毛笔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气韵 等等,还必
须充分发挥钢笔所固有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繁荣钢笔书法艺术,
才能使她具有强大而永久的生命力。否则,钢笔书法只能是毛笔书法
的附庸,不能有所发展、 有所创新,也就不会有强大、永久的生命
力。
我们知道一项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刻苦练习才行,不能一
曝十寒。我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由于长年累月在后院的池塘里洗
笔,结果把池塘都染黑了,可见写好字要花多少的精力啊!有的人在
学字时,往往开头进步很快,但到一定的程度就进步不快了。这时,
有的放弃了,于是最后与没有练过字的人相差不大。而有的人则坚持
下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以后,字又会前进一大步。所以,写字
首先要有恒心,不轻言放弃,只要坚持不懈,终于有所收获。
2、写字要有静心。 写好字最主要的是平心静气。要是会书画
的同学,他们都有一样特别的本领,一天坐上几小时,照样写得津津
有味,周围的吵闹、喧嚣熟视无睹,心无旁鹜。我国古代大书法家智
永发誓"字不惊人死不休",一个人关在楼上苦练十几年,终于写成了
惊世骇俗的行楷《千字文》。我们的同学要练出好字,一定要耐得住
寂寞,写字时用心专一。眼睛里看看电视,耳朵里听着收音机,嘴里
吃着东西,心里想着玩,肯定是写不好字的,有时甚至连字都会写错。
3、写字要有细心。 初学字者多数以临摹为主,我们在临摹时
要仔细认真,要看清楚每个笔画的来龙去脉,提按顿挫,粗细变化,
离放大或缩小以后的比例关系,各偏旁在格子中的位臵,尤其是对点
折钩等细微之处要看清楚,不能凭印象,求大概。只有这样,才能使
写出来的字形像而神似。要从小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才能为以后的
写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4、写字要有责任心。 写字很重要的一点,要有责任心。让自
己看就是对自己负责,让别人看就是对别人负责。一手漂亮的字是责
任心的具体体现。字不想练习时可以不练习,但一旦拿起笔写便要认
真负责地写。随心所欲,信手涂鸦,是永远练不好字的。一个好的字
是由若干个笔画组成的,只有做到笔笔精心,才能使字个个精致,所
以我们要做到对每一个笔画都一丝不苟,认真写字并不单指练字时,
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我们每天都要做作业,都要写字,同
学们可以把做作业也当作练字,把字写好,写漂亮。我们许多同学甚
至做回家作业都把字写得很漂亮,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5、写字要有悟性。 学什么东西,悟性是第一要紧的,写字也
同样。一个人悟性高低决定着这个人是否能写好字。同一班级的学生
中,有的字写得很漂亮,有的则很差,除了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以外,
悟性的高低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悟性也是可以培养的。首先要学会观
察。字的位臵,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结构、字的形体特征,都要看清
楚。其次,要学会比较。临写好一个字以后就要与原来的字比较,看
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不好,是什么原因,在下一个字的临写
时要努力改进。再次,要学会寻找"感觉"。对运笔的过程中,手上的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七
《如何写好字》
第一章 怎样写好硬笔字
硬笔字就是除了毛笔以外的常用的钢笔、圆珠笔、铅笔、刀笔、牙签笔、筷子笔、毛管笔等。能写一手好字自己肯定很充实,别人也羡慕, 怎样练习呢?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
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硬笔书法笔画的变化并不明显,也不易为中学生所掌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中学生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练字的注意事项
下面我再谈谈学生练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书写工具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无论是钢笔还是圆珠笔都要选
用书写流畅,线条粗细均匀的好笔。墨色太浅,难以辩认;墨色太黑,又给人以压抑感。在考试时往往会因此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笔迹的墨色以蓝黑色为最好。
第二个问题: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使用的是圆珠笔,我就以圆珠笔为例谈谈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用圆珠笔写字要采用坐姿,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由于圆珠笔写的字小,所以笔尖的活动要在视觉效果最好的区域。一般右手执笔,笔的位置要略偏右侧。眼睛距纸面约30厘米,胸部距桌边约10厘米。两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住笔杆的左右两侧,中指第一关节左侧抵住笔杆的下方,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贴靠中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起直辖市控制作用。拇指与笔杆接触点到笔尖的距离约4厘米。笔杆斜靠在虎口上,与纸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钢笔写字还应注意笔尖在外,笔舌在里,让笔尖的中缝接触纸面,以保证出水均匀,线条流畅。
第三个问题:练字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笔不苟,每一笔都要写得实实在在。有人练字的时候,喜欢在结束前乱画一气,这种乱画是练字的大忌,不但有损笔尖的寿命,而且让练了半天,刚刚取得的进步化为乌有。
第四个问题:不要轻易变换字体。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要练好扎实在基本功。练字要坚持经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须知:一日练功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在掌握了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坚持不懈的练下去,轻易不要变换字体。因为一旦变换字体,又得从头练起。
第五个问题: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有的同学练字的时候写得很好,但写作业的时候又瞎写一气,这们是永远练不好字的。练过的字平时用到了,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练一个用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
第六个问题:各科教师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师要写规范字,其次还要鼓励学生练字。对作业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批评教育,让其改正。督促学生练字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每个教师都有责任。
第二章 练习书法的要点
我国文字,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实用价值外,更兼有艺术价值,因此书法作品常与绘画并举,是我国文化的资产,值得珍惜与发扬.
第一 要注意工具
写字的工具主要是笔,墨,纸,砚,也就是一般所谓的「文房四宝」.
(一)笔 毛笔依毛质的刚柔,大致可分刚毫,柔毫,兼毫笔三类.刚毫笔笔性较刚健,写出来的字比较劲挺,如狼毫笔;柔毫笔笔性较柔软,写出来的字比较浑厚,如羊毫笔;而兼毫笔则是杂用刚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笔,如七紫三羊,笔性刚柔相济.选笔则要注意「尖,齐,圆,健」四个要点∶笔锋要「尖」;按开时要「齐」;笔肚要饱满而「圆」;笔毛挺「健」而具有弹性.发笔时要用冷水,全部发开;用完后洗笔.
(二)墨 墨以质地细致,含胶轻的为佳,最好用轻松烟,墨色黑而有光泽,微带清香.磨墨时,要用新水,动作要领是「重按轻移」,以求发墨浓淡适中.墨汁随磨随用,隔夜后,会失去光彩.至
於现代商家所售墨汁,选购时,用纸片沾试,如果上淡下浓,有沉淀变质现象,便不可买.
(三)纸 纸的种类很多,大体分为强吸墨的,弱吸墨的两大类.宣纸,棉纸,毛边纸吸墨适中,适合写字;至於纸面光滑,不易吸墨的,初学者不易掌控,且会伤笔,应要避免.纸怕皱,皱则受墨不全;也怕潮,潮则字迹涣散,所以要用另外一层纸包好,放在乾爽处.
(四)砚 砚石以质地细润而能发墨的为上品.砚台用毕,要马上清洗乾净,以免积存宿墨,有害笔尖.
此外,写字还要准备一些其他的用具,如∶纸镇,用以镇压纸张,以免风吹滑动,影响书写;垫布,用毛织品垫在纸下吸墨,要避免平滑,以免粘墨脏污纸面;笔搁(又名「笔山」),用以搁笔,使笔墨不易沾污他物;笔帘(又名「笔床」),用细竹编成,以包裹毛笔,便於携带等等;都是用心练字者不可少的.
第二 要注重姿势
书写的姿势,以自然舒适为原则,一般以坐姿为主,练习到一定程度,为照应全局,也可采用立姿.初学者要注意身体坐直,肌肉放松,胸膛离开桌缘,手肘自然向外张开,两脚放平,头部保持端正,身体略向前俯,通常是一手按纸,一手执笔,两眼直视笔端,眼睛馀光关照纸面.
执笔书写时,要注意「指实掌虚」的原则.拿毛笔与拿钢笔不同,毛笔笔管要拿直,用大拇指第一节按住,食指向内押,与拇指相对用力,支持笔身;再以中指向内钩,无名指指甲上方抵住笔管,以求力量调和;最后小指紧贴无名指,力量可以相制衡.每个指头各尽其力,实实在在,是「指实」;而执笔时,手指屈曲,掌心空虚,运笔才会灵活,是「掌虚」.
执笔写字还要注意腕法,腕法分为枕腕,提腕,悬腕三种.腕,肘同时平放於桌面的是枕腕法,适合写小字;腕部悬空,肘仍贴住桌面的是提腕法,适合写中楷;至於十二公分见方以上的大字或行草书,就要用悬腕法,腕,肘全部悬空,以求挥洒自如了.
第三 要注重运笔
「运笔」是基本点画的书写方式,其方法有多种,我们常用的是「永字八法」,按照它的笔顺,说明如下∶
侧法∶就是起点.笔势如飞鸟侧面飞下,分作三折,最忌
圆平没有稜角.运笔时要侧 笔锋,向右点下去,作一回旋的笔势;等到墨汁入纸,再慢慢把笔锋反提收起.
勒法∶就是横画.笔势要中高两头下.起笔藏锋向左上方入笔,再折向右行,过中点,至笔画尽处,收笔要下按.写时宜用笔心中锋,使墨痕暗中凝聚,使笔毫正压纸面,笔杆微向左倾.
努法∶就是竖画.写时逆锋向上,再转锋而下,沉坚定地慢慢移下,最后稍顿,预备向上作挑笔姿势.
趯法∶就是挑笔.趯,和跃相同,指用笔有如跳跃的样子,所以要先蹲住笔锋,蓄势出锋,不可草率,应使笔锋整齐,像银 一般美妙.
策法∶就是向右而上的短趯.所谓「策」是打马的鞭子,因写字时,笔锋仰举向上,轻移不必太用力,暗中提转,有如用鞭策马的姿势.
掠法∶就是向左一撇,又名分发.像梳子梳掠头发,要迅速出锋,向左撇过去,送到笔锋尽处,用笔心收束;不能瘦弱无力,也不可像使用刷子横扫似的.
啄法∶就是向左短趯.所谓「啄」,是下笔 纸,停锋即出,像鸟儿啄物的样子,所以运笔宜迅速.
磔法∶就是向右而下的「捺」.磔,现在叫「捺」.下笔写右捺都是两停,用仰笔尖锋写来,虚回作结,留有笔意.
事实上,运笔方法不只这八种,且各种又有些变化,以上所述是经常使用的,基本点画掌握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第四 要注重结构
「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画的排列组合.每个字各有不同的点画和形体搭配,书写时,要照顾笔画线条的大小疏密关系,下笔墨色之外的留白,必须平均匀称.凡是左右两部分合成的字,点画之间要互相呼应,结合成的字体才自然.而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书写时则要先看其形体的大小宽扁,作合理的安排,以求稳定.同时,为了避免字形平板,笔画大小,型态应稍作变化,以求生动.但无论字的形体如何变,其中唯一不变的是字的重心要平衡稳定.
总之,字的结构要注意疏密匀称,笔画照应,重心稳固,唯有常常研究,仔细观摩他人之长,不断修正,於勤练之后,字形自然就端正工整了.
第五 要注重临摹
练习书法,一定要慎选碑帖,多加临摹.
「临」是置范帖在旁,用眼睛测字的大小,形势而习写;「摹」则以薄纸覆在范帖上,随它的用笔曲折而描写;两者并不相同,古人认为∶「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
古代为学书方便,先将基本笔画与文字印成红色底本,供学童摹写,称为「描红」,初学者常常沿用.至於临摹用纸,有所谓「九宫格」,「田字格」,「米字格」等,可供初学者安排结构时参考.
「临摹」要以名帖作为范本,像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名品,各有其书法特色,可依学习者用笔习性选帖临摹.
习字,一般而言,先从楷书入手,进一步再练行,草.行书的实用性很高,写来灵活,重视上下字间相连的笔意,运笔一气呵成,对於现代生活而言,有其方便.行书名家王羲之的法帖线条流畅,值得临摹.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八
《关于书法,古人是这样理解的!》
关于书法,古人是这样理解的!
其实很多教科书都是害人的,不仅书法一门。当然,害人的老师也很多。如果你到现在没有遇到书法老师,那赶紧烧香感谢老天吧。本来大多数用筷子吃饭的人,都有学习书法的潜力,不过很可惜被众多错误的学习观念给耽误了。 好比下面这张图,看过书法教材的人应该不陌生吧?
这是一张书法教科书的截图,不知道出处,但这种思路很常见。把点画归结为弯弯曲曲形似迷宫的运笔痕迹,而认为是书法的根本运笔原理。估计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受过这种思路的影响,而很不幸,这种思路纯粹是胡扯。
我之所以要恶语相向,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耽误了众人太多的时间,而且可以预见还要引导将来很多人走上这个弯路。尤其是小朋友,亦步亦趋按照着这方式写字,书法将成为苦不堪言的造作刻意,而再也没有书写的乐趣可言。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说这种笔法不对呢?大多数书法教材都是这样写的啊?大多数老师都是这么教的啊?
其实很简单,你自己拿着放大镜,去找任何一份古代书法的墨迹仔细观察,都会发现教科书上所讲的行笔方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如果这么写字,古代人早都累死了。赵孟頫号称日数万字,如果按照教科书的写法,估计一天写不了一千个字。古人写字,就像我们当今用键盘输入一样,首先得快!所以,古人用笔,实际上都是很直截的。这种弯弯绕的笔法,是清代以后对于碑刻字迹的误解而已。
初学书法选帖准则
我喜欢上书法,是偶尔从爷爷的书架上翻到一本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当时惊为天人,从此走上书法之路。但现在看来,这个开头有点问题。实际结果是,我学了n年柳体,毫无成就。估计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为数不少。所以现在我一看到孩子们还在学柳体作为书法入门,就忍不住摇头叹气。
无论老年还是儿童,很多人像我曾经那样学书不得其门而入,重要原因是——选错了入门字帖。
一般的观念认为,初学书法要选择颜柳欧褚的楷书范本进行临习。我们也看到很多小朋友学得很像,但这无助于他们实际书法水平的提升。因为现存唐楷范本,大多是碑刻拓片。碑刻拓片虽然好看,但是丢失了太多书写过程的细节,而只剩下完成之后的造型。学习碑刻拓片的结果是,只看到最终的成果,而不理解这个形态的书写过程。那么临得再像,其实也没什么意义,因为离开碑帖,自己仍然不会写字。无他,不理解书写生成过程的缘故。这就如同现在体委的太极拳比赛,样子都很好看,实际上不堪一击,因为不了解这些功架形成的内在原理。
因此,我们建议,初学书法以临习墨迹为宜。从墨迹中,我们才能通过书写细节还原当初的书写动作。掌握了这些动作,才是真正学会了书法。否则,记一肚子书法造型都是没用的,到实战的时候什么都用不上。具体选哪个碑帖做初学,当
然还要参考师承和自己的爱好,不过有如下几个原则可以参考:1•当代人的别学;2•碑刻别学;3•正书别学;4•写得好看的别学;5•元代以后的别学。嗯,剩下的也就没啥了。原因略述如下:
1、当代的不学:为什么当代作品不可以作初学书的范本?并非贬低时人。主要是因为时代相近,容易得其造型,很快便能上手。如此以来,难免买椟还珠,忽视其笔法。长此以往,终入邪路。而且,当代人离我们太近,还没有经过时间洗刷,难免鱼龙混杂,初学不宜分辨,所以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2、碑刻不要学:碑刻并非不可学,但那是对高手说的,你看王铎临的阁帖多精彩。因为对高手来说,你给他一块骨头,他就能把筋肉都还原出来,对于初学来说,要抓住筋,也就是发力的脉络。你给初学一堆骨头,他还给你一个骷髅,还是死的。
3、正书别学:篆书、隶书和楷书,都是正书。初学不学正书,学草书啊?这个观点看起来有点离经叛道。正书相当于什么?相当于踢正步,好看啊。但你会教你们家孩子刚走路就踢正步吗?还不是都从连滚带爬、连跑带摔开始?所以初学可以从不太严格的行书开始(千万别学兰亭序啊!)。好比汉简啊,唐代写经啊,唐人行书啊(包括日本三笔三迹都算唐人啦,因为那时候日本是唐朝的粉丝),虽然看起来是接近正书,但里面有很多清晰而规范的运笔牵丝痕迹,所以其实是行书。甚至学草书也成,不是让初学写自叙贴,而是说可以写章草。写章草的好处啊,说也说不完……
4、写得好看字帖的别学:王羲之、赵孟頫之流碰都别碰,貌似选帖的标准越来越离谱了。这好像是家长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选老公千万不要找漂亮的啊!帅哥没有一个好东西!其实孩子根本不听的。如此怪异的标准原因何在呢?是这样
的:看起来很漂亮的字,容易使得初学者注意力集中于它的造型,而忽略它的笔法,也就是书写方法。结果呢,字形学得几分像,但笔法毫无进展。最终是临帖是临帖,创作是创作,没有合为一体,那学习半天又是何苦呢?初学啊,要选个比较难看的古人墨迹,只有写下来,才会发现它的内在动作的美感。依照内在的动作去书写,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字形竟然比字帖还好看,那就没事偷着乐吧。
5、元代以后的不学:元代以后有很多好作品,为什么不学?是这样的,有些人写得很好,但不适合当老师。好比徐渭、八大之流,要是跟他们学,非得掉水沟里去不可。元代以后的作品虽然精彩,但缺少古典书法的中庸气质,有点现代艺术的“个性”风格。初学者以不留神,学了一堆个性回来,而没有把握到老师的技术内核,那啥用也没有,还不如不学。
初学书法选帖参考清单
只谈原则,对入门之后的人才好理解。对刚刚入门的学书者来说,最好是有个清单。我本人是不喜欢什么阅读清单之类的东西,所以首先声明:此清单仅供参考!
一、楚简墨迹:品种太多了,但大部分出版物既贵且沉,文物出版社的《简帛书法选》是较为轻便的单册,可作入门参考。楚简的好处是,用笔痕迹清晰;难点在于,这是古文字,一般来说不认识,容易忘记字形。
二、汉简墨迹:汉简是汉代出土墨迹作品统称,里面包含了汉代的正书、行书与草书。重庆出版社的一套汉简字帖不错,黑色封面,可作初学参考。因为汉简里面风格太多样,多以难以一一列举。如果从汉简入手,可以先从其中比较率意的作品入手为佳。像是如《仪礼》这样太过于端庄严谨的作品,就不太利于初学。同样,《神乌赋》又太过于飞动,也难以下手。其他大多数作品都是可以临摹的,当然是放大临,因为原作字径不过一公分左右。
三、魏晋写经墨迹:这个资料很多,但是比较零散,出版物不集中,需要自己搜寻一下。其实学书法不一定临很多字,有时候一个残片就足够了。注意我们要学的是写经墨迹,因此王羲之的小楷不要看,不要学!我并非反对王羲之,只是认为刻本超出了初学的理解范围。
四、隋唐写经墨迹:海量!精品有《灵飞经墨迹》、《汉书王莽传墨迹》、《汉书萧望之墨迹》等,同理,放大了临,但也别写太大,三五公分见方吧。
五、隋唐名家墨迹:如智永千字文、欧阳询千字文、陆柬之文赋、藤原行成墨迹、小野道风墨迹都可以,但必须说明这组墨迹难度稍微大一些。
六、元代墨迹:宋人的东西不适合初学,元代的很多书法非常古典,可以参考。如赵孟頫所写章草就可以作为初学参考,但他的大楷初学就算了。
写字姿势浅谈
先不提手上的动作,说一下写字的姿势。因为很多人练字勤奋,结果近视眼、颈椎病随之而来,未免得不偿失。古典书论没提到过这个内容,因为在过去,稍微有教养的人都知道正襟危坐,不像现在到处都是靠椅、沙发,一个个东倒西歪。 什么叫危坐,就是坐在自己脚后跟上。古代中国人的坐姿,请参考现在日本人的坐姿。大家可以试一试,这样腰想不直都做不到。宋代以后中国人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高桌、高椅等等,以前只是矮几席地。但一般人坐着都是不靠椅背的,因此腰也比较直。
我们既然要学习古典书法,那么基本的姿势还是要合乎古法的。
第一,腰要直。薛颠说过:挺腰则气贯四稍,一身抖挺力达九霄。四稍就是四肢的稍节,腰挺直之后,方便手上发力。
第二,肩要沉。肩一僵直,那么身体和上肢的关联就断掉了。同理,肘也要垂。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九
《关于书法课教学的一些体会教育论文》
关于书法课教学的一些体会教育论文本文来源: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书法的教学往往被等同于写字,而忽略了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把握。学习书法,应使学生了解书法的丰富内涵,比如汉字的形成演变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书法涵盖了文字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无论是甲骨文、青铜铭文还是简犊、小篆,都是社会发展的再现,也是审美的演变史。 关 键 词:兴趣 汉字演变 临摹 辅导 循序渐进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书法不同于文字,文字要求书写整齐看懂即成。而书法的观赏形式是属于绘画角度的,书法的外在气质是流动的线条,即美感神韵,内涵则更近于文学。以往的书法教学可能更重“习字”,注重字的美感,主要讲解执笔、运笔的方法及书写要领,极少涉及对碑帖的讲解、书法的品评以及书法相关的文史知识。要想真正把书法课上好不是件易事,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上好书法课的前提 兴趣是行动的动力。初学者有的会认为书法课就是练练字,简单易学;有的可能觉得书法枯燥乏味,不愿学习。教师要动用学识与智慧,把学生的兴趣引发出来。 首先,古今书法家学书事例是诱导良方。大书法家王羲之,其《兰亭序》“得其自然,兼具众美”,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史上关于他的故事也非常多。当时的王氏家族不仅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而且有着高度的文化艺术素养。其父、伯父、叔父皆以书画鸣世,姑母卫夫人创“永”字八法,这为王羲之学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历代书法讲究立品为先,王羲之不仅字写得好,而且人品也好,其社会评议相当高,连李世民都爱之称其“尽善尽美”。正是人格、天才、学养加勤奋造就了书圣王羲之。这人格所包容的风貌、气质、情感、个性等,都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沉淀和升华。文化塑造了人,人把化为自己血肉生命的文化挥写成字,这些也就是字外功夫。这些学书故事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讲授汉字的形成演变,结体规律与单纯写字的区别。书法具有欣赏和实用的功能,它不仅实用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了解书法的丰富内涵。比如汉字的形成演变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书法涵盖了文字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无论是甲骨文、青铜铭文还是简犊,都是社会发展的再现,也是审美的演变史。中国文字多象形会意,是能“画”出的字,这一点英文无法比拟。如“马”字在甲骨文中就是一匹活灵活现的小马的写照,而到了西周晚期演化成了“马”,书法虽不
是习字,在现代社会中却承担着写好字的任务。强调文字是人们交际、交流、储藏信息的工具,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表露,字如其人,写好字是现代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书法课必要性、重要性的认知。 再次,在教学中采取碑帖赏读、参观书展、习作赏评等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旷世奇才苏东坡,在政治、文学、绘画上成就都很高,在书法史上更是位居宋四家之首,他的《寒食帖》用笔顿挫沉郁,结体紧密内敛,开头字迹较小,运笔清缓有节制,而后随感情波澜起伏,字逐渐变大,纵笔疾徐、粗细、跳荡不已,直至“哭涂穷死”四字,情到高潮,“应吹不起”在平静中蕴含了绝望悲愤。碑帖赏读能非常有效地提高眼力,同时参观书展更为直观,现场感受体会更深。习作赏评就更深一步地让学生身心体会到书法的真谛,可谓“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是生命的流程和形态。在新生上第一次课时,让他们写一篇字作为底子,过一段时间后,让他们比较这期间字的变化,不难发现其中的进步,有的学生悟性好,通过刻苦练习,成果更为显著。 二、临摹――书法教学的主要途径 学习书法,必从临摹入手。而临摹,需做到这样二字:“临”和“出”。临――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带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活动。出――即从所临碑帖所继承的传统中跳出来,初学当从一种碑帖入手,然后由渊至博,遍临诸家,一直到有自己的面目。所以这个“出”它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继承过程中对符合和个人气质的审美意蕴及形式的不断改造、融洽;同时也是对不符合的时代审美观念的内容和形式的抛弃。 临摹的四个方式――心临、实临、选临、背临。 心临即读帖,用眼与脑观察感受分析碑帖,是精神高度集中于书作的赏析。作为初学者,临摹前一定要认真读帖摄取帖的神气,分析字势、结体及用笔特点,还可以与其他帖相比较。 实临,忠实再现原作,不走样,主要注意结体的准确,用笔灵动。可以先描字模,在掌握字型间架后,即采取对临,由浅入深,可从每个字的点画偏旁开始练起。 选临,进行字形归类,常用字重点临。如《张黑女墓志》中重点字:故南阳张说字白水人也出帝之昔徒举明无假清远和部坚新父军蒲坂行秀书风若建北岁次然等等。 背临,包括意临和临意,必须建立在“对临”的基础上,在反复临习书法作品的同时,尽可能背诵作品文字内容。凡是临摹各家,不过窃取用笔,非规矩形似只取大意,尊古为实临,意临为求新;同时也可以抛
开章法临意,借“意”书写。 三、加强辅导――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因书法课特点所致,课堂辅导占比重较大。明解缙的《春雨杂述?论学书法》中说:“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但破管,画破被,方有工夫。”学生大量临帖,有教师的指导能使他们少走弯路,更快地提高眼力。教师要集中讲解,做出示范,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毛而追之,再学再思,再思再校。并且鼓励他们勤奋苦练。 开展作业讲评。这里面有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比较,一方面是学生和自己以前的习作进行比较。教师对好的典型字例、习作进行评析,把作业中的错字、错笔、习惯性错误拿出来,让大家找原因,教师演示并写范字。 四、搞好课堂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广度 仅靠上课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是不够的,课外功夫对于书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知晓古今书法之演变书家之背景,知晓文字学知识,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书法与文学关系密切,有必要多读古今诗词歌赋,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五、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教好书法课的保障 中国书法,实际上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书法这门学问犹如浩瀚无际的大海,有许多知识需要去探求。作为一名书法教师,如果不懂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结法规律,不懂得书写技能、技巧、技法,不懂美学知识,只凭单纯“会写字”,想把书法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在实践中深造,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师之渊博,学之才能功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弘扬中国文化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美学.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4. 2汤大民.中国书法简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8. 3中国书法.1987.2.
形容书法写得好篇十
《古诗词情境填空》
◎1.小红暑假与妈妈都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她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树;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漫漫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烟袅袅上升,一条黄河缓缓流淌,她忽然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夜晚,他看到起伏的山的上空,月亮像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象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 ”来赞美。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 , 。 ◎3.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可小英雄昂着说我要像石灰一样:“ 。”小英雄被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 ”。小王,你怎么没有点诗情画意呢!不懂浪漫。
◎5.爸爸对小胖说,你想吃什么?我带你去个地方,那儿有青青的山,有白鹭飞翔,有粉红桃花,还有一种鱼,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春天是吃这种鱼最好的季节。请用一句诗:“ ”来回答是什么地方的风景,答对了,你就可以去。
◎6.我们划着小舟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群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哇!真是太美了。小玉词兴大发,诵起宋代词人( )的:
“ ”。 ◎7.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
“ ”,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 。”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
“ 。”陆游最大的悲痛是:“ 。”
◎8.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
“ ”;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 。”
◎9、现在是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三百六时行,行行出状元,请你用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 。” ◎10.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石》的:
“
。
◎27.写孩子们报答不完母亲养育的诗句是 。写春雨无声的诗句是: ◎28.写“柳宗元”“千万孤独”的古诗是: 。
◎29.写月的古诗句有: 。 ◎30.古诗趣题:有人说“王之涣”写诗婆婆妈妈,写了这样一首诗PK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一片孤城。羌笛何须,春风不渡。王之涣说:“我甘拜下风”。请你写出原诗。
。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二)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
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参考答案: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
2.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3.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但悲不见九州同。
11.忽传剑外收蓟北;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3.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7.满招损,谦受益。
18.横看侧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19.春色慢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20.山外青山楼外楼。
21.村庄儿女个当家,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胜有情。
2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9.《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1.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21、22、23、25、30答案不是唯一的)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二)
参考答案:
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11.踏破铁鞋无觅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吹而不寒杨柳风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