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于丹庄子心得篇一
《庄子心得》
庄子心得 古代的一些圣人的故事和言论,有一些共同的感觉。看了于丹的《论语 心得》 看清楚一个问题, , 那就是中国人特别是统治者看重权术和权利。 拥有权术就拥有权利,就会拥有最荣耀的东西。而《于丹庄子心得》反 映了中国文人精英中的另一种思想独善其身,追求人格的更高境界--大自在。儒家兼济天下和道家的独善其身思想铸造了中国几千年来中华民 族的精神和气质。但对于财富和科学则不被重视或不敢堂皇追求,上不 了大雅之堂。于丹由庄子谈人生:由庄子《心得》而感慨——人生总有路可走于丹教授认为,善于讲寓言的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 狞的怪人, 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 那就是, 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 世界上总有路可走。如果觉得无路可走,那是因为你像井底之蛙一样目 光短浅,没有看到更广阔的天空存在。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如果我们遇 到了高山或者大河, 怎样才能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怎样才能获得人生 的成功呢?人生路是有很多种走法的。有些人急匆匆向前奔,有些人慢条斯理 稳步前行,有些人茫顾四周风景,有些人却是走走停停,随心随性。人 生的路该怎么走呢?这取决于人的心态。在遇到大坎坷时,冷静,淡泊,看清自己要的是什么,稍微停留一 下,选择一下,坚持目标,比盲目冲动地向前走会更直接。冷静,是一 种品德。每个人在冷静中,都会悟出正确的道路,我一直坚信。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 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 地真正价值。大智慧者, 永远不教给我们小技巧, 庄子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 庄子“逍遥游”里的境界,我们心向往之。但是,这种完整地看待一个 事物地眼光,我们真正了然于心了吗?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眼光,你也会 抓住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机遇。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 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道家提倡,活在当下。也就是说,尽可能的做 好现在的事情,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才可能获得一个更好的人生 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和朋友们共勉!
于丹庄子心得篇二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张丽芳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
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于丹庄子心得篇三
《于丹庄子心得》
一个人不怕经济上的贫困,只怕精神上的潦 倒 心为形所役不值得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 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察其始,本无生` 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 人要顺应自然 不怕死,也不找死,乐生 未知生焉知死 活在当下 依估而行,放能顺畅 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 境界养心,随心畅游 不必去计较,不必去骄情 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构成天地和谐 不要执着于追问,就让它顺其自然 生命诚可贵, 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利令智昏 贪欲折损了自己的本性 人永远不要和自己已有的东西叫劲 忘了过去,枉前走,一切都跟着:无心得 水静尤明 心如镜,坦坦然然,看见了世界也就看见了自 己 心为形役,不值! 染人心自然感悟逍遥游,要有一个淡泊的心态 庄子的心态就是淡泊为大:宁静致远 名为实之宾 静才能发现至极的道理 用心才能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人生至级的感 悟 冠军永远在掌声之后 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 寂寞是一种境界: 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 人的态度即价值观可以改变人生 清明的理性是拯救生命的力量,感性能触目 生春,充满欢乐"尊重"每一个生命 真正的聪明是静下来听见生命最本初的愿 望 游心于淡,和气与漠 我们的新淡然处之,很多事才能持久 防下更多的计较,防下急功近利,看到长远,才 能有恒久的心逍遥就是要善于打破常规:稳当的东西都在 动态之中 动态中保持平衡,不平衡是世界在变而你不 便 逍遥要我们顺应生命与自然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代偿功能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 的位置 君子不是没过,而是有错而改之 敢与亮出自己的弱相,仍然能获得别人的尊 敬 心胸狭隘就像井底之蛙,将会有心理的困顿用辽阔的境界让自己跟天地之间有更多 的 默契,获得更广的力量 自己看到自己真正的缺失 不要较劲现在,过去的不足都接受下来 想 办法改良它 内心的力量就是和缓的凝合力 垃圾和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人应该有一种平常心崇拜偶像不如认清自己 “一切会过去” 活在当下 善养生者: 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过分锦上 添花给别人看 抓住人内心朴善的本真 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 陷入绝境时要靠我们自己的判断和冷静 生命在你手中,在于天地心 天之道才是大道 不要怕,不要悔生死是生命形式的一种转化 在生命之中, 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活 下去 思想的传承远胜于生命的传承 未知生,焉知死? 对生命的解读在于自己 坦然的人的标准:与四时相通 不怕死,决不找死 乐生、顺应 坦然达生:心态决
定人的状态 旷达:不要用此生无价值的东西,不 要用此生有限的时光去追求达不到的东西 当我们患得患失时, 所有的知识不能很好地 发挥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 呆若木鸡 最后的争斗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 用心去斋戒:齐以静心 1.忘利 2 忘名 3.忘 己 以天合天:不要和规律较劲 人只有打破世俗心,才能体会世界的真意儒道相济 境界: 大道合乎自然即不丧失和不迷惑自己 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就会把握住独一无二 的人生
于丹庄子心得篇四
《于丹庄子心得总汇》
(原创)于丹<<庄子>>心得总汇
默认分类 2009-02-03 22:11 阅读56 评论8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题记:闲日,得《庄子》书,读之,口溢香,心彻悟,击案呼:好书也!
1、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2、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
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3、只有打破这种常规思维,我们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遥游。
4、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5、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的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
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6、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
7、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
8、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
9、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10、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
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个细节里面,真正获得你自己需要获得的知识和感悟。
11、道法自然,就是鼓励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你的历程,用自己的体验去
开启你的心智。
12、天地无处不在,所以道无所不在。
13、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
够去善待他人。
14、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
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
15、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没有弯路可言。
16、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你必须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
17、 每一个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
18、从认识你自己,到倾听你自己,到涵养、孕育你自己,这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
19、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表现有某种卓越的才华,某种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
20、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颗平常心。
21、在这个生命之中,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
22、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可以传程。对庄子来讲,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23、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
24、抉择过多,人生之累相对也多。
25、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
26、只有内心安静、勇敢,在外在的气度上才能表现为处变不惊。
27、大家互相扶助,才会其乐融融。
28、人永远不要和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去较劲。
29、每一个生命都要求得到尊重,也应该得到尊重。
于丹庄子心得篇五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1:庄子何其人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参考讲稿(与实际讲稿不太符合,因此为参考讲稿)
于丹认为,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的文章嬉笑怒骂尖酸刻薄,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cheng)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天,庄子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去借米,等米下锅。他找监河侯,一个专门管水利的小官,向他借点粮食。监河侯说,你看我现在正在忙着收租子,等我把租子全部收上来,就借你300两黄金。庄子一听,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昨天我从这个地方过,听到有人叫我,看了一下四周没人,又找了一圈,低头发现地上车沟轧出来的车辙印里面有一条小鲫鱼。小鲫鱼说,给我点水喝好吗?只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庄子说,可以。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小鲫鱼说,等你把那么远的水调来,那时候,你到那个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到我。说完这个故事,庄子就走了。说明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
庄子说,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个人可以困窘于贫困,但他的内心是否真正在乎这种贫困,他对于一个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这就决定了他面对贫困的态度。
在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他非常荣幸,有一天带着国家使命出使秦国。当时秦国是西部最强大的国家,走的时候国家给他配了几乘车马,到了那儿不辱使命,把事情办完,得到了秦王的欢心。回来时,带着上百乘的车马浩浩荡荡,趾高气扬地对大家说,我这个人,让我住在一个破房子里,每天织草鞋,做手工,对这样的生活,我恐怕自己没有那种能力。但是,一看到国君,一看到高职位的人,我只要用几句话就能讨得他们的欢心,我的能力也许大概就是这样的了。庄子听完此话,淡淡地对他讲,我听说,秦王患病时,常求遍天下名医。比如说他身上长疮,长疖子
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为他破一个脓疮,就赏他一辆车马,如果有人肯低三下四去为他舔痔疮,就赏他五乘车马。他问曹商,你是不是去秦国给秦王治痔疮了吧?要不然你怎么能带回这么多车马呢?这个故事,说明“利”这个字,困不住庄子。
于丹教授认为,庄子的文章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那么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4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于丹
今天,一个有10块钱的人,未必他的快乐不如一个身价上百万上千万的人。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人,也不是家财万贯的人,往往是那些有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因为他们的日子不至于生活得过分窘迫,也不至于被财富所束缚,在财富里异化,为财富而担忧。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有资格幸福的人。
现在网上流行这么一个段子,说人生无非是为了几张纸。为钱,就是为那么几张人民币。名呢,为了那么几张奖状,文凭,档案。人死了以后,为了墓志铭,为了烧纸钱。一辈子,就是为了几张纸而已。
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太淡了,所以,利束缚不了他。庄子觉得,要我为了利丧失我很多自由,很多心智,让我用心去为形役,不值得。这个道理今天也许有一些高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到第二层,破名,则要比破利难得多。我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生前一世,为的是死后追封一个谥号,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他会觉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这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这就是辛弃疾所谓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后名,可怜白发生。
庄子在乎名吗?庄子这个人,富有雄才大略,但他不爱说。他认为天地沉浊,不可与庄语。天地之大美,自是不言。这样,他就周游列国,在各地游荡。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惠施,著称是天下有名的雄辩家,在梁国做宰相。这一回,庄子晃荡到了梁国。很多人就跑去跟惠子(惠施)说,庄周(庄子)的口才和雄辩远在你之上,千万不能让他直接去见梁惠王,万一梁王把相位给了他就不好办了。于是惠子就发动他手下的人,满城去找庄子。后来,庄子听说这个事,就去找惠子。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鵷(yuan)雏(一种像凤凰的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飞过一只鴞(xiao)鸟(猫头鹰之类的猛禽)的头上,这只鴞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鴞鸟怕鵷雏抢它的老鼠,便仰头大叫一声。庄子对惠子说,你现在是不是也想对我大叫一声啊?其实,名位对于世俗,虽有设置的必要,但对于大智慧的人来说,名位就像旅社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留念的。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名。
战国时期有三个最大的国家:楚国,齐国和秦国。楚王曾派大臣去找庄子,想把楚
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原本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天地之间,无非是一股气一股气聚集起来,然后逐渐找到一个形体,由形体孕育出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现在,我妻子顺着这条路回去了,她比我先走,此时此刻,她也许正在一个密室里,踏踏实实地睡觉。她解脱了,我还不高兴吗?想起来,我就忍不住要敲盆唱歌。面对亲人之死,庄子如此坦然欣慰。这种心态,对一些大智慧者来说,也能做到。
在我国民间,办喜事有两种:红喜事和白喜事。红喜事,是嫁娶,生命繁衍的开始当然是一桩喜事。白喜事,是寿终天年为老人送行,也是一桩喜事。所谓红白,只是生命的两端,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化。如果我们真有庄子这样的心态,我们一定会少了许多牵绊和苦楚。
自古到今,生老病死,总免不了有一番相送。庄子是怎么面对他的一死呢?他有很多学生,大家在商量,老师如果真有一天,到了百年之后,怎么给老师打点身后之事?庄子对他的学生讲,我死了以后,什么东西都别准备,我就用整个天地做大棺材,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是我的葬品。我就要这么一个大葬礼,直接把我扔出去就完事了。学生不敢,说如果不给老师弄个小棺材,扔在外面,被野兽吃了怎么办?庄子想了想,告诉学生,我要是扔在荒山之上,可能是被那些苍鹰,乌鸦,天上的飞鸟飞禽啄食了。如果你们把我装在棺材里,埋在地底下,有朝一日木朽人烂,我喂的就是地下的那些蚂蚁,蝼蛄,所有地底下的小虫子。到时候,无非就是个饲料而已。干嘛要抢天上飞鸟飞禽口里的食物,去喂地底下的小虫子呢?不管哪一头,都是一种物质不灭,都是被吃掉。这就是庄子对自己形体和自己生死的一种看法。
庄子的这个看法,让我们想起在西藏某些地方流行的天葬。人死之后,希望他的肢体能被在天上的飞禽带走,重新在天界以一种有形的形态回到他生命的本初。在很多文化中,有些理念是相通的,那就是豁达。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
现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抗癌俱乐部,有很多抗癌明星。过去一听说得了癌症,几乎是判了死刑。可是现在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活很多年?因为他有一种内心的调理,他乐观。他自己不惧怕死亡,奈何以死惧之。庄子,从来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不惧怕的方式,就是乐生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
其实,这个观点与儒家的思想有想通之处。孔夫子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说的那六个字: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有活明白,干嘛去想死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儒道是不谋而合,给我们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人是活在当下的,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甚至不俱生死,那我们的心灵空间该有多大啊!这是一份大境界。
庄子看破了这么多,这个人是不是很消极啊?对他来讲,一切的一切已经无所挂碍了,他还在乎什么呢?庄子,在他那个年代,是一个内心有所判断,但不一定要转化为行动的人。有一个笑话,说有两个人在田头,一个在烈日炎炎下种麦子,干得汗流浃背。另个一个人就躺在树荫底下喝着茶,哼着小曲。干活的人说,看你这么懒惰,每天就这样浪费大好时光,你以后吃什么,喝什么?乘凉的那个人说,你在
那儿这么卖命吃苦是为了什么啊?他说,为了丰收啊。你丰收又为了什么呀?他说,丰收以后就可以用粮食去卖钱。乘凉人问他,你卖了钱想干什么?种麦人说,等我卖了钱,我衣食无忧了,再碰上这炎炎夏日,我也不下地干活,找一个树荫躺着喝茶哼曲。乘凉人告诉他说,我现在已经在过这种生活了。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未来的梦想。
大家想想,这仅仅是一个笑话吗?有很多时候,我们随手可得的事情,但是被我们观念上一个误区遮蔽了。庄子在他的一本书里,留下了很多他生活的影子,其中有很多判断跟儒家彼此呼应。只不过儒家看重的,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是人在此生中要建功立业,这样一种成全。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人的精神的自由,是人在最终成全后的超越。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而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看庄子的故事,你会打通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以积极或消极而论,而是在我们生命不同的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参照系统。用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
于丹庄子心得篇六
《观于丹庄子心得》
观《于丹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后感
“怎样认识你自己?”千古以来最难得一个命题、斯芬克斯之谜在于丹教授的讲解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惟独难以认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人生的变化有太多的阶段。年幼无知、青春懵懂、安度晚年其中各个阶段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原因很简单我们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己之心推断所有的事物。
“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够去善待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真正认清的人又怎么能去真正认清其他的人呢吗,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常常是好心办了坏事,因为我们自己总是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强加于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只有你真正明白什么是你所不欲的之后才能避免施之于人。所以我认为了解别人的首要条件就是了解自己。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能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而有太多的外界因素干扰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蒙蔽了我们看清自己的双眼。正像很多家长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一样,他们总是怕我们受到丁点的伤害而将我们裹在严密的无菌世界里,然而正是这种近似于阻碍的保护使我们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家长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该怎么样、怎么样好,而我们习惯了这种逆来顺受之后就忘记了自己思考,丧失了自己摸索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我们认识的只是家长展示给我们的“自己”。只有走出家长为我们堆砌的堡垒,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实的世界才能更加了解我们自己。
正如现在的我们,刚刚离开了高中校园走进大学校门,离开家长的保护的我们就像坠落山巅的雏鹰,在奋进尝试中才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拥有足以翱翔蓝天的翅膀,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之后才能真正领略天空的蔚蓝和广袤,也只有这样的天空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在看过了于丹教授的解读庄子并从新认真的审视自己之后,我深切的认识到只有真正的了解自己之后才明白自己真正的目标,才可以全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纯属个人观念
Vicky
于丹庄子心得篇七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1:庄子何其人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参考讲稿(与实际讲稿不太符合,因此为参考讲稿)
于丹认为,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的文章嬉笑怒骂尖酸刻薄,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cheng)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的生活又是什么
样的呢?
有一天,庄子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去借米,等米下锅。他找监河侯,一个专门管水利的小官,向他借点粮食。监河侯说,你看我现在正在忙着收租子,等我把租子全部收上来,就借你300两黄金。庄子一听,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昨天我从这个地方过,听到有人叫我,看了一下四周没人,又找了一圈,低头发现地上车沟轧出来的车辙印里面有一条小鲫鱼。小鲫鱼说,给我点水喝好吗?只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庄子说,可以。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小鲫鱼说,等你把那么远的水调来,那时候,你到那个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到我。说完这个故事,庄子就走了。说明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
庄子说,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个人可以困窘于贫困,但他的内心是否真正在乎这种贫困,他对于一个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这就决定了他面对贫困的态度。
在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他非常荣幸,有一天带着国家使命出使秦国。当时秦国是西部最强大的国家,走的时候国家给他配了几乘车马,到了那儿不辱使命,把事情办完,得到了秦王的欢心。回来时,带着上百乘的车马浩浩荡荡,趾高气扬地对大家说,我这个人,让我住在一个破房子里,每天织草鞋,做手工,对这样的生活,我恐怕自己没有那种能力。但是,一看到国君,一看到高职位的人,我只要用几句话就能讨得他们的欢心,我的能力也许大概就是这样的了。庄子听完此话,淡淡地对他讲,我听说,秦王患病时,常求遍天下名医。比如说他身上长疮,长疖子
于丹庄子心得篇八
《于丹庄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
于丹庄子心得篇九
《于丹庄子心得 一》
于丹庄子心得篇十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仔细品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有太多太多的感受。于丹超越圣人与凡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社会和生活,让我坦然微笑、掩卷沉思„„
联系现实生活,就想谈一点:做人,一定要做坦坦荡荡的君子,不要做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宽容别人是君子之为。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心胸狭窄、陷害别人是小人之为。他们不能接受身边存在比自己强的人,有时候是因为比自己强的人会妨害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狭窄的心胸使他们不能吃一点点亏,会想方设法消灭对手。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就像是一株小草,微风拂过,也能让他们前俯后仰,方寸大乱。对别人一些无心的举动,一些随意的言谈,都很敏感,在心里形成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对别人的报复是与别人的能力无关的,只是因为别人不经意伤害了他们,他们却无法释怀。他们只想着怎样让别人也受到更大的伤害,只有别人受到的伤害远胜于自己,他们才能感到一丝快感。和心胸狭窄的人在一起,会有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得罪到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对你进行报复。太可怕了!
于丹告诉我们,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我们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汗水,收获自己的成功,这份成功才会有意义。
当然,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所以,看问题要多角度,学会换位思考。慢慢就会理解别人的处境,不会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改变生活态度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有决心,就要与身边乐观开朗的人多交流,慢慢体会。另外,要了解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选择积极的心态就会变得心胸开阔。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道家提倡,活在当下。也就是说,尽可能地做好现在的事情,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从每一天中总结人生的意义,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能力;在人生之旅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培养宽容这种良好的品质。
常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自己就一定会幸福、快乐。 做人,一定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