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绝望的古诗

| 职称俄语 |

【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一
《古诗忧》

无题 其二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雨

怅卧新春白夹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逢。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香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萧瑟的枝条上只余几个叶片,又兼风雨交加。孤单的人儿在长夜里相思正情炽。靠着枕头数着秋天,月亮是初七八的半拉子,唉!连月都不圆哪,情,就更孤单了。

秋风雨夜薄衾难敌寒,灯花闪烁,星光闪烁,泪光闪烁。(如果能穿透雨夜,在云层的上方,仍是星光璀璨的)知音,要有人欣赏才称得上啊,我的知音知心知疼知热的人儿那么的远,琴也没心绪弹了,蒙了一层灰尘。触景伤心哪。我咋总是想着他捏?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饮筵间击鼓赏花,花奴好舞。席终只见落花如血,怀想繁盛处。杯中残酒怎消受,风中泪,心欲醉欲碎,月盈月亏!

佳人相识离别,此情此心,唯对清冷月!此月也异情悦时,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心伤!淡淡的月光,染青丝如霜!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风来云散,湘帘雨未干。飞絮四壁粘,蝴蝶舞翩翩。玉立高楼,唯有清风流! 柳色如烟,柔丝谁牵?夕光微微,鸳瓦对对。人愁凭栏,望重重山。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从第一句开始就结结实实沉浸在苏轼营造的伤感气氛里出不来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伤感多半是因为无奈……)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自然有一种特别的忧伤,情何以堪啊。)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什么都别说了,88888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句首连续七个叠词,把能形容迷茫凄凉的形容词都用尽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伤感,因为是事实……)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人生一点点的快乐都没有,如果不是生在一个无比悲惨困苦的环境里,怎会有如此绝望。)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还是无奈……)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举杯消愁愁更愁。)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相比这一句,就体会到西方那些反战的歌曲是多么无力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平淡之中的坚贞情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率性、坦荡、豁达、从容,无出其右者。)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求不得,爱别离,人生七苦,一句便占了两席。)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第一眼看到就忍不住要落泪。)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得出来的愁便不是愁了……)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失去才知道珍惜,却再也回不去了,为这一句爱上纳兰性德。)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好一番执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陆放翁晚年的诗,首首泣血,这一首尤其让人痛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这样吧。)

幸毋相忘(汉代女子写给恋人的句子,书于一枚西域流沙中出土的汉代残简。寥寥数字,言简意赅,心中纵是千言万语,却只轻轻道出此四字而已。)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的变化无常永远都是伤感的源泉。)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豪气悲壮,大丈夫气概跃然纸上。)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此豪迈诗歌,难以想象是出自一向以婉约细腻著称的弱质女流笔下。)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翻翻十年前的老照片,看看双亲的样子。)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林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一直都觉得这是唐寅一生的悲歌,但是高明在悲而不伤,嬉笑怒骂之中足见赤子之心。)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好好一首刚烈无匹的誓言,活生生被《还珠格格》

给糟蹋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唉……怎么我们还不如古人了呢。)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难怪说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二
《高考古诗词鉴赏》

1.对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复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A、诗中第一、二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这里的“灞涘”即“河阳”,“长安”即“京县”。B、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中的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与谢朓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相同,不过形容过实,不如小谢的这两句诗鲜明空灵。C、“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抒发了诗人延误佳期的惆怅,描摩出诗人追悔不已、泪下如霰的情态。

D、诗人以“有情知望乡,谁能 不变”收束全诗,写的仍是傍晚时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与开头相呼应。

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 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4、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5.读下面唐无名氏的《水调歌》(古代乐曲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A.一、二两句写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地面辽阔荒远,日落星出,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

B.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幽深的静夜,突然升起几处报警的烽火。“几处”突现了军情的紧急,给人以突兀、危迫之感。C.第四句写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战士们迅速将军营连成一片,擂响鼓鼙,立即出战迎敌。“鼓鼙”二字突现了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D.全诗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采用层层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读来扣人心弦。

6、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

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7.读下面唐朝诗僧景云《画松》诗,选出后面分析不确切的一项( )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

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

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

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8.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

D.诗作者把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9、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兰溪棹歌·戴叙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A、首句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凉月”点明秋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B、次句用“镜”喻溪水,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水的平静和清澈,诗人用“镜中看”三字直接描写夹岸青山的景色。C、三、四两句写溪上渔人欢乐的捕鱼场面。几天雨后,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竞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怎不令人高兴?D、这首诗前面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lO.对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担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A.首句突写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遥念故园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紧扣诗题。 B.“独”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笔”,“想”由“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二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作用。C.第三句居全诗主位,借景抒情,运笔曲折而又含蓄。

D.尾句景中见情,透露了诗人的归思,表达了对诸弟和故园的思念。 11、下面六项是对明代高启《岳王墓》一诗的分析,内中两项欠妥,它们是( )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二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磋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A.《岳王墓》是凭吊岳飞的怀古诗,表达了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奸邪的愤慨,实质上也婉曲地抒发了对明代统治者杀戮忠良的不满。B.“大树无枝向北风”象征着岳飞报国的精神未泯。C.“班师诏”是指南宋高宗见岳飞大败金军而促他回京受赏与休整的圣旨。D.“射虏书”即请战书;“二宫”即指被金掳去的徽、钦二帝。E.“高庙自藏弓”中的“弓”是借喻被害的岳飞。F.“不见诸陵白露中”是说没有看见宋代众多皇帝的陵墓出现在白露之中。

13.对唐寅《姑苏杂咏(四首)》之一诗意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门称阊阖与天通,台号姑苏旧帝宫。银烛金钗楼上下,燕樯蜀柁水西东。 万方珍货街充集,四牡皇华日会同。独怅要离一抔土,年年青草没城墉。 A、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首联是写苏州悠久的历史。

B、“银烛”形容楼馆装饰之美,“金钗”形容歌妓服饰的华丽。颔联、颈联极写苏州繁华的景况。

C、要离是春秋时刺客。尾联写要离的坟墓湮没在城墙下的荒草之中,这是理所当然的。

D、这首诗既歌咏了当时苏州繁华景况,同时也慨叹随着经济的发达,古代淳厚真挚的人情,重然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却很难见到了。 14、对查慎行《晓发胥口》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半浮半沉树头树,乍合乍离山外山。借取日光磨一镜,吴娘船上看烟鬟。 A、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首二句写远眺,末二句写近观。

B、因为是在清晨,所以山在雾气的笼罩中忽隐忽现。“乍合乍离”是指山一忽儿连绵不断,一忽儿又孤立分离。

C、又因为是在水中,所以水雾中的树便似乎老是浮沉不定。“树头树”是说树高头还有树,既朦胧又富有层次。

D、第三句是说吴娘借着清晨的阳光在湖边磨镜。主语蒙后省略。 15、下面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的前四句。对之分析不当的一句是( )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注:①圆圆:指吴三桂爱姬陈圆圆。②鼎湖: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后世就把“鼎湖龙去”作为皇帝去世的代名词。这里指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②敌:指李自成起义军,吴三桂以之为敌。京:指明都北京。④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A、《圆圆曲》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日李自成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离开人世。吴三桂从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攻取了北京。B、恸,音tòng,恸哭即痛哭之意,“恸”和“痛”通假。 C、缟素指丧服。“六军俱缟素”即指吴三桂全军都穿上丧服 。D、红颜即美女的代称。后两句的意思是吴三桂全军服丧志哀,像似为崇祯帝复仇,其实只是为了爱姬被俘才怒发冲冠的。

16.读林则徐《塞外杂咏》全诗,对诗中的“笑”可作如下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其难消。

(注: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西行伊犁途中。)

A.作者把天山拟人化,寄托丰富情怀,这里的“笑”因而含蕴深厚,意味无穷。

B.这里所写的满头银发实指满腹怨愤。作者的满腹怨愤如天山之雪积郁不融,发出这激愤的一笑!

C.作者在这里傲笑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屈膝投降。 D.这也是无可

奈何的笑。

E. 这笑中包含着对个人苦难的超脱,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

F.讲“我这满头银发与山上那皑皑晴雪一样难以消融”,这使得笑中不免含有悲观成分。

17、有人对秋瑾(《感时》)其一作了如下四点注解,你以为是否对,为什么?( )

忍把光阴付逝波,这般身世奈愁何?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涕泪多。 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 A、“光阴付逝波”就是光阴付流水,暗用了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一句的内容。

B、“楚囚相对”是指处境不顺的人聚在一块,这里是指革命壮志末酬的人相聚在一起。这是借用了《晋书·王导传》故典:东晋王导斥责过江名士周顗(yî)等不知努力恢复中原,只是学楚囚对泣不可取。“楚囚”出自《左传·成王九年》:在晋楚战争中,楚将钟仪被俘,晋侯问:“南冠而系者,谁也?”专管人员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借指处境不顺的人。

C、“中原名士孰挥戈”就是说中原地区那些有名望的人哪一个站起来拿起武器进行战斗。“中原”原指河南一带,此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孰”,谁,哪一个。

D、“旁人笑热魔”,旁边人笑(我)发疯了;鲁迅《药》中夏瑜的主要原型就是秋瑾,小说中花白胡子说:“阿义可怜棗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这正好为之作为注脚。

18、对下面秋瑾这首《独对次清明韵》解说全都恰切的有 (不只一项)( ) 独对春光抱闷思,夕阳芳草断肠时。愁城十丈坚难破,清酒三杯醉不辞。 喜散奁资夸任侠,好吟词赋作书痴。浊流纵处身原洁,合把前生拟水芝② (注:①奁资:嫁妆费用。②水芝:荷花。)

A、一、二句融情于景。虽是“春光”、“芳草”,却含闷思伤感。 B、三、四句继续言愁。全诗把愁之深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C、后四句有转折,有升华,三、四两句更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 D、这首诗倾诉了诗人不满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愫。但由于作者过于言愁,对诗中出现的这种亮色有所削弱。

E、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既多愁善感又豪爽尚侠的特有性格。 19、阅读《诗经》中的《无衣》完成①一②题(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

B.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 ②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0.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完成两道题( )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 “鞠躬尽瘁”的精神。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等)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2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两道题( )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联步趋升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①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诗题《寄左省杜拾遗》中的“杜拾遗”,即任“左拾遗”(谏官)的杜甫。“左拾遗”属门下省,故称“左省”。作者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谏官),岑、杜既为同僚,也是诗友,因而“寄”诗以相慰。

B.首联中的“丹陛”与“紫微”都借指国君的宫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领联中的“天仗”,是指国君的仪仗队,“御香”是宫殿里燃烧的香。 D.尾联中“阙事”的“阙”通“缺”,即缺点或错误。“谏书”的“谏”,是进宫献策的意思。

②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见国君的盛况,实际上表露出无聊的生活与苦闷的心情。B、“白发悲花落”,为虚度年华而叹息;“青云羡鸟飞”,还想展翅高飞,大有作为。C、“圣朝无阙事”是反语,意含讽刺。

D、这首诗写得曲折隐晦,寓贬于褒,表面颂扬朝政,实际抒发内心的忧愤。 22.阅读陆游《夜吟》一诗,完成①一②题( )

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①对这首诗的词句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妄学诗”是指广泛地学习诗歌的写作。 B、“独心知”是说创作的

深入要靠自己的追求。

C、“一笑寒灯下”是“寒灯下一笑”的倒装,指创作成功的喜悦。 D、“金丹换骨”即“脱胎换骨”,超脱尘世,犹文天祥悟大光明法蝉蜕。 ②对这首诗整体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中,陆游总结了诗歌创作的经验。B、这首诗中,陆游概述了学诗走过的曲折道路。

C、这首诗中,陆游描述了创作诗歌的艰辛情状。D、这首诗中,陆游抒发了顿悟诗歌创作规律后的欣喜之情。

23.对陆游《书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迹,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D、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 24、阅读下面袁枚的《马嵬》诗,完成①一②题(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①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②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

以不必传颂吟唱。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D、作者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①一②题。( )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①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呵冻提篙手未苏”,意思是说用嘴吹热气使冻僵的手变暖,但提着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没有感觉。B、“满船凉月雪模糊”,描绘的是冷月照着渔船,白雪一片茫茫。C、“画家不识渔家苦”,指画家们不了解渔民的悲苦。

D、最后一句的“寒江钓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诗。这一句说的是画家们模仿《江雪》描绘的情景去钓鱼。 ②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批评画家不能真实反映渔民痛苦生活的诗。B、开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渲染,把渔民的辛苦勾勒出来了。C、后两句发议论,批评文人画家只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不反映渔民的痛苦。 D、该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27、对龚自珍的两首《夜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夜坐》之一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桓娥诗与听。

《夜坐》之二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A、诗人在谋篇布局上打破了两诗各自独立的习惯,大胆地吸取词体上下阕的结构特点,将它们作为一整篇来安排。

B、《夜坐》之一重在写景,《夜坐》之二重在抒情,两首诗只有合起来读才完整。

C、《夜坐》之一主要记述春夜独坐,《夜坐》之二主要抒发独坐感想。 D、《夜坐》之一写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夜坐》之二抒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8.阅读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二首后,就你的理解去拣出下列理解中不确切的一项。( )

《读陆放翁集》其一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读陆放翁集》其二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A、其一重在颂扬陆游诗集中绝大多数作品是歌颂从军杀敌,坚持收复失土;其二重在同情,惋惜陆游收复中原的志愿未能实现,多负了胸中的军事韬略。B、其一首句是说诗歌界千百年来风气萎靡不振,因而第二首第二句说

陆游也难免“百无聊赖”。C、其一第一句是个自对句:尚武精神已销尽,民族精神亦空虚。

D、其二末句中的“胡尘”是借指金兵的入侵,“胡”含有对金的侮蔑。 29.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黄天荡咏粱氏·柴静仪

玉面云鬟拂战尘,芙蓉小队簇江滨。不操井臼操桴鼓,谁信英雄是美人。

出塞·徐德音

六奇枉说汉君臣,此后和戎是妇人。能使边庭无牧马,蛾眉亦合画麒麟。 (注:柴静仪,字季娴,清代钱塘(今杭州)人。徐德音,字淑则,清代钱塘人。)

①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玉面:女子的面容。芙蓉:即莲花,这里比喻女子。这句是说染红玉脸上头上都沾染了战火的灰尘。

B、井臼:打水舂米,指家务劳动。桴:鼓槌。这句是说梁红玉不只是操家务,不问国事的一般女子,而是一位擂鼓助威,英勇参战的爱国女英雄。 C、六奇:六条奇计。枉说:曲说,不公道的称说。和戎:与少数民族和好,通指中央王朝与别族维持和平关系。

D、边庭:边地。牧马:指匈奴贵族南下牧马,窥探虚实,劫扰内地。娥眉:指代女子。亦合:也应。这末两句是说,出塞的女子能使边地不受骚扰,国家安宁。她们的功劳是很大的,只是她们也应该学学棋琴书画,那样更会受人尊敬。

②对这两首诗的分析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清代妇女写的歌颂女子伟大功绩的诗。

B.梁红玉是宋代的一位杰出的抗金爱国的巾幅英雄;而“和戎”的女子则都是皇室的公主,如刘细君、王昭君。

C.柴诗热情讴歌梁红玉这位女英雄的爱国热情和尚武豪迈的气概;徐诗则充分肯定和热情歌颂王昭君等女子出塞和戎为民族团结、人民安定、国家巩固所起的历史作用。

D.柴诗主要以白描手法描叙梁红玉在黄天荡一战英勇抗击金兀术一事;而徐诗则采用衬托手法,即以汉代君臣的六出奇计改朝开国来陪衬女子“和戎”的丰功伟绩。

30.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马嵬·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①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②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B、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C、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31.对贺铸《遮鸪天·半死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A.这首词是作者为妻子作的悼亡诗。其前两句就以发问抒写了撕肝裂肺的哀痛之情。

B.三、四句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比自己之丧偶。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画出作者的孤独与凄凉。

C.第五句以原草之露初晞指妻子之新殁,同时,原草露晞又是荒郊坟场应有之景。这就为下面的“新垅”张了本。

D.末二句以“挑灯夜补衣”的纯朴形象表现妻子的贤惠与勤劳,抒发了作者对贤妻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32.对陆游《钗头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这首词相传是陆游31岁时,为怀念他的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而作。) A.上阙第一句写追忆昔日夫妻间和谐美满生活的一个场面:妻子劝酒,共赏春色。B.词中的“东风”喻指陆游夫妻间和美的爱情生活。C.“人空瘦”著一“空”字,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表现无遗。

D.这首词反映了一出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爱情悲剧,表现出了作者痛苦、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33、对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B、“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

34、对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A、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又有愁难吐的心情。

B、“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了作者想说而终不敢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C、本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D、全词跌宕有致,今昔两相对照,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35.对邓剡《唐多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懊恨西风催世换,更随我,落天涯。 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只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庐陵人,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

A.“叶声寒、飞透窗纱”,是说风吹落叶,带来寒意,而这寒意透过窗纱侵入室内,使屋子的主人感到季节已由夏入秋。

B.“催世换”的“世”,在这里双关时世,借季节的交换来暗示朝代的更替。

C.词的下阙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借用这首唐诗的意境,比喻南宋的覆亡,从而表达了词人的“黍离之悲”。

D.词的最后三句写词人沦落天涯,露宿于芦花之中,相伴的只有无数的大雁和明月,烘托了凄凉孤苦之情,使亡国之痛进一步深化。 36.阅读《玉蝴蝶》一词,找出分析不正确的选项。( )

记得秋娘,家住皋桥西弄,疏柳藏鸦。翠袖初翻,金缕钩月晕红牙。启朱唇、金风桂子,唤残梦、微雨梨花。最堪夸,玉纤亲自,浓点新茶。 嗟呀!颠风妒雨,落英千片,断送年华。海角山尖,不应飘向那人家。惹新愁、高楼燕子,赚人泪、芳草天涯。况浔阳,偶然江上,一曲琵琶。 A、这首词运用回忆方式,上阕写秋娘的前半生,下阕写秋娘的后半生,系统全面地写出了此女的来龙去脉、方方面面。

B、词的上阙秋娘的姓名、住址、身分、装束、演技和风姿,是明写;词的下阙秋娘的遭遇则主要是通过典故来暗示。

C、这首词虽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题材上相似,主题却比《琵琶行》更为深刻。

D.“况浔阳,偶然江上,一曲琵琶”指的是白居易《琵琶行》的故事。 37.对下面龚自珍这首《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理解全都正确的有(不只一项):( )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A.从整体上看,这首词写的是一个荒园的晚春景色。但作者或借比兴以寄托,用曲笔含蓄表达,或直抒胸臆,写进自己对时世的深沉感慨。 B.“藤刺”、“碍却”两句既写“废园”实境,又含有感愤奸邪当道的一层深意。C.“偏是”、“濛濛”两句说柳絮虽然是物却能解人意,来和行人一道喟叹韶光流逝。D.下阙赞美“孤花”,赞美它的高洁与坚贞,它不变节而从俗,在不利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自己的明丽。

E.结尾两句含有勉励的一面,即勉励年轻一代珍惜少年时光,有所作为,莫使良机空逝而徒然叹息。

38.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完成后面的两道题:(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①对这首词的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草薰风暖摇征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了漫长旅途。

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离愁。

C、“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太高了,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别登楼凭栏呀。

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 ②关于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

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C、下阙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的淋漓尽致。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 40.阅读宋词《酹江月》,回答①一②题。( )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茄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①词中的“关西”、“三秦”指的是: A.指潼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B.指函谷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C.指玉门关以西和潼关以西。

D.指关中地区和函谷关以西。

②“空指冲冠发”,用的典故出处指的是: A、樊哙在鸿门宴上怒视项羽的故事。

B、蔺相如在秦廷持壁

怒向秦王的故事。

C、岳飞在《满江红》中抒发的愤怒情感。 D、荆轲慷慨悲歌使在场者

满腔怒火的事。

4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①贾宝玉是一位贵族公子,其“愁”、“恨”由何而来? A.在封建正统思想束缚下,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而产生无限愁恨。 B.因不满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而产生无限愁恨。 C.因找不到自己的知音而产生无限愁恨。

D.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因而产生愁恨。

②怎样理解词中的“傻”和“狂”。

A、因为贾宝玉“行为偏僻”,任性调皮,表现出傻和狂。 B、因受贾母宠爱,行为放纵,故表现傻和狂。

C、宝玉的言行不合封建礼法,不被封建世俗所理解,被看疯傻。 D、宝玉不满封建礼法的束缚,故意装疯卖傻。 ③如何理解宝玉“不通世务”、“怕读文章”。

A、宝玉常在内帷斯混,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愿意坐下来读经史文章。 B、写宝玉不愿在富贵之家,又受贾母宠爱,缺乏社会活动能力,也不屑去读书求官。

C、写宝玉不愿同封建社会的庸俗官吏们交往,也不愿意读书上进。 D、宝玉不愿意同上层社会的官吏们交往应酬,不遵礼法,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仕进的道路。这里是明贬实褒。 42.读下面两首词,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①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词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棗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②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棗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提到过人物姓名 ,所以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李词所交待的是秋季,毛词所交待的是冬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均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43、下面是元朝吴镇的小令《[南吕]金字经·梅边》。对此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A、第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雪中乡野风景图。

B、第三句写远处的梨花进入作者视野时是虚幻的、飘浮的,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C、最后两句写江梅报告着春天的气息,碧色的鸟儿快乐的向人啼叫。 D、从此曲可以看出作者不是一个失意的、心情凄冷的孤独者。 4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①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农夫,一个渔翁”,隐居南阳的诸葛亮和垂钓于渭水之滨的姜太公吕尚。

B.“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指的是诸葛亮及姜尚的才能和功绩。

C.“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说此二人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D.“蜀道寒云,渭水秋风”,是说臣之功绩,君之霸业,早已成为过眼烟云,而今唯余压天寒云,肃杀秋风。 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是:

A、前三句作者以设问开卷,点明怀古对象,同时作出评价。 B、“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

C、勋业彪炳的姜尚、诸葛亮,历来受到后人的仰慕。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对名标青史的英雄伟绩的意义表示了怀疑。D、这首元曲于豪放中寓激愤之情,发出了有功而不得善终的感叹。

45.阅读下列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

[正宫]塞鸿秋·当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同“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①对这首元曲有关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在曲中淮山“青如淀”写出草木葱笼,青翠欲滴的优美景象。 B、“箭”写江帆如苇叶轻灵疾飞;“电”是写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因山势陡峭,故飞如闪电。

C、“新月初学扇”一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显摇曳生姿。 D、“塞鸿”,即塞北鸿雁。“一字”指鸿雁排成一字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 ②对这首元曲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江,写山,是从大处、远处落笔,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寥廓,是静态画面。

B.三、四句写帆,写泉,分别属长江、淮山中的个体景物,是从近处,细处着眼,侧重描写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C.五、六句写云和月的变化明灭之态,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与前四句相比,笔势则由缓渐急,由柔转刚,呈现出起伏跌宕。D.全篇45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毕备。 46.下面是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即事·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

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

C、《天净沙·秋思》全篇28个字,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画,有一字千金之感。

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出动态。

48、对下面一首元曲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哪一个不遇灾难?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几个: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A、首句叙述自己在归隐和为官之间的矛盾心理,但还要在人前故作姿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B、第二句列举历史上屈原、伍子胥、项羽、李斯居官得祸的例子,揭露仕途险恶。

C、最后一句通过对比,总结历史教训,强调为官的痛苦,为表达主旨铺垫。 D、这首词不事雕琢,质朴明畅,句式于参差中见整伤,于整齐中显变化,一韵到底,构成和谐而豪爽的特色。

4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①对这首元曲的用典与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功名万里”用的是西汉张骞出使匈奴终封博望侯的典故。

B.“斯文”一词出自《论语》,“斯文一脉微如线”是说礼崩乐坏,儒道衰微。

C.“光阴寸隙”即平日我们常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流逝很快。典故出自《庄子》。

D.“彭泽县”讲的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园的故事。 ②对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官的整天把归隐挂在嘴边,真正的隐士又有几个?可见他们口中的隐”,十有八九是假话。

B.这支小令不但讽刺了口是心非、表面斯文的假隐士时尚,连陶渊明也受到牵连,遭到讥讽。

C.“尽道”二字,冷峻已极,说尽了世道人心,带有强烈的嘲讽意味。 D.小令末尾与“忙如燕”遥相呼应,两相比较,活画出官场竞逐,如蝇嗜血的真面目。

50、对下列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末二句以寒梅开否之一问,表达了无限乡思。

B、“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其中的“不敢”表现了因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落泊还乡而产生的羞愧心理。C、“向晚意

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末二句以落日意象表现了作者的迟暮之感。D、“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末二句抒发了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 51.对下列诗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连蜡烛都在为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则主人公之离别情可想而知。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写羁旅生涯的名句,不用虚字,只将六种事物联缀成可资读者想象的图画,把“早行”的主题表现得很充分。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一般用来形容人,这里用来形容花,自有新意。人比花瘦,更见愁苦之深。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红”一“绿”,色彩鲜艳。后两句以典型物象表现了春末夏初的美景, 暗含着词人的愉悦情感。 52.对下列古诗词句中加点的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了谐音双关之法。表面指阴晴之“晴”,实际指感情之“情”。

B、“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灼灼”,字从火,本意明亮。诗中用来形容桃花,不仅使人想见盛开桃花的浓艳,而且使人想见其繁茂而充满生机。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再现了红杏枝头蜂舞蝶飞的热闹景象,把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D、“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前二句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圆”写出了中午阳光直射下的树荫的形状,非常准确。 53.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 54.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5.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6.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 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2、 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57。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三
《古诗五首》

古诗词五首

1.《望江南》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________词派的重要

作家之一。词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________(姓名)。词中统领全部

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

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三苏”。“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武陵春》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号________。词中叙述词人

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_

(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苏辛”。下阕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

1.晚唐 温庭筠 花间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宋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

3.宋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词牌名 密州出猎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4.宋 李清照 易安居士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宋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苏轼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

1、_____ ___,左牵黄,右擎苍, , 。

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 , ____。

3、斜晖脉脉水悠悠, 。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

6、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 。可怜白发生!

7、 ,五十弦翻塞外声, 。

8、诚宜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___,

不宜_______ __,______ 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

10、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11、《破阵子》最能体现诗人壮志未酬的语句是 _______。

12、温庭筠的词《梦江南》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梦。其中最能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出师表》中诸葛亮“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武陵春》中写人事变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 ;形容愁绪深重的句子是 , 。

15、《渔家傲·秋思》中描写边塞荒凉萧条、战事吃紧景象的语句是 。

16、《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盼望心上人由希望到失望甚至绝望的句子分别是: 希望: , 。

失望到绝望: , 。 。

17、《渔家傲》中表现塞下秋来风景之异的句子是: 。

, , 。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思乡但不能归家的诗句是 ,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表现征人的愁绪诗句是 , , 。

18、《密州出猎》中写出作者为国御敌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表现作者出城打猎时表现豪放情绪的诗句是 , , 。 , 。

19、《武陵春》中表现作者面对依旧景物,而人事改变的诗句是 , ;作者以新颖的手法表现自己忧愁的诗句是 , , 。

20、《破阵子》中表现练兵场面的词句是 , , ;运用比喻描写战争场面的诗句是 , ; 写作者爱国激情的诗句是 , ;写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慨情绪的诗句是 。

21、请你写出九上第25课五首词中的与“酒”有关的一句诗 。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答案

1、老夫聊发少年狂,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肠断白蘋洲。

4、将军白发征夫泪。

5、弓如霹雳弦惊。

6、赢得生前身后名。

7、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8、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1、可怜白发生!

12、肠断白蘋洲。

13、(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15、长烟落日孤城闭。

16、希望: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失望到绝望: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7、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19、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第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1、浊酒一杯家万里 酒酣胸胆尚开张 等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四
《古诗文选编》

爱国诗

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爱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不知影响了多少英雄豪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告诫,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中国是诗的大国,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留下了大量的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优秀诗篇:有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抒发爱国情操,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如《正气歌》、《金陵驿》等;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保疆精神,表达诗人为国建功立业壮志的诗篇,如《从军行》、《塞下曲》、《南园》等;有渴望结束战乱,欢呼祖国和平统一的诗篇,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有表达年迈力衰仍心想为国戍边,至死心系国家统一的诗篇,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它们思想高尚,情感纯真,艺术性强,文质俱美,蔚然成为古代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依据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考虑有些爱国诗篇同学们已耳熟能详和篇幅原因,仅选取以下几篇来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

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五
《诗词美》

序号:80 姓名:李晶晶 院系:会计学院 审计3班

文体:议论文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而古典诗词更是中国文学的精髓,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视为传统文化瑰宝。 研究诗词,最主要的就是研究诗词之美。诗词的美体现在句子的凝炼,体现在思想的深度上。意境之美,哲思之美,音律之美,自然之美,语言之美等等。数不胜数的美在诗词中可以体现出来。

意境之美

研究诗词的意境之美,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思想情感与环境描写的完美融合。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1】讲的就是诗词意境之美的重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便以简洁但意味深长的诗句来体现他的那种意境。而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用了三句诗词来表达三种意境,从而说明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为“无言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种境界,三句诗词,这是多么简练的概括。仅仅用了三句便将创业时的无人理解,创业中的劳苦,创业成功的喜悦写了出来。而且不仅仅于此,其实不论是在创业,还是做学问,还是其他的,都可以用这来形容。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李煜的诗词中充满了泪水,而他最高的艺术成就恰恰就是他在国破家灭之后取得的。“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最后的词中,到处都充满了伤感。优美的句子,体现出的却是他的绝望。正如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1】出自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

哲思之美

李商隐的诗,在思想上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无题》)人们常用来歌颂老师辛苦工作,表现一种奉献的精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的表现了恋人之间那种默契和爱意。而在《登乐游原》中更是一句千古绝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种艺术哲思,虽经千年而不变色,人们总能够从中得到共鸣。一种悠远的,更加接近于本质的东西从人们的内心中分离出来。而苏轼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毛泽东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也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气势,也很有哲理。正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经历了长期的军事斗争,写出来的诗词也分外的有气势,有分量。“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渡远荆门外,来从出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展现了山河云月变换的宏伟境界,整个大境界因人物而变换。这些无一不体现着浓浓的哲思之美。

音律之美

音律之美,则论述了诗词中最重要的元素之:音律。有了和谐的音律,诗词才有了韵味,

有了鲜明的节奏,语言才会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的音律总能与诗的内在感情保持一致,能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古代诗歌的音律要求是相对严格的。五言诗、七言诗让诗的音律美发展到了最峰,词曲更标志着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因此诗歌的欣赏,首先要从音律美的角度去领略赏会。诗歌的平上去入、抑扬顿挫,韵律节奏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更是内容的一种体现。诗人词家的要务在精于审音辨字,这决定了对遣词造字的运筹要合乎音律的规定,显现其驾驭语言音律的真实功夫。比如,诗词的平仄、对仗、逗字、停顿、词序、叠词等,并不是诗人词家“玩弄”文字的一种习气,而是由字音、乐律的精微配合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的艺术。高考中常有这方面的考查。

用诗词来表现音律之美,当数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那优美的语句用来表达音乐简直就是令人叫绝。“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多么形象的描写啊,仿佛就在耳边响起了那动人的琵琶声。更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到最后连形象描写都抛开了,而以一种更加贴近意境的东西来描绘。我想每一个读完《琵琶行》都会想起这样一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另外,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同样也是有关音律的名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将音律的描写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又比如王安石的《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颔联借景抒情,“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添上了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昏昏”是叠词,“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草草杯盘”“昏昏灯火”,叠词妙用,既和谐了诗歌语言的韵律节奏,又营造了抒发情感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诗词语言由音定律,变化组合,语言便会产生无穷的奇致妙趣。

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概括了写景诗词的妙处:动词、虚词用得恰到好处,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了悠扬委婉、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

自古以来,写景的诗句多不胜数。借景抒情,是写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都是有名的写景诗句。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充满了恢宏的气势。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寥寥数语,一幅动人景象就此铺开。而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在写景上堪称完美,以至于有人称之为“孤篇盖全唐”。他将音乐美,景物美,还有意境美融合在一起。发古之幽思,写景中加入了历史的厚感和美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由景入情,浅浅说去,节节相生,句句翻新。至“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处,达到了顶峰。

语言之美

语言是有性格的,正是这种性格,让人们在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看到的是“关西大汉,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的情景;而在读柳永的《雨霖铃》时,看到的则是“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拍板,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景。同时,语言又是有语体区别的,从而使语言有了俚俗与典雅之别。

如北宋晏几道的《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gāng,油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语言明快、典雅。上阙用 “殷勤”“拼却”“舞低”“歌尽”等词,下阙用“几回魂梦与君同”“犹恐相逢是梦中”等语言,直接而鲜明地将当年相聚时的欢乐、别后相忆及再相逢的喜悦几近直白地表达出来。但作者又善于铺彩设色,如用“彩袖”“醉颜红”“杨柳”“桃花扇”“银釭”等词语、意象,又善于经营工巧雅致的句子,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语言显得典雅。正如古人评价的“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秀气胜韵,得之天然”。

我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美,还表现在语言的凝练上。我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练,内蕴丰富,言简意赅。为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古代的诗人呕心沥血。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以寥寥的二十字,描绘出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在“千山”“万径”的寥廓空旷之中画一“蓑笠翁”,在“绝”“灭”的死寂冰冷之中着一“钓”字,使全诗境中有人,静中有动。全诗通过描绘老渔翁寒江冬钓图,向我们展示: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渔翁的生活是这样凄冷孤寂,老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标独傲。如果我们再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这首诗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信息:在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以后,其主要成员被一网打尽,永贞革新烟消云散,柳宗元也被从政治权利的中心抛了出来。在荒凉偏僻的南方,开始了漫长的流贬生涯。在柳州,他虽然得到了一个司马的虚衔,但既无官舍有无职责,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因此,那个在寒冷寂静的环境里,不怕天寒地冻,不惧皑皑白雪,忘掉世间的一切,专心致志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渔翁的形象,正是柳宗元孤标独傲、超然物外的形象的真实描绘。一首二十字的小诗,竟然蕴涵了如此至多的信息,使我们不能不惊叹古典诗词语言的凝练。

阴柔之美

阴柔之美,包括四种意境:浓艳瑰丽,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和凄冷寒凉。

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所写的名篇之一。那时,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给人一种凄冷寒凉的阴柔美感。 在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片写临别之情景:“寒蝉”暗示深秋,“凄切”声渲染了秋之凄凉。骤雨已过,船将启锚,喝酒无绪,留下又不可能,于是只能“执手相看泪眼”,但却“竟无语”而“凝噎”。别后如何?作者作了一番想象:烟波浩渺,千里无人,浓浓的云雾笼罩着广阔无际的“楚天”,这是何等的空旷、冷寂!下片再设想别后相思之苦。从古至今,别离伤情,更何况是在“冷落清秋节”!醒来如何?虚景实写:晨风习习,残月如钩,已给人凄清冷落之感,加之“杨柳依依”招惹离愁,此去一年又一年,何时才能相逢?如此这般,“良辰好景”也形同虚设了,即使有千万柔情蜜意,但恋人远在天涯,又能对谁说呢?

这首词以“伤离别”为线索,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感情也逐渐升华。语不求奇,但情意缠绵,酣畅淋漓。基调虽过于低沉,但发自肺腑,恳切真挚,给予鉴赏者的,是一种柔性的美感。

阳刚之美

阳刚之美,也包括四种意境:雄奇阔大,旷放开朗,苍凉悲壮和深邃沉郁。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境界可大不一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话,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借赞美赤壁风光、缅怀古代风流人物的业绩。抒发了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时而豪放旷达,时而沉郁、悲慨。起笔两句高唱入云,气吞万里,创造了一个气势奔放、雄浑豪迈的诗般的意境,给予鉴赏者的无疑是一种刚性的美感。

再读中唐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人抓住战士列队准备向敌军追击的一刹那间,画出浮雕般的英雄群像:一个漆黑寂静的夜晚,大雪弥漫,敌军全线溃逃了;一支轻骑兵,正列队准备连夜追击,一刹间,雪花竟积满了弓刀。意象雄浑豪放,是一首十分典型的具有阳刚美的小诗。

诗词鉴赏,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不仅要积累文学的、美学的、语言的知识,还要积累哲学的、史学的、民俗学的、心理学的以及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积累丰厚了,自身的修养加强了,鉴赏时就能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六
《古诗中的“空”》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七
《古诗赏析》

一、近五年中考题回放: (2008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2分)

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4分) 答案: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这句诗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009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困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正义事业二英勇献身的精神。

(2010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4分)

答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表现了诗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的壮志情怀。

(2011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1年中考)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⑴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⑵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012年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2年中考)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答案:“更深”是夜深的意思 “阑干”是横斜的样子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第12题分析:

从近五年的中考看,考查了字词的理解、名句赏析(08年第2小题)、理解诗人情感(10、11、12年)或作品的感情基调(09年),在复习时除了继续落实诗词的内容与感情理解外,仍要注意名句描绘型、炼字型及写作技巧的鉴赏等题型,此外还应注意理解诗中的意象。

二、诗词鉴赏解题策略

广东省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因此,古诗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 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6、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三、诗词鉴赏知识归纳

2、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3、哲理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八
《古诗的世界》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九
《整理古诗》

形容绝望的古诗篇十
《2015古诗文》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古诗文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8分)

月圆⑴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

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

美。⑶未缺:指月圆。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答:

答案: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

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

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2.(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

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答案:C(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⑵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答案:B(A 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 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 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⑶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

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⑷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答案:《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下阙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诗歌解析: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

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3.(福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⑴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 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⑵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4.(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⑴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⑵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5.(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⑴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答案: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⑵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

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6.(湖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⑴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

答案:春江花月夜

⑵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答: 答案: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7.(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4分)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开颜”的原因,是诗中一定提到的,只要发现和加以概括便可,这就要善于捕捉信息了。题目中有“新居”,说明朋友刚刚乔迁新居;前三联写了新居周围的景色,要加以概括,不可一一俱到——新居周围景色迷人;前三联都是写景,景有衬心的作用——作者很是悠闲愉悦;最后一联是直写友人的,说房中堆满了书,无立足之地,但从中能看出友人来,说明友人是爱书的,是情调高雅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