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美句

| 职称俄语 |

【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和谐美句篇一
《美在和谐》

美在和谐

费孝通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我们的社会就是各自之美,而自然则是人之美,想要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我们要做的就是建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自然! 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一个人,一件事物,不管是大还是小,也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聪明还是愚昧,这些外在的形式是毫无影响的。和谐包含着斗争,也有妥协;有严格,也有宽容;有一分为二,也有合二为一,这就是和谐的本质。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而一个社会理想。尤其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政治、经济、环境、文化以前所未有的亲密姿态沟通交融,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最强音的主旋律。

香港首富李嘉诚坚持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是他的商机之一。“和气生财”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也说明了和谐,对于一个国家的管理,一个高度繁荣,充分开放的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家和万事兴,这一古训,如今也可延伸至“和谐兴国”。瑞典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收入的30﹪左右,其特点是对社会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为公民的权利,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并对各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立法保证;每位公民由看病到坐公共汽车或地铁都有一个证明身份的个人编号,福利中心办公室用电脑管理。新生婴儿的父母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同样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满16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岁以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病人所享受的病假补助,其数额视病假长短而定,相当于工资的75%—100﹪,医疗费用大部分由国家负担。目前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体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这种和谐的社会制度,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也使得人民成为和谐、知足社会中的宠儿。

立身于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力求和谐,人与人之间要求和谐,人与自然之间更追求和谐。一个和谐的社会有六大特征:明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温家宝也总理说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先人早就有保护环境意识的思想,注意从区域、用地结构、建筑风貌等多方面来创造优美的环境,保持一种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践方面,古人也有一些自己的做法:如《商君书·徕民篇》说:“地方百里者,山棱处十一,薮泽处十一,溪谷流水处十一,都邑蹊道处十一,恶田处十二,良田处十四,以此食作夫五万,其山陵、薮泽、溪谷可以给其材,都邑、蹊道足以处其民,先王制土分民之律也。”然而,在今天,保护地球的呼声愈来愈急迫,随着人类的潜在物欲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很多人不折手段地追逐利益,期待一夜暴富,在利益的驱逐下,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肆意掠夺。 黄河在历史上曾决口1500多次,重大改道26次;

1997年,母亲河黄河断流长达226天;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等江河的“世纪洪水”受灾人口2.23亿,死亡3000多人;长江继夏季大洪灾后,又出现了冬季断航;

2001年,鄱阳湖遭遇65年未遇的枯水,航道全线吃紧;与此同时,内蒙古旱灾严重,90%草场受灾;

进入9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加剧,相当于平均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竟占了八个„„

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在告诉我们一次次灾难对人类的打击和毁灭,大自然的威力是多么势不可挡。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

1930年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的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的爱知米糠油事件,1984年的博帕尔毒气事件,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和污染事件,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流„„

人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万物的主宰,打着“人定胜天”的浪漫主义口号,对自然进行无限度的破坏,殊不知,最大的受害者是我们人类自己!想要对自然胜利,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充分尊重自然地规律,不是人定胜天,天人对抗,而是人定顺天,天人和谐,尊重自然,减少对抗。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不应该把自然仅仅当做自己发展完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而是要善待自然,善待万物,尊重自然界中其他物种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做到三个统一:

一、改造与保护的统一;

二、获取与奉献的统一;

三、利用与尊重的统一。

近些年来,人类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有意识的对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创造了世界人工造林的奇迹,1981年至2002年全国累计义务植树398亿株以上。目前,我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4667万公顷,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为16.55%。在世界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中,我国保持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被联合国环境署列为世界上保留森林最多的十五个国家之一。按照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报告的目标,到205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8%,取的可喜的成绩。

《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文明智慧啊!敬畏自然、敬畏时间,是一条生命法则;谦逊平和、淡定关怀,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和谐共处,则是一种处世的准则,一种社会的追求,一种世界的基调。

生活中也是如此,方方面面的关系,这样向社会展示,社会就会这样回应,完美和谐。对自己也是如此,生老病死,形象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各种各样的关系变化,那种无形的东西组成了一幅互动的画面,和谐,让人感到完美。如如之心,即是真实。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美在和谐!

和谐美句篇二
《和谐之美》

一、作文题目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构句之美,在于对仗整齐,那是一种和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构句之美,在于长短错落,那是另一种和谐。和谐,指存在各方彼此相合,关系融洽而协调。文字如此,其他的艺术呢?人、社会、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呢?

请以“和谐之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达成目标:记叙文的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有跌宕起伏;议论文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散文要运用到象征这种手法。

三、课时:写作2 课时,评讲1 课时。

四、相关链接

1、[作文导写]

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与发展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写此作文,我们可以有三种基本的立意:①和谐促发展,只有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②共同发展创造和谐,只有各方面充分的发展才能形成和谐的局面,和谐是发展的目标;③和谐和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我们要和谐、也要发展或要发展、也要和谐。

写作的范围可选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等方面:对个人而言,可从生活、学习、工作、健康等方面去谈;对一个家庭而言,可从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各尽其责等方面去谈;对社会和国家而言,可从农民工待遇、社会保险、再就业、教育不公平、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调和干群关系、科教兴国、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等方面去谈;„„“和谐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大课题,可以见人见智。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可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和身边的人或事上去寻找着陆点。观点与时俱进,叙述力求真切生动,议论力求辩证深入,讲究文采。

同学们可选擅长的议论文、散文、寓言、书信、电视栏目主持、辩论记录、人物专访等文体形式,但不宜瞎编故事、逆向唱反调求新等。

新华社记者随笔: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

新华网渥太华9月3日电 记者 胡光耀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在加拿大决不仅仅是宣传口号。春秋季节,野兔常到居民的家门口观光,却不怕人们接近它;野鸭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汽车都要停下来让着它;松鼠窜到人的跟前,没有人会伤害它;鸟儿飞到游人跟前,游人会耐心地给它送食。这些人

与动物和睦相处的场景在加拿大随处可见。因此,说加拿大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一点也不过分。

人类的活动,如旅游、建设等都不可避免地会侵扰野生动物,但把这种侵扰降到最低程度,是人类应该努力做到的。为此,加拿大人对野生动物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比如,为了减少高速公路两旁森林里的动物横穿公路而死于“车祸”的危险,在通过森林地带的公路两旁竖有许多画有一只鹿的路标,以警示司机不要伤及横穿公路的野生动物。记者最近在加拿大西部的落基山区发现,横贯加拿大东西的一号公路两旁,有上千公里的路段设有阻止野生动物横穿公路的铁丝网。但为了让野生动物能穿过公路进入对面的地区,有关当局在公路上架起许多专供野生动物使用的拱型路桥。一网一桥足见加拿大人对野生动物的爱心。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与其他许多城市一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域分布其中,一些主要公园都建在河旁湖边。公园里常有成群的天鹅、野鸭和其他水鸟光临。游人手中拿着面包之类的食品在水边与野鸭水鸟嬉戏。由于游人对它们非常友善,它们常常围着人转。尤其是当你看到天真活泼的儿童和天鹅野鸭等一起戏耍的时候,你一定能感受到人类与野生动物和平共处的和谐之美。加拿大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知道爱护动物。

加拿大人有很强的动物保护意识,与宣传和教育有密切关系。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开设有许多介绍和保护动物的网站;加拿大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常刊登保护动物的文章和广告;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关于保护动物的教育;在一些大公园里,设有介绍相关动物和陈列动物标本的展览馆。正是这些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得山青水秀的枫叶之国成为野生动物的一片乐土。(完)

2、名言警句: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荀子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和谐”不仅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生存的法则。和谐的音乐妙不可言,和谐的山水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社会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自我和谐的人,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心理平衡,不抱怨,不攀高,积极对待人生,对名利地位旷达以待、泰然处之。

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和谐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能构成和谐的乐章。

和谐是一种调配,和谐是一种力量,和谐是一种境界,和谐是一种胸怀。

3、范文(议论文观点鲜明、内容充实)

直面生活绘真我风采

生活不是田园牧歌。生活如一次旅程,旅程中有阳光,有坦途,但更多的是不如人意,或者阴晦暗淡。因为不是牧歌,所以生活不会如电视剧般完美,不会如浪漫诗般无拘无束,不如小溪般悠闲自在。

生活不是田园牧歌,你不得不面对现实。史铁生正值20岁青春年华却杀出了半身瘫痪;霍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却被诊断出他中枢神经严重衰弱;海伦凯勒9个月大时世界却带来她无声和无尽的黑暗与蚀人的孤寂„„

生活不是田园牧歌,要绘出真我风采,需要自己开创。贝多芬一个音乐家却耳渐渐失聪,多么残酷的生活,但是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困难也不能使他倒下。《老人与海》中老人在与鲨鱼搏斗了七天七夜之后却得到一副巨大的鱼骨带上岸。但这就是生活,因为不忍屈服贝多芬才谱写了《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等绝世妙音,正因为拼搏老人才不至于葬身大海。

生活并不是田园牧歌,它不可能无拘无束。李白潇洒飘逸,不胃权贵,甚至蔑视权贵,在朝要高力士脱靴,在野要“放白鹿于青涯间”,但终究不能被皇帝重用,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可能使他立足于皇宫之内;李密被委以高官,“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本欲“奉召奔驰”但“刘之日短矣常在旦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是矣不能弃之不顾。于是李密真情流露书写了《陈情表》拒之以高官而守于祖母刘之左右以尽其孝道。

生活不是田园牧歌,它有你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它不会让你似小溪无拘无束,更不会把鲜花送到你的手上,正如稻米不会不播而自发,亦不会自熟而进你嘴。

请相信生活,相信生活不是田园牧歌,坦诚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感谢生活的拘束,用双手开创明天。“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堪折枝”,“时不我与,时不我待”,从此刻开始一步一步把生活的山峰垫起,绘真我风采

和谐之美

有一种美,艳丽如花,令人赞叹,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摄魂夺魄的美,她——光彩熠熠;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之上,深埋在大地之下,这是一种可以宁静致远的美,她——深藏不露;有一种美,朴实真挚,真诚感人,这是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美,她——撒遍人间。

这便是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宽容是一种大度、智慧的品质,她使人在心灵这片净土上悄悄萌发爱的种子,在心灵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可以熄灭怒火化解仇恨,可以感化邪恶播种善良,可以拥有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拥有一颗宽容之心,更可以与快乐相伴永远 ,乐观向上。可以与幸福同行,和谐人际关系。宽容待人,退一步就拥有融洽,能让人间充满真情,大家都能够宽容忍让一些,就能让校园充满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

和谐之美在于真诚。真诚也是当代稀有的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戴着面具,掩饰真实的自己,保护自己、欺骗别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卸下沉重的面具恢复真我。于是,人与人之间一直有一堵无形的墙,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围城里不断抱怨别人的虚伪假面,自己却总是不能显示真诚。应该知道真诚才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石,金钱、利益决不能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有学会真诚,你才能收获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拥有真诚,才能拥有快乐,拥有生活。青年人更该怀有一颗真诚之心,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畅游。

和谐之美在于友善。友善是一种温暖的姿态。每天早晨,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你青春的面庞,当你与某个人在校园里擦肩而过,当你看见哪朵无名的小花在春天的微风里摇曳,你的嘴角是否会微微上扬,露出善意的笑容?这笑容发自肺腑,自然流露,是以一颗友善的心对待一切,自然、朋友、陌生人。我们共同构成一个世界,善待他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和谐,与他人与万物和谐,和谐无处不在,使我们如鱼得水,自由自在。青年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能不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请以宽容友善之心对待,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过不去的山。

我们当代中学生,正站在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上,更应该用和谐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成为和谐校园的一分子,从而建设一个更和谐的社会。学会了这些,也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之中。遇到挫折时,和谐会告诉你如何迎难而上;遇到困难时,和谐会告诉你如何解决问题。得意之时,和谐会告诉你如何谦逊;失意之时,和谐会告诉你如何爬起来。

校园则需要我们来展示她的和谐,在这里,我们愿意用心灵的熨斗去熨平不谐的褶皱,让每一个和谐的个体,构建成和谐社会的长城。

以“和谐之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02-09 18:21

考题2.和谐的力量是无穷的。班集体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团结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希望。家庭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温馨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安宁。社会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繁荣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发展和进步。大自然拥有了和谐,就拥有了活力之美;失去了和谐,就失去了生机……

请以“和谐之美”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

1.审题要准。这个题目要紧紧围绕“和谐之美”来思考。既要写出和谐,更要从中发掘“美”,把“和谐”和“美”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只是“和谐”而没有“美”,会影响主题的全面和深刻。如《正视历史,共铸和谐社会》就用古今中外的典型材料,从历史的角度写出了社会的和谐之美。

2.立意要新而高。虽然和谐社会已经家喻户晓,但仍要强调构思创新。可以从不同角度来体现创新,如《正视历史,共铸和谐社会》,以“德国和日本对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为内容构思,其立意就比一般文章高出一筹。

3.构思要巧。在考场上用几百字写“和谐之美”有一定难度,要获得高分更难,有了好材料,更要巧妙构思。考场作文要尽量避免一般化,以创新获胜,具体方法很多,关键在灵活运用。如《和谐之家令人醉》,以“家与环境的和谐”“家中布局的和谐”“家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小标题来突出主旨,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巧妙构思,这也是获得满分的主要原因。

4.文体要明。不管写成哪种文体,都要入格。从阅卷情况看,有些考生就把命题中的提示性语言罗列出来,加上一些政治课本上的语言,简单地阐述一番。即看不出是散文,又看不出像议论文,这样“四不像”的文章很难得高分。满分作文多数是以某一表达方式为主,兼

有多种表达方式等,这样对某一文体来说是入格的,符合文体要求的,又不拘泥于某一文体的表达而活泼灵活。

5.语言要美。主题是“和谐之美”,文章语言更要美。考场作文的语言美并不在于词句多华丽,主要在准确表情达意,当然能恰当而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仿用名言警句,用创新的语言等也是不可忽略的。如《和谐之家令人醉》深情地给我们描述梦想,营造一种“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的意境。文章的语言朴实、真诚而又隽永,感染力特强自然能获得高分。

1.让和谐走进心灵

四川省眉山市 一考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就是和谐。——题记

让和谐走进心灵,让自然更美丽:田园里麦浪滚滚,香飘四溢;山坡上绿树相衬,五彩斑斓;水石潭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梅雨潭边,柳浪轻拂,黄莺对答。放眼望去,清澈的秋水与宽广的蓝天交融为美丽的一线。好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宁静中蕴含生机,动态中流露安谧!

让和谐走进心灵,让百姓安乐。在“将相和”的故事中,如果没有蔺相如的宽容忍让,没有廉颇甘愿以大将之身负荆请罪,哪会有将相同心、各展所长的千古美谈?古往今来,从宋朝的秦桧陷害忠良到近代的国民革命时期的“府院之争”,多少人为了名利拼个你死我活。面对外敌入侵和人民百姓的水深火热毫不动容,不懂相让,不懂和谐,影响的又何止一人一事? 让和谐走进心灵,让集体更温馨。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融洽相处,不然怎么会有运动会上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声声响亮的助威声?又怎能获得“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呢?灰心丧气时,有同学亲切的鼓励;成功时,有朋友真诚的祝贺。因为和谐,我们彼此都是亮丽的风景线,会带给大家温馨舒适的感觉。怎能让勾心斗角的心灵破坏了这美好的景致呢? 让和谐走进心灵,让世界五彩斑斓。清晨薄雾笼罩大地,听着清洁工沙沙的扫地声、商贩们的各种吆喝声;看着学生们三三两两手牵手快乐地走向学校的情形、上班族匆匆忙忙赶去上班的身影,谁都会蓦然感动。感动于这些有着音符般动听的和谐!

和谐其实是美丽的一种更高境界,它能够平和心境,净化心灵,让人由浮躁变得安份静谧,升华到永恒。

朋友,在你心中永远保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景图吧!你的生活定会美不胜收。

【点评】小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打动人心的细节,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掘其中蕴含的“和谐之美”——大自然的和谐,美在宁静与动态的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美在人心的宽容和忍让;集体的和谐,美在齐心协力;社会的和谐,美在安宁祥和。从不同的角度,由表入里地诠释了主题——让和谐走进心灵,生活定会美不胜收。语言基本功也不错,描写景色,语言优美灵动;概述故事,语言简洁凝练;揭示主题,水到渠成。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荐评老师:胡成福)

2.和谐——美好

四川省眉山市 一考生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学校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谐,社会更需要和谐。——题记

学校和谐,生机勃勃

操场平旷,校舍俨然,树木葱茏,花草含情,在这环境幽雅的校园里,有谁不希望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呢?你看,教室里,学生时而凝神静听老师的教诲;时而为了一个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展开一场唇枪舌战;时而为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师生共同垂泪。你看,操场上,运动会正在火爆进行中。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剪影、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呐喊助威、一场场异常激烈的强手争霸戏,正在演绎一首活泼欢快的《青春进行曲》。你看,寝室里,某个同学生病了,同学们忙前忙后,端水送药;老师跑上跑下,嘘寒问暖。一双双援助之手搭起了同学之间友谊的桥梁,一句句关切的话语破译了彼此心灵的密码。在这和谐的校园中,为

和谐美句篇三
《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

那美丽的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和鲜润;那蓝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和安详;那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和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不也是因为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互相促进,一起共同发展,才呈现出那五彩斑斓的和谐吗?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曲。和谐产生美丽,和谐生发了力量。

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不和谐的生活不会产生共鸣,无法演奏生活美好的乐章!和谐不是停滞,也不是凝固的,而是一种积极的前进的状态。在一个地方,今天和谐了,明天又会被新的矛盾所打破;我们又要做新的努力去争取达到新的更高的和谐。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因为拥有宽容才有和谐。因为拥有宽容才有和谐。宽容是人类情感中的种子,她能在人类的心灵这片净土上扎根发芽,再爱的保护下茁壮的成长。宽容之心是多么伟大的,她能够熄灭怒火,她能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够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她让我们享受阳光一般的温暖。雨珠一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诚信是一颗珍贵的钻石,是和谐之美的结晶。诚信好过一支玫瑰,在花园之中,她是最美的,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美得高尚;美得完美无瑕。有了诚信之后,和谐的美足以体现了!

和谐之美绝不容忍名利所缚,只有淡泊名利才可以称为和谐之美。老鹰是为了搏击长空而在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无限的天空赐予了它自由快乐的空间;风帆只为乘风破浪而在海中搏击风雨,而不是夸耀自己的樯桅。因此浩瀚的大海给予了它豪壮宽阔的乐园。其实,你也一样,只要你用一颗平凡的心去看待,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群!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温暖,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现在,只是没有人留意到,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

和 谐

[辨析概念]:“和谐”,在古希腊语中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通常用于音乐表示将不同的音调调和在一起成为音阶。在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用以描述家庭、国家、天下等系统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和”具有和谐、和平、和睦、和气等内涵。如今,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或价值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但是,和谐这个概念又是很复杂的,它既可以应用在哲学领域,又可以应用在科学或艺术领域,还可以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这个概念的宽泛性,同时也就造成了许多模糊性,使得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或者难以准确把握其含义。

一、和谐是一个描述客观规律性的概念

宇宙万事万物的规律性在头脑中的反映就是和谐。二、和谐是表达主体主观感受的概念,即审美的概念

音乐、绘画、雕塑甚至建筑等艺术,表达的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受,它们是否给人以美感,直接取决于它们是否“和谐”。三、和谐是表达主客体相互关系的概念

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如果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而不是相互矛盾,互相损耗,那就表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四、和谐是一个体现价值观甚至宗教情感的概念

和谐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真善美的统一 。和谐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理解关键]:和谐是一个涉及人类各个活动领域的概念,它是人类对于宇宙万物客观规律的总体描述或审美感知,同时它又是人类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最高准则或价值取向,甚至还是人类的精神信仰或宗教情感的来源。尽管和谐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它还是存在一个最基本或最本质的内涵,那就是:规律性或无矛盾性。和谐的外在体现往往表现为一种秩序,一种动态的平衡或均衡稳定的状态。

[话题范围]:准确把握话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考生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话题中的“和谐”大体上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和谐,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和谐等;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界里的各种动物之间的和谐。而这些又构成人与社会的和谐。

很显然,“和谐”是一个大话题,写作时要能把握“和谐”的范围,就其中的一个方面的“和谐”来写。

[思维点拨]:一、基于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谈对“和谐”的认识(议论性文体)可以在话题范围内任选一种和谐进行阐释二、叙述与“和谐”有关的人和事(叙述性文体)

1.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思想主旨:维持生态平衡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将文章浸润着浓浓的文化意味,借揭示道家物我共知,天人合一,思想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的境界,剖析人的思想精髓与自然山水灵韵之间,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和谐美。

==========================================

和谐之美

一支红梅,独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美在它增添了风景的内容。

一只雄鹰,直冲云霄,美在它的勇猛,美在它划破了苍穹的寂静。

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与自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处地使生命与自然相得益彰。它们美得和谐,美得永恒。

其实自然界处处绽放着和谐带来的光彩。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筑巢于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鸟儿获得了快乐的天堂。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与整个大自然相融的。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 物犹如此,何况人呢?

人是自然的主宰,和谐的人伦光辉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田间耕作的农民、车间忙碌的工人、医院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学堂讲授知识的人类工程师……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价值,但正是这些不同的价值凝聚成一种力量——整个社会得以和谐运转。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一道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像露珠一样晶莹;和谐是战士为保卫祖国洒下的一腔热血,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只有构建和谐才能求得发展。我们不也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吗?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

===========================================

寻找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

和谐,便是不和谐中的完美。

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谐,此时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谐的微笑。

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怎样的世界才算和谐,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离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谐。

和谐美句篇四
《和谐唯美》

《和谐唯美》和为贵,谐为美。 ——题记 深秋萧索。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色彩,小桥下是那潺潺的流水,桥头矗立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这幅来自马致远曲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场景,宁静中蕴含美感,动态中流露安谧,将和谐的画面勾画于眼前。 是啊!美丽的鲜花,正是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新湿润;蔚蓝的天空,正是有了白云的衬托,才显得静穆安详。 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 其实,和谐已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清晨,马路上,清洁工人扫地的沙沙声早已响起;伴着新鲜的空气,学生背着书包,哼着小曲走向学校,留下一路银铃般的笑声;上班族们夹着公文包,脚步匆匆;晨练的老爷爷、老奶奶活动着腿脚,带着新的一天的愉快,继续品味人生的真谛……这一切让人怦然心动,和谐来得如此真实,幸福来得那么平凡。 天然之谐,同样怡人。 山水相依情更切。桂林,山伴着水的温柔,水绕着山的雄伟,山更挺拔了,水更柔美了。游历其中,体会山的英气,水的婉约,和谐的乐章已在你心中奏响! 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和谐的气息。 “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一个“和”字成为千古美谈。“将”勇于认错,“相”宽容大度,谅解走进心灵,友谊之花灿烂绽放。在将相和谐之下,赵国更加富强!但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地位,不惜破坏这层美好的关系,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殊不知:家和万事兴,人和方可百事顺! 朋友们,和谐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和谐是东方鱼肚白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和谐是干涸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让和谐走进心灵吧,你的生活一定更加美丽纷呈!

和谐美句篇五
《中国艺术的和谐美》

天津师范大学

题目 课 论 文 浅谈中国艺术之和谐美

所选课程 艺术修养

学院 音乐与影视学院

班级0804声乐表演班

姓名 汪洋

学号 08515205 结

浅谈中国艺术之和谐美

每个民族都应有属于自己的艺术,而艺术又有着多种多样的分类和特点。对于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在世界的各个艺术领域里都闪耀着她无限的光辉和耀眼的璀璨。不论是从音乐、美术,还是书法、文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她独具的特点和艺术种类的繁多世界艺术领域中始终保有鉴定的地位。

中国的艺术,具有线条美,和谐美,形神兼备等特征。在这其中,和谐美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和谐即“和”,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指审美对象在外在形态上协调,相融合恰到好处。包括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同时也反映了审美中的主体心境和审美对象的契合。和的概念,最初是中国古人对宇宙大化的系统化的看法,认为万事万物由水,土,木,火,金五行相辅相成,其内在性能则表现为阴阳,刚柔的相反相成,最终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宇宙整体,这便是最高的和谐。人体天道,也体现了一种“和”,这在本质上与宇宙精神是一致的,故物我能相交相契,而主体所创造的艺术也都应该体现这种精神。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多次记载了音乐的“和”,《国语·周语》中曾强调音乐要有“平和之声”,《礼记、中庸》中也曾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在美学史上,儒家主中和,要求不偏不倚;道家主至和,要求主体达到物我两忘、万物为一的境地。在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中,艺术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这同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密切相关。从儒家早期的经典文本《周易》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儒家偏重人的哲学,突出人的主动性,着眼于人对社会的认识,强调善与美的统一。而从老子到庄子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相关言论中则可以看出,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突出自然的合规律性,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一下我对中国艺术的和谐美的理解。

中国的音乐艺术

中国的音乐的美是以“声和”为特征的.在音乐形式方面的“和”,即是一系列

的音乐元素的对立协调.《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中“音声相和”即是音乐以和谐为美.《左传》在总结这些和谐时说:“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这里的相成、相济都是指的和谐,相成是不同因素的和谐,相济是对立因素的和谐.在音乐的内容上,“和”即音乐表现的情感必须中正和平.中国文化认为,中和的情感是美的情感.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声音,仅有为数极少的音才为音乐采用。这是因为它们不刺、不噪、不吵,而是圆润、谐和、悦耳,能促进血液循环、胃液分泌、心情向好……旋律写作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流畅,也就是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要和顺。如旋律音程大跳后,旋律线通常会反向进行,来填充大跳留下的空档,以消除大跳的紧张不安;又如不谐和和弦总是倾向于向谐和和弦解决等。这些正是和谐美要求的结果。还有二拍子转三拍子(或反之)时,总是要先进入散板、流水板,或突然休止,以此过渡来避免转换之突兀不适。与此相仿,和声作远关系转调时,往往需要几个近关系调性和弦作中介;在奏鸣曲式的主部与副部之间总要有个连接部;歌剧序曲中的不同形象间也常少不了一个音乐过渡……为什么?就是出于对和谐美的追求,故而调和各种对立因素间的矛盾。再如一部曲式中的起承转合四句头,那么自然地顺势而行,流淌而去,正是和谐美在音乐结构上的一大表现(如《孟姜女》《乌苏里船歌》的主体部分等)。另外,音乐的一个独特现象——强调重复,某个意义上,也可称之为和谐美的一种体现——维护稳定。同时在声乐艺术中,和谐同样体现着它的重要性。在演唱时,歌手或激亢奔放,或低沉柔美,或召示时代的强音,或抒吁人生的感喟。它以独特美质,撼人心魄的力量观照着人们的生活。它立体地、多层次地释放着生命个体对生活的感悟,并将每一个个体的感悟融合到一个群体的共鸣当中,从而化小我为大我,变对立成统一,融个性于共性,在圆融的境界之中,完成生命意识对于生活存在的认知、理解、热爱与推进,以更为辽阔的空间背景和更为超拔的视野境域,用声音的鸣响达成生命与生活的对接。 展示着和谐的魅力。

中国的美术艺术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也是

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除了前文提到的年画外,还有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等,这些艺术作品中无一例外地都含有美术的元素。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其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人民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具有信手拈来的随意性艺术特点。在民间,这些形式活泼、内涵丰富的小工艺品经常作为心意的载体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交流,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睦发展。另一方面,民间美术所透漏出来的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即推崇阴阳调和、刚柔相济、物极必反、相生相克的周而复始的分合哲理。因此在生死凶吉、道德美丑、得与失等观念上,都讲转化与联系,以乐观态度、平常之心看待未来与客观世界,以此来借物寄情,歌颂生命,传送情爱,交流情感等,这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情感。

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美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在这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里,中国美术面临的是比以往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虽然在经济发展中艺术受到商品化的巨大冲击,但经济成分的多样性也使中国美术的表现形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格局。除了美术作品之外,文学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书法、摄影、电影电视等都可以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和谐理念、和谐思想、和谐精神。最典型的莫过于名为“篆书之美”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了。该作品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由于对“拓片”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的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统一。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奥运会体育图标是奥运会基础形象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奥运会道路指示系统、 场馆内外的标示和装饰、赛时运动 员和观众参赛和观赛指南等。同时还将应用于奥运会电视转播、广告宣传、市场开发等,丰富人们的奥运会体验。奥运会体育图标是构成一届奥运会景观的重要基础形象元素,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也是传达奥运会举办理念和主办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

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使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是一个充满线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和谐世界。书法线条组合关系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学观念的艺术外化。书法和谐美的追求,已积淀成难以变异的审美规范和书法形式感的表现模式。和谐美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美感追求,和谐是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一个充满线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和谐世界。无论在单体组合和整体组合中,都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线条矛盾关系。如直曲、方圆、刚柔、疾涩、长短、粗细、正欹、疏密、主次、向背、呼应、润燥、虚实等等。虽然它们都属于对立范畴,但在书法形式美的总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规律却是“多样的统一”。书法中的所谓“多样”,即指整体中所包含的各种线条形式上的区别和差异性。“统一”,则是指各种线条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的特征及彼此间的某些关联、呼应和衬托关系。“多样的统一”就是和谐。中国的书法艺术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随着对汉字书写审美要求的逐渐提高遂演变成了书 法艺术,以书法来表现艺术,反映历史;同时,历史也离不开书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 代的文字符号,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历代书法家的引领、推动,从而使中国书法形成了 一门学科、一门汉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和谐美,可以说是东方特有的一种审美观念。是一种感觉美,模糊美。透 过书法作品,我们又能得到精确美的效果,中国书法家在创作时独具匠心,点画事宜纵横合度,结构 自如,布局完整,从心所欲,随意挥洒进入妙境。中国书法艺术。从最初的实用性书体,逐渐上升为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审 美艺术,形式越来越纯粹,艺术语言越来越抽象;同时,现代意、识设计手段的快速发 展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无论如何发展,书法艺术都要注 意内核即创作者表达的感情和采用何种书体要和谐,与内容也要和谐;同时又要符合现 代人的审美意识,让观赏者在观赏艺术作品时,有一种亲近感。容易达成共鸣。中国汉 字有本身发展的规律制约,中国书法的创造和

和谐美句篇六
《美文美句》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今生今世歌词

太阳它回去,一轮明月;

花瓣飞回去,放下你容颜;

时间倒回去,感伤了昨天;

回到那一年,你身边;

破镜再重圆,沧海桑田;

眼泪跌不碎,只认得眼泪灌溉;

不想说再见,永远还有明天;

回到那一天,重见面;

慢动作将伤口愈合,欲把绿色归还给沙漠;

太阳还给一个酒窝,你依然把我遗憾变圆满;

能遇见就是缘,哪怕就匆匆一眼;

我们注定要相恋,不改变;

思念像无形红线,缘回缘起在不眠;

今生等待你出现,到永远;

如果失去是苦

你还怕不怕付出

如果坠落是苦

你还要不要幸福

如果迷乱是苦

该开始还是结束

如果追求是苦

这是坚强还是执迷不悟

如果分离是苦

你要把苦向谁诉

如果承诺是苦

真情要不要流露

如果痴心是苦

难道爱本是错误

如果相爱是苦

这世上的真情它在何处

好多事情总是后来才看清楚

然而我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

好多事情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苦

就算是苦我想我也不会在乎

生命中,总有些人,安然而来,静静守候,不离不弃;也有些人,浓烈如酒,疯狂似醉,却是醒来无处觅,来去如风,梦过无痕。缘深缘浅,如此这般:无

数的相遇,无数的别离,伤感良多,或许不舍,或许期待,或许无奈,终得悟, 我最喜欢的诗句是来自张九龄的《感遇》。它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又是春溪涨碧云,野风吹柳绿纷纷,何期花里再逢君?

红郁九枝无忘我,闲愁二字却伤神。奇香一缕上衣裙

双燕双飞绕画粱,罗帏翠被郁金香。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身似行云流水

心如浩月清风

笑傲江湖载酒行

有情却若无情

满怀浩然正气

一腔剑胆琴心

江山万里任飘泊

天地自在胸中

啊 情脉脉

啊 意茫茫

知音何处诉衷肠

且把浮名换了淡斟低唱

啊 伴一船风月

啊 乘千里烟浪

五湖四海共徜徉

心如秋水爱成灰

花开花自落

回首前世的缠绵

在今生已不告而别

只是天注定

不管谁是谁

只能向前不能回

只是爱与怨

收也收不回

只能南北各分飞

一生寂寞 从来都不说

像风儿般吹过

一生漂泊 一生的执著

为了对你的承诺

传说中闻名天下的楚香帅就这么真实地站在自己面前,虽然面无表情,却有种直逼人心的气势,宛若月夜星空中那一颗星星,虽然明亮耀眼,却只能让你远远地欣赏。

皱着皱剑眉,一股颇为无奈的情绪被楚留香不着痕迹地隐藏掉了,深邃的眼眸温和地望着面前失了神儿的沈小姐,等待对方开口。 西湖胜景,浩渺烟波。杨柳新绿,鬓影衣香。原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却奈何,魂思缱绻,泪倚栏杆。盼隔世,执手相见,多绕一番愁肠。偏落得,重添旧酒,几缕新愁。

终是一句话便可解释了:一切随缘,来去由心。不用强求,强求无用。有心人无论多远多久,自会念念相通;无心人纵然天天纠缠,也是惘然。知己和所爱之物一样,若得的容易,还值得珍惜么?

也许成功之路不在于你走的有多远,而在于你是否懂得适时转弯。 如果说赵敏是骄阳,周芷若是冷月,殷离是孤星,那么小昭就是天边那一缕流云,看似自由舒卷,实则来去难料,枉自温柔和顺,到底公子无缘。

。《道德经》有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道德经》有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小昭看似与世无争,仰人鼻息,实则韬光养晦,避其锋芒。以张无忌到处留情的秉性,想

要独占其人是微乎极微的,倒不如主动退出战团,任周芷若、赵敏、殷离三人为了正室之位如何争得你死我活,一句“公子爷,我一定要跟着你,小昭要天天这般服侍你”已让她如夫人的地位稳若磐石了。若不是突逢变故自行离去,早已承诺要和小妹子厮守终生的教主哥哥身边怎么都会有小昭的一席之地,正是“撼山易,撼小昭难”。 有一种女子,不需要绝美的容颜,也不需要惊世的才华,只需亮出"温柔"一式,在情场就可永不言败.

老金很喜欢给笔下的知性女子穿素净的青衣,象征着智慧,冷静,优雅,其中尤以程英的青衣女郎形象最为深入人心

陆无双自然是苦命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她是女版杨过:一般的身世凄惨,一般的错拜师门,一般的偏激易怒又敏感多情,一般的自卑自伤又逞强好胜,甚至一个断了手一个跛了脚也是那么同病相怜。这就是为什么杨过只有和陆无双在一起才能油腔滑调百无禁忌,跳脱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纵与飞扬。这一点上说,陆无双是杨过的知己,但也只能是知己。因为爱上杨过的女子包括陆无双最大的悲剧就是:人是不能和神争长短的,而小龙女就是杨过心里唯一的女神,她们只能是凡人,即使是出众的凡人。

和谐美句篇七
《论和谐之美》

论和谐之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寥寥数语,却囊括了国家与公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这一和谐社会理论,为我们从生存到生活,从精神到现实,从思想到灵魂的蜕变,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有和谐思想的萌芽。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天人合一”。人是构成社会的分子,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当然,今天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传统的封建儒家所倡导的和谐,在其内涵及其价值追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儒家追求的和谐,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而我们追求的和谐,其本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任何社会都需要和谐,所谓太平盛世就是和谐社会的一种良好状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各种社会形态都把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作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重要手段。但任何私有制社会形态,其促进社会和谐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与我们党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本质区别。社会发展无止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也就无止境。我们所要构建的是由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进和谐社会。因此,她所倡导的和谐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具有无与伦比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发展和物质条件作保证。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是全面小康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和谐社会。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它需要我们既遵循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同时,又必须兼顾公平,通过政府调节使社会群体中弱者得到照顾。我们既不能因兼顾公平而不重效率,又不能因重效率而放弃公平,而应该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这样我们才能既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能让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全部目的之所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第一要求,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作为第一目标,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需,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从而增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促进社会和谐,形成共同理想,并为之而奋斗。

思想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规定性,它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缺乏道德标准和道德约束力的社会一定是一盘散沙,一定是不和谐的社会。

民主与法制是社会和谐的外在规定性,它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力。在民主方面,必须建立畅通、公正、规范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能够及时、有序、充分地得到表达。在法制方面,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在民主建设上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法制建设上也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通过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形成一种既有民主意愿的充分表达,又自觉用法律规范每个人行动的生动和谐的局面。

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一种社会精神层面沟通的和谐状态,城乡之间的精神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而城乡之间精神沟通与交流的现实状况则通过农民工这一群体集中而鲜明地表现了出来。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与人的心灵世界距离最近的,相对于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以及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政治经济对策的提出,文学则更能深入农民工群体的精神层面,探询从精神心理角度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出路。农民工文学对农民工形象的塑造及对其生活的描写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它反映了农民工群体整体精神生存状态,反映了来自于乡村世界的农民工在城市面前所表现出的精神困境,反映出了农民工所深切感到的来自于城市人的歧视。农民工文学实际上就是对城乡之间精神融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和谐状态的反映。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是,农民工文学的创作者,不仅有专业的作家,还有出身于农民工的作者,那么在他们的文学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则会更加贴近农民工群体的实际。他们在文学中表达出来的精神困境则是农民工整体所面临的,或者说是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我们通过农民工文学反映出的以农民工为载体的城乡之间的精神局面,着手研究如何解决城乡之间的精神沟通与交流,则能有的放矢。

和谐是一种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能够达到一种精神上有效沟通与交流的理想状态。和谐社会中,城乡之间要达到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近几年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保障农民权益相关政策的出台,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保证。从城乡之间关系的现状来看,要实现这种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农民工这一来自于乡村、生活于城市的群体与城市、城市人之间的精神融合问题。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对能全面深刻及时反映农民工精神思想的农民工文学给予关注和研究,为解决和谐社会局面中的城乡精神交流提供一点决策上的依据。

和谐美句篇八
《和谐美在古诗文中体现》

和谐美在古诗文中的体现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古诗文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一直传唱不衰。仅仅就初中阶段语文教材所选录的古诗文而言,就有挖掘不尽的美。

一、和谐社会的理想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伟大的思想家们把他们理想的社会蓝图述著以文章,如儒家经典之一《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它给我们构建了一个任人唯贤、讲求诚信、团结和睦、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没有私欲、没有奸邪、没有祸乱,连门都不用关的一个“大同”社会。

二、和谐优美的自然描绘

欣赏和谐美好的事物,能让人消除烦恼,变得心平气静,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如此,正如南朝著名文学家吴均《与朱元思书》所载: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这是一幅优美的水墨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其主色调,碧玉般的江水清澈得连游鱼细石也历历可见,水流如奔腾的骏马,时而泛起灿烂的水花,夹岸青山重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这又是一部和谐的多重唱:泉水“泠泠作响”、百鸟“嘤嘤成韵”、蝉儿“千转不穷”、猿猴“百叫无绝”,我想一定还能听见嘹亮婉转的民歌吧?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

伟大的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文明,孕育了人类灿烂的文化。当文人墨客们饱受人生的苦患,遍尝社会的冷酷,壮志难酬、抑郁不平之时,是广袤无垠的大自然无私地接纳了他们,给他们以慰安,为他们抚平创伤,并无限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于是就产生了无比深厚的自然情结。其中以陶渊明的田园诗最具代表: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远弃世俗归耕后,诗人心情愉快,夙愿得酬,其欣喜溢于言表。他躬耕龚亩,身自稼,虽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但心情舒畅,内心充实。他和淳朴的农民相往还,闲暇归饮酒赋诗,登临山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虽然也有困厄,但他都以一种委运任化的洒脱态度泰然处之,安贫乐道,心境澄明。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自然中去。

四、人与人的和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种儒家文化的理想人生,深深地影响了古代的文人才士,他们“先天下之忧而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体恤民生疾苦,其中不少文人入仕后,奉公守法,勤政爱民,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崇敬和爱戴,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滁人之游,有歌者、有呼者、有应者,热闹而又愉悦;太守之宴,有鱼有酒、有山肴野蔌,简朴而自然;众宾之欢,非丝非竹,皆因太守而欢也。气氛如此活跃,都源于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所营造的和谐关系。

(作者单位 江西省会昌县站塘初中

和谐美句篇九
《和谐美修改版》

摘要]中篇小说《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湘西边陲小山城茶峒的乡村生活。小说通过对山城茶峒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描写,在讴歌山城人“爱”与“美”的同时,充分展现了人性本质和生命的原生态,使山城茶峒这个“小社会”所体现出的和谐之美与当时现实社会的动荡危机形成似有若无的对比,从根本上体现了沈从文先生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关键词]和谐 色彩 生活 人性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撑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集中体现的思想内涵是沈从文的社会理想和美学思想。正如作者在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意图时曾说过:“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细细品读《边城》,让人心灵颤动、浮想联翩,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那一幅山灵水秀、天人和谐的风俗画,表达着作者内心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与这追求相呼应的世外桃源式生活的向往。翠翠是小说的灵魂人物,她在母亲早亡、外公去世、天保身亡、傩送赌气出走这一系列遭遇之后,在茶峒人们的好心照应下,仍能平静活着,“心理软软的,酸酸的,忙把身子背过去拉船。”这种对生活充满等待与期盼的生命状态值得我们反思:作者的社会理想是要通过人性本质和生命状态来体现人类之“爱”,从而营造一个“和谐世界”来表现他对于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向往。《边城》正是通过色彩、生活、人性等多元因素为我们展现着和谐之美。

一、《边城》中“色彩”的和谐

小说《边城》中“色彩”是非常鲜明的,其突出的“主色调”就是“绿”。“绿色”GDP、“绿色”奥运、“绿色”食品等等,今天“绿色”已经成为安全、健康以及和谐的象征。小说从自然环境、人物名称以及边城人的平静心态无不体现着一种色调——“绿”,一个主题——和谐。

(一)自然环境体现一个色彩——“绿”。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大部分地方因为战乱已千疮万孔,但沈从文是善于在衰败的中国里找到美、表现美。偌大的中国,随处可见的堕落,但沈从文终究找到能表现自然之美的“桃花源”。这“桃花源”便是小说中描绘的湖南湘西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小山城“茶峒”是湘西景色的浓缩,满目苍翠的大山、青翠的竹林,清澈见底的碧水,古老的青石,绿水中的船只,还有掩映绿水间的吊脚楼,这一切都与绿色相关。

1.自然景色呈现出的绿意。“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若溯流而上,则三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色,逼人眼目。” “白河的源流,从四川边境而来,……但属于湖南境界的,茶峒算是最后一个水码头。这条河水的河面在茶峒时虽约宽半里,但秋冬之际水落时,河床流水处还不到二十丈,其余只是一滩青石。”这静静的河水即使有几十米深,但在河中游来游去的鱼都可以清楚的计数到,可见河水有多么的清澈透明,还有那青石滩绿绿的河藻,无不映衬着青山绿水之美。还有“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的早春, “雨落个不停,溪面一片烟”的初夏,都会是深浅不同的绿色意境,呈现出自然的和谐氛围。

2.地名也透出一个“绿”字。“到了茶峒小山城时,又一小溪,溪边有座小白塔,塔下住一单独的人家”,这就是翠翠和爷爷居住的碧溪岨,一个“碧”字就写出了山之青、水之秀、溪之深和竹之翠。“这个地方城中只驻扎一营由昔年绿营屯丁改编而成的戍兵” ,“ 绿营屯” 、“青浪滩” 都是与“绿”相关,也是以“绿”命名地名,生动形象,简单几字就将当地的自然人文状况说明的详尽贴切。仔细想想,渡船、溪水、深潭、青浪滩……这不正是一幅以“翠绿”着色的水墨山水画?

(二)主人公的名字体现一个色彩——“绿”。沈从文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最光彩照人

的还是一群女性形象,如夭夭、萧萧、翠翠。尤其翠翠,美丽、健康、朝气、生机盎然,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纯洁、温柔、聪慧、自尊。她与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体贴入微,愉快地承担着家里的生活担子,还常常帮爷爷划船渡人。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爱得痴心;当傩送驾船远走,她又忠贞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爱得又那么坚定执著。一个弱女子,满心盛的都是“爱”,构成了边城中爱与美的化身。显然,是作家把这些寻常百姓家的女子美化了、神化了。但她的名字却是作者独具匠心。

小说的主人公名字叫翠翠,人如其名,主人公第一次亮相便是在一个翠绿的环境中。“在一种近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五岁了,因为住处两山多竹篁,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爷爷给她取名字时看似随意,实质上是希望她能像漫山遍野的竹篁一样好养。这个名字是自然的赐予,同时又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相连,与绿色相契合。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和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小说中主人公出场以及这名字使人不由得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绿来点染的一个纯朴湘西女子“乡村撑船图”。仔细想来,假若作者在写作时给主人公取以:花、兰、春、美等名字的话,尽管也符合女孩取名的习俗,但决然达不到“翠”字所营造的氛围和所赋予的和谐意境。

(三)人们平静的心态体现一个色彩——“绿”。绿色象征着希望、和平。蓝天和土地所融合的色彩便是绿色,这正是生命的本色。《边城》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恶劣自然状况来说,只是中国的一个偏僻的边陲小山城,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就是渡船。小说对此有大量描绘:“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茶峒城边。”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渡船头树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人就牵船到对岸去。”……这是自然经济下的乡村图景,而这里的人们还是按着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在一个温馨平和的“绿色”世界里“平静”地活着。整个茶峒地区的社会环境如平静清澈的一池碧水,无波无澜,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间和谐一致,亲密无间,平静的心态在绿色的意境中,营造着珍贵的和谐。因此,小说中作者以绿色预示着一种相对的和平与和谐,于动荡不安的外面世界形成一种对比,说明这里还是一块生命的净土,这里的生命还保持着本色,这里的生活还保持着一种单纯的和谐之美。

二、《边城》中人们生活的和谐

沈从文说:“我们家乡所在的地方,一个学习历史的人便会知道,那是„五溪蛮‟所在的地方。那地方直到如今,也仍然为都市中生长的人看不上眼。假若一种近于野兽纯厚的个性就是一种原始民族精力的储蓄,我们永远不大聪明,拙于打算,永远缺少一个都市中人的兴味同观念,我们也正不必以生长到这个朴野边僻地方为羞辱。”(沈从文《记胡也频》) 沈从文正是以对故乡的一种“痴情”,对现代腐朽庸俗风气的一种“憎恶”,描绘出一幅他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生活风俗画。这幅风俗画是优美的、精致的、奇丽的,它蕴涵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湘楚文化。这幅风俗画的神韵就是和谐。作者笔下,边城人生活的和谐通过三层面得以展现:

(一)边城人对时代背景的淡然,对传统风俗的继承。《边城》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都市里人们的相互蚕食,低俗与残酷,斗争与鲜血。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湘西边陲茶峒人生活却是安宁祥和,似乎没有时代的印记,“时代”只是生活在边城中人们的大背景,就像是水墨山水中远的不能再淡的飞白。

从生活风俗方面来看,我们知道,湘西山高林密,流急滩险,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人力

的作用显得无足轻重。小说主要写了茶峒一带的两种民情风俗,端午节的龙舟赛,走车路和走马路的婚恋方式。这龙舟赛可是当地最隆重的文娱活动,改善伙食、穿着新衣、倾城出动,观看划船。赛舟如梭,船手似虎,分秒必争,助喊雷动。赛舟过后,还要放30只大雄鸭到河里去,军民人等,谁都可以下水捉鸭子,谁捉住就归谁。从早到晚,热闹一天。在这年年如斯的龙舟赛中,展现的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茶峒人的婚姻方式也是很有特点的,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过媒人上门求亲的方式——所谓的走车路;也有男子站在溪边、山崖上唱歌给女子听,一人独唱或是二人对唱,在唱歌中了解和认识对方,直到或分手或结亲——就是所谓的走马路。这些描写中无论哪一件事,哪一次活动,都要表现的是人们生活情趣的放达,这是沈从文对背景虚化、淡化处理的结果,是那种灰暗现实环境下孕育出的一份从容、恬静的生活态度。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作者笔下,这里的人们依然生活宁静。在几个重要的日子里,大人小孩都穿新衣、看热闹、放鞭炮,大家都赶集市、买吃货、看赛龙舟,年轻小伙姑娘则歌是山来山是歌……这些无不显示出当地人的纯真质朴,和谐美好。这里的生活状态是田园牧歌式的,人们没有纷争,没有冲突,人们依然在古老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秩序中生活。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是真实的,在茶峒的山山水水间;又是虚幻的,在作者的社会理想中。

(二)边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状态。小说展示的 “人生形式”,就是在一个和平、宁静的湘西社会中,所具有的质朴淳厚的人情,彬彬有礼的古风,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生命状态,在湘西的青山绿水间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动静之美。静在生活,动在流动的水,渡溪的船。这与地处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较少的受到现代都市资本主义的侵蚀、少数民族杂居、生活封闭、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翠翠与爷爷和小黄狗平静的生活着,以撑渡为生。触目为青山绿水,长在风日里,皮肤黑黑的,没有一般女孩的娇气,天真活泼,俨然如一只小野兽。在祖父说:“顺顺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好,这一家都好,请人来做媒,你答不答应”时,翠翠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这对白,已将翠翠的心事说的含蓄又明了。从翠翠的眼中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那么自然、正常、平静,她完全没有社会意识,社会观念性的东西。她生命中的力量完全来自于她在自然中成长的天然属性。她的生活过程不与某种目的相联系,而是一种自然的生命本质。翠翠对傩送萌生了少女的爱情,这是由于她自身的成熟,是她达到一定年龄,身体自然发育成熟之后,一种自然的体现。她完全听凭一种自然,一种天性,而不具备明确的目的性。并且,在翠翠来说,过程也就是目的。所以当她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仍能安然地平静地等着不可预知的目标。小牛、羊群、野花、渡船、心事,这就是翠翠的生活。这也是“翠翠”这些茶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状态。

(三)边城人思想意识原生态的回归。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向往自然,呼唤自然的回归。人类在创造中不断摆脱原始、蒙昧,却离自然越来越远。所以,当人们意识到自然本性丧失的太多,渐趋向社会中的符号时,人们开始向往自然,向往人的天性,开始呼唤原始的回归。《边城》描写了人理想中的世界,简单的社会,简单的人,但这正是人们在文明高度发展中对原始回归的一种呼唤;《边城》人的思想并不贫困,人性没有被完全扭曲,不急功近利。就如翠翠没有因船总顺顺家的经济和地位要附会高攀;天保和傩送兄弟也没有嫌弃翠翠是老船夫的外孙女而不去爱她,这一切都是自然天成的有情有义,就像崔莺莺园中赏花伤春时的人之常情。没有雕琢的爱情,仅仅是因为爱还是爱。那里的爱是“发乎情,止乎礼”的,是淳朴、山歌式的。可见,沈从文是看重湘西的“原始的丰富”的思想,正是透过这个“原生态”的思想境界,去审视都市世界,让人发现他和谐思想的映射,从而使人们在已经被文明道德过度社会化的思想意识中找到和谐的回归。

三、《边城》中人性的和谐

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所以,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他说,《边城》写的是“湘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正因为作者痛感三十年代都市的堕落、乡村的变异,才要通过自己的创作,发掘边城山民身上那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那颗与天地相谐的赤子“爱心”。人性本善,善的本质所体现出的就是“和”为贵。《边城》通过对亲属之情、男女之情、邻里之情和世态人情的描写,突出的核心是中国人传统“和”的思想,以人与人之间相处来体现一种人性中的和谐之美。

(一)亲人的和睦相处。《边城》中一脉血缘的厚重主要体现在父女情、祖孙情,兄弟的手足情。

1.作者笔下,老船夫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服毒死去,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从来没有因身世冷落和影响翠翠,而是“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但他的爱,都因这一脉血缘厚重。

2.天保、傩送兄弟俩同时为爱情抉择,没有为自己心爱的人反目成仇,而按当地人所认可的对歌习俗,公平竞争。“月夜两个人轮流唱下去,谁得到回答,谁便继续用那张胜利的嘴唇,服侍那划渡船的外孙女。” 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 傩送在对岸山崖上唱歌给翠翠听,尽管翠翠还不明白这是唱给她的,但她“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翠翠在梦中、在潜意识里,已经与傩送心有灵犀一点通,并爱上了傩送。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当天保在因老船夫把唱歌的人“张冠李戴”下船渡滩落水而死后,在常人眼里傩送少了竞争对手,机会难逢,但他还是去寻找长兄,使手足之情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

(二)邻里的和气相待。船总顺顺 “大方洒脱”,“欢喜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 。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乡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老船夫“凡事求个心安理得”,把坐船人给的零钱托到茶峒里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腰间或是放在搭船人的包袱上供人抽。在翠翠陷入无辜之后,茶峒城里的人在关心老船夫的去世的同时,给予翠翠这个孤女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安慰:对老船夫有些误会的顺顺带来了白棺木匣子,派人送来了米和酒肉,还准备在事情办完之后接翠翠到家住;就连当初被翠翠母亲拒绝的杨马兵,也来照顾陪伴她……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份浓浓的邻里情、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人敬佩。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这里的邻

里关系没有急功近利的成分,没有利益的争夺,在这块净土上似乎没有阶级矛盾,没有邪恶强势,有的只是邻里人情,和气友好。

(三)人性的和善本质。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他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而作者笔下湘西这块山城中人的“人性”正是自己在希腊小庙所要供奉的:爱与善,真和美。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他所崇尚的生命之美是未经社会文化所浸染的自然的、朴素的、原始的,是一种和谐之美。

(四)和谐的人生形式。在沈从文所处的时代,很多人还乐观地认为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性的同步发展,只有沈从文敏感的意识到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间的冲突,意识到社会性和整个人性的背离。并且,为我们描绘了一种相对理想的人生形式,提供了一种社会和人类自身建造的参照。

“边城的人生形式”是自然的、健康的,是寄托着沈从文全部社会理想与美的理想。他用这一“人生形式”去比照边城父老亲朋的博大与混沌,健美与庸懦,去鞭笞被现代文明异化的市民的畸形与变态。这也是当时社会所缺失的,更是作者所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的和谐。这种“人生形式”是从来就有的,生生不息的,它融化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了一种人的道德、信念、人情、人性,或者说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是边城独有的,别的地方没有,大概也不会有的。人性本源在于爱,爱是最高境界的和谐。和谐是人对人的尊重和友爱,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是他社会理想和美的理想的呈现。

所以说,《边城》的和谐正是在茶峒“小社会”与当时现实社会似有若无的对比互参中获得表现,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观照下获得显现,从根本上体现了沈从文对和谐社会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也可以说,这也是他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价值尺度和内涵进行的哲学思辨,对人生状态进行深刻反思的理想之作。

五溪蛮 亦称“武陵蛮”。东汉至宋时对分布于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沅水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主要从事农业,以染织著称。西汉初曾有在此地设置武陵郡。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故号“五溪蛮”

和谐美句篇十
《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现在,没有人留意,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和谐之美在于宽容。拥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这片静土上扎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能浇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与快乐相伴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间,她可以让人间充满真情,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和谐之美在于诚信。诚信是奠基石,是和谐美的结晶。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丛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谐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和每人一朵,让人间多一缕馨香。 朋友,若想演奏和谐的旋律,我劝你再携一颗友善的心,来面对鸟语花香的自然。对每一朵花,保你拥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友善,保你拥有一个燕歌莺啼的清晨;对每一条鱼友善,保你拥有一个自由欢畅的童年;只要你对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拥有一个天蓝草绿水清树茂的世界;只要你对每一个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云新亲情如细雨,让你拥有快乐的天堂。我坚信,只要你对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将会更和谐。 和谐之美亦在于平凡的生活</和谐之美绝不容忍名利所缚,只有淡泊名利才可称之为和谐之美。苍鹰是为了搏

击长空而在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无限的天空赐予了他自由快乐的空间;风帆只为乘风破浪而在海中搏击风雨,而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樯桅。因此浩瀚的大海给予了他豪壮宽阔的乐园。其实,你也一样,只要你用一颗平凡的心去对待,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群。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愿你为自己寻觅一个桃花源,去发现和谐之美的所在。愿你播下宽容的种子,送上诚信的玫瑰,带上友善之心,伴上平凡的生活,躺在清风送爽的大草原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草原民谣,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充满和谐之美的人间天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1150.html

    上一篇:科技的句子

    下一篇:讲述友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