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带分号的句子篇一
《分号的用法》
带分号的句子篇二
《分号的用法》
微课“分号的用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顿号的用法。
2. 了解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流程:
同学们,这是什么符号?(出示分号)你们认识吗?对了,它就是分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使用方法。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顿号的使用方法。(出示课文《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的“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酱紫”。)同学们看,为什么在“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酱紫”之间使用顿号呢?因为这些词语是并列关系。
我们再来看今天要学的《拉萨的天空》里的这句话“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实际上,像这样的使用了分号的句子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已经见过很多次,比如第4课《做最美的叶子》有这样的一句话“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这样写道“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屏幕显示三段话,分号使用红色标注)同学们想想这些分号连接的句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的,我们都发现了这些分号连接的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带分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的用法。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给下面的两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出示例题)为什么第一句话用顿号?因为几个词语之间是并列关系。为什么第二句话用分号?因为几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好了,分号的使用方法大家都掌握了,实际上不是所有并列关系句子中都使用分号,当两个相并列的句子都很短小,里面没有使用逗号,那么这些句子之间就直接使用逗号连接,如“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当几个并列的句子很长,里面有两个以上的逗号,就不用分号而用句号。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学习。
这里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几道题目,你们愿意挑战吗?祝你们挑战成功!
带分号的句子篇三
《分号的用法》
带分号的句子篇四
《分号的五种用法句型解析》
带分号的句子篇五
《分号算句子》
参考:《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分号,是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那么,是到分号处算一句话呢,还是到句号处才算一句话?有人说:低年级没有学过复句,几个分句合起来算一句话;在高年级已学了复句,每一个分号就表示是一句话。请专家解答这个问题。通过阅读我也了解了分号的一些作用。(1)分号,它是介于逗号、句号之间的一种符号。它主要是用来分开并列分句的。如:a.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老舍《趵突泉》)这里用两个分号,表示三个分句并列,写出了各个小泉流水的不同的动态。(2)分号也可以用于表示递进的分句前。如:b.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3)分号还可以用于表示转折与承接的分句前。如:c.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d.我在花园里踱来踱去,一阵微风吹来时,我发现一件值得注意的事:白杨树上完全成熟了的花絮绽裂开来,随风飘荡,它的包着种子的绒毛到处飞舞,像雪花似地飞满天空,把大地和整个园子都铺满了;漫天飞舞着银白色的绒毛看起来样子真是神秘!([德]卢森堡《狱中书简》)例c中,分号后面表示转折;例d中,分号后面表示承接。一个分号,表示一个分句的结束,或者说,是一个小句子的结束。(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即称“小句”)因为这里的“分号”“小句子”都是相对于语法上所指的复句来说的。上面的a、b、c、d四例就是四个复句。现代汉语中所说的“句子”,是以句末停顿的标点为标志的。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年级不同而作不同的处理。对低中年级学生,我们常是这样说,“这是一个大句子,这两个(或几个)是大句子里面的小句子……”对高年级学生,我们不仅可以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复句,里面包括了几个分句,而且应该告诉他们,这几个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并且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带分号的句子篇六
《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
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
分号,是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那么,是到分号处算一句话呢,还是到句号处才算一句话?
有人说:低年级没有学过复句,几个分句合起来算一句话;在高年级已学了复句,每一个分号就表示是一句话。这个问题我一直有疑惑,请赐教。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中路小学 袁义文
分号,它是介于逗号、句号之间的一种符号。它主要是用来分开并列分句的。如:
a.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老舍《趵突泉》) 这里用两个分号,表示三个分句并列,写出了各个小泉流水的不同的动态。
分号也可以用于表示递进的分句前。如:
b.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分号还可以用于表示转折与承接的分句前。如:
c.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d.我在花园里踱来踱去,一阵微风吹来时,我发现一件值得注意的事:白杨树上完全成熟了的花絮绽裂开来,随风飘荡,它的包着种子的绒毛到处飞舞,像雪花似地飞满天空,把大地和整个园子都铺满了;漫天飞舞着银白色的绒毛看起来样子真是神秘!([德]卢森堡《狱中书简》)
例c中,分号后面表示转折;例d中,分号后面表示承接。
一个分号,表示一个分句的结束,或者说,是一个小句子的结束。(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即称“小句”)因为这里的“分号”“小句子”都是相对于语法上所指的复句来说的。上面的a、b、c、d四例就是四个复句。现代汉语中所说的“句子”,是以句末停顿的标点为标志的。
在教学中,的确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年级不同而作不同的处理。对低中年级学生,我们常是这样说,“这是一个大句子,这两个(或几个)是大句子里面的小句子„„”对高年级学生,我们不仅可以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复句,里面包括了几个分句,而且应该告诉他们,这几个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并且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一定要注意,即使在高年级,也切切不可将有关复句的语法知识作为各种语文测验、考试的内容。分号的用法,复句中分句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也只是要求有所理解,而并不要求全面掌握,千万不要为难小学生。
带分号的句子篇七
《分号的用法 分号有时又称为小句号》
分号的用法 分号有时又称为小句号。它表示一个停顿,其停顿时间在逗号与冒号的停顿时间之间。文章如采用许多分号,其风格则变得严肃、正式。为了正确使用分号,有必要先学会辨认主句。 都是用分号,表示几个句子是并列说明或回答前面的问题。
分号
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是使用分号的基本原则。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只能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这是个主谓单句,主语部分由三个并列的主谓短语构成,中间不能用分号,要改为逗号。 复句有简单复句和多重复句。在简单复句中,分句间必须是并列关系,才可以用分号;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例如:“舞台上,天女在翩翩起舞;舞台下,徐悲鸿思绪连绵。”“它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前例是并列关系的简单复句,分句间用了分号。后例句子虽然较长,但是一个递进关系的简单复句,不能用分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并列分句之间,也不是一定要用分号。如果分句较简单,内部没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例如:“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大自然的生命才是永恒的。”“我渐渐爱上这些孩子了,孩子们也爱上了我。”
多重复句中,分号要用在第一层。第一层是并列关系,两部分间常常要用分号;第一层不是并列关系,如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有时候也可以用分号。例如:“管理人员只要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赶快收摊;管理人员一走,他们就又继续倒卖。”“有些同志口头上也讲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但是,一碰到群众提意见多了,他们就从心里不耐烦。”“如果到一个地方去仅仅是座谈座谈,记些数字,或寻一个局部感觉,那就很难叫„体验生活‟;因为真正的体验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身与心的勇敢投入中。”
头一例第一层是并列,用了分号。第二例第一层是转折,第三例是因果,也都用了分号。这里如果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前后两部分层次就不够清晰;如果用句号,又使前后的联系断开,所以用了分号。
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间是不能用分号的,否则层次就乱了。例如:“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个例子第一层是条件关系,并列在第二层上,分句间的分号要改为逗号。
69
带分号的句子篇八
《逗号 顿号 分号 句号的用法》
逗号的用法
一、用于需要分隔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但主语和谓语如果比较长,需要加逗号以表示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也便于阅读时分清句法结构。例如:
(1)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的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生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叶圣陶《苏州园林》)
关于逗号用法的例句中的着重号均为本书引用时所加。例(l)的主语较长,其后有停顿。例(2)的谓语较长,而且是主谓结构充当谓语,前面不加逗号,与全句的主语的界限不易分清。 有些句子虽短,在主语和谓语的界限不清楚时也需要加逗号分隔,这种情况常见于古籍。例如《老子》第一章的一个句子有三种标点法: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本句由两个分句组成,从换气的需要来说,中间加一个逗号表示停顿一次就够了,如例(3)。但在这样分出来的两个分句中,主语和谓语和界限是不清楚的,所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加逗号表示语法上的停顿。由于对原意的理解不同,例(4)和(5)对主语和谓语的界限的划分也不同。
句子不论长短,在主语需要强调时,其后加逗号同谓语分隔。例如: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劝 学》)
(7)她,教了三十年的书,绝不能看着一个人才被埋没。(李心田《永不忘记》)
二、用于带语气词的主语之后
主语后边如果带有“啊”“呢”“呐”“么”“嘛”“吧”等语气词,说话时有停顿,用逗号表示。例如:
(1)祖国的海洋啊,多少人为你歌唱,多少人为你奔忙!(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2)他呢,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把头深深地埋进校样中。(金平《老校对员》)
三、用于需要与动词分隔的长宾语之前
动词和宾语的联系比较紧密,中间一般不必加逗号。有一类提示性动词(如:表示、指出、声明、反映、报道、认为、觉得、相信、发现、看到、听说、知道、建议),宾语往往较长,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有停顿时加逗号表示。例如:
(1)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是生存在第三纪之末与第四纪之初。(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2)考古学表明,鲸鱼也曾登过陆,终因躯体庞大沉重,还是回归大海去了。(徐世廷《生物几何学》)
例(l)的宾语是单句形式,例(2)的宾语是复句形式,都比较长,前面加逗号表示停顿,帮助分清句法结构。如果为了强调提起下文,逗号可改用冒号 。如果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前面不能用逗号,比较:
(3)他认识到,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4)他认识到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例(3)的宾语是谓语短语(句子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前面可以加逗号。例(4)的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在句中没有独立性,前面不能加逗号。
四、用于前置的谓语之后
(1) “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
(2)真美呀,我家门前的路。(小学语文《我家门前的路》)
五、用于句首状语之后
常见的句首状语有时间地点状语(当„„时、在„„前、在„„上),评论性状语(当然、果然、真的、可见、据说、严格地说、一般说来),关联性状语(其次、那么、相反、此外、总之)等后面加逗号有助于分出主语。例如:
(1)在32亿年以前,最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高尔基《海燕》)
(3)果然,雨过天又青。(徐迟《黄山记》)
(4)总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这种危害具有广泛性和潜在性。(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
句首状语在例(1)为时间状语,在例(2)为地点状语,在例(3)为评论性状语,在例(4)为关联性状语。如果句首状语很短,说话时没有停顿,其后就不用逗号,如例(5)的“现在”后就没有逗号:
(5)现在我们对于知识的分类,以及对于各种思想和学术流派的划分,比古人高明得多,科学化得多了。(马南邨《杂文四则》)
(6)15世纪60年代,德国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首先通过罗马附近的苏比雅科的本笃会修道院传入意大利。
(7)15世纪40~50年代德国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首先通过罗马附近的苏比雅科的本笃会修道院传入意大利。
例(6)的“15世纪60年代”是活字印刷术传入意大利的时间,如果句首状语后面没有逗号,就会造成歧义,“15世纪60年代”可能理解为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这就错了。例(7)的“15世纪40~50年代”后面不加逗号,因为这个时间状语是修饰“发明”的。
六、用于有较长的介宾短语构成的句内状语之后
句内状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由介宾短语构成的句内状语有时比较长,其后可以加逗号。例如:
(1)有一种蛙眼可以像真蛙眼一样,从出示给它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当中,识别出类似苍蝇等昆虫形状的物体。(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2)人们按照蜜蜂复眼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制成了一种根据天空偏振光导航的航海仪器──“偏光天文罗盘”。(同上)
七、用于后置的状语之前
状语通常置于中心语之前,置于中心语之后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有强调的意思,其前面加逗号。例如:
(1)„„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鲁迅《致台静农》)
(2)他吃力的站起来,慢慢儿的。(张志公《现代汉语》)
八、用于后置定语之前
定语置于中心语之后同样有强调的意思。例如:
(1)海面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有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杨朔《海市》)
(2)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曹禺《王昭君》)
九、用于补充解释性的后置同位语之前
(1)因为我已经翻了两个山峰,紫云峰和立马峰,尽是陡坡石壁、羊肠坂道,两腿已不胜酸软了。(丰子恺《上天都》)
(2)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孙犁《荷花淀》)
例(1)的“山峰”是本位语,“紫云峰和立马峰”是同位语。例
2)“水生”是本位语,“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是同位语。这两例的后置同位语都是补充解是本位语的,前面加逗号。
十、用于后置的外国人名之前
许多外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在辞书条目或人名索引中把外国人的姓作为中心词置于名字之前,后置的名字前加逗号。例如:
(1)罗宾斯,R.H.(Robert Henry Robins 1921—)英国语言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2)朗卡斯特,约瑟夫(Lancaster,Joseph 1778—1838)──英国教育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名索引)
十一、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并列词语之间需要做稍大一点(比顿号大)的停顿时,用逗号表示。例如: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鲁迅《好的故事》)
(2)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毛泽东《论持久战》)
(3)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许多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徐迟《黄山记》)
(4)写游记最难叫读者弄清位置和方向,前啊,后啊,左啊,右啊,说上一大堆,读者还是捉摸不定。(叶圣陶《黄山三天》)
(5)第二天,女人给她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孙犁《荷花淀》)
(6)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泰岭”那种险句。(老舍《林海》)
例(1)并列成分作谓语,例(2)并列成分作标题,例(3)并列成分带抒情色彩,例(4)并列成分带语气词,中间有较大的停顿,所以都用逗号分隔。例(5)并列各项的前面加了“一身”“一条”“一双”等数量词,而且重复使用形容词“新”,有强调每一项的意思,所以用逗号分隔。例(6)是分说,不是举例,分说的各项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用“和”“与”“以及”等连词连接并列的项目,在连词之间通常是不加逗号的,如果并列词语字数较多或连词后面的项目带有追补的性质,在连词前面也可加逗号。例如:
(7)《离骚》这篇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屈原的进步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和斗争中遇到的挫折及自己的苦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楚》)
(8)在城里混了这几年了,只落得一身衣服,和五块钱;连被褥都混没了!(老舍《骆驼祥子》) *(9)这样,我们基本明确了大陆图书的买主是谁,及他们喜爱大陆什么作品。
*(10)本次日食发生于俄罗斯斯比克以北,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扫过蒙古、我国漠河,最后结束于北冰洋。
例(7)并列词语字数较多,其中有两个连词,“及”字前面不停顿,所以逗号加在“和”字前。例(8)“和”字前面加逗号,表示后面的项目是追补的。连词“及”不能连接小句,“以及”可以,例(9)的“及”字后面是小句,而且“及”字前不停顿,“及”字可改为“以及”。例(10)的“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前后都加了逗号,显得结构松散,“和”字前的逗号可删去。 纵向排列的并列词语语末尾可不用逗号,例如:
(11)什么是调查时要注意的社会阶级?下面那些就是:
工业无产阶级
手工业工人
雇农
贫农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十二、由于句内的称呼语之后
(1)大娘,您到哪儿去?(陈广生、崔家骏《人民的勤务员》)
(2)你呀,莎莎,干吗给刘钊帮倒忙呢?(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例(1)称呼语“大娘”位于句首,例(2)称呼语“莎莎”位于主谓语之间,其后分别用逗号。称呼语谓语句末,其后则用句末点号。如果单独成句,其后可用叹号。
十三、用于句内的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之后
(1)刚弯下身,忽然听见小周的喊声:“喂,同志,哪个单位的?”(王愿坚《三人行》)
(2)“有这回事吗?”我见面时问。
“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唐弢《琐忆》)
(3)哎呦,这儿,给我揉揉。(周立波《分马》)
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喂”“呃”“哎呦”用于句首,其后加逗号。如果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单独成句,可用叹号。
十四、分隔插入语
插入语是句中不与其他成分发生句法关系的特殊成分,可加逗号与其他成分分隔。例如:
(1)据我看来,“横眉冷对”是鲁迅先生一生不懈地斗争的精神实质,是他的立场的概括。(唐弢《琐忆》)
(2)“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3)涂色的工作既然叫点蓝,不用说,烧的工作当然叫烧蓝。(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插入语“据我看来”在例(1)出现于句首,其后加逗号。“我以为”在例(2)出现于句末,其前加逗号。“不用说”在例(3)出现于句内,前后加逗号。插入语如果同其他成分连接较紧密,说时无停顿,不加逗号分隔。例如:
(4)庭院有些日本风味,听说本是日本人住过的地方。(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
(5)太太说不定今天要辞掉我。(曹禺《雷雨》)
例(4)的插入语“听说”后不加逗号。例(5)的插入语“说不定”前后都不加逗号。 十五、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
“第一、第二”和“其一、其二”等序次语后面有停顿时用逗号表示。例如:
(1)为什么许多人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是不是成熟;第三,一个人在成熟的道路上难免要摔跤,而父母出于爱心,总不想让孩子摔跤。(南山《请父母别“管得太严”》)
(2)《玄秘塔碑》所以成为学书的范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具有楷书点画、构体的典范性。„„
其二,承上启下,成为唐楷的极致。„„
其三,书如其人,爱人及字,柳公权高尚的书品、人品为后人所崇仰。(张伯元《柳公权〈玄秘塔碑〉》)
十六、用于说话时有停顿的关联词语之后
“但是、可是、然而、不过、结果、因此、后来、否则、不然、那么”之类关联词语如果在结构上有独立性,说时有停顿,其后可以加逗号。例如:
(1)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乱飞乱窜。(高士其【灰尘可旅行】)
(2)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所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3)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道要逊色多少呢。(峻青《秋色赋》)
关联词语如果与其他成分结合紧密,说时无停顿,其后不加逗号。例如:
(4)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十七、分隔说话时有停顿的称代复指成分
(1)拿我国来说,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以及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它们的源头都在冰川上。(韩爱敏《漫话冰川》)
(2)南来北往的人们,你们谁能知道,这四棵树当初是什么样的核桃?(刘真《核桃的秘密》)
(3)大陆冰盖、岛屿冰盖和高原冰盖,这就是冰盖家族的三种形态类型。(韩爱敏《漫话冰川》)
(4)祥子你站住!(老舍《骆驼祥子》)
十八、分隔重复的词语或说法
某个词语或说法为了表示强调而接着加以重复,用逗号分隔。例如:
(1)我是看得很清楚,很清楚的呀!(郭沫若《屈原》)
(2)街道是崎岖不平的,听说特种任务机关林立,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
有时为了解释说明,对重复词语的内容略加扩展。例如:
(3)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峻青《秋色赋》)
第二个“苹果”前加了修饰语。
十九、分隔复句内的各个分句
分隔复句内的各个分句,有时需要用分号,此外均用逗号。例如:
(1)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2)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夏衍《包身工》)
(3)她拿起钥匙来,先开了箱上的锁,又开了首饰匣子上的锁,到她原来放钱的地方放钱。(赵树理《登记》)
例(1)用逗号分隔转折复句中的两个分句。例(2)用逗号分隔因果复句中的两个分句。例(3)用逗号分隔承接复句中的四个分句。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本篇文章来源于 外语爱好者网站(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逗号的多用和少用
*(1)领导小组还专门从各单位抽调了一批懂农村财务的人员,参加社教工作。
*(2)瑞林苑高层住宅位于沙头角北面,靠沙头角保税区、国家森林公园及游乐场、学校、商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3)1988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中,采访对象讲:“我们那批人
棱棱角角已经磨得比较平了,不大有冲劲有个性的人比较少了。”
带分号的句子篇九
《并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