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唐代山水风光诗篇一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唐代山水风光诗篇二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山水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2
王维„„„„„„„„„„„„„„„„„„„„„„„„„„„„4
孟浩然„„„„„„„„„„„„„„„„„„„„„„„„„„„5
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6
结束语„„„„„„„„„„„„„„„„„„„„„„„„„„„9
注释„„„„„„„„„„„„„„„„„„„„„„„„„„„„9
参考文献„„„„„„„„„„„„„„„„„„„„„„„„„„9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
禚祥凤
[内容摘要]: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唐朝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阶段都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大体分为四类:怀古诗歌、抒情诗歌、边塞诗歌、山水诗歌。山水诗歌以反映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流行于盛唐时期,以该诗派的代表人物命名则称为王孟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这一诗派的诗人除王孟外,还有储光羲 、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形态。
[关键词]: 唐代 山水田园 王维 孟浩然 淡泊
引 言:
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正文:
一、山水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
(一)、山水诗歌的起源
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坛的骄傲,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影响之大,堪称古代文学之最。中国的山水诗始于曹操,此前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不能算是山水诗。如《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两汉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没有具体的场景描写。曹操的《苦寒行》中出现山水诗句如“艰哉何巍巍”,“树木何萧瑟”,“雪落何霏霏”等。直到他的《观沧海》把自然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除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外,其余都是对“观沧海”视角的描写,写大海时是对曹操自我胸襟的展示。
中国山水诗始于曹操,经建安六子、二曹的传承,形成山水诗的第一环节。相伴的意象表达方式成为我国山水意象的第一阶段。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抒发慷慨悲越的情怀为主旋律,山水景物与情感结合,出现情景交融的审美倾向。
(二)、山水诗形成的社会条件
魏晋时期形成的政治黑暗,造就的隐逸之风,孕育山水诗的形成,魏晋时代,政治的黑暗,使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们以山水自然为乐土,往往把生活的理想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诗歌中的山水成分就多起来。晋宋时代,玄学融合了儒学的“名教”和老庄的“自然”为一体,引导士大夫们从山水自然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趣味。因此,借山水体现玄理,成为当时的普遍风气。玄言诗里有了山水的成分,或借景抒情,或寄玄理于山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
东晋南渡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士族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优越,过着欣赏名山大川、抚琴吟啸的悠闲生活,重视审美风度,山水、游宴、田园、游仙、书法、
绘画都是这一风度的载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于是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出现于作品中。但他们轻山水,重玄思,由寓目山水进入玄思探索。自然展现的生身不息的生命力常引起他们关于宇宙、万物、生命的思考。
到陶渊明时,田园诗兴起,陶渊明寓情田园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然超脱。这时的山水是田园诗歌般的山水。
等到谢灵运时,我国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山水诗出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山水诗人,他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这种转变虽不彻底,但给刘宋初期的文坛带来了几分活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正如钟嵘所说“尚巧似”,“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纵放为娱的游览使他捕捉到了丰富的山水题材。代表作《登池上楼》描写久病初愈后所见的春天景色,以阳春之景反衬自己的阴凄苦闷心情。其中“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成为历代传颂的名句。其他山水名句诸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以此冲破玄言诗的樊篱,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坛的优势地位。山水诗自谢灵运之后成为华夏诗歌的第一表现主题,对古典诗歌的形成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古典诗歌意象方式的形成。
(三)、唐朝的经济政治思想及文化交流推升山水诗达到高峰
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创作经谢眺的传承进入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张悦和张九龄的山水诗创作是二谢到盛唐王孟山水诗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创作了大量内容充实,风格清健的山水诗,并继承和发展了二谢山水诗的表现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盛唐山水诗形成风骨与词采相结合的理想风貌做出了积极贡献。以王孟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代表了盛唐时代山水诗的美学追求。就是诗追求诗情画意,讲究物我相融,创造优美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明》、
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等,用朴实的笔墨如实写来,平淡自然,创造出恬淡清幽的意境。王孟将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晚唐时期的杜甫,不再描写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而是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雄奇壮伟的高山大河,以展示自己饱经沧桑的心路历程。壮阔雄劲是他的山水诗的显著特色,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些诗句气势磅礴,雄浑悲壮。
(四)晚唐山水诗的审美取向
晚唐从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到昭宣帝天佑四年(907年),大约七十年左右。
这一时期里,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国势衰落,前景暗淡。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终于使唐王朝走向覆灭。在诗歌领域,由于外部的民族矛盾,内部的藩镇割据和牛李党争,加居了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痛苦,这使得晚唐诗人的心灵蒙上了浓厚的阴影。晚唐诗人面对社会的昏暗和衰退,提不起精神,只能伤时悯事。因此杜牧、李商隐等有着深沉忧患意识的诗人在现实面前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反复咏叹时代的悲哀与绝望。这是这一时期诗歌的情感基调。而表现在山水诗方面,则是诗人在对山水荒寒意境的吟咏下,将写景与抒情融入一体,蕴涵深刻,并在对山水的描绘中加入对历史的反思和感叹。这一时代山水田园诗代表是“写景融情”的杜牧山水诗和“写意写生”的李商隐山水诗。
二、王维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但在唐
唐代山水风光诗篇三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摘要:山水田园诗起源于晋代,其中代表是东晋时期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已是代代经典相传的佳句,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维和孟浩然成为当时的主流。这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优美典雅,风格恬静清秀,语言清丽洗练。整首诗句都体会着作者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 王维 孟浩然
东晋时期,陶渊明等人形成了一种东晋田园诗派,南朝山水诗派则以谢灵运、谢脁为主,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这些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 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唐诗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种繁荣的局面,山水诗出现了丽日惊天的奇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感情,,意境幽深,色彩雅淡,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 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唐代山水田园诗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在盛唐时期,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优越,为四处游山玩水,欣赏风景提供了一定得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当时的唐朝盛行佛道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以及追求自然的和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当时的文人提供了精神条件。文人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不免的对风景和自然发起兴趣,诗歌的创作中就逐渐转变成描绘山川美景,乡村的田园风光为主题。进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不是影藏起来道德,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中最有特点的一种诗体。
山水田园诗的具体风格以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为主。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二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王维(701-761)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人。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诗代表了全盛的开元天宝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气象。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代表作有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
一、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美
王维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辩证法运用得可谓炉火纯青。诗中那些发自“象外之趣”而又摇曳多姿的静美之境,表现出了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趣和意蕴。王维山水诗中的“动”,只是一种艺术手段,而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田林山水的静美境界,才是其山水诗中主旨所归。以动衬静,王维的田园诗和山水诗都表现了静的意境美,但静的特点在此二类诗中还是有差异的。其田园诗在优雅闲逸的情致和明朗淡泊的气氛中描写的多是闲静的意境;而他的山水诗,在幽深冷寂的氛围和浓厚艳丽的色彩中,表现的多是幽静的意境。静中有动王维在山水诗创作中,是同时以诗人的灵心、画家的慧眼和音乐家的锐耳来捕捉、表现自然美的。他把音响的描写当作为自然山水传神写照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声音成为构成形神逼肖、气韵生动、具有立体感的自然景物形象的要素,他对自然音响的素材能严格地选择、提炼,能融情入声,并运用多样化的手法使音响和景色和谐交流,使他的“有声画”显出鲜明特色。
二、空灵剔透,虚幻静谧,富于变化的意境美
王维调动了他作为画家、音乐家、诗人的一切艺术手段,善于发现并把握那些特定的客观景物,艺术再现并创造独特的意境。如《鸟鸣涧》;莓苔青色可以浸染人衣。
三、原生态的感悟和气质美
王维的诗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山居秋暝》。
四、空灵清妙的禅意美
唐代经过佛教僧侣与那些宠信佛教的统治者不懈的努力,佛教教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唐代社会审美心理结构的一块主要基石。王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早年学佛,终身信奉,乐此不彼。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能在总体上概括雄伟壮阔的山水景色,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各种自然事物,笔下的自然意象,有雄壮之美,也有精微之趣,欣赏王维的山水佳作,能够增强我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王维的山水诗蕴含着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景象,我们可以通过是个看到祖国的魅力江山,句句都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灵,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给我们中国的是个带来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例:《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旧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事虽写的是山居秋暮的幽静景色,但诗人却将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寄语于诗中。诗人用富声、光、色、态的语言,点染着大自然的一山一水,给人以平淡、自然、含蓄、空灵的艺术美感。如山水画赏心悦目,清秀新丽,使人怡然自适。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代表作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诗歌语淡而味浓,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孟浩然注意借景物来烘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旷逸之情与静谧之景交融,营造了美妙的意境。完美的意境是诗人与自然、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无形之情与有形之景的和谐统一中完成的。它是鲜明性与含蓄性、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孟浩然笔下的山水田园诗已经达到了融情于景、情景融化的境地。他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具体的客观景物联系起来,把景物渲染成主观情景的诗歌意象,从而达到移情的效果。
孟浩然诗歌的总体风格是冲淡。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描写山水田园时,很少极力去摹写,也很少雕琢粉饰。诗人信笔所至,着手成春,随手拈来,决不故意用力渲染,行文之间没有太多的波澜,而是平静如水。诗歌节奏的运动不是大起大落、忽疾忽徐,而是始终是缓慢舒展的。
例:孟浩然的七言诗《夜旧鹿门山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秀才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此诗为孟浩然四十岁时赴长安术仕不遂,漫游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隐居,绝意仕进。这首诗就是一时期的作品。
这首诗从时间来看,由渡头日落到鹿门月照,由昏暗到光明;从行来看,由喧闹的渡头到寂寥的轻松,脱离烦嚣的尘世,来到清幽的山林,人向江村,我归鹿门。暗示两条不同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
后四句描写鹿门山清幽寂静的境界,似乎“别有天地非人间”,而诗人清高超脱,怕然自得的隐士形象也十分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
三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王维和孟浩然可以再唐代时期的一大家,他们的创作影响着后人对诗歌的创作。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
在当时不仅有王孟还有韦应物和柳宗元也创作了不少山水田园诗,与王维投怀到大自然不同的是韦应物的是个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成分,韦应物的使各种常带缺少政治热情和生活热情的思想感情,给人一种冷清孤寂的感受。而柳宗元则带着仕途的创伤投入到山水的怀抱,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他有些诗有模仿谢灵运的成分,还有的诗作注意总体气氛的烘托,语言上显得峭拔。
胡应麟说:“王维清而秀,浩然清而旷,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
山水田园诗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为主题,提倡用清新脱俗的语言来阐发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他们将那种爱国却无可奈何的感情用自然事物代替所表达,内容含蓄,语言委婉,他们的这种创作风格对后来的宋词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亦是如此“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主管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把握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介壳,让我们更加清晰的品味出山水田园诗的魅力所在。
唐代山水风光诗篇四
《试论唐代山水诗的变迁》
学生姓名:王建立
用户名:wangjl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 齐鲁石化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
提纲:
一、(用于论文小标题)
(一) (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
1. (用于要点的排列)
(1) (用于特征的排列)
①(用于分特征的排列)
说明:
1. 提纲应该尽量把结构层次写的完整详细,以便导师进行指导。
2. 论文提纲未通过(或提纲未提交)的学生,提交论文初稿时,应同时提交修改后(或
起草)的论文提纲。提纲字数应在 500 字至 1000 字左右(提纲字数不包括在正文中)。
3. 论文提纲通过,请删除提纲部分。直接是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和参
考文献。
4. 宋体五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加
阴影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样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都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
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字体颜色一律为默认黑色。
试论唐代山水诗的变迁
——
【摘要】:山水诗,是指在写作中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描写和表现对象的诗歌。中国古代山水诗最早萌芽在先秦两汉时期,在魏晋时代形成一定的风格,直到唐朝时达到第一个艺术高峰。本文重点写山水诗从历史的变迁,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水诗歌的不同风格演进以及影响,对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四个时期代表诗人的作品风格变迁进行阐述。
【关键词】:唐代、山水诗、山水意境、
【目录】:
引言:
一、关于山水诗歌的起源及形成的社会和历史条件
(一) 山水诗歌的起源
1.山水诗形成的社会条件
(1)魏晋时期形成的政治黑暗,造就的隐逸之风,孕育山水诗的形成
(2)唐朝的经济政治思想及文化交流推升山水诗达到第一个艺术高峰
2.山水诗形成的文化条件
(1)《诗经》《离骚》对中国山水诗形成起到的作用
(2)《离骚》对中国山水诗形成起到的作用
(3)唐代盛行的佛道两家思想对山水诗的影响
二、唐代山水诗中的审美取向变迁
(一)早期山水诗对唐代山水诗的影响
(二)初唐诗坛的山水诗的概况
(三)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
(四)中唐诗歌的发展
(五)晚唐山水诗的审美取向
三、唐代山水诗的传递和变迁中的思想艺术性
(一)唐代山水诗从个人情怀到抒怀政治和时政的思想艺术性变迁
(二)唐代山水诗传递出来的从玄幻到反应思想现实的意境变迁
(三)唐代山水诗传递出的从简单的山水田园到高大的忧国爱民诗人形象变迁
四、唐代山水诗在历史上的艺术地位
【正文】:
一、关于山水诗歌的起源及形成的社会和历史条件
(一)山水诗歌的起源
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坛的骄傲,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影响之大,堪称古代文学之最。中国的山水诗始于曹操,此前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不能算是山水诗。如《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两汉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没有具体的场景描写。曹操的《苦寒行》中出现山水诗句如“艰哉何巍巍”,“树木何萧瑟”,“雪落何霏霏”等。直到他的《观沧海》把自然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除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外,其余都是对“观沧海”视角的描写,写大海时是对曹操自我胸襟的展示。
中国山水诗始于曹操,经建安六子、二曹的传承,形成山水诗的第一环节。相伴的意象表达方式成为我国山水意象的第一阶段。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抒发慷慨悲越的情怀为主旋律,山水景物与情感结合,出现情景交融的审美倾向。
1.山水诗形成的社会条件
(1)魏晋时期形成的政治黑暗,造就的隐逸之风,孕育山水诗的形成
魏晋时代,政治的黑暗,使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们以山水自然为乐土,往往把生活的理想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诗歌中的山水成分就多起来。晋宋时代,玄学融合了儒学的“名教”和老庄的“自然”为一体,引导士大夫们从山水自然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趣味。因此,借山水体现玄理,成为当时的普遍风气。玄言诗里有了山水的成分,或借景抒情,或寄玄理于山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 东晋南渡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士族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优越,过着欣赏名山大川、抚琴吟啸的悠闲生活,重视审美风度,山水、游宴、田园、游仙、书法、绘画都是这一风度的载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于是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出现于作品中。但他们轻山水,重玄思,由寓目山水进入玄思探索。自然展现的生身不息的生命力常引起他们关于宇宙、万物、生命的思考。
到陶渊明时,田园诗兴起,陶渊明寓情田园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然超脱。这时的山水是田园诗歌般的山水。
等到谢灵运时,我国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山水诗出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山水诗人,他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这种转变虽不彻底,但给刘宋初期的文坛带来了几分活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正如钟嵘所说“尚巧似”,“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纵放为娱的游览使他捕捉到了丰富的山水题材。代表作《登池上楼》描写久病初愈后所见的春天景色,以阳春之景反衬自己的阴凄苦闷心情。其中“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成为历代传颂的名句。其他山水名句诸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以此冲破玄言诗的樊篱,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坛的优势地位。山水诗自谢灵运之后成为华夏诗歌的第一表现主题,对古典诗歌的形成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古典诗歌意象方式的形成。
(2)唐朝的经济政治思想及文化交流推升山水诗达到第一个艺术高峰
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创作经谢眺的传承进入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张悦和张九龄的山水诗创作是二谢到盛唐王孟山水诗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创作了大量内容充实,风格清健的山水诗,并继承和发展了二谢山水诗的表现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盛唐山水诗形成风骨与词采相结合的理想风貌做出了积极贡献。以王孟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代表了盛唐时代山水诗的美学追求。就是诗追求诗情画意,讲究物我相融,创造优美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明》、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等,用朴实的笔墨如实写来,平淡自然,创造出恬淡清幽的意境。王孟将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晚唐时期的杜甫,不再描写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而是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雄奇壮伟的高山大河,以展示自己饱经沧桑的心路历程。壮阔雄劲是他的山水诗的显著特色,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些诗句气势磅礴,雄浑悲壮。
唐代山水诗打开了一个光阔的境界,为此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引文注释:网文:陈晶晶。山水诗的演绎进程
2.山水诗形成的文化条件
(1)《诗经》《离骚》对中国山水诗形成起到的作用
早在《诗经》和《楚词》的时代,诗中就有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作为中国文学基础之一的《诗经》是自春秋以来贯穿封建历史的基础教育的主教科书之一。对山水诗人的影响同样深远。如诗经中的名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都是写山水风情的句子。
山水诗风格的形成来自《诗经》时代的“山水比附起兴诗”,随后到汉魏六朝前期的“山水玄言诗”,再到“纯正山水田园诗”整个过程,《诗经》对山水诗形成了最初的文化基础。
(2)《离骚》对中国山水诗形成起到的作用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当时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也都为未来山水诗打开想象的翅膀。
【引文注释】:网文:陈晶晶。山水诗的演绎进程
(3)唐代盛行的佛道两家思想对山水诗的影响
道家作为中国的传统学说,有着出世直说。以万物平衡推崇自然为主的学说。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祭奠,因为气推崇自然的学说也大大影响了后来的山水诗歌文学。唐代统治者尊崇道教。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影响了中国文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道家认为道“无所不在”,自然本身就是道的化身,倡导“以人合天”,主张以无为清静之人合归于无数本然的“道”及“无”,而山水的自然是道及无的一种体现,因此道家对自然极力推崇,主张将身心投入自然的怀抱,以求达到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境地,从而获得精神自由。由于唐代,李唐宗室尊崇道教,崇道成为弥漫全社会的一种时代风尚,很多人优游于林泉之中,追求一种人格的解放及自由的获得。道家思想对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以淡雅恬静、质朴自然为总体风格的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佛教作为汉朝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文化,在中国生根的佛教已经是中国化了的。唐代佛教很盛行并受到朝廷推崇。佛禅之道对士人返回自然无疑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佛教禅宗力主“我佛为一”,“佛”是超尘脱世的“空幻”,又是无执无待的心性自然本体,佛禅无处不在,佛禅甚至可以体现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唐代,佛儒在教义上并行不悖,许多文人在思想上出入儒释,这不能不对他们的作品产生深刻的影响。唐代士大夫学佛成风,王维、孟浩然等人大多有习禅经历或与禅僧有密切的往来。他们的诗中不少是隐寓了禅理,自然美与禅理,客观与主观浑融一体,形成了山水田园诗空灵清朗、悠远深长的共同特征。
【引文注释】:《唐诗题材类论》。刘洁。民族出版社。2005-11
二、唐代山水诗中的审美取向变迁
(一) 早期山水诗对唐代山水诗的影响
(二)初唐诗坛的山水诗的概况
初唐前期诗坛仍然承绪着齐梁余风,因此初唐的山水诗总体上了无声色,虽然如此,但仍有一些值得一提的作品。唐太宗李世民的《望终南山》写得很有气势,杜甫 的祖父杜审言《经行岚州》中“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两句,灵巧清新。对近体诗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宋之问、沈佺期的山水诗也颇有特色。在初唐后期诗坛 上独领风骚的陈子昂山水诗数量虽然不多,但艺术上却展示出新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人用气势流畅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见的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其他诗人是有所不同的。初盛唐之交的诗人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平湖一望水 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江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洞庭湖水天相接,岸上丛林的光影倒映湖中,湖水映着日光,满湖跳跃着金色的波浪,蔚为奇观。
由于宫廷诗风的影响,此时山水诗题材基本上局限于宫廷池苑的范围内,诗人具体描写的是台阁山池之类人造山水或以之互相酬唱。自号称“初唐四杰”的卢照邻、 骆宾王、王勃、杨炯发起针对宫廷诗风的文学革命,山水题材方走向真正的自然山水,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四杰将宫廷诗“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走出宫苑园 亭的游览宴集,四杰在漫长的行役中置身于广袤的山川,他们的山水诗也就脱离了宫廷池苑,而成为对大自然雄奇秀丽之美的惊喜发现与醉心沉迷。这种以行役写山 水的途径,无疑扩大了山水诗的描绘视野。当然,四杰山水诗风格技巧并未完全脱出齐梁以迄唐初窠臼,如多有花鸟鱼蝶、草树涧泉等细景闲趣以及清浅鲜丽的色彩 风调,然而,由于胸中蕴蓄着宏大的抱负与郁抑的意气,四杰山水诗在写景中往往注入强烈的情感意绪,这就不仅体现为对唐初宫廷山水诗的超越,而且实际上将晋 宋山水诗传统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紧接四杰之后,对山水诗作出新的贡献的是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人。他们大多有过贬谪的经历,在羁旅途中写下许多纪行诗,在蛮荒贬所写下许多纪 实诗,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优秀的山水诗。同时,在外在表现方面,他们从古体和近体两方面都对山水诗的体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方面,针对唐初山水诗沿袭齐 梁,他们极力倡导谢灵运的五古体,以复兴山水古调;另一方面,亦使近体诗格律更加规范严整,改变唐初近体诗粗糙的现象,使山水之体更为凝练,山水之咏更富 余韵。从而为盛唐山水诗的更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盛唐山水诗的繁盛具有直接影响的还有张说和张九龄。张说在被贬谪岳州(今湖南岳阳)时写作了大量山水诗,《新唐书》本传就称其在岳州时作品“得江山之 助”。同时在他周围还聚集了一批同时迁谪的文人,形成一个文人群体,在湖湘一带兴起吟咏山水之风气。张九龄的山水诗则善于以宏大的气魄描绘山川形胜,同时 寓含深沉的历史思索,被称为“寓神俊于庄严之内”。由于二张先后在开元年间拜相,是公认的一代时哲文宗,他们不仅自己创作了大量优秀篇章,而且以“天然壮 丽”的审美理想引导文风,实际上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几乎都是经他们提拔而走上文坛的,因此,二张对盛唐诗人的影响最为直接。明代人胡应麟《诗薮》说张九龄 “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正描画出唐代山水诗派发展的大体脉络。
总之,初唐的山水诗,一是基本上承袭了南朝山水诗描摹细致的特点,情景交融还没有成为主体的写作特色;二是篇中写山水的名句多而全篇写山水并且写得很好的少;三是写山水的诗歌局势尚未开张,像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诗那样气势阔大的,还只是凤毛麟角。
【引文注释】:(网文)。江南烟雨梦。试论唐代山水诗歌的变迁;
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19d68010004y2.html
(三)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
有初唐到盛唐,对诗人性情气之约左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诗人的门第出身、在朝在野等所标志的身份地位的变化。
重要诗人中王之涣,孟浩然、李欣、高适等都为在宫廷中谋职,而李白、杜甫也仅
仅是布衣翰林。可见,初唐到盛唐的山水诗创作由宫廷以内开始向宫廷以外变迁。诗人中不同阶层的人数的对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士族占多数转变为庶族占多数。严羽在完成《沧浪诗话》后写的《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八个大字即概括了盛唐诗歌风貌。
【引文注释】:(著作)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 第二版
到了盛唐时,山水诗的创作蔚为大观,诗人们对山水的体会更加深刻,把握和刻画山水的艺术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盛唐 山水诗语言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其风格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一是雄,以李杜为代表。
“淡雅豪气”的孟浩然山水诗
孟浩然山水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清淡,闻一多先生在《唐市诗杂论》中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在孟浩然的诗中,这种清淡具体表现为语言的浅淡、意象的疏淡、情感的冲淡。孟浩然的大部分诗都体现出这种特色,但 是他的《临洞庭》却气势宏阔,在他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起成为描写洞庭湖的佳作。孟浩然的山水诗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 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其代表作如《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兰山寄张五》、《山中逢道士云公》等,无论是高士形象的塑 造、山中登览的意趣,还是乡村风光的勾勒、偕隐过从的情谊,都既见淡远清旷、超然脱俗的诗境,又不失朴素真诚、生动活泼的生机。
孟浩然尽管才气过人,却机遇不佳,与仕途无缘。他的创作题材主要是写家乡的隐居生活或漫游所见的山水。他也是唐人中较早教授陶潜影响的诗人之一,而且将田园诗同山水诗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一代诗风。
孟浩然诗歌的特色集中反映在三方面:
首先,既有田园诗的高雅闲静,又有山水诗的清新境界。即使写的是平常之景,经过他的艺术处理,也会格外优美和谐。例如: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我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这首诗写日暮天昏时乘舟归鹿门山,途中所见到的情景,通过渡头争喧、江村归人和月照烟树、岩扉松径的描绘,将两种全然不同的的景象糅合在同一首诗中,反映 了诗人此时此际的乡情及对寥落幽独的隐者所具有的倾慕、向往之意。
这类诗很能体现山水与田园结合的新态势。这种结合有时达到水乳交融、难以句析的程度。请看: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橈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早发渔浦潭》这属即兴纪游之作。全诗从早发渔浦潭(在今浙江省富阳县东三十里富春江)的情景写起,将舟行江上的新鲜感觉和舒畅情怀表达无遗。前四句,通过描写光芒初照 的晨曦使水禽惊聒噪杂和橈桨相拨舟移船动的感觉,将江岸、潭浦的景色和水上船家早出勤作的生活气息传达出来。中间四句写江行所见,不仅丽日当空,万里无 云,江宽水阔,满目清晖,而且别出心裁地移"镜头"于江边妇女当流梳洗的场面,使清江绿水倍增新意,充满情趣。末四句先及猿獭,以添别致,后用"舟行自无 闷,况值晴景豁"作结,证实此次行舟确是心畅神怡。诗人将山水景物与田园乐趣巧妙地结合,构思新颖,景物动人,使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因此说山水诗在盛唐的 拓展,孟浩然有首创之功,是毫不过分的。
其次,具有雅淡清新、自然朴素的意境美。这是他简朴、自然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同风行于初唐的咏物应制之作大异其趣。他善于运用清新的笔调,描摹日常所见的自然风光,取真景,叙真情,使本来具有雅淡之美的原野、农庄、渔樵自然入诗,各显本色之美。如: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相失。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望迥》 诗的前六句写登屿所见:舒缓远去的清江,冷落显现的沙屿,岸傍密植的绿竹和隐没深潭的巨石,还有隐约可感的鲛人和渔父飘逸的歌声。乍一看去,像是未经加工 的自然风光。可是,联系后六句反复品味,就能领会,无论是写远去的江流或是冷落的沙屿,潜没的鲛人或是渔父的逸歌,都深含寓意,它透露出诗人在
唐代山水风光诗篇五
《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一、 描写山的诗词:
1、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苏轼的《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李白《望九华山送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5、毛泽东《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6、早发白帝城 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8、寇准《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9、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12、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13、王勃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14、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15、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16、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7、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18、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19、王勃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20、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1、王勃 【寒夜思友三首】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22、王勃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23、王勃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24、王勃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25、董思恭 【咏李(一作太宗诗)】
盘根植瀛渚,交干横倚天。
舒华光四海,卷叶荫山川。
二、 描写水的诗词:
1、《望庐山瀑布》 李白
⑴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⑵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春夜喜雨》年代:唐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3、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内容来自
4、题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年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咏鹅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7、赠汪伦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8、小池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9、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观沧海 作者:曹操 年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盛唐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代山水风光诗篇六
《唐代山水田园诗》
唐代山水风光诗篇七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
唐诗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人继承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思想风格,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繁荣的原因:从文学自身发展来看,盛唐时代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思想,是形成山水田园诗质朴淡雅、恬静风格的内在审美需求。从社会思想来看,唐代道、儒、佛三教并存,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思想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产生的情感社会基础。唐代的隐逸之风,是形成其冲淡空灵、玄远飘逸特征的内在趋动力。唐代经济的繁荣为文人们歌咏山川田畴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
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征:主要描写山水田园表现隐逸生活,抒写闲适感情。语言清新自然,具有很高展现自然美的艺术技巧。体兼陶谢田园山水题材,融合陶谢所确立的精神旨趣与审美观照方式,多写方外之情,艺术表现上始终以崇尚陶谢为本。在继承陶谢基础上,形成了融兴寄于观赏、寄情性于鲜明画面之中的表现方式,以及通过虚实关系的处理创造意境,具有韵外之致、象外之趣的共同特色。
传统上,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集中在盛中唐,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为代表。王,孟创造的静逸明秀之美,展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高超的艺术成就,是盛唐诗的典范之一。
其在山水田园的描写中,抒写闲适、退逸的思想感情,较少反映社会现实。诗歌色彩清淡,意境深幽,风格恬静闲逸,精美含蓄,体裁多为五言古诗和五言律绝。在继承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山水诗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达到山水田园诗的高峰。其中王维、孟浩然成就尤高。王诗融诗情、画意、乐感于一体,“高华精警,极声色之宗”(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孟诗虽境界稍狭,题材稍窄,然其诗孤清冲淡,自然浑成,亦颇具特色。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盛唐田园诗追求平和宁静与优雅高尚的审美情趣。对乡村生活的表象观照田园为调节心理、怡悦心性的精神享受。
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王维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但多优美之作,而且也不乏壮美之篇,特别是与边塞诗相结合,表现关塞风光时,尤多此调。如“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淇上送赵仙舟》),“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送张判官赴河西》)。又如《终南山》和《汉江临泛》。王维的很多山水田园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有的表现了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尤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都是优秀的山水与田园相结合的作品,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了自己冲淡闲散的心
情,堪称“景中有我”之佳作。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火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写到香积寺时所见以及想以禅定制服世俗妄念的希冀。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总之,诗情、画意、音乐美、禅趣的高度结合,诗人形象、山水景物的交融契合,构成了王维山水诗的总体特征。
孟浩然是唐代另一位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且多为故乡襄阳名胜,这类作品代表作有:《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春晓》、《过故人庄》。
他擅长五言律诗和排律。多写隐逸生活和山水田园风光。其诗意境清远,淳朴明丽,语言流畅,多自然超妙之趣,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他对该诗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他在南北朝诗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把山水田园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是诗歌“淡到看不见诗”,无意为诗,却诗意浓郁,往往在白描之中显出不着痕迹的功力,于精心着力处却又仿佛不经意间说出。如为世人所熟知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另有《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诗几乎人皆能诵。但他的诗歌内容比较狭窄,缺乏社会意义,苏轼曾在《苕溪渔隐丛话》中云:“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
孟浩然的山水诗,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少数诗写得气象壮阔,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王维相比,较为淳朴自然。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一部分是写故乡襄阳的自然风光,一部分是写漫游期间的吴越山水,但后者数量居多。写于襄阳的山水田园诗隐逸意味较浓,平静悠远之中加上对在襄阳留下印记的先贤的追慕,更觉古澹。吴越山水诗写旅途的山水,动态感强一点,常带有孤寂的客愁。
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仪、常建等。他们在王孟周围推波助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增色不少。虽然他们的各自风格略有差异,如储光羲更擅长写田园生活,生活气息较浓;常建擅写幽僻景色,方外之气更强,但他们都以平淡质朴为主要风格,同时也不乏“诗中有画”的佳境,和王孟的基本风格有相近之处。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亦即把隐居田园的情趣和欣赏山水的优美加以融合,丰富了意境。二是保留了陶渊明的纯朴而更趋优美,摒弃谢灵运等人的艰涩和玄言的尾巴而更趋清新,形神兼备,物我契合,致使诗意与画
境相结合,名篇辐凑,俊句迭出。三是山水田园诗背后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大多数的山水田园诗人都在诗中寄托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难言的身世之感。
唐代山水风光诗篇八
《诗中的山水风光》
诗中的山水风光 “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实还有一种因果关系,就是“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山水诗是深刻的。在这里,你能看到李白落寞的才情(独坐敬亭山),杜甫心系国家的百感交集,报国无门的哀伤(《登岳阳楼》);你能看到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凉州词);你感悟到苏轼蕴含在对庐山的描绘中的哲理(《题西林壁》)
山水诗是迷人的。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王维就是这样的一位大诗人。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使至塞上》、《鸟鸣涧》、《山居秋暝》)
山水诗是壮观的。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们一起走进诗中名山胜水。(《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望岳》)
山水诗是闲趣的。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自己的理想、志趣。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感受山水自然风光和农村安逸恬淡生活吧!(《过故人庄》、《绝句》、《鹿柴》、《饮酒》(其五))
山水诗是有情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承载着古人与今人的情思,写山水以寄情,赏山水诗以品情。诗人的感情总是通过山水表现出来的,这就叫情满于山水吧。当元代诗人马致远“老树昏鸦”、“小桥流水”、“西风瘦马”的忧寂画面在眼前若隐若现的时候;当杜甫沉郁顿挫的节奏在耳际回响的时,我们已经能感觉出诗歌所含的情:或激昂,或哀伤,或悲愤,或欣喜……(《忆江南》、《望洞庭》、《黄鹤楼》 )
灵动的诗如水,它以温默的碧蓝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诗水淙淙,教会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情,什么是真正的愁,什么是真正的恨(国仇家恨)。沐在诗的涟漪中,我的心思逐渐细腻。
沉稳的诗如山,它用雄伟的身躯给了我思想徜徉的空间。诗山不语,却使我明白了什么是静穆中彰显豪情,落魄时不失潇洒,什么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徘徊在诗的林阴里,我的思想逐渐成熟。
山水不分家,灵动的水有着山的傍依,更显活泼;沉稳的山有了水的围绕,更显清幽。
具山水之韵的诗词在我心中也是具有同样的地位。诗如山,沉稳,却诗意万千;诗如水,灵动,惟真情一片。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竹里馆》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杜甫
(东岳泰山)
岱(dà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曾”通“层”,此为通假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鹿柴、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代山水风光诗篇九
《山水田园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