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诗句优雅

| 职称俄语 |

【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茶的诗句优雅篇一
《优雅多态山茶花——集录古诗词》

花之珍品-优雅多态山茶花(集录古诗词66首)

山茶花,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珍品之称。枝青叶秀,花色艳丽多彩,花型秀美多样,花姿优雅多态。白山茶色胜玉润赛羊脂,红山茶光增醉酡霞,金茶花是茶花中之珍品,享有“茶族皇后”之美誉。山茶花艳若桃花而不妖,大如牡丹耀眼而生辉,观后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古往今来为世人所喜爱,为文人墨客所倾倒,也被许多的诗词歌赋所赞颂。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唐】李白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新植海石榴(海石榴即山茶花)》

【唐】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月寒空阶曙,幽萝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芳根闷颜色,徂岁为谁荣?

【唐】温庭筠海榴 《山茶花》

海榴红似火,先解报春风。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 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

【唐】贯休 《山茶花》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唐】

白居易 《十一月山茶》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 飘香送艳春多少,犹如真红耐久花。

茶的诗句优雅篇二
《茶的诗歌散文》

一、《人生况味——咖啡与茶》

我当初喝咖啡纯粹为了提神,后来渐渐喜欢上了那种苦涩,爱闻热咖啡浮上来的香气,沉醉其间。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则是源于喝咖啡的那种氛围,喜欢独自在咖啡厅里泡一个下午,因为有书有咖啡有音乐,这种感觉很舒服,偶尔孤独很惬意。咖啡厅大都临街而立,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并且室内一般都浅放着靡靡的轻音乐,令人有种飘在云端的感觉。如果拣一个临窗的角落,一边品着香浓色佳的咖啡,一边看着街头行人的参差行色,细细品味那种斜阳物外咖啡人生的感觉。惟觉得天地之清悠漫漫,自有氤氲蕴藉。所谓浮生若梦,一点不假。 很小就开始喝茶,倒没有什么高雅的目的,纯粹喜欢那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品过许多茶后,发现最醇香的还是莫过于西湖的龙井。龙井之恬淡清冽,微微的苦涩过后涌上舌间的甘甜,似足了中年男子的人生况味,那种举手投足间的悠然沉稳,和西湖龙井的湛然韵味仿如一脉相承。人常说:茶如人性,百茶百味,品茶需要时间和心境。久饮绿茶,才了然,古人为何将茶水称谓茶汤,那样绵长、芳香、清澈的绿茶,初浸入水,于唇齿萦回间,确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稠厚。晶莹透明的玻璃杯,当沸水注入,每一枚干绿的茶叶,皆蓦然地舒展、翻飞,仿佛风吹过绿野。品得茶中真味,方为世上仙人。好茶既得,好友当聚, 友情生处,人生其乐无穷。

咖啡特别适合与朋友谈心时喝,看书时喜欢泡杯茶放在一旁。我喜欢品味不同的风格。体会不同的人生。香茗令人陶醉,咖啡令人沉醉,可是行走于都市的人,又有几个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二、品茗

俗话说,茶可清心,品茶,讲的是心情,求的是心静,品龙井茶时尤其如此。品茶切忌大口畅饮,那是口到极渴时大碗茶的喝法。无论你坐在老龙井的任何一处地方,沖泡好的一杯龙井茶放在面前,静静观察茶叶经水后渐渐变化的情景,并体会由杯中散溢出来的缕缕清香,然后一口一口细细品味,单单这样的感觉,已经妙不可言。何况面对眼前道不尽的良辰美景,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消除精神上的浮燥,去除心头上的烦恼,心境如同龙井泉水一样的清澄明彻,与茶,与景,与风,物我两忘,归于一体。这就是在老龙井品茶的妙处,没有来过的朋友,都不妨来此一试,或许会有更加奇妙的感受也未可知。

三、《茶语》三首

(一) 如果昨夜是一江的春水 那么你我的故事 就是此刻杯底的茶 在水落的瞬间 绽放所有逝水的年华

(二)而又有谁能决定自己生命的色泽 是高山处的云雾 是春风中的怀柔 还是在炉红汤沸后 那一番不愠不火的功夫

(三)入水是为了出水 相煎是为了相知 在苦,涩,甘回,旗枪鲜明的瞬间 我问你 是否依然记得我的名字

四、散文:茶乡之咏(三章)

茶马古道: 一部普洱茶史的线索,被马蹄缝补着岁月的补丁,一段被时间溶解在记忆深处的故事,总是有茶魂让铃声唤醒。烹调传说的茶罐,烘烤着千年的神秘,一片从普洱府启程的芽叶,怎样被风雨撰写出清芬的诗篇?被徐霞客脚步丈量过,因此给《滇游日记》添了精彩的一页,被皇帝召见的普洱茶,一泡就泡出了极具香味的时间。 断碑残石,聆听出远去的赶马调门,一芽二叶的香茗,总是排版着普洱茶不朽的人文。一盏又一盏明明灭灭的香油灯,

是古道绽放的花朵,青花瓷斟着客栈老板的虚寒问暧,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小说家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章节。走在茶马古道,总是要想,如果说普洱茶是一篇佳作,茶马古道则是作品中精彩的一章,当沸水冲泡出渐渐明晰的线索,轻轻品味,便偿到国饮沉积在记忆中五味苍桑。 千年古茶树:虽说有千年,摘一片芽叶,仍然年轻得像一滴露水。虽说有千年,泡一杯香茗,仍然品得出茶魂年轻的气息。浓密的苔鲜,却告诉我古茶苍桑的滋味,斑驳的躯身,正讲解古茶的不平常的岁月。我听到铃声,押韵着乡间平平仄仄的马蹄,我听到鼓乐,彩排着茶农心里的感恩。 随意往红土地上一站,便站出云南大叶种茶最早的一章。有一万场暴雨的洗沥,有一万阵滚雷的侵袭,有一万次旱情的包抄,有一万回劫后还生的喜悦。身上的刀伤已经结痂,但还能品出愚味的疼痛,断臂的悲剧还在上演,不法分子看准的是古茶的利益。千年,我阅读着文字无法记载的树轮,那是一只歌,灌制着春风吹又生的故事。千年,我铺展一片古茶,除了绿色,我还看到黎民祭祀的香火、听到百姓潮颂的笙歌。捡到一粒古茶籽,那是一次萌芽的机会,但我不会把它种植到地上,我的心灵正需要古茶轻洒的荫凉。

土茶罐:随便抓一把红泥,就可以完成茶具最经典的造型。上色阳光,上色月夜,烘烤谷雨或者春风的茶芽,唱歌的汤水,溶解着乡村古朴的风情。用手抖动,茶在罐里舞蹈,像采茶的少女在山中嬉闹。用手抖动,茶香在泥土的温暧中,滋生千年不变的味道。不变的泥香溶解着千变的茶味,不熄的火塘燃烧着永恒的茶魂。茶罐与父亲围着火塘,沸水奔腾的是命运,涨涨落落的是生活。茶罐烹调的时光,茶农在春天吹凑唢呐唤喜讯入门,在秋天擂起铜鼓迎丰收进屋。进入徐霞客滇游日记里重要的一章,茶罐煨出的茶香,成为漂洋过海的名片。文火微笑着,让茶罐升温,茶香渐渐浓烈的,是乡间的诗魂。

五、品茗居 茶点人生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的一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将华夏民族对茶饮的钟情抒发得淋漓尽至。 我国是最早饮用茶的国家,早在西汉时就把茶作为饮料来喝,到唐代饮茶已成了人们的习惯。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将茶与我们的生活搅拌成了一体,茶已成了我们的一部分,它不但以能给我们带来享受的物质形式存在,还以一种能给我们欢乐、沟通、陶冶的精神方式支撑着我们的生活习俗。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而且在于能使人把心带进一种空闲的境界,使人们始终保持心境中的一点清纯,一点清新,一缕温馨。

正如欧阳修在《茶歌》中所说:“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维饮茶。亲烹屡酌不知厌,自谓此乐真无涯。”

茶叶从被人们发现利用,到今天已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在享用它的同时,更给予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创造了太多的关于茶的文化。

《茶经》。唐代陆羽所撰,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为我们开辟了茶文化的先河,陆羽也被后人尊称为“茶仙”“茶圣”。紧随其后,世人不放松对茶的研究,先后已有了一百多种关于茶的著作问世,对茶的认识、应用大大行进了一步。除了这些理论性的著作外,苏轼、白居易、欧阳修、黄庭坚、陆游、郑板桥、郭沫若、鲁迅、老舍等等一大批文学先人还将自己对茶的感怀、情感用不同的文学体裁来表现,为我们积累了数不尽的艺术财富。

茶道。茶道是将茶与艺术真正结合起来,使品茶的感受从味觉上升到视觉、嗅觉乃至全身器官的享受,他们注重的是表演,追求高尚的、优雅的美的境界。茶道及相关礼仪源于

中国,但目前风行于日本。在唐时,国人品茶“工于煎”,重在茶的汤花,在色、香、味上,以色为主,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讲究。后来,这一脉的品茶技艺传入日本,发展成今日颇为繁杂、十分郑重的“茶道”。十六、十七世纪的日本大兴“茶道”,其沿袭唐风,注重礼数和仪式。举凡“茶道”必在专门的“茶室”内,以一首应景诗、一幅适时的画、一盆空灵的插花,配上几件朴实的茶具,在文静的交谈中进行。“茶道”对程序要求异常严格,主持者需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经过专门培训。表演中每一个动作细节,每一个表情,每一种茶类、茶具、水的搭配都进行精心的设计、构思,都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情感,都能让品味的人感觉到美的艺术。

茶宴。据有关史料记载,茶宴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而到唐代进一步得到发展,茶宴成了一种社会新风尚。宋代,茶叶生产区域日益扩大,茶宴更是盛行,特别是皇宫内,茶宴的仪式肃穆庄重,礼节严格:主持按一定程序冲沏香茶,再依次递给大家品饮,人们举杯闻茶香,齐声赞茶恩,颂盛世。在茶宴上,不但可以领略名茶的美味,而且可以欣赏环境和茶具美之趣,感受太平宁静。后来,茶宴进一步发展为“斗茶”,三五知己相约,就一典雅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各自捧出自己的精品心血,轮流品尝,决定胜负。而今,斗茶更演化成了各种评比会,对创制、发掘名茶,提高茶叶质量,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茶馆。指那些固定的用来饮茶的场所,一般有典雅的装饰,有的还配备茶道表演,茶艺宣传。人们在这里品茗、休闲、娱乐、议事、叙谊。这里是自由、清闲的空间,与生活密切相关。这里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业好坏,你可以在里面精心品尝佳茗,也可以尽心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可以探听消息传播新闻,可以抨击世事切磋技艺,可以高声谩骂或埋头沉思,甚至可以买卖交易策划前程。只要细心观察,在这里你可以发现世界的美丑真假,是社会的缩影。此外,茶馆还成为茶楼、茶肆、茶坊、茶亭、茶社、茶室、茶文化风情园等。

有人说,世间最富于想象的莫过于人类了。确实,我们将丰富的想象附加在茶叶这一实在的物件上,一种物质效应的本能却一下子变得五彩耀眼起来,拥有了自己的礼节,拥有了自己的语言,拥有了自己的歌谣,自己的舞姿,自己美丽神奇的艺术。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也是一曲与我们息息相连的茶叶之歌诀。

六、茶叶的美丽旅行 谁的纤纤柔指摘到了茶叶,让它们从枯老的树枝上幸福地流落到一个女人的体温里。在温润的掌心作短暂停顿,便被送到背篓,等着过秤。摘茶的人其实也太粗心了,不经意的采摘,这一个在乡村谁都会的动作,劳动者细微的动作,就把一首首诗给摘到了竹味很深的背篓里了。

真的,叶脉正反两面都写着诗,随便一品都会读出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陆游、范仲淹。细细一看,还真的能看到那位写过“大江东去”的苏轼,正在庭院里煎茶,微笑的火苗舔食着铜质的茶壶,飘出丝丝缕缕的香味。茶还在杯中随着沸腾的水起落,诗却已在苏老先生的肚里出笼。“我今贪病长苦肌,分无玉盘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罩行相随。”

读着这样的诗,与其说是闻到了茶香,倒不如说是读到了真正的茶味,只是茶叶题诗不像红叶题诗那么出名,就是我这个茶农的儿子,也只在离开老家多年之后的某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偶然之间才采摘到诗里的茶叶。

生长着茶树的地方一般都在云雾缠绕的高山之上,雾雨是茶叶最喜欢喝的饮品,潮湿的风洗涤着芽叶上栖落的尘灰,给我们的国饮注进大自然的灵气,在故乡,春天最先不是在花朵上表达,而是让茶芽展示。人们也无法考察出在《神农本草经》里的茶与人的关系,但他们知道,茶是生活里基本的介质是无法忘却的元素,它滋补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丰富着迎娶亲人的欢喜,陪伴着婴孩成长,最后与死去的人合葬。这一片片茶叶,都是村姑用手采得,

科学技术再发达,但也没有人研究出合格的采茶机器,要是有,也很难按标准将该采的茶一叶也不留,该蓄的芽一尖也不摘。

采茶季节是爱情的季节,因此,更多的时候,采茶只是女孩子们的活儿,父母们一般都让她们去做,乡村没有电影院供谈恋爱的男女看着爱情片复习自己的心跳,也没有咖啡馆儿女情长的对饮时间,“高山顶上一棵茶,不等春来早发芽,两边发得绿叶叶,中间开的白花花。大姐讨来头上戴,二姐讨来诓娃娃。惟有三姐不去讨,手摇棉车心想他。”

好茶在民间,在吃不上化肥农药的山上,老家人没有钱采购工业生产的化肥供给茶树,茶树所依赖的只有风与雨水,他们的根部是瘦得不能长青苔的红土,要不是春天邀请,他们可能永远处于一种睡梦状态。

季节的神奇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无形的力,这种力胜过无法用重量计量的肥料,也因为这种艰难的环境,民间的茶保持了它的纯洁的一面,它的鲜香来自泥土,它的韵味体现自然,它的汁液能消渴解毒。

民间的茶从村姑手上采下,就是一家一户待客的礼品,远亲也好近邻也好,一杯清茶里蓄满了主人的敬意,也泡着一种心情,看茶在杯里漂亮地旋转着,年轻人能听到远山的山歌。

茶随着婴儿降生而摆到了“抓周”这样的礼仪上,成为许多父亲喜欢让自己小孩抓到的物品中的一种,因为茶就是钱,就是生活里不可缺少的柴米油盐的开支,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后与茶有缘分。年轻人出门,父亲都会把自己种的茶交给儿子一包,让儿子带着上路,路远路难都是不可预见的事,但遇事不惊不慌,处事果断自如,则又是许多出门在外的儿女他们的父母的最大奢望,因此,茶充当了一种角色,是清醒剂。

只到一个人老了,围着在他身边的不是什么成群的儿女,而将是一个似乎有些孤单的土茶罐。浓得像血一样的茶,浸润了他们多少有些枯燥的人生,就是不幸去世,儿女们准备最多的还是敬茶。那是一杯通过茶罐烤制的黑茶,在没有人喝过时倒出来,斟在牛眼杯中,献到棺材前面,或者放入一些米粒和酒菜,就是敬畏死去的人灵魂的一种礼俗。

茶随着人一生旅行,甚至进入棺木,埋藏到泥土下,其实那茶叶的另一种回归,泥土养活着它们,它们又归于泥土,这不是人生是什么。

七、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典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八、人生亦如茶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来作为惟一微笑的表情,

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有一种场景总让人如痴如醉,不胜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内融融的暖意,闲闲地一捧香茗,一卷诗书。红袖添香的意境,不亦乐乎哉!

如是,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于我而言,最喜欢在一个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九、清清淡淡一杯茶

听茶,听茶的传说,听的神秘和渊远,听的是茶的文化。看茶,看的是茶的礼节和礼貌,是对茶和茶文化的耳濡目染。而喝茶,是用茶来交友待客,用茶来消渴,用茶养心养性,茶从文化符号过渡到了实际生活中,茶就是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茶就是平常自然而又浓淡相宜的生活和心情。

喜爱独自静坐慢慢地喝茶,喜爱在茶馆的寂静中细斟慢酌,喜爱一个人新茶浅尝,喜爱独自陈茶浓酌。有一杯茶,就有一分静,在一个人的静静中品浓品淡喝茶,再因茶而品生活,品世道人生。

喝茶是份享受,在心情烦燥之时、在身心疲乏之时泡一杯茶,慢慢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身体和枝叶,开出美丽的花,看着黄色的花瓣染透整杯的水。茶香弥漫开来,而岁月和心情就浓缩在茶叶的纹理和淡香里,在茶花茶叶或晶莹鲜翠或朦胧陈红中,忘记了。

身在北国的无边风雪中,仿佛身临江南有雨的茶园,仿佛是在与茶花随风起舞,仿佛听到了茶花安静的诉说。一茶在手,在茶香中听风听雨,看书看画写字。或浓或淡一杯茶,或长或短一段静。

十、独白(诗歌)

不是我性格开朗,我也有许多忧伤。也有许多失眠的日子,吞噬着我,生命从来不是只有辉煌。 只是我喜欢笑,喜欢空气新鲜又明亮,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里,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

十一、茶与禅

茶与禅一直有着神秘的关联,茶意可通禅,至于是渐悟还是顿悟,就要看你的造化了。传说达摩祖师因为面壁九年,出关后眼皮无法张开,便把它们撕下来,丢在地上,那地方长出一株矮树,他的弟子们摘下树上的树叶泡水饮用,发现这水竟然神奇异常,可以令坐禅的人保持头脑清醒,神志清明,能更透彻地领悟佛的真谛,于是便有了“禅茶”一说。

虽是传说,但在寺院中茶事与禅事确是密不可分。在宋代便有《赴茶汤》的种种清规,寺院中喝茶的礼仪就像佛门中必守的清规一样,比如:吃茶不得吹,不得掉盏,不得有声等

茶的诗句优雅篇三
《黄庭坚咏茶诗的禅茶意境赏析》

黄庭坚咏茶诗的禅茶意境赏析

摘 要: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是一位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佛学爱好者,同时也是宋代品茶赏茗风尚的代表人物。在其流传于世的咏荼诗中,有不少篇章都渗透着禅茶审荚的意境,将宋代禅茶文化的特色展现无遗。

关键词:黄庭坚;味荼诗;禅茶一味;懦释兼修

禅茶的说法,来源很久。从最初,茶作为僧人日常修心养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剂饮品:到在佛事实践过程中,佛教徒逐渐在禅宗精义与茶道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屑性被赋予宗教理想精神:再加上禅宗道场赵州古佛的“吃茶去“公案,和禅宗高僧圆悟克勤的“禅茶一味”之说,吃茶已然成为成为禅宗修行者修身养性。开启智慧的常缘之法。

北宋文人多喜参禅,其广泛性甚至引发了文人居士阶层的出现。而出生于禅宗圣地江西的黄庭坚更是深受濡染,他曾自称是”是僧有发,似俗无空,作梦中梦,悟身外身”。同时黄庭坚的老家江西修水恰恰又是宋代非常出名的“双井茶”的产地,这种尚茶爱茶的氛围不能不成为黄庭坚艺术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禅、茶两种包含丰富内涵的文化集中在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身上,必然谱写出溢满茶香禅味的美妙佳句。

一、一盏一叶有禅思

黄庭坚所在的江西是南宗禅的圣地,而其出生地江西修水,位于洪州境内,是洪州禅的主要传播地区。洪州禅的根本特点是“触类是道而任心”,即“平常心是道”。也就是参习者所须体悟之道来自于与日常生活直接相联系的现实之心,这一现实之心即真即妄,又非真非妄。这种引导参禅者将禅与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意念、感情融合成一体的方法,将禅法与茶事联系在了一起。 黄庭坚对茶和茶事都是比较熟悉的,他在(寄新茶与南禅师)中说到“筠焙熟香茶,能医病眼花。因甘野夫食,聊寄法王家。石钵收云液,铜鉼煮露华。一瓯资舌本。吾欲问三车”。作者先提到茶的提神明目的功效。并以谦逊的语气,表达出对佛门以及高僧的尊敬和仰慕之情,只有以茶趣的清雅才能配得上佛门的幽远:第三联的歌咏中,写“石钵”和“铜鉼”这种简单质朴的禅门器皿盛有的清茶,却堪称仙界玉露,令人回味。而“一瓯资舌本,吾欲问三车”无疑是借品茶来叩问掸机佛性,将饮茶与问道巧妙地融合为了一体,这其中“三车”是典型的佛门术语,以三车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体验禅意,一举一动不忘修身的生活态度也是当时的上层社会士大夫们的生活常态和情趣,正如司马光所谓“近来朝野客,无座不谈禅”。

再来看看这首((今岁官茶极妙而难为赏音者戏作两诗用前韵)其二):“乳花翻碗正眉开,时苦渴羌冲热来。知味者谁心已许,维摩虽默语如雷。”茶色可以赏静赏悦情,茶汤可以解渴清心,更要紧的是茶味可以沁人脾胃,点神净思,恰如知已的精神交流,不着多语,便可醍醐灌顶,心领神会。在这里,黄庭坚略带戏谑地用到了一个佛教典故:“时维摩诘默默无言,文殊师利叹日:‘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维摩诘经二))。禅宗参悟讲究的是顿悟,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不求言语惊人。不求行为出脱,只要求内心深处的与佛法真义的相知音,这恰如品茶,甘苦自知,冷暖有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黄庭坚已经习惯于把饮茶的惬意妙感同习禅的灵思巧悟自然联系在一起,构成自己日常生活情趣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这样一来,所有的茶事都可成为佛事,一壶一盏,一叶一水皆可人禅。

二、清茗涤荡得禅心

禅与诗都重视内心体验。重视妙悟、启示和象喻。追求言外之意,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而这种精神层次上的融会贯通再借助高雅清幽的茶事体验进行表达,便形成了从容深邃的安寂清空的境界。

惠山泉是宋代文人广为传颂的烹茗佳源,曾获得过不少赞颂,被称为“人间第二泉”o,而在黄庭坚笔下,呈现的是“锡谷寒泉椭石俱,并得新诗虿尾书。急呼烹鼎供茗事,晴江急雨看跳珠。

是功与世涤膻腴,令我屡空常晏如。安得左幡清颍尾。风炉煮茗卧西湖”。((谢黄从善司业寄惠山泉))佳泉烹茗,不仅解得苦读疲累,更可涤得肺腑肝肠,使一颗世俗困顿÷之心暂能洗却红尘污垢,求取真全。全篇并未直接强调对佛教经义的引申和体悟,但文中时时渗透出来的“清心”。“别世”,“忘怀”等理念,哪一个不是饱含了对包括禅宗在内的佛学义理的精髓的吸收呢?这种体悟或许也和当时士人所受的思想影响一样,不免混杂了道家的出世清修意念,但其中超尘况我的境界则更多是“苦、静、凡、放”的掸茶思想的忠实体现。

不过如果在禅茶文化中仅仅是体验到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养性”,这显然不符合宋代文人,尤其是北宋文人的心志,事实上,宋代诗学创作在思考的时候。探讨对象往往从纯粹的审美感悟体验到在诗歌中沉淀自己的思索,最后还扩展到诗人应该具备的胸襟怀抱。只有这种意境最终得以构成的时候,用禅家的话头来比况,这才可以“截断众流”“究竟了义”。

在这里可为佐证的是<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之一):“要及新茶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碎身粉骨方馀味,莫厌声喧万壑雷,”以及<谢人惠茶):“一规苍玉琢蜿蜒,藉有佳人锦缎鲜。莫笑持归淮海去,为君重试大明泉。”前者在吟咏冲泡茶汤的过程中,吐露丁对茶饼“碎身粉骨”方“得余味”现象所蕴含的人生道理的慨叹,后者则抛却往日咏茶诗歌的日常闲情调侃,用“苍玉„锦缎”作比,接着借用“淮海”的象征意味,寄寓了作者内心忽然掀起的高慨之情,而“为君重试大明泉,里不经意间流露的适意与慷慨旷达。则一改旧绪,充盈着胸怀万物的阔大心境。

掸茶之所以广为后世士人所喜爱所接受融会,是因为这种结合了静修与清饮的范式,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感悟生命内涵的思想方法。,还形成一种高度雅化的生活方式。宋代文人在忙碌纷杂的官场生活之余,可以随时借啜饮投身于掸宗的修习,自然能够放松心境,体会良多。

三、禅儒并化茶香里

作为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黄庭坚受到的教育自然还是以正统儒家思想为主,所以他的大部分诗歌创作还是寄托于非禅宗的文学典故。但有趣的是,他在咏茶诗中却常常喜欢巧妙地把掸家故事的佛法精神与儒门文典的文士情怀融合在一起。

(赠郑交)算是黄庭坚比较著名的一首咏茶诗了:“高居大士是龙象,草堂丈人非熊罴。不逢坏衲乞香饭,唯见白头垂钓丝,鸳鸯终日爱水镜,菡萏晚风雕舞衣。开径老禅来煮茗,还寻密竹迳中归。”此首诗歌将禅宗塞象和儒家典故融合在一起,“大士,是佛教中称呼得道高人的词语,而“龙象”一词更是寓意负荷大法者,然而作者的对句中则是著名的周文王梦熊典故,而白头钓翁形象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寄托仕隐忧思的常用意象。衲衣香饭的佛教情味,并不妨碍体味垂钓滩头的文士襟怀,整首诗歌既充满着对有高深造诣的禅师的深深敬意,也贯通着儒士自身优雅潇洒的审美追求, 读经读史,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这是文士阶层实现政治理想抱负的必由之路,在(以双井茶送孔常父)中,黄庭坚花费大量篇幅清晰地层现了宋代文人居士的勤勉治学和丰富文化积累:“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故持茗碗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儒家六经要义的领悟和贯通是成为饱学之士的必要修养,沁人心脾的清茶就是赠给友人作为读经闲暇调剂的最佳饮品。不过汤茶还可以“作魔应午寝”,从而能够“慰公渴梦吞江湖”。“作魔”即是佛家常用语,常借指参佛者因修行自持不够,而受到外在或者内心不良影响,进入了背离正法之道的精神状态。在此诗里,“作魔”却是被拿来作为文士梦中意象,从而形成生动的比喻煮象,整个诗歌儒释典故的转换使用没有丝毫的违和感,显然与现实中文士儒释兼修的多元知识储备是分不开的。

究其所以,茶与禅两种文化最终能够融合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文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茶与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宗教理念的相通,使禅味茶味,在自然平常的生活日用中融为一味,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好茶者,同时也是一个潜心参禅的佛学爱好者,黄庭坚自然对禅茶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感悟和体验,虽然在创作过程中,诗人未必是有意将两者合为一体,但是禅与茶对诗人长期的共同浸染,却使得诗人的多首茶诗,皆能窥得禅意,最终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

茶的诗句优雅篇四
《茶与诗词》

茶的诗句优雅篇五
《优雅诗句散文》

月如钩、暮重楼,依窗剪烛空彷徨。下玄泪、西风凉,缱倦搁浅倚清愁。浮云散、窗影残,只影挑灯空未眠。繁花烬、残景谙,还泪茶扉葬花魂。素指弹、翩纤落,挥毫泼墨琴难拨。叹别愁、相思引,醉梦浮生画楼西畔,独奏一曲笙歌轻唱,山映斜阳,云濯水岸轻拂俗世烟尘,怡静的岁月里、落墨轻狂,执墨笔一杆疏写下斑驳流年月光的旧诗行,金陵画舫,撑竹篙一支天涯流浪,消磨这落幕的漫漫长夜。朝拾翠微,暮伴云归,瘦颜略苍、醉卧红尘凉水江畔,只影赏万千灯火楼照,怎能了一声长叹,半月若影若现。拈秋菊一朵喝酒临水,独品离殇滋味何是愁。红线绵长,针绣鸳鸯, 一袭风姿飒沓,在柳絮摇曳的悠然,如墨的黑夜,亦没有携带众多的琐碎徘徊在湖边的小径,若说,潇潇洒洒,纵然莫过于可悲了,问苍天有泪,为何而悲,问清风,是谁把流光在晨钟暮鼓偷换?低叹人生长路漫漫,孤零零的昂首,刹那芳华,烟花易冷,缅怀这阡陌繁华,世间百态,煮酒无味殇别意,谁挥狼毫一笔眉宇薄凉,那一缕情思,天涯凄迷,半分薄酒难平笑意,展鸾笺象笔,十分相思,七分情意,泪蕴眼底,三分尘埃里。冷墨难续,锦书与谁寄?红尘过往,万载纠结,亦悲,为何卿一尔人?亦喜,奈何身心风尘。遂了,铺一案素笺,独守一纸墨染,游离在寂寞的边缘,悠然品茗静谧韵味。默听花语,兰馨梅幽,时叹落花飘溪涧有谁惜?千里婵娟,月缺人离,两地别离,难言相忆。韶华易逝、群芳妩媚的忧伤物语,万紫千红也开不散心中不禁的哀怨,鹅黄嫩绿,谁携清酒赴瑶席。潇潇雨歇,凉城繁华,遣落梨花一地雨。犹在梦里,身为客凄,琉璃了一场烟雨江南、葛然回首,泪潸满衣裳,朦胧了涟漪无数。风吟清寒,岁月悠悠,为谁痴迷一生?醉相忘,何当缠眷;堪怜寂夜,疏影话凄凉。千年缘识,今生情惆;载不动,许多愁,欲语泪先流。回眸於千万人之中,擦肩而过;於千万人之中,美丽的邂逅;你嫣然一笑,相遇,缘起;相识,缘续;相知,缘定;断今生繁华,婉如片片落花,如蝶翩然飞舞,哀呤千古绝唱。只求来世,姹紫嫣红于芸芸众生。如此轻逸,今生一切已尘埃落定!望断天涯,依旧陌路,深深延伸远方!黯然神伤,几多欢聚高歌,几多离散伤情。似箭虚度二十载,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悲欢离合无可多言,为春伤情、为夏躁心,为秋悲戚,为冬寂怀。浮华已散,江枫渔火点缀流光满天。星依稀,多少心事以为会在时间里渐渐消磨,欲诉无言,在冰冷的地面坐下,埋首膝间,

把追悔的泪流向地面。字字刻画温婉恬静的文字怎能描摹剔透玲珑的心、沁然伤感的笔砚又该如何勾勒红尘难抛的情?落落寡欢、流连于文字间痴然哭笑。一等经年,一江春水带不走满腹的幽怨,隔岸的灯火朦胧了黯淡的泪痕。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追逐,却伤透了多情缠绵的季节,让人怎不心伤?昨日剪烛夜话,今宵天涯望断,今夕何夕?为你,捡拾一路风景,为你浅唱低吟,抛洒一路如水的心音。念去千里烟波, 时光似水、一去无声。指端方落长卷,心中已有万千阵阵感怀,唯见大陆对长空、明月对苍穹,泪水对惆怅,枫叶对瑟庭、孤影对残灯……岁月的那一抹嫣红点缀了一世春秋;烟火的那一束流光踏碎了刹那芳华。烟雨红尘,是谁扰乱了青春的旧梦;尘埃落定,是谁诉说了离别的情衷。听,远处笛声悠悠,可惜情愁若痛。看,近处细水长流,可惜离苦似梦。是谁将红尘看破,是谁将文字浅薄,又有谁能熄灭这人间烟火?阡陌红尘,终究一场繁花落寞,回忆在岁月中飘落了谁的眼泪,往事在时间中飘落谁的忧伤。如烟的往事,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相思,如梦的回忆,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等待。沉浮华丽的断章,谁愿为谁停留?烟花不堪剪,牵恋剪不断。手里翻阅远古的诗卷,三千年的风雨飘摇,淡去了六朝金粉、歌舞升平,指间砂,刀剑暗哑乱繁华,碎烟火、醉桃花,碧血朱砂倾天下,袖手崖、葬桃花,执念凝眸共天涯!远去了金戈铁马、鼓角争鸣。虽不知青天之高、黄土之厚,却见风霜雨露、月寒日暖消磨人寿,离合悲欢煎熬七情。寂寞如烟。一杯浅酒,一份思念。堂前燕,沐烟雨,鸣月孤飞,月下荷,濯清涟,伴泥摇曳,楼中人,染相思。人去楼空若惊鸿、不知归路与谁同。背对星月、脚踏尘寰。西风外,古亭外、长道边,平湖波光连连,挥一袖清风舞苍月、酌一壶陈酒醉苍穹,透过古亭萧瑟的孤影,看氤氲的水雾将夜色蒸腾。浮生未醉,挥斩一世情殇,三生弱水畔,凝眸遥望,轮回边缘。笑问谁是摆渡人,醉语何年缘再续,叹息红尘情何物!韶华易老、流光最易把人抛,往事如烟,诗词歌赋的春江花月夜,且放忧思调。轻放笔迹的忧伤,我把一缕缕深藏的情丝轻弦在前尘旧世的梦里吟唱,所有风情,只留下那一分分怅惋和悲凉,悠长在春秋轮回中不断的转换?不若遣一份从容、携一壶淡泊于紫陌纤尘中安之若素。锦瑟琴弦轻轻弹唱,芳华蹉跎,不过红尘一场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茶的诗句优雅篇六
《黄庭坚咏茶诗的禅茶意境赏析》

黄庭坚咏茶诗的禅茶意境赏析

(暨南大学中文系)

摘要: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是一住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佛学爱好者,同时也是宋代品茶赏茗风尚的代表人物。在其流传于世的咪茶诗中.有不少篇章都渗透着禅茶审美的意境。将宋代禅茶文化的特色展现无遗。

关键词:黄庭坚;咏荼诗;禅茶一味;儒释兼修

禅茶的说法,来源很久。从最初。茶作为僧人日常修心养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剂饮品:到在佛事实践过程中,佛教徒逐渐在禅宗精义与茶道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宗教理想精神:再加上禅宗道场赵州古佛的“吃茶去“公案①,和禅宗高僧圆悟克勤的“禅茶一味”之说,吃茶已然成为成为禅宗修行者修身养性.开启智慧的常缘之法.

北宋文人多喜参禅.其广泛性甚至引发了文人居士阶层的出现。而出生于禅宗圣地江西的黄庭坚更是深受濡染.他曾自称是“是僧有发,似俗无空.作梦中梦.悟身外身”⑦。同时黄庭坚的老家江西修水恰恰又是宋代非常出名的“双井茶”的产地.这种尚茶爱茶的氛围不能不成为黄庭坚艺术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禅、茶两种包含丰富内涵的文化集中在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身上.必然谱写出溢满茶香禅味的美妙佳句。

一、一盏一叶有禅思

黄庭坚所在的江西是南宗禅的圣地.而其出生地江西修水,位于洪州境内,是洪州禅的主要传播地区。洪州禅的根本特点是“触类是道而任心”.即“平常心是道”。也就是参习者所须体悟之道来自于与日常生活直接相联系的现实之心.这一现实之心即真即妄。又非真非妄。o这种引导参禅者将禅与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意念、感情融合成一体的方法.将禅法与茶事联系在了一起。

黄庭坚对茶和茶事都是比较熟悉的,他在《寄新茶与南禅师》中说到“筠焙熟香茶,能医病眼花。因甘野夫食,聊寄法王家。石钵收云液,铜缶lf煮露华。一瓯资舌本,吾欲问三车”。作者先提到茶的提神明目的功效.并以谦逊的语气,表选出对佛门以及高僧的尊敬和仰慕之情.只有以茶趣的清雅才能配得上佛门的幽远;第三联的歌咏中。写“石钵”和“铜ji}}”这种简单质朴的禅门器皿盛有的清茶.却堪称仙界玉露.令人回味。而“一瓯资舌本.吾欲问三车”无疑是借品茶来叩问禅机佛性.将饮茶与问道巧妙地融合为了一体。这其中“三车”是典型的佛门术语,以三车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阉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体验禅意.一举一动不忘修身的生活态度也

万 

方数据是当时的上层社会士大夫们的生活常态和情趣。正如司马光所谓“近来朝野客,无座不谈禅”。@

再来看看这首《(今岁官茶极妙而难为赏音者戏作两诗用前韵)其二》:“乳花翻碗正眉开,时苦渴羌冲热来。知味者谁心已许。维摩虽默语如雷。”茶色可以赏静赏悦情,茶汤可以解渴清心.更要紧的是茶味可以沁人脾胃。点神净思。恰如

知己的精神交流,不着多语,便可醍醐灌顶。心领神会。在这里.黄庭孥略带戏谑地用到了一个佛教典故:“时维摩诘默默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维摩诸经二》)。禅宗参悟讲究的是顿悟,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不求言语惊人。不求行为出脱,只要求内心深处的与佛法真义的相知音。这恰如品茶.甘苦自知.冷暖有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黄庭坚已经习惯于把饮茶的惬意妙感同习禅的灵思巧悟自然联系在一起.构成自己日常生活情趣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这样一来.所有的茶事都可成为佛事.一壶一盏。一叶一水皆可人禅。

二、清茗涤荡得禅心

掸与诗都重视内心体验。重视妙悟、启示和象喻.追求言外之意.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而这种精神层次上的融会贯通再借助高雅清幽的茶事体验进行表达.便形成了从容深邃的安寂清空的境界。

惠山泉是宋代文人广为传颂的烹茗佳源.曾获得过不少赞颂.被称为“人间第二泉”@。而在黄庭坚笔下,呈现的是“锡谷寒泉捅石俱。并得新诗虿尾书。急呼烹鼎供茗事,晴江急雨看跳珠。是功与世涤膻腴,令我屡空常晏如。安得左辎清颍尾,风炉煮茗卧西湖”。(《谢黄从善司业奇惠山泉》)佳泉烹茗.不仅解得苦读疲累。更可涤得肺腑肝肠,使一颗世俗困顿之心暂能洗却红尘污垢。求取真全。全篇并未直接强调对佛教经义的引申和体悟.但文中时时渗透出来的“清心”。“别世”.“忘怀”等理念.哪一个不是饱含了对包括禅宗在内的佛学义理的精髓的吸收呢?这种体悟或许也和当时士人所受的思想影响一样.不免混杂了道家的出世清修意念.但其中超尘况我的境界则更多是“苦、静、凡、放”的禅茶思想的忠实体现。

不过如果在禅茶文化中仅仅是体验到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养性”,这显然不符合宋代文人.尤其是北宋文人的心志。事实上,宋代诗学创作在思考的时候。探讨对象往往从纯粹的审美感悟体验到在诗歌中沉淀自己的思索,最后还扩展到诗人应该具备的胸襟怀抱.只有这种意境最终得以构成的时候。用禅家的话头来比况,这才可以“截断众流~究竟了义”@。

159

在这里可为佐证的是《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之一》:“要及新茶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碎身粉骨方馀味,莫厌声喧万壑雷。”以及《谢人惠茶》:“一规苍玉琢蜿蜓,藉有佳人锦缎鲜。莫笑持归淮海去.为君重试大明泉。”前者在吟咏冲泡茶汤的过程中,吐露了对茶饼“碎身粉骨”方“得余味”现象所蕴含的人生道理的慨叹.后者则抛却往日咏茶诗歌的日常闲情调侃.用“苍玉’’“锦缎”作比.接着借用“淮海”的象征意味,寄寓了作者内心忽然掀起的高慨之情.而“为君重试大明泉”里不经意间流露的适意与慷慨旷达.则一改1日绪。充盈着胸怀万物的阔大心境。

禅茶之所以广为后世士人所喜爱所接受融会.是因为这种结合了静修与清饮的范式.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感悟生命内涵的思想方法。。还形成一种高度雅化的生活方式。宋代文人在忙碌纷杂的官场生活之余.可以随时借啜饮投身于禅宗的修习.自然能够放松心境,体会良多。

三、禅儒并化茶香里

作为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黄庭坚受到的教育自然还是以正统儒家思想为主.所以他的大部分诗歌创作还是寄托于非禅宗的文学典故。但有趣的是,他在咏茶诗中却常常喜欢巧妙地把禅家故事的佛法精神与儒门文典的文士情怀融合在一起.

《赠郑交》算是黄庭坚比较著名的一首咏茶诗了:“高居大士是龙象.草堂丈人非熊罴。不逢坏衲乞香饭.唯见白头垂钓丝。鸳鸯终日爱水镜,菡萏晚风雕舞衣。开径老禅来煮茗,还寻密竹迳中归。”此首诗歌将禅宗意象和儒家典故融合在一起.“大士”是佛教中称呼得道高人的词语.而“龙象”一词更是寓意负荷大法者.然而作者的对句中则是著名的周文王梦熊典故.而白头钓翁形象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寄托仕隐忧思的常用意象。衲衣香饭的佛教情味.并不妨碍体味垂钓滩头的文士襟怀.整首诗歌既充满着对有高深造诣的禅师的深深敬意。也贯通着儒士自身优雅潇洒的审美追求。

读经读史。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这是文士阶层实现政治理想抱负的必由之路,在《以双井茶羞孔常父》中,黄庭坚花费大量篇幅清晰地展现了宋代文人居士的勤勉治学和丰富文化积累:“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故持茗碗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儒家六经要义的领悟和贯通是成为饱学之士的必要修养.沁人心脾的清茶就是赠给友人作为读经闲暇调剂的最佳饮品。不过汤茶还可以“作魔应午寝”。从而能够“慰公渴梦吞江湖”o。“作魔”即是佛家常用语,常借指参佛者因修行自持不够.而受到外在或者内心不良影响,进入了背离正法之道的精神状态。在此诗里.“作魔”却是被拿来作为文士梦中意象.从而形成生动的比喻意象.整个诗歌

160

万 

方数据儒释典故的转换使用没有丝毫的违和感.显然与现实中文士儒释兼修的多元知识储备是分不开的。

究其所以.茶与禅两种文化最终能够融合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文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茶与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宗教理念的相通.使禅味茶昧.在自然平常的生活日用中融为一味。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好茶者,同时也是一个潜心参禅的佛学爱好者.黄庭坚自然对禅茶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感悟和体验。虽然在创作过程中.诗人未必是有意将两者合为一体.但是禅与茶对诗人长期的共同浸染.却使得诗人的多首茶诗。皆能窥得禅意.最终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

注释:

①《五灯会元》卷四记赵州从谂禅师的故事。

②《能改斋漫录》卷八。

③《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宗派卷》。

(D司马光.《戏呈尧夫》。

⑤苏东坡.《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语。

⑥《五灯会元》卷十五:“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

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流。”

⑦黄庭坚《以双井茶送孔常父》后四句~心知韵胜舌知腴,

何似宝云与真如。汤饼作魔应午寝。慰公渴梦吞江湖”。

参考文献:

【1】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

【2】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M】.中华书局2003年。

【3】(宋)吴曾.《能改斋漫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4]0z)普济.《五灯会元》p,l】.中华书局.1984。

【5】黄宝华.《黄庭坚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61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阴(日)伊藤古鏊著、冬至译、《茶和禅》【M】.百花文艺出版【8】赖永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宗派卷》【M】.上海古籍出

【91梁道礼、汪沛.《两宋诗学发展的逻辑进程》Ⅱ】.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月。

【10】无鞍.《读黄庭坚荼诗拾掇》Ⅱ】.农业考古.1991年02

【11】吴晟.《黄庭坚与茶》Ⅱ】.农业考古.1995年04期。【12】李海杰.《中国禅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D】.(硕).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期。社.2005。

版社.2001。

茶的诗句优雅篇七
《茶诗》

去杭州之前,听朋友说过,自助茶坊,别有一番特色.在那里可以任吃任喝玩上一天.于是在网上收索一番,多做点功课以求尽兴.目标锁定在实惠性价比高的几个茶坊,紫X阁,门耳茶坊,心源茶坊;第二天见到西子美人时,就出现了湖畔居自助茶吧,看来品茶文化在杭州早已深入民心.接着还在吴山广场发现吴山茶楼,西湖附近出现陶陶居茶楼及门耳茶坊,心源茶坊在人民大会堂到招待所的路途上也萍水相逢.缘分之下首先尝试的是湖畔居.靠着窗边就能看到西湖景色,可谓近水楼台.湖畔居的茶分普通茶(55元),特色茶(65元)和高级茶(65元以上).建议尝下特色茶及高级茶.由于可免费换茶一次。所以品一次茶其实可尝两种同等价位的茶。配上这么舒适的环境,物有所值。除了茶好味甘,还不得不提一下这里的自助小食。小食主要包括水果、零食及甜品,比较适合下午茶,水果十分新鲜,零食十分可口,可见老板对小食选料的重视。上等的靓茶,再加上新鲜的小食,依着美丽的西湖,配着优雅的音乐,以求让茶客们得到高品质的享受。另一结缘之处为门耳茶坊,门耳茶坊虽不是在西湖边上,但茶坊内环境优雅,既有喷泉,又有小桥流水,以古色古香作为主格调。至于茶的品种和质量,则小女子茶道尚浅,未能深入比较。倒是茶坊的小食各有特色。门耳茶坊的小食应有尽有,包括可以填饱肚子的粥粉面饭,还有下饭的肉类。最令人回味的是泡椒凤爪及鸡翅,还有绵细的白粥,水果和零食当然不可缺。零食里面最喜欢坚果类,有开心果、榛子、杏仁等。更惊喜的是还有雪糕,几个口味一起吃,炎炎夏日里简直就是星级享受。在这可以早中晚饭都搞掂,性价比挺高的哈!不同茶坊各有卖点,可惜由于时间关系,其他茶坊未能登门造访。品茶之乐,的确能够令人放松休闲,享受生活!在我国数以千计的茶诗、茶词中,各种诗词体裁一应俱全,有五古、七古;有五律、七律、排律;有五绝、六绝、七绝,还有不少在诗海中所见甚少的体裁,在茶诗中同样可以找到。                                  ⒈ 寓言诗采用寓言形式写诗,读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这首茶寓言诗,记载在一本清代的笔记小说上,写的是茶、酒、水的“对阵”,诗一开头,由茶对酒发话: “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 酒针锋相对答曰: “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这里说的黄汤,实则是贬指茶水。水听了茶与酒的对话,就插嘴道: “汲井烹茶

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⒉ 宝塔诗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⒊ 回文诗回文诗中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而用回文写茶诗,也算是苏氏的一绝。在题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写道: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从“叙”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意连做梦也在饮茶,怪不得他自称“爱茶人”,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诗曰: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⒋ 联句诗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 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 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⒌ 唱和诗在数以

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 《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茶的诗句优雅篇八
《诗经茶》

茶的诗句优雅篇九
《做一名优雅的茶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2960.html

    上一篇:论语经典起名

    下一篇:描写温暖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