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颜色的比喻句

| 职称俄语 |

【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一
《如果以颜色比喻的话》

如果以颜色比喻的话,血型与颜色的关系可以为:白天的O型,黑白的A型,彩色的B型,两元世界的AB型。这是表现的感觉,有趣的是,通过这种表现的感觉,可以从“颜色”的比喻看到影响不同血型的深层的东西。

白天的O型

O型人的世界主要是在阳光灿烂的白天世界,这也是O型人有别于其他血型的原因,O型与生俱来乐观、自信,即使有黑夜的话,O型也会相信,第二天是白天,所以在大部分O型的世界里,永远是阳光明媚的。接触O型会感觉到,他们轻松、自信、富于同情心,如果有一天,O型人认为他们的世界黑夜真正到来的时候,O型人的生命也快结束了。因为O型的抗压能力不是很强,O型是顺风血型,打顺风球、玩顺风牌,在顺境的时候,O型可以超常的发明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从阳光中汲取了生命之本,O型人对人友善、和气。

黑白的A型

A型的世界是黑白的世界,即白天和黑夜都有,A型人认为他们主要生活在黑夜,因此他们小心,有些悲观,很多A型人认为,他们毕生都在为从黑夜向白天转化,寻求光明而奋斗。因为有黑夜的存在,即使精神世界生活在白天,他们也时常留心黑夜的到来,因而非常谨慎。又因为有黑白两极,所以他们很重视秩序,他们对很多事情的判断也是爱憎(黑白)分明,A型因为是黑白世界,所以他们不会有中间的观点,所以给人感觉A型比较极端,不是黑就是白。时常担心黑夜的来临,因而假使遇到真的不好的事情来临时,A型人反而抗压能力比其他血型强,因为他们早已预料到了,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O型的抗压能力较弱。

彩色的B型

对于B型来讲,他们的世界是七色花的世界,B型有敏锐的直觉,感觉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不同的东西存在,反应在B型人对世界的观点看,B型人判断问题比较客观、公平和综合,有能力的B型人判断事物的速度比其他血型快,往往能很快发现事情的本质。多彩的世界使B型有较多的爱好和细腻的感觉,大部分时间B型可以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因为世界多元和感觉丰富,B型有较强的发明创造力。但如果B型在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种特定“颜色”时,他们往往会忽略其他“颜色”的存在。理性弱的B型会给人感觉有时在“红色”里,有时在“青色”里,与现实不符。不太重视当前世界的客观存在和现实情况。

两元世界的AB型

由于同时具有A型和B型的特点,AB型人具有双重视觉感,在平常的工作和正常的生活里,给人感觉规规矩矩,黑白世界分明,尊重客观事实,讲究事物合理,比较能控制情绪,在AB型的另外一个世界里,自己的感情和精神的世界里,AB型人往往有丰富多彩的梦想,有些梦想给人有不成熟的孩子气,但不失为一种纯情或简单。这种世界只有极少数与AB型关系近的人才能了解。

A型血型

下装喜欢颜色亮丽的,而上装喜欢暗色或深色的。有人钟情于各类牛仔裤,也有人喜欢棉布服装或淡色系服装,还有人喜欢带有格子图案的服装,总之是包罗万象。但有个共同点,就是A型血型偏好舒适的服装。如果体型瘦削,就会穿紧身的,如果体型略胖,就穿宽松的,上装通常是暗色,下装通常是明亮的颜色。

B型血型

主要喜欢黑色,上下统一,均为黑色。B型血型很早就将黑色定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因为他们觉得,黑色会使人看起来更挺拔。男性为了体现优雅而选择暗色系的服装,而女性会拥有许多迷你裙以及长统靴。大多数B型血型女性偏好黑色,着装时会考虑上下搭配的问题,因此也选择单一色,但这种单一的颜色必须体现出优雅的美感。和A型血型一样,B型血型也不太看好运动装,主要选择知性且成熟的服装。不喜欢格子图案,即便是选择花纹,也会选择淡淡的像是单纯的LOGO图案的花纹。简言之,B型血型喜欢上下统一的单一色服装!

O型血型

裤子偏好黑色,但上装喜欢明亮的颜色。服装有没有格子图案,是不是简单的单色,都无所谓。只要穿着舒适,与自己相称,O型都不会拒绝。他们的选择与A型血型恰好相反,喜欢亮丽的上装和偏暗的下装。所以,O型男性主要选择休闲服装,而O型女性会在黑色裤子上配针织上衣,均以舒适为第一考虑。O型的服装喜好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对服装不费心思的O型青睐格子花纹,而对服装和自己的形象颇费思量的O型则不喜欢格子,而喜欢单色。B型血型追求单色,O型血型则看重上衣和下装的和谐。AB型血型很注重颜色的搭配。简言之,O型血型偏好上装明亮、下装偏暗的着装。

AB型血型

和O型一样,也喜欢上装明亮、下装偏暗的着装。特别是女性,当给自己搭配服装时还会搭配帽子。当然这是指知性女性而言,而像书呆子似的AB型血型女性可不会为衣服费心思,只要能穿出去就OK。在各类血型的男性中再没有像AB型血型男性那样对时装极其迟钝了。AB型血型认为,只要体型好,穿什么衣服都一样。一旦自己容貌称得上俊秀,就不会为服装费心思。但是面容给人留下坏印象的AB型血型男人却很注重着装。大部分AB型血型男性不去管衣服是单色的或是格子图案的,或是带有花纹的,只要舒适就会穿上身。但是AB型血型女性却分为两类,即对服装敏锐的女性和比较迟钝的女性。和O型一样,她们对颜色比较注重。

下装喜欢颜色亮丽的,而上装喜欢暗色或深色的。有人钟情于各类牛仔裤,也有人喜欢棉布服装或淡色系服装,还有人喜欢带有格子图案的服装,总之是包罗万象。但有个共同点,就是A血型偏好舒适的服装。如果体型瘦削,就会穿紧身的,如果体型略胖,就穿宽松的,上装通常是暗色,下装通常是明亮的颜色。

1.人要脸,树要皮,电线杆子要水泥。

2.名花虽有主,也要松松土。

3.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4.老鼠拿刀,满街找猫 青楼满座,谁懂寂寞。

5.爷爷都是从孙子走过来的.。

7.每 个 成功 的奥 特曼 背后 都 有 一 个默默挨打 的 小 怪 兽。

8.把 国旗 降 下 来 ,把 我 升 上去。

9.天黑路猾。色狼复杂。

10.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

11.蓦然回首。身后一群狗。

12.别跟我谈感情,多伤钱啊。

13.抽,是一种生活艺术;找抽,是一种生活态度。

14.等 级 再 高 ,也 怕 菜 刀 、穿 的 再 吊 , 一 砖 撂 倒 。

15.有时候我乐观得就像个屁一样,总以为自己能惊天动地。

16.理 想 很 丰 满 、 现 实 很 骨 感 。

17.喝 再 多 的 水,也 尿 不 出 寂 寞。

18.当裤子失去皮带,才懂得什麽叫做依赖。

19.执子之手,方知子丑,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

20.两情若是长久时,还不结婚待何时。

21.现 实 強 奸 了 过 去 、留 下 的 孽 种 叫 回 忆。

22.忍无可忍,就重新再忍。

23.监狱不倒,我不学好。监狱不塌,我不回家。拘留算个屁,教养无所惧。判刑算个鸟,无期当养老。枪毙拉倒~

24.天若有情天亦老, 女人多情死的早。

25.执子之手,将子拖走。子说不走,好吧,关门放狗!

26.有情人终成眷属 、 没情人回家种薯 。

27.我来自云南元谋,你来自北京周口,我拉着你那长满绒毛的手,轻轻的咬一口,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二
《描写秋天景色颜色的比喻》

描写秋天景色颜色的比喻

描写1:

别勒洼真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让人心醉。树叶好像要把世界上所有颜色都集中到了他们的身上,有浅绿、深绿、金黄、深黄……空中还飘着他们的姐妹,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像醉汉一样东倒西歪,好像要人看到它各种形式的美。

描写2:

花园里不再百花开放,在秋季里是寻不到那些娇嫩的花的“芳容”的。而对秋菊来说,此时正是怒放的时候,看吧,它开得多么热烈,多么奔放:红的耀眼如火,粉的清淡高雅,黄的金光闪闪,还有那墨绿的、淡紫的……使人百看不厌。此时此刻,秋菊仿佛要把它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力量都一起迸发出来,献给金黄的秋天。

再看果园里,黄澄澄的梨挂满了枝头;红通通的苹果馋得行人直流口水;黑得发紫的葡萄爬满了藤架,好像在瞪着圆圆的大眼睛在寻找买主儿……

描写3:

西边的天太温暖,给人一种向往。

颜色是过渡来的,依次是橘红、橙红、淡红、橘黄、橙黄,又变得有些淡,渐渐的显出藕荷色,最后与蓝色接上了,蓝色是纯洁的,头顶上也是纯洁的,拗过头东边是深蓝色,幽深寂静的蓝,还有星星。

无数的星星,不知有多少颗,似乎那么可爱。

这种天气,坐在石阶上,向西望去,有种特别的味道:树在夕阳中只剩下黑黑的富有诗意的筋骨,凑在一起如同群居的灵魂,深邃的眼神不知眺着哪里。轻轻呼吸着浩瀚的世界中的空气,沁人心脾的炊烟香,亲切又自然,与红彤彤的残日、萧瑟的秋风显得那么和谐。

也就是这种和谐吧,带给这儿凄美的感觉——终于知道怎么解释“凄美”了。

描写4:

这是一幅关于秋天的画卷。秋日的七彩是最妩媚动人的画笔,我们把画笔握在手中,孩子似的涂写着颜色。鲜活的红色跑道甩出直线,脚步在一次优美的停顿后,踩着阳光的影子加速奔跑;秋阳挥洒出温暖的橙色,快乐与纯真刻写在每一张脸庞,心和心在阡陌上相逢,纵横交汇的路标里,停驻着原野空旷的轻灵;金黄的稻浪无边无际,焦渴的目光在浪尖上舞蹈,饱满的稻穗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汗滴,收获女神在田间旋出丰满的舞步。蓬勃流进绿叶的脉搏,青春的血液在苏醒中沸腾,翠鸟呼唤着心灵的回响,绿色的光影在秋风中畅快地穿梭。凉爽的青石板路凝结着晶莹的露珠,纯洁透明是世间最美的颜色,露珠象花朵一样自在盛开,花朵里藏着一双双明彻无比的眼睛;蓝天放飞着清新的翅膀,鸽群在天幕里划过快意张扬的诗行,诗行没有停顿也没有节奏,激越的翅膀永远站在风的巅峰;紫色是一串串感性的葡萄,缘份串连起电闪般的火花,灵感的触角爬满心房,心弦拔响的是无字的锦书。悠悠的云朵为画卷添上留白,在淡淡的遗憾和念想中,预约着来年的金秋。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三
《关于颜色的句子》

RED(红色)

(1)The president was treated to the redcarpet in Rome.

总统在罗马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2)It was a red-letter da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revolution.

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3)A thief was caught red-handed in the act of breaking open alock.

一个窃贼在砸开锁时被当场抓获。

(4)You said that l am very good. ls my face red?

你说我很好,真使我难为情了。

(5)When he started criticizing my work,l really saw red.

当他批评我的工作时,我就冒火、发脾气。

(6)There is too much red-tape in obtaining an identity card.

领身份证的手续实在太繁琐了。

(7)They had to sell the firm because for years they had operated it in the red. 因为经营这家公司几年来一直亏损,所以他们只好把它卖掉。

(8)We’ll soon be out of the red.

我们很快就会扭亏为盈。

(9)Every time he comes to New York,he wants to paint the town red.

每次来纽约,他都要痛饮一番。

2. GREEN(绿色)

(10)He is still green to his job.

他对其工作尚无经验。

(11)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认为我幼稚可欺吗?

(12)lf you want to be a successful gardener,of course you’ve gotto have green fingers. 假如你想当个称职的园工,那你就得有园艺技能。

(13)She is a green hand in teaching English.

在英语教学中,他还是个生手。

(14)Mother gave us the green light to go on the camping trip this summer.

妈妈准许我们今年夏天去野营一次。

(15)He has a green wound in the left breast.

他左胸上有一新伤口。

3. BLUE(蓝色)

(16)He is proud of his blue blood.

他因出身名门贵族而骄傲。

(17)Things are looking extremely blue.

情况极其不妙。

(18)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

真金不怕火炼。

(19)She ran and ran until she was blue in the face. 她跑啊跑啊,累得脸色发青精疲力竭。

(20)lt’s once in a blue moon that you get a chance like that. 你得到的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1)He can read like a blue streak.

他看书极快。

(22)The bad news came like a bolt out of the blue. 这消息来得如青天霹雳。

(23)John arrived out of the blue.

约翰突然来了。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四
《如果人生的丰富可以用色彩来比喻》

品味书香,伴我成长

生活中 ,有一种收获,让人一生受益,那就是读书的收获;人生中,有一种经历,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读书的经历。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而读书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从教育理论中获得理论的指导,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引方向;我们可以从名家名著中获得精神的营养,为我们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获得高品味的滋养;我们可以从众多的书籍中找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诠释和心灵的感动。

如果人生的丰富可以用色彩来比喻,书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广阔可以用无垠来形容,书就是普照大地万物的阳光。教育就是一本书,它用有声的文字印证了文明的进程,以不断生成的理念彰显着精神的升华;教师就是一支笔,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描画出知识的浩瀚,只有拥有深沉的人文积淀,才会勾勒出事物复杂的关系。因此,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教育是教师与书籍共同谱写的华章!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爱读书,喜欢与书相伴,在文字中享受温暖的阳光,在阳光中收获人生的真谛。回首十几年来的从教之路,读书,使我单调忙碌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在书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知识的源泉。读名人的书,看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艰辛,追求的快乐,可以激励自己更加奋发有为。如《名人传》中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大师的经历让我折服,他们历经坎坷,却从不退缩,直至取得光辉的成就。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如《给教师的建议》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向教师提出的一百条中肯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读书,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开阔了我的视野。《三国演义》、《论语》、《水浒传》、《读者》等一本本经典,一篇篇美文读下来,不知不觉,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课,说我的课堂有意思,能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家长们尊重我、信任我,说我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好老师。在暗自高兴的同时,也让我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

趣横生,兴味盎然;读书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操。夜阑人寂,手捧书卷于灯下漫读,让心跨越时空,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与古今中外大师进行心灵对话,感觉一天的疲惫瞬间得以释放;课间小憩,寄情典籍,在喧嚣的尘世间,给孤寂的心灵寻一个寓所;闲暇假日,展卷闲读,排除世俗的纷扰,体会五柳先生“采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

读书,改变了我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我内心充实,充满自信;读书,使我能以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言语,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最丰富的信息;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快乐、一种求索;读书,使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回首走过的岁月,是书籍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的美好岁月;是书籍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在我从教的路上不断为我“加油”。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读书在一个人特别是教师的生命中是多么的不可或缺。试想如果没有书香滋润,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乏味与孱弱,我们的教学将是何等的死板与无趣。只有经过书香的沐浴与熏陶,才能充实丰盈我们的生

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之中。我感谢这么多年书籍对我的滋养与磨练,它是我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知己,它见证了我成长的脚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教师,我们仍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丰富自己,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获得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让我们都捧起书来,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营养,获取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五
《比喻和借代在词形象色彩构造中功能》

浅谈比喻和借代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摘 要:修辞是增强言辞或句子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法。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修饰句子、语言和文章,从而清楚地传达作者的意思,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进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其实,修辞方法除了在修饰句子,增强表达效果等方面的功能外,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形象色彩;比喻;借代

所谓词语的形象色彩,是指词除了它所代表的对象及其属性这种理性意义之外,还含有该对象的某种形象感。所谓该对象的某种形象感,是指词所代表的对象的种种形象在人们主观意识中的一种感性反映,它是依附于词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感性的印象。词语的形象感以视觉形象最为常见,也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等,这些都是词语所指的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感性的具体的反映。例如:“金丝猴”一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这种猴肩背覆盖着的美丽的金色毛发;还有“丹顶鹤”“珍珠鸟”“梅花鹿”“赤斑羚”等词都能给人们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种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给人们如临其境、如见其物的真切感受。现代汉语词语形象色彩的构造手段有很多种,比如采用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构词方式来构造形象词,我们认为除了采用构词方式来构造形象色彩,运用比喻和借代等修辞方法也是构造词的形象色彩的重要手段。

一、比喻修辞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一种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

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中心语,这样可以构造出一些形象色彩浓厚的词语。如:豆腐渣工程、窗口行业、星火计划、龙头企业等。这些词语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其表达简洁明快,这些词语同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

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其中明喻和借喻在构造词的形象色彩方面有重要作用。我们在运用比喻修辞时,有意识地强化、突出了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或者把两种有相似点的事物压缩在一个词语中,这样被比喻的事物在某方面的形象特征自然得以强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这样产生的词语自然具有很强的形象色彩。如“鸡冠花”是由“鸡冠”和“花”两个词语糅合在一起构成的形象词语,原本这两个独立的词语没有很强的形象色彩,但是组合到一个词语中,用“鸡冠”的形状来比喻“花”的形状,从而使这种花的形状特点鲜明突出地显现出来,从而使“鸡冠花”这一词语带有了鲜明的形象色彩。

我们可以从明喻和借喻两个方面来探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构造词的形象色彩中的功能。

1.明喻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无论喻体处于什么位置,都是用来修饰本体的。有的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例如“鲸吞”

这一形象词,其词义可以理解为“像鲸鱼一样地吞食”。类似的还有:蚕食、蜂拥、龟缩、狐疑、蛇行、鼠窜、鼎立、蝙蝠衫、面包车、斑马线、猫头鹰、眼镜蛇、蝴蝶结、蘑菇云、马蹄莲、卧蚕眉、单凤眼、玉带桥、美人鱼等等。这类词语的意思大致都可以理解为:像某种事物(喻体)那样发出某个动作或者像某种事物(喻体)的另一个事物。

有的是喻体在后,本体在前。例如“夜幕”,即“像幕布一样的黑夜”。类似的还有:泪花、林海、云海、松涛、麦浪、文山、雨帘、瀑布、雨丝、车流、关系网、流星雨等等。

2.借喻

借喻是不说本体,而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因而在词语的形式中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喻体构成了词语的全部。有的拿一种具体事物的来比另一种具体事物。例如“龙眼”,不是指“龙的眼睛”,而是作为喻体指称“桂圆”,即“像龙眼睛一样的桂圆”。类似的还有:鸡眼(一种病症)、佛手(一种水果)、猴头(一种菌类)、雀斑(一种皮肤病)、白头翁(一种鸟)、仙人掌(一种植物)等等。 有的拿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例如“铁拳”,并不是“铁的拳头”,而是指“像铁拳一样的强大的打击力量”。类似的还有:铁人、铁蹄、铁公鸡、铁饭碗、蝇头、露馅儿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比喻性的转义,一般具有比喻性转义的词语,用在转义上时,由于本义对转义的比喻,通常成为形象的烘托,因而会带上形象色彩。例如:“咽喉”本义是“咽头和喉头”,比喻义是”

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当我们在说“守住咽喉要道”时,转义“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便具有了本义“咽头和喉头”这种具体形象的特点。类似的还有:沐浴、顶峰、包袱、辫子、棱角、浪花、后台、圈子、后门、桥梁、堡垒、暗礁、疙瘩、陷阱、出台等等形象词。 总之,无论是明喻还是借喻,都是使具体的事物形象化,或者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所以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构造的词语一般都具有形象色彩,它们在形象色彩词中的形象化程度最高,也最鲜明。

二、借代修辞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有如下几种情况: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有时,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指代。这样的指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的效果。这样形成的词语自然产生强烈的形象色彩。具体来说:

有的以相关事物代本体事物。例如:“乌纱帽”以官员所戴的帽子来代指官职;“菜篮子”以盛菜的用具代指蔬菜、肉蛋等副食品。有的以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寒香”代指“梅花”,因为梅花在冬天散发清香;“须眉”代指“男子”,因为胡须是男人独有的;“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因为少先队员经常佩戴戴红领巾。有的

以相关动作代本体事物。例如:“挂花”代指“战士作战负伤流血”;“爬格子”代指“艰苦勤奋地写作”。此外,还有以专称代指通称。例如:“硅谷”一词,原指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在可以用于美国之外的电子工业基地,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硅谷”了。伯乐:在韩愈《马说》一文中指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的人。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借代的结果,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使一般的事物变得特点突出,从而产生强烈的形象色彩。如“白领”,单纯从字面上看,即“白色的领子”,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偏正结构的词语,形象色彩不强,但是事实上,在具体的现代汉语词语运用中,它并不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是用来指称企业中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员工,他们工作时通常白色衬衣配西装,穿戴整齐,衣领洁白,所以称为“白领”。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借代,都是用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代指抽象的概念或更大范围的具体事物。虽然并不是所有表具体事物或现象的词语都具有形象色彩,但是,当它们代指其他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时,便有可能获得鲜明的形象色彩。

三、其他修辞方法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其他修辞方法也能形成词语的形象色彩。有些是利用谐音构成的新词语,像“炒古”一词,指炒买炒卖古玩,便是由“炒股”一词谐音而构造而成。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构成的新的形象词也为数不少,如:吹灰之力、胆大包天、废寝忘食、骨瘦如柴等等。运用比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六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的比喻和联想》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七
《浅谈比喻和借代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浅谈比喻和借代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作者:鞠伟伟 徐艳华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11期

【摘要】修辞是增强言辞或句子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法。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修饰句子、语言和文章,从而清楚地传达作者的意思,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进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其实,修辞方法除了在修饰句子,增强表达效果等方面的功能外,在词的形象色彩的构造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比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方法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关键词】形象色彩 比喻 借代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1-02

一、引言

所谓词语的形象色彩,是指词除了它所代表的对象及其属性这种理性意义之外,还同时含有该对象的某种形象感。所谓该对象的某种形象感,是指词所代表的对象的种种形象在人们主观意识中的一种感性反映,它是依附于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感性上的印象。词语的形象感以视觉形象最为常见, 也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等形象感觉, 这些都是词语所指的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感性的具体的反映。例如:“金丝猴”一词, 使我们好像看到了这种猴肩背覆盖着的美丽的金色毛发;还有“丹顶鹤”、“珍珠鸟”、“ 梅花鹿”、“赤斑羚”等词都能给人们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种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给人们如临其境、如见其物的真切感受。现代汉语词语形象色彩的构造手段有很多种, 比如采用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构词方式来构造形象词,我们认为除了采用构词方式来构造形象色彩,运用比喻和借代等修辞方法也是构造词的形象色彩的重要手段。

二、比喻修辞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一种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词格,也叫“譬喻”。运用比喻的修辞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语,这样可以构造出一些形象色彩浓厚的词语。如:豆腐渣工程、窗口行业、星火计划、龙头企业等。这些词语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表达简洁明快,这些词语同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

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其中明喻和借喻在构造词的形象色彩方面有重要作用。我们在运用比喻的修辞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突出了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或者把两种有相似点的事物压缩在一个词语中,这样被比喻的事物在某方面的形象特征自然得以强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这样产生的词语自然具有很强的形象色彩。如“鸡冠花”是由“鸡冠”和“花”两个词语糅合在一起构成的形象词语,原本这两个独立的词语没有很强的形象色彩,但是组合到一个词语中,用“鸡冠”的形状来比喻“花”的形状,从而使这种花的形状特点鲜明突出地显现出来,从而使“鸡冠花”这一词语带有了鲜明的形象色彩。

我们可以从明喻和借喻两个方面来探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在构造词的形象色彩中的功能。

(1)明喻: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无论喻体处于什么位置, 都是用来修饰本体的。

有的是喻体在前, 本体在后。例如“鲸吞”这一形象词,其词义可以理解为“像鲸鱼一样地吞食”。类似的还有:蚕食、蜂拥、龟缩、狐疑、蛇行、鼠窜、鼎立、剑麻、蝙蝠衫、面包车、斑马线、猫头鹰、眼镜蛇、蝴蝶结、蘑菇云、马蹄莲、卧蚕眉、单凤眼、玉带桥、美人鱼等等。这类词语的意思大致都可以理解为:像某种事物(喻体)那样发出某个动作或者像某种事物(喻体)的另一个事物。

有的是喻体在后, 本体在前。例如“夜幕”, 即“ 像幕布一样的黑夜”。类似的还有:泪花、林海、云海、松涛、麦浪、文山、雨帘、瀑布、雨丝、车流、关系网、流星雨等等。

(2)借喻: 借喻是不说本体, 而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因而在词语的形式中只出现喻体, 不出现本体, 喻体构成了词语的全部。

有的拿一种具体事物的来比另一种具体事物。例如“龙眼”, 不是指“龙的眼睛”, 而是作为喻体指称“桂圆”, 即“像龙眼睛一样的桂圆”。类似的还有:鸡眼(一种病症)、 佛手(一种水果)、猴头(一种菌类)、雀斑(一种皮肤病)、 画眉(一种鸟)、 白头翁(一种鸟)、羊胡子(一种草)、 仙人掌(一种植物)等等。

有的拿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例如“铁拳”, 并不是“铁的拳头”, 而是指“像铁拳一样的强大的打击力量”。类似的还有:铁人、铁蹄、铁公鸡、铁饭碗、蝇头、露馅儿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比喻性的转义,一般具有比喻性转义的词语, 用在转义上时, 由于本义对转义的比喻, 通常成为形象的烘托, 因而会带上形象色彩。例如“咽喉”本义是“咽头和喉头”,比喻义是“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当我们在说“守住咽喉要道”时, 转义“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便具有了本义“咽头和喉头”这种具体形象的特点。类似的还有:沐浴、顶峰、包袱、辫子、棱角、浪花、后台、圈子、后门、桥梁、堡垒、暗礁、疙瘩、陷阱、出台等等形象词。

总之,无论是明喻还是借喻, 都是使具体的事物形象化, 或者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所以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构造的词语一般都具有形象色彩。大量的形象词证明, 它们在形象色彩词中的形象化程度最高, 也最鲜明。

三、借代修辞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借代这种修辞方法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有如下几种情况: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运用借代这种修辞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有时,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指代。这样的指代可以引人联想, 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的效果。这样形成的词语自然产生强烈的形象色彩。具体来说:

有的以相关事物代本体事物。例如:“乌纱帽”以官员所戴的帽子来代指官职;“菜篮子”以盛菜的用具代指蔬菜、肉蛋等副食品。

有的以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寒香”代指“梅花”,因为梅花在冬天散发清香; “须眉”代指“男子”, 因为胡须是男人独有的; “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因为少先队员经常佩戴戴红领巾。

有的以相关动作代本体事物。例如“挂花”代指“战士作战负伤流血”;“爬格子”代指“艰苦勤奋地写作”。

此外,还有以专称代指通称。例如:“硅谷”一词,原指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在可以用于美国之外的电子工业基地。伯乐:在韩愈《马说》一文中指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的人。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借代的结果,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使一般的事物变得特点突出,从而产生强烈的形象色彩。如“白领”,单纯从字面上看,即“白色的领子”,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偏正结构的词语,形象色彩不强,但是事实上,在具体的现代汉语词语运用中,它并不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是用来指称企业中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员工,他们工作时通常白色衬衣配西装,穿戴整齐,衣领洁白,所以称为“白领”。这一名称抓住了本体的某一外在形象方面的特点,用特征来指代本体,同时产生了非常鲜明的形象色彩。

综上所述,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借代, 都是用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代指抽象的概念或更大范围的具体事物。虽然并不是所有表具体事物或现象的词语都具有形象色彩, 但是当它们代指其他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时, 便有可能获得鲜明的形象色彩。

四、其他修辞方法在词的形象色彩构造中的功能

其他修辞方法也能形成词语的形象色彩。有些是利用谐音构成的新词语,像“炒古”一词,指炒买炒卖古玩,便是由“炒股”一词谐音而构造而成。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构成的新的形象词也为数不少。如吹灰之力、胆大包天、废寝忘食、骨瘦如柴等等。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也可以使词语产生强烈的形象色彩,例如:松绑、冒尖儿等等。这类词都很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

五、结论

修辞方法在词语的形象色彩的构造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对修辞方法与现代汉语词语形象色彩的形成和构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一方面有助于丰富词义学的内容, 促进词汇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我们对修辞方法的功能做进一步的认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技巧,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范晓.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3]邵敬敏. 汉语语法学史稿: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杨振兰. 现代汉语词彩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5]常敬宇. 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鞠伟伟(1983- ),男,山东潍坊人,鲁东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徐艳华(1976- ),女,山东烟台人,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中文信息处理。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八
《英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

英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

摘 要:英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语言,其中具有相当多的用来表示颜色词汇,其基本颜色词有black黑、white白、red红、yellow黄、blue蓝等。虽然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不同,但他们几乎是所有语言的词汇组成部分。作为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英语基本颜色词也反映了社会心理、风俗习惯、颜色取向等文化方面的因素。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起因、不同含义、以及其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对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03-02

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五彩缤纷、色彩斑斓,无论哪种语言,表示颜色的词汇都是不胜枚数。颜色词作为人类语言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早已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文化息息相关。同样,英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这些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社会文化内涵,而基本颜色词是指那些本来就用来表达事物色彩的颜色词,如白、黑、红、黄、蓝等。就全部英语颜色词而论,这种基本颜色词所占的比例是很微小的,但通常在事物色彩的描写中却占有非常高的使用率,它不仅能够描绘客观的景物和事物,还具有很强的寓意作用,为表达增添了形象的比喻意义,体现了更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不同国家和民族

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时代风尚。

一、宗教对英语颜色词的影响

文化决定世界观,而宗教也是影响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宗教和文化是共同发展的。对于英国和美国人来说,对基督的信仰便是他们主要的世界观。基督教以及作为其教义的《圣经》,对他们的语言和文化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圣经》故事也赋予了某些颜色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例如,在基督教中,白色是神圣的颜色,是上帝、天使、幸福、快乐的象征,它代表着真理、纯洁和美德,耶稣和他的天使们都身着白色的衣服。另一方面,白色也与“死亡”有关,基督教认为吸血鬼、幽灵、以及罪恶的化身都是白色。与白色相对应的黑色象征着邪恶,基督教认为所有罪恶的人死后都要下地狱,而地狱是黑黢黢的、暗无天日的;背叛者犹大的头顶有一个黑色的光圈;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日子是“黑色星期五”,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这是不幸的一天。在基督教中,黄色象征着神圣和至高无上,教父佩戴的十字架是金黄色的,最后的晚餐中,耶稣使用的圣杯也是金黄色。红色代表血和死亡,常用来表示撒旦和罪。

二、英语颜色词的词典意义

black在词典中除了表示“黑色的”,还表示黯淡的,阴郁的,怒气冲冲的。如:如:he has a black future.他前途黯淡。she was black with anger.她怒气冲冲。black还可以理解为邪恶的、不吉利的,例如:the black art妖术;things look black.事情不妙。

白色white还可以解释为空的、清白的、纯洁的、善意的。例如:clean white margins干净的页边空白处;a white lie不是“白色的谎言”,而是“没有恶意的谎言”。而你“red”除了“红色”之外,还有“流血的”、“火烧的”之意。如:a red battle血战;red ruin火灾。黄色“yellow”在词典中还解释为胆小的、以及采用耸人听闻的手法做低级渲染的黄色报刊等意思,例如:i always suspected he was yellow.我总是怀疑他胆小;yellow press\[总称\]黄色报刊。“blue”除了它的基本义“蓝色”之外,还有“沮丧的、忧郁的”之意,例如:xiao wang looks blue.小王看上去情绪低落。

三、英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一)black黑色

在英语中,黑色是悲哀的颜色,英美国家的人在葬礼上要穿黑色服装,而过节的时候穿黑色是忌讳的,被认为是不礼貌的。“黑色”也是死亡和灾难的象征,“the black death”指的就是在十四世纪时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并夺去无数人生命的那场大瘟疫。“黑色”也常跟“坏的”或“邪恶的”联系在一起。如“blacklist(黑名单)”,“black-hearted(黑心的)”,“black sheep(害群之马、败家子、败类)等。其中black sheep一词源于英国古代的传说,过去英国人认为黑色羊毛的羊羔是魔鬼的化身,因此总觉得一只黑羊挤在一群白羊中很不吉利,况且黑色的羊毛也值不了多少钱,就被当成无用的东西。这样black sheep就转义为“无用之人,败家子”。在

圣经里,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因此,黑色也叫做“死色。英语中black的引申意,主要是指“忧郁”、“愤怒”,如:be in a black mood,情绪低落。black friday一般指星期五又逢l3号的那一天,迷信者会尽量减少外出以免灾祸临头。black art是指不可思议的妖术,在中古时代的欧洲,如被怀疑具有black art的人是要被判处死刑的。

(二)white白色

在英语中,白色是象征高贵和幸运的颜色。西方的婚纱是白色的,意味着纯洁美好。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还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如a white soul指“纯洁的心灵”,因此含有“忠实可靠”这样的象征含义。a white man是指“好人、有教养的人”,white war意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常指“经济竞争”。许多和白色有关的英文单词都含有正面的意思,例如white days指“吉日”,而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指“幸福的日子”。white还含有“多雪的”意思。比如a white winter就是指大雪纷飞的冬日;white

christmas的意思是“白色圣诞节”或“大雪纷飞的圣诞节”。这和中国的“瑞雪兆丰年”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red红色

现代汉语中的红色代表着幸运、幸福、欣欣向荣等意思,英语里也是如此,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如red-letter days指纪念日或喜庆的节日,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而普通的日子是以黑色印刷的,但

black-letter days却并非“平常的日子”,而表示“倒霉的一天”。又如:“隆重欢迎某人”可以用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omebody来表示;to paint the town red并非意味着“把全城染红”,而是表示“寻欢”、“狂欢”、“痛饮”,多指到酒吧寻欢作乐。但有时red不但不表示“幸运”、“幸福”,反而是流血、愤怒、灾祸、血腥、甚至暴力恐怖的象征,如:a red flag(用作危险信号的)“红旗”,red-battle“血战”,have red hands“犯杀人罪”,“red ruin(火灾)”,his ideas are red“他思想激进”等。红色还用来指“负债”,如red ink“赤字”,in the red“负债”等。

(四)yellow黄色

黄色在西方所代表的意思是非常复杂的,圣人彼得穿着黄色衣服代表公正、荣誉和智慧;而犹大穿黄色衣服却是叛徒、嫉妒、懦弱的象征。yellow dog是指卑鄙小人,yellow look指尖酸多疑的表情。但有时候黄色也代表平庸和不重要。如:英语成语true yellow意为胆怯,黄色还常常有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的等涵义。汉语中所说的黄色书刊,其“黄色”意为“流的”。而英语中的yellow book并不是指汉语意义上的黄色书刊,而是指常见于美国商店或家庭用的黄色纸印刷的商业分类电话簿,或法国等国家的政府报告(封面为黄色)。“黄色书籍”在英语中可翻译为filthy books。yellow journalism都是指通过不择手段地夸张、渲染来招揽读者的一种新闻编辑作风,也就是黄色编辑作风。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九
《如何判定比喻句》

如何判定比喻句

比喻分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

先说本体:

有人认为本体、喻体都是一个词,其实不然,本体、喻体不一定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句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也不一定是一种静止的事物,也可以是一起运动着的情景;可以是一种状态。确定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的根据是看句子的表达意图。

例如:

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七册《观潮》)

有人说这个句子是用“白色战马”来比喻钱塘潮的,也就是说,本体是“钱塘潮”,喻体是“白色战马”。这样分析不符合句子的愿意。从这个句子所处的上下文来看,整个自然段是从形状、颜色、气势、声响四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潮的,这一句描写的是钱塘潮向人们涌过来的气势,比喻的本体是“那浪潮越来越近”的气势,比喻的喻体应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只用“白色战马”是表现不出钱塘潮的气势的。 再说比喻词:

在比喻这种修辞中,“像”字是常用的一个比喻词,我们一般依据它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但是,这里所说的“判断”只是就句子的形式而言,而且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像”字只是推断比喻的依据之一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确定比喻句的标准。我们分析语言现象时,在这个问题上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要纠正这些偏差必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用“像”字的不一定就是比喻句 下列几种类型的句子虽然都使用了“像”字,但它们都不是比喻句:

1、表比较

①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②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句①中将“他们”与“我”两代人作比较,希望下一代要融洽相处,不要再彼此“隔膜起来”;句②中将“这一切”(《评注图像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上的景象)和“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的景象进行比较,说两者的状貌很相似。

辨析这类句子是否比喻句,主要看句中两个事物是否同类。比喻句中用来打比方的两个事物一般不是同类事物。

2、表想像

①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句①中把阳光斜射使薄雪色彩发生些微的变化想像成薄雪害羞了;句②中把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想像成万物睡醒了。这两句赋予“薄雪”、“一切(春天的万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其实属于比拟辞格中的拟人手法。

辨析这类句子是否比喻句,主要看是否用另类事物(或人)的特征来描述这类事物,且另类事物(或人)在句中是否出现,不出现的是比拟(拟物或拟人),出现的才是比喻。如果句①在“害了羞”后加上“的大姑娘”,那就是运用了比喻的辞格了。比喻与比拟都是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细心分辨。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三)

3、表猜测

①她(把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②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下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只要仔细揣摩一下句①就不难发现,这里并没有把枣核比喻成珍珠玛瑙,而是从托在掌心的动作猜测她对枣核的珍惜程度胜过珍珠玛瑙;句②则是从树木的排布情势所作的富有情趣的一种估猜。 这类句子中的“像”是表示推测、估猜的副词,而比喻句中的“像”是动词。如果句中的“像”可以用“大概”、“也许”、“或许”、“可能”等表猜测的词取代的则肯定不是比喻句。

4、表举例

①像大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

②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句①是从珍稀动物中举出一个大熊猫的例子,句②是从在北平住惯了的人中举出一个“我”的例子。这两句显然不存在打比方的因素。 这类句子中的“像”字都是表举例的“如”的意思,辨析时只要将“例如”、“比如”等词代入,能取代“像”字的肯定不是比喻句。

二、比喻句不一定就用“像”字 在比喻句中,“像”字是一个比喻词;但是比喻句有三种形式,明喻、暗喻和借喻。 暗喻是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用的比喻词是以“是”字为代表的“成为”、“成了”、“变成”等,如:

①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借喻则是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不出现(以下两例中括号里的即为本体),也不用比喻词,如:

②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雨道),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雨帘)。

就是在明喻中也不是只有“像”这一个比喻词,除“像”字以外还有“好像”、“好似”、“有如”、“仿佛”、“……似的”等等。如:

①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 ②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④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说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点:

鉴于以上所言判断比喻句的复杂性,要准确判断比喻句还应弄清比喻这种修辞的实

质,从根本上加以辨别。

一般看是不是同类事物,如果是同类事物,就不能构成比喻。如:

如果你用上特质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 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和蜜蜂、小鸟、小狗的声音是同类 事物,故不是比喻句。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只有相似,才能构成比喻;只有不同,比喻才有意义。因而在辨析时,要弄清句子表达的思想内容,掌握比喻修辞的实质,特别是“相似”与“不同”这一特点,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

但把“是否同类”作为判断比喻句的标准有时也说不通,因为所谓的"类“是相对的,牡丹与小麦不属于同类,但是他们同属于植物,动物与植物不属于同类,但是同属于生物。用是否同类判断比喻句尺寸很难把握,标准的不确定性会使人的思想产生混乱。

例如:

那哗哗的水声变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水声与大合奏同属于声音,但无人会怀疑这是比喻句。

那么用什么来判断呢?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提到两个必须留神的重要点:一,两个事物之间必须有一点极其类似。二,两个事物又必须在整体上极其不同。这里没有提到”同类“和”不同类“,但是讲到了连个其其重要的概念,一是极其相似,二是极其不同,极其相似就是尽可能地接近,极其不同就是尽可能地远离。这看起来十分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远离是从整体上看两个事物是不同质的,是两码事,接近是指两事物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相通之处。既远离又接近,是构成比喻缺一不可的条件。把两个相似事物联系起来,造成互相对照、补充、相应成趣的美感,句子获得极大的丰富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比喻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比喻句,离得很远(让人想象不到)有靠的很近(让人感觉确实如此)

例如: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的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把“颐和园”和“魔术匣子”,联系起来是让人想象不到的,但是”变”的感觉是相同的,相似的。把“孩子”和“天使”联系起来,可以很好的表现孩子们的活泼可爱、惹人喜爱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再看海底那一段文字,同样是声音,远近是有不同的,之所以不能算是比喻,就是因为海底声音的本身就是那样的,这个句子就是用人们熟悉的声音来认识没听到的声音,两种声音非常接近,甚至就是同一回事。而织布机的声音和水声虽然是同属声音类,但是他们是不同的,有不小的距离,极其不同的,这个句子也不是要让人认识声音的物理特性,而是要让人感受到瀑布的宏大气势,获得某种修辞效果。

从形式上来说,任何比喻句都能借助于典型的比喻词“像”字化成明喻“甲像乙”的形式,但化作这种形式并不能确保判断无误。在套用时还要注意两点:一看甲、乙是否具有相似点的两种不同的事物,二看内容上是否表达的重点。

且看下面的例句:

①她姐姐成了许多人眼中的西施,是一朵明艳的鲜花。

②篝火渐渐化作一轮火红的朝阳,夜幕中的草地又迎来了彩霞绚丽的一天。

句①可以化作“甲(她姐姐)像乙(西施)”,“甲(她姐姐)像乙(鲜花)”的形式。但前者因都是人物,虽有相似点但只构成两个人之间的比较,不是比喻;后者人与鲜花不同类,内容上用花的明艳来形象地表达她姐姐的漂亮,无疑是比喻。句②似乎也可以化作“甲(篝

火)像乙(朝阳)”的形式,且两者有相似点又不同类,但句子表达的重点却是时间的推移,是说黑夜过去了黎明到来了,篝火被朝阳所取代,说它是比喻句就是误判了。

比喻的作用: 比喻作为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能把道理说得更加浅显易懂,能把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三四年级教材中的句子(幻灯片上蓝色的不是比喻句):

1.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7)

2.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9)

3.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10)

4. 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13)

5.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13)

6.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43)

7. 海底的岩石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87)

8.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起来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88)

9.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91)

10.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101)

11.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111)

12.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的。(137)

13.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138) (上册)

14.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2)

15.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2)

16.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3)

17.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8)

18.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9)

19.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上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11)

20.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

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么像串串彩色的珍珠啊。(12)

21. 头上的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18)

22. 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23)

23. 在这条路应该伸延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颗高高的橡树,他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像草原的哨兵一样。(28)

四年级:

1.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3)

2. 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8)

3.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11)

4.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1)

5.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象是天空着了火。(14)

6. 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29)

7. 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63)

8. 每根细丝嫌蜗牛的触角。(26)

9.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82)

10.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是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82)

11. 正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88)

12. 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91)

13. 我虽未见叶老先生,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127)

14. 阳光都变成绿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127)

1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43)

补充材料: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九种。

◇明喻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①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 !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②她是夜明珠,

暗夜里,

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带有颜色的比喻句篇十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

有同学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句子中虽

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一、什么是比喻 ?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

1.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 “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2.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

3.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

二、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三、运用比喻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小英雄雨来》 )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四、比喻句的判断方法

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比喻就是平时说的打比方,比喻句的形式多,容易与有几种句式混淆,我们怎样区别它们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