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一
《经典句子: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经典句子: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1、在我眼里世间的女子分为两类,她和非她。 2、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3、世界上最棒的事是,每天早上醒来又是崭新的一天,完全免费,永不断货。 4、想找个保鲜盒,把你给我的那些感动都装起来,当我不那么喜欢你的时候,就拿出来回味一下。 5、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厚的地方,他们各不相同,有些人厚的是手上的老茧,有些人厚的是背上的污垢,有些人厚的是脸上的老皮,我愿自己厚的是心脏的肌肉。打死也不能放弃,穷死也不能叹气,要让笑话你的人成为笑话。——韩寒 6、假如你知道自己这样做并没有错的话,那么,你就继续做下去,不要理会别人会怎样地讥笑你。 7、我们太年轻,以致都不知道以后的时光,竟然那么长,长得足够让我忘记你,足够让我重新喜欢一个人,就像当初喜欢你那样。 8、这个世界上哪有量身定做的爱情,一次次的点点滴滴,积攒起来,就是一生了。 9、不管你学什么专业,找工作一定要找个你喜欢的,这样你每天早晨六点到晚上八点都是高兴的。再找个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样晚上八点到早晨六点就是开心的,这就是生活。 10、叫我滚,滚了。叫我回来,对不起,滚远了。 11、从不知道爱情可以让人这么脆弱。如果可以,我希望装疯卖傻过一生,可以听不到那些刺耳,看不见那些揪心,感觉不出那些疼。曾经以为只要我等你,坚定对你的爱,你便不会离开。可你的突然消失,还是让我伪装的坚强跌入谷底。我还爱着你,却已无能为力。 12、一个人若太具备感情,是会自伤及伤人的。的确如此。 13、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而在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里,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时间。——三毛 14、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 15、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那是本分。容不容得下是你的气度,能不能让你容下是我的本事。人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他人的一句话就能左右自己,让自己活出潇洒自我。 16、记忆总是这个样子,在不该回忆处触碰了你的泪腺。体无完肤的爱和恨,肆虐了灵魂,感染了心肺。 17、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18、女孩子若对你宽宏大量,落落大方,那就是表示喜欢得你不够。——
亦舒 19、人时已尽,人世还长,我在中间,应该休息。——顾城 20、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二
《亦舒经典语录(完整版)》
亦舒经典语录
【1】: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亦舒
【2】:人的天性便是这般凉薄,只要拿更好的来换,一定舍得。 --亦舒 《要多美丽就多美丽》
【3】: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 --亦舒 《家明与玫瑰》
【4】: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 --亦舒 《爱情之死》
【5】: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 --亦舒 《她的二三事》
【6】: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亦舒 《圆舞》
【7】: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 --亦舒 《星之碎片》
【8】: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亦舒 《开到荼蘼》
【9】: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亦舒 《我们不是天使》
【10】: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亦舒
【11】:在寂寞当儿想念一个人,不算什么,但如果在热闹的时候想念,又不同了 。 --亦舒
【12】:能够哭就好,哭是开始痊愈的象征。 --亦舒 《绝对是个梦》
【13】: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亦舒 《玫瑰的故事》
【14】:命运旅途中,每个人演出的时间是规定的,冥冥中注定,该离场的时候,多不舍得,也得离开。 --亦舒 《圆舞》
【15】: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亦舒 《流金岁月》
【16】: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亦舒 《直至海枯石烂》
【17】: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亦舒 《忽而今夏》
【18】:住在五光十色的城市里,没理由沾不上一点缤纷。 --亦舒
【19】:做不到是你自己的事,午夜梦回,你爱怎么回味就怎么回味,但人前人后,我要你装出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你可以的,我们都可以,人都是这般活下来的。 --亦舒 《叹息桥》
【20】: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亦舒 《美丽新世界》
【21】:女孩子若对你宽宏大量,落落大方,那就是表示喜欢得你不够。 --亦舒
【22】: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亦舒 《喜宝》
【23】:人一定要受过伤才会沉默专注,无论是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对成长都有益处。 --亦舒 《花解语》
【24】:人家叫你走,高高兴兴也是走,怨气冲天也是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如恭敬从命,欣然引退,免得惹人憎厌。 --亦舒
【25】:一个人必须学习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相处,不然生活何其孤苦。 --亦舒 《圆舞》
【26】:情绪这种东西,非得严加控制不可,一味纵容地自悲自怜,便越来越消沉。 --亦舒
【27】:如果有人用钞票扔你,跪下来,一张张拾起,不要紧,与你温饱有关的时候,一点点自尊不算什么。 --亦舒 《喜宝》
【28】:人是犯贱的,不失去一样东西,不知道那件东西之可贵。 --亦舒
【29】:珍惜今日,努力将来,过去种种,且忘记它,午夜梦回,如有记忆浮沉,转个身,再睡。 --亦舒 《寒武纪》
【30】:我已经认识她一辈子了,只是等到今天才碰到她而已。 --亦舒 《玫瑰的故事》
【31】:你是个最最聪明与最最笨的女人,聪明在什么都知道,笨在什么都要说出来,心里藏少量的奸也不打紧,你记住了。 --亦舒 《开到荼蘼》
【32】:过了十八岁,谁还会为一朵云一阵风一枝玫瑰一句絮语而笑。 都是牙膏筒里的假笑,适当的时候挤一些出来应用。 --亦舒
【33】:任何一个人离开你 都并非突然做的决定 人心是慢慢变冷 树叶是渐渐变黄 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 而爱是因为失望太多 才变成不爱 --亦舒 《如果墙会说话》
【34】:人肯给你一个漂亮的名目,你就接受,何必苦苦追究真相,说穿了,哪里有什么好听的话。 --亦舒 《开到荼蘼》
【35】: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是不知如何安静地呆在房间里心平气和地和自己相处。 --亦舒
【36】:生活上依赖别人,又希望得到别人尊重,那是没有可能的事。 --亦舒 《承欢记》
【37】:世上芸芸众生,有几个人是叫人一见倾心,又有几个人,会得出人头地。其实做普通人最开心。没有侈望,顺其自然,尽其本步而游于自得之场。 --亦舒
【38】:假使有人说他爱我,我并不会多一丝欢欣,除非他的爱可以折现。假使有人说他恨我,我不会担心,太阳明日还是照样升起来,他妈的,花儿不是照样地开,恨我的人可以把他们自己的心吃掉,谁管他。 --亦舒 《喜宝》
【39】:你要改是因为你自己愿意改,不要为任何人,怕只怕那人会令你失望,你又得打回原形。 --亦舒 《不易居》
【40】:最下流的男人,才说女人是非 。 --亦舒 《圆舞》
【41】:那种难得的朋友。我成功,她不嫉妒。我委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亦舒 《流金岁月》
【42】:做朋友便是做朋友那么简单,最恨别人去打听我的私隐,如果你认为值得付出友谊,让我们握手言欢,如果不,那么去找别人,但别试图探听我的秘密。我的秘密,属于黑暗。 --亦舒 《圆舞》
【43】:人真的要自己争气。一做出成绩来,全世界和颜悦色。 --亦舒 《花解语》
【44】:文字的能力有限 很多感觉非笔墨可形容 像伤心欲绝这种事 你还可以讲得出来?那你还不算太过伤心。 --亦舒 《蝉》
【45】:真正属于你的爱情不会叫你痛苦,爱你的人不会叫你患得患失,有人一票就中了头奖,更有人写一本书就成了名。凡觉得辛苦,即是强求。真正的爱情叫人欢愉,如果你觉得痛苦,一定是出了错,需及时结束,重头再来。 --亦舒 《我爱,我不爱》
【46】:所以,什么头晕颠倒,山盟海誓,得不到鼓励,都是会消失的,谁会免费爱谁一辈子。 --亦舒 《圆舞》
【47】:我喜欢向没有知识但是聪明的人学习,他们那一套不讲理、原始,令人难堪,但往往行得通。受过教育的女人事事讲风度,连唯一的武器都失掉,任由社会宰割。 --亦舒 《玉梨魂》
【48】:一个人在心灰意冷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得积极起来。 --亦舒 《开到荼蘼》
【49】:那么喜欢,又被你得到,你管它是真是假? --亦舒
【50】:很寂寞的,一个人怎么跳探戈,旅途中谁同你拍照片,有个伴侣,你累了他背你,他累了你背他,说说话,解解闷,日子容易过。 骗一个人,要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三
《高考作文素材(美句)》
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 虫儿飞
你在思念谁
天上的星星流泪 地上的玫瑰枯萎 冷风吹 冷风吹
只要有你陪 虫儿飞 花儿睡
一双又一对才美 不怕天黑 只怕心碎 不管累不累 也不管东南西北
林夕《虫儿飞》
我独自冒着冷 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 为听鸟语 为盼朝阳 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 但春信不至 春信不至 我是如此单独而完整 在无数个夜晚 我独自顶着冷风 伫立在老橘树下的桥头 只为听一曲夜莺的哀歌 我倚暖了石栏上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但夜莺不来 夜莺不来
——徐志摩《我是如此单独而完整》
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尺的玉兰花枝上。
——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
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徐志摩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或得则吾生,不或则吾灭。
——徐志摩《致梁启超》
人生不过是午后到黄昏的距离,茶凉言尽,月上柳梢
——徐志摩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
你以为是我在纸上涂鸦的那些/其实是时光在我身上的涂鸦/我与岁月一起/乐在其中/我与岁月一样/言不由衷
——扎西拉姆·多多《时光的涂鸦墙》
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三毛《随想》
等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
——顾漫《何以笙箫默》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亦舒
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他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安妮宝贝《蔷薇岛屿》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海明威《老人与海》
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白岩松《幸福了吗》
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柴静《看见》
天要暗了,最后一道夕阳的馀光即将消逝。
那场球赛,我们一败涂地,大家垂头丧气地默默离开。 我们还是做出胜利的手势吧!
多年以后,谁会记住那场令人沮丧的球赛呢? 只会看见相片里我们灿烂的笑容。
——几米《留影》
永远不要轻言等待,等待是多么奢侈的东西。电影里,只需镜头切换,字幕上出现几行小字---二十年以后。然后红颜白发,一切都有了结局,而现在的人生,三年五载,其中哪一秒不需要生生地捱,一辈子真长。
——辛夷坞《原来你还在这里》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泰戈尔《飞鸟集》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蚯蚓爱上了明亮的星星,而当星星在高处闪耀时,蚯蚓却在底层悄然泯灭。
——雨果《吕意·布拉斯》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
——雨果
有多少和我一样,坐在不足十平米的空间里,看着书里九万五千公里的绚丽。又或是和我一样,拥有一颗比九万五千公里还辽阔的心,却坐在不足一平米的椅子上。
——石田裕辅《不去会死》
人生有无数的岔道,在分歧的路口,多半摆着诱惑。我们常常被物质的光怪陆离耀花了眼睛。需要在漆黑的静夜想一想,想想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想,想想我们将要迈步的台阶,距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近还是远?眼睛当然是有用的。但有时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倾听心灵的回答。
——毕淑敏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毕淑敏《心灵七游戏》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萧伯纳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
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它还在葬礼上咧嘴大笑。
——纪伯伦《先知》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梭罗《瓦尔登湖》
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
——梭罗《种子的信念》
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梭罗《瓦尔登湖》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燮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莫言《檀香刑》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三毛
如果有人钟爱着一朵独一无二的、盛开在浩瀚星海里的花。那么,当他抬头仰望繁星时,便会心满意足。他会告诉自己:“我心爱的花在那里,在那颗遥远的星星上。”可是,如果羊把花吃掉了。那么,对他来说,所有的星光便会在刹那间暗淡无光!而你却认为这并不重要!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
——圣爱克苏贝里《小王子》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今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狐狸说:“我的生活很单调。我追逐鸡,人追逐我。所有的鸡都一个模样。所有的人也是。所以,我感到有点无聊。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的生活将充满阳光。我将辨别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别的脚步声会让我钻入地下。而你的脚步声却会像音乐一样,把我从洞穴里召唤出来。另外你瞧,看到那边的麦田了么?我不吃面包,小麦对我来说毫无用处。麦田也不会让我联想到任何事。这是很可悲的!但是你长着金黄色头发。当你驯养我以后,这将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麦子的颜色也是金黄色的,它会让我想起你。而且我也将喜欢聆听风儿吹过麦田的声音……”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
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王小波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是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窗户。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我。
——莎士比亚
幸福是一种力量增加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觉。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But it is the same with man as with the tree. The more he seeks to rise into the height and light, the more vigorously do his roots struggle earthward, downward, into the dark, the deep - into evil.
——尼采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柏拉图
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柏拉图
把你的脸迎朝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柏拉图
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乐,那就放手吧 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柏拉图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从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就不要悔恨。
——柏拉图
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四
《亦舒小说中的爱情观》
亦舒小说中的爱情观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亦舒是香港著名的爱情小说家,她走的虽是流行路线,但她的小说在讲述女性的婚恋故事中,表达女性的真实情感体验和她自己对于爱情婚姻的矛盾心理。从而表现出女性对自身的认同,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
一、现代开放的爱情
新的社会形态,使得女性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婚恋生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所取代。女性不再需要把全部精力用于反抗父母的包办、干涉上。而是有了自己的选择权。那么,如何使用这种选择的权力,就取决于女性本身的观念意识了。可以说追寻真正、纯真的爱情是所有女性、包括过去和现代的女性的梦想和重要的精神支柱。但期待的爱情、婚姻到底能为女性带来什么,现代女性在爱情、婚姻面前保持怎样的立场。亦舒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亦舒小说中作用来的。啊”在语流中音变的另一类是因“异化”而增音。这“
种异化增音主要表现在,当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a、o、e、ê
前加上一个“的音素,变读为“或写成时,就在“a”i”ya”
呀”西去列车的窗口》“。例如《:
①……戈壁荒原上,你漫天的走石飞沙啊②沸腾的热血啊,汇流在几代人心头
啊”处在“沙sha”例①中的“这个音节后,受“音素影a”
响,这个“啊a”便读成了“异化”增音现象由。这种“ya呀”于前面音节的主要元音“和语气词的“啊a”连续发出而a”
又区分为两个音节,中间又不许停顿,发音自然很困难,因此客观上产生了异化的要求,发完“音后,楔入高元音“a”i”,
音,这样就把两个“音划分开使舌面上升后再降落发“a”a”
了,至于“虽不如发“音的困难,但舌位的距离也和”o、e、êa”“a”接近,于是习惯上采取了增音i的形式。如例②中的
这个音节后,受“音素影响,这个“啊”在“血xue”也”“êa啊”
读成了“。ya呀”
西去列车的窗口》中语气词“啊”的音变,让我们更《
加明确,现代汉语语气词“啊”在语流中,本不读“音,是由a”
其出现的环境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变化是客观的,是汉语语音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们掌握了这个音变规律,并且在朗读及其他口语表达实践中遵循这个规律,准确地读出其音变,就能做到规范朗读。宋欣桥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中的几个问题》一文里,对“啊”的语流音变指出:朗读篇目中语气词“啊”啊”的,应试者未按规律音,汉字写作“
变的,应判定为发音错误。说话项中并非列举事物,也没有表示什么强烈的语气,而把语气词“啊”一律说成“呀”的,可以按发音错误处理。可见,“啊”的语流音变是普通话语音的明显特点,是现代汉语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有些人在口语表达时却忽视了“啊”的音变,自然不顾及其出现的场合、环境,或随意去读,或一律读成“a”,甚至有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某些影视剧的配音也是这样,这在
吴芳
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爱情。表现出她们充满现代气息的爱情观。有勇敢、全力追寻爱情的,亦舒笔下的女子在爱的选择权上很宽广,不存在所谓爱的对象的唯一性,并强调在情爱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仍然是属于你自己“亦舒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不因为“
有了爱而把爱作为唯一的寄托,也不因为爱的风浪而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
爱情是每一个女子不变的梦想,爱上了就勇敢地、主动地追求,而不是消极地等待。香雷海》中的香雷海是《以冷峻跋扈的形象出场,她对关大雄的爱情是主动出击的,敢爱敢做,她甚至无视于关大雄已有女友叮当,而是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受和价值取向决定自己的行为,将世俗的礼法视为无物。即使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也不放弃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甜蜜的权力。与传统当今国外汉语热、国内普通话热的语言大环境中,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另外,“啊”的语流音变规律又使我们反思另一个问题,目前的书面语言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往往在他的诗文表语气的地方直接用“呀”哇”哪”等语气词,在运““
用这些词的时候有没有个规范问题,是不是可以随意使用?如果单从通过阅读掌握其内容这一点来提出这个问题意义不大。但不能不承认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还有一个朗读让人们欣赏的问题,对文章来说还有一个念给别人听的问题,因此,对语气词“呀”哇”哪”的使用就不是随意的““
了。具体来说,使用其中的哪一个应以前一音节末尾音素为依据,也就是按“啊”的语流音变的规律确定。
啊”的语流音变的目前,在汉语口语实践中,人们对“
淡化表现,使语言规范化产生不协调因素。笔者多年从事现代汉语及普通话口语教学,撰写本文旨在提示运用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人们,准确运用口语,特别是从事影视工作、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志更要规范“啊”的音变。这对于我国普及普通话也必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①罗常培、王均.《
2004.10.
汉语应用研究》②李如龙.《.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10.
普通话语音知识》③徐世荣编著.《.文字改革出版,
1983.5版.
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④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社,2001.1版.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⑤宋欣桥.《.商务印书
馆,2000.11.
普通话口语训练》⑥王福霞编著.《.九州出版社,
2004.6.
的那种被动的、依附的、自我压抑、自我牺牲的爱情观完全不同。《曾经深爱过》中的邓永刚对周至美说了这样一段话:“一切都走过时了……女人已经不再哭哭啼啼渴望一嫁再嫁,我们有工作,有地位。并不希企在男人身上获
①得什么恩惠……”亦舒还在《她比烟花寂寞》中两个女人
对于无爱的婚姻,女性会选择勇敢地离开。《曾经深爱过》中的利壁迦,结婚八年,丈夫却对她、对家一无所知,一直疏忽她。夫妻虽从不吵架,却也没有交流。在这样一个冰冷的家庭氛围中,她虽衣食无忧,但她没有应有的关爱和重视,她不想乞求感情,只有不舍,不甘,却是无奈地离开了,决然地离开了。去读书,去充实自己,去寻找自己新的生活和未来。这是放弃,是逃离,实际也是另一种新的开始。意味着她不想沉沦,不想放弃自我,更不消极地对待生活,或者麻木地生活下去。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比困死在死亡的婚姻生活中有意义得多。亦舒告诉我们,爱一个人,首先自爱,从速离开那个不爱你的人,真正珍惜你的人会顾及你的感受,不会轻易让你去做你不乐意的事情。即使割舍不下也要理智处理。亦舒批判了姚晶那种为爱而牺牲的观念。
二、怀疑爱情
亦舒对爱情是充满美好想象的,但她又认为真正的爱情是无法永远放在身边的,爱情一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了,爱情就褪色了,变质了。根本不相信自由竞争的现代社会能培植出公道纯真的情爱。不可否认,爱情、婚姻、家庭始终是女性意识中最敏感、最伤痛的部分,对女性来说,已成了女性感受自身和世界的最敏锐的神经。而在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爱情“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此,亦舒在她的小说中常常写得不到的爱情和不可靠的婚姻。女人都渴望爱、又不相信永恒的爱,害怕为情所困、为爱所伤。伤痕累累的爱情故事比比皆是。于是她们基本上是不做“玫瑰梦”的女人,她们会很清醒地对待爱情和婚姻。可以去追求爱却绝不纠缠于爱的结局“人们往往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几乎成了亦舒爱情小说的一个主基调。如《人淡如菊》中的乔,家境富裕的乔,一个人孤身在英国读大学,她爱上了她的老师比尔・纳梵教授,可惜教授是有家室的人,两人虽然相爱,在爱情的小天地里过得很幸福。但有一天纳梵先生的妻子找上门来纠缠不清,甚至威协说要写信到学校当局告发他们,毁了纳梵先生的前途。这时,乔为了纳梵先生的前途,也深知这段感情的艰难阻碍,于是乔离开英国回家。乔多年来孤独飘泊在异乡,只为了追寻他的身影,等待他深情的视线,依靠在他温柔的怀抱里,但她最终离开了他。故事的最后,乔与家明结婚、并没有恋爱就成了夫妻。回忆往事,乔说:我不后悔与比尔・纳梵在一起的两年,那是一次恋爱、真的恋爱。逝去的爱,令人向往、怀念,但她绝不会迷恋。不会走到死胡同里去。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爱情是一件极其奢华的事,可以向往,可以追求,但决不沉迷其中。
婚姻是可以和爱情分开的,婚姻可以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的第二次婚姻就是非常理性的。“维持大多数婚姻的因素是孩子、经济、寂寞、需要
③
安全感、面子—花好月圆》里,通过婚——并不是爱情。”。《
不同爱情观来表达她的态度。姚晶通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在娱乐圈中成为名人。也收获爱情,但失去爱情之后,却心碎而是死。由于爱人离弃了自己,曾经炽烈的爱情消逝了,于是顿感人生无意义。这在女记者徐佐子看来实在是不合时宜,不可接受的。亦舒通过徐佐子的话否定了姚晶的爱情观。徐佐子说:“对配偶抱那么大的寄望是太过幼稚天真了。我的终身早已托给我自己,”伴侣也是另外”““
②
一个独立的人,他不是爱的奴隶。”她认为自由是重要
的、可贵的,更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终身幸福寄托在他人的身上。这里亦舒想要表达的一个观点是:爱情上的自主性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因素。如果女人不能将自己正确定位,不具备自主的意识,有了经济保障,依然会在两性关系中处于被动的可悲地位。
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当丈夫提出离婚时,她不《
知所措。她吵过、闹过,但她毕竟已不再是鲁迅时代的女性了,她从婚姻的废墟中走了出来。在婚姻中,她只是作为妻子、母亲这样一个家庭角色而存在,并不是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独立的,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的一员,可以说没有参与社会活动,也与社会脱节致使女儿都看不起她。从婚姻的围城走出来之后。工作与生活的严酷现实深深地震撼了她,她经历了同事的挤兑、上司的苛刻。工作的繁重、薪水的低微、这使她痛苦,同时也使她坚强和成熟。她不再将爱情、家庭视为生活中唯一的内容。也不再惧怕逃避困难,倔强地自立门户,学陶艺、找工作。即便为衣食发愁时,也不向前夫涓生求助,更不是急于转投另一男人的怀抱求庇护。于是她可以和前夫成为朋友,也更理智地决定第二次婚姻,她的第二次婚姻是务实而清醒的,两人相伴而又有互相依赖,相爱但又不互相牵绊。还有不为爱情牺牲自我的,当爱情与事业,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对立时,大多男性去放弃爱情而选择事业是天经地义的,而女性多半是放弃事业去选择牺牲自我。这样符合社会中的规则,而亦舒笔下的女人们都会对这一规则说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她们象男人一样。“自由故,两者比可抛”。她们宁愿放弃爱情,而去选择自我。如《特首小姐,你早》中的王庭芳,她与周启之有一段美好的感情,但面临两难选择时,她还是放弃了爱情而选择了事业。同样《印度墨》中的刘印子为跻身演艺圈争夺一席之地也必须放弃一份至纯至真的感情。《爱情之死亡》中的伊娃,与有妇之夫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当爱情归于平淡之后,平静地选择分手。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去了。不会因为自己曾经的激情而付出自己的全部,或者说顾忌舆论而牺牲自己。两个女人》《中的任思龙、虽然爱着施扬名,却不能苟同他的观念而选择分道扬镳。亦舒向世人昭示:爱情不再是女人生命的最高目的,婚姻不再是女性人生的第一要义。
姻专家吴乃娟、亦舒写了不少的旷男怨女。许多家庭中已没有爱却也痛苦地维持着……又因为对爱情、婚姻的不信任、不敢付出太多去换取一份真挚的情感,更害怕付出
后感情变质得不偿失。绝对是个梦》中的程真,在婚姻濒《临失败时遇到了互相倾慕的孙毓川,在结束各自失意的婚姻后,两人却未能走到一起。原因是不想为对方付出太多而改变自我,更担心今日之婚姻会重蹈覆辙惨淡收场。实质上是女性在没有安全感的社会里,怀疑爱情,善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无奈之举。
即使有真正的爱情,最终也只不过如烟花幻影。短短一瞬而无从把握。爱情并非生命中完美的句号,而是一个充满疑虑的问号,或是一个未完的省略号。因此,总是在最美好的时分嘎然而止,给人留下无限怀想。香雪海与关大雄的爱情是充破世俗的。却以香雪海的香消玉陨为结局(《香雪海》曾经深受过》中的周至美与邓永超刚)。《发现他们志同道合,彼此相爱,还来不及表白,邓永超就死于飞机失事。开到荼蘼》中,我们看到了左文思和王韵《娜在经过了一段灵魂的碰撞后,爱的热度增高了,共谐连理的好时光指日可待,左文思却因杀人而被捕入狱,这都反映出亦舒对爱情有着恐惧的心理。有的爱情似乎有美满的结局。如《天若有情》中的许红梅和列家辉,《绮惑》中的柏如英和林振川。《心扉的信》中的梁守丹和于新生最后都喜结良缘,给人一份希望,但并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的明朗调子,让人感觉幸福美满即便有,也是脆弱的、虚幻的、短暂的。
三、婚变的态度
婚姻一直被女性视为生命中的主要精神支柱,一旦婚姻失败,似乎是灭顶之灾。但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婚变也变得可以接受。但是,毕竟在社会的意识中,离婚是属于不光彩的事情,男女双方也常常弄得两败俱伤。尤其是女性不能理智地对待这件事情,一是因为不敢独自面对生活,二是再婚时觉得自己不再具有原来的价值。因此即使爱消逝了,也抓住婚姻不肯放手,非要拼一个你死我活不可。或者离婚了,就自暴自弃,对待以前的伴侣就像仇人一样,弄得生活中再也没有阳光。亦舒小说中有许多婚变的故事。但这些婚变的故事多半是在一种理智、平和、无怨无悔的协议下分手了。分手后,双方在财产、子女问题上也能妥善处理。反目未必成仇,离婚也未必会断绝一切交往。婚恋中离异,分手与结婚一样,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也可当成可喜可贺的事情来对待。离婚并不是从此陷入痛苦的深渊,而是意味着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他们可以学会爱,重新站在一条通向幸福的道路上。婚变也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必须平静地处理。小说《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虽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丈夫提出离婚时,她痛苦、彷徨、她也吵过、闹过但最后还是协议离了婚。离婚后生活艰辛,但她也反思自己作阔太太十五年的所作所为之后,并没有
把丈夫涓生当作敌人,两人还得互相帮助,互相体谅对方。杨之俊对她的前夫也一样,一个男人在孩子未出生前就抛弃了自己和孩子,让一个女人独自抚养孩子,独自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而十八年后回来,不是为忏悔,不是为赎罪,不是为弥补,而是因为不能生育了,要认回女儿。杨之俊完全有理由对他谴责,不予理睬,可她是一个充满智慧、富于理性的女人,她让他见了女儿,并表示不干涉,让女儿去选择。这样的大度,这样的处事,叫我们不能不佩服。是啊,爱消逝了,也许并不是一个人的过错,纠缠于过去,无异是让自己沉沦,走不出阴影,走不出伤痛,又怎么能开始新的生活呢,太多的怨恨,又怎能不让新生活蒙上阴影呢?也许只有宽容,才能是最好的方式,才是女人最终拯救了自己。《壁人》中的秀珠虽然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也遭遇了婚变,但最后,一个前妻,一个后妻的两个女人反而惺惺相惜,互相理解。本来作为焦点的男人却边缘化了。亦舒笔下的女性不但能平静地接受婚变,冷静地处理。也会主动地选择。《绝对是个梦》中的程女真对于彼此不相爱,不相需的婚姻就主动选择了结束。性的独立使妻子不再需要依顺丈夫,而丈夫却不认同他们为什么要去适应妻子。在以往的很多时候,都常常以女性的退让和牺牲作为解决的方法。但亦舒反抗了这种既定模式,通过这些亦舒表达了她对婚变的态度,以及对女同胞们的启示。这也是女性自立、自强、解放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的一个表现。婚姻究竟在女性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亦舒对此是表现了良苦的用心的。她不赞成将不幸归于社会,认为那是推卸责任。也不赞成将痛苦转嫁他人,女人即使没有完美的婚姻,与男人的争斗又是如此令人疲倦,她们也只能寻找新的平衡点,新的生活道路,也
许暂时没有结论,却是可贵的,她们是有信心有希望的。相比之下,台湾女作家琼瑶更多表现女性的牺牲和痛苦。大陆的女作家更多表现女性的焦虑和矛盾,如张洁的《方舟》中写了三个离婚的中年女性,她们在生活,事业,家庭,生存和舆论的四面楚歌中一败涂地,她们的生存状态一片阴暗,她们的心理因为婚姻的不幸充满焦虑和矛盾。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破开》也都涉及对男,《,《性失望而离婚的女性,表现的还是焦虑和茫然,缺少平和宽容的心态。因此,亦舒是独特的。
注释:
曾经深爱过》,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①亦舒:《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②亦舒:她比烟花寂寞》年。
亦舒传奇》,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③钟晓毅:《
2000年。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五
《亦舒》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六
《亦舒》
亦舒于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宁波镇海,五岁时到香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并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国曼彻斯特攻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随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佳艺电视台编剧。现时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
事实上,亦舒早在十四岁便在《西点》杂志上发表其第一部小说《暑假过去了》。亦舒十五岁时,就被报刊编辑追上学校来要稿,成为同学们不敢得罪的“小姐”。
亦舒的作品以情节取胜,故事往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局受欧·亨利的影响,常常出乎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在语言形式上,亦舒小说都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这和香港惜时如金的紧张生活很吻合。
她美丽而豪爽,“有着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说充满幻想色彩——虚无飘渺,却又执着而不肯放弃。她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纔华,她的写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泼辣,而又快又多。
亦舒,一个太聪明的女子。因为聪明,所以她宿命也向上。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桑过后的平淡,波澜不起,生活依旧继续。读亦舒的感受就是一切自己把握,没有什么感情之事是严重到要放弃自己放弃生命的,不比琼瑶的大悲大喜,亦舒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自己身边或许就是自己,生活中你自以为很看得重很难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笔下,世事洞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亦舒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泼辣、尖刻、逼真,常以三言两语切中时弊,鞭辟入里。她的语气一贯的简洁平淡。文字非常精炼,没有任何多余的联接。其实她写的都是灰暗的故事。灰色的调子,让人觉得亦舒一定愤世嫉俗,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与不屑,甚至仇恨。但是,她其实又在深爱这个世界,只不过这个世界让她失望,逼得她对世界不抱希望,但却还渴望着温暖和真情。比如喜宝。喜宝是她笔下再现实不过的一个人了,为了金钱出卖自己,但喜宝却说:我最想得到的是爱,如果没有爱,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那么拥有健康也是好的。
亦舒的书无悲喜可分,那些嬉笑怒骂中的心酸早已把读书的人的心凉透了。亦舒笔下有很多人在堕落。堕落本身也许并不是太可怕的事情--至多是可悲。但是,若堕落时还保持着清醒,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堕落却无能为力,才是最恐怖的事。自暴自弃,心底深处又不忍完全自暴自弃,用最为残忍苛刻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对自己刻薄直至对世人刻薄。因为爱这个世界,对其寄予了太多的向往,当世界背叛时,就分外地恨起它来;因为对世界有太多的希望,当世界离弃时,就分外的失望乃至绝望起来。所以在亦舒作品里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灰色。亦舒说:我只是想说故事,并不想讲什么道理。但读者却偏偏在她所说的故事背后看到了太多非故事的东西。这或许不是亦舒的本意,抑或正是她的本意。
与琼瑶小说中高大完美、给女人带来幸福的男主角相比,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所以亦舒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只以自爱自立为本。她们当中有单身的女强人,虽孤单并不叹怨,但是有时嘴巴还相当硬,笑话一大箩;也有最终找到另一半的稳妥、开明、体贴的男人,是经历沧桑的女人最好的归属,与那种惊天动地、可生可死的爱情相比,这一种亦舒更有把握。
爱情是可疑的,友谊--女性间的友谊--却被亦舒推到了至重的位置。她的女主角大都有至少一个女性挚友,和她站在同一战线,欣赏她、鼓励她、帮助她。在这里,女性友谊是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尊重与热爱,是感情的需要,甚至是对另一性别的不公正对待的联合反抗。
亦舒小说与其它流行小说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她强烈的女性意识,以非常感性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亦舒说:一个女人,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身份,都少不了这一盒胭脂--胭脂是一种象征,这种女人,那种女人,都要努力让自己活得更美。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圆舞》
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流金岁月》
能够哭就好,哭是开始痊愈的象征。--《绝对是个梦》
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胭脂》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绝对是个人才。--《变形记》
凡事想别人感激,那是必然要失望的。--《故园》
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星之碎片》
若要生活愉快非得把自己先踩成一块地毯不可,否则总有人来替天行道,挫你的锐气,与其待别人动手,不如自己先打嘴巴,总之将本身毁谤得一钱不值,别人的气也就平了,也不妒忌了。--《我的前半生》
生命像流水,这些不快的事总要过去,如果注定一辈子要这么过,再不开心也没有用。--《女人三十》
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忽而今夏》
我提着一个袋子,边走边拾。一路上拾起无数我不想要的东西。当我遇到我真正想要的东西之时,袋子已经装满了。——《印度墨》
生命从来不是公平的,得到多少,便要靠那个多少做到最好,努力的生活下去。——《我们不是天使》
哭要一个人躲着哭,笑呢全世界陪你笑——《爱情之死》
也许一个人在真正无可奈何的时候,除了微笑,也只好微笑了。——《家明与玫瑰》 你总不能要求别人养活你之余,还尊重你。——《如果墙会说话》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七
《亦舒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亦舒笔下多是那些徘徊在爱情与婚姻十字路口的现代女性形象,在亦舒的小说中塑造了现代独立女性群像,小说中的女性大多是经济独立、聪明睿智、自尊自强且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职业女性。这些女性正代表了亦舒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人格。叛逆是女性的个性魅力,她们都脱离了传统女性温婉柔弱的气质,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叛逆和刚强。她们不仅在经济上独立,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理想人格 独立 叛逆
一、充满着现代精神,独立与孤寂同在
亦舒作品中充满了现代精神,城市味道。香港无疑缺少自然风光,在那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间,时间与空间仿佛被重新分割,人和大地疏离并与自身的家园相隔膜,于是,传统逐渐远去,人沉浮于现代大都市的喧哗中,受到空间挤压和时间的转换,人的内在情思被抽空,本真心被压抑,人在虚幻时空中,仅仅感受到虚幻的存在和虚幻的生命价值。在骚动不安的文化地基上,人们难以建立自己真实的人生标准和价值尺度,只好成为流行文化的观赏者,成为别人痛苦幸福的旁观者或中西方文化的边缘者和多余人。艰难的社会环境和混乱的价值取向,使香港人陷入生存和文化精神的困惑和迷醉之中。于是,他们极度张扬人的本能欲望,香港逐渐变成了金钱与欲望拼贴的花花世界。
在香港这座都市舞台上演的男男女女,亦舒用心关注着女性。亦舒可以说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的小说主角多为女性,特别是都市中中产阶级的女性。她们的生活和爱情,快乐和痛苦,成功和挫折,挣扎与苦闷,她们的种种心态都是亦舒的抒写内容。她笔下的女性各具特色,丰富多采:独立的子君,浪漫的玫瑰,神秘的宁馨儿;外冷内热的宋榭珊,善解人意的花谢语,少不更事的慕容琅;寂寞的姚晶,矛盾的杨之俊;明朗的邵子贵,沉静的邓永超,佻达的香雪海;还有喜宝是寄生的,贝秀月则漠视一切,海媚带点邪气,等等形象各异,却真实可信。这些人都是都市的新新人类,重物质,表面上熙熙攮攮,骨子里则孤寂冷漠的。纵观小说的女性形象最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孤寂,二是独立。
亦舒笔下的主人公有理想、有抱负,精明能干,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但她们又常常是婚姻、爱情中的失败者。她们尽管有才华,有独立人格,但在心灵深处,她们仍然有着女人的特点,需要抚慰,关心,被宠。但“女强人”的外壳使她们常常不能获得这些,于是她们或被弃,或找寻婚外情,或成为与爱情、婚姻无缘的自由女神。小说中许多主人公几乎成为“寂寞小姐”、“独身女人”的代名词。于是,作品中充满了寂寞与孤独感,成为人物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少年玫瑰跟爱情玩火是因为“我寂寞⋯⋯没有人知道我很寂寞⋯⋯没有人真正关心我。”(《玫瑰的故事》)季少堂抛妻别女,坠入情网,也是因为宋榭珊的美貌和美貌底下所浮现出来的寂寞,深深吸引了他,无法自控。“这样寂然,凄艳的鬼,温柔和平的提出她的底微的要求,叫人怎么拒绝呢?”(《风信子》)利璧迦和邓永超都是寂寞的,周至美以为利璧迦不寂寞,结婚八年,他没有把妻子带出去介绍给好友,也没有再和妻子照过相,更没有记住妻子的生日,不知道她的爱好,不关心
她的一切。当所谓的好丈夫对身边伴侣一无所知,对他们的家也一无所知,她的心如何能不悲哀?维持了八年的婚姻,她终于忍无可忍,悄悄一走了之。(《曾经深爱过》)
二,找回自己,我就是自己的归宿
亦舒笔下的女性, 对于生活, 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对自己的社会地位, 她们投入了许多思考与关注, 她们紧紧地把握住自己的前途命运。她们认识到, 经济上的独立是第一步,女性要得到重视和真正的解放必须求得人格上的平等独立。也就是说,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思想方面都要独立, 女性才能立足社会。小说《脂胭》中, 杨之俊的母亲—葛芬, 杨之俊, 杨之俊的女儿陶陶, 一家三代三个单身的女人, 相依为命。在小说中, 作者把笔墨主要倾注在既为人母, 又为人女的杨之俊身上。杨之俊是一个被爱情抛弃的女人,在女儿陶陶还未出世之时, 作为父亲的英念智就一走无踪了, 十几年来沓无音讯。十几年后, 已婚的他回来找她, 但不是为了那一份爱, 而是由于自己结婚后没有孩子, 于是要认回陶陶, 把陶陶带到美国。杨之俊面临的矛盾还不止这个, 母亲葛芬的旧情人叶成秋丧妻重获了自由, 按理说苦恋了三十多年的旧情人有机会结合, 结局应是美满的, 然而叶成秋竟向情人的女儿—杨之俊提出了求婚。杨之俊如何面对这错乱纷杂的现实呢。其实, 亦舒笔下这位三十多岁的知识女性杨之俊已经不再是千百年来要于完整的家庭中才能生存下来的传统女性了。
她与母亲不同, 作为一位独立的现代女性, 她坚毅、深沉,对事业充满着信心, 对亲人充满了爱—为人母的她对女儿是无私伟大、宽容体谅的, 作为人女的她体贴、关心母亲, 面对上代、下代的恩怨, 她没有过多的愤葱、怨恨, 她处理得很好。她让女儿见了自己的生父, 但陶陶并没有跟随父亲离开香港的打算, 她有自己的事业、生活, 其实, 杨之俊给她的自由—当明星、做叶世球的女友, 极大影响了女儿的决定, 这同时, 也解决了杨之俊十多来的难题另外, 面对母亲的情人的求婚, 杨之俊圆滑机智地推辞了, 而且也豁达地理解了对自己的父亲, 她显出的仍是现代女性的宽容和智慧, 她支持父亲, 支持父亲的另一个家渡过难关, 这实在令人钦佩对女儿, 女儿长大了, 要做明星, 要嫁叶世球, 在感情与事业上走与自己截然不同的路, 她终于没有横加阻止, 她尊重下一代的选择。而她自己, 也要很好地继续走自己认定的路。故事告一段落了, 杨之俊“ 愉快地伸出手, 挡住阳光, 向前走” ,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真正做到个性解放的现代女性的典范。
三、女性定位的重新思考——造成女性性格裂变与重生的原
(一) 女性经济地位的改变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经济地位的改变是女性可以走出家庭的最为根本的原因。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压力使得女性从依附于男人的生活模式中摆脱出来,女性开始进入社会并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自跨进社会的那天起,便承担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既要在事业上获得一席之地又要兼顾家庭,无形之中进入社会的女性比男性更多一分生存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女性既要面对社
会的压力又要兼顾家庭的重担,生活在夹缝之中的女性只能依靠自身调节。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生存压力不降反升,一系列恶性循环引发了女性性格的裂变。她们想要在家庭与事业间寻找平衡点却总是失败,于是她们选择冲破家庭的藩篱获取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现代女性虽然已实现了一代代女性梦寐以求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解放,获得了经济独立,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身上仍保留了女性的纤细、敏感、浪漫、多思的情感特质,一如既往地追求美好的爱情和生活的温情。然而时代的剧变、生存环境的制约、两性关系的扭曲等一系列因素使得这种正常愿望的实现变得愈加艰难,而中国数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逼迫着她们向家庭妥协。她们不甘低头,做出了种种合理的甚至不合理的努力和抗争,但冷酷的现实使她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场空,于是对人生充满了失望和无奈。在不断的抗争与失败中,亦舒笔下的女性性格也随之产生变化,她们由一开始对既往生活的深信不疑变得游移不定,进而推翻过去她们信奉的生活准则,寻找另一条通往彼岸的坦途。
(二) 男女不平等语境下女性话语权的争取
李笠翁说过,人生就是戏台,历史也不过是戏台,而且只有两个人唱戏,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作为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社会其实也是戏台,且唱主角的似乎总是男性。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将女性困臼于小家庭范围之中,造成了男性的自我膨胀。而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没有随社会的发展得到提升。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女性不得不进入社会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来养家糊口,进入社会之后的女性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的地位,经济上的独立为女性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男人过度膨胀的自尊却无法认同同样优秀甚至比男性更优秀的女性存在。
然而在这飞速发展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使女性面临的问题比起以往任何一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虽然男权社会体系日益松动,女性在社会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她们必须付出比男性多出很多的辛劳才能获得成功,才能达到与男性同等的位置,甚至她们做的比男性更优秀却依然无法得到认同。她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世界有种种弊端,因而能够坚忍不拔,勇敢接受部分规则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她们也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陪自己爬过一山又一山,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她们的成功是自珍自爱的结果。经济与思想皆独立的女性,才能潇洒地畅游在这个物欲化的世界。
而更大的心理压力在于对女性形象的认同并没有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改变而彻底改变。男性长期作为社会的中心,妇女角色的认同是在男权社会中形成的。
曲师在《女性的缺失——谈亦舒小说中所谓的独立意识》中说:“当我们把亦舒小说中的女主角换成男性,读者对他们的故事也就不会在意或不以为奇,因为男性似乎天生就应该以事业为重,这些情节为男性设置似乎更合适,女性在小说中走失了。”言下之意,亦舒小说中的女性没有女性特色,反而更接近男性。
这一点,恰恰就是亦舒小说中女性的担忧。《迷迭香》里余芒在工作中男女 1
平等一视同仁,反而让男武术指导大伤自尊。社会不会因为余芒是女性就给她优待,但是当余芒不再像个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后,社会又再度指责她。女性在社会中遭遇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使得女性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在这个精神逐渐被物质取代的香港社会,生存于其中的女性要付出的远远多于她们所得到的。亦舒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告诉我们:只有经济和精神的独立,才能使女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结语
亦舒笔下的女性个性鲜明、通晓事理,她们同样也拥有万般愁绪。她们纠结、她们彷徨,但她们已不再是鲁迅笔下没有出路的“子君”,也不是张爱玲所描绘的社会制度的牺牲品。她们有自己的思想、独立的生活,有与她们的前辈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女性她们独立自尊,同时却又无比寂寞,面对着商业社会中的风刀冷箭,她们亦步亦趋,虽脚步踉跄却努力走得笔直。 参考文献
[1]钟晓毅.亦舒传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倪匡.我看亦舒小说[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4
[3]柳苏.香港文坛剪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4]周毅之.香港的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5]赵稀方.小说香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八
《大学语文 ( 期末作业 )》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九
《亦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亦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亦舒的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桑过后的平淡,波澜不起,生活依旧继续。 关键词:亦舒、女性意识、独立、平等
亦舒是香港著名的爱情小说家,她走的虽是流行路线,但她的小说在讲述女性的婚恋故事中,不仅表达女性的真实情感体验而且透露出深刻的女性意识,从而表现出女性对自身的认同,对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
亦舒,生在上海,长在香港,受着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熏陶。因此,其作品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女性的自爱、自尊、自立的强烈描写。亦舒的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较之于大陆女性文学主力军的张洁、张抗抗、池莉等作家所表现的有很大的不同,她关注社会转型期都市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境遇、心灵历程和理想追求,凸现女性的外在生存价值和内在性别体验的困惑,探究传统伦理观念和现代思想意识冲突中女性面临的各种问题,描绘了现代生存背景下的爱情、婚姻、家庭关系和女性遭遇,并且挖掘出女性意识及女性的精神力量和潜在能力,塑造了一批典型的知识女性形象,表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亦舒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的两性关系
自觉地在经济上、心理上、精神上和人格尊严、社会角色塑造等方面捍卫自主、自立与自强的意识一直是亦舒小说女主人公的追求,也是亦舒小说中女性意识的重要方面。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异性交往中的独立自主性。亦舒提倡女性在爱情追求中不丧失自我意识,仍然追求个体的独立性,不依附男性,也不去为男性改变自己,而是让男性来接受自己,容忍自己的独特个性,成为自己的仰慕者,甚至是自己的臣服者。如在小说《香雪海》中,主人公香雪海的三次出场均以强者的姿态出现,男主人公关大雄却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真切的接触后,关大雄才发现香雪海冷峻跋扈的外表下却有内心的幽美洒落其上,而为之着迷,并希望能够与其一生相随。同样,在小说《喜宝》中,喜宝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固然令人齿冷,但她是那么执着在不正常的两性关系中保持自尊。当勖存姿说: “也不只是物质,情感上我还是依靠你的。你为什么不能爱我。”姜喜宝回答:“我在等你先爱 我。”“不,你先爱我。”[1] 一个为金钱而出卖自己的女人,可以忍受一切侮辱,但在爱情面前,喜宝需要自尊。另一方面,表现在现代女性的经济独立性。真正的平等需要经济独立作保障,没有了经济独立,两性平等、妇女解放也无从谈起。正如恩格斯所说“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 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2] 同样,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也一针见血地说明,女子的解放必须以经济地位的解放为根基。自由竞争的社会使女性在以前男性垄断的行业中崭露头角甚至独领风骚,为女性挣脱男性中心主义束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亦舒小说中,工作对于这些新女性,不仅仅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我的前半生》中的男女主人公同鲁迅《伤逝》中的男女主人公同名,鲁迅笔下的子君是企图走出那个时代却完全被那个时代吞吃了,
那不全是她的责任;亦舒笔下的子君,在经历了短暂的痛苦之后,重新振作起来。她自寻职业,自食其力,不怕困难,终于获得了新生,成为一个在人格上、经济上独立的女性。还有像《独身女人》等作品,亦舒都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昭示:爱情不再是女人生命的最高目的,婚姻也不再是女性人生的第一要义。她们有能力凭着自强不息,而不须仰赖男人的庇护或施舍改变自身命运,争得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亦舒的妇女观,也可以看出她对现代女性的出路与命运的关注。
2、反父权的思想
传统的女性通常只能做生命的陪衬,只能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而男人希求的也是妻子的安抚与理解,希求妻子以她母性的温柔帮助他们鼓起勇气去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但女性主义者却表示质疑和抗争,导致男权价值体系出现松动与裂痕。亦舒小说中常见孤女、单亲家庭形式,形成了“无父文本”, “男性家长被排除或放逐于文本之外,构成了女性家长当家作主的模式”[3] ,表明了对父权的遗弃。小说《胭脂》可视为对单亲家庭、对母性的一种审视。对于杨之俊来说,如大多数的女人一样,盼望着正常的家庭,但她却清醒地将家庭制度和她自己的家庭清楚地区分开来。前者是她追求的目标,而后者在她的经验中却常常无法达到她对家庭生活的渴望。之俊的母亲还曾经有过婚礼,只不过婚纱尚未在箱子里压皱发黄,她的父亲便与母亲分开而另娶。之俊却是连婚礼也欠奉,便生下了女儿杨陶。《胭脂》讲述了三个女人的流年:老的落在了荒凉的土地上,一辈子弱不禁风,怨天尤人;中年的堪堪地将要掉下去,却又凭着自己的毅力硬是打出了一个局面;年轻的碰上了好时候,前程灿烂如锦。女人的归宿也不再是丈夫和家庭,在杨之俊看来:“我的归宿,便是健康与才干。你还不明白?妈妈,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 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4] 在亦舒小说中很难找到“需要通过对女性的保护 来反射两倍大的男性形象”[5] ,她在作品中撕碎了男性“强大”的伪装,甚至经常把他们描写得非常不堪。仅《我的前半生》中就有如下数类:多年来老实正经、勤奋向上的丈夫,忽然发现了真我,发现了激情,死心塌地地要随着女演员去过全新的生活,而全不顾及妻儿的感受;在公司踌躇满志却窝窝囊囊混了半辈子的男同事,打着“我老婆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旗号向单身女人讨便宜;20多岁的男孩子,大学刚毕业,却想在成熟女人身上寻找经验及安慰;文雅体贴、热爱艺术、知情识趣的合伙人,却是个同性恋者;试探几招一看不行就立即出言不逊,转舵而走的洋鬼子„„亦舒几乎是极力挖掘男性的猥琐来实现对女性的礼赞,读来令人深有感触。
3、姐妹情谊的书写
在男权制度下,男性肝胆相照,寻求不背叛的生命情谊是男性历史中一以贯之的神话;而女性的情谊,在男性话语系统中,是长期被省略的,女性之间被更多书写的是彼此算计、互相提防。而80年代高涨的女性主义写作却勇敢地突破了这一禁锢,这些女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大量书写了女性之间的同性情谊,大胆地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领域,从而也进一步地拓宽了女性写作的更为广阔的书写空间。西方女权主义者萨拉・埃利期也极力倡导“姐妹情谊”。她认为女人们必须诚心诚意,信心百倍地站在一起,并且指出女人在无法从男人那里获得救赎的时候,在无外援的自闭中,应该向自己的姐妹伸出
救援之手。亦舒本人也认为“每个女人都应该有好几个要好的女朋友,没有几个,最低限度也要有一个,有心事可以倾告,有想不开的事情可以互相劝慰,有女人觉得快乐的,可以一起快乐。女人待男人不妨坏点,但是对女朋友必须要够坦诚,够真心,女人 不对女人好,还有谁对女人好呢?”[2]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亦舒在作品中对女性情谊进行了大量的书写。她的女主角大都有至少一个女性挚友(《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和唐晶),或是姐妹(如《西岸阳光充沛》中的汤宜室和汤宜家),或是母女(如《胭脂》里祖孙三代),或是同学、同事(如《小人儿》中的邓志高和甄子壮),甚至是陌生人、情敌(如《银女》中的林无迈和王银女),和她站在同一战线,欣赏她、鼓励她、帮助她,如《我的前半生》中,为了使婚姻出了问题的子君振作,唐晶激励子君说:“在大学时代你是我们之间最倔强的,为了试卷分数错误吵到系主任那里去,记得吗?一切要理智沉着的应付,我也懂得说时容易做时难,但你是大学生,你的本事只不过搁下生疏了, 你与一般无知妇孺不同„„”[7] 正是唐晶的这一番话,才使子君打起精神,重新振作起来。而在《花解语》里,花不语是个演员,就是因为长得太好,被宠坏了,不肯下苦功学习演技,老是做花瓶角色,人气一过,戏份接着下降。宽厚、懂事的花解语出面找人帮忙,处事也很得体,还甘于牺牲自己。在这里,女性友谊是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尊重与热爱,是感情的需要,甚至是对另一性别不公正对待的联合反抗。
二、亦舒小说中女性意识张扬的原因
1、亦舒的个人经历
亦舒生在上海,长在香港,其生活阅历极为丰富。她在香港读完中学后即担任《明报》记者, 接触的社会面极广;在爱情生活上遭受极大挫折和困厄并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后,离开香港,赴英留学,开始对人生采取客观而冷峻的态度。亦舒在英国留学的几年恰逢一场席卷欧美的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所倡导的“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应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力的原则[8]。”对亦舒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留英后的作品显得更有层次,技巧更趋简洁,取材上更能掌握今日职业女性的精神面貌,文字上也益见辛辣,女性意识日益凸显出来。回到香港后,在新闻界以及公关机构中屡任高级职务的亦舒,在作品中以她个人闯荡社会的切身体验和实际经历,以她紧贴社会现实的女儿之身真切地道出了女性在追求人格独立、追求理想生 活时的心理历程,刻画出了女性在生活中的失落、凄惶,表现出了女性在人生旅程中遭受的多重压力和羁绊,展示出了女性对生活的多方面的渴求和希冀。也正是基于这种女性意识,才为其作品内容和艺术的超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2、香港的社会环境
70年代以来,伴随着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香港女性就业机会的空前增多,香港女性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女性独立意识亦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传统家庭关系受到威胁,女人们内心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于是她们借小说的样式实现自我与权利的幻想;在华洋混杂的香港上流社会,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一个比较容易让女性———特别是受过较高文化教育和经济独立的女性获得自主意识的空间。发端于西方的女权主义批评,也强化了香港女性作家的创作自觉。女性意识的复苏和觉醒、女性价值定位的思考和寻求,便构成了这一时期香港文学的基本场景。80年代是香港女性作家创作的盛期,女作家的崛起,不仅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
时髦,更是人权平等包括受教育平等和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女人的从属地位的产物。亦舒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这一巨变,深切地意识到,中国自有社会制度以来,男性长期作为社会的中心,旧传统与礼教严重压抑着女性争取自由与独立的呼声;妇女地位虽然较从前有所改变,但无论在政治、法律或女性意识上,这些改变都显得十分迟缓,尤其对妇女角色的认同,仍沿袭着传统社会以家庭角色为主的刻板印象。于是,亦舒在小说中便从女性视角出发,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的心理情感,表达女性的生命体验,在男权社会中进行久已失落的自我寻觅,企图从传统的男权话语空间中脱离出来,进而重构了女性话语空间。亦舒在小说中所建立的这种女性主义视野,且不说是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得来的理念,还是从香港经验生活中获得的“不谋而合”,都有它在香港出现的现实依据。
3、香港的文化氛围
文化是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温床与动力,不仅影响着文学的存在形态、运动方式,还赋予了文学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理念的不同,将会在不同的层面上规范制约作家对社会、生活与人格的认知准则,也会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态度上决定人 的取舍。现代都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香港都市文化的发展,使香港在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都不同程度地迥异于同样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地文化,而具有更鲜明的个性风貌。稳定的社会环境、高收入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强烈冲击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人们的精神追求包括对爱情的追求也发生微妙的变化。以往中国人对待两性关系那种拘谨内向的心态,已经被对爱情的渴望所渐渐取代。当人们从传统伦理道德的制约中解脱出来,重新依附于现代经济的商品关系制约之中的时候,和以往的作家不同,亦舒对此现状的态度是现实的。她的小说没有把女性置于虚幻迷离的爱情城堡中,而是让她们与男人一样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去接受时代大潮的洗礼,让爱情的恩恩怨怨与经济的危机、困境的挑战同时成为现代女人要面对的课题。她构思作品、塑造形象的出发点是男女的平等,她笔下的女性不再以男性世界规范作为生活准则,而具有很强的独立精神和抗争意识以及深藏着的意志与能力,很能切合处于商品社会中的现代女性的心理需要,充满着一种直面人生的主体文化精神。所以,亦舒凭借对当今社会文化更真切深入的认识和感觉,确立了她自己的文化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一种开放性、批判性的文化眼光和建设性的文化性格,这种理念也促成了她独立平等的女性意识的形成。
三、亦舒小说中女性意识张扬的价值
亦舒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张扬,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还是在女性解放运动中,都具 有很深的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在推动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方面
我们的文学领域有很多著名的女作家,因为有了她们,文学的世界也就变得更加丰富。女性文学不仅表现着女性的独立与自信,也在两性心灵之间架起了桥梁,使男性更增加一份对女性的尊重与理解。女性意识赋予了女性文学显著的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其中,特别是女性作家对女性自身的偏爱及其独特的观察、把握、表达生活的方式,都极大地加深和推动了对女性问题的更高层次上的探索。亦舒的小说,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自审,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她在精神上难能可贵的自觉,而且能够深入广大读者中间,也就当然会在这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亦舒的小说充分体现着女性的价值,
她虽然没有站在讲台上宣告她的信念,她却站在每个女性的心中宣告她的信念。她确是与姊妹们血脉相连,特别是与中国的姊妹们血脉相连。她的声音,就是大家的声音。所以,所张扬的女性意识在妇女解放的这一重大课题上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亦舒对新女性行为作风的肯定,也使小说观念超越了传统的妇女观,对女性思想、智慧、独立人格、自我价值在新环境下的嬗变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使小说具有了很高的认识价值。
2、在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方面 亦舒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对女性现实生存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效仿性,这种倡导把女性由狭隘的家庭生存空间导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使女性从外在经济要求到内在精神心理要求完全融入社会的思想,更具一种文化启蒙性特色。亦舒着力挖掘女性自身意识中的弱点,这是比单纯表现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的外在的压迫更有意义的,因为在当今除了不大开化的落后地区之外,男性已难以通过法律和陋习来继续公开压迫妇女,重要的倒是妇女如何战胜自身意识中的传统负荷和自卑感,成为独立的女人。她所塑造的与传统女性形象截然相反的自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解构着男权中心的美学规范,以她独特的审美观,揭示了自己对女性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忧虑,重建了一种适于女性生存与发展的文化价值系统。而且对于把人生幸福完全寄托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之上的女性幸福观,她显然持否定的态度,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亦舒在对男性霸权主义进行批判之后,对乐于与女性“合作”,与之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男性予以了接纳和赞扬,从而使其“性别歧视”较为温和。可以看出,亦舒小说中表现出的关怀女性群体的意识,启发和倡导女人在独立与精神成长中完善自我人格,为所有女人的成长与发展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 亦舒.喜宝[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2]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北京:北京三联 书店,1997.
[3]林幸谦.反父权体制的祭曲———张爱玲小说论[J].文学评论,1998,(4):34-36.
[4] 亦舒.胭脂[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5]丁莉丽.金庸的悖论———传统男权尺度与现代女 性观[J].浙江学刊,1997,(5):87-89.
[6] 钟晓毅.亦舒传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7] 亦舒.我的前半生[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8] 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2.
[9] 田亚曼.秀拉寻求自我的成功与失败———对托妮・ 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主人公的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55-58.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亦舒篇十
《亦舒语录》
1. 人际关系这一门科学永远没有学成毕业的一日,每天都似投身于砂石中,缓缓磨动,皮破血流之余所积得的宝贵经验便是一般人口中的圆滑。
2. 记住,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 说简单点,姿态要大方,切勿似小老鼠偷到油,或是似小捞女找到户头。
3. 人其实很难真正自由,锁住人的,往往是那人自己。不知不觉,我们不是做了感情的奴隶,就是事业的婢仆。——《连环》
4. 十年寒窗,十年苦干,再加上十足十的运气,才能有一份事业,你别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大多数人只能有一份职业,借之糊口,辛劳一生,有多少人敢说他的工作是事业?——《圆舞》
5. 学识对于女人太重要。没有学问的男人不会呱呱叫,但粗浅女人的喉咙就有杀伤力。
6. “你奢望得到回报?傻子,记住你做任何事是为着心安理得,不是希企人家感激。” “是,母亲。” “子成,我真担心你,差不多年纪,人家都已炼成三刀两面,百毒不侵,你还如此稚嫩,我死不瞑目。” 子成听母亲说得那么严重,反而笑出声。 ——《有时他们回家》
7. 母亲不明白女儿的意向,她们并不希企高攀,甚至门当户对,她们自有个人学历入息;她们最所需要的是一双强壮的手臂。 苏银说:“要会让我笑。” 子成答:“是,笑得牙龈发酸,笑得前仰后合,成天疯疯癫癫过日子。” “夏日带我去飞线钓鱼、爬山、滑水,冬季教我溜冰……换言之,玩玩玩。”
8. 张忠谋先生为他的朋友题字时,写了一句“常想一二”。意思是说,人生不如意处十之八九,要多想余下那一二得意之处。也就是说,我们对于难得的成功要极度珍惜,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和一个乐观的态度。
9. 家父说一个人穷三年是因为际遇欠佳,穷十年就得自省。——《三思楼》
10. 人为感情烦恼永远是不值得原谅的,感情是奢侈品,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恋爱过。恋爱与瓶花一样,不能保持永久生命。--《城市故事》
11. 我也想清楚了,婚姻根本就是那么一回事,再恋爱得轰动,三五年之后,也就烟消云散,下班后大家扭开电视一齐看长篇连续剧,人生是这样的。——《独身女人》
12. 能够哭就好,哭是开始痊愈的象征。--《绝对是个梦》
13. ……他若爱你呢,不论条件,仍然爱你。他不爱你呢,你再美再慧,他仍然不理,我们时时惊讶朋友怎会同那样一个人在一起,就是这个道理。——摘自《电光幻影》
14. 有什么比化浓妆而憔悴的女人更可怕?像蜡像馆院长,有碍观瞻。 许多洋妇一过三十岁,那副德性,像待拆的战前楼宇,粉刷得再好,也还裂痕处处。
15. “这一代女生在结婚之前已经有一个自己的家,她们不再天真地自父母的家走进丈夫的家,她们早已经济独立,养成不少习惯,很难融入迁就配偶的生活模式。” ——摘自《爱情慢慢杀死你》
16. 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也是错。 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17. 她在听白光的时代曲,那首著名的《如果没有你》。 “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我的心已碎/我的事也不能做/我不管天多么高/也不管地多么厚/只要有你伴着/我的日子为你而活——” “这个„你‟是谁呀?”我嘲弄地问。 “这么伟大?我可不相信。” “你最好相信,„你‟是我的月薪。”唐晶笑。
18. 他以为我天性磊落。不不不不不。每一个女人,在她心爱的男人面前,都是最娇媚最柔弱的。我不爱他,所以冷静镇定,若无其事。
19. 每个人说另外一个人,道理总是一箩筐一箩筐,丈八的灯,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20. (论男人)他们年轻时看上去不错,一到中年,毛病全体显露:多半脱发,肥胖,且不懂得照顾自己生活起居,开始多疑,放肆,并且自怜,这时,因知道生命大部分已经过去,不甘心,企图在外遇身上找安慰……
21. 他们说,失恋与患癌症一样,会有四个步骤的反应。首先,是痛哭。第二,是愤怒,否认事实。接着,绝望消沉。最后,可怜不幸的当事人,不是死亡就会康复——摘自《四部曲》
22. 心理医生说,如果你不想看见,就会视若无睹——《洁如新》
23. 一个年轻貌美女子单独流落异乡,无亲无故,一早已经明白世上每一角落都以金钱挂帅,处处势利。——《洁如新》
24. 在现实世界里,一个人必须懂得如何收拾残局。——《少年不愁》
25. 金瓶:“那么,请把人生的意义用三句话演绎给我听。” 孟颖:“既来之则安之,自得其乐,知足常乐。” ——摘自《同门》
26. 当人家祝你幸运之际,你大抵颇需要点运气.
27. 时间治疗一切伤痕,别人已经伤害了她,她可不必加倍惩罚自己。——《如果墙会说话》
28. 自爱自重,坚强生活,学习与环境搏斗,做个好战士。——《要多美丽有多美丽》
29. 因为有能力的女子只会寂寥不会悲惨,只会落寞不怕落魄。——《吻所有女孩》
30. 一个人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是看得见的:天天运动,便成为运动员;天天上班,成为白领;满街逛的人一辈子不会成为画家,后台再硬也不管用。——《石榴图》
31. 一个人在一生之内做好一件事已经足以自豪,得陇望蜀诚属不智。——《曾经深爱过》
32. 世人有什么迷津?失恋,会好起来,需用意志力克服;失学,有志者事竟成,七十岁亦可进高等学府;生意失败,可从中吸收教训,从头再起,或剔除贪念,戒绝投机,和平民主社会,何来迷津?——《灵心》
33. 这一代新女性因为太明白疼惜她们的大概只有自己,能够依靠的也不过是本人双手,所以绝不吝啬,十分纵容自己。——《四部曲》
34.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总有些人有些心会伤害到你我或被你我伤害。(摘自《烈火》)
35. 想想其实应当看开,今日使人流泪的爱情,他日终会淡出,一切不外是时间作祟。——摘自《小玩意》
36. 女孩子就是这点古怪,她们记忆力太过惊人,好似什么都不能忘记,一生中所有的琐事永存脑海,一有风吹草动,便拿出来回忆一番。
37. 有人认为生老病死贫最苦,虽是事实,但思念之苦,也足以使人万劫不复。(摘自《烈火》)
38. 想吃饱总得付出一点代价,要不辛劳工作,要不忍气吞声。没道理人家把你喂饱,又还得尊你为天神。——摘自《嘘——》 39. 愿意求婚总是好事,有些男生天天上门,坐着不走,谈天说地,喝啤酒吃薯片,三五年那样拖下去不提婚事,那才糟糕。——摘自《少年不愁》
40. 今日,所有女性都得有收入,流行妖冶打扮,以及保护自身。——《佩枪的朱丽叶》
41. “这是我的原则,这件事并无商榷余地。”“爱里也有原则?”“如无坚持,爱消逝得更快。”(摘自《塔里的六月》) 42. 日升看到一只空伏特加酒瓶。她不由得生气:“不再起来,从此离开我,可是这个意思?你固然两度失恋,可是我,我也两度失父,我从此也不起来?”(摘自《佩枪的朱丽叶》)
43. 有选择,叫爱情;来者不拒,则是色欲。(《塔里的六月》) 44. 日升:“我明白了,他抛弃我们,他不要我们了!” 傅佳淡淡答:“我也猜想是那样。” “啊,怎么办?” “真是小孩子,无论什么,有始就有终。”人要走,怎么都叫不回来。这一点傅佳明白。这一点,无论男女,都必须明白。(《佩枪的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