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手粗糙的句子

| 职称俄语 |

【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描写手粗糙的句子篇一
《描写手的句子》

描写手的句子

小倩的手指也不知道是怎么长成的,又细又圆,那么光润,那么柔软!

她那双手,不是给永远干不完的家务弄得又粗又硬,就是为了洗衣裳,给弄得又红又肿,那双手粗糙得像开裂的蛇皮似的。

小姑娘的手指细细长长的,像雨后新出的笋芽尖。

她的 10个手指上长满了血泡,紫黑色,圆鼓鼓的,像熟透了的山葡萄。

老人的手每一根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整个看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她的手指头胖得在每一节小骨与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的香肠似的。

他的两条短胳膊像树干一样又粗又硬。

我看见她胳膊红红的、胖乎乎的,又结实又有力。

她的小胳膊又黄又瘦,一点血色也没有,那上面还有大小不一的褐色斑块。

他的手跟铁耙一样,什么棘针都刺不破它!

他的手,有小蒲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

他布满老茧、粗糙的手,端着一碗黄酒,微微地颤抖着。

长年累月地操劳,这双手已粗糙得像老松树皮,手背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掌也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大姐姐穿着新式夏装,露出两只浑圆、光洁的胳膊,展现着她的青春和健美。

她的胳膊细得怕人,不像健康孩子通常有的红润而富有弹性的胳膊,皮肤是青白色的,几乎没有一点血色,比她的脸色还难看。

我刚要站起来,又被黄凌云拽住了,我还想说,黄凌云一双胳膊拦住我,我看见她胳膊红红的,胖乎乎的,又结实又有力。

她的一双手很大,骨节突出,颜色发灰,手掌全是茧子,看上去像满是锈斑的铁耙。

妹妹那两条雪白的小胳膊肉嘟嘟的,就像秋天的莲藕一般。

纺织工灵巧的手在纱锭间翻动,像春燕在云中飞舞。

妈妈的手,春天般温暖,夏天般热烈,秋天般丰硕,冬天般纯洁。

妈妈的手结实、有力又温暖,它扶持着我,鼓励着我。

你来看看外公的这双手吧:手背,黑褐色,像岩石;手指,又粗又壮,如圆钢;手掌,老茧有五分硬币那样厚。

这双手简直是弯弯曲曲的葡萄枝,又像长满结疤的老树根,瞧,手背上青筋突暴,关节粗大,手掌上的纹路像刀刻的一般。

爸爸正从河里挑水浇地,他胳膊上的肌肉疙瘩绷得紧紧的。

描写手粗糙的句子篇二
《描写手的句子》

1纤细嫩滑的手,是年轻女子的美。粗壮老茧的手,是勤劳母亲的象征。

2两手十指,为一生巧拙之关,百岁荣枯所系,相女者首重在此,何以略而去之?且无论手嫩者必聪,指尖者多慧,臂丰而腕厚者,必享珠围翠绕之荣,即以现在所需而论之。手以挥弦,使其指节累累,几类弯弓之决拾;手以品箫,如其臂形攘攘,几同伐竹之斧斤;包枕携衾,观之兴索,捧卮进酒,受者眉攒,亦大失开门见山初着矣。

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4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6小姑娘那双胖胖的小手像藕芽似的,手背上有4个深深的小坑。

7那女孩的小手,白白的,嫩嫩的,就像刚出锅的馒头一样。

8他那双粗壮的大手长得像蟹钳一样有力。

9这双手,皱纹是那么多,那么深,就同山坳里挖出的老树根一样。

10他的手格外粗糙,像长满了刺,谁一碰上,就好像会被扎出血似的。

11他那双手毛茸茸的像熊掌一样。

12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着,像是松树皮了

13这姑娘手指细细长长的,像雨后新出的笋芽尖儿。

14她的10个手指上长满了血泡,紫黑色圆鼓鼓的,像熟透了的山葡萄。

15他的手指粗大,拇指像个萝卜,指甲厚得像古铜钱。

16老人的手指瘦得像螃蟹腿。

17老人的手每一根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整个看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18那个学生,一边揉着自己的中指,一边看着陈老师的手,只见那两只手确实和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起来总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19我有一双普通的手。手掌有点儿圆,软绵绵的,上面横竖交错着几条弯弯曲曲的手纹。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手指伸直的时候稍微有点弯,像一把拉不开的弓。白嫩的手指肚儿中间凸了出来,指头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着一片粉红色的指甲。

20妈妈不会打扮,不会跳舞,可她有一双巧手。妈**手纤巧、灵活,那白净、细柔的手指更显眼。妈妈织起毛衣来,那手指活动得像穿梭一般,令人眼花缭乱,不大会儿,就织起了一大片。

21 我妈妈是个眼科医生,她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有一双普通的手。这双手不曾于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曾创造过什么了不起的奇迹,但这双手整天忙碌不停,当人们进入梦乡时,这双手还没停止工作。

22我姥姥的手是我见过的最丑陋的手,青筋暴露,皮肤是棕红色,满是皱纹,骨节突出,手指粗短。

23我有一双丑陋的手,粗糙,泛黄,甚至我觉得有点畸形。

24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刻记着七十年来的千辛万苦。但她仍然精神瞿铄,满脸红光。

25老人的手每一根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整个看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26他的两条短胳膊像树干一样又粗又硬。

27他的手跟铁耙一样,什么棘针都刺不破它!

28他的手,有小蒲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 他布满老茧、粗糙的手,端着一碗黄酒,微微地颤抖着。

29长年累月地操劳,这双手已粗糙得像老松树皮,手背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掌也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30她的一双手很大,骨节突出,颜色发灰,手掌全是茧子,看上去像满是锈斑的铁耙。31这双手简直是弯弯曲曲的葡萄枝,又像长满结疤的老树根,瞧,手背上青筋突暴,关节粗大,手掌上的纹路像刀刻的一般。

32爸爸正从河里挑水浇地,他胳膊上的肌肉疙瘩绷得紧紧的。

描写手粗糙的句子篇三
《一双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同学们,人人都有一双手,但由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一双手》。

二,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一) 生字词过关(出示幻灯片2)

(二) 指名读课文(出示幻灯片3)

1, 提问:1 这双手是什么人的手?2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把

描写张迎善的手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活像半截老松木。

可以看出什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师:所以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很能体现出张迎善的手很粗糙的特点,使表达更形象。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在这里又特别补一句说明这是认真洗过的手。平更看不出皮肤的颜色。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圆肥,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师:什么事老茧?见过谁长老茧?

师小结:是啊!干的都是重活,粗活。而张迎善的手不仅磨了出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大家可以想想,他的手该是怎样的一双手啊?(一定是有粗糙又硬)有感情的朗读。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 ,线染成了泥色。

师:“没有指甲”,说明受过伤,十指连心,可以想象得出,被抹掉的过程该是多么痛苦啊

让学生有感情的读

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师说明这里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手大。可以让学生和自己的手对比

一下。

让学生再读描写张迎善的手的句子

2, 为手建立档案(出示幻灯片6)

师: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答案: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

是啊,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

• 3 从文中找出描写手形成原因的句子用波浪线标画出来。(出示幻灯片7)

4 计算启情,从价值观的角度佩服这双手。(幻灯片8)

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一天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

我们来一起算算,栽一棵树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在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得往土里插多少次啊?(780000次)这里面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那么课文中还有那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

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级立方米。

师:看啊,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般的财富,静下心来想想,

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只有这些么?看看这些数字,咱想想这双手,同学们你又想说些什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5 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人,赞美手(出示幻灯片9 10 11 12 13) 6 联想生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庐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7 出示幻灯片14

(三)小结

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着爽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封海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系你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可下棋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些。(出示幻灯片15)

描写手粗糙的句子篇四
《“手”的作文2013.6.15》

描写手粗糙的句子篇五
《一双手》

一双手

一、导入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昨天我们学了《手上的皮肤》,对手进行了一番仔细的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握一握同桌的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的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去学习《一双手》这篇课文,去感受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手是怎样的?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课文,完成一下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2、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在文中找一找描写手的句子。并说一说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句一: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

老松木是什么样的?(坚硬、粗糙)从?和!我们知道了作者非常的惊讶。我们读出他的惊讶。

句一: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深、粗,染着黑土色。看到这双手你想了些什么?

句二:掌面想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磨。

生活中你见过的鼓皮和老干磨是怎样的?作者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在这里作者应运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的说明的张迎善的手非常粗糙,非常硬。

句三: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染成了泥色。

同学们平时我们剪指甲时不小心剪到一点肉,就会疼的不行,何况张迎善整个大拇指,都没有指甲,整只手布满伤痕,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看到这双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句四: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过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后面老师的手,并把数据记载下来。

三、感受张迎善的伟大精神

1、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就请带着你们的问题再次走入课文,默读8——14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2、课文中用了大量的数字,那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的读一读。

数字一:一千多棵,三四千棵

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要往土里插三次,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要往土里插三四千次,二十天呢,这双手要插多少次?(60000)我们算出的这个数字是这样的庞大,你想到了什么?就是这样艰辛的工作,才是张迎善的手变成了那样的粗糙、坚硬。

数字二: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

1垧约等于330亩,一亩地相当于我们学校操场硬化的那一块水泥地,33垧就相当于我们学校330硬化地, 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万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能盖400层楼。

迹地林:森林采伐之后重新种树形成的林地叫迹地林。

次生林:原有森林经采伐或破坏后又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叫次生林。

3、此时,在你的印象中,张迎善的手还是那双坚硬、粗糙的手吗?

4、就是这双无私奉献的手,这双勤劳的手,这双付出不求回报的手,和土壤几十万次的接触,创造了绿色的金库。

5、读一读这些句子

6、对比列数字的句子,介绍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7、看到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同学们看到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8、假如张迎善被评为2012年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你借鉴下面一段颁奖词,也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9、

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

描写手粗糙的句子篇六
《九年级语文《描写手的词汇》课件》

描写手粗糙的句子篇七
《一双手教学案例》

《一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时设计是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四单元《一双手》的第二课时设计,在第二课时中,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在这课时中,学生还将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两次对手的特写以及所用的说明方法。

2、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教学过程:

一、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一)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师:“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把课文中描写张迎善的手的句子进

行了勾画、批注,这节课我们就将进一步学习、体会这些句子。”“请 大家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品位这些句子的?”

2、学生汇报:

A.生:“我从活像是半截老松木看出张迎善的手很粗糙。”(板书:粗糙) 师:“体会得很真切。”“你们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那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比喻?”

生1:“把张迎善的手比作老松木。”

生2:“我想可能是因为张迎善的手很粗糙,坚硬,就和老松木差不多。” 师:“所以在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很能体现张迎善的手很粗糙的特点,

使表达更形象。同时像这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在说明方法里又叫做打比方,请大家在书上做一下笔记。”(板书:打比方)

B.师:“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张迎善的手的特点?” 生:“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出示句子) 师:“ 请读这个词语。”

生:“老茧”

师:“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

生1:“老茧就是长在手上的一层特粗糙的皮,可以保护我们的皮肤。” 生2:“那些经常和手接触,经常干重活、粗活的人手上就会生出老茧。” 师:“是啊,干的都是重活、粗活,而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

满每个角落,大家想想他的手该是怎样的一双手啊?”

生:“一定是又粗糙又硬吧。”(板书:硬)

师:“很好,我们通过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又知道了张迎善的手不仅很粗糙

而且还很坚硬。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感情朗读这句话。

C.生:“这句话: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

下第一号大手也在写张迎善的手。”(出示句子)

师:“抓住具体数字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像这里的24 10 2.5就用

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请大家拿出你的纸、笔画一画这双手。”

学生画手——再和自己的手进行比较(学生发出一阵阵“哇”的惊叹) 生:“我还知道张迎善的手很大。”

师:“真爱动脑筋。”(板书:大)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D. 师:“课文中还有描写张迎善手的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带领学生研

读课文中其他描写手的句子。略讲)

E. 师:“: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

你想说点什么?”

生1 :“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

生2:“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

生3:“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

师:“是啊,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二)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A. 师:“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

生:“因为他种了很多的树。”

师:“究竟种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

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板书)

师:“同样,这里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那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B. 生:“课文中还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

数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把33垧和我们的学校比呢差不多有十几个学校这么大,把3500层积

立方米的木材放在我们的教室里呢,要放上好几十层楼高。”(学生又是“哇”的惊呼)

师:“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

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引导学生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

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升华情感。)

C. 师:“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生1:“张迎善真是太伟大了。”

生2: “他用平凡的手做了不平凡的事。”

师:“所以我们说他的手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他所做的不平凡的

事就是(甘愿奉献,为他人造福)”(板书)

(三)联想升情,激情朗读

A. 师:“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我还看到张迎善满脸的笑容。”

生2:“我还看到了一湾湾清泉从小兴安岭里流出来。”

生3:“我还看到了一群群的小动物。”

B. 激情朗读这篇课文。

二、小结

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灵及其高尚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文章看似写手,其实是在(赞美张迎善),这在写作方法上就是以小见大,借手写人。(板书:借手写人)

三、板书

一双手(借手写人)

硬(打比方) 1天 3000次 26万多棵

粗糙(打比方) 10天 30000次 33垧44.5垧 大(列数据) 20天 60000次 1300立方米 木色 26万棵 780000次 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的手 创建绿色金库的手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目标圆满完成,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探讨学习。通过对张迎善一双手外观的了解和对他所创造价值的敬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张迎善的“平凡”与“不平凡”,感受到他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具有和他一样心灵、品质的劳动者,去敬爱他们、学习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教与学生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如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也初次接触了列数据、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体会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学习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相信学生在这堂课上,在思想内容上、情感体验上、理解能力上、写作方法上应该都颇有收获。不足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动笔习惯还不是很好,个别学生在自读文章的过程中不愿意做批注,缺乏对课文的思考,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描写手粗糙的句子篇八
《一双手上课》

描写手粗糙的句子篇九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

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三双手的具体描写,分别是奶奶、妈妈和孩子的手,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

(1) 一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

(2)手掌有点儿圆,软绵绵的,上面横竖交错着几条弯弯曲曲的手纹。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手指伸直的时候稍微有点弯,像一把拉不开的弓。白嫩的手指肚儿中间凸了出来,指头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着一片粉红色的指甲。

(3)这双手纤巧、灵活,那白净、细柔的手指更显眼,织起毛衣来,那手指活动得像穿梭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2、这三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一、 细读文本,体会感悟:

师:是呀,这真是一双特别的手,难怪给作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同学们这双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

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这是一双 的手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30默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描写这双手的语句用“—”画出来,用

标出重点词语,把感受写在旁边。

(自学批画)

汇报交流:

提问:这双手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张迎善的手坚硬、粗糙、宽大、满是伤痕的特点:依据学生发言,调整教学顺序。)

(1)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我本能的想抽回手来,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A、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

追问:老松木是什么样的?(老松木是指生长年代长的古木,木质硬、粗) 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板书:粗糙、坚硬

谈的人读

B、比较句子

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

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

[通过叹号表示作者的惊讶,指名带着惊讶的语气读。]评读,你听出了什么?

C、提问:你还从这句中的哪些词体会出张迎善手的粗糙、坚硬?

抓住“一瞬间”“惊讶”“本能 想抽”说明张迎善的手太粗糙坚硬,让人握起来太没有手的感觉了。读出你的感受。

D、在这句中还能感受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大手)

理解“裹”:查字典理解“裹”:包住, 为什么不用包住?

师:看来作者用词非常准确,一个裹字既写出了张迎善手的巨大粗糙,还写出了他的热情。

师:作者初次见到张迎善,通过怎样的方式了解了这双手?(摸)

师:你还从文中哪句话感受这双手的特点?

(2)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A、这里再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 追问“鼓皮”和“干蘑”什么样?

摸摸自己的手,什么感觉?再读一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指名读 师: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张迎善的手粗糙而坚硬,就把你的体会送到文中读一读,自读。 板书:比喻恰当

B、这句中你还有其他的体会吗?

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说明这双手的辛劳。)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一次作者又是怎样了解到张迎善的手?(看)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3)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引导学生抓住尽管张迎善事先认真地将手洗过,但因为长年累月的种树与泥土打交道,手早已成为木色,纹络也已染着黑土色了。自己读读

问:还有哪些不同的体会?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抓住“没有指甲”、“裂纹”、“缠线”体会这双手伤痕累累,奇特的感觉。板书:伤痕累累

同学们平时我们剪指甲时不小心剪到一点肉,就会疼的不行,何况张迎善整个大拇指,都没有指甲,整只手布满伤痕,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过渡:接下来作者又如何更进一步了解张迎善的手呢?(量)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A、比较句子: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他的手很长,很宽,还很厚,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体会数字的作用: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双手的确是一双大手。(板书:数字描写)

量一量自己的手,比较一下,指名读。

引读:张迎善的手真是-----天下第一号大手。

出示句子,观察:

1、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

2、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1、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2、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这就是描写张迎善手的语句,自读,观察作者抓住什么来描写的?

作者从肤色、大小、外形抓住特点,描写出了张迎善那双粗糙、坚硬,与众不同的大手

看图片,面对着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

二、 深钻文本,感受主旨

1、就请带着你们的问题再次走入课文,默读8——14自然段,从对话中找一找能揭示答案的关键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批注。

提问: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1)“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

A、圈出描写张迎善动作的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得用手拣,得用手送,手得插三四次,体会张迎善手工作的繁重细致。

谈的人读

B、“送”还能换成其他的词吗?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他对于树苗的爱护,他工作的细致

指名读

C、师:孩子们,种一棵树苗,张迎善的手就得拣、得送、得插,让我们来做张迎善,做几次这样的动作,指名说感受。

是的,这样枯燥,劳累的工作他要重复多少次?种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三四千)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三四万)一年呢?十年呢?你有什么感受?工作的繁重

在我们看来辛苦的工作,他一干就将近十年啊!谁再来读一读?

他的语言应该怎么读?(朴实)齐读

师:是的,张迎善早就习以为常,真是一位朴实的林业工人呀!

(2)难怪作者心中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生读〈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你是怎样理解的?

带着你的感慨读读。

难怪张迎善的手会如此粗糙坚硬,如此伤痕累累,也如此巨大无比。 现在,你认为这是怎样一双手?(无私奉献 创造财富 吃苦耐劳)

(3)

四、扩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激情。师:就是这样的一双手,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就是这样的一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也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由浑变

清,使荒山变成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这真是一双----

生齐读〈这是一双创造绿色金库的手〉。

(2)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双手,面对张迎善你想说什么?写在结尾省略号后面。

五、总结全文: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敬佩,同学们,透过张迎善这双手我们看到这位朴实的林业工人那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看似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课后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这双手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积累一下素材、摘录描写张迎善手的语句。

板书设计:

一双手

比喻恰当 粗糙坚硬 (摸)数字描写

伤痕累累 (看)无私奉献

巨大无比 (量)创造财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447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