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

| 职称俄语 |

【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一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首先说明,这不是诗!应该是来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警世贤文是民间的俗语、警句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二
《班会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三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

悦培乐学假期班《生活与哲学》诗句与成语类专题 选择题集中训练by陆智乐

1.“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

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诗句中的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下列诗句与题中诗句蕴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有( ) A.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B.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5.关于庐山瀑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列对该诗句分析解读正确的一组是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紫烟”是诗人一种纯主观想象 ②“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字的使用体现出意识的能动性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疑是银河落九天”说明人能有目的地改造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地,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联系是随意的

7.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物质是运动的

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8.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俗语与诗句。下列对俗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与《易传》中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诗句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D.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10.宋朝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A. 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1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12.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启示我们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

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15.近代学者王国维把审美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 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上题所引杜诗便是"有我之境"之一例。据此,下列诗句中同属"有我之境" 的是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16.著名诗人雷抒雁曾有一段描写枯树和柔藤的诗句,读来令人感动:“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这段描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 B.事物之间都是对立的 C.事物间都有本质联系 D.事物内部存在着和谐 17.德国诗人莱辛有这样一著名诗句“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C.认识不能停滞,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D.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占有真理则不然 18.下列诗句与右图漫画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B.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24.唐代诗人李峤在《中秋月》中写道:“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诗句表明了

A.人与自然界是协调发展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5.下列诗句与右边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历尽夭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 C.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诗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 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古今不变的 20.下列诗句中与漫画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1.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满招损,谦受益

22.卢梅坡诗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上述诗句主要反映了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C.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D.认识正确与否要靠实践来检验23.下列诗句中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哲理相似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 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

27.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A.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空间的无限性 D时间的无限性

28.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 A.不符合社会实际,永远无法实现; B.完全是作者的主观意愿;

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D.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 29.下列诗句与“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0.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卜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上述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孕育出来的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2.下列诗句中与“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3.下列诗句中,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4.在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诗人巧妙地将雪花比拟成梨花,说明:

①诗人根据“雪花”与“梨花” 的固有联系,建立 了新的联系 ②诗人认识到了“雪花”、“梨花”包含着的矛盾的普遍性 ③诗人善于捕捉灵感

④诗人的认识实现了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5.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3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诗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8.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

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量变就会发生质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9.随着“山寨手机”的出现,“山寨”成为流行语,山寨文化也在中国火爆起来,如“山寨电影”“山寨春晚”等。对此,有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文化。下列诗句中与材料中对山寨文化认识体现哲理相同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春江水暖鸭先知 40.“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要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学上看,诗句主要体现了( )

A.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C: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41.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创设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和深邃寓意为世人所称道。诗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所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B.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43.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揭示的哲理是:

A.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B.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C.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44.下列体现价值取向的诗句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勉励该校师生共克时艰,建设美好家园。下列诗句中,与“多难兴邦”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原本如“风、月、鹊、蛙”等平常景物,通过诗人巧妙结合就变得生动而魅力无穷。这是因为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不同的 B.人在不同场合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 C.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佳功能

37.下列对谚语或诗句包含哲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45.2008 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看望汶川地震中临时安置的

D.事物要素结构和顺序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47.“月落灯前闭北堂,神魂交人杳冥乡。文通毫管醒来异,武帝衡芜觉后香。”这是徐寅《梦》中的诗句。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有时犹如现实生活。对梦境的正确认识是 A、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梦境可是神的启示

C、梦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D、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4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诗句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49.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下列诗句中与孔子这一思想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黄金无赤足,白璧有微瑕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0.“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的这一诗句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质变 51.下列现象或诗句中包含事物的发展这一哲理的有( ) ①2010年6月8日,全新的iPhone第四代手机面世 ②2011年5月12日,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六星连珠”现象 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④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下列诗句与“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53.下列古诗句中,与“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中蕴含的哲理不相一致的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C.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D.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54.“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写的《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5.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56.“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从诗句中可以看出( )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C.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57.在2012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引用了“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的诗句。此诗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D.规律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8.唐代元稹《蚁》: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下列诗句与诗文蕴涵哲理相—致的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59.我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有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D、欲知山中事,请问打樵人

60.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 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体现的哲理是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排除②。④观点错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哲理,而不是意识的反作用,故排除。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②④排除。 3.A 【解析】

试题分析:新竹是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有较强的生命力。新竹的成长全凭老干扶持,说明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①④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错误;③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考点:新事物

点评:该题考察学生对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认识和区分,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和理解题意,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4.A 【解析】

试题分析:“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的意思,最适合的东西才是最好用的,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强调黄山与其他名山比较有自己的特色,故A入选。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当时(唐朝)的人讥笑庾信传下来的文章,以至于庾信都“害怕”他们了(主要是反话,讥讽讥笑他文章的人)。体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故排除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辩证否定,故排除C。D选项体现对立统一,一分为二,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5.B 6.B

【解析】该题最大的迷惑项是A项。苏东坡的嘲讽是有事实根据的,但他是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他并没有见过落英的秋菊,所以他认为王安石的诗句有误,这说明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故B项正确。 7.A 【解析】

试题分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发展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故②④项错误。本题选A项。

考点:物质是运动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8.A

【解析】

试题分析: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病症相同,治疗方法不同,不同病症,治疗方法相同,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正确;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发展的观点,选项错误;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知道柴米贵要当家,感知父母恩要成为父母,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错误。该题选A。 考点: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的判断和理解,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对体现的哲学道理准确解读。难度较大。 9.B 10.D

【解析】B项表面上看体现了事物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必须是一个事物,而花与人是两个事物。B项实际上更好地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C两项体现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愿望,也与题意不相符,排除;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借月盈必亏的道理,说明团圆固然是世人之所盼,但团圆之后,接踵而来的往往便是又一次别离。“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是说年年今日的夜晚,月光如白色的丝带,而相思之人在千里之外。美好的事物总是充满了遗憾,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1.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知识。“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选C;运动是无条件的,A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错误;净值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错误。 12.A

【解析】本题考查对运动与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运动、变化、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①总体上指向性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②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 (2)区别:

①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

答案第1页,总3页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四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1.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看法: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2.怎么看待当今社会背景下儒家的修己养身学说: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这种伦理思想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掌握及创造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功。 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精髓的发展是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它是东西方人类最进步思想意识的结晶。它的诞生和实践应用不仅仅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快速发展保证,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的革命,更是全世界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引。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性---社会意识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上的成功应用。

3.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解

翻译: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

理解:此间的的劳心与劳力,均为手段,而治人才是目的。讲得更深入一些的话,治人亦为手段,获得实际利益才是目的。

4.“锋芒毕露”:锋芒毕露的辩论风格使得我们在论辩中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立场、观点鲜明,而且感情色彩强烈。往往能针对对方的言论,不急不迫、一步紧似一步地论说开来,最后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自己的思想,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谬误,确有说理痛切、发人深省、令人信服的效果。

“柔中寓刚”:的善端,减少论辩的对抗,宣传、实现自己的主张。让自己的语言是论理式逻辑语言,又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这既有利于加强论辩的说服力,又有利于增强论辩的感染力

5.《谏逐客书》翻译:

第二段: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第四段: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为那样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变得那样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7.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的意义: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一种由知到智的过程

一种改善思维素质的捷径

一种提高思维水平的系统方法

8.陶渊明

中国文人浩如烟海,其中不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陶渊明即是其中一位,他朴素自然,真实平淡,意境高远的田园诗,不仅打破了当时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的统治,更成为中国诗坛上一朵朴素悠香的诗苑奇葩。他创造1000年来中国文人心中的一方圣土 “桃花源”,让后世文人永远惦念于心。如果说1000年来中国文人心中有一个名字代表着人格的完美与高洁,那这个人肯定是陶渊明,陶渊明的伟大体现在其人格既平淡深厚,又充满光辉,一方面具有儒家大济苍生、坦诚直率的理想和品质;另一方面具有道家平和冲远、旷达任放的个性。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深受其人格影响,多写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使人感觉是从“胸中自然流出”,其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白描手法、平淡自然,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的人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羡慕。他的诗可以说是他的人格的焕发,而他的人格,则又是一首蕴含深刻的感人的诗。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云:“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宋人黄彻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鲁迅先生言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

他伟大。”陈寅恪先生指出:“渊明之为人实外儒内道。”无论是“真”与“拙”的分离,还是儒与道的并立,还是并非“浑身是静穆”的复杂,都道出了陶渊明人格的复杂性。陶渊明的人格既有现实人生质朴的一面,又有不染纤尘孤高峻洁的一面。在忧道的人生理想与忧贫的现实困境中,诗人不断追问人生的意义,保持个人在现实的冲击中的完整的生命存在价值。从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碰撞、交织到两种人格的对立统一,陶渊明采取了政治性的退避,寻找内在的人格和不“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不委曲以累己”(《感士不遇赋并序》)的生活道路,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爱恋中找到精神的依托,找寻到一个安贫乐道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从而使人格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实现了诗意境界的人生理想。无论是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对立统一,还是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超越,都经历了一个思考选择修正的艰难过程。

10.长恨歌的主题

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 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 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 “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 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 “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

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11.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问题丹:人的精神生活的充实

兴趣散: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

信心汤:要培养信心,勇敢的面对挫折。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五
《七下 试卷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tāo tiâ bǔ qián 2.A临—凌 B座—坐 C繁—烦 D害—骇

3.锐 扰 烦 辙 4.B

5.B(A“经过”位置不当,导致整个句子主语残缺;C句式杂糅;D“他”改为“使他”)。

6.B 7.D

8.示例:读书,使人知识丰富,通情达理;读书,使人生命焕发光彩,前途充满光明; 评分:最佳答案是各仿前后一句。若只仿前或仿后,但其格式正确可以给分。若格式不对,全扣。

9.略

二、阅读

(一)

10.黄河水流动迅捷,十分惊险。(意思近即可。)

11.用大水车的庞大衬托黄河的大(正衬); 用大水车的庞大与下文羊皮筏子的“小”形成对照,突出筏子之小。(反衬)。

12.划线语句不能删去。它强调人的注意力被筏子吸引住了,六个逗号,传神地刻画了岸上的人逐个点数时的惊叹感佩之情。

(二)

13.毛姆。

14.船夫,纤夫,码头上的装卸工。详写的是纤夫和码头上的装卸工。

15. 他们的歌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息,听起来令人心碎,简直不像是人的声音。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残酷的、是最后的无望的抗议。

16. 作者看到和听到了其中蕴含的拼搏,人类可服无情的自然力的无穷的精神。 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同情,还有赞美之情。

17.本文一方面写了人类与自然博斗中的苦难,另一方面又写出了人类为生存而与自然博斗的那种悲壮感以及对这种悲壮奋斗的崇敬,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克服无情自然力的顽强精神的赞美。作者表现长江纤夫等的精神之美,他们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这种美丽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精神方面。

(三)

18.海外游子

19.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20.“烙”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血肉关系。

21.“虽然”和“依然”在结构上相呼应,在内容上形成对比,通过内外对比,写出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

22.示例:歌词: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分析:血的流动,应该说有声音,这里用“澎湃”突出了声音之响。不仅声音很响,而且诗人还听出了这是“中华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三、写作(略)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D 2.缭——嘹 灸——炙 逢——蓬 班——斑 3.D 4.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 5.(1)吹面不寒杨柳风 (2)应怜屐齿印苍台 (3)肯爱千金轻一笑 (4)天街小雨润如酥 (5)浅草才能没马蹄 (6)示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1)反映了气候与纬度有关系。 (2)①大自然是循环往复的。 ②这种循环往复是与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7.示例:(1)我呀,有着一头黑亮的秀发,就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虽然我的眼睛很小,但很水灵;再配上一张甜甜的笑脸,是不是很可爱?如果有人问我:“你是谁?”我会说:“一个文静又大方的姑娘,一个有思想又敢于挑战的初一学生。” (2)在妈妈眼里,我是一个聪明懂事的乖乖女;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好朋友。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是我永远的追求。我叫×××,很高兴认识大家。

二、阅读

(一)8.写路边的桑树吐绿,邻家的蚕种孵出幼蚕,在山坡上小黄牛在哞哞叫唤,酒家青旗飘扬,表现了农村一片平和宁静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9.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城中的桃树李树因为生活优越而害怕风雨,远不如开满乡村溪头的荠菜花那样充满春天的生机,揭示出一定的生活哲理。 10.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如“十日九风雨”)、心理描写(如“哽咽梦中语”)、动作描写(如“试把花卜归期”)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 11.作品全词委婉凄切,愁断寸肠,如“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表现的是“闺怨”愁深,没有豪放的风格。

(二) 12.“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 13.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14.春雨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春雨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 15.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一:我更喜欢选文的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境 示例二:我更喜欢《春》的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示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三、作文。略

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2.A 3.B 4.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⑵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取义成仁今日事 ⑷王师北定中原日 (5)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5.D 6.冰心、保尔·柯察金 7.A

二、阅读

8、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社会9.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 10.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意近即可) 11.高

潮;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2.动作、语言。不好。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沦丧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也包含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13.言之成理叙述成文即可。 14.二战期间德国狂炸英国时某天夜里到第二天早上;伦敦郊外某地一公用电话间旁的街心花园 15.C 16.人们好奇地在危险处停留、围观它。极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 17.①他的健康状况本来就差。②一夜值班的紧张劳累和疲惫。 18.由目击者直接叙述,更真切、具体、感人。说明伊万斯已为人们牢记、颂扬。19.(1)虽然这样(2)终日、整天(3)第二天20.(1)只有等待死期了(2)没有出走的人,就没有办法谋取将来的事,没有牺牲的人,就没有办法报答贤明君主。

三、作文。略

第四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宰、裹、xiǎn、cuì 2.(1)粹改为瘁(2)振改为震(3) 意改为议(4) 至改为挚3.D 4.(1)《草叶集》(2)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3)《生死场》5.例:(1)1调查学校食堂洗碗处、寝室洗漱间、卫生间的用水量。○2调查食堂剩饭剩菜的情况。○(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理由:粮食来之不易。(3)在外就餐要打包,别把节约但口号。或电脑不应空运行,两面用纸处处省6.B 7.秋色人似画中游

二、阅读

8.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民族的骄傲。 9.这一部分是对邓稼先的整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神情,有总结了全文。 10.排比 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 11.B 12.他的方向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因为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不会有矛盾,也不会彷徨。13.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

14.前者指反动统治者,后者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15.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死亡,第二个“死”指躯体的死亡。16. 比喻.反复.对比1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18.启发读者深思,使全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因为题目已表明;诗中多次“意引”了鲁迅的话;诗中后一种人的形象切合鲁迅的实情。

19.作者歌颂了罗曼·罗兰的功绩,表达了继承罗曼·罗兰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决心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愿望。20.作者用含蓄的语言高度的评价了罗曼·罗兰对全人类民主革命斗争的伟大贡献。21.体现了罗曼·罗兰的反法西斯的民主精神。22.“要象你一样,始终走着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插进黑土里面去,从人民大众吸收充分的营养,再从黑土里面生长出来。”此句表达了作者要继承罗曼·罗兰的遗志,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强烈愿望。

三、作文

23.略。

一、积累与运用

1.①轶 ②汲 ③翡

2.哑——鸦 拙拙——咄咄 促——猝 宵——霄

3.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们丛中笑。

② 国风 屈原 离骚 文采、才情

③对水藻是细雨,对巨风是抗争。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 D

5. (1) 示例:走进名著,启迪人生

(2)①《鲁滨逊漂流记》 星期五

②敢于冒险、具有顽强的毅力和斗志、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是上升时期的生气勃勃的资产阶级的典型。

6. C

二、阅读(35分)

7. 沁园春 雪

8.(1)只剩下 (2)立刻 (3)等到

9.(1)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0.长城、大河、群山、高原、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的内容。

11.比喻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拟人句:欲与天公试比高

12.上片写景,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下片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人民无比依赖和热爱的激情。

13.暴躁;心碎;释然;自豪

14.“我”此时的心情十分痛苦.“我”知道乔治的病不会好,这样说,是为了给孩子安慰和希望.而“我”心里觉得这是个无法实现的愿望,非常伤悲。

15.“常常笑着”、“出去跳舞”强调了乔治一直以来的乐观态度,同时也说明他的脚已经恢复得可以跳舞了。

16.示例一:“我”是一个理解、热爱孩子的母亲形象,当孩子遭遇疾病时,内心痛苦却没有忘记鼓励孩子,懂得在生活中不断给孩子信心、希望。示例二:乔治是个懂事、自强、不抱怨、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青年。

三、作文(40分)略

一、积累与运用

1.(1)bì hâ (2)chãng 咄 (3)堙 烨 (4)shēn 匮2.(1)赞同 (2)助词,无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3)晓喻,明白 (4)跑 (5)心中(6)用

3.(1)余因得遍观群书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天安乐也。4.示例:精卫填海,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多么弱小,只要心中有梦,并且矢志不移的去追求,他的生命会因此而精彩。5.D纪昀是清代人。6.D

7.⑴我怀疑他智力上„„查一查。修改:可能他付出的努力还不够。或:可能他的学习方法不对,应该加强指导。(意近即可)⑵大家对你充满了信心。或老师说,只要你能细心些,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8.①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小),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多(大)[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或高中生,而高中生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低于初中生和高中生]②开放性试题,只要建议是扣住题干要求,所提建议是针对结论,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

二、阅读

(一)

9.⑴即使 ⑵改变,变通 ⑶停止 ⑷背

10.(1)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之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作者赞扬的不是愚公的移山实践,而是愚公移山的壮志。

(2)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 惊天地,泣鬼神。

1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河曲智叟亡以应。

13.愚公懂得人力是无穷的,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只要坚持不懈,人定胜天。(意近即可)

(二)

14.自古雄才多磨难;不经一番寒彻骨;梅花香自苦寒来

15.使┅┅痛苦;犯错误;在里面(在国内);

1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7.共同点:出身低微,经受磨砺,取得突出成就。举例略

18.(1)内有法家拂士(2)外无敌国外患(一点1分。共2分)

19.略

(三)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六
《中华活页文选答案》

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决眦入归鸟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老妪力虽衰

(5)晨兴理荒秽

(6)适与野情惬

(7)徙倚湖山欲暮时

(8)欲济无舟楫

(9)惟吾德馨

(10)日暮乡关何处是

(11)征蓬出汉塞

(1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3)霜落熊升树

(14)白云千载空悠悠

(15)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16)巴东三峡巫峡长

(17)盗窃乱贼而不作

(18)其人视端容寂

(19)山山唯落晖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对偶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9)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8)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1)颓 已 屑 (2)销 匿 衰 载

(3)皇 (4)斓 藩 啸

4.A(A项中《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是明末清初人)

5.A、C (A项中《礼记》应为儒家经典;C项中雨果是法国作家)

古文梳理

《桃花源记》

(一)1.①田间小路 ②从前的、旧的

2.④

3.①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②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

听消息。

4.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二)1.B 2. ①从前的、旧的 ②计划

3. ①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了,竟然不知道有过汉

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一)1.(1)多 (2)洗涤

(3)长枝节 (4)很少

2.(1)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 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 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种于何处都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七
《古诗》

1-9册古诗文小结

一册:8首+2 山村 (宋 )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描写了郊外的美景,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为乐府古题,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qū)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bō)。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这是一幅轻松、快乐、自由、纯真美丽的画面。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将:助词

前两句状物明确,生动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说出了公鸡的威严,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尽:落下 穷:尽 欲:想 更:再 描绘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这是一首题画诗 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皆:都是 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凌寒:冒着严寒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

1

赞赏,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对韵歌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对韵歌

葡萄架 苹果园 李苦对瓜甜 风习习 雨绵绵 地北对天南

二册:6首+3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春天的早晨。 闻:听。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不及:比不上 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夜晚雨景的诗,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徒:白白地

这首诗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对韵歌 天对地,雨对风 天高对地阔 细雨对微风。

朝露白 晚霞红 日出雄鸡唱 月下草虫鸣

2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白居易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僧志南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

三册:6首+3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 : 深秋时节的山 坐 : 因为、由于 于:比 赞美了深秋枫林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即香炉峰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描写庐山瀑布的壮观。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上:指逆江而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

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

题鸭戏图的诗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林樾:树阴 诗人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偶书:随便写的诗。 衰(cuī):疏落,衰败。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现已改为shuāi 表达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字经》选段

3

对韵歌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两岸晓燕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四册 (7首)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绿蓑(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这是一首借赞美自然风景和渔夫生活,来表达诗人自己隐居江湖、自由自在的乐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诗人描绘出早春二月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齐:齐高 近:接近 这首小诗是作者七岁的作品,用词非常浅显,却生动的描写出华山的高耸与壮阔。

轻舟已过万重山。

辞:别,离开。这里指出发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人云间 千里:白帝城到江陵约六百余里,这儿说千里,是大略的说法,形容两地相距之远 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无比喜悦的

心情。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谙: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江南深深的热爱。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梳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篱笆 一径:一条小路 急走:急急忙忙地跑。古语走就是跑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

园生活的向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4

早有蜻蜓立上头。 啸

泉眼:泉水的出口 诗作抒发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惜:爱惜 与高洁人品,同时也有一股幽冷、孤清的气氛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笼罩于其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的思想感情。 示儿 (宋)陆游

五册(9首+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太阳刚升起 毕竟: 到底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表达了作者对夏天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指成都 丝管:弦乐和管乐,此处泛指音乐 纷纷:多而乱的样子。这里指看不见、摸不着的乐曲 闻:听到 这首诗可能是在花敬定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即兴之作,诗中描写了宴乐之盛,委婉地讽刺他恃功骄恣。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长啸:长声吟唱。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九州同:祖国统一 王师:宋朝的军队 乃翁:你的父亲

元:才 深刻的表达了作者一心希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和对当政者屈辱投降政策的悲愤。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

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出:突出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

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5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八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自主学习导航答案》

3.观沧海 曹操 东汉 四言乐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唐朝 五言律诗 驾舟扬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朝 七言律诗 赏花观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代 元曲 悲秋思乡

4.(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2)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自喻胸怀像大海,气魄如大海。

(3)诗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4)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5.(1)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

(2)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4)围绕“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回答。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④“生”、“人”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答任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6.(1)示例:“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虽没有“莺争”、“燕啄”的繁忙景象,但实际上她们也没有闲着,而是迎着春风、借着春雨潜滋暗长,一个“迷”字,一个“没”字就传递出个中消息,让人感到春天的变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2)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3)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或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4)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

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7.(1)“昏鸦”令我们联想到是黄昏时乌鸦回巢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孤独地游走天涯。

(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天涯”人思乡的愁绪 。

(3)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4)略。(注意选取那些能表现意境的意象)

8.(1)夏夜(同时扣住“夏”和“夜”即可)江南乡村盛夏月夜图

(2)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3)(1)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2)词人(作者)与同伴;(3)夜行人;

(4)蛙儿们

(4)抒发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闲适、淡泊、喜悦、欣慰、怡然自得)

16《紫藤萝瀑布》

1.(1)zhù niàng jìn tiǎo qiú língdīng diàn zhàn lǒng jīn (2)迸 凝 密 蝶 憾 逗 煌 琼

2.俊 琼 伶 察 虬 止

3.①忍不住笑。文中的意思是:形容紫藤萝花在不经意间开得十分灿烂。 ②盘曲的龙。文中的意思是:形容树干弯曲粗大。

③瘦弱、孤独,没有依靠。文中的意思是:形容花朵稀疏零落,不景气。

4.①笼罩 ②沉淀 ③迸溅 ④抚摸 满装 张满 ⑤挨着 接着 推着

5. 宗璞。焦急、悲愤 宁静和喜悦 生命。

6.示例: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空处总虚心。

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松:大雪压青松,轻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7.赏花 忆花

8.(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繁密盛开紫藤萝比着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2)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紫藤花拟人化,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花竞相开放的热闹情景,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势,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

了自己因为看到花后愉悦欢畅的心情。

9.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突出文章中心。

10.人和花都会遭遇不幸,但生命是永恒的,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不能被厄运压倒,而应该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乐观地面对新的生活。

11.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描绘,把握紫藤萝的大致轮廓,整体印象,可以领略花的色泽、神采的香气;说它是一首歌,是因为我们可以随着作者的思绪回首过去,并把它与美好的眼前联系在一起,会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并珍视眼前的生命。(意思相近也可)

12.答案:(花瀑 花穗 花朵)写作片段略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

1.jiâ lǚ chuî lín xún hǎn là tán yì sǒng qiào chàn xuàn yūn yū níng sàng

2.①B ② A ③ B

3.B

4.美国 莫顿•享特 危险和困难

5. ①, ②。

6.②①④③

7.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

8. ①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爬下悬崖没有一点信心,内心十分恐惧。

9.突出了天气的闷热,渲染了“我们”玩厌弹子游戏后的无聊沉闷的气氛,为下文爬悬崖作铺垫。

10.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着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最终必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11.不同意。从文中可以看出:①当“我”伏在崖石上下不来时,别的孩子嘲笑“我”,而杰利却没有。②杰利虽然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毕竟还表现出了“好像有点不放心”。

③是杰利带着“我”父亲来找“我”,才使“我”有机会脱险。

12.略

成长的烦恼

1.①去年说的意思是: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有机会的。②略

2.(1)①你们青少年时期的烦恼有哪些?②你们有什么解决烦恼的好方法?

(2)了解新同学的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者,在共同发展兴趣的同时增进感情。

21 化石吟

1.(1)qiào qián cōng lïng kuī hái mǎ dàng zhuǎn (2)幻 裹 卓 雅 叹 绪 悄 烂

2.zǎi三年五载、zài载歌载舞;cáng裹藏、zàng西藏

qiǎo悄然、 qiāo悄悄 ;qiào躯壳、kã贝壳

3.肉体 / 虽 / 早已腐朽 / 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 / 却 / 悄然潜行 / 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 / 裹藏着 / 生命的 / 信息,

为历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贵的 / 密码。

4.①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②斗转星移(星移斗转):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5.①拟人②比喻

6.略

7.分三层,第1层:1-2节,通过问句引发读者想像;第2层:4-6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3层:第7节,回应1、2句。结构上首尾照应,有问有答,有放有收,使全诗结构完整。

8.①这句话引出了下文,表明“化石”引起人们想像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②比喻,把埋藏地底下的化石比作珍贵的密码,形象地写出了化石对解读生命起源与进化的作用。

③比喻,把化石比作人脸上的皱纹,形象地写出了化石能记录生命演化的过程,是地球历史的见证。

9.①通过问句的形式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②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10.主要写了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11.略

12.略

22 看云识天气

1.(1)luán mí báo yùn qǐng xù yàn mï báo shà (2)兆 盈 绫 鳞 塌 缀 鳞 姿

2.①常常;②往往;③有时;④一定;⑤推测

3.D

4.(1)下定义 (2)拟人 (3)分类别 (4)引用 (5)拟人、分类别、作诠释

5.②①⑥⑤③⑦④

6.生动形象 云和天气

7.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实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8.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表格示例见教师用书)

9.①运用比喻与排比,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②“往往”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常” 说明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两个词用在句中都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示例:①“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②“山戴帽,大雨到” 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③“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见到雾之后来了云,可能低气压要来临,是要下雨的兆头。反之,如云消雾起,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11.(1)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俗而准确地说明了龙卷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 (2)②④①③ (3)不能删,因为这里写龙卷风把人畜卷到空中,再扔下来,简直和开玩笑一样轻而易举,随随便便,生动形象地写出龙卷风风力之大,如果删去,就减弱了表达的力度,不能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12.略

25 河中石兽

1.gān pǐ zhào fâi pá yān niâ yì yú2.临:靠近。/圮:倒塌。/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曳:牵引,拖着。/阅:经历。岁:年。/尔辈:你们。/湮:埋没。/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已: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九
《浙大远程-大学语文C在线作以及离线作业》

2014作文例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讲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话题,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则“温水煮蛙”的小故事。故事的内容:在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突发奇想,将一个活生生的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这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使青蛙承受不了,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了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学家再度把青蛙先放入装着温水的容器中,然后慢慢加热,结果是青蛙被煮死在热水中。“温水煮蛙”道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说明的是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戒备而招灾的道理。突如其来的大敌当前往往让人做出意想不到的防御效果,然而面对安逸满意的环境往往会产生不拘小节的松懈,也是最致命的松懈,到死都还不知何故。

在现在的社会中出现孩子们在上学、找工作、买房子等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能力,拼的是各自父母。这样使得孩子们从一而终的依赖父母,失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一离开父母就无法生存。更有甚者会出现违法犯罪等问题,还叫嚣着自己的父母是谁谁谁。我觉得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一定要从孩子们抓起,应该让他们经受必要的磨难,走走逆境。学学在大学语文C中出现的一些作家,他们便是饱受磨难,逆境中成长,从而成为一代大家的。例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等。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特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名言警句更加确定磨难的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们能够成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应该让他们经受必要的磨难与逆境。

竺可桢 1936 年起任浙江大学校长,在国步艰危、颠沛流离之中,他 执掌浙大 13 年,以“求是”为校训,身为表率,包容兼蓄,教授云集, 培育出一大批精英良才。 浙江大学从此崛起为全国名牌大学, 被誉为“东 方剑桥”,蜚声中外。 《唐宋诗中的物候》选取了( )这个独特的角度, 介绍物候的有关知识。借助唐宋诗中月、露、风、云等之咏,揭示大自 然的本质, 进一步分析了唐宋诗中描写出植物和候鸟等物候特点及其反 映出的物候规律。

A 气候 B 植物候鸟 C 唐宋诗 D 月露风云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也是 拉丁美洲( )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 30 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 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 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作 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 精神。

A 魔幻现实主义 B 批判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民族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 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 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 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 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这一段文里宝玉与林黛玉共读的 那本书是( )。

A 《牡丹亭》 B 《长恨歌》 C 《西厢记》 D 《窦娥寃》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康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译的“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象 征诗人对“爱”、“美”、“自由”的单纯信仰,对青春的留恋,对理想的执着,

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梦幻之地。 康桥求学是徐志摩人生中最美丽的一 段时光,其时他对诗歌发生浓厚的兴趣,走上文学的道路。重返故地, 牵引起他无数关于青春、理想、还有对过去飘逸洒脱生活方式的甜蜜回 忆。诗中重墨浓彩写的是( )。

A 对青春的留恋 B 对理想的执着 C 大学学习生活 D 康河景观

正确答案:D

《风波》在人物描写上,善于借助性格化的( )描写,揭示人物潜 在的心理活动,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展现复杂深微的人际关系。所有 出场人物都栩栩如生,包括着墨不多的九斤老太和八一嫂,都给人以深 刻印象。

A 性格 B 细节 C 肖像 D 心理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人(今河南省孟县)。韩氏自 称郡望昌黎, 每自称韩昌黎, 故后世称他为韩昌黎。 他倡导了古文运动, 其文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各体兼长,为古代杰出散文家, 位列“唐宋( )”之首。

A 名家名人 B 散文家 C 八大家 D 古文家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巴金《爱尔克的灯光》文中“灯光”是全文的核心意象。作者写了几种 灯光, 旧居的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 心灵的灯光, 分别象征了昏昏欲睡、 了无生气的旧家庭的命运,对被旧家庭葬送而无缘再见的姐姐的思念, 和作者追求新的生活、新的理想的心理动力。整篇文章始终以( )为 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 象整体。

A 行踪 B 灯光 C 情感 D 家事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表现出 一种鄙弃世俗、蔑视( )的傲岸精神。但由于内心的矛盾无法排遣解 决,因而诗中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以河水急 下、直泻入海的气魄,和笔酣墨饱、豪迈狂放的风格,着力表现了此时 的豪纵心情。《唐诗别裁》云:“读李(白)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 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A 权威 B 官场 C 陈见 D 富贵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 酒杯。” 颈联上句一“常”字,便写出了异乡作客对作者来说已是家常便 饭,逃难、冷遇、贬滴、辗转迁徒、饱经忧患,写就了杜甫的一生。颈 联下句是写其扶病登高、愁绪满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全诗在悲愤深沉中作结。上句写回首一生,艰难备尝,白发日添, 垂垂老矣。“艰难苦恨”,是对自己颠沛流离一生的概括,从困长安到如

今寓夔州,廿年风和雨,一身愁与苦。但同时,这也指动荡不安的社会 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纵有苦恨万千,也只得借酒消愁,可惜因病 戒酒,无奈有杯难举。此时此刻,诗人的( )之情溢于言表,催人泪下。

A 伤时忧国 B 漂泊 C 异乡作客 D 愁苦

正确答案:A

.钱钟书《论快乐》阐述快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 ),它是短暂的, 无法永远,却是人生永远的诱惑与希望。

A 追求 B 信念 C 感情 D 愿望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孝敬长辈、尊老抚幼既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得以( )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从热爱父母亲、让亲情更加融洽做起,继而把这种淳朴高尚的感情逐步 升华为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在家行孝,在国尽忠。

A 建立 B 生息 C 凝聚 D 生存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前赤壁赋》中作者写景抒情由情入理生动地抒发的不重得失的豁 达乐观的情怀。 文中他以 ( ) 阐明变与不变的哲理: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A 主客问答 B 清风明月 C 人生感悟 D 以景拟人

正确答案:A

在车厢门口他突然停住脚步,给一位正走下车来的夫人让路。凭着 社交界中人的眼力,瞥了一瞥这位夫人的风姿,弗龙斯基就辨别出她是 属于上流社会的。他道了声歉,就走进车厢去,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 一眼不可;这并不是因为她非常美丽,也不是因为她的整个姿态上所显 露出来的优美文雅的风度, 而是因为在她走过他身边时她那迷人的脸上 的表情带着几分特别的柔情蜜意。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 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 而注意地盯着他的脸,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 群,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这一段精彩笔触出自( )之手。

A 莎士比亚 B 普希金

C 列夫· 托尔斯泰 D 别林斯基

正确答案:C

张爱玲的意象描写十分出色。如《金锁记》中“酸梅汤”能引起对于 七巧赶走昔日情人时那种复杂心理的联想,酸酸的,而且一滴、一滴, 像寂寞的夜漏,时间的感觉给强化了,“刹那”和“一百年”叠合,跟七巧 寂寞而漫长的一生融合在一块了。有时意象描写又用于定格、点题,突 出印象,增强联想。“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 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 鲜艳而凄怆。 ” 这写的是人物的愣神,而象征意蕴就是七巧悲剧性命运的无可逃脱。另 外,小说中每当七巧感情出现大的波澜时往往就写到月亮,共( )次 写月亮,每次的含义都有所不同。

A8 B6 C 10 D7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在艺术上,《史记》取得很大的成就。叙述历史人物,不仅有感人 的故事情节,而且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塑造了很多不同阶层的具有不 同性格的人物。语言丰富而生动,笔致跌宕。因而,两千年来一直被视 作散文的典范。它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 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A 纪年体 B 纪传体 C 章回体 D 演义体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是一篇宏观性质的科普作品,不 像科学小品,可从科学现象点滴生发开去;也不能如科幻作品,展开幻 想翅膀高飞。它既有严格的科学性,用准确、通俗的文字高度概括地介 绍系统工程的知识;又深入浅出,( ),寓繁于简,以鲜明的观点、 丰富的内容、醒目的标题豁人耳目,使外行乐意领教。

A 小题大做 B 以一总万 C 大题小做 D 另辟蹊径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889 年,23 岁的( )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 冈,并对她一见钟 情。尽管这段爱情最终夭折,但强烈的爱慕之情却给诗人带来了无穷的 灵感,此后诗人创作了许多有关爱情的诗歌。《当你老了》就是其中

一 首。

A 拜伦 B 普希金 C 雪莱 D 叶紫(芝)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篇十
《[语文]五上复习资料填空》

一、成语积累

描写人物外貌: 描写心理活动:

二、音序表

三、查字典的方法: 、 、 „„ 四、说明方法: 、 、 、 、 、 等。 五、修辞手法: 、 、 、 、 、 、 、 等。 六、多音字

晕yūn( ) yùn( ) 龟guī( ) jūn( ) 蔓màn( ) wàn( ) 攒zǎn( ) cuán( ) 剥bō ( ) bāo( ) 炮páo( ) pào( ) 抹mā ( ) mǒ( ) 七、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关于读书的名言)

( )

( ) ( ) ( ) ( ) 第二单元(表达思想之情的诗句)

( ) ( ) ( )

( ) ( ) ( ) 第三单元 四时之风

,。 ,。 ,。 ,。 ,。 ,。 ,。 ,。 第四单元

,只怕有心人。 ,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 。 滴水能把石穿透, 。 ,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单元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汉字, ,传播文明, 。 ,,书法字体,。 ,古色古香,,。 狂草奔放, , ,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 , ,又供观赏。 第六单元

兄弟敦和睦, 。 ( ) 孝在于质实, 。 ( )

爱亲者, ;敬亲者, 。(《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 。 ( ) 第七单元

同仇敌( ) 临危不( ) ( )往直前 前仆后( ) 力挽狂( ) 中流( )柱 大义( )然 ( )情壮志 不屈不( ) 披( )斩( ) ( )发图强 ( )精图治 众志成( ) 舍生取( ) ( )重道远 再接再( )

1

第八单元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为:。

《天净沙·秋思》 (元) 枯藤老树 , ,古道西风 。夕阳西

下, 。

。,。

八、诗词

泊船瓜洲( )

注释:泊, 。 间: 。绿: 。何时: 。还: 。 诗意: (“绿”字表现了 。)

秋思( )

,。 ,。

注释:秋思: 。 欲作: 。 复恐: 。 诗意:

长相思( )

,,,。 ,,,。

注释:聒: 。(组词: )

词意: 课外积累:

《梅花》(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年 月)

九、八字成语

十年树木, ,更进一步 近朱者赤, 取之不尽, 一日不见, 一言既出, 十、课文内容回顾 第一组:( )

1.《窃读记》作者: ,代表作 。《窃读记》表达了作者 。 中心句:

作者快乐的是 ,惧怕的是。

文章中,作者还提到了国文老师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中,“吃饭长大”指的是 ;“读书长大”则是指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 ,大树是指 。

3.《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 作家 。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 、 和 。

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们: 。 积累句子:

①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②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2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4.《我的“长生果”》作者: ,她把 比作 。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要 ,其次,作文要写 。

*在“我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开展了 和 等活动。 第二组:( )

5.《泊船瓜洲》作者是 代的 。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 《秋思》的作者是代的。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诗人抒情方法是 。《长相思》是一首 , 是词牌名。作者是 ,他被誉为“ ”。 6. 《梅花魂》作者: 。借物 ,表达了 。 本文中的思乡诗句:

文中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 ,不能回国时 ,送别时 。从中我们体会到 。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 ), ), )。

7.《桂花雨》的作者是 。 抒情,表达了作者的 。 8.《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是 ,课题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 的散曲 。

*“推敲”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 和 ,相关诗句是 , 第三组:说明文

9.《鲸》运用 、 、 、 等方法,介绍了鲸的 、 (短语概括:。)

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 ,目前仅存不到 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 、 、 和 。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鲸用 呼吸,鲸是 生

3

的,幼鲸靠 长大。

10.《松鼠》的作者是 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 ,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 。

11.《新型玻璃》为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 、 、 、、。

*《森林报》不是 ,而是 。它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 的代表作。

第四组:生活中的启示

13.《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 。(短语概括: 。)

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得意——( )——( )——无奈(依依不舍)。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里的鱼加双引号是因为 ,而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心动的东西。(如:金钱、荣誉、地位„„);也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如:考试多给了分数、营业员多找了钱„„)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 !

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类似的名言是 。 15.《落花生》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 ,笔名 。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 、 、 。其中 是重点描写。 文章采用 的写作方法,通过揭示花 、 的品格,进而说明 ,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16.《珍珠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 ,课文的中心句是 。

*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 ,现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

有 , ,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

1. 本组学习内容分两大板块一、 ,二、 。

2. 活动计划一般包括 、 、 、 等。 3. 字谜的形式多种多样,有 、 、 等。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 , 和 。

4.谐音是读音 或 的字。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括号内是 意,括号外是 。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描写了 。 母亲希望 ;父亲则通过批评 。 *积累句子:

①母爱是 ;母爱是 ;母爱是 。

②父爱是一座山, ;父爱是一片海, 。 ③父爱是一座山, ;父爱是一片海,

。 5.文字产生以前, 曾经采用 和 等方式交流思想,传说是第七组:勿忘国耻

从模仿 中创造了汉字。

21.《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通过描写圆明园 和英法联军的 、

6.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在 和 上用刀刻字,或用 画字。后来,

、 ,表达了作者的 。

还曾在 和 上写字。直到东汉的 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

圆明园不但 ,还收藏着 。这是一句

字。

的 句。

7.汉字的演变过程是 — — — — — — 。

这把火烧毁了圆明园,但烧不毁 ;这把火烧毁了圆明园,但

8.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 最高学府 的主管官员 。

烧不毁 ;这把火烧毁了圆明园,但烧不毁

9.汉字大约产生于 。汉字是世界上 的文字,曾对 、

。我想对今天的中国人说:我们要 !

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汉字书法是一门 的艺术。

22.《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按 来写的。读到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

10.我知道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 ,他的作品 被称为“ ”。还有

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有: 、 、 、 。

唐朝的 和 。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壮烈跳崖)。

第六组:父母之爱

23.《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了 。表达了台湾人民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故事发生在 。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 。

是 。

小礼堂画像上任务的主要成就有——

这是一对 的父与子,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

孙中山: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孔子:

诸葛亮:

18.《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 。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

郑成功:

小说是 。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 。

4

24.《最后一分钟》倾诉了 年 月 日 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的思绪。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是 。

*《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南京条约》香港被割让给英国。 第八组:走近毛泽东

25.《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 。全诗分 、 、 、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是 ,行程 ,于 年 月到达陕北。

26.《开国大典》 年 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 举行典礼。

课文按照 的顺序叙述,程序如下: 、 、 、 。(短语概括: 。)

毛泽东主席宣布:“ ” 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 ,使全国人民感到 。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引用了清代诗人 的诗句: 这句诗的意思是: 。 28.《毛主席在花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 、 、 。 *成语故事《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 。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毛泽东是 ,是 ,也是 ,他的心 。

*我知道的毛泽东诗词有: 、 、 、 „„ *我知道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有: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5

本学期学过的课文:

写人的: 、 、 „„ 怀念家乡的: 、 、 „„ 写景的:

说明事物特点的: 、 、 „„

告诉我们道理的: 、 、 „„ 朗读语气: 、 、 、 、 、 、 、 „„ 写作顺序: 、 、 、 „„

考试须知

1.1月12日早上7∶00到校,下午2∶30接回。

2.1月12日 上午语文8∶00-9∶30数学10∶00-11∶20

下午科学13∶00-14∶00

3.准备好考试用品:文具、草稿本(可以当垫本的)等。

4.语文带语文书、词语手册、金东卷、复习资料;数学、科学听任课老师安排。 5.另外,请带上家校联系本,考试结束算分用。

6.1月13、14日家庭作业:准备书籍:《城南旧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绿山墙的安妮》并开始阅读其中一本,每天做摘记一篇(采蜜本)。

7.1月15日上午8:00带上笔和采蜜本,回学校召开休业式,10:20左右接回。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4973.html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的道理】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