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

| 职称俄语 |

【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篇一
《表示朋友深厚情谊的诗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篇二
《描写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描写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篱笆分得清,友谊能长青.

酒肉兄弟千个有,患难之交无一人. --冯梦龙

酒桌上交来的朋友,转眼成为路人 --莎士比亚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

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篇三
《古诗》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乡偶书)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

③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赠汪伦》。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赠汪伦》。

2.集体背诵。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习背诵。

四、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回乡偶书》

1.解题:理解“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

4.学生读熟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

5.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6.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助。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8.指导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四、作业

熟读三首古诗并背诵。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查工具书理解诗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扮演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对小老师发问。教师通过介绍背景、赏析语言、观看画面、反复吟诵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进入意境,体会感情。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自己编故事、演故事。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篇四
《古诗(35首)(1)》

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篇五
《中华经典诗文》

《赠汪伦》学案分析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传诵。入选教科书的古诗,语言高度精练,节奏感强,学生学习起来朗朗上口,更是易于背诵。而且,经典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这首诗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写待发之际,诗人忽然听到岸边传来踏歌声,一个“忽”字,写出了李白心中的惊喜;后两句是抒情,诗人以水深喻情深,在诗人看来,桃花潭虽碧水幽深,却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情谊深!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二 学情分析

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读、理解等,但不同的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三 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诗词的教学要求“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想、悟、诵、唱等来达成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 教学准备

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收集李白的资料备交流,预习古诗.

五 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整个教学过程归纳为“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感诗情、诵诗歌”来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及其重要。不管是教师的积极引导,还是多媒体课件对情景的再现,我都不断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因此,古诗教学读是基础、悟是关键,以诗为本,重在悟情。由于本诗语言含蓄、凝练,而又极富情感,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的方法,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情促读,最终领会诗意,融入诗境。

六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知诗人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儿歌,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吧.

课件(1):播放歌曲《静夜思》

2、听出来了吗?这首儿歌的歌词的作者是谁?

3、板书:李白。

课件(2)出示李白像

4、那么,同学们,关于李白,你知道些什么呢?

5、学生先交流,老师适时给予补充。

课件(3)出示李白简介

6、是啊!李白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一身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赠汪伦》吧。

(二)借助旧知 解诗题

1、板书:赠汪伦

强调“赠”的读音应是平舌。

2、一起读一遍课题吧。

3、有谁知道“赠”是什么意思,题目又是什么意思吗?

4、李白之所以要送给汪伦这首诗,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很深厚的感情,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道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那么,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送给汪伦呢?

(三)自主合作 读诗文

课件(4):出示古诗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有问题的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也可以待会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刚才,同学都读得很认真,有没有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3、指导学生互评读书情况。

4、听古诗范读。

课件(8):播放录音

5、生齐读。

(四)师生探究 明诗意

1、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了吗?

2、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3、同学们,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来朗读一遍古诗吧!

(五)循循诱导 感诗情

1、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2、请欣赏故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课件(6):出示故事视频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5、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厚情谊。

6、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课件(7):出示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去,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那短短的十几天里,他们过得非常愉快。然而,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正要离开的小船上,看着那幽深的潭水,更加触动了他的离别情怀。同学们,有谁知道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吗?(水深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4)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展开想象,体会诗情。

(5)是呀,纵然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情谊深啊!这真是水深,情„„ (更深)

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让我们用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用读表达出来吧!

(六)不拘一格 诵诗歌

课件(8):配乐并引导学生三读古诗。

(1)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将要离岸的小船上,忽然看到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的心一定会为之感动,你会脱口而出„„(齐读古诗)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古诗)

(3)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反复吟唱着感触之言,渐渐的远去了„„(引导学生重复诵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同学们,你们有谁听过周杰伦的歌?他唱的歌很快很特别,今天,我们也换一种朗读古诗的方法,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5)师范读(桃花潭水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汪伦送我情。„„),生读。

(4)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读诗的方法吗?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首诗唱出来,你们想学吗?(欣赏并学唱儿歌古诗《赠汪伦》。)

课件(9):播放儿歌《赠汪伦》

(七)拓展延伸 内化“情”

1、同学们,还是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描写友情的诗作,数不胜数。像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2、引导学生朗读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课件(10):出示《别董大》(齐朗读)

(2)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王维借酒为他饯行,送友人西出阳关„„

课件(12):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齐朗读)

3、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一份美好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配乐齐背诵古诗《赠汪伦》)

七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这节课,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用最简洁、明确的词句概括体现诗句内容的词语,使学生一目了然,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篇六
《古诗词阅读理解》

第 四部 分 古 诗 词 阅 读 理 解 主编 李吉顺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一般设置两小题,分值为8分,一小题是思想性艺术性考查,一般这样发问:字词的含义;什么景象,什么画面,表达什么情感?第二小题命题为分析鉴赏题 ,也就是文学评论。谈观点,看法。09年高考题是;“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对于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同样也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有些同学读了几次读不懂,无法找到解题思路,有的放弃,有的不着边际的写几句,其实越是这种情况,越应该镇定不慌,多读几次。因为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全部寄托在优美而丰富的语言之中,这些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美,只有通过反复的读,不断的品味,换一种角度去感受,才能品出真情,感出真味。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再难,也有各自特有的规律,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认真地分析、掌握这种规律,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那么古诗词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又在那里呢。对于这个问题,各个学派各有妙招,众说纷纭,我觉得光机械的读不去想也不行,关键在于一边读,一边寻找暗示点,特别是对于高考题中的诗歌鉴赏题来讲,既要考查你的鉴赏能力,又要为这种鉴赏思路提供暗示,只不过是暗示方式不同罢了。一:文题暗示:有些诗歌的文题就是诗眼,抓住诗眼看语言表达。例如李白的《静夜思》“静夜”是“思”的环境“思”,是这个环境下最重要的心理活动,这个“思”显然成了这个文题的中心词,同时成了全诗的诗眼,作者思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线索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思故乡”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一个月下思乡的情景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首诗以成为思乡的千古绝唱,每当我们独在异乡时,我们自然会不由的咏唱这首诗我们的的思想自然和古人融为一体。二:作者暗示:诗词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情趣爱好、性格特点的媒介,有些诗,一看诗的作者,就知道其诗风特点,就可以推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林和靖的诗,一看诗作者,就知道他是一个梅妻鹤子,孤高的诗人,因而诗的思想感情无疑带有一种闲适的人生态度,与世无争,醉情山水的生活情调。我们带着这种未见其诗先见其人的思想基调,走进诗中,去感受。三:背景暗示:背景是作者在特定

的历史环境下,思想感情萌发的土壤,例如杜甫一生所经历的,对他的诗歌艺术起巨大作用的便是“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四处漂泊,厉尽了生活的艰辛,同时也目睹了战乱中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作者的思想感情处于一种极度的悲痛之中,因而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的壮丽诗篇,因而他的感情基调无疑是伤感的,格调是凄凉的、低沉的。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以一个“国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以“草木深”烘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景象,其次用“花溅泪”、鸟惊心” 等夸张,拟人的艺术手法烘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景象。 四格调暗示:诗歌艺术在景色描写的时候,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主要方式,往往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景色描写的格调上,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基本的表达手法,而在情景中的格调渲染,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最好体现,我们可以把景色的格调,作为透视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突破口。就诗歌的格调来讲,一般分为暖色格调和冷色格调。暖色格调一般的是一中热烈、欢快的思想情感。例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李白因永王之事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因为释下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诗人因此湍急的江水抒发了欢快的心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首句中开篇给人以明快舒畅的格调,体现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彩云间”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早晨美丽的景色,但是我们不妨从这个暖色的格调中,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角度去深刻,就会感受到一种由晦暝一下转到无限光明的大好气象。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了白帝城。全诗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一种如释重负,欢快的心情。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以过万重山”。 五:字词暗示:纵观我国的古典诗歌,大部分是离情别序,伤感抒怀的多。而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凝练的字词,形成鲜明的诗歌意象来表达的。从字词入手,是诗歌鉴赏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例如: 杨 柳 枝 词(白居易) 咏 柳 (曾巩)一树春风千万枝, 乱条犹未变初黄, 嫩于金色软如丝。 倚得东风势便狂。 永丰西角荒园里,

解把飞花蒙日月, 尽日无人属阿谁? 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两首诗都塑造了“柳”这一形象,但在诗中的形象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作一简要的分析;我们首先从白居易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柳在春风里正充满着无限生命的活力,一个“嫩于金色”,一个“软如丝”刻画了柳无限娇美的形象,而诗的后两句中的一个“荒园”,“无人属阿谁”体现了柳美无人鉴赏这一形象特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而在曾巩的诗中我们可以同样地去找一些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关键词来挖掘作者深深潜伏的思想感情,“倚得东风势便狂”诗中的“倚得”就是凭着、靠着,“势便狂”无疑我们从曾巩的诗中体会到作者对于那些凭借势力猖狂一时的小人无比愤怒的思想感情,一个“不知天地有清霜”无情地嘲讽了这些小人逃不脱灭亡的下场。六、诗眼暗示:一首优秀的诗歌都有自己的诗眼和词眼,只要抓住了诗眼这个主要矛盾,那么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闻笛”便是全诗的诗眼,把读者引入了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浓浓的思乡的情感之中。 七、换角度感受: 所谓的换角度感受法,就是使自己进入某种艺术境界,和思想情感境界去体味,去感受。例如,你就是当年的李白,在遇到朝廷赦免后,才写出了:“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具有欢快格调的诗句,感受到他心灵的轻松和无限的欢娱之情。 八、意象形象暗示:掌握诗歌意象,是破解诗歌思想内涵,挖掘主题一个最重要的鉴赏过程,是由现象到主题而展开的一个高级思维活动。意象是诗歌艺术最主要的一种审美体验,是情感的载体。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把意象比作为喻体的话,那么诗歌中的主题便是本体。因此我们读诗歌必须首先要读懂意象。常见的意象有这么几类:1、自然景观:(1)、月—— 思乡念亲,离愁别恨。 寂寞孤独,思归之情。(2)、流水-— 人生苦短,命运无常。 时光易逝,哀愁感伤。功业未成,忧思难忘。(3)、风、烟、霜--哀怨惆怅,凄苦苍凉。失意孤独, 漂泊流浪。(4)、冰雪——— 晶莹高洁,忠贞高洁。例:“清如玉壶冰”“肝胆皆冰雪”光明磊落。

2,植物类: 芭蕉孤独忧愁, 杨柳别离思乡。 梅花品格高尚, 草木反衬荒凉。红叶红豆传情, 流水哀伤落花。 松竹菊梅高雅, 荷莲一尘不染。 3、动物类: 鸟雁传情、 鸿鹄高远。 乌鸦荒败, 猿啼哀伤。 鸳鸯恩爱、 鸣蝉高洁。 杜鹃啼春, 凄凉哀伤。4 、人文景观:舟湖长亭灯烛镜, 离情别绪更愁肠。 登高凭楼离别苦, 吹笛笙箫内心孤 。饮酒豪气悲愁闷, 捣衣征人别故乡。 杨柳送别情谊深, 羌笛清角边塞寒。 九:典故暗示:在古典诗歌中,典故是诗中一大艺术特征,每一个典故都是一个美妙的故事,每一个典故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既可以通过诗歌掌握大量丰富的知识,又可以通过典故进一步掌握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深层次意思,进一步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中常用的典故有:神器:指帝位、也指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月老:传说主管人间婚姻的神仙,有时也称之为“月下老人”。 陶朱:越国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越王灭吴之后,离越赴陶经商,成为一名富商。祝融:光明四海,后世称之为火神。 连理枝、比翼鸟:比喻恩爱夫妻。相传宋时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后来韩凭自杀,他的妻子,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弄脏,同康王坐台游玩,投台而下,大家拉她,衣烂未逐。她留遗书说自己死后与韩凭合葬,康王发怒,偏分葬两处,不久在两座坟上各生了一棵树,两树枝交错在一齐,一对鸳鸯相向悲鸣。孔方兄:因旧时钱有方孔,所以称之为孔方兄。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指男女幼时相识,天真无邪。问鼎: 传说楚子伐浑之戎,遂至于雒,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周朝传国宝鼎大小轻重,后喻图谋帝位。今喻“夺得” 逐鹿:群雄并走,争霸天下选自《蒯通传》以鹿喻帝位。秦晋: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采取以通婚的形式,结成同盟,后指成亲谢家:晋时名臣谢安问自己的侄子“为什么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其侄谢玄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亭耳。”指人有风度。精卫: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了,死后化为精卫鸟,每天衔石填东海。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不怕艰难。击楫中游:《晋书祖狄

传》东晋大将祖狄率部渡江,船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祖狄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指报效祖国。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鸡口牛后:比喻宁在小地方当家做主,也不在大地方任人支配。泰斗: 泰山北斗,指杰出,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西席: 代指老师。 方寸: 人的心。 杜康:酒的代称。 提刀: 代人写文章。 下榻:礼遇贤者。 涂鸦:《尧山堂外记》书画文章不象样子。抱柱:相传古代的一个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等了很久,不见女子来,后来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坚收信约,抱桥柱被淹死,喻坚守信约。李白的“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南越王来朝称臣,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把南越王抓来。比喻杀敌报国的意思,岳飞的《满江红》中有“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班马:传说春秋时期,郑、鲁、晋伐齐,齐军撤走,晋大臣邢伯听到马嘶,推论班马鸣(离群之马),认定齐军必撤,后指抒发惜别之情。李白的《送友人》中有“萧萧班马鸣”辞第:汉时武帝为大将霍去病建造府第,霍去病推辞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后比喻为国忘家。杜甫的诗中曾这样写道:“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还珠:东海孟尝当太守时,草除贪污流弊,还珠于民。后喻官吏为官清廉。杜牧的“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青眼与白眼相对:三国名士阮籍对讨厌的人露出白眼,对喜欢的人正视,黑眼珠在中间,为青眼后指对人喜欢和郑重。例如:杜甫的“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忘吾子。”青山流水: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琴,后指知音。例如辛弃疾的流水高山弦断绝”哀鸿:出自《诗经》中的“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后指百姓流离失所。吴钩: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表达了自己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境界。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友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指远方的来信。采薇:武王平殷乱,天下归周,而叔夷、伯齐耻之,义不食周食,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饿死在山中,后用来表示坚守节操。文天贤“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犹喜故人先折桂,自谅羁客尚漂蓬”。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例刘玉锡的“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典故源于高考系列丛书《导与练》)

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篇七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材说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由整体到部分,描写了柳树之莹绿,柳枝之柔长,柳叶之细巧。最后一句又巧妙地从描写柳树转移到赞美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春游湖》是宋代徐俯在一阵春雨后游赏西湖所作。这首诗把春天湖边景色写得明媚可人。第三、•四句描写春江雨后水势高涨,把石桥都给淹没了,•行人只好坐船摆渡过去。景致虽小,颇见情趣,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这首诗很受人传诵,甚至一想到“春雨断桥”,就联想到了徐师川的名字。

写作特点:这两首诗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进行描写,全诗写得清新自然,想象丰富。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村居》犹如一幅美丽的通俗画:阳光明媚,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清代文人高鼎在乡下居住时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描绘了初春时节农村明媚的风光和儿童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村居》

一、二句: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三、四句: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小儿垂钓》

一、二句:抓住“蓬头”的特点刻画了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

三、四句:抓住小孩儿瞬间的神态表现出钓鱼时的专心致志。

写作特点:

《村居》这首诗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赋予生活气息。

《小儿垂钓》这首诗生动有趣,把小儿垂钓的样子描写得活灵活现。

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这首诗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鸟雀到处呜叫,经过一夜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作者抓住这一特点,勾勒出一幅春晓图。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响,构成了鲜明的听觉形象。《离离原上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为适合小学生阅读,本课只摘用了前四句,题目是编者加的。这首诗讲了野草的特点。原野上的草,冬天干枯了,被野火烧掉了,可是到了春天,它又长了出来。后人常常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说明生命力的旺盛。

清秋的江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寻着那朗朗的笑声望去,我们也不由得为渔翁俯仰间的收获而喜悦。再听那“丁丁东东”的泉水流动之声,谁不想沿着重峦叠嶂的小山去寻找那九溪十八涧的本源呢?„„一切一切的赏心悦目,尽在《“一”字诗》和《九溪十八涧》中。

《九溪十八涧》是一首五言诗,运用了一种叫“重言”的修辞方法,即重叠单字以增强描写效果的方法。诗中描绘了峰峦重重的山谷、曲折蜿蜒的小路、哼唱山歌的清泉和参差错落的树木。《“一”字诗》则是一首七言诗,它运用重复的手法,用十个“一”字勾勒出一幅

优美的画面:在一个晴朗的秋夜,一条渔船泊在江面,一位渔翁悠闲地沉湎于垂钓之中。两首诗风格极其相似,它们在重叠词语的同时,都把音乐中的韵律美融人其中,像带有“反复记号”的山歌,久久在人们心中回荡。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写作特点:《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及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练明快。《山行》本诗以写景为主,人、景、情紧密结合,富有理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17岁时写的一首怀念家乡亲人的诗。全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孤身一人客居在他乡,人地生疏,非常寂寞,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我在这遥远的地方想到亲人们都登上高处,大家身上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就缺少我一个人。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自然。第一句中一个“独”字、两个“异”字,重笔描摹了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孤独处境,表达了诗人极其寂寞的心情,奠定了全诗感情的基调。第二句中一个“倍”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团聚的情感,写出了离家在外的人常有的一种心情,极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诗的后两句通过作者自己思念家乡而遥想家乡兄弟登高望远的情景,写出了兄弟们此时一定也在想着他,进一步表现了兄弟手足之情。

《赠汪伦》是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诗的大意是:李白我坐上船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诗的前两句写汪伦“踏歌”送行,这是一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又充分表现了这一对朋友同样豪爽乐观的性格。后两句与潭相比,即景抒情,特别是“不及”二字用得很妙。诗人没有说汪伦对我的情谊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而是说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比不上这份情谊,可见这份情谊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本课选取的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送别诗,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回乡偶书》描绘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表达诗人无限的感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别)、人物(诗人和孟浩然)、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同时在写实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们是好朋友。烟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唱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不令他惆怅和留恋。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诗人却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而深远。这种深厚的情谊,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却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诗歌可直译为:我在黄鹤楼上送别了亲爱的老朋友,阳春三月他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远去的孤帆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边奔流。

《回乡偶书》写的是作者“少小离家”,直到晚年才得以返回故乡时的景象和情趣。几十年岁月流逝,人世变迁,作者的心情应该说是又悲又喜,百感交集。首先,他从年岁、乡

音和自己的容貌变化等几方面发出无限感慨,情感真挚深沉;接着,从儿童跟自己的问答,又幽默而风趣地加深了这种感慨之情,同时使叶落归根的老人感到无限欣慰和温暖。全诗清新通俗,语言自然,琅琅上口,跟所要表达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十分融洽。诗歌可直译为:少年离家年老才返回故乡,话音没变两鬓间白发苍苍;儿童们见了我都不认识,笑问我:“客人你来自何方?”

选编这两首古诗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从中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准确,体会古诗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诗二首》教材说明

诗言志,本文所选的两首诗皆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一首是不满当时朝政借古讽今,一首是刑场上的自我独自。两首诗的作者,—位是柔弱的古代女子,另—位是现代热血男儿、革命志士。然而两首诗皆充溢着一种为理想和信念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集大成者,她的诗以婉约清丽见长。但这首《夏日绝句》却写得豪放大气,慷慨激昂。要了解这首诗,必须深入了解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实际上诗人是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这不仅是诗人对项羽的高度评价与仰慕,也是李清照历经变故后形成的坚定人生观,更是诗人在国家危亡的历史关头向社会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呼喊。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其诗作虽然流传甚少,然而一首《夏日绝句》,就足以流芳百世,咏颂千古。

1928年初,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同志被捕了。在狱中敌人先是企图收买他,但他毅然回答说:“办不到。可牺牲我的生命,决不放弃我的信仰。”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终于杀害了夏明翰同志。临刑前,凶手问他有无遗言,他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的前两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真理、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后两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达了作者对前途乐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无数革命志士会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去迎接灿烂的黎明,被压迫的人民一定能够获得解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读罢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以及怀着对同志的企盼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这首诗的特点:一是语言朴素,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读来琅琅上口,让人易读易记。二是字里行间道出了作者的肺腑之言。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听到作者伟大的心声,它不是一般的诗,而是用血肉凝成的诗篇。

《塞下曲》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代表作品,全名为《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该诗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借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赞美唐朝戍边名将的勇武。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写将军巡夜时的情景。“草惊风”,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则是对李广“中石没镞”故事的夸张和诗化,使戍边将军的形象呼之欲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醇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写这首诗时,他已经年近七旬。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情!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充分展现。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途经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今夜为何如此静谧?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句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第三句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古时小妇人的青螺髻了!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李白写的《望天门山》,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雄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人首先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楚江,即楚地的长江,古代称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楚。读着诗句,不禁使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断”、“开”两字,下笔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对峙,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描绘出来,显示了大自然创造力的神奇和伟大。在诗人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江水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滔滔江水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东、西梁山夹峙于长江两岸,江面变窄,加之由西向东的长江走势在这一带呈北折之态,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环旋转。“回”字鲜明地概括了天门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长江别处流水的特点,落语看似平常,却真实、准确、生动。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见的天门山的雄姿,下句则点出“望”的立足点和诗人的淋漓兴致。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峙的两座山峰,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缘何产生“相对出”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诗人不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足点“望天门山”,而是在“日边来”的“一片孤舟”之上。望着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也就油然而生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

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赏名山胜景时心旷神怡的情状。试想:丽日照临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夹峙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景象!

古诗二首》中的《渭城曲》和《别董大》从内容和情感上讲,都是写送别的,因此均“送别诗”或“赠言诗”。

《渭城曲》原诗名《送元二使安西》,因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又名《渭城曲》《阳关曲》。渭城,及秦代帝都咸阳,至汉代,易名渭城。元二,是王维的朋友,姓元,排行二,从事中的知他是要西出阳关,以排行来称呼熟悉的人,是当时的一种习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出了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耳的画面。清晨,绵绵细雨飘然而降,润湿了路上的灰尘,

杨柳经过洗涤润泽,清新怡人,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

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他的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这两句可见一斑。这两句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他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寓含着依依惜别的挚情。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别,所以杨柳也象征离情别绪之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饯行送别辞。请您在饮下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阳关旧地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之地,“西出阳关”,不免会长途跋涉,倍尝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 “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之情,还包含着深情体贴和殷勤祝愿。

此诗饱含依依惜别之情,真挚感人而不伤感,富于热情和乐观的情调,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挚情,也成功的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被人称谓千古绝唱。

《别董大》是高适送别当时著名的琴诗董庭兰时所写的一首诗。董庭兰擅长弹奏七弦琴,而盛唐时却盛行胡乐,所以,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董庭兰虽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高适当时也很不得志,正四处流浪,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但是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写的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应耀眼的阳光也黯淡了,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一群大雁向南飞去。荒寒壮阔的环境中诗人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当时灰蒙蒙的景,又暗示了两人当时的落迫境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呀!话说得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这首诗能为志士增色,能为-游子拭泪,是因为诗人“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气质自高”。正是因为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所以他才能把临别赠言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坚定不移,朴素无华,感人至深。

学习这首诗之前,先让学生查阅资料,充分了解高适,重点了解其坎坷的仕途,营造郁闷的气氛,而后再学习古诗,学生们会感受很深。

《词二首》教材说明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2.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绕县,风景优美,辛弃疾在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

3.上阙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渐渐升高了,山林顿时变得明朗起来,惊动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雀和蝉儿;清风吹拂中,鸟啼声、蝉鸣声飘出很远很远;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

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篇八
《十二首用情至深的诗句》

十二首用情至深的诗句

村上春树:

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 如若错过,便护他安好。

梁实秋:

你走,我不送你。

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 我要去接你。

方文山: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徐志摩:

走着走着,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 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 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 突然我乱了。

顾漫:

一个笑就击败了一辈子, 一滴泪就还清了一个人。 一人花开,一人花落,

这些年从头到尾,无人问询。

表达自己情谊深的诗句篇九
《感人至深的诗句》

感人至深的诗句

没有不能在一起的两个人,只有靠不拢的两颗心。

我可以不是你第一个喜欢的人,

不是你第一个牵手的人,

不是你第一个拥抱的人,

不是你第一个亲吻的人,

不是你第一个拥有的人.

但希望我是你遇到痛苦第一个想倾诉的人,

是你遇到快乐第一个想分享的人,

是你遇到挫折第一个能依靠的人,

是你今生以后第一个相伴到老的人。

所以请将你心里某个第一放心交给我。

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有一种伤叫悲伤,是睫毛再也承受不住泪球的重,轻轻碰到就会滴落。

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

出现的那个人。

我想,如果你有那么一点点喜欢我,就一点点,我也会有勇气去争取,可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分辨,生怕,或许,我以为的表示也只是自己的自作多情,这样的自己就会显得那么的渺小而力不从心。当对某人放进了感情,那么在他面前,你就像个神经病,会惶恐,不安,患得患失……

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一句话,不是对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们再也回不去。就是这样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生生的将两个原本亲密的人隔为疏离。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切肤之

痛。

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保持了沉默。

成熟不是人的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真的感情。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雨,你会遇到彩虹。

不要说不在乎结果,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爱能得到回应,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爱会开花结果,

爱是两个人的事。

不要傻傻地认为,

爱你是我自己的事情和你没关系,

你把自己放低,低到尘埃里,

低到可以为他放弃自己,甚至整个世界, 其实,负重的不仅仅是你自己,

还有无法承受你的负重的他。

如果有一天你想哭,给我打电话,我无法许诺让你笑,但是我可以跟你一起哭;

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我愿意分享你的悲伤与欢笑,不要觉得这是打扰,这是友谊。

如果有一天你谁的电话也不想听,给我打电话,我保证会到你身边,我还保证会一声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5081.html

    上一篇:冬天结婚对联

    下一篇:悲秋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