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朱字成语大全篇一
《包含-"朱"-字的成语》
1▲恶紫夺朱 △wùzǐduózhū △典故: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出处:《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例子:据此贼情理难容,伤时务,坏人伦,罪不容诛,一心待偎红倚翠,论黄数黑,~。(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 2▲傅粉施朱 △fùfěnshīzhū △典故:傅:搽;朱:红,指胭脂。搽粉抹胭脂。泛指修饰打扮。 △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例子:描眉画眼,~。(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jìnzhūzhěchì,jìnmòzhěhēi △典故: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出处: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例子:原来~,朱樱日日伏侍小姐,绣床之暇,读书识字,此窃颇通。(清·无名氏《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 4▲看朱成碧 △kànzhūchéngbì △典故: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出处:唐·李白《前有樽酒行》:“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眼始红。” 5▲琴断朱弦 △qínduànzhūxián △典故:比喻妇女死掉丈夫。
6▲以紫乱朱 △yǐzǐluànzhū △典故: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7▲纡朱怀金 △yūzhūhuáijīn △典故:纡:系结;朱:朱绂,系印的红色丝带;怀:怀藏;金:金印。比喻做了大官。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使我纡朱怀金,其乐不可量也。” △例子:若夫高冠长剑,~者,布满宫闱。(《后汉书·宦者传序》) 8▲朱陈之好 △zhūchénzhīhǎo △典故:表示两家结成姻亲。 △出处: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9▲朱唇皓齿 △zhūchúnhàochǐ △典故: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出处:战国楚·屈原《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例子:拜辞了翠裙红袖簇,~扶。(元·张寿卿《金安寿》第三折) 10▲朱干玉戚 △z
hūgānyùqī △典故: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出处:《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例子:~,森耸以相参;龙旗豹韬,抑扬而相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一回) 11▲朱轮华毂 △zhūlúnhuágǔ △典故: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 △例子:~,拥旄万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zhūménjiǔròuchòu,lùyǒudòngsǐgǔ △典故: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出处: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3▲朱门绣户 △zhūménxiùhù △典故: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14▲朱槃玉敦 △zhūpányùduì △典故:珠槃: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出处:《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
△例子: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15▲朱衣点头 △zhūyīdiǎntóu △典故: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出处: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16▲朱衣使者 △zhūyīshǐzhě △典故:指科举考试官。 △出处: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例子:~,宋人诗中屡见,亦言试官也。(清·梁章钜《称谓录》)
朱字成语大全篇二
《包含“朱”的成语》
成语
朱陈之好拼音zhūchénzhīhǎo典故表示两家结成姻亲。
朱唇皓齿zhūchúnhàochǐ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
容容貌美丽。
朱干玉戚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
、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
。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朱轮华毂zhūlúnhuágǔ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
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
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
比喻显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zhūménjiǔròuchòu,lùy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
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ǒudòngsǐgǔ
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zhūménxiùhù朱门绣户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
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
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朱衣点头zhūyīdiǎntóu旧称被考试官看中。zhūgānyùqī朱衣使者zhūyīshǐzhě指科举考试官。
朱槃玉敦zhūpányùduì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看朱成碧
纡朱怀金
琴断朱弦
傅粉施朱珠槃: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jìnzhūzhěchì,jìnmòzh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ěhēi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kànzhūchéngbì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yūzhūhuáijīn纡:系结;朱:朱绂,系印的红色丝带;怀:怀藏;金:金印。比喻做了大官。qínduànzhūxián比喻妇女死掉丈夫。fùfěnshīzhū傅:搽;朱:红,指胭脂。搽
粉抹胭脂。泛指修饰打扮。
恶紫夺朱wùzǐduózhū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
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
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
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
理。
以紫乱朱yǐzǐluànzhū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
的君子。
出处例子
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
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
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战国楚·屈原《大招》:“朱唇皓拜辞了翠裙红袖簇,~扶。
(元·张寿卿《金安寿》第三齿,嫭以姱只。”
折)
《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森耸以相参;龙旗豹
韬,抑扬而相错。(明·冯梦冕而舞《大武》。”
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一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令范~,拥旄万里。(南朝梁·丘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迟《与陈伯之书》)郊。”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
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死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
葭莩亲,虑致讥嫌。”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
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
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
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
……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
。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
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
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
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
……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
。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
侯,则共珠槃玉敦。”~,宋人诗中屡见,亦言试官也。(清·梁章钜《称谓录》)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
。(郭沫若《屈原》第二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原来~,朱樱日日伏侍小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姐,绣床之暇,读书识字,
此窃颇通。(清·无名氏《西清,形正则影直。”
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
唐·李白《前有樽酒行》:“催弦
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眼始红。
”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使若夫高冠长剑,~者,布满我纡朱怀金,其乐不可量也。”宫闱。(《后汉书·宦者传序
》)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无
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
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
之覆邦家者。”描眉画眼,~。(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据此贼情理难容,伤时务,坏人伦,罪不容诛,一心待偎红倚翠,论黄数黑,~。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朱字成语大全篇三
《包含“朱”的成语》
成語
朱陳之好
朱唇皓齒
朱幹玉戚
朱輪華轂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朱門繡戶拼音zhūchénzhīhǎozhūchúnhàochǐzhūgānyùqīzhūlúnhuágǔzhūménjiǔròuchòu,lùyǒudòngsǐgǔzhūménxiùhù
朱衣點頭zhūyīdiǎntóu
朱衣使者zhūyīshǐzhě
朱槃玉敦zhūpányùduì
近朱者赤,近jìnzhūzhěchì,jìnmò
墨者黑zhěhēi
看朱成碧kànzhūchéngbì
紆朱懷金
琴斷朱弦
傅粉施朱
惡紫奪朱
以紫亂朱yūzhūhuáijīnqínduànzhūxiánfùfěnshīzhūwùzǐduózhūyǐzǐluànzhū
典故
表示兩家結成姻親。
鮮紅的雙唇,雪白的牙齒。形容容貌美麗。
幹:盾;戚:斧。朱紅的盾牌、玉飾的斧頭。原為古時禮器。後也作為儀仗之用。
朱、華:形容裝飾華麗;轂:車輪中心的圓木。指古代王侯貴族乘坐的裝飾華麗的車子。比喻顯貴。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朱門:紅漆大門;繡戶:雕繪華美的門戶。比喻富貴人家婦女的住處。也借指富貴人家。
舊稱被考試官看中。
指科舉考試官。
珠槃:用珍珠裝飾的盤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諸侯歃血為盟時所用的禮器。
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將紅的看成綠的。形容眼睛發花,視覺模糊。
朱字成语大全篇四
《趣猜成语:朱科宇》
趣猜成语
六一路 三年级 朱科宇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成语闯关。
第一关是“数字成语”,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两个队。刚开始,本来是“泰山队”遥遥领先,然而,他们不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所以,他们队输得落花流水,我们队暂时赢了。我们真开心!
最激烈的就是第二关的“我演你猜”。每个人抽一个成语来表演,让其他人猜。小邢同学表演的“手舞足蹈”,被我第一个猜中,我们俩各自获得一分,大家都无比的兴奋。但是轮到我的时候,我抽了一个“东张西望”,呀,这可难住了我,我怎么都表演不好,其他人都跃跃欲试,我只好把机会让给了别人。看着小伙伴演得这么精彩,教室里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小杨同学在这一关,一个成语也没猜出,气得他哇哇直叫,嚷着要去跳楼。
最后一关是“看图猜成语”,老师打开大屏幕,上面的两幅图都是小动物在睡大觉。“是四脚朝天”这一次小杨同学脱口而出。后面的“小题大做”被大家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很多成语被我们相继猜出:话中有话,口是心非,大惊小怪------同学们个个猜得热火朝天。
经过三轮的PK,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队终于大获全
胜。这次猜成语的游戏,既让我感到很快乐,又收获了这么多新成语,真有趣!
朱字成语大全篇五
《成语游戏【朱政航】2》
朱字成语大全篇六
《一份成语研究的全面总结——朱楚宏《成语语义超常引申新探》评介》
朱字成语大全篇七
《成语故事.朱文24》
8.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9.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0.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朱字成语大全篇八
《与朱元思书-成语》
朱字成语大全篇九
《七年级语文-课件-期末复习病句成语标点符号-朱小蔓-20110610》
朱字成语大全篇十
《《朱子语类》词语拾遗》
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Vol. 33 No. 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1
《朱子语类》词语拾遗
高长平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朱子语类》中,有不少词汇为《汉语大词典》所忽略,以故《大词典》书证往往迟后。文章选取的词可将《大词典》书证提前。
关键词:《朱子语类》;《汉语大词典》;词语;补正;初始例 中图分类号: H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1-0017-02
Notes on Words in The Analects of Zhu Xi
GAO Chang-p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 careful investigation of some vernacular expressions in The Analects of Zhu Xi,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rovide valuable materials and views for reference to the compi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ies such as the Great Dictionary of Chinese Language.
Key words: The Analects of Zhu Xi; Great Dictionary of Chinese Language; words; supplement; earlier citations
笔者在阅读《朱子语类》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些词汇未曾被《汉语大词典》注意到,因而涉及到这些词语的某些义项时引例过晚。谨试对如下的条目进行补正,并考释未收词语。这些书证也不一定就是最早的,聊为引玉之砖罢了。
一、积沓
《汉语大词典》释“形容多而重叠”[1],没有附例证。 按,《朱子语类》卷七十:“‘巽而止,蛊’,是事事不理会,积沓到后面成一大弊,故谓之‘蛊’,非谓制蛊之道,当巽而止。”
二、贴助
《汉语大词典》释为“贴补;补助”,引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2,p142]。
按,《朱子语类》卷五十二:“义与道得此浩然之气来贴助配合,自然充实张主。”又见宋李纲撰《梁溪集》卷一百十六:“若得拨还韩京吴锡吴全等军马贴助单弱之势,尚可支吾目前。”此可将例证提前。
三、正定
《汉语大词典》释“校订改正;端正而坚定;佛教语”,
梵语“三昧”之意译,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为八正道之一[3]。
《朱子语类》卷二十:“孔门之教说许多仁,却未曾正定说出。盖此理直是难言,若立下一个定说,便该括不尽。且只于自家身分上体究,久之自然通达。”又第二十七:“要之,天地是一个无心底忠恕,圣人是一个无为底忠恕,学者是一个着力底忠恕。学者之忠恕,方正定是忠恕。”
按,大词典没有对应的义项。此处可为“正儿八经;明明白白”。
另,汉兰台令史班固撰《前汉书》卷四十九:“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故卒伍成于内,则军正定于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
按,此为“端正而坚定”义,早于大辞典例证。 四、蹑踪
《汉语大词典》释“追踪、跟踪”,引《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又释“小步、轻步”,引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2,p537]。
按,《朱子语类》卷十六:“这个道理,未见得时,若无头无面,如何下工夫。才剔拨得有些通透处,便须急急蹑踪
────────── 收稿日期:2010-09-06
作者简介:高长平(1985-),男,山东莱芜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古及近代汉语。-17-
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趱乡前去。”又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三:“召术士禳禁,命僧徒课诵,皆不能止,乃移居远遁,亦蹑踪而至。”此可将例证提前。
五、一套
“套”《汉语大字典》释“同类事物组成的整体。如:成套,乱套,套曲”,引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4]。
按,《朱子语类》卷八十:“仪礼载‘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本一套事。”又《朱子语类》卷二十一:“故‘学则不固’,与不重、不威,只一套事。”此外可见《全元散曲·刘庭信》“穿一套藕丝衣云锦仙裳,带一别珠珞索玉项牌”,《全元散曲·吕止庵》“巧盘云髻插琼簪,穿一套素衣恁般甜淡。”
六、呼唤
《汉语大词典》释“呼叫、喊叫”,引明凌蒙初《北红拂》;又释“召唤,差使”,引《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又释“称谓、称呼”,引《朱子语类》[5]。
按,《朱子语类》卷九十六:“如此如谓草与自家意一般,木叶便不与自家意思一般乎?如驴鸣与自家呼唤一般,马鸣却便不与自家一般乎?”又见宋李昉等所撰《太平御览》卷七十三:“忽一夜闻人呼唤声,车行雷骇,晓而石桥自成,家家牛皆喘息未定。”(呼叫;喊叫)《太平御览》卷二百九十六:“士卒争先,纷纷扰扰。军骑相连,咽塞道路,后不得前。呼唤喧哗,无所听闻。”其可释为“呼叫;喊叫”义。
在此义项上之前的唐代有更早的例证。孙光宪撰《北梦琐言》卷三“自西川移镇广陵,舟次瞿塘。左右为骇浪所惊,呼唤不暇,渴甚,自泼汤茶吃也。”
七、打做一片
《汉语大词典》释“打成一片”为“不同的部分融合为一个整体”,引《朱子全书》[6]。
按,《朱子语类》卷四十四:“此譬如停贼在家,岂不为害。若便赶将出去,则祸根绝矣。今人非是不能克去此害,却有与它打做一片者。”又见明方以智《一贯问答》:“居深山中,与木石、鹿豕无情无知之物打做一片,忽然触着一毫,若决江河,搅成酥酪矣。”此与“打做一片”义同。
此义项又有较早例证,《全唐词·吕岩》:“百岁韶华如电,空回首,又来遍。贩骨轮回,千生万死,只管改头换面。要得免,捉住清风,把虚空打做一片。”
八、莫未
《汉语大词典》未收。
按:先看“莫非”,《汉语大词典》释“没有一个不是”;又释“副词,表示揣测或反问”;又释“或许、难道”,也常跟“不成”呼应[7]。
《朱子语类》卷第十三:“朋友之义,自天子至于庶人,皆须友以成,而安卿只说以类聚,莫未该朋友之义否?”又-18-
卷第五十三:‘“是与人为善”,当其取人之际,莫未有助之之意否?’曰:‘然。’”卷九十七:“这事,且看温公讳日与礼成日同,则吊之可也。或已在先,则更差一日,亦莫未有害否?”卷第一百三十八:“次日问:‘夜气莫未说到发生处?’曰:‘然。然彼说亦一验也。’”
按,此词和“莫非”在“副词,表示揣测或反问。或许;难道。”这个意义上相同。
九、遏伏
《汉语大词典》未收。
按:《朱子语类》卷五十五:“书中多说‘聪明’,盖一个说白,一个说黑,若不是聪明底,如何遏伏得他众人?”卷一百二十六:“彼所谓‘降伏’者,非谓欲遏伏此心,谓尽降收世间众生之心入它无余涅盘中灭度,都教你无心了方是,只是一个‘无’字。”东晋天竺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卷一:“佛告比丘此十二大神诸鬼中之雄,与其眷属三万五千,俱诸天斗时遏伏罗刹。”
按:“遏伏”可释为“制服;收服”。 十、牢关
《汉语大词典》未收。
《朱子语类》卷十六:“后段各发明前说。但此处是个牢关。今能致知,知至而意诚矣。验以日用间诚意,十分为善矣。”宋释恵洪撰《禅林僧寳传》卷六:“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又见南唐静、筠二师编《祖堂集》卷九:“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任你天下忻忻,老僧独然不顾。”
按,可释为“关键点;要紧之处”。 十一、快慊
《汉语大词典》未收。
《汉语大字典》释“慊”为“满足;快意”
[8]
。《孟子·公孙丑上》:“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赵岐注:“慊,快也。
《朱子语类》卷第十六:“犹恐隐微之间有所不实,又必提掇而谨之,使无毫发妄驰,则表里隐显无一不实,而自快慊也。”又见元程端学撰《积斋集》卷二:“人无识不识,咸快慊称颂不絶口。”
按,其可释为“快乐,满足”。 十二、靠定
《汉语大词典》未收。
《朱子语类》卷六十七:“人须是就至虚静中见得这道理周遮通珑,方好。若先靠定一事说,则滞泥不通了。”又卷六十四:“‘夫焉有所倚?’圣人自是无所倚。若是学者,须是靠定一个物事做骨子,方得。”《全元杂剧·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他紧靠定那棺函儿哩。”《歧路灯》第八十三回:“今日讲弃产,只靠定王象荩去办。”
(下转第25页)
卢培培:从语言顺应论看霍氏《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
达出曹雪芹大师赋予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汉语中,这些名字具有双关意义:“钱华”即“花钱的人”,“卜世仁”即“不是人”,“詹光”即“沾光”,“卜固修”即“不顾羞”,“单聘仁”即“善骗人”。此外,由于译者对百家姓的发音方式并未完全掌握,而将“单聘仁”的姓译为“Dan”,属于误译,正确发音应该是“Shan”。
五、结语
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也就是顺应的过程。由于原文是源语作者的语言选择顺应其语境的结果,目标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选择也要顺应这种选择,从而使得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接受语境相顺应。人名翻译要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在人名翻译中要体现文化价值。霍氏主要是出于对人物身份、语境关系、受众文化心理、审美需求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的顺应而对人物姓名进行英译的。在语言顺应论的指导下,霍氏译本将这些人物生动地展现在了目标语读者面前。当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了霍氏译本在人名翻译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及语义流失。正如翻译家奈达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
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6]这就告诉译者在翻译时要兼顾两种语言的形式的文化特征,力求顺应疑问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大背景。
[参考文献]
[1] YANG Xian-yi.A Dream of Red Mansion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
[2] Hawks, 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London: Pen-
guin Books, 1977.
[3] 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J].中国翻译,2004,(2) .
[4] Verschueren, Jef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6]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999.
[7] 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8] 姜其煌.欧美红学[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校对:朱 燕)
(上接第18页)
按,可释为“紧紧依靠”。
[4]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1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
社,1994:541.
[5]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3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
社,1994:290.
[6]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6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
社,1994:313.
[7]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9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
社,1994:415.
[8]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
出版社,1994,(4):2339.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8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
社,1994:133.
[2]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10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
版社,1994.
[3]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5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
社,1994:314.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