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羽的诗句

| 职称俄语 |

【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一
《描写关羽的诗句》

描写关羽的诗句

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唐人郎君胄《壮缪侯庙别友人》

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加一国,敌号万人。——宋无名氏《武成王庙从祀赞》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功成自合归玄德,解印封金离许都。不羡金银光照室,惟思恩义走长途。人言俊杰千年少,我道将军万古无。不是追兵无铁骑,曹公尤重去时书。——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东吴赴会,单刀往还。足摇地轴,手撼天关。鸿门小可,渑池等闲。关公之名,威震江山!——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粗豪车胄运机筹,要害仁慈刘豫州。赖得云长施义勇,青龙刀劈乱臣头。——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忠勇高三国,神谋陷七屯。至今千古下,军旅拜英魂。——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北人更欲生关羽,犹倚糜芳信士仁。曹操雄心怀白马,董昭空自弄精神。——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三

白马当年事困危,将军立效干功时。斩头出阵来无阻,策马提刀去莫追。壮志威风千古在,英雄气概万夫奇。堂堂庙貌人赡仰,忠勇惟君更有谁?——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一

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气盖世,勇而强。万众中,刺颜良。——宋人黄茂才《武安王赞》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鼓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来往军中胆气高,平欺许褚胜张辽。又夸益德真勇猛,致使当阳喝断桥。——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开疆施妙略,决水运良谋。功盖三分国,英雄敌万夫。孙权应丧胆,曹操欲迁都。华夏威风震,声名绝代无。——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将军气概与天平,匹马单刀独自行。干里寻兄恩义重,五关斩将鬼神惊。鼓声响处人头落,旗影开时血刃红。堪笑蔡阳无计算,山鸡要与凤凰争!——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将军降汉不降曹,千里寻兄岂惮劳。送别许都关外路,刀尖曾挑锦征袍。——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虽为感恩者,竟是思归客。流落荆巫间,裴回故乡隔。离筵对祠宇,洒酒暮天碧。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唐郎士元

治病然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陀。骨上肉开应刮毒,盆中血满若流波。樽前对答犹谈笑,青史英名永不磨。——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跃马斩将万众中,侯印赐金还自封。横刀拜书去曹公,千古凛凛国士风。——元人郝经《重建庙记》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月缺魄易满,剑折复铸良。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有死节,可杀不可量!——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羽血未乾蒙陨命,蒙妻正哭妾分香。天地有心诛汉贼,但迟数月取襄阳。——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四

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做深渊。怪风怒拨汉江水,巨浪齐吞罾口川。八月霖霪飞黑雨,七军偃仰丧黄泉。关公神策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惟凭立国安邦手,先试青龙偃月刀。——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鼕鼕。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望盖挥鞭骑若风,将军飞入万军中。马奔赤兔翻红雾,刀偃青龙起白云。虎豹堕牙山鸟静,凤凰坠羽树林空。历观史记英雄将,谁似云长白马功?——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誓把功勋建,须将恩义酬。奋身诛虎豹,用命统貔貅。白马颜良死,延津文丑休。英雄谁可似?不负寿亭侯。——罗贯中赞关羽诗句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三国演义》诗一(颂关羽)

寝席羹杯几载同,不知玄德访隆中。吕蒙陆逊诚奸贼,消为孙登作妇翁。——宋·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其二

描写关羽的诗句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二
《关公诗》

七绝·感怀关羽 久慕当年义胆豪, 可怜血染旧征袍。 从斯堂庙英魂驻, 威武青龙偃月刀。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赞诗(出自《三国演义》) 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 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 酒尚温时斩华雄。” 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后人有诗叹曰: “挂印封金辞汉相, 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 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 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 今古留题翰墨间。”有诗为证 赞关公赞关张分破黄巾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赞关公温酒斩华雄威镇乾坤第一功猿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人们赞美关公的诗句很多,这里特摘抄两首,以印证关公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一首是辞别曹操以后,有人作诗叹曰: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再一首是关公败走麦城,58岁战死在玉泉山,人们为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特在山顶上建一座庙,四时致祭。后来有人写诗叹曰: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关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杖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关公死后,他骑的赤兔马被孙权赐与马忠后,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可见关公及其战马,人畜一般的忠心,到了何等程度!堪为后世所景仰,为千秋所颂扬!赞关羽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赞关公单刀赴会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赞关羽水淹七军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赞关羽华佗刮骨疗毒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叹关公早逝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忆关公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关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1:七律·咏关公(新韵) 桃园结义薄云天,偃月青龙刀刃寒。 一骑绝尘走千里,五关斩将震坤乾。 忠心报国为梁栋,肝胆护兄铸铁肩。 一去麦城无复返,英魂庙里化青烟。 2:七绝·感怀关羽 久慕当年义胆豪, 可怜血染旧征袍。 从斯堂庙英魂驻, 威武青龙偃月刀。 3: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赞诗(出自《三国演义》) 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 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 酒尚温时斩华雄。” 4: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后人有诗叹曰: “挂印封金辞汉相, 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 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 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 今古留题翰墨间。”5:唐人郎君胄《壮缪侯庙别友人》 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6:宋人黄茂才《武安王赞》 气盖世,勇而强。万众中,刺颜良。 7:宋无名氏《武成王庙从祀赞》 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加一国,敌号万人。 8:元人郝经《重建庙记》 跃马斩将万众中,侯印赐金还自封。横刀拜书去曹公,千古凛凛国士风。 9: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 年代:唐 作者:郎士元 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虽为感恩者,竟是思归客。流落荆巫间,裴回故乡隔。 离筵对祠宇,洒酒暮天碧。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 10:咏史下·关羽四首 宋·陈普 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 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 11:咏史下·关羽四首 宋·陈普 寝席羹杯几载同,不知玄德访隆中。 吕蒙陆逊诚奸贼,消为孙登作妇翁。 12咏史下·关羽四首 宋·陈普 北人更欲生关羽,犹倚糜芳信士仁。 曹操雄心怀白马,董昭空自弄精神。 13:咏史下·关羽四首 宋·陈普 羽血未乾蒙陨命,蒙妻正哭妾分香。 天地有心诛汉贼,但迟数月取襄阳。14:21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22 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23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24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25 藐视吴臣若小

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26 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27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28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29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30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31: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怪风怒钹汉江水,巨浪齐吞曾口川。八分霖霪飞黑雨,七军偃仰丧黄泉。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32:治病然分内外科,世间妙裔苦无多。神威罕及唯关将,圣手能衣说华佗。骨伤肉开应刮毒,盆中血满若流波。樽前对答犹谈笑,青史英名永不磨33:东吴赴会,单刀往还。足摇地轴,手撼天关。鸿门小可,渑池等闲。关公之名,威震江山。34;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鼓英雄气,犹胜相如在渑池。35: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云长停盏施神勇,酒尚温时斩华雄。36: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刺颜良。只因玄德临行语,只是英雄束手亡。37:来往军中胆气高,平欺许褚胜张辽。又夸益德真勇猛,致使当阳喝断桥38:白马当年事危困,将军立效干功时。斩头出阵来无阻,策马提刀去莫追。壮志威风千古在,英雄气概万夫奇。堂堂庙貌人瞻仰,忠勇唯君更有谁?39:望盖挥鞭骑若风,将军飞入万军中。马奔赤兔翻红雾,刀偃青龙起白云。虎豹堕牙山岛静,凤凰坠羽树林空。历观史记英雄将,谁似云长白马功?40:誓把功勋建,须将恩义酬。奋身诛虎豹,用命统貔貅。白马颜良死,延津文丑休。英雄谁可似,不负寿亭侯?41:刺良恩已报曹公,辞魏归刘两尽忠。威震许都谋涉远,当时义勇有谁同?42:将军降汉不降曹?千里寻凶岂惮劳?送别许都关外路,刀尖曾挑锦征袍。43:功成自和归玄德,解印封金离许都。不羡金银光照室,惟思恩义走长途。人言俊杰青年少,我道将军万古无。不是追兵无铁骑,曹公犹重去时书。44:千古令人笑蔡阳,提刀几欲战云长。古城偶遇交锋处,画鼓方过一命亡。45: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

墨间46;豪粗车胄运机酬,要害仁慈刘使君。赖得云长施义勇,青龙刀劈乱臣头。47:曹军兵败走华容,正与云长狭路逢。盖为当初恩义重,故开金锁放蛟龙48: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奇日月,名誉震乾坤。忠勇高三国,神谋陷七屯。至今千古下,军旅拜英魂。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三
《从《三国演义》看关羽性格缺陷》

从《三国演义》看关羽性格缺陷

1 引 言

关羽在中国的历史漫漫长河中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主要的人物,《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多样、形象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人物,关羽,从史至今,人们普遍的将他奉行为“武神”,当做个人信仰或者团体信仰去对待,因为通过《三国演义》的描写,关羽这个带有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逐渐的走上了被神化的道路,人们已经把关羽其人理解成为集忠、义、胆、勇、智的“神”,关羽信仰在中国的逐渐塑成,更使很多人下意识的将关羽看做一种人性或者行为的参考标准。这样一来,对于关羽其人的全方位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因为这是关乎对人们价值观的引导。原著中描写了关羽的丰功伟绩和积极正义的优点,也从侧面淡淡的描写了他的性格缺陷,而后来写到了他的死,更是在一个淡淡描写其缺陷的基础上产生的悲剧色彩很浓的结局。而对于关羽的不足,似乎在学术界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讨论思想和根基。而在现当代社会,对于关羽,主体仍以认为其是“神”的背景下,对于关羽的不足和缺陷就很值得去研究和探讨。在说古论今的立场原则下去正确看待其人。对于他的不足和性格缺陷我们不可不思。我们干任何事都要有借鉴前人的思想原则去吸取经验教训。因此文章要从他的优点和正面道义的点评着笔,并着力探究关羽的性格缺陷,站在说古论今的角度上以论证的方式去分析解读。更为对关羽信仰加以侧面补充,使更多的人可以以全面的、正确的、并以借鉴的眼光去看待关羽。

2 关羽的优点及其成就

关羽本身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就要公证的评价他的缺点和优点,就关羽个人优点来说,他自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之后,表现出来了许多的功绩和正义道德。在功劳上,他对刘备集团的成长和茁壮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在战场上的武力贡献还是对刘备集团利益的维护。都可以看到些关羽的身影。总结分析得来,关羽一“勇”,勇在战场上,俩阵之前,表现在单骑诛颜良,斩文丑。关羽二“忠”,表现在屯土山关公约三事,面对曹操的厚待挂印封金而后竭力维护刘备家眷,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不避艰险,寻找刘备,临死亦不屈节。关羽三“义”,表现在赤壁之战时,华容道义释败军曹操;攻取长沙时,义释黄忠。关羽四“胆”,表现在关羽单刀赴会的胆气;刮骨疗毒的胆。关羽

五“智”,表现在其放水淹七军。可以集中概括为为:忠于友谊、勇与作战、道义分明、智勇双全。对于关羽的正面点评上,清初小说点评家毛宗岗[1]称之为“古今以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2]中谈到《三国演义》对关羽的塑造“唯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清代史学家赵翼[3]说:“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就单单关于关羽的评价,可见历史上关羽得到了许多的,很高的正面响应,关羽的功绩和道德情操在主体上无疑是伟大的,是值得人去学习的。而有关关羽性格及其缺陷却很少有比较完整的系统总结,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老话说的好,性格决定命运,任何人的命运和状况很大一部分受自身的性格影响,因此我们因该好好审视自身,在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后,也要探究自身的的性格缺陷,因为事实上,人无完人,任何人皆是如此。

3 悲剧英雄

关羽的性格缺陷在整个著作的中都没有提及和评价,只有在他人生的后期才真正的从侧面表现了出来, 晚年的他“攻拔襄阳郡”、“决战庞令明”“放水淹七军”、这时我们看后小说,都可以感受到关羽此时更加的求功心切,这时任何人都会有充足的自我的满足感,而关羽此时的个人的荣誉可以说是到达了人身顶点,威名震华夏,所以令他头脑里的个人英雄主义膨胀,发展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一切事情只是唯我正确,唯自己是从!这样浮躁的心态下,被敌人利用就会导致失败!如《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陆逊献计吕蒙时日:“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唯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之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公关,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事后关羽果然如陆逊所言,关羽放松警惕,骄傲轻敌,导致丢失荆州,并将自己也送上了不归路。有了这种不能自视的心态以后致使让陆逊设计将其打败。可见关羽最终是败于自己的性格缺陷,不能好好的正确的正视自身。《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作者陈寿就曾评日:“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解释的意思就是说性格的缺陷导致了失败,这是很正常的道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寿经过分析得出,关羽的性格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关羽因为性格缺陷发展到被人利用,致使上当受骗,这就更加可以充分的说明关羽伟岸的一生英雄,而悲剧的结局则是由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因此我们后人在借鉴前人的事件时,就更因该善于分析事情的形态,并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

4 关羽性格的具体缺陷

4.1 缺乏严谨性

关羽作为替刘备镇守荆州重任的大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在军事战略思想上维护蜀汉政权的利益,头脑简单,更是在处理细节问题上莽撞。这些性格的缺陷也是造成他死因的重要组成原因。原著中第六十六回,因为在收取川地之际,军师庞统惨死落凤坡,镇守荆州的诸葛亮得不得离开荆州,前去辅佐刘备,荆州重任托于关羽,孔明在离行之前问道关羽“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何之?答曰“以力拒之”又问“倘曹操、孙权来到,当如之何”答曰“分兵拒之”。从诸葛亮的最后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此时的思想则是缺乏必要的大局观战略思想,头脑缺乏严谨性,过于简单看待问题。早在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中就说“若跨有荆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以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可见外结孙权是刘备北定中原、统一全国的基础,关羽怎么又会不知道呢。又如《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诸葛瑾前来荆州为关羽女儿和孙权之子做媒,希望孙刘俩家结好,共同对抗曹操。关羽却大怒的回复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第之面,力斩汝首”从这里表面上看,关羽的表现是狂妄,根本没有把孙权放在眼里,似乎实际上则是没有大局观念,缺少一个大将应该具备的严谨军事战略思想,头脑过分简单,也没有意识到这是孙权欲意结盟的本质,看不清孙刘联姻对刘备蜀汉政权的巨大作用,这种莽撞的、任性的、缺乏严谨思考的行为破坏了诸葛亮曾经交代他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同时间也更加激怒了孙权,致使孙操决意与曹操联手攻打荆州,而最终关羽陷入曹操、孙权的夹击之中,丢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壮烈而死。这不仅使蜀汉政权进军中原折掉一只有力的战略臂膀,而且势力从此只能缩处二川之间,给刘备的统一大业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1949年,毛泽东也曾说过[4],关羽骄傲呢,大体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盟军搞关门主义。

4.2 持才傲物

因为和刘备结义的关系,又更因为倚仗功绩高大,关羽后期而表现出来的是持才傲物,狂妄也导致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最好证明他高傲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刘备官拜汉中王以后,派费诗到荆州封赏关羽,关羽问道费诗:“汉中王封我何爵?”费说言:“五虎大将之首。”关羽又问:“哪五虎?”答道:“关、张、

赵、马、黄是也。”关羽怒道:“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因此不肯受封。后来还是在费诗的恭维却说下才化解了他的怨气,才肯拜受印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关羽此时已经是个非常自傲的人,竟然因为自己的高傲甚至敢拒绝其兄汉中王的封赐,这未免有点让人感觉其巨大的狂妄,还有对待同僚黄忠的态度,这样的做法一定会传到黄忠及其朋友的耳朵中,这样一来,那些人又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呢?虽然你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但是这样对待同僚的态度是否妥当呢?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让刘备手下其他人感觉你是在倚仗你兄的地位来藐视别人呢?这就是一种自大骄横的心理。南宋陈亮[5]也认为“关羽好勇而无谋,侍气而骄功”。原著中第七十三回,在出兵樊城前,因部下傅士仁、糜芳饮酒致使帐后起火,军器烧毁,关羽便要斩二人,因人劝说作罢,但是又说:“稍有差池、二罪俱罚!”这就为此二人最后叛变投敌埋下了火种,对待同僚的骄横,致使不少将领对他心存不满,在最后被困麦城之际,遭到近在咫尺的孟达和刘封的冷眼旁观,致使他最后无路可走,命丧黄泉。如果说孟达和刘封对关羽的冷眼旁观和不加援助是关羽没有搞好同僚关系的话,作为自己部下的傅士仁、糜芳临危变节则可以看出来关羽性格上的狂傲对处理人际交往关系上的缺陷。这都是关羽狂傲自大所导致的悲剧下场,又如原著第七十八回,刘备闻关羽死讯后倒与地,孔明劝说道“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可见诸葛亮对关羽狂傲的性格缺陷是非常了解的,对于他的死也是早有心理准备的。还有《华阳国志》[6]里说道,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就是指关羽善待小人,而骄士大夫,而对待士大夫你不能骄傲,正是关羽对待同僚的高傲、骄横而间接导致的自己的悲惨下场。

4.3 没有坚定的原则

关羽作为刘备主要的辅佐者之一,拥有坚定不移的政治原则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心理前提保障,但是关羽在实际的战争中,似乎却缺乏一个重要大将必要的政治觉悟和战略思想,分不清敌我关系,厉害关系。而一味的以“义”作为自身行为的立身之本。的确,“义”是关羽成功的最主要的基础,但是“义”貌似也成为了关羽前进道路上最大绊脚石,如《三国演义》中第五十回诸葛亮算智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来说吧,曹操军队大败于赤壁,夺命逃于华容道,被事先埋伏在那里的关羽包围,可谓生死一线,而此时曹操军中程昱说道“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别,可托此难”曹操从其言,遂行之。关羽则答曰“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从这里看,可见关羽是可以明辨是非曲直的,但是就是关羽性格里始终以“义”当头,没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四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新论李仪》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解读》

写作提纲

李仪

一、 中心论点

论文从关羽为国家人民尽忠尽义、为朋友弟兄尽忠尽义为线索,揭示了关羽一生

“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形象。

二、 论证思路

论文从关羽勇猛、精忠、侠义、刚强、睿智几方面刻画出关羽忠勇冠绝,义薄云

天的英雄形象。

三、 论证过程

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论证

(一) 神勇威武,万夫莫挡

(二) 精忠报主,始终不渝

(三) 志垂日月,义薄云天

(四) 刮骨疗毒,铸就军神

(五) 胸有成竹,决胜千里

(六) 刚愎自矜,败走麦城

结语以关羽的形象既要成为封建统治的保护神,又要成为拯救民生劫难的救护神。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神勇威武,万夫莫挡„„„„„„„„„„„„„„„„„„„1

二、精忠报主,始终不渝„„„„„„„„„„„„„„„„„„„2

三、志垂日月,义薄云天„„„„„„„„„„„„„„„„„„„3

四、刮骨疗毒,铸就军神„„„„„„„„„„„„„„„„„„„3

五、运畴帷幄,决胜千里„„„„„„„„„„„„„„„„„„„3

六、刚愎自矜,败走麦城„„„„„„„„„„„„„„„„„„„4

参考文献„„„„„„„„„„„„„„„„„„„„„„„„„„„„5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解读

贵州省盘县普古乡塘边小学 李 仪

内容摘要: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员武将,《三国志》中对其有所描写,但着笔不多。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却是作者热情讴歌的人物。这部小说着力将其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忠义英雄形象。他忠于故主,又义重如山;他勇猛冠绝,所向无敌,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他意志刚强,智勇双全,能运筹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眼高过顶,非常自负,看不起黄忠,瞧不上孙权,不服马超,轻视陆逊。关羽的这些性格特征,成就了他生是盖世豪杰,死为人间真神的地位。关羽之所以成为亦人亦神的形象,是历代统治者从本阶级利益出发,渐次加封,渐次鼓吹起来的。小说《三国演义》中那个深受统治者欢迎又深受群众喜爱的关羽形象是依托宋、元话本小说、戏剧及民间流传的关羽故事,再结合相关史实艺术加工塑造而成的。他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老百姓需要英雄来解救苦难,统治者需要忠实奴才维护统治。

关键词:关羽 《三国演义》 形象解读

鹤立鸡群,肝胆照人;

 星殒峰顶,忠义千秋。

这是古人赞美关羽的诗句,赞美他勇猛、精忠、侠义、刚强、睿智。自古以来,文有“孔圣”,尊为“至圣先师”,武有“关圣”,尊为“关武大帝”。民间传说中的关羽,正是凭其无敌之勇、无私之忠、无诈之义、无欲之刚以及死后还能显圣佑民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小说《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背景,民间传说故事,刻画出一位忠勇冠绝,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

关羽,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字云长,本字长生,刘备的义弟,蜀汉五虎将排名第一位,河东解良人。早年在家乡杀人,逃至涿郡,其后经桃园结义而与刘备、张飞成为兄弟。一生历经多次大战,英雄事迹不胜枚举,传颂古今的有:温酒斩华雄、大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千里走单骑可见其忠,华容道放走曹操可见其义,水淹七军可见其智,刮骨疗毒可见其刚强,而败走麦城可见其骄狂„„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中解读出作者借关羽这一载体,尽力宣扬的精忠尽义、智勇无敌这一封建社会的英雄价值。本文拟从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神勇威武 ,万夫莫挡

作为一员武将,关羽勇猛无敌,万夫莫挡。“会盟讨卓”事件中,西凉刺史董卓。欺君虐民,残暴无道曹操发檄文召集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十七路诸侯云起响应,公推袁绍为盟主,引兵直抵汜水关。首次交锋就碰上了董卓麾下的猛将华雄,他刀劈鲍忠、俞涉、潘凤等将,“江东猛虎”孙坚也落荒而逃;华雄乘胜追至,阵前讨战,以至飞马报来,十七路诸侯众将都惧其勇,眼看讨卓大业就要搁浅。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关羽出场了——

“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此时,关羽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名弓箭手,位卑言轻。然而却主动请缨,凛然气势,若黄钟大吕震撼人心,也暗示着关羽的与众不同。然而袁氏兄弟却昏庸无能,不能慧眼识才,反而轻视关羽,怒而拦之,“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邪?”“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却能慧眼识英雄,断定他“必有勇略”,并劝袁术息怒,说“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并温酒一杯为英雄壮行,关羽酒未饮,催马杀出,但见“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沿温。”①

此节描写,精彩纷呈。有人赞曰:“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两军对垒,力量悬殊,盟军连遭败绩,军心涣散。急需一场胜利来凝聚力量,振奋军威。与华雄之战,不仅关系到云长的名节,而且关系到“会盟讨卓”事件的成功与否。胜者,十八路联军则可扭转颓势,乘胜追击;败者,则士崩瓦解,汉室江山不保,人民涂湠;然而,骄横昏庸的袁氏兄弟目中无人,他们只是想起颜良和文丑,一再阻挠英雄出战立功,其实颜良和文丑后来也被关羽斩杀。在这种外忧内压的复杂形势下,云长高喊出战,又自立军令状,“如不胜,请斩某头。”其凛然的精神气魄,逼人的威慑力量,若拔地青松,赫然凸现出来。唯其大敌当前、忍辱负重,视诸侯若无人、视敌将若草芥,视取敌首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

彰显了云长有胆有识,武艺高强,勇猛无敌的凛然气势。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还特意安排了许多情节和场面,以培植出关羽的勇猛无敌的形象。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名大振。孔秀、韩福、广喜、王植、刘延、秦琪等均是曹操麾下大将,个个能征善战,广有狠名,然而与关羽相较,或战不及一合,或只一个照面,便被斩于马下。惟其武功高超,神威奋武,方能这般勇猛无敌,万夫莫挡。

二、精忠报主,始终不渝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民间结义的形式,异姓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在关羽归曹操时,曹操派张辽试探关羽,张辽问:“兄与玄德交,比弟与兄交如何?”关羽回答说:“我与兄,朋友之交也;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者也,岂可共论乎?这时候,刘备败投袁绍,身无立足之地,离做皇帝还差得十万八千里,但关羽已经以君臣关系来看待了。

关羽之忠,在其降曹时与曹操约法三章及千里走单骑等章节中有很好的体现。

小沛之战,刘备败走,曹操乘胜攻取徐州,欲夺下邳。关羽为保刘备家小,死守下邳。曹操爱惜关羽之才,派张辽做说客劝关羽投降,关羽与张辽本有旧交,但张辽前来劝降,依关羽忠义无私的性格,感到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所以他怒言相斥:“此言特说我也。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

及至张辽一番巧舌,分析形势,并声言可保糜、甘二位夫人平安之时,关羽为保全二位夫人的安全,同意暂时降曹,然而却与曹操约法三章: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奉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②

约法三章,关羽的一片忠心跃然纸上。他降汉不降曹,是为了保全刘备的家小而屈尊求全,他心中没有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全是刘备。他与曹操订下协议,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辞万里去投。这是一种甘为君死的无条件之忠,他人投敌,不仅是要保全二位嫂嫂,还要将有用身躯留着他日报效故主之用,这是忠的最高境界。乃至后来,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极尽礼遇,关羽皆不为所动。有二细节,值得关注:

“操见关公所穿绿锦袍已旧,印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领,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上。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忘兄长之旧赐。’” ③

“操令左右备一马(赤兔马)来,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祥,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④

当得知刘备投于袁绍之处后,关羽便坚决辞曹,而且留下除坐骑之外的曹操一切所赐。他之所以要带走坐骑,也是为投奔刘备服务的,是为了能迅速地与刘备团聚。在此之后,他千里走单骑,护送靡、甘二位夫人,历尽艰难,中途被韩福射伤,仍强忍疼痛,坚持护送二位嫂嫂与刘备会合。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关羽仍是忠于刘备的。在他败走麦城失手被孙权所擒之时,仍有一线生机,然而他视死如归,痛骂孙权,终被处死。相较而言,他在下邳战败而降,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刘备的家小;此番被俘,还有自己的义子关平,他却全然不顾,选择就义,他的忠心由此可见。关羽死后,其坐骑赤兔马,被东吴战将马忠所获,也终绝食而亡,一缕忠魂,随主而去,更加烘托出关羽一颗赤胆忠心。

三、志垂日月,义薄云天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讴歌关羽的“义”,将其刻画成一个义重如山之人。突出他重然诺,讲义气,受人之恩,必当相报的坦荡人格。

关羽逃难江湖,是因其见不得家乡豪强倚势欺人,将其杀掉,表明他敢于除暴安良,富有侠义情怀。 关羽死后,在玉泉显圣,被普净和尚点化,稽首皈依,常常显圣佑民,以全其桃园结义立誓“上报

国家,下安黎庶”之义。

当然,最能表达关羽之义的,当属华容义释曹操一节。

“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中一个特殊章回,令人深思。许田打围关羽要杀曹操,未能实施,曹操未看到。所以曹操围住关羽,尽力想关羽投降,这可以理解。可是关羽对曹操却是早已欲杀之而后快(为国除害)的!现在这个国贼到华容道,举手之劳就可杀了的,而且关羽来时,还立下了军令状,如果曹操来了不捉自己会杀头的!正是为国家也好,为自己也好,关羽与曹操都势不两立,可是关羽却偏偏放了曹操。真令人不可思议,正义感、军令、自己性命都不顾了,这又为何?但仔细想来关羽的光辉没有因华容道放走敌人而黯然失色反而更加光彩。

从关羽来说,曹操此时并未篡汉,且对自己真是恩重如山,言而有信,况且现在是弱者,求他放一条生路。关羽秉性“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连对手马失前蹄尚不杀,何况这些跪拜涕泣求生的有恩于己者!虽报了些恩,但尚有“余恩未报”(上次走时说的),所以关羽无论如何是举不起青龙刀来而只有“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华容道义释曹操,成就了关羽的一世忠义美名,他的人格也升格为义的化身。正是这一忠义形象使关羽长期以来得到劳动人民的喜爱,以“武神”的尊崇而与“文神”孔子齐名,香火绵延。

四、刮骨疗毒,铸就军神

毫无疑义,《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同时还是一个强者的形象。刮骨疗毒一节,显示出他是一个不畏肌体疼痛,胸怀战略全局的强者。刮骨疗毒,非是不痛,而是他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忍住了疼痛。当时,关羽所领蜀军刚吃了败仗,倘若主帅又倒下了,势必影响士气和军心,因而他故意笑对疼痛,等闲视之。这不仅是对医者的鼓励,更是对战士的激励,是对士气的最大鼓舞。

关羽右臂中曹仁之毒箭,被救回时,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关平等建议回荆州调理。关羽却怒曰:“岂可因小疱而误大事。”

华佗到访时,关羽恐怕因自己的臂伤而影响军心,故意泰然自若,与马良下棋以安军心。及至华佗介绍医治之法,“虽得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候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口,方可无事,但恐君候惧耳。”⑤

医治之法之所以要觅静处,置铁环,系手臂,被蒙首,都是为了一个字——痛。然而关羽却不怕痛,他在如此复杂(就当时而言,这恐怕是最为复杂的外科手术)的手术面前,在没有医学专用的条件下,显得很是从容,很是坦然。“事如此,容易。”一面左手与马良下棋,伸出右臂让华佗割肉刮骨。肌肉割开时的“嘶嘶”声,骨面刮动时的“悉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而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之色。刮骨疗毒的气慨,关羽已经不是人,而是超人,是神,是一个让后世之人钦敬不已,仰之弥高的军神。

五、运畴帷幄,决胜千里

关羽不仅勇猛无敌,而且也精于谋略。在投降曹操之时,便先约法三章套住曹操,为自己日后离曹留下退路。智取襄阳郡一战中,关羽设下妙计,胸有成竹,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形成合击之势,一举取得襄阳城。夺下襄阳之后,久攻樊城不下,关羽准确预测“秋雨绵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并提前派人“堰往各处水口”蓄水,蓄势待发,待水涨时,“乘高就船”,放水淹没曹魏七军,生擒魏军主帅于禁、庞德,樊城不战而获。

单刀赴会一节,关羽之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孙权为要回荆州,先是派遣说客,欲索回荆州,遭拒绝。后鲁肃设计,设下鸿门宴,请关羽赴宴,欲扣住关羽,迫其就范,夺取荆州。关羽接信后,同意赴会。其实关羽知道东吴摆的是鸿门宴,但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实关羽已经料敌机先,未雨绸缪。他在赴会之前就作了充分安排:“吾儿快选船十只,藏善水军五百,于江上等候。看吾以旗起处,便过江来。”⑥

及至赴会之时,关羽“青巾绿袍,傍立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安全是一付有备而来的架势,让鲁肃先自只了一惊。正是未曾交锋便挫了东吴的锐气。在双方正面交锋之前,关羽已占了上风。

入席之时,关羽又旁若无人,夸夸其谈,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令鲁肃不敢仰视。及至要刀兵相见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五
《《三国演义》与民间的关公信仰》

《三国演义》与民间的关公信仰

摘要: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的关羽形象。百姓对关羽英勇忠义性格本身的崇拜,加上统治者有意的引导推崇,关羽形象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被神化。民间形成一股狂热的关公信仰。 关键字:《三国演义》;关羽;民俗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对三国时期纷争的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也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关羽作为蜀国的一员大将,被塑造成一个以“忠义”为主要特征的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民间就有了崇拜关羽的倾向,但在《三国演义》之后,民间对关公的崇拜才开始出现狂热的倾向,逐渐形成了关公信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关公是以《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为基础的,与历史中的关羽相比,《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更接近百姓心目中的关公形象。

关羽作为民间崇敬的人物之一,其成为百姓心目中的“神”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的。

一、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1、外貌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汉献帝称为“美髯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三国演义》中写道“(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是一个典型的美男子形象。作为一名武将,坐骑和武器自然不可或缺。关羽的坐骑名为“赤兔”,“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顶,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赤兔马本来是吕布的坐骑,吕布死后为曹操所得,后被赠给关羽。关羽的兵器为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青龙偃月刀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柄上刻有龙的图案。

这些构成了民间关公的基本形象: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红脸、美髯,身跨赤兔马,手舞青龙偃月刀。

2、性格形象

关羽是蜀国的一员大将,个人武艺出众。在《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一幕向来为众人津津乐道,这也是关羽首次表现出个人出众武艺的场景。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无正面描写关羽英勇斗华雄的语句,而是在之前不惜大量笔墨渲染华雄的勇武:连败盟军四将和孙坚。在众人惶惶之际,关羽一声暴喝:“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作者巧妙运用铺垫,让关羽闪亮登场,读者的目光顿时全部集中在他身上。之后,作者又一波三折,袁绍的怀疑、袁术的轻视、曹操的力荐,使众人对关羽的兴趣大大增加。曹操为其斟酒,关羽却答:“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何等英雄气概!最终,关羽大败华雄,“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关羽一战成名,之后又刺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其威名日盛。

作为民间信仰的原始形象,关羽受人推崇的不仅仅是其勇武,更重要的是其忠义的性格。关羽无奈降曹,在得知刘备消息后又毅然独行千里,追随旧主,又华容道义释曹操,“忠义”二字在他身上显现得淋漓尽致。在对战曹操时,刘关张三人失散,关羽孤身被困,宁死不降,

曹操与其约法三章,关羽才答应留在曹营。之后,曹操不断以金钱、美人、名誉利诱,关羽一概不受,曹操又希望以情动之,赠锦袍、赠赤兔,然而关羽一片丹心仍旧心系刘备。在得知刘备消息后,留书曹操,千里护嫂,往寻刘备。连曹操也不得不佩服关羽的忠心耿耿。赤壁一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奉命在险要处拦截曹操,曹操此时兵穷马尽,低声下气向关羽求情,关羽感念曹操当年知遇之恩,放过了曹操。

出众的武艺和忠义的性格是《三国演义》着力刻画的关羽性格形象,也是百姓心中关公的最初形象。

二、关羽在官方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是民间关公形象的基础,经过百姓的口耳相传和统治者有意的刻画,关羽形象不断神化,最终形成了民间的关公形象。

关羽的“神化”是通过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宣扬不断形成的。最初,关羽虽因其忠义受百姓爱戴,但仍旧只是一个出名的武将形象。孙权封其“忠义侯”,刘禅追谥“壮缪侯”,唐德宗年间关羽进入武庙,这些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勇猛将领所得到的荣誉。但是在宋朝徽宗时,关羽受到道教青睐,被道教弟子们尊为道教真君。宋徽宗是一个热衷道教的皇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在这一时期发展得热火朝天。在道教弟子的宣扬下,民间开始流行“关公战蚩尤”的传说。《宣和遗事》记载,宋徽宗时期,蚩尤在盐池作乱,导致盐池减产,虚静真人张继先请来关羽,关将军大败蚩尤,盐池于是出产如常。虚静真人请关羽显灵,徽宗见了,扔出一枚崇宁钱,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自此,关羽便时常作为救百姓于水火的英雄出现在道教的故事里,又先后被宋徽宗封为“忠惠公”、“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被高宗封为“壮穆义勇王”,被孝宗封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关羽开始拥有独立的庙堂,百姓纷纷前去祭拜。

元代时期兴建大量关庙,祭祀活动也十分盛大,元代诗句中甚至出现了“关帝”的说法。明代前期,关羽官方地位下降,直至热爱道教的明神宗执政。明神宗万历年间,关羽的封号从“协天大帝”到“协天护国忠义帝”再到“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的地位更加显赫。清代皇帝,关羽的地位一直在不断加强。清朝皇帝不断给关羽封号,到清末,关羽的封号竟长达二十六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光圣帝君”。康熙曾亲自拜谒解州的关庙,还题字“义炳乾坤”。清代关庙香火更加旺盛,祭拜关羽的活动更加隆重。咸丰年间,关羽祭祀活动上升为国家祭典。

就这样,关羽在统治者的一步步推动下,从一个平凡的勇将成为了神。

三、关羽在民间的形象

在民间,随着官方的重视,关于关羽的各种事迹也越来越多,“关公显圣”成为百姓心中的一种信仰。碰到不公之事,百姓去祭拜关公,希望他主持公道;遇上天灾人祸,百姓向关公祈求,期望他救民于水火;希望战事顺利,百姓祭祀关公;希望升官发财,百姓祭拜关公。关公管辖的内容越来越多,从一个忠义的神成为无所不能的神。

明代《关帝历代显圣志传》记载了三十二起关羽显灵的事迹,其中宋代一起,元代一起,其余均发生在明代。由此可见,《三国演义》在这样一个多方面逐步累积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是最早记载关公显灵的故事。后世的诸多笔记小说中,均有记载关羽显灵的故事,如《解梁关帝志》、《醒世姻缘传》、《新齐谐》、

《续新齐谐》、《清稗类钞》等。

百姓对于关羽的祭祀也相当重视,每年的五月十三日是祭祀关羽的日子。每逢这天前后,无数百姓从四方聚集在关庙附近祭祀关公。百姓举行祈拜、游神、演戏等活动,十分隆重盛大。

四、总结

《三国演义》作为一本优秀的小说,其影响之巨大波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民间的关公信仰最初来源就是《三国演义》,经过官方和民间的流传,关羽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千百年来,关公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代表形象,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鲁晓俊.三国演义与民俗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王同书.三国演义对关羽的描绘及其文化意蕴.明清小说研究.2002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六
《《三国演义》与民间的关公信仰》

《三国演义》与民间的关公信仰

关公信仰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摘要:民间信仰又称民俗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中国是一个多神国家,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都信奉着许许多多的神灵。这些神灵,有土生土长的,也有外来的,有来自某个宗教的,也有来自世俗创造的。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中,关帝算是信众广泛的大神之一,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字:民间信仰 三国演义 关公

关羽,又称关帝、关圣帝君、关老爷。据陈寿《三国志•蜀书》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在民间,关公扮演了扬善惩恶、驱邪辟魔、主持正义的保护神的角色,成为各行各业、妇孺老幼尊奉的万能之神。民间年画中的天地诸神、三界诸神或三教诸神画像中,关帝的像常常置于正中,图像比玉帝还要大,或者与玉帝同样大小,说明关公在民间信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对三国历史进行艺术加工,为我们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关羽作为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其忠义形象深入人心,提到关公,就会想起勇武善战,重情重义。自古以来,人们心中的关羽就是神的代名词,民间对关公的尊崇热潮也从未消退过。细细品读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不难发现这种关公热的现象与该部精彩绝伦的小说脱不了干系。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关羽从一个普通平凡人变成人们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神是循序渐进的,而《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关羽成为“神”的一类催化剂。

其实早在《三国演义》出现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关公的传说,再加上各类史书的记载,民间早就有了崇拜关羽的倾向,而在《三国演义》之后,民间对关公的崇拜可谓更加狂热,逐渐形成了关公信仰,与历史中的关羽相比,《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更接近百姓心目中的关公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里的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被汉献帝称为“美髯公”。其次,作为一名武将,关羽的坐骑名为“赤兔”,“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顶,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他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柄上刻有龙的图案。这些构成了民间关公的基本形象: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身跨赤兔马,手舞青龙偃月刀,英勇威猛。

人物性格方面,《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是一名勇猛的将士,武艺出众。“温酒斩华雄”一幕向来为众人津津乐道,这也是关羽首次表现出个人出众武艺的场景。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无正面描写关羽英勇斗华雄的语句,而是在之前不惜大量笔墨渲染华雄的勇武:连败盟军四将和孙坚。在众人惶惶之际,关羽一声暴喝:“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作者巧妙运用铺垫,让关羽闪亮登场,读者的目光顿时全部集中在他身上。之后,作者又一波三折,袁绍的怀疑、袁术的轻视、曹操的力荐,使众人对关羽的兴趣大大增加。曹操为其斟酒,关羽却答:“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何等英雄气概!最终,关羽大败华雄,“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关羽一战成名,之后又刺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其威名日盛。作为民间信仰的原始形象,关羽受人推崇的不仅仅是其勇武,更重要的是其忠义的性格。关羽无奈降曹,在得知刘备消息后又毅然独行千里,追随旧主,又华容道义释曹操,“忠义”二字在他身上显现得淋漓尽致。在对战曹操时,刘关张三人失散,关羽孤身被困,宁死不降,曹操与其约法三章,关羽才答应留在曹营。之后,曹操不断以金钱、美人、名誉利诱,关羽一概不受,曹操又希望以情动之,赠锦袍、赠赤兔,然而关羽一片丹心仍旧心系刘备。在得知刘备消息后,留书曹操,千里护嫂,往寻刘备。连曹操也不得不佩服关羽的忠心耿耿。赤壁一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奉命在险要处拦截曹操,曹操此时兵穷马尽,低声下气向关羽求情,关羽感念曹操当年知遇之恩,放过了曹操。出众的武艺和忠义的性格是《三国演义》着力刻画的关羽性格形象,也是百姓心中关公的最初形象。

从实际情况看,关羽生前最大的军衔是“前将军”,最高的封爵为“汉寿亭侯”,他身上不具多大的神通。因此,在死后很长的时期里,关羽在民间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以及许多戏剧中,他被描绘成极为完美的勇武和忠义的化身

再加上到宋代以后,帝王们的大力推崇,关羽名声大振,地位青云直上,无比显赫,关羽庙在全国建立起来。宋哲宗封他为“显烈王”,宋徽宗封他为“义勇武安王”。 到了元代,民间兴建大量关庙,祭祀活动也十分盛大,元代诗句中甚至出现了“关帝”的说法。元代皇帝封他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明代,明神宗加封他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的地位更加显赫。清朝皇帝也不断给关羽封号,到清末,关羽的封号竟长达二十六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光圣帝君”,关庙香火更加旺盛,据《京师乾隆地图》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内的关帝庙达116座,为各种庙宇之首,祭拜关羽的活动更加隆重。咸丰年间,关羽祭祀活动甚至上升为国家祭典。关羽由一介武将,上升为“王”、“帝”以至“大

帝”。上千年来,关帝不仅成为民间供奉膜拜的神明,而且持续成为封建国家祭祀的神祗和皇家的保护神。

在民间,随着官方的重视,关于关羽的各种事迹与传说也越来越多,“关公显圣”成为民间百姓心中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给人以精神寄托、心灵慰藉和心态的平衡。人们时不时会遇到天灾人祸和种种不平。在灾祸不平无法和无力克服之际,神佛就站了出来,作为人们的精神支柱。碰到不公正之事,百姓去祭拜关公,希望他主持公道;遇上天灾人祸,百姓向关公祈求,希望他救民于水火之中;遇到战事,百姓祭祀关公,希望战事顺利;想要升官发财,百姓也会去祭拜关公。总之,关公管辖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从一个忠义的神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百姓对于关羽的祭祀也相当重视,把每年的五月十三日规定为祭祀关羽的日子。每逢这天前后,无数百姓从四方八方而来,全部聚集在关庙附近,举行祈拜、游神、演戏等活动以祭祀关公,场面隆重盛大。

关帝的信众,上自封建王朝的帝王将相、地主士绅、富商大贾,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无业游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甚至在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也都有它们的信徒。改革开放以后,有调查者曾访问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华人聚居的唐人街,几乎都能见到关帝的神像和寺庙,在许多海外华人的家里,也大多供奉着关帝的神像。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的华人华侨中,都有关帝的信徒,可以说,这些信仰超越了政治、国界、阶层、民族甚至教派的界线。

民间信仰归根结蒂是一种农民和市民的信仰。民众之信仰关公,或渴望一个贤明的关帝,以反对贪官;或期待一个保护神,以驱邪纳福。二者所反映的,同样都是一种小生产者的农民和市民的意识。

总之,民间的关公信仰最初来源就是《三国演义》,再经过官方和民间的流传,关羽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千百年来,关公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代表形象,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种民俗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的联系纽带,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能把我们民族中的各个分子凝聚起来,合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2] 刘永华.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2)

[3] 张晓粉. 关帝信仰形成原因探究[J]. 宗教学研究. 2006(04)

[4] 纪玲妹.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公信仰”形成原因[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04)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七
《肝胆照人 忠义千秋》

肝胆照人 忠义千秋 ——浅析《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魏波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

摘 要: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忠义是关羽身上最感人的品质,《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忠

义‛的颂扬,主要是通过成功塑造关羽这一被清人毛宗岗称为‚义绝‛的典型形象来实现的。

关羽主要是尽忠义于某一个人,就是他‚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刘备,还有较浓的知

恩图报的思想,但是,关羽身上却不仅仅只有忠义这一个特点,他忠于故主,却又义重如山;

他勇猛冠绝,所向无敌,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他意志刚强,智勇双全,

能运筹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英雄气概,是集忠义、英勇、智慧于一体的神话般的

三国英雄.

关键词: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忠义英雄

《三国演义》第一回便安排了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情节,随后通过许多情节展现他们之间

肝胆相照的情义,比如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自至刘备、张飞对关羽殉义的悲剧结局为止。

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描写他们之间的义气,在关羽身上,体现了“义”的全部丰富性和生动性,

关公赚城斩车胄,关云长单刀赴会,关云长水淹七军,关云长刮骨疗毒无不显示关公的英勇。

是的,不论是在海外,还是在穷乡僻壤,都有关帝庙,彰显出关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成就

了他亦人亦神的地位。

一、关羽的外貌形象

“昨天,桃园,刀光,沙场„„戎马一生的关羽,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挥刀之时,

闪烁的不仅是一位千古英雄的冷峻面孔,还有隐藏在冷峻面孔背后的一颗平凡,善感的心”

【1】p1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写关羽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

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2]p2简单的几句话便将威猛、高大、

活灵活现的关羽的“红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关羽被称为“红面关公”,那么 关公的红面到

底是怎样来的呢?有故事说:古代的时候,有个叫冯长生的白面书生,勇猛无比,嫉恶如仇

的,因为邻居的一个老汉的女儿被当地的恶霸欺凌,还要强抢去做小妾,关羽在一怒之下去

杀了那个恶霸,所以不得不逃离自己的家乡,却因为在潼关的时候有官兵追查自己,所以去

用黄河水洗脸,所以就变成了红色。于是,再也没有人认出他来,顺利的混出了潼关。到范

阳投军。

民间故事里的关羽为民除害,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给他涂上红脸这是人们对他的爱

戴。封建统治阶级,出于政治需要,看重的是关羽的“忠”和“义”。宋元明清四朝的皇帝

们,不断给关羽加官晋爵,封帝封神,塑像立庙,都把关羽的脸涂成了红色。

所以,关羽从此就和红色染上了边,后来干脆被爱戴他的百姓们将他的画像脸部涂成

了红色。然而,传说终归只是传说,在今天看来,关羽之所以是红脸,或许还是和他对汉朝

和他对刘备的忠诚和耿直的性格有关,红脸的汉子,不正是体现了关羽的刚正不阿吗?

《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千秋”、“赤胆忠心”。在戏曲舞台上,关羽是个身穿绿

袍,嘴挂长髯的红脸将军。在关帝庙里,关羽的塑像、脸上都是红色,民间称为“红面关公”。

以至于关羽在三国甚至是历史的舞台上,都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所以,关羽在《三国志》的地位则是这样记载的“刘备对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

若兄弟。”[2]p256《三国演义》则将三人描写为“桃园三结义”为刘备二弟,张飞兄长。为

后世传诵。关羽暂居曹操手下时,因阵前杀颜良解白马之围有功,由曹操上表封为汉寿亭侯;

刘备称汉中王时,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总领荆州;关羽死后,由后主刘禅追谥曰“壮

缪侯”。

二、关羽的忠义性格

关羽是罗贯中笔下重点刻画的人物之一,他“义不负身,忠不顾死”是忠义的化身,《三

国演义》中,罗贯中这样写过这样一段:“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

“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

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

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

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

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关公辞去。后人有诗叹曰:

“威倾三国著英豪,一宅分居义气高。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操问张辽曰:

“吾待云长不薄,而彼常怀去心,何也?”辽曰:“容某探其情。”次日,往见关公。礼毕,

辽曰:“我荐兄在丞相处,不曾落后?”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

叔,未尝去怀。”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玄德待兄,未必过于丞相,

兄何故只怀去志?”公曰:“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

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

公曰:“愿从于地下。”辽知公终不可留,乃告退,回见曹操,具以实告。操叹曰:“事主

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2]p113首先这一段话竭力渲染曹操对关羽的敬重和优待。曹

操“以客礼待关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时而赐金银,时而送美女,时而赠战袍,时而

送宝马,真是关照备至。其次,作品时时强调关羽虽然备受优待,却始终心系刘备,一再表示只

要知道刘备下落,便一定前去寻找。再次,作品在层层蓄势的基础上,正面描写关羽得到刘备

的准确消息后,立即挂印封金,写书告辞曹操,独自保护着二嫂,踏上了寻找刘备的千里长途。

这种不恋高官厚禄,不图荣华富贵,不顾危难艰辛,重承诺,轻生死,始终忠于桃园之盟的高风亮节,如同青松傲雪,皓月当空,足令后人千秋敬仰!

这样的事情数不枚举 如在《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中关羽和张辽的有声有色的对话,更

加表现了关羽在困境中的英雄的忠义气概,英雄性格。

‚……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

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

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

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2]p11 2

身在富贵之中,美女金帛不足以动其心,高官礼遇不足以仪其志。“新恩虽厚,旧义难

忘”一举一动,都要专注在哪存亡未卜穷愁破败的结义兄弟身上。身在曹营心在汉,光明磊

落。来去分明,只是在穷途末路时候和刘备的结义,连立足之地都没有的刘备怎可能给她多

么大的恩惠?关羽却在曹操的面前多次提及大哥刘备对他的厚恩,所以他要和刘备“患难相

扶”,“祸福与共”,连阴险狡诈的曹操都多次重复说关羽“乃真义士也”。他的这种难能可贵

的精神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流传至今。

关羽为了刘备,不但做到“降汉不降曹”“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且还过五关,斩六

将,千里走单骑,历经艰险投奔了刘备。最后他兵败麦城,在性命攸关之际义正辞严地回拒

了诸葛瑾的劝降,“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改其节”,“身可损,名可垂于竹帛

也”,终于为刘备尽义而死。

关羽的忠义是不分贵贱,不分仇敌的,不论是对他恩重如山的刘备,还是在事业上和

他有利益冲突的曹操,严颜、黄汉升等人,只要对他有恩。有义,他都会不顾后果的报恩。

关云长义释曹操这一典故又给关羽的忠义历史添了光辉的一笔。

如《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中有这样一段话:“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

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

脱此难。”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

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

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

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

[2]p221这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刘备军大败曹军,在诸葛亮的精心设计下,曹

操大败,逃至华容道口。关羽立下军令状守在华容道,汉室江山终于有了捉拿曹操的机会,

如果消灭曹操,掌握北方,便有了压倒孙吴的趋向,平定天下,刘备兴复汉室的大业就可能

从此实现。但曹操遇到奉令拦截的关羽,即以“言而有信”提醒关羽当年立下的“以死答之,

乃某之志”的誓言,又引用“古之人,大丈夫处世必以信义为重”的《春秋》经义来攻心,

关羽“低首良久不语”,最后长叹一声,放走曹操。正是不忘曹操昔日的恩情,看着狼狈的

曹操,心中不忍、放其离开,由于这一放,使蜀汉江山永远无法单独与曹操抗衡。在立下军

令状的情况下却因为昔日的恩情放走曹操,所谓军令状,就是以自己的生命立下条约,办不

到就是死路一条,关羽却不顾着一切的后果,依然放走敌人,对手,终是放虎归山,而曹操

正是抓住了关羽“以信义为重”这一特点,捡回了自己以及手下的命。关羽则因此获得了“彻

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的美名。他

的人格也升格为义的化身。正是这一忠义形象使关羽长期以来得到劳动人民的喜爱,以“武

神”的尊崇而与“文神”孔子齐名,香火绵延。

关羽的忠义“言行为义而动”,关羽的忠义“忠臣不侍二主”,关羽的忠义“重义而不

惜弃忠”,关羽的忠义行为,有些时候已经超出真正传统文化上的忠义,把个人义气看得太

重要,其中“义释曹操”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这种义,发挥了为兄弟两肋插刀、“士为知

己者死”的最高境界,成为了忠义的象征。

三、关羽的英雄表现

鹤立鸡群,肝胆照人;

星殒峰顶,忠义千秋。

这是古人赞美关羽的诗句,赞美他勇猛、精忠、侠义、刚强、睿智。自古以来,文有

“孔圣”,尊为“至圣先师”,武有“关圣”,尊为“关武大帝”。民间传说中的关羽,正是凭

其无敌之勇、无私之忠、无诈之义、无欲之刚以及死后还能显圣佑民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小说《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背景,民间传说故事,刻画出一位忠勇冠绝,义薄云天的英雄形

象。

作为《三国演义》刻画的风云人物,关羽具有独特的气质和精神。是作者极力颂扬的

英雄式人物,也是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

雄气质。

关羽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传颂古今的有:温酒斩华雄、大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

过五关斩六将等。千里走单骑可见其忠,华容道放走曹操可见其义,水淹七军可见其智,刮

骨疗毒可见其刚强,而败走麦城可见其骄狂„„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中可以读出关羽的精

忠尽义、智勇无敌表现

《三国演义》一开始就描写关羽出场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

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6]他之所

以逃难到江湖之中,是因为主持正义,杀了仗势欺人的豪霸。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的

形象。小说在有关羽的情节中,只要是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穿绿袍、坐

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描写,并塑造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

特点的英雄形象。

关羽的神勇威武,万夫莫当,在危机关头英勇抢先,在《关公温酒斩华雄》中有这样

一段:“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

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

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

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

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

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

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

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

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2]p22

此时,关羽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名弓箭手,位卑言轻。然而却主动请缨,凛然气势,

若黄钟大吕震撼人心,也暗示着关羽的与众不同。然而袁氏兄弟却昏庸无能,不能慧眼识才,

反而轻视关羽,怒而拦之,“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邪?”而关羽却不顾袁术的轻视,忍辱负

重,视诸侯若无人、视敌将若草芥,视取敌首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彰显了关羽有胆有识,

武艺高强,勇猛无敌的凛然气势。

关羽不仅神勇威武,万夫莫当,而且在熟读《春秋》中也精于谋略,在智取襄阳郡一

战中,关羽设下妙计,胸有成竹,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形成合击之势,一举取得襄阳城。

夺下襄阳之后,久攻樊城不下,关羽准确预测“秋雨绵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并提前派

人“堰往各处水口”蓄水,蓄势待发,待水涨时,“乘高就船”,放水淹没曹魏七军,生擒魏

军主帅于禁、庞德,樊城不战而获。

在《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一情节,将关羽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孙权为

了要回荆州,听取了张昭的建议,挟持了诸葛瑾的一家人,然后派诸葛瑾去当说客准备要回

荆州,刘备遂许了三郡,关羽却不同意,于是鲁肃便设计,设下鸿门宴,请关羽赴宴,欲扣

住关羽,迫其就范,夺取荆州。关羽接信后,同意赴会。其实关羽知道东吴摆的是鸿门宴,

但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实关羽已经料敌机先,未雨绸缪。他在

赴会之前就作了充分安排:“吾儿快选船十只,藏善水军五百,于江上等候。看吾以旗起处,

[2]p294便过江来。”等到了赴会的时候,关羽一副有备而来的架势,让鲁肃吓了一跳,未曾交

锋就挫了鲁肃的锐气。在吃饭的时候,关于有旁若无人的夸夸其谈,直至快要兵戎相间的时

候,关羽又假装骂周仓,顺势夺过其刀,驱其出厅,其实是借故支开周仓去通知关平,引兵

接应,而自己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装作醉态,挟持鲁肃以全身而退,终使鲁肃如意

算盘化为泡影。

这一情节,舞步表现出关羽的谨慎,严密的心思,使他在被人为他准备的鸿门宴中胜

利保住自己的生命。

关羽不仅仅在面对敌人时表现出英勇的性格,在对自己的时候,仍在以一个强者的姿

态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这样写道:“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

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①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

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

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3]P332”

在没有医学专用的条件下,关羽显得很是从容,很是坦然。“事如此,容易。”一面左

手与马良下棋,伸出右臂让华佗割肉刮骨。肌肉割开时的“嘶嘶”声,骨面刮动时的“悉悉”

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而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之色。刮骨疗毒

的气慨,关羽已经不是人,而是超人,是神,是一个让后世之人钦敬不已,仰之弥高的军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的光辉的一生却在败走麦城时留下了人生的一大败笔,使

他走向了生命的终结,走向了人生的灭亡,然而身死而名仍在。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种》义薄云。

【2】P341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这是后人对关羽的赞叹。关羽一生,戎马倥偬,战功赫赫,“论学识他读完了五经,特

别是把《春秋左传》读得烂熟,重要的地方朗朗上口,论武功,击剑使矛得心应手,人称万夫莫当的功力”。[4]P8论忠义,田福生说:“他生于古解梁地,发轫于涿郡,战于徐州,殁于

荆州,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彰显了巨大的人格魅力。一生追随刘备,戎马生涯,

转战南北,忠君报国,为义而动,为天地正气抛家,困苦面前不皱须眉。他从出生地解县杀

恶霸亡命出走,先到卢奴贩粮度日,后到涿郡三杰相识,投在刘备麾下。他把一生都献给了

【】刘备的蜀室江山。”5P11他兼具勇、忠、义、刚、智、骄等人格特征,使关羽的形象与儒家

思想中的修身标准统一起来,所以关羽也就受到人民的群众越来越多的礼遇。为关羽的忠义、

刚强、英勇的英雄一生划上了句号!

参考文献 :

[1]周群淞.我刀刻我心:关羽往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3]陈寿.三国志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天行健.三国猛将关羽[M].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5.

[5]田福生.关羽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魏波(1991.04- )、女、汉族、四川泸州人,2014年毕业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师

范系语文教育专业,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

联系方式:地址: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邮编:635001;

联系电话:18281867751, Email:1048937205@com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八
《描写竹子的诗》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吕胜己《临江仙》

忽忆裴公台上去,远空秋气棱棱。万山一水秀还明。此时三楚客,何意续骚经。爱竹子犹参杖履,能诗候喜同登。赓酬不尽古今情。清风生白尘,侧月照疏星。 题画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摘自《清诗精华录》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 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天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 (唐)李商隐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 (唐)薛涛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 唐)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 (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

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 引多少骚人墨客。

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 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 珠泪满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 (明)夏昶

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 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题兰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题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竹十一首之一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间。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竹十一首之二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乘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竹十一首之三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之四

青岚帚亚思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十一首之五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气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竹十一首之六

须题内史琅 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竹十一首之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九
《有关翡翠的诗词》

翡翠 隋唐 - 齐己 水边飞去青难辨,竹里归来色一般。 磨吻鹰鹯莫相害,白鸥鸿鹤满沙滩。 翡翠 作者:唐彦谦 朝代:唐 莎草江汀漫晚潮,翠华香扑水光遥。玉楼春暖笙歌夜,妆点花钿上舞翘。正浓阳匀老坑种,透如玻璃水欲滴;织维结构白底清,含铬不透色鲜极;脉状绿色称花青,油青如脂似瓜皮;晶体较粗是豆种,芙蓉淡绿底可以;条带丝丝金丝种,马牙无种象瓷器;欧美垂青紫罗兰,纳烙辉石干青奇; 自古东方爱翡翠,爱戴藏玩嗜如迷; 文人雅士竞佩带,妇女儿童人人喜;辟邪压惊是传说,养颜健身有灵气;保值增值世无双,通灵宝玉真神秘;石镜俯下身就能看到的话谁在纤腰细摆,水幕中一缕缕缠绕散散缦荡开沉溺翠色的温柔,碧缭如酥渐冷渐浓不是关云长不是楚霸王一个走麦城一个刎乌江前两句不是关羽不是项羽,就是非羽,即“翡”,后两句二人都死了,就是羽卒,即“翠”。绝吧。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掸国雾露水悠悠,淘净泥沙烁光芒,敢问人间三样宝,珍珠翡翠白玉铛。[封]藏亿载拒万尘[情]容获赏为缘深[止]水流光天匠手[绪]丝结韵巨商心[只]此钟情痴缠苦[待]看他物几多贫[知]几知君知缘起[音]转音折问归寻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唐 作者: 柳宗元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唐 作者: 白居易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 ...唐 作者: 陆畅翡翠飞飞绕莲坞,一啄嘉鱼一鸣舞。 唐作者: 李绅鸳鸯楼下万花新,翡翠宫前百戏陈。唐 作者: 陈去疾芙蓉帐冷愁长夜,翡翠帘垂隔小春。..唐 作者: 殷尧藩铸为明镜绝尘埃,翡翠窗前挂玉台。唐 作者: 姚合宝髻巧梳金翡翠,罗裙宜著绣鸳鸯。 ...唐 作者: 章孝标溪亭四面山,横柳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唐 作者: 许浑南郭烟光异世间,碧桃红杏水潺潺。猿来近岭猕猴散,鱼下深潭翡翠闲。唐 作者: 许浑珠树重行怜翡翠,玉楼双舞羡鹍鸡。唐 作者: 李商隐翡翠鬟欹钗上燕,麒麟衫束海中犀。须知不是诗人事,空忆泉声菊畔畦。 ...唐 作者林宽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 ...:唐 作者: 皮日休 高下不惊红翡翠,浅深还碍白蔷薇。唐 作者: 皮日休轻波掠翡翠:唐 作者: 陆龟蒙诗的内容可以不依我上述的情节进行自由创意,但诗韵务求风雅真挚,以与“知音”相合。再补充一个提示,

还可以考虑使用藏头藏中的形式,比如藏中八字“封情止绪,只待知音”知 音山灵水秀出璞石,精华滋润未可知。昔时楚人三落泪,今朝为汝换城池。一树晚枫霜胜雪,春华几度成秋实!自古高山为流水,因缘奔走因缘识。《蝉鸣知音》封情苦渡为蝉形,止绪精雕赐性灵。只待飞天缘再起,知音树下不孤鸣。顽石深山出灵秀,去瑕存瑜美尽收。人生知音不多见,一鸣惊天谢匠呕。附:翡翠寓意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翡翠玉的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有玉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人们视翡翠玉为吉祥如意,辟邪祛病,转运赐福,幸福美满之物;也是身份和富贵的象征;古有佩带翡翠玉能逢凶化吉、碎玉挡灾的传说。历代朝内高官,拜见皇帝以佩带的玉朝珠触地为礼,官位越高,佩带的玉朝珠就越长,此乃“君子比德于玉”是也。

关于关羽的诗句篇十
《关于战争的诗句》

关于战争的诗句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关于战争的人物形象

例如《三国演义》,其中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大智大勇”的一个代表,“七擒孟获”、“火烧新野”等都是其智慧的结晶。

再如《封神演义》中的申公豹与妲己,申公豹虽出身阐教,却不听师诲,投身于商,说反殷洪、殷郊等人,又请各路神妖伐周,人神共怒。还有妲己,残害忠良,炮烙梅伯、赵启,剜亚相比干之心,断送纣王锦绣山河,罪不容诛

再提供一点:《三国演义》中有“三绝”:诸葛亮的“智绝”,关羽的“义绝”(具体可参见《三国》中的关羽华容义释曹操),曹操的“奸绝”,这也算是《三国》中一个人物简评吧。

表现战争的书籍、影视

书籍《成败——二战风云启示录》《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横扫千军——苏联卫国战争著名战役纪实》《血祭卢沟桥》

影视《桂河大桥》《战争三部曲》《巴顿将军》《遥远的桥》《莫斯科保卫战》《辛德勒名单》

关于战争的名言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初二八 杨雨芹

怎样学好初二语文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

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再说作文的问题。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602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