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一
《201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 文

命题老师:杨立龙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倩.(qiàn)影 花蕊.(ruǐ) 皱缬(xiã) 果实累.(léi)累 B.混沌.(dùn) 伶俜.(pìng) 葳蕤.(ruí) 一椽.(yuán)破屋 C.哽咽.(yâ) 窈窕.(tiáo) 颤.(zhàn)动 参差.(cī)错落 D.囚系(jì) 袅娜.(nuó) 愤懑.(mèn) 揠.(yà)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幽辟 羞涩 蓊蓊郁郁 没精打彩 B.骄弱 脉络 琼浆玉液 直截了当 C.迁徙 葱茏 涸泽而渔 疏疏落落 D.嬉游 敛裾 迷迷糊糊 泣涕连连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市的市长近两年来,夙兴夜寐....

,带领全市人民努力拼搏,终于把我市打造成全国 卫生城。

B.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

,表示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 起利欲的诱惑了。

C.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 D.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够见仁见智....

,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管锥编》。

4.下列句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渐.车帷裳

渐:逐渐,慢慢地 B.女也不爽.

,士二其行 爽:差错

C.怨灵修之浩荡.. 浩荡:波浪汹涌的样子

D.昼夜勤作息..

作息:劳作与休息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用损害秦国的方法来有利于晋,只有大王您能谋划这件事了。

B.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译:荆轲残废了,才提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击中,刺在了柱子上。

C.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6.下列五幅对联分别写出了五个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孤傲,青莲居士谪仙人。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A、谢灵运 欧阳修 杜甫 辛弃疾 诸葛亮 B、欧阳修 范仲淹 白居易 李白 陈寿 C、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李白 诸葛亮

D、范仲淹 谢灵运 白居易 杜甫 陈寿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楚辞》收集了伟大诗人屈原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诗歌。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 手法。“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学界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是: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贫乏必然造成

财富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C.和北京远隔千山万水的英属根西岛上,有个流亡者从大西洋的波浪里挺起身子,高高

地站立起来,仗义执言,大声谴责,喊出三个响亮的字:“我抗议。”

D.还在他才十几岁的时候,就像我故乡的许多为贫困所迫无路可走的农民一样,孑然一

身,肩上背着一张当作行李的狗皮,下关东独自谋生去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24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

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愿以身居作.. 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 C.简.

斥数妇

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

之乎 就:投身、屈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3分)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以.

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因为.

执勤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观夫子之.

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

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 )(3分)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

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

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

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4分)

②今而见择,敢不请罪。(2分)

③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4分)

三、默写与古诗鉴赏。(14分) 14.把下列空格补充完整。(8分)

(1),子无良媒。

(2)淇则有岸,。 (3) ,载渴载饥。 ,莫知我哀!

(4)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15.阅读黄庭坚的诗,完成两个小题。(6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北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释:①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家乡。此诗写于诗人早年离家去外地做官之时。杜涧叟是他的友人。 ②阳关:今甘肃敦煌一带。 ③旌阳:山名,在分宁以东。 (1)首句给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后二句中的“醉”与“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干渴的村庄 肖建新

①村庄的干渴是近几年的事。那些年,雨和童年一样率性,像杂草一样茂密,无拘无束,犹如一个无人看管、喜欢疯跑的孩子,把一年四季和村庄穿了个透。对于村庄,雨是一个熟人,用多种不同的步伐量过村庄的大小高矮,量过无数的牛蹄踏在村庄横截面上的深度。

②从村庄到田野,一场雨的距离既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它可能会耗费一个人一生的时光,也可能是瞬息的景致。村里许多人的时光都是消耗在这段路上,按说这并不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可他们的鞋烂了一双又一双,身体矮了一截又一截。它先是一点一点下在他们最外在的身体上,再下在他们有些皱褶的生活里,最后就完全打湿了他们的生命。

③在我的记忆里,雨总是等不及我走到一棵树下,或附近的一个檐下,就唰唰地落下来。有时候在树下等久了,还不见停,就只好冒雨往回跑,在路过藕地时,顺手折一枝藕叶顶在头上,这样,雨不至于完全打湿一个人的童年,总有一些地方和时光可以躲避。下雨时,我常把书藏在怀里,双臂抱紧,即使雨弄湿了胸衣和手臂,可怀里的书总是干干的,这多少会让我有一些小小的慰藉:梦想总是在一个温暖处。

④春天的雨是村庄最欣喜的事,干了一冬的村子会因一场春雨的到来而含情脉脉,油菜像小姑娘一样,水盈盈地在春风里摇曳,胡豆花幽灵般的小眼睛在滴溜滴溜地转,那些小动物们和人一样,跑到小雨里,让雨水落在身上和脸上,享受着第一场春雨的温润。乡村父亲们的脸,在这时开始变得柔和,也许春雨洗净了他们内心的忧郁。

⑤在我离开的这些年,村庄的水分越来越少了,我看到一位母亲失去了往日丰润的表情。我甚至不明白,那些年,村庄像针管一样饱满的水分都去了哪里。它将一个村庄遗忘了吗?将那些在它的深处隐瞒的小路和在它的怀里生长的植物们都忘了吗?将一些反复踩踏过的童年也忘了?那些与它终日厮磨的乡村泥孩子呢?

⑥那些知道村庄每一个细节的雨,在我离开村庄的那些年,慢慢地少了,薄了,它覆盖的面积越来越窄,下的深度也越来越浅了。我不知道那些年,村庄究竟怎么了,它虐待雨了吗?树木也在我离开的那些年,开始慢慢退化,它们大多数的叶子落了下来,无法在春天里兴高采烈,在夏天里随风狂舞,深秋叶落的时候,薄薄的一层,再也找不到童年如踏海绵之上的感觉了,老人们也懒得去扫这些落叶,因为它们烧不了几个时日。

⑦然而,村庄真正的干渴却是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开始的。他们不再看重那几颗微不足道的粮食,看重祖辈长期依存的地方。一片土地不再能养活一个家庭。宁愿土地荒着,也不想和他们的祖辈一样,在干渴的地里赶着干渴的牛做着干渴的事。对于他们而言,土地的产出

与他们的付出极不成比例,再说,他们的心事全不在乡村里,几颗粮食已无法让他们搭上通往另一种生活的列车。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带上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打算永远离开了。他们走时,一些老人会站在村庄最边缘的土窑上,目送他们离去,而不说一句话。

⑧多年以后,当我回到它的中间时,我见到了那些因长久未开而有些生锈的锁。它们锁在了一个村庄的眉头之上,锁住了一个曾经繁茂的村庄的脊柱。母亲走后,我家的房子也是用一把锁代替,钥匙放在隔壁的那家人那。有一回我找来钥匙,想找找那些年落在里面的东西,我看到了贴在墙上的那些陈旧的奖状——母亲在我小学时得到的最大的欣慰,它们见证了一个乡村少年的成长,可它们真的是奖给我的吗?那个满脸汗水和灰尘的少年,早已从村庄的小路上走失,这些奖状就像是一些钉子,要将这个少年钉住,他再跑,能跑出屋子里的那堵陈年的墙壁吗?

⑨其实,村庄的未来是可以预料的,但我还不想做这样的预料。我的一部分,许多人的一部分,还在那,还在由一些老人和孩子所守护的村庄里。我相信:雨,在历经一个干旱的循环后,会再次滂沱地回到村子里,落进人们的心坎上。

(选自乐趣文学网2007-05-07,有删改)

16.本文的题目是“干渴的村庄”,作者在开头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前些年村庄的雨,其用意

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7.在第⑦段的开头,作者为什么说“村庄真正的干渴却是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开始的”?

(4分)

18.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春雨给村庄带来的“欣喜”?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

分析其作用。(6分)

19.最后一段作者说“村庄的未来是可以预料的,但我还不想做这样的预料”,又说“我相信:

雨,在历经一个干旱的循环后,会再次滂沱地回到村子里,落进人们的心坎上”。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能否对“村庄的未来”做一点“预料”?(8分)

五、语言表达及运用(8分,每小题4分)

20.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16字。(要求用对偶修辞手法)(4分)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内容不雅的“露骨广告”在广州市公交车的车体上频频露面,引起市民不满。如今,此类广告已“下站”,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公益宣传,如“为幼儿让座您会得到两颗心的感激”“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等,它们已经成为公交车车身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答: 21.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七字对联,此对联适合挂在教师办公室。把对联填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4分)

芝兰 座 桃李 绕阶 春 凝香 满园 锦绣 上联:

下联: 六、作文(60分)

22.请补充完题目“那一次,我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写出事件波澜,凸显人物个性。

16、(4分)

17、(4分)

号位座

号 考

级班

名姓

18、(6分)

19、(8分)

20、(4分) 21、(4分)上联:

下联: 22、(60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二
《语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系列练习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铜臭/臭氧 小巷/巷道 高亢/引吭高歌 惬意/锲而不舍

B.毋庸/会晤 负疚/归咎 遂心/半身不遂 拘泥/泥古不化

C.佣金/佣工 靓妆/靓女 狙击/前倨后恭 纶巾/经纶世务

D.炽热/咫尺 媲美/毗邻 沮丧/含英咀华 便宜/大腹便便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 ( )

A.芥蒂 爆满 坚苦卓绝 株连九族 覆巢之下必无完卵

B.影碟 娇矜 阖家欢乐 彩票博彩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C.媾和 揣摹 吊销执照 两全齐美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D.厮守 防范 优柔寡断 旅游圣地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_____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

②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______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终身 精练 以及/或 B.终生 精练 及其/或

C.终生 洗练 及其/和 D.终身 洗练 以及/和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两人本来就有意见,经他一挑拨,就更成掎角之势,互不往来了。

B、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许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晒,栉风沐雨,都没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

C、那一天,我们登上了泰山极顶。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瞰脚下那绵延的群山,很有一番高山景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D、事是大家做的,虽说他把挣的钱留了一半给自己,但揆情度理,由于项目是他争取来的,他又主动承担了组织工作,功劳最大,所以大家也没意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B.这快乐恐怕不下于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演化史和自然界的兴衰史所得到的乐趣。

C.这种美学思想,是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汲取和理解,为我们从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

D.远征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察看了船体内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

6.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是 ( )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发分宁①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②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别 滁③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地方官任时。 ②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一里。

③作者于庆历八年(1048年)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其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问题:两首诗都写到了‚常日醉‛,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全诗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加以赏析。(6分)

8.在旧城改造中,因为拓宽道路的需要,一株千年古树将被砍伐。市民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分,要求重新改变设计方案以保护古树。请根据下列人物的身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分别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3分) 植物学

家:

历史学

家:

文学

家:

9.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6分)

主持人甲: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

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参考答案

1.C 2.A

3.C 终生,一生;终身,既有‚一生‛意义,又有‚一辈子‛意义,后者多就切身的事说。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精练,指文章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及其,词组,以及它的;这里‚宗教及其教条‛,就是‚宗教和宗教的教条‛,与‚迷信‛并列,所以后用连词‚和‛。

4.D(A掎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B栉风沐雨:形容旅途奔波的辛劳。C高山景行:比喻道德高尚。D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5.A B项搭配不当,应为‚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C项语序不当,应为‚理解和汲取‛;D项成分残缺,应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前加上主语‚里面‛。

6.D(A‚工作人员‛后用句号;B括号内‚分量‛后句号去掉;C引号内句号移出)

7.(1)黄诗的‚常日醉‛:诗人分宁别友,孤舟夜行,独酌只求像往常一醉方休。表面上虽说与友人分手酌酒自慰,并没有过分的哀伤。可是,满川风月笼罩在充满离愁 别恨的凄然氛围中,即使诗人不悲,它们也在为离别而悲伤。通过满川风月的衬托,更彰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2)(3分)欧诗的‚常日醉‛:春光明媚,滁州父老相送,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但是在吩咐不必以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的同时,在似乎是坦然自若的语言背后,却将他内心的离愁渗透在里面,离愁别绪‚欲盖弥彰‛,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此题答题要点有三: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全诗;表现手法。(黄诗‚满川风月替人愁‛用的是拟人、夸张、借物抒情的手法也可。欧诗采用借明媚春光抒洒脱豪迈之情也可)

8.答案示例:

植物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及物种遗传的绝好标本。 历史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悠久文化的象征。 文学家:不能砍!千年古树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遒劲挺拔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塑像。

9.参考答案: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曾经对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他们对中国人民谢罪了吗?他们参拜靖国神社,敬拜战犯的灵位,公然为侵略战争辩解。

串台词往往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作用。本题只要突出日本对过去的罪行不但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不断为罪行开脱辩解这一要点,且语言流畅、衔接自然,字数不得少于50字。

(二)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山阴道上,目不暇(xiá)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址(zhǐ)吗?

B.孟子开始游说(shuì)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ī)杀。

C.但他即然有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záo)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āi)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D.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的社会创造精神不久就烟销云散了,他被磁铁热、天文计算、炼金梦以及想认识世界奇迹的渴望逮(dài)住了心窍(qiào)。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是 ( )

①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已经加入__奥马尔和‚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军事行动。

②凡在本店购货满三百元者,本店将__一份精美的礼品。

③李老师才40多岁,比起退休的王校长来说,自然__多了。

A.搜缴 惠赠 年青 B.搜剿 敬赠 年轻

C.搜缴 敬赠 年轻 D.搜剿 惠赠 年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

B.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C.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身材瘦小,好动而严肃。在她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她唱过歌。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她无所不至,好像到处能听到她那印花布裙的柔和的窸窣声。

D.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 )

A.周昆玉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小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举手投足间自然有股很浓的书卷气。

B.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类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减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由人类大量放氯氟碳类物质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 , , , , , 。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 , , ?

①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 ②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③油然生爱,肃然起敬,悚然面对

④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A.①④ B.②③ C.②

④ D.①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先秦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孔孟》一文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有不同的地方: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主张性善论,孟子则以为性恶来自先天;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

C.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与《红楼梦》等。

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行于20世纪20—70年代,包括表现主义(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意识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荒诞派(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和魔幻现实主义(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7、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新华社杭州2月22日电(记者余靖静)珍稀古籍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竹版今天在杭州文澜阁开印,已被预订掉三四十套。

据悉,影印本文澜阁《四库全书》由杭州出版社与浙江图书馆合作整理出版,投入经费约2800万元,其中民资占80%以上。杭州出版社总编辑徐海荣表示,影印本文澜阁《四库全书》将于2007年3月‚出炉‛,首印500套,每套约1700册,定价42万元。

此次文澜阁《四库全书》重印受到浙江商人及海外华商的青睐。一位在开印现场的华商说,‚我起码要带10套去欧洲,让欧洲不仅知道中国文化,也亲眼看看我们的‘国宝’。‛

答: 。

8、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可以根据字形来进行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从‚众‛、‚旦‛、‚臭‛中任选一个进行重新‚会意‛。(3分) 示例: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答: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4分)

小学到高中,我们学了许许多多课文。请仿照下面的示例,选择你最欣赏的一篇课文,写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三
《201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2010年中考题

2010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2分)

一、(22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撺掇(cuān duo) 诘(jié)责 明眸(mïu)善睐 分道扬镳(biāo)

B.蛊惑(gǔ huî) 琐屑(xiè) 皮开肉绽(zhàn) 如火如荼(tù)

C.伛偻(yǔ lǚ) 菜畦(qí) 含辛茹(rú)苦 脍炙(zhì)人口

D.缱绻(qiǎn juǎn) 鞭挞(tà) 人迹罕(hǎn)至 偏辟(pì)入里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 4 月5 日,山西王家岭谋矿“3•28” 矿难153 名被困人员中的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②中国举办世博会, 要向世界炫耀什么, 要交流先进科学技术,展示科技发展成果。

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 的。

A.①截止 ②不是 就是 ③卷土重来 B.①截至 ②不是 而是 ③卷土重来

C.①截止 ②不是 而是 ③东山再起 D.①截至 ②不是 就是 ③东山再起

3.请在下面短语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不同的内容,构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使这个短语分别表达不同的意思。(2 分)

热爱人民的总理

(1)

(2)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句有语病,有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4 分) ①4月17日,玉树某学校举行了复课仪式。②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③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蹭的板房,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

(1)有语病的一句是:

修改:

(2)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修改:

5.右面是某刊物刊登的两幅相互独立的漫画。有同学就其独立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该是一幅漫画的两个连续的画面,并从画面构成和情节方面阐述了理由。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2 分)

6.名句填空。(⑴⑵小题必做,⑶⑷小题选做一个)(5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

(2)《论语》中概括阐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 。”

(3)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4)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7.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 朝花夕拾》 的一篇是(2 分)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3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 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第二部分 阅读(38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8 题。(4 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8.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文官文,完成9 一12 题。(10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②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 舣船,船靠岸边。② 面,侧面以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持短兵接战。 兵: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屠惧,投以骨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 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分)

12.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一15题。(9分)

军人之家

巴利斯

维拉的丈夫巴都林离开妻子维拉上前线两年了。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信中通知说,她的丈夫巴都林受了重伤,现在就住在市荣军医院。

医生带维拉走进病房,指着一张靠在墙边的病床,床上的伤员盖着被单,仅露出圆圆的修剪过的后脑勺。

维拉快步奔过去,轻轻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巴都林、巴都林„„”她希望看到床上的人把枯瘦的双手伸出来,她就会投向他的怀抱,可是他没有动。维拉猛然惊呆了:手呢?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连双手都没有了!床上的伤员慢慢抬起了头,维拉看到的是一张破了相并带有深红色伤疤的脸,空空的小洼坑代替了眼珠,又大又白的伤痕歪歪斜斜地穿过这可怕的面孔,她惊叫一声,便失去了知觉„„

维拉醒过来后,少校和医生向她介绍了巴都林受伤的全部情况:他踩响了地雷烧伤了双目,炸没了双手,截去了双腿„„他不能说话,至少是现在„„被找到时已无法辨认,他身上没有证件,胸前内衣口袋里仅藏着一封给妻子的信,根据信人们才确认出他的身份。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医院,把巴都林运回了家, 战争毁了她的幸福生活,但没有使她屈服,她悉心地照料着丈夫,盼着丈夫的状况能够有所好转。

九月的一天,维拉正在做家务,篱笆门吱呀地响了一声。啊!站在门口的是活生生的、健壮的巴都林吗?

„„

巴都林听妻子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他激动地问妻子:“你以为他就是我?” “当然!”

“只要他活着你打算护理他一辈子?”

“是的。”

伤员躺在床上,脸朝着墙,维拉倾着身子温和地在他耳边说着:“我的丈夫回来了!但您别难过,您将和我们一起生活,谁也别想带走您,听见了吗?”

巴都林突然想起,“你说在他身上找到一封信?给我看„„”

维拉拿出了信,巴都林看完后兴奋地说:“他是阿廖沙,我的战友!。为防万一,我们互相交换了信。这样,如果一个牺牲了,另一个就可以把信转给他的亲人。”巴都林抹了抹眼窝里的泪水,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大声对伤员说:“阿廖沙,我是巴都林,你还记得吗?” 阿廖沙微微点了点头,巴都林兴奋地接着说:“你就在我家里,我们将在一起生活,你听懂了吗?”

床上的阿廖沙动了一下,苍白的嘴唇颤抖着,传出了含糊不清的声音:“谢——谢,通知——我母亲,我没有被——抛弃„„”

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新故事》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3.为使“伤员不是维拉的丈夫”这一情节合理,作者在小说中埋下了伏笔请你找出来。(3 分)

14.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有何作用?( 3 分)

15.请你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妻子维拉或者丈夫巴都林的性格特点。(只选一个)( 3 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一18题。(7分)

人体内的“联合国”

曹明华

①你也许不一定意识到,在你身上大约100万亿个细胞中,只有10%是真正属于人类的。而其余的90%,完全被外来者占据着,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②在你的眼睫毛上,有一种微型的小蠕螨。它们长年累月地在那儿饮食起居、交配、繁殖,从不离开„„除了极偶然地,趁你夜间熟睡,它们悄悄地离开你的眼睫毛到你脸上作一次夜间散步。

③假如你不经常刷牙,你会在牙齿表面有一层300到500个细胞厚度的细菌膜。它们在你牙齿一出生时就赶来报到,而一直要等到你的全口牙齿全都掉完才悄然离开。

④同时,在构成我们人体最根本的基因组中,大约有1/12是由在千百万年以前感染过我们祖先的某些病毒的DNA构成的。它们诡谲地将自己的“拷贝”塞嵌入我们人体的基因组内,从而可能引发我们体内基因变异等一系列新型的遗传性疾病。

⑤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着的生态系统,没有绝对的健康,只有相对的平衡。因为在我们人体这个由为数众多的外来户居住着的小小“联合国”里,很难有长久的和平。只有在动态中求平衡,不断地进行调解,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再由一段段短暂的安宁组成较为长久的相容和共存。

⑥现代西方医学虽然在战术上极其精到,而在战略上,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反倒是中国传统的中医,虽未精确到计算出人体上有90%的细胞为外来居住者,却智慧地悟出了要有一个“联合国”式的和平机构,它反对像西医那样动不动就用医疗器械来一场歼灭战。好的中医是一门不断地在动态中调节人体各方面平衡的艺术,它和西医的区别,有点像“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⑦如今,已经有愈来愈多受西医训练的人,开始探索并接受了日益流行的“整体医学”观念:每一个人都存在他/她自身的“人体能量场”,而这一人体能量场又置于宇宙能量场之中。对这种能量场的调节和平衡,是维护健康的关键。西方“整体医学”所行走的方向,与我们的中国传统医学,有“殊途同归”之妙。

⑧但是,无论西医中医、庸医神医,一个不变的规律是:没有一个医生是能够对他的每一个病人下承诺的。我还深深记得那个用一副七味的草药便治愈了我顽固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他为我看病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后来,我才得知他同时还在看着几个重症癌症病人„„一个人真正的病因,与一个人的起居、性格、环境等等因素互相纠缠着,当这种纠缠到了一定程度后,无论西医中医,庸医神医,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一位医生所说:有些病要看西医,有些病要看中医,还有些病要看上帝,而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

们自己。

(《文汇报》2009 年7 月27 日,有删改)

16.选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三种,并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3 分)

17.作者在文章末尾引用了一位医生的话“有些病要看西医,有些病要看中医,还有些病要看上帝,而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的理解。似分)

18.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人体“生态系统”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B.只要我们经常刷牙,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就不会存在细菌。

C.选文前四段和第⑤段之间存在逻辑关系,顺序不能调换。

D.西方“整体医学”发展的方向与中国传统医学是一致的。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 一21 题。(8 分)

“衣食足”应“知书趣”

李景阳

①偶读丰子恺《读书》一文,才晓得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他逛西湖,发感慨说:“西湖上发表着的文字非常之多,皇帝的御笔,名人士大夫的联额,或勒石,或刻木,冠冕堂皇地、金碧辉煌地,装点在到处的寺院台榭中。”这“书香”景色,其实我也亲见。曾游江浙一带古镇,周庄、乌镇,都算是乡间商业中心,但水城之上,石桥林立,桥头总要刻几句雅诗,居户的门楣,商铺的门脸儿,也好像缺了这东西就难见人面似的。

②看今日,文化手段先进多了,何需木石上的凿子功夫,什么信息都可“实时”。单说电视,在家看,出了家门在手机上看,一抬头,公共场所到处挂着这玩意儿,不看也得看。不过请原谅我说句泼冷水的话:科技上去了,趣味下来了!或客气一点说:科技上去了,趣味没跟上。就说公交车上的电视罢,原先还有些杂耍,渐渐成了商家的别动队,一水儿的广告,随时提醒你往钱眼里钻,生怕你忘了做物质的奴隶,论文化氛围,我们的确有点“不古”了。 ③这倒不能怨传播工具,好像都是先进科技惹的祸。荧屏上玩点“诗意”,实在并不费劲。关键还是“国民心态”。你搞高雅文化,只怕没人买账。不能说满大街没一个“雅士”,但看眼前的社会,实在浑然是一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忙忙碌碌景象。孟子所言的“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者,实在到处打头碰脸。须声明,我的批评不含“弱势群体”,他们奔的是一碗饭,别苛求人家。但吃饱肚子的,还是得有点“超然物外”的想头。当然话又说回来,你想“超然”,也未必能实现。以我的经历说,屡次去报亭寻摸“沉思”味道的散文、杂文、随笔类杂志,摊主均告“无”,理由是“上货,也卖不出几本”。甚至去邮局订,也听得抱怨:“一个区才一两份,不好送”。于是恍然大悟,这“阳春白雪”的东西越发成了稀有动物,爱好者别在大街上傻转,顶好拔脚到它们龟缩的大森林里去寻踪。

④刚才那句孟子的话,其实还剩一半:“„„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我未敢说完全,怕有骂人之嫌,虽则是借古人的嘴。终于还是将话补齐,但我想恩格斯可为我打圆场。他前面的话记不清了,“使人最终脱离动物界”,这话记得清楚。照我的领会,人要是光吃光睡,的确就界定在“动物”圈内出不来了,“高级动物”的雅号都配不上。多一个“玩”字,就“高级”了?未必。动物,也会玩的,只是不进歌厅而已。

⑤我在此只是思考一个问题:衣食不愁了,精神怎么上台阶?管子有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闹饥荒的时候,“人肉以相食”的事都不新鲜,当然谈不上礼节。但经济条件好了,单晓得了礼节,晓得剔牙以餐巾遮口或见面说“哈喽”“拜拜”之类,还是不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四
《高中语文期末基础练习一(及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基础练习一(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铜臭/臭氧 小巷/巷道 高亢/引吭高歌 惬意/锲而不舍

B.毋庸/会晤 负疚/归咎 遂心/半身不遂 拘泥/泥古不化

C.佣金/佣工 靓妆/靓女 狙击/前倨后恭 纶巾/经纶世务

D.炽热/咫尺 媲美/毗邻 沮丧/含英咀华 便宜/大腹便便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 ( )

A.芥蒂 爆满 坚苦卓绝 株连九族 覆巢之下必无完卵

B.影碟 娇矜 阖家欢乐 彩票博彩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C.媾和 揣摹 吊销执照 两全齐美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D.厮守 防范 优柔寡断 旅游圣地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因为加缪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______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

②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______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③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A.终身 精练 以及/或 B.终生 精练 及其/或

C.终生 洗练 及其/和 D.终身 洗练 以及/和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两人本来就有意见,经他一挑拨,就更成掎角之势,互不往来了。

B、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许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晒,栉风沐雨,都没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

C、那一天,我们登上了泰山极顶。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瞰脚下那绵延的群山,很有一番高山景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D、事是大家做的,虽说他把挣的钱留了一半给自己,但揆情度理,由于项目是他争取来的,他又主动承担了组织工作,功劳最大,所以大家也没意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B.这快乐恐怕不下于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演化史和自然界的兴衰史所得到的乐趣。

C.这种美学思想,是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汲取和理解,为我们从新的生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

D.远征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察看了船体内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

6.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是 ( )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发分宁①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②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别 滁③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地方官任时。

②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一里。

③作者于庆历八年(1048年)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其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问题:两首诗都写到了“常日醉”,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全诗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加以赏析。(6分)

8.在旧城改造中,因为拓宽道路的需要,一株千年古树将被砍伐。市民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分,要求重新改变设计方案以保护古树。请根据下列人物的身份,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分别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3分)

植物学

家:

历史学

家:

文学

家:

9.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6分)

主持人甲: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参考答案

1.C 2.A

3.C 终生,一生;终身,既有“一生”意义,又有“一辈子”意义,后者多就切身的事说。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精练,指文章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及其,词组,以及它的;这里“宗教及其教条”,就是“宗教和宗教的教条”,与“迷信”并列,所以后用连词“和”。

4.D(A掎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B栉风沐雨:形容旅途奔波的辛劳。C高山景行:比喻道德高尚。D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5.A B项搭配不当,应为“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C项语序不当,应为“理解和汲取”;D项成分残缺,应在“除了一片茂密的花丛外空无一物”前加上主语“里面”。

6.D(A“工作人员”后用句号;B括号内“分量”后句号去掉;C引号内句号移出)

7.(1)黄诗的“常日醉”:诗人分宁别友,孤舟夜行,独酌只求像往常一醉方休。表面上虽说与友人分手酌酒自慰,并没有过分的哀伤。可是,满川风月笼罩在充满离愁 别恨的凄然氛围中,即使诗人不悲,它们也在为离别而悲伤。通过满川风月的衬托,更彰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2)(3分)欧诗的“常日醉”:春光明媚,滁州父老相送,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但是在吩咐不必以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的同时,在似乎是坦然自若的语言背后,却将他内心的离愁渗透在里面,离愁别绪“欲盖弥彰”,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此题答题要点有三: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全诗;表现手法。(黄诗“满川风月替人愁”用的是拟人、夸张、借物抒情的手法也可。欧诗采用借明媚春光抒洒脱豪迈之情也可)

8.答案示例:

植物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及物种遗传的绝好标本。

历史学家: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树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悠久文化的象征。

文学家:不能砍!千年古树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遒劲挺拔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塑像。

9.参考答案: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曾经对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他们对中国人民谢罪了吗?他们参拜靖国神社,敬拜战犯的灵位,公然为侵略战争辩解。

串台词往往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作用。本题只要突出日本对过去的罪行不但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不断为罪行开脱辩解这一要点,且语言流畅、衔接自然,字数不得少于50字。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五
《课外诗歌赏析(含答案)》

课外诗歌赏析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下第①后上永崇②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指科举落榜。②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

1、诗中“碧桃”、“红杏”比喻 ,“芙蓉”比喻 。

2、请分析末两句诗的含义。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更:又,再。

1、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塞上听吹曲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问。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 图景。

2.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成楼问,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音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飞遍关山.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 愿望。

钓 雪 亭 (宋)姜 夔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1、诗人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答: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答: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 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①) ,日暮客愁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渚:水中小洲。

今人刘永济曾说:“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请结合本诗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 ,下片写 。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早梅 唐·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菊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 、 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春 草 [宋]刘 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春光好 欧阳炯 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1.①及第者(中榜者), 落第者(作者自己)。2、末两句表面写的是芙蓉埋怨生长的环境和生的不是时候,实际上是暗寓自己生不逢时。(意思对即可)

送春 1、春光未逝,生机犹在。 2、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表达顽强进取、执著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山居秋暝 1.王维/诗人自己 2.B

塞上听吹曲1.月夜边塞(或雪夜边塞)2.向往和平,没有战争

钓雪亭 1、惆怅、孤独、寂寞之情。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答出一点即可)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意思对即可)

①②

旅夜书怀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春 雪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绝句 1、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

宿建德江 “野旷”句写遥天无际,前路茫茫;“江清”句以拟人手法写月影多情,似与人亲,慰人寂寞;烟际泊宿,恍然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更觉得家乡之远。看似写景.实际上在表达独客异乡的惆怅之情。

夏 意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

秋夜曲 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意思对即可)2、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菩萨蛮 1.上片写待月的心情 下片写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大意对即可)

早 梅 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伤桃源薛道士 1.空、闲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菊 花 1、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亦可)

江郎山和韵 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意思符合即可)

闲居初夏午睡起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春草 1.“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2.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六
《高中基础训练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颔联(hàn) 旋风(xuán) 便宜从事(biàn) 蒙头转向(mēng) B.洗涮(shuàn) 伎俩(jì) 岌岌可危(jī) 泾渭分明(jīng) C.埋怨(mán) 摈弃(bìn) 处心积虑(chǔ) 麻痹大意(bì) D.蹁跹(pián) 汤匙(chí) 沐猴而冠(guàn) 咎由自取(ji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蝇营苟狗 桃园结义 故态复萌 望其项背 B.终南捷径 沧海一粟 初出茅庐 开源截流

C.作壁上观 食不果腹 诛连九族 耳根清净 D.关系谐调 形迹可疑 民生凋敝 四季常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B.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C.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他叫苦不迭。

D.老板许诺给他长一级工资,可三个月过去了,却仍不见动静,对这种开空头支票.....的做法,他很反感 。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时下这个既活跃而又不确定的所谓小资群体作了全面而细腻的描述。 B.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前进。忽然,我清楚地看到远处树林中有一个人影。——我要找的人正在那儿!

C.面对对方高大的个头,我不但不害怕、不畏缩,而是奋起反抗。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引发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而且促进了货物、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发分宁①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②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别 滁③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地方官任时。

②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一里。

③作者于庆历八年(1048年)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其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问题:两首诗都写到了“常日醉”,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全诗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加以赏析。

6、默写

(1)匪我愆期, 。 ,秋以为期。

自我徂尔, 。 ,渐车帷裳。 , 。 (2)制芰荷以为衣兮, 。 高余冠之岌岌兮, 。

(3)著我绣夹群, 。足下蹑丝缕, 。 ,耳著明月珰。 , 。 , 。 (4)君当作磐石, 。 ,磐石无转移。 (5)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6)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

(7)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耳得之而为声, , , ,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

主持人甲: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乙:

答案2

1.C(A.旋风(xuàn) B.岌岌可危(jí) D. 咎由自取(jiù) ) 2.D( A.蝇营狗苟 B.水木清华 C.株连九族 )

3、 D(A“树倒猢狲散”贬义,B“瑕不掩瑜”主体应是好的 C.“阴沟翻船”表事情出意外)

4.A(B.逻辑错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和“清楚地看到”矛盾。C.关联词搭配不当。原句是递进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可把“而是”改为“而且”。D.前后句语序颠倒,应先有人员等的频繁流动,才会有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

5、(1)黄诗的“常日醉”:诗人分宁别友,孤舟夜行,独酌只求像往常一醉方休。表面上虽说与友人分手酌酒自慰,并没有过分的哀伤。可是,满川风月笼罩在充满离愁 别恨的凄然氛围中,即使诗人不悲,它们也在为离别而悲伤。通过满川风月的衬托,更彰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2)(3分)欧诗的“常日醉”:春光明媚,滁州父老相送,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但是在吩咐不必以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的同时,在似乎是坦然自若的语言背后,却将他内心的离愁渗透在里面,离愁别绪“欲盖弥彰”,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此题答题要点有三: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全诗;表现手法。(黄诗“满川风月替人愁”用的是拟人、夸张、借物抒情的手法也可。欧诗采用借明媚春光抒洒脱豪迈之情也可)

6 略

7、参考答案: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曾经对中国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他们对中国人民谢罪了吗?他们参拜靖国神社,敬拜战犯的灵位,公然为侵略战争辩解。 串台词往往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作用。本题只要突出日本对过去的罪行不但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不断为罪行开脱辩解这一要点,且语言流畅、衔接自然,字数不得少于50字。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七
《诗歌鉴赏》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八
《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模块综合评估(基础))》

模块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人诞生后,各种细菌便相继进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不要认为外来的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免疫和代谢在人体内遗传基因的控制下,构成了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过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一为化学屏障。正常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病菌的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黏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个具有个体特异性的生物膜样结构,菌群之间互相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黏膜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人们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不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特别是抗生素的狂轰滥炸,把细菌杀死了,旧病未除,新病又起,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的崭新疗法。“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也是益生素的时代。”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魏曦教授1981年说的。

1.“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句中“它们”指代的是( )

A.人体自身的细胞

C.微生物细胞 B.人体中的各种细胞 D.正常微生物群

解析:从第二段内容得知“它们”是相对于“人体自身细胞”而言的,也就是被称为“外来的生物”的人体自身细胞携带的微生物细胞。

答案:C

2.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魏曦教授的名言,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的身体保持健康的前提。

B.人体离不开微生物细胞,它参与人体各方面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过程。

C.人们使用抗生素、激素和现代化的检查,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

D.人们要转变观念,生病后要从主要依赖于抗生素治疗转变为

主要依赖益生素治疗。

解析:从原文得知,是“滥用”和“不合理地使用”,才会产生“危及健康”的后果。

答案:C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正常微生物群、免疫和代谢。

B.各种细菌是人体的终生“伴侣”,人体菌态失衡,意味着生命的消亡。

C.滥用抗生素,既杀死病菌,也会杀死其他有益的细菌。

D.抗生素之后的时代是活菌时代,而具有微生态调节作用的益生素,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解析:按原文的意思,人体菌态失衡会危及健康,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消亡”。

答案: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

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先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

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他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

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为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

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观。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颍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推崇 .

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

C.视事四年 视事:治理事务 ..

D.遂敕收付狱, 案杀之 案:立案 .

解析:案:追究,查办。

答案:D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3分)( )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他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①③④

C.②④⑥ B.②③⑤ D.④⑤⑥

解析:①是说刺史很赏识他,③能表现黄昌为政公正合理,不能表现其“严猛”,⑤是说黄昌的妻子因儿子犯案而到黄昌那责备自己。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将她们杀死。

解析:黄昌与妻子相认,不是在任州书佐时。

答案:C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3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九
《古诗词鉴赏训练》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阅读答案篇十
《山东潍坊2010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0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2分)

一、(22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撺掇(cuān duo) 诘(jié)责 明眸(móu)善睐 分道扬镳(biāo)

B.蛊惑(gǔ huò) 琐屑(xiè) 皮开肉绽(zhàn) 如火如荼(tù)

C.伛偻(yǔ lǚ) 菜畦(qí) 含辛茹(rú)苦 脍炙(zhì)人口

D.缱绻(qiǎn juǎn) 鞭挞(tà) 人迹罕(hǎn)至 偏辟(pì)入里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 4 月5 日,山西王家岭谋矿“3•28” 矿难153 名被困人员中的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②中国举办世博会, 要向世界炫耀什么, 要交流先进科学技术,展示科技发展成果。

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 的。

A.①截止 ②不是 就是 ③卷土重来 B.①截至 ②不是 而是 ③卷土重来

C.①截止 ②不是 而是 ③东山再起 D.①截至 ②不是 就是 ③东山再起

3.请在下面短语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不同的内容,构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使这个短语分别表达不同的意思。(2 分)

热爱人民的总理

(1)

(2)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句有语病,有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4 分) ①4月17日,玉树某学校举行了复课仪式。②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③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蹭的板房,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

(1)有语病的一句是:

修改:

(2)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修改:

5.右面是某刊物刊登的两幅相互独立的漫画。有同学就其独立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该是一幅漫画的两个连续的画面,并从画面构成和情节方面阐述了理由。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2 分)

6.名句填空。(⑴⑵小题必做,⑶⑷小题选做一个)(5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

(2)《论语》中概括阐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 。”

(3)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4)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7.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 朝花夕拾》 的一篇是(2 分)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3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 哪一个情节?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第二部分 阅读(38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8 题。(4 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8.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文官文,完成9 一12 题。(10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②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 舣船,船靠岸边。② 面,侧面以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持短兵接战。 兵: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屠惧,投以骨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 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分)

12.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一15题。(9分)

军人之家

巴利斯

维拉的丈夫巴都林离开妻子维拉上前线两年了。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信中通知说,她的丈夫巴都林受了重伤,现在就住在市荣军医院。

医生带维拉走进病房,指着一张靠在墙边的病床,床上的伤员盖着被单,仅露出圆圆的修剪过的后脑勺。

维拉快步奔过去,轻轻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巴都林、巴都林……”她希望看到床上的人把枯瘦的双手伸出来,她就会投向他的怀抱,可是他没有动。维拉猛然惊呆了:手呢?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连双手都没有了!床上的伤员慢慢抬起了头,维拉看到的是一张破了相并带有深红色伤疤的脸,空空的小洼坑代替了眼珠,又大又白的伤痕歪歪斜斜地穿过这可怕的面孔,她惊叫一声,便失去了知觉……

维拉醒过来后,少校和医生向她介绍了巴都林受伤的全部情况:他踩响了地雷烧伤了双目,炸没了双手,截去了双腿……他不能说话,至少是现在……被找到时已无法辨认,他身上没有证件,胸前内衣口袋里仅藏着一封给妻子的信,根据信人们才确认出他的身份。

第二天她再次来到医院,把巴都林运回了家, 战争毁了她的幸福生活,但没有使她屈服,她悉心地照料着丈夫,盼着丈夫的状况能够有所好转。

九月的一天,维拉正在做家务,篱笆门吱呀地响了一声。啊!站在门口的是活生生的、健壮的巴都林吗?

……

巴都林听妻子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他激动地问妻子:“你以为他就是我?”

“当然!”

“只要他活着你打算护理他一辈子?”

“是的。”

伤员躺在床上,脸朝着墙,维拉倾着身子温和地在他耳边说着:“我的丈夫回来了!但您别难过,您将和我们一起生活,谁也别想带走您,听见了吗?”

巴都林突然想起,“你说在他身上找到一封信?给我看……”

维拉拿出了信,巴都林看完后兴奋地说:“他是阿廖沙,我的战友!。为防万一,我们互

相交换了信。这样,如果一个牺牲了,另一个就可以把信转给他的亲人。”巴都林抹了抹眼窝里的泪水,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大声对伤员说:“阿廖沙,我是巴都林,你还记得吗?” 阿廖沙微微点了点头,巴都林兴奋地接着说:“你就在我家里,我们将在一起生活,你听懂了吗?”

床上的阿廖沙动了一下,苍白的嘴唇颤抖着,传出了含糊不清的声音:“谢——谢,通知——我母亲,我没有被——抛弃……”

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新故事》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3.为使“伤员不是维拉的丈夫”这一情节合理,作者在小说中埋下了伏笔请你找出来。(3 分)

14.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一缕阳光洒进室内,窗外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有何作用?( 3 分)

15.请你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妻子维拉或者丈夫巴都林的性格特点。(只选一个)( 3 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一18题。(7分)

人体内的“联合国”

曹明华

①你也许不一定意识到,在你身上大约100万亿个细胞中,只有10%是真正属于人类的。而其余的90%,完全被外来者占据着,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②在你的眼睫毛上,有一种微型的小蠕螨。它们长年累月地在那儿饮食起居、交配、繁殖,从不离开……除了极偶然地,趁你夜间熟睡,它们悄悄地离开你的眼睫毛到你脸上作一次夜间散步。

③假如你不经常刷牙,你会在牙齿表面有一层300到500个细胞厚度的细菌膜。它们在你牙齿一出生时就赶来报到,而一直要等到你的全口牙齿全都掉完才悄然离开。

④同时,在构成我们人体最根本的基因组中,大约有1/12是由在千百万年以前感染过我们祖先的某些病毒的DNA构成的。它们诡谲地将自己的“拷贝”塞嵌入我们人体的基因组内,从而可能引发我们体内基因变异等一系列新型的遗传性疾病。

⑤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着的生态系统,没有绝对的健康,只有相对的平衡。因为在我们人体这个由为数众多的外来户居住着的小小“联合国”里,很难有长久的和平。只有在动态中求平衡,不断地进行调解,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再由一段段短暂的安宁组成较为长久的相容和共存。

⑥现代西方医学虽然在战术上极其精到,而在战略上,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反倒是中国传统的中医,虽未精确到计算出人体上有90%的细胞为外来居住者,却智慧地悟出了要有一个“联合国”式的和平机构,它反对像西医那样动不动就用医疗器械来一场歼灭战。好的中医是一门不断地在动态中调节人体各方面平衡的艺术,它和西医的区别,有点像“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⑦如今,已经有愈来愈多受西医训练的人,开始探索并接受了日益流行的“整体医学”观念:每一个人都存在他/她自身的“人体能量场”,而这一人体能量场又置于宇宙能量场之中。对这种能量场的调节和平衡,是维护健康的关键。西方“整体医学”所行走的方向,与我们的中国传统医学,有“殊途同归”之妙。

⑧但是,无论西医中医、庸医神医,一个不变的规律是:没有一个医生是能够对他的每一个

病人下承诺的。我还深深记得那个用一副七味的草药便治愈了我顽固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他为我看病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后来,我才得知他同时还在看着几个重症癌症病人……一个人真正的病因,与一个人的起居、性格、环境等等因素互相纠缠着,当这种纠缠到了一定程度后,无论西医中医,庸医神医,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一位医生所说:有些病要看西医,有些病要看中医,还有些病要看上帝,而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

(《文汇报》2009 年7 月27 日,有删改)

16.选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三种,并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3 分)

17.作者在文章末尾引用了一位医生的话“有些病要看西医,有些病要看中医,还有些病要看上帝,而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大多数时候,则要靠我们自己”的理解。似分)

18.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人体“生态系统”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B.只要我们经常刷牙,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就不会存在细菌。

C.选文前四段和第⑤段之间存在逻辑关系,顺序不能调换。

D.西方“整体医学”发展的方向与中国传统医学是一致的。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 一21 题。(8 分)

“衣食足”应“知书趣”

李景阳

①偶读丰子恺《读书》一文,才晓得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他逛西湖,发感慨说:“西湖上发表着的文字非常之多,皇帝的御笔,名人士大夫的联额,或勒石,或刻木,冠冕堂皇地、金碧辉煌地,装点在到处的寺院台榭中。”这“书香”景色,其实我也亲见。曾游江浙一带古镇,周庄、乌镇,都算是乡间商业中心,但水城之上,石桥林立,桥头总要刻几句雅诗,居户的门楣,商铺的门脸儿,也好像缺了这东西就难见人面似的。

②看今日,文化手段先进多了,何需木石上的凿子功夫,什么信息都可“实时”。单说电视,在家看,出了家门在手机上看,一抬头,公共场所到处挂着这玩意儿,不看也得看。不过请原谅我说句泼冷水的话:科技上去了,趣味下来了!或客气一点说:科技上去了,趣味没跟上。就说公交车上的电视罢,原先还有些杂耍,渐渐成了商家的别动队,一水儿的广告,随时提醒你往钱眼里钻,生怕你忘了做物质的奴隶,论文化氛围,我们的确有点“不古”了。 ③这倒不能怨传播工具,好像都是先进科技惹的祸。荧屏上玩点“诗意”,实在并不费劲。关键还是“国民心态”。你搞高雅文化,只怕没人买账。不能说满大街没一个“雅士”,但看眼前的社会,实在浑然是一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忙忙碌碌景象。孟子所言的“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者,实在到处打头碰脸。须声明,我的批评不含“弱势群体”,他们奔的是一碗饭,别苛求人家。但吃饱肚子的,还是得有点“超然物外”的想头。当然话又说回来,你想“超然”,也未必能实现。以我的经历说,屡次去报亭寻摸“沉思”味道的散文、杂文、随笔类杂志,摊主均告“无”,理由是“上货,也卖不出几本”。甚至去邮局订,也听得抱怨:“一个区才一两份,不好送”。于是恍然大悟,这“阳春白雪”的东西越发成了稀有动物,爱好者别在大街上傻转,顶好拔脚到它们龟缩的大森林里去寻踪。

④刚才那句孟子的话,其实还剩一半:“……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我未敢说完全,怕有骂人之嫌,虽则是借古人的嘴。终于还是将话补齐,但我想恩格斯可为我打圆场。他前面的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10366.html

    上一篇:论语 八则

    下一篇:日本网名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