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论语》八则篇一
《《论语》八则答案》

七年级(22)班语文导学案

课题:《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学学习 而表并列,并且,又 时 按时 之 指学到的知识

②不亦说乎不也愉快吗? 不亦„乎 反问句式,不是„吗? 说 同“悦”,愉快,高兴 乎 吗

③朋 志同道合的人 ④而 表转折,却⑤愠 怨恨,恼恨 ⑥君子 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说:“ 学习并且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这一则讲的是 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只有按时温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朋友一起探讨问题,才能集思广益;与朋友探讨问题,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耀,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德时,不应该怨恨,这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应有的态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 而 表并列,又,并且②可 可以 ③以 凭借 ④为 做 ⑤矣 了 ⑥故 旧的知识

译文:孔子说:“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这一则讲的是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 学(第一个)死读书,死记硬背 学(第二个)认真学 ②而(两个“而”) 表转折,但是

③思(第一个) 思考,动脑筋 思(第二个) 空想 ④则 就 ⑤罔 迷惑而无所得 ⑥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精神疲倦无所得。”

这一则讲的是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诲 教导,教诲 ②女 同“汝”,你 ③知(第一、六个) 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④之(第一个) 孔子的训言 ⑤之(第二、三个) 事物 ⑥为 就是 ⑦是 这

译文:孔子说:“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这一则讲的是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①何以=以何,为什么②谓 称为 ③之 他,指孔文子 ④也 疑问语气,呢 ⑤敏 聪敏 ⑥而 表并列,又,并且 ⑦耻以„„为耻⑧是以 以是,因此 ⑨也 不译

译文:子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一则讲的是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好学,谦虚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①默静默,不说话 ②而(第一个) 表修饰,地 ③识 记住 ④而(第二个) 表顺接, ⑤厌 满足 ⑥何有 有何,有什么 ⑦哉 呢

译文: 孔子说:“ 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在心里,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哪一样我有呢?” 这一则讲的是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默记成诵,积累知识,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 三人虚数,几个人 ②行 走 ③焉=于之,在里面 ④其 他们的,“三人”的 ⑤善者 优点,好的方面

⑥而 顺接连词,就 ⑦从跟从,遵循,这里指学习 ⑧者 „„的方面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一则讲的是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①愤 想弄明白却不能 ②启 启发 ③悱 想说而不能表达④发 启发

⑤举 提出 ⑥隅 方角 ⑦反 类推 ⑧则 就 ⑨复 答复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有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我就不教他了。”

这一则讲的是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亲身实坐践胜于呆空想.

单元三

1.(1)孔子主张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学习态度是:要以学习为乐,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诚实,懂得就是懂

得,不懂就是不懂;要“学而不厌”;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择善而从。

(2)孔子主张应取的学习方法是:要“学而时习之”;要“温故而知新”;要“学”与“思”结合;要“默而识之”。

(3)孔子主张应取的教学方法是:先让学生思考、表达,再给以适当的启发。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再教他就没有作用。

2.成语有: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等,成语意思略。 3.语录体,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特点: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2.篇幅简短,语言简短。

日 日 清

一、(1)古义:地位高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古义:优点 今义:善良的人

(3)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或能够

(4)古义:满足 今义:厌烦

三、(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5)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有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四、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五、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论语》八则篇二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篇三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篇四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篇五
《《论语》八则课件》

《论语》八则篇六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篇七
《《论语》二十八则含译文》

《论语》二十八则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并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了吗?”

2. 曾[zēng]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chuán]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谨慎,又到有道的人那里去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ù]矩[jǔ]。”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能从温习已知的知识中有新的体会,开发出新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7.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孔子说:“由呀!我教你怎样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呀!”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希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自己反省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9.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hào]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文‟呢?”孔子说,“他勤勉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0.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真是贤啊!”

1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鲁;文采多于质朴,就像个管文书的官,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在我有什么困难呀?”

1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清楚而又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角落讲给他听而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那就不再教他了。”

1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1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能不弘大而刚强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路程遥远。以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岂不是很重吗?为此要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岂不是很远吗?”

18. 颜渊喟[kuì]然叹曰:“仰之弥[mí]高,钻之弥坚,瞻[zhān]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xún]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我抬头仰望,越看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他在前面,忽而又到了后面。老师一步步地诱导我,用文献丰富我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用尽了我的才力,像是见到了它高高地矗立在前。我虽然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19.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知道后一辈就一定不如现在这一代呢?如果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就没有什么可敬畏的了。”

20.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之众,可以夺去他的主帅;匹夫立志,却是谁也夺不去的。”

2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

【译文】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â]。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助成别人善的方面,而不促成别人的恶处。小人则正相反。”

23.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4.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25.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弄好他的工具。住在一个国家里,就要敬奉那些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2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27.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b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nìng],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善于装出和颜悦色骗人的人交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28.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考虑的事:看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要考虑是不是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不是谦恭;言语说话,要考虑是不是忠诚;办事要考虑是不是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考虑向人家请教;忿怒时,要考虑是不是会有后患;看见可以有所得,要考虑是否合于义的要求。”

《论语》八则篇八
《《论语》八则测试卷及答案》

《论语》八则测试卷及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为政》)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5.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6.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一、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一部 的书,由若

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

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 (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

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

多是

一种是 ,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

问题所作的回答。

一种是 ,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

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

到。

二、用原文语句默写

1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在孔子看来,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句子

是什么?

3、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论述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取长和补短的句子是:

5、孔子认为“乐在其中”是学习的理想境界,他阐

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6、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

说:“孔子说过: ,

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三、思考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是指什

么样的人?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阐明什么?

你认为“人不知”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9、你是否同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

句话,说出理由。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述了怎样的求知

与做人之道?

参考答案

一、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 语录体 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 叙事体

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远道而来的朋友

三、朋”,指志同道合的人,孔子认为,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探讨学问,才能有无穷的乐趣,这样有利于增长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学说与人格。说明孔子的虚心好学。

意在阐明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心胸豁达之人,“不知”的是“自己”。

学是接纳知识的过程,不思考就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就是死学,思是思考,是融会贯通,是理性的飞跃,只有善思与善学,才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

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谦虚好学,要谦虚做人。

《论语》八则篇九
《《论语八则》练习题答案》

期末复习卷之《论语》八则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解释下划线的字:(每空2分,2*17=34)

1、学而 之,不亦乎 :

时:按时。 习:实习,温习。 说:通“悦”喜悦,高兴

2、人不知而不,不亦乎: 愠:怨恨、生气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也。

知:通“智”,聪明。

4、之者

好:喜爱,爱好 不如:比不上 乐:以(之)为快乐

5、择其善者而之:

善者: 好的,这里指优点 从:跟从,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6、三人,必有我师焉:

行:行走

7、吾日不食,终夜不:

尝:曾经 终:整 寝:睡

8、以思,无 益:收益,益处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 调:凋谢。

二、翻译句子:(4*6=24)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他们的缺点就(引以为鉴)改正它。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其中。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快乐(的事)吗?

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想要求快,就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以此)来(进行)思考,毫无收益,还不如去学习。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已学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这知识就是知道这知识,不知道(这知识)就是不知道(这知识),这(才)是聪明的。

三、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是。(每空1分)

2、《论语》是记录 典。《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3

4、《论语》八则节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 请任意列举三个: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欲速则不达。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来表示;

8、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 不 知 而 不 愠

10、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

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第三则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境界: 知之 、 好之 、 乐之 ,由高到低,其中 乐之 是学习的最高层次。(每空1分)

12、第五则阐述了学习方法。 温故 是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知新 是知识的吸收和接受。(每空1分)

13、第六则用写“松柏”的不畏“严寒”为人不畏逆境,阐述了为人为学的道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14、第八则阐述,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从两个字可以看出这是孔子自述学习的经验和教训。从具体内容看,孔子认为 学 比 思 更重要。(每空1分)

《论语》八则篇十
《《论语八则》》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1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