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望江东篇一
《望江东》
望江东
那就是我的故乡——江东六十四屯
那就是俄人夺我故土屠我同胞的地方
MUSIC:江河水
E-mail文化传播网
手动换页PPS DCX
江东六十四屯是中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耕耘的土地
黑龙江是中国北方诸
族的母亲河
江东六十四屯,从爱辉县
黑河镇对岸的精奇里河口
处开始,往南直到孙吴县
霍尔莫津屯对岸处为止的
一段土地,南北长约一百
四十里,东西宽五十至七
十里,面积3600平方千米
1870年(清同治九年)统
计,“六十四屯”有满人3286
人,汉人5400人,达斡尔人
1950人,共计10646人。到
19世纪末,因在海兰泡和金
矿做工的大批中国人住在这
里,达到3.5万人。
《黑龙江爱辉县志》中记录着沙俄军队
在江东六十四屯和海兰泡的血腥罪行!
望江东篇二
《望江东》
望江东篇三
《望江东》
望江东篇四
《望江东》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参考:“隔”字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茫茫江水、迷蒙江树阻隔了抒情主人公极目远眺的视线,实际上却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无法与远方亲人团聚的失望惆怅的心境。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参考: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这样表述也可以: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望江东篇五
《望江东(广东)2010高考(新课程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之六》
望 江 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分)
答: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
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此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6分)
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
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表意的丰富性往往是通过省略、倒装、跳跃等形式完成的。其次,要坚持三看: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就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提供了感情基调。②看作者。如果是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回忆该作者的诗歌的风格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③看诗句。我们可以圈出意象、表达情感的关键字词(句眼),要留意表情达意的形容词、副词、颜色词。诗歌往往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抒情议论处往往揭示诗歌的主旨。
答案包括三个部分:写作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赏析】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晴。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晴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晴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蜜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返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晴。“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蜜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晴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晴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晴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梦,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晴绪,雾霭蜜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
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晴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晴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晴,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晴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晴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晴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晴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望江东篇六
《黄庭坚《望江东》赏析》
黄庭坚《望江东》赏析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②。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
[注释]
①望江东:黄庭坚创调。词中有“望不见、江东路”,取以为调名。
②江东路:指爱人所在的地方。此句说,住在江水的西头,由于相隔遥远,望不见江东的爱人。
③直饶:“即使”、“假若”。分付:交付。
④秋将暮:临近秋末。以上两句说,即使能找到鸿雁传个信儿,可是已经到了秋末,时间太短了。
黄庭坚的这首《望江东》词被选作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广东卷的诗词鉴赏作品,下面是对这首小诗的简要鉴赏。
【赏析】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了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梦,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指出,“山谷此词,堪称佳作”。它“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此说不无道理。细读全词,黄明朗率真、情真意切,确乎具有民间词的意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全词淡雅中见清新,朴素中见真情,通过多种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离情。[3]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工诗文,擅长行、草书。早年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
望江东篇七
《2016届高三二段考试语文试题》
合肥八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段考
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1.试卷结构: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审美过程中,情感因素常常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从审美感知开始,情感因素便介
入其中。如果对象是比较熟悉的,当下的感知便会撞开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的大门,使主体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转过来支配感知的选择方向。如果对象是陌生的、新颖的,新奇感和期待感便会增强主体的注意力,强化感知,产生强烈的第一印象。在想象阶段,原先感知的成果,亦即饱和着情绪色彩的表象,由于情感的进一步诱发,获得新鲜的生命,不断运动、分解和综合,使主体进入“神思飞扬”的状态,一系列新的审美意象,也正由于这种状态所孕育,所诞生。
正因为情感对美感的形成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作为美感物态化形式的艺术品,
不论是侧重于抒发情感的表现艺术,还是侧重于描绘现实的再现艺术,作者的情感脉络都会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艺术作品之所以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和纯粹偶然的东西,一切都从属于、趋向于一个整体,就因为有饱含着情感的思想这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是散漫零乱的意象,并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完整的意象体系。因此,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对艺术作品进行美感分析,就无论如何不要放过其中的情感脉络。情感是往复流动、缠绵不尽的,诗歌才会有回环复沓之美。民歌的重章叠句的表现功能有如歌曲的副歌,一唱三叹,字面上虽然重复,从表现情感而言却并不显得重复。
我国传统诗论、词论推崇“沉郁”的风格,就是主张诗词要循着情感的流动,写得往
复深沉,顿挫有致,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黄庭坚的《望江东》写道:“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这首词说来说去是一个“愁”字。一句一愁,似不胜其烦。但从表面缠绵不尽的乡愁来说,反觉得非如此重复不足以骋其情,因而清人评论说:“笔力齐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置,故佳。”作为再现艺术之一的小说,其结构一般是服从于情节发展和性格发展的需要的,但它也和总体气氛的变化和叙述语调的变化相关联。小说叙述的疾徐、疏密和虚实之间,常暗含一种情感上的节奏。鲁迅的《狂人日记》调子急如繁弦,多跳跃性短句,作为狂人的内心独自,正好闪现他暴风雨般的愤激之情;《祝福》的调子,徐缓低沉,像是为祥林嫂不幸的一生谱写的哀歌。
审美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问题,是中外美学史上谈论较多的题目之一。我国民族艺
术有极其悠久的重视抒情写意的优良传统。从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的观点开始,把无生命无情趣的自然物,比拟为有生命有情趣的人而加以欣赏,成为审美之中最为习见的现象。这种在欣赏时将主观情意和客观对象打成一片的审美态度,不仅反映在文人写意画里,也大量反映在抒情诗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类诗句不胜枚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情感因素无论面对熟悉还是陌生的对象都能介入其中,同时影响和支配感知的选择方向。
B.欣赏艺术作品必须注重把握情感脉络,这对欣赏诗歌和民歌,把握其中的美感十分重要。
C.“沉郁”风格主张诗词要循着情感的流动,诗词要能在往复顿挫中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D.小说艺术受情节、人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内在叙述节奏也和作品暗含的情节节奏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感因素常在审美过程扮演着动力的角色,在审美的感知和想象阶段它都能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
B.情感这块磁石能把散漫零乱的意象聚合成完整的意象体系,而没有产生多余的和纯粹偶然的东西。
C.黄庭坚的《望江东》和鲁迅的一些小说作品都能够说明往复深沉、顿挫有致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D.中外美学研究领域都比较关注审美过程中的情感因素问题,抒情写意也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情感因素的介入能让审美对象获得新鲜的生命,并能进而促成审美对象产生质的飞越。
B.情感脉络潜藏在侧重点各不相同的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之中,它是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
C.每一部优秀作品在内容侧重、笔力深度和叙述节奏上的安排都和作品的情感节奏有关联。
D.将主观情意和客观对象打成一片是中外美学的共识,在写意画和抒情诗中都能体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檄.
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
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
二月薨。
(节选自《元史·张珪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俟他日 俟:等待。 .
B.求老成自副 副: 相符。 .
C.劾大官不法者,不报 报:答复。 .
D.敕有司毕赈之 赈:救济。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 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B.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 厌胜事/且沮盐法/
C.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 厌胜事/且沮盐法/
D.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 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珪勇猛过人,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树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惧,一 箭射中老虎咽喉;十七岁时就统领军队,镇守建康。
B.张珪尽忠朝廷,受到皇帝宠爱。他父亲去世,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不宜 马上重用,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
C.张珪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 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奸人怨恨,相互串通诬陷他。
D.张珪尽心国事,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物、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盗贼; 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5分)
(2)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遣 悲 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 ”两 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 , ”两句集中突出
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来形容秦王 朝灭亡之快。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 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
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 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 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 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D.在中国,除了主流作家或年纪较大的读者外,年轻读者对《百年孤独》不感兴趣, 更有甚者认为此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E.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 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2)材料说“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除作品外,他留下了什么?请 简要分析。(6分)
(3)材料写了马尔克斯请略萨写序、补交房租、拜访嘉宝三件事,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6分)
(4)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 一,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马云拜访王林的一张照片,使王林重回公众视野,那么,会不会 有新京报的记者去采访,以及引发接下来令人
②古往今来,那些制造流言蜚语的人之所以有时能畅行无阻、,且代不乏人,我 想,那种无原则的“涵养功夫”实在是起了开绿灯和
A. 目不暇接 随心所欲 推波助澜
望江东篇八
《青囊序内传版》
1.
青囊序深度研究可返源掦公真传。最合罗辑说法莫过三僚曾公后人,但考证今三僚曾家传人今天所用功夫,和曾家说法,与蒋玄空而下天玉经注玄空名师名家,显然不一样,不否定玄空,也不否定三合,更不否定纳甲卦爻。这就会给人错觉,大杂绘什么都有,更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假大师妄评三僚沒功夫。真学已失传,事实上只需思考一个问题。三僚为什么各沠都有。答案便浮出水面。同时思考一个更深层学术问题,三僚所用的三元玄空,三合星斗,納甲卦爻是什么?和外面不同地方在哪里?
许多学者犯了自以为是老毛病,错误认知三元玄空我学了,三合星斗我也学了,纳甲卦爻我也学了。三僚囗诀跟外面沒什么区别?如果有心一点思考,你就发现奇迹出现。同样口诀三僚用事主体不一样!更令人不得不思考原來还有很多囗诀自已不知道,比如分金线,星斗管局,当你深入研究比对,就会发现区别太大,简直不可思议!原來自已对理气认知还停留在小学生层面认知,所以有偏见,离中学,大学,专家认知还早呢?
其实也只需思考一个问题。扬公真传自已弄清了吗?自已不会褊自已,不清重头学吧!!更精准问自已一个问题。造一个千万富翁,造一个市级官贵自已真的会吗??不会就不要自欺欺人。
经文;宗宙本是阴阳元,得四失六难为全
三才六建虽为妙,得三失五尽为偏。
盖因一行扰外囯,遂把五行巅倒编
以讹传讹竞不明,所以祸福为胡说
掦公养老看雌雄,天下诸书对不同。
先看金龙动不动,次看血脉认来龙,
龙分二片阴阳取,水对三叉细认踪。
江南龙來望江北,江西龙去望江东。
二十四山分逆顺,认取阴阳祖与宗。
阳从左边团团转,阴从右边转相通。
有人识得阳阴者,何愁大地不相逢。
是以圣人卜河洛,
相其阴阳流水位,卜年卜邑卜都昌
晋世景純传此术,演经立义出玄空。
朱雀发源生旺气,一一讲说开愚蒙。
先天罗径十二位,后天再用干与维
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毋公孙同此堆
二十四山双双起,少有时师通此义
五行分布二十四,时师此义何曾记!
若论玄空分五行,知得荣枯死与生
丙丁乙酉原属火,乾坤卯午金同坐
亥癸甲艮是木神,戍庚丑未土为真
子寅辰巽辛兼已,申与壬方俱水神
山上龙神不下水,水里龙神不上山
用此量山与步水,百里江河一响间 更有收山出煞法,前后九尺不冝杂
离坎癸申辰坤乙,离壬寅戊兼乾甲 此是阳山起掌來,收山出煞正冝栽 艮丙兑丁兼已丑,巽辛震庚亥未受 此是阴山入穴來,立穴何须居左右 此是收山出煞诀,三节四节不须拘 只要龙神得生旺,阴阳却与穴中殊 天上星晨似识罗,水交三八要相过 水发城门需要会,却如湖里雁交鹅! 四木四金并八水,四火四土俱入坐 十个退神如鬼灵,十四进神家业兴 坎癸腾腾入亥乾,丙向挾蛇扞虎马 兔山高聟入云霄,着紫着弼兼著绿 更有诸位高峰起,尖秀高峰俱得位 长生高峰旺人丁,旺位起峰财绿聚 更看明堂來去水,文库大小俱得位 截定生旺莫教流,直射直流家业退 流破生方主少亡,冲破旺方财禄空 文若來时男妇乱,库墓方去定非详 奇贵贪狼并禄马,三合连珠贵无价
小神流入大神长,富贵聱名満天下应苦研, 子午卯酉号街街,神壇寺观亦能兴 内有祺枪红门水,雷公官位使人惊 乾坤艮巽城门水,其中亦要知来去 大神流入小神宫,定主人家灾祸至 中神流入小神宫,宍祸瘟唾不可闻 生入克入百囗成,生出克出退人丁 富贵贪贱在水神,水是山家血脉精 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元关 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阴阳不待言 识得阴阳玄妙理,知其旺哀生与死 不论坐山与來水,但逢死气皆无取。
二十四山分顺逆,共成四十有八局 五行即在此中分,祖宗却从阳阴出 阳从左边团团转,阴出右也转相通 有人识得阳阴局,何愁大地不相逢 阳山阳向水流阳,执定此说甚荒唐 阴山阴向水流阴,笑杀拘泥都一般 若能勘破個中理,妙用本來同一体。 寻龙需教寻得真,识龙方信术精通 笫一识龙要识穴,海里寻珠为上诀 笫二要识面前砂,断人祸福定无差
笫三要识九宫水,断人祸福灵如鬼 请验人家旧宅坆,十坟埋下九个贫 唯有一坆能发福,來山去水尽合情 略叙此篇传后代,收拾藏入巾箱内 莫将轻受等闲人,非人得此受灾害 留与有德吉人看,家家富贵胜前代。
!
望江东篇九
《青囊序》
青囊序[青曩奥语]
[唐]杨筠松
[唐]曾文辿
杨公养老看雌雄,天下诸书对不同。
先看金龙动不动,次察血脉认来龙。
龙分两片阴阳取,水对三叉细认踪。
江南龙来江北望,江西龙去望江东。
是以圣人卜河洛,瀍涧二水交华嵩。
相其阴阳观流泉,卜年卜世宅都宫。
晋世景纯传此术,演经立意出玄空。
朱雀发原生旺气,一一讲说开愚蒙。
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
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阴阳不待言。
识得阴阳玄妙理,知其衰旺生与死。
不问坐山与来水,但逢死气皆无取。
先天罗经十二支,後天再用干与维。
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同此推。
二十四山分顺逆,共成四十有八局。
五行即在此中分,祖宗却从阴阳出。
阳从左边团团转,阴从右路转相通。
有人识得阴阳者,何愁大地不相逢。
阳山阳向水流阳,执定此说甚荒唐。
阴山阴向水流阴,笑杀拘疑都一般。
若能勘破固中理,妙用本来同一体。
阴阳相见两为难,一山一水何足言。
二十四山双双起,少有时师通此义。
五行分布二十四,时师此诀何曾记。
山上龙神不下水,水里龙神不上山。
用此量山与步水,百里江山一响间。
更有净阴净阳法,前後八尺不宜杂。
斜正受来阴阳取,气乘生旺方无煞。
只要龙神得生旺,阴阳却与穴中殊。
天上星辰似织罗,水交三八要相过。
水发城门须要会,劫如湖里雁交鹅。
富贵贫贱在水神,水是山家血脉精。
山静水动昼夜定,水主财禄山人丁。
乾坤艮巽号御街,四大神尊在内排。
生克须凭五行布,要识天机玄妙处。
乾坤艮巽水长流,吉神先入家豪富。
请验一家旧日坟,十坟埋下九坟贫。
惟有一家能发福,去水来山尽合情。
宗妙本是阴阳玄,得四失六南为全。
三才六建虽是妙,得三失五尽为偏。
只因一行扰外国,遂把五行颠倒编。
以讹传讹竟不明,所以祸福为胡编。
坤壬乙,文曲从头出;
艮丙辛,位位是廉贞;
巽庚癸,俱是武曲位;
乾甲丁,贪狼一路行。
左为阳,子癸至亥仁,
右为阴,午丁至巳丙,
雌与雄,交会合玄空,
雄与雌,玄空卦内推,
山与水,须要明此理,
水与山,祸福尽相关,
明玄空,只在五行中,
知此法,不须寻纳甲。
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
顺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
认金龙,一经一纬义不穷;
动不动,直待高人施妙用;
第一义,要识龙身行与止;
第二言,来脉明堂不可偏;
第三法,传送功曹不高压;
第四奇,明堂十字有玄微;
第五妙,前後青龙两相照;
第六秘,八国城门锁正气;
第七奥,要向天心寻十道;
第八裁,屈曲流神认来去;
第九神,任他平地与青云;
第十真,若有一缺非真情。
明倒杖,卦坐阴阳何必想;
识掌模;太极分明必有图;
知化气,生克制化须熟记;
说五星;方圆尖秀要分明;
晓高低,星峰须辨得玄微;
鬼与曜;生死来去真要妙;
向放水,生旺有吉休囚否。
二十四山分五行,知得荣枯死与生;
翻天倒地对不同,其中密秘在玄空;
认龙立穴要分明,在人仔细辨天心;
天心既辨穴何难,但把向中放水看;
从外出入名为进,家内财宝积如山;
从内生出名为退,家内钱财皆尽费;
出入克入名为旺,子孙高官尽富贵;
脉息生旺要知因,龙歇脉寒灾祸侵;
纵有他山来救助,空劳禄马护龙行;
劝君再把星辰辨,吉凶祸福如神现;
识得此篇真微妙,又见郭璞再出现。
青 囊 经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 阅读:594次
[汉]黄石公 传授
[汉]赤松子 述义
上卷 化始
天尊地卑,阳奇阴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闢奇偶,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宏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制临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网。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始刚,阴德宏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中卷 化机
天有五星,地有五形,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紫微天枢,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春宫,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运斡坤舆,垂光乾纪,七政枢机,流通终始。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重门。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
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
下卷 化成
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之谓化成。
2009年11月28日
望江东篇十
《虚实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