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篇一
《精编四篇文言文原文翻译阅读答案》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翻译】

刘羽冲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思考:

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贾人渡河

【译文】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词。

2.(1)号: 求救(2)予:给

(3)许:答应,许诺 (4)薄:撞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

3.选出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了灭顶之灾的事。

B.本文揭露了商人老奸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的故事,批判了渔夫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本人写了两个对立的认为形象:贾人许金能酬,说话算话;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贾人许百金而只酬十金的理由是什么。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他认为一个打渔的,每天收入不了多少,能得十金就应该满足了。

5.请以渔者为对象,写一个简评,要求运用成语或名言警句。

虽然商人失信于你,你也不应该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不要忘了,人命大于天。你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多言何益

[翻译]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分析]墨子就“多言有益乎?”这个问题,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手法,说明了一个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诵读时按图“多言有益乎?”这一问题,从对比的两个方面去理解,得出“惟其言之时也”的道理。

[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

1.解释

(1)言(说话)(2)恒(持久)(3)鸣(啼叫)(4)益(好处)

(2).选文运用了(举例)和(对比)说理方法,告诉我们(说话应切合时机)的道理。

对牛弹琴

【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1.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篇二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刘羽冲偶得古兵书等)》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会有土寇 会: ⑵几为所擒 为:

⑶使试于一村 使:

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自谓可将十万 将:

出郭相扶将 将:

晓雾将歇 将:

3.翻译句子: 原句: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答:

5全文翻译

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⑴,国人尽服之⑵。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⑶。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⑷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肉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注释:(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丈夫:成年男子。(2)服:穿。(3)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4)内:指王宫内。

1.下列“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之意的( )

A.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 B.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C.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 国险而民附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

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D. 吾道一以贯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句: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 使 服 之 于 内 而 禁 之 于 外 犹 悬 牛 首 于 门 而 卖 马肉 于 肉 也

5.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答:

6全文翻译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 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从师读 从:

⑵以袜实米 以:

⑶负以致师 致:

2. 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师乃受 乃:

去后乃至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句: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译句:

4.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 知 之 亟 归 以 袜 实 米 满 之 负 以 致 师

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6全文翻译

读书佐酒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使子弟密觇之 使: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 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 与上会于留(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句: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始 臣 起 下 邳 与 上 会 于 留 此 天 以 授 陛 下

5.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6全文翻译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篇三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篇四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经年:一年左右。

列说:到处游说。

会:适逢,正赶上。

角:较量。

将:率领。

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

16恒:总是。

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被淹死了.

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漫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难道会欺骗我吗!”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篇五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篇六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篇七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刘羽冲偶得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自谓可将.十万(率领、带领) B.会.有土寇(聚会、会合)

C.人几.为鱼(几乎) D.沟洫甫.成(刚刚)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自练乡兵与之.角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几为.所擒 士卒多为.用者

C.使试于.一村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D.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非独贤者有是.心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②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22.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答案:1、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经过 划船 埋没 颠,通“癫”,疯狂

3、(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4、“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

5、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答案

19、B (3分) 20、BD(4分) 21、①刘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2分) ②拘泥于古法,不思变通的人愚钝,怎么竟愚钝到这样的地步啊?(2分) 22、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辨证地看待,不应将它看得毫无用处,也不能为它束缚。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它,又要发展它。(4分)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篇八
《2012年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及含答案》

2012年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及含答案

说明:本试卷含四道大题,22个小题,共8页。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书

写4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本大题含5个小题,共16分)

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①“晨兴理荒秽, ”,这是

躬耕田园的欢愉;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是伤别故

国的忧愁。③“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故乡在风雪中

愈发清晰;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思念在秋雨里更加缠绵。⑤

“有约不来过夜半, ”是相约未至的落寞;⑥

“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湖边春行的欣喜。⑦王建在《十五夜望

月》中用“ , ”传递望月怀人的惆怅……

1.运用积累在①~⑦句的横线上填空。(8分)

2.仿照第⑦句的格式,在下面横线上补全空缺的内容。(2分) 在《江城子》中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 的豪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6分)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 ,传扬在诗词浪漫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shǎngxīn yuè mù。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

厚重而雅致。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成语。(3分)

绽放 shǎngxīn yuè mù .

4.在下面原句上修改病句。(1分)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秧歌、风筝、书法等),为横线处补写

句子。(2分)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含3个小题,共8分)

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6.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3分)

活动内容:

基本思路:

7.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

由。(3分)

8.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2分)

问题1: 问题2:

三、阅读(本大题含13个小题,共4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①②„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

④⑤村,沟洫甫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9.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

(2)走送之 走: .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

(4)会有土寇 会: .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1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阅读议论文,完成13~17题。(14分)

阅读就是阅世

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

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

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呀。

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

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

读),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们也不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

苦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⑥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

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删改)

13.文章第③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4.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5.作者在第④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16.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任选一句)(3分)

(1)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

(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我理解( )句:

17.作者说“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请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细节)”或“一个人物”,叙述你在阅读过程中(类似的情感或认识的变化)。(不少于80字)(5分)

阅读散文,完成18~21题。(15分)

约会荷花

①早早的就听说霍金要来了,霍金保持着他特有的身体姿态与偶露的微笑要来杭州了!

②霍金来杭州,人们都以为这是一位科学巨匠与我们的一次聚首,一场约会,一篇不亚

于任何追星场面的经典篇章。而我私底下却在想:霍金应该是来赴西湖的荷花之约的。

③当那么多的人都在为霍金而狂时,他坐在轮椅上想的是什么呢?是身体上的不适?是

想拼命忍着将要流溢出来的口水?是想好好地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还是新的黑洞理论?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

④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

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哪怕是装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它只属于大地。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⑤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

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⑥所有的鲜花与笑脸还有亲吻连同祝福,也就是冲着他的那份直立着的心而去!

⑦大多时候沉默着的霍金,总让人误以为他是暂时地睡着了,睡着了似的霍金其实是比

谁都清醒着。他在心中寻找美,一份简单得令人心痛的美。所以,当他看到西湖的荷花盛开时,忍不住赞叹了:多美啊!美就是那么简单!而美又不是那么简单的!当荷花浮出水面,亭亭玉立于这个世间的时候,那些曾经生活在淤泥与黑暗中的生活细节就淡远了,曾经付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都化作了一缕甜蜜的回忆与沉潜的智慧。

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接天的荷叶当中,霍金难道不比荷花更美吗?他与荷花融为一

体。微风起处,荷叶与花儿都摇曳了起来。风在花叶上吹着,也吹在霍金的脸上。霍金也如一朵荷花,幽香随风飘过来,带给我们夏日里最后的一抹清凉。

(作者赵福莲,有删改)

〔注〕霍金: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患卢伽雷病,全身瘫痪,却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8.揣摩文章题目,写出它的两重含义。(2分)

(1)

(2)

19.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

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

20.文章第⑧段说“当霍金读懂荷花时,笑了,由衷地发出赞美:多美啊!”请具体说说霍金究竟读懂了什么。(3分)

21.文章说“美就是那么简单”,又说美“不是那么简单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你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话,表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6分)

四、作文(本大题含1个小题,共50分)

22.“别样”是与众不同的意思。总有一些人,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总有一些景,带给我们别样的情思;总有一些事,带给我们别样的感触;总有一段生活,带给我们别样的体验„„

请你以“别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6分)

1.①带月荷锄归

②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③聒碎乡心梦不成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⑤闲敲棋子落灯花

⑥乱花渐欲迷人眼

⑦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8分)

2.苏轼(或苏东坡)建功立业(或立功报国、杀敌为国)

(评分说明:每空1分,第二空意思对即可,共2分)

3.zhàn 赏心悦目

(评分说明:注音1分,写字2分,错一字扣1分,共3分)

4.将“保护并了解”改成“了解并保护”

(评分说明:本题对修改符号不做要求。共1分)

5.示例1:擂响在锣鼓铿锵的鼓声里。

示例2: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

(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形式1分,内容1分,共2分)

二、综合性学习(8分)

6.示例1:“民俗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示例2: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

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活动内容1分,设计具体1分,思路清晰条理1分,共3分)

7.示例1: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

示例2: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阅读答案篇九
中考语文模拟5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蹂躏(lìn) 纤绳(xiàn) 憔悴(cuì) .....

B.干瘪(biě) 颤抖(zhàn) 虔诚(qián) ....

C.慰藉(jì) 阔绰(chuò) 吹毛求疵(cī) ......

D.竹筛(shāi) 腌臜(ā) 海市蜃楼(shâ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投身 出人投地 辨别 不屑置辩

B.淹没 奄奄一息 呵斥 一气呵成

C.骄贵 娇生惯养 朝廷 门庭若市

D.振作 一鼓作气 献身 舍身取义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考察队员首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 ,获得了海冰变化的

第一手资料。

②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 世界和平和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

国际争端。

③春光之下,微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 出迷人的风姿。

A.监测 维护 显现 B.检测 维护 显见

C.检测 维持 显现 D.监测 维持 显见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太多的视觉刺激下, ① 强烈的色彩,

已经不再让我觉得新奇、自由和先锋。而面对忠实自然风景的悉心描绘,让积

郁了多年的喊声,在我的胃里燃烧起来,冲破我的胸肺,冲破我的喉口,冲破

我的头脑, ② , ③ ,直冲到九天云霄去了。

A.①粗重的轮廓、突兀的线条 ②冲破笼罩这都市的迷茫 ③冲破这小

屋子脆弱的顶

B.①突兀的线条、粗重的轮廓 ②冲破这小屋子脆弱的顶 ③冲破笼罩这

都市的迷茫

C.①粗重的轮廓、突兀的线条 ②冲破这小屋子脆弱的顶 ③冲破笼罩这

都市的迷茫

D.①突兀的线条、粗重的轮廓 ②冲破笼罩这都市的迷茫 ③冲破这小

屋子脆弱的顶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为什么我的眼里只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

C.“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得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

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D.然而并不奇怪,他知道:在荒原中心绝不会有什么大海、大船,正像他

知道他的空枪里没有子弹一样。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

①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雪暗凋旗画, 。(杨炯《从军行》)

7.文学常识填空。

①“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所编写的

《列子》。

②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汇我国一部国别体通史《

》。

③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变

色龙》中的一个小官僚形象。

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

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

②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精神世界为读书人所独有。

③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精神

世界。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首场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②大

会发言人李肇星在发布会上透露了本次会议的日程安排。③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

议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13日下午闭幕,会期8天半左右。

10.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时间”。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进

行对比,形象生动。请在“金钱”“苦难”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时间是个常数,也是个变数。 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串串果实,懒惰者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 远处,那一盏灯(16分)

凌子叶

许多年之前,我固执地以为自己的思想已经达到同龄的孩子的思想,我希望自己能够

摆脱身边的一切约束而自由自在地生活。但那个冬天难忘的经历让我有了改变。

一个冬日的早晨,我又和母亲吵了架,心里充满了不满和委屈。我独自一个人离开了

家,漫无目的地到旷野中流浪去,我感觉自己正在走向一个自由快乐的天地。

我不断向前走,饥饿和寒冷却不断地向我侵袭过来。整整一天的跋涉之后,天在不知

不觉中暗了下来。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

木在冰天雪地里哀鸣。

我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和孤寂。我开始哭,一种愧疚的情绪立刻包围了我。

事实上,并没有人给我什么大不了的伤害,我只是因为早上起床时,不肯穿母亲新做的那

件看上去十分臃肿的蓝花袄,而母亲只是满怀委屈地责备我不理解家庭的境况和大人的心

思。

一顿大哭之后,我的心里豁然亮堂了起来。这时候,我倒是真的想到了母亲的艰辛和

不易;她独自养活了一家老小,每天,在我进入梦乡之前,她那双像树皮一样粗糙的手从

来没闲过。白天已经在农田里劳动了一天了,有时做着做着,就开始打瞌睡,头缓缓地垂

下去,然后再极力地抬起来,用力摇动一下,可是过不了多久,又开始重复那个动作„„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的身边总是放一盆冷水和一条毛巾,就连天寒地冻的严冬也不例外,

就总是说,擦把脸就精神了!

我走着走着就想到母亲了。她的手到了冬天总是开裂子,那些裂子又因为白天的不停

劳作而张开血口子,痛得钻心彻骨!每当这样的夜晚,懂事的大姐就会走上前去,用村里

的那个土医生配的冻疮膏给母亲涂抹。这时的大姐,每抹一下就关切地看一下母亲的姐,

生怕会弄痛了母亲,而母亲回望大姐的眼神也是慈详而柔和的。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嫉妒,

至于我每次和母亲发生争执时总是冲她喊:“你就是偏心眼子,你就是只知道疼大姐和小

弟!”

天很黑,周围也模糊。我一边想,一边自责,一边流泪。我显得疲惫不堪,同时我迷

路了„„突然之间,我望见了远处有点亮光,哦,那是一盏灯!我发疯似地冲向那那盏

灯„„

山野顿时平静,天空微微泛白,树木不再狰狞,小路也变得清晰起来。啊,我竟然听

到母亲带着哭声的沙哑的呼唤。虽然隔得远了,声音还是那样微弱,可听在我的耳中却格

外的清晰、格外的亲切。

微弱的灯光下,我看到她脸上挂着的泪水。那一瞬间,我注意到母亲看上去十分狼狈:

原来母亲一脚踩空,滚到山坡下去了。” 我猛然想起,母亲八岁那年害过一场病,她的视

力很弱,很弱,即使在白天,她也只能看到很短距离内的东西,我的泪水“哗哗”地往下

淌。

那个冬夜,握着母亲手里的那那盏灯照亮了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也照亮了一个十三

岁的孩子的心路;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她——那盏灯泛着橘黄色光芒的马蹄

灯!

11、第一段说:“但那个冬天难忘的经历让我有了改变。”请概括叙述“我”的难忘

经历。(不超过60字)(4分)

1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得生动而有意味,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1)寒冬腊月的风是那样的冰冷刺骨,“呜呜”地在山谷里作响,萧瑟的草木在冰天

雪地里哀鸣。

(2)这时的大姐,每抹一下就关切地看一下母亲的姐,生怕会弄痛了母亲,而母亲回

望大姐的眼神也是慈详而柔和的。(4分)

13、文章结尾说,那盏灯“照亮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的心路”,并且以后我“还常常

想起”“ 那盏灯泛着橘黄色光芒的马蹄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14、母亲“我”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中选择

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4分)

(二)没有尘埃好不好(14分)

尘埃就是充斥自然界的各种微尘和烟粒。尘埃污染了环境,也给人类带来麻

烦;在一些工厂里,甚至还会引发粉尘爆炸!

尘埃不受人们欢迎,让人讨厌。但是,没有尘埃好不好呢?

没有尘埃也不好。

没有尘埃,太阳射过来的光就得不到反射、散射和折射,地球上就会漆黑一团。

这就是说,尘埃虽小,它的存在却很重要。由于空气中混有大量尘埃,当太阳

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粒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

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天空变得

亮堂起来。

没有尘埃,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会热得不得了。温度太高,不但人类忍受不了,

就是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都无法生存。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

一层保护膜。因为尘埃和水汽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能够把照射其上的一部分

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地削弱太阳的威势。同时,尘埃还能吸收

一部分辐射热。这样,就使地面升温不致过高,也可避免过于急骤降温。

没有尘埃,天上的云也很难形成。因为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水滴和冰晶组成。

没有尘埃,水汽就无法凝结。尘埃是吸湿性微粒,可作凝结核,使周围的水汽

在它上面凝结,对云雨的形成直接有关。实验证明:在没有凝结核的情况下,

空气中的水汽要凝结是很困难的。即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相对温度达

300%—400%,也还是难以凝结。但只要加进一些灰尘、烟粒之类吸湿性微粒,

水汽就会立即凝结。这些微粒会把水汽吸附在自己表面,形成水滴的胚胎,故

称“凝结核”。微粒的半径一般在0.3—0.7毫米之间。微粒愈大,对水汽分子

的吸附作用愈强,水汽分子愈容易在上面聚集。工业区和大城市上空之所以多

雾,就是因为城市的空气中含有较多尘埃的缘故。

没有尘埃不但成不了云,下不了雨,而且也产生不了雷电。这样,自然界的一

切就将走向今天的反面。

没有尘埃,宇宙中许多有害射线将毫无拦阻地进入地球表面,并对人类和一切

生物产生致命的威胁„„

尘埃,令人讨厌,但又离不开它,因为世界不能没有尘埃!

15.选文第二段在结构起什么作用?(2分)

答:

16.精读第五段,简要说说尘埃“保护膜”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两方面?(4分)

① ②

17、结合文章六、七两段话的内容,给“凝结核”下一个定义。(4分)

凝结核是:

18、第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一22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

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

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

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

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

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自谓可将十万(率领、带领) B.会有土寇(聚会、会合) ..

C.人几为鱼(几乎) D.沟洫甫成(刚刚)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自练乡兵与之角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B.几为所擒 士卒多为用者 ..

C.使试于一村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D.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非独贤者有是心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②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22.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绝句两首(二)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

所作。

(1) 这首诗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一个“欲”字尤其写得

传神,请简要赏析。(2分)

(2) 这首诗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1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