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古文二则翻译篇二:古文二则翻译
古文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古文二则翻译篇三:14、古文二则新
古文二则翻译篇四:29、《古文二则》
古文二则翻译篇五:古文二则 —郢人
古文二则翻译篇六:14 古文二则
*14 古文二则
四年级 李卫红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古文,能借助注释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背诵课文。
2.学习《菊》,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古文学习的一般方法,自学《莲》。
3.引领学生走进古文,感受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古文,能借助注释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背诵。
2.学习《菊》,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古文学习的一般方法,自学《莲》。
教学过程:
一、移情造景,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这堂课老师先请你欣赏一首诗,猜猜这首诗赞美了什么?
1.出示古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生交流师小结: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黄巢写的,诗名就叫——《菊花》。傲霜而放的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它情有独钟,为后世留下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美文。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14课:古文二则
3.板书课题:14 古文二则 齐读
师:这其中有一则古文就是——(菊)。板书:菊
过渡:古文的语言和古诗一样,优美、精练,读来琅琅上口,但他和我们现在学习的现代文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菊》,来了解古文语句的特点,读懂古文,掌握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随机板书:古文的特点 古文学习法】
二、学习《菊》,了解古文特点,读懂古文
1.读通古文、读准意思。
师:要读懂古文,先请大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理停顿,把文章意思读正确。 板书:读通古文、读准意思。
1)自由读
2)指名读 正音: 赭 (红褐色)
3)齐读
2.借助注释、读懂句意。
师:大家读得连贯而正确,现在老师请你借助课后的注释和字典,先理解关键字的字意,再与同桌说说古文中句子的含义。板书:借助注释、读懂句意。
交流:【提示:交流时,请你先读句,再说关键字的字意,最后把句意说完整。】 第一句:菊花盛开,清香向四面散发。
师:古文语句精练,因此在理解时,每个字的意思都要说明白,这是古文的一大特点。 板书:语句精练
第二句:它的花瓣像细丝,像爪子。
第三句:它的颜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红褐色、有的是红色,种类繁多。 师:提示同学们注意“或”字,它通常可以理解为“或者”,可在这则古文中,他的意思是“有的”,一个字有多种含义,在古文中是很多见的,这就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做出正确的判断。板书:一字多义
第四句:菊花品性耐寒,猛烈的寒霜已经降落,许多花都凋零败落,只有菊花独自盛开。 辨析:严 (严格/猛烈)
师:品性耐寒,似乎漏了点什么?对呀,古文中经常有这样省略内容的情况,我们在理解意思时,应把句子说完整。板书:省略内容
师:百花,是指一百朵花吗?百花在这里是泛指很多花。“零、落”分开理解,做到字字翻译。
3.读懂全文,悟记于心
1)全文翻译
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古文从几方面介绍了菊花。
板书: 香味: 形状: 颜色: 品性:
师:我把解释隐去,再请一个人。其他同学思考:菊花在这些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清香四溢 千姿百态 鲜艳多彩 不畏严寒
师:菊花临寒而开,不与百花争春,无怪乎人们称它为——(花中君子),
2)出示:译文,试背古文
师:读懂了古文的内容,感受到菊花高洁的品格,你能不能把这篇文质兼美的古文背出来? 可以参照这段解释。板书:读懂全文,悟记于心。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配图、音乐)
三、根据古文特点,自学《莲》
1.师:不畏严寒的菊,品格高洁,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同样令人钦佩。请你根据刚刚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莲》板书:莲
2.交流:
1)指名小组读文
2)齐读
3)指名翻译全文
第一句:莲花,也叫荷花。
第二句:莲在晚春播种,在盛夏开放。
师:像这样词序颠倒的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理解时,我们要运用现代人能听懂的方式表达。 板书:词序颠倒
第三句:它的叶子,大得像盘子,小的像铜钱。
第四句:莲的茎横卧在泥中,它的名字叫藕。
第五句:莲的果实叫莲子。
师:“其实”在现代文中解释为:实际情况是„„,但在这则古文中却理解为“莲的果实”,怎么回事呢?原来很多字在古时候的意思和现在的不同,理解时要特别注意。板书:古今异义
第六句:藕和莲子,都是可以吃的。
3.全文翻译
板书:
16古文二则
古文的特点 香味:清香四溢 古文学习法
语句精练 形状:千姿百态 读通古文、读准意思。 省略内容 品性:不畏严寒 读懂全文,悟记于心。 词序颠倒
古今异义
古文二则翻译篇七:古文二则
古文二则翻译篇八:古文二则
古文二则翻译篇九:古文二则
21、《古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 导入: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
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二、 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三、 讲解《四知》
1、杨震简介: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2、题目解说:“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3、文章注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德才兼备就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经过四次的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前来拜见,深夜带着十斤黄金用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么样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
不会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 我知,子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后来调动为涿州太守。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下的拜见。子孙常常只食用蔬食,出行步行,以前的长辈有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节操留给他们,不是很宝贵的财富吗!”
4、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 二、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
5、写法全解: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血有肉。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为后人所敬仰。
四、 讲解《私心》
1、第五伦简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2、课文注释: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并赶走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奏之事,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诚实,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也因为这样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就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难眠。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
3、结构分析:全文分成两层,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 二、(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
4、主题分析: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5、写法分析:语言简洁,朴素无华。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性格。第五伦的“私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五、 拓展迁移
附:《后汉书》之传世名篇
乐羊子妻【题解】《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列女传》为范晔新创体例,主要记载历史上杰出女子的生平事迹。本文主要颂扬乐羊子妻品行高洁、具有毅力和远见的事迹。
【原文】 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
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附:杨震故事 《毁屋留名》
官至京都司徒的杨震从蒲州巡视完毕,顺路渡过黄河,准备到故土杨家村 看看。为了避免州县官吏的前呼后拥、设宴接风,他不穿官服,不带随从,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县境内。已是正午时分,路边的田地里空荡荡的,不见一个人影。前边不远处,一位老人赶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朝这边走来。杨震顿感亲切,急步上前深揖一礼:“这位老哥请留步,请问杨家村距此还有多远?”老人仔细打量他一番,惊喜地握住他的手说:“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关西夫子杨伯起’吗?”杨震也欣喜地叫道:“你是村东头的杨贵杨老汉嘛。多年不见,您老还是那么精神!”谁知他这么一说,杨老汉反而抽回了自己的手,自嘲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瞧我这记性,都忘了您已经在京城作了大官了,再也不是当年的杨伯起喽。”杨震心头一颤,不解地问道:“老哥,此话怎讲?”老汉脖子一梗,说“你装什么糊涂,你们家前不久才盖了一所大宅子,足有十几亩地,上百间房,气派着呢。”杨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话当真?”杨老汉拍拍胸口:“我还会骗你不成?你若不信,我可以和你一同前往,咱们眼见为实。” 杨老汉领着杨震来到村中他们家的旧址前,杨震呆住了。他们原来的那两间破房子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雕梁画栋,气势非凡的大宅院。杨震恼怒地把门拍得震天响,应声出来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杨震劈手揪住他的衣襟,问道:“我乃杨震,这是怎么回事?”管家战战兢兢地说:“大人息怒,小人只知道这宅子是大人的几位朋友出资盖的,说是给您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份基业。”杨震从怀中掏出玉环,叹道:“想我杨震一生清白,有如此环。此环留与子孙足矣,岂容这宅院污我清白!”说完抓起墙角的铁锤,发疯似得朝墙上砸去。 在杨震的坚持下,几天之后,这座宅院化为乌有。而杨震清正廉洁的名声却在乡亲们中间广为传颂。
第二课时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教学目标:
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
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 简明周详,生动感人。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二、生字、词语识记
骘(zhì):安排;定。如:评骘。
辟:
1.(pì)①开辟。如:各家开辟出绿地。②透彻。如:精辟。③驳斥或排除。如:辟谣。
2.(bì)①排除。如:辟邪。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
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
1. 方便,便利。如:轻便。本文取此义。
2. 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如:便饭。
3. 排泄屎、尿。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
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
2. (jí)①践踏;侮辱。②盛多;杂乱。
三、古文今译
(一)四 知
(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写作特点 《四知》
1. 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
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3. 写作借鉴:个性化的语言,非常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如杨震的“四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二)私心
(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写作特点《私心》
1.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2. 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3. 写作借鉴:发人深省的语言,促人自省。如第五伦有“私心”的两件事,使人扪心自问,促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深处的私心杂念。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题
填空
①《四知》选自于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史学家,字_______。 ②《私心》,选自于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是复姓。范晔,字_______,南朝宋时著名_______,主要作品_______。《后汉书》以_______为体例,与_______、_______相同。它分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为百篇。
1. 解释加粗词语。
(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不知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少蕴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
(1)何谓无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二则翻译篇十:古文二则·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