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一:每日一练2
每日一练2 2014.12.15
1.有人将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比喻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三只兔子闹中华”形象
地描述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巨大作用。下列关于三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
B.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C.十月革命后,三人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D.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
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
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
人思想一致的是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3.“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思想体系,把孔学推上国教的位置,而自己则成为创
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这从
根本上反映了
A.康有为为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披上了儒家的外衣
B.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少变法阻力
C.资产阶级维新代表人物的阶级局限性 D.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4.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
A.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5.“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6.“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庭,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
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
社会变迁的不满
A. 鸦片战争 B. 维新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7.王国维将清代学术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光)咸(丰)以降
之学新。”导致清代学术走向“学新”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 B. 统治者倡导向西方学习
C. 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D. 经世致用成为学术发展的主流
8.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臣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
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竟,即败亡灭绝而
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坚持中国的守旧传统
C.学习西方进行政治改革 D.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
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10.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
明特点是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11.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民族压迫 B.反对封建土地所有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成
12.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
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
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1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
毛泽东在第三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1892年毕业后做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孙中山逐渐
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为重要。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进步思潮的突出特点。(2分)
材料二 “清国革命领袖孙中山”——身材纤细、体形矮小,具有学者风度。多少年来,
他一直都是满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
的头颅就被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遮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
息地周游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
——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2)孙中山为实现“医国”梦想,提出的三民主义与以前的救国方案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促使孙中山提出先进救国方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分)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
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
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
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
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①民主化,②法制化,③工业化,④均富化„„。
——摘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
的历史进程》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
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每日一练2 参考答案
1—5 CCCAA 6—10 DCABD 11—13 DDC
14.(1)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解放紧密结合(或救国救民、国家利益至上)。(2分)
(2)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日益腐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学习西方的深入;以往救国方案实践的失败;孙中山忧国忧民、与时俱进;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3)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2分)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2分);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2分)
每日一练2 参考答案
1—5 CCCAA 6—10 DCABD 11—13 DDC
14.(1)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解放紧密结合(或救国救民、国家利益至上)。(2分)
(2)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日益腐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学习西方的深入;以往救国方案实践的失败;孙中山忧国忧民、与时俱进;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3)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2分)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2分);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2分)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二:河南省洛阳市2013届高三5月“三练”考试文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风速为3~20米/秒为可利用的风能,据此计算的风能密度称为有效风能密度。读我国有效风能密度(瓦/立方米)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丙两地周边地区的风能电站,分布密度差异明显,其主导影响因素是
A.有效风能密度 B.交通 C.市场 D.政策
2.乙地附近有效风能密度等值线的弯曲,其主导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距海远近 C.季风环流 D.纬度
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某年粮食生产效率表。读表,回答3~4题。
3.表中所示生产成本和效能,资本效率最多和单产最低的地区分别是
A.西南省份和西北省份 B.东北、新疆和西北省份
C.东南省份和西南省份 D.东北、新疆和西南省份
4.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
A.农业生产落后 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气候条件优越
图A为欧洲年降水量和一月均温0℃等温线分布图,图B为①②③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③图对应的城市,分别是
A.伦敦、莫斯科、罗马 B.莫斯科、伦敦、罗马
C.伦敦、罗马、艾斯科 D.罗马、伦敦、莫斯科
6.图示地区50°N附近,一月气温东、西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 ②海陆位置 ③洋流 ④日照时间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013年1月,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下列对霾天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霾的预报,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和保持通讯畅通
B.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扬尘,加重霾的灾情
C.受生态破坏的影响,霾的灾情乡村比城市严重
D.霾的形成,与低层大气稳定度和污染物排放多有关
8.在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是
①RS动态监测,灾害信息可实时更新 ②GPS全天工作,可实时追踪灾害路径
③GIS数据丰富,灾情评估能够有据可查 ④GIS模拟预测,灾前即可尽知灾害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某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对南半球海域进行考察。读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回答9~11题。
9.若日出时分考察船到达P点,而M点已经日出,则下列
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纽约、新加坡、悉尼、开普敦
B.悉尼、新加坡、纽约、开普敦
C.开普敦、悉尼、纽约、新加坡
D.开普敦、悉尼、新加坡、纽约
10.M处的洋流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顺时针、暖流 B.逆时针、寒流
C.逆时针、暖流 D.顺时针、寒流
11.当N地的杆影缩小为点时,M地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日出方向为东南
C.白昼时间最长 D.地方时为10时
12.近年来,饭店、酒楼包房的“最低消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设置“最低消费”的作
法
①体现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③违背了市场
经济的公平原则 ④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自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银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俄罗斯联邦中央
银行等22个国家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1.7万亿元。我国与周边国家签订的央行货币互换
①使我国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②具有促进双边贸易和推动人民
币国际化的作用 ③可以有效防止汇率变动风险给贸易双方造成的损失 ④可以使我国对外贸易摆脱对外汇储备的依赖
A.③④ B.①① C.②③ D.②④
14.“神九”飞天、“蛟龙”下海、“歼—15”一鸣惊人、高铁奔驰——这些全国人无比自
豪的成就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国企创造。这体现了
①国有企业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引领作用②做强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④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5.为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
部分鲜肉蛋产品,并从今年起三年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上述措施
①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农业生产 ②能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居民
消费 ③是国家为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④能节省物流成本,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论语》中有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国有一句俗语
叫“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上述观点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启示是
①党要坚持民主执政的基本执政方式 ②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③党要坚持与时俱进地提高执政能力 ④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7.右侧漫画中某官员的态度
A.没有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的原则
B.没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原则
C.没有坚持权力应在阳光下运行的原则
D.没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8.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
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这里我们也约法
三
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
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 减不增。”落实“约法三章”政府要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把舆论监督作为最重要的监督手段
③尊重人民,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把缩减财政开支作为首要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五十周年。5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中华
大地接力推进,雷锋精神不断传承弘扬,哺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模范人物,雷锋的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镌刻在人们心灵中。这说明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
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0.一项研究报告说,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可收集大脑所
发出与躯体运动有关的神经信号,由于感应器件与电脑相连,信号可快速传递给机器臂,从而让它随瘫痪病人的意念作出相应的动作。这项研究进一步佐证
A.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机器臂能产生人的意识,具有延展人的意识的功能
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和客观实在性
21.4月10日,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发布: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反
常霍尔效应,这将克服电脑的发热和能量耗散问题。在未来研制出极低能耗电子器件,超级计算机可“瘦身”成平板电脑大小。这说明
A.实践具有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B.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实践是探索世界规律与奥秘的科学实验活动
D.只有实践才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22.我国有许多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变是量变积累的必然结果 ②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③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实践出真知,必须事事实践 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亲意识不仅是对父母长辈的爱,更衍
生出忠诚精神,把对家庭的爱上升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孝的变迁”说明
①有价值的人生必须做到舍小家为大家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同—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
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
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5.明史记载:“(1425年)夏四月壬寅,帝(明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
(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秋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材料反映明朝
A.皇权空前强化 B.内阁参与决策
C.内阁统领六部 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
26.王夫之认为:“子曰,奢则不孙(通“逊”)。恶其不孙,非恶其不啬也。《传》曰,
俭,德之共也。俭以恭己,非俭以守财也。”材料表明王夫之的消费理念是
A.俭奢有度 B.崇尚节俭 C.量入为出 D.自给自足
27.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
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
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
29.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三:汝阳一高2014届高三11月月考试卷
汝阳一高2014届高三11月月考试卷
历史试题
命题人:高三历史组申胜利
一、选择题(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1、“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 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以上言论应出自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2、《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 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 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3、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成片的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
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 B、北魏至唐朝前期不限制土地买卖
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 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
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
A.“民富财足” B.“减损浮冗” C.“重敛于民” D.“重农抑商”
6、“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获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由此材料可得出的结论是
A、商人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 B、士大夫更加关注现实
C、逐利现象盛行致世风囸日下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7、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抑商的必要性 B.海禁政策的恶果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
8、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表明
A.草市开始在当地广泛出现 B.佃农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D.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所有劳动产品
9、以下关于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A.削弱了清初的君主专制统治 B.与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相一致
C.代表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D.表明中国民主启蒙思想的滋生
1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1、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 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开元十年,
12、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13、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
A.宋朝以后统治者重视科举考试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
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14、“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1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表现在
A.理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理学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理学家们将儒、佛、道思想三教合一
16、《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17、“在工业革命前,生存条件改进和经济机会增加总是导致消费这些增加收益的人口的增长。英国人马尔萨斯认为,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因此主张积极控制人口增长。但是,现在(即19世纪)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种现象,即经济和知识的增长之快足以产生一种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流动,而这种流动又提高了马尔萨斯积极控制的上限。”材料的主旨是阐 述工业革命
A.促进了投资和技术创新 B.缓和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
C.根本解决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 D.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18、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19、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20、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A.中体西用 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C.君民共主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21、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2、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五四运动 解放人们思想
23、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
A.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C.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2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确·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
25、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6、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自然经济体系最终解体
27、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
28、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29、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革命任务未完成
30、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下列史实完全突破了这一特征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1、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
32、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价值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33、“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谭嗣同
34、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
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5、抗战胜利前,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共开展了以批判《中国之命运》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指
A.人民民主理论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6、毛泽东曾撰文指出:“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该言论
A.发表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揭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特征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D.阐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
37、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 B.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38、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双百”方针 B.抵制“左”倾错误
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
39、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
40、“货币上的支配地位给美国的霸权地位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好处。对内,它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可以免受外界的影响和压力;对外,它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外交政策,对他人施加某种程度的影响和压力。”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B.二战后国际货币秩序的有序化
C.二战中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D.美元成为世界各地流通的货币
4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四: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能力测试(一)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南漳县一中2015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总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时间 2014-10-25)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25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 D.南方人口密度大于北方
26. 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
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
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
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27.有研究发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劳动力价格远高于大部分欧陆国家,同时拥有取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这样就有了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后来美国的崛起也是如出一辙:工价高、资源丰富便宜,使用机器有利可图。由此可以看出
A.工资水平高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优势 B.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发明
C.资本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工业革命 D.资源丰富成为使用机器的关键
28.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指出:“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改
革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触及整个社会。自然,要破就不可能没有冲突,有时甚至不能没有新旧事物之间的尖锐斗争。”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 开始认识到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弊端 B.将改革的重点由政治改革转向经济改革
C. 对改革阻力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 D. 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29.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
A.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30.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谈及的古代山水画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31.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矣。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老子 B.荀子 C.朱熹 D.王阳明
3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33.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34.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中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写)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这表明张之洞
A.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出路 B.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C.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教训 D.代表新旧不同的势力
3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 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
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 D.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回答。第42—48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材料一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
——摘编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美】《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材料三 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1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要求:
1.填写“信息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
2.论述要结合所选择的历史信息,但不得照抄。
3.论述字数200字左右。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堂办法》以选派陆军生出洋游章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及所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五)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
(十一)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3月)
1.各方代表由各方自己推选,人数应按各方所代表的实际力量比例规定。
2.国事会议应于最近期间召开。
3.国事会议根据革命三民主义的原则,必须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领以彻底改变国民党所执行的错误政策。
4.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
5.联合政府有权改组统帅部,成立联合统帅部。
6.联合政府成立后,立即准备于最短期间内召开真正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以保证党政的实施。
——周恩来《如何解决》(1944年“双十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政权民主保障手段分别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的认识。(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2013年12月1日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时说,需要指出的是,《开罗宣言》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该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近来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接连出现消极动向,一些人公开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其实质是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否定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这不能不引起亚洲受害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展走向的严重担忧和警惕。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五: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 真题模拟题 重组 1-4期学生版
2015届备战高考 全国名校历史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
(第01期)
1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行当都有其独有的表演特色和艺术
魅力。根据图5人物化妆的特点,可以判定这一角色行当是
A. 生 B. 旦 C. 净 D. 丑
2、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
当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政府发布了右图中的告谕。
从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是
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清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C.清政府调整对外贸易政策D
4一切皆非一观点应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
A.“托古改制”.C.“祖宗之法不可变”
5
A. C.国家性质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
6、16”“最坏的消息”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7、右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
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
是
以应用技术为主②明清科技发达,领先世
界 ③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
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 ④西方医学落
后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8、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国家至上 B.公民意识 C.平民参政 D.牺牲精神
9、下列有关人和神关系,代表路德教徒观点的是
A.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
2.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3.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 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民族意识的形成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4.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5.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B
C.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D6.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的权威
C. D.
7. 1853“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8.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B.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确立
9.孙中山曾有言:“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A. 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B. 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C. 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 D. 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
10. 1933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740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C
11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
C.电报的广泛使用
12
(第03期)
1、(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
2、 “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这些体制外的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材料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强化
①导致了政治腐败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促进了经济发展④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B D
5.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6. 1948年4月,简称“五一号召”,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五一”号召当即得到了各
A
B
CD
7、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
A.林则徐 B.张之洞 C.郑观应 D.康有为
8、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六:于都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强化训练2
于都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强化训练二
2014/04/07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时间10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对应答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B. “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2.“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3.“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国家至上 B.公民意识 C.平民参政 D.牺牲精神
4.
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5.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这其实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强
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6.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人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7.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8. 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9.厘金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 由 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是清廷镇压革命的需要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10.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论述:“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虽然暂时制止了衰落,但却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交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和音乐——全然没有触及。”下列选项中对“同治中兴”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指的是清末新政改革 B.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C.迈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中心内容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1. 1864年李鸿章在筹办江南制造总局时上奏朝廷曰:“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惟其先华洋隔绝,虽中土机巧之士,莫由凿空而谈,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覆。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从中不能看出
A.体现了洋务运动的“自强”思想 B.李鸿章认为中国人能创造性发展而超过西方
C.预见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D.洋务派办军事工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
12.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与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的人是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张之洞 D.郑观应
13.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残障人士等。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
A. 社会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族主义
14.《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一书中写道:“在华盛顿这个全国政治中心,政府官员们的女性亲属和朋友形成了新的政治角色。很多贵族女性长期在英国与欧洲法庭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所以美国的精英女性比如玛格丽特·贝亚德·史密斯创造了一种美式的‘客厅政治’。1790年代,当国家统治集团初步成型的时候,‘客厅政治’在费城发轫,1800年后成为华盛顿政治景观不可忽视的一幕。”对“客厅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客厅政治”起源于英国与欧洲的法庭上 B.18世纪末开始美国妇女拥有参政议政权利
C.美国上层社会的妇女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D.19世纪以来“客厅政治”盛行于美国社会
15.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16.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
A.① B. ② C. ③ D. ④
17..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
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18.
阅读《)
A.中国城市发展受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B.中国城市发展与中国经济水平同步发展
C.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D.中国城市发展受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19.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
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这一举措内涵是( )
A.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
C.“无敌国外交”的策略 B.“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A.①② B.①④ 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 D.③④ C.②③
21.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来源: A.维持美苏两极格局 B.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C.推行现实主义外交 D.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22.《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人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23.“(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
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24.下表是2006年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表,它反映出的问题是
A.科技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B.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C.世界经济格局已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D.对外技术依存度决定了国家发展速度
25.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来]B.《拾穗者》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题(26题16分,27题14分,28、29题各10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根据着重点的变化和理念的变迁,洋务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从1861年到1872年,主要成就如下:
1861年 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在天津和上海设立通商大臣署衙。 1862年 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
1863年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
1865年 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机器从法国购得。附设一个船政学堂,内 分前后两堂:前堂专授法语和造船,后堂专授英语和航海。派遣斌椿率队的试探性使团前赴欧洲。 1866年 李鸿章开设金陵机器制造局。崇厚开设天津机器局。
1872年 经曾国藩和李鸿章提议,派遣三十名少年学童赴美国
1872~1881年间,共有120名学童分四批被遣留洋。李鸿章遣官佐赴德国留学。
第二阶段从1872年到1885年,主要成就如下:
1872年 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开设“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
1877年 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
1878年 左宗棠在甘肃创办一个织呢局。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9年 大沽与天津之间开设电报线路。
1880年 开设电报总局。上海至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在天津以北铺修了一段长二十里(六英里)的铁路。
第三阶段从1885年到1895年,主要成就如下:
1885年
1886年 李鸿章在天津开设武备学堂。北京成立海军衙门,以醇亲王为首,李鸿章为副。 张之洞在广州建一纺织局。
1888年 设立归李鸿章节制的北洋水师。
1889年 张之洞在广州开设一家织布局和一家铁政局。
1890年 张之洞开办大冶铁矿、汉阳铁厂和萍乡煤矿。
1891年 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伦章造纸厂。开设“官商合办”性质的贵州制铁厂。
1893年 李鸿章设机器纺织总局。张之洞在武昌建四家棉纺和丝织厂。
1894年 湖北省建两家火柴公司。创建“官商合办”性质的湖北缫丝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洋务运动各阶段的特点。(6分)徐中约先生划分洋务运动阶段的依据是着重点的变化和理念的变迁。说一说二三阶段的理念是什么?(2分)
(2)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强调,在农业化的儒家社会基础上移植近代资本主义和工业。存在着内在的
矛盾。结合洋务运动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七:江西省奉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
1.“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
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教会势力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
A.萌发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B.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
C.创立心学,强化纲常伦理道德,维系专制统治
D.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理学思想
4.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这表明他( )
A.推崇儒家仁义学说 B.抨击清代考据学派
C.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
5.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认为古代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C.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6.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7.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
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危胁封建君主统治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8.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的维新派则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 )
A.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B.弘扬传统文化
C.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服务 D.推进政治变革
11.《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
( )
①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②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④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
A.①②③
12.对“情”“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汤显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
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传入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C.出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 D.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13.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
面的文化素养。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 ( )
A.《墨梅》 B.敦煌壁画《胡旋舞》 C.《清明上河图》 D.《天王送子图》
1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封建社会日益衰落 B.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C.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D.封建文学逐渐繁荣
15.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
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16.下列二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17.爱因斯坦说“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
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 )
A.重视经验积累 B.重视定量分析 C.重视科学实验 D.直接服务生活
18.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
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
19.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
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
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20.“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
马为用者也”。(严复)这一言论( )
A.是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B.是对守旧派冥顽不化的抨击
C.是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正面交锋 D.动摇“中体西用”的理论根据
21.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载,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
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书籍。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赴日留学生的增多及中日文化交流频繁 B. 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 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D. 维新思想家利用日本学术思想反击顽固派
22.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下列各项,较
早提出政治现代化主张的是( )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派的思想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
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4.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
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
A.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2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指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
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照此观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6.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27.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
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打倒孔家店”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28.“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
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29.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0.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
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C.推动工作重心向经济转移 B.深化了体制改革 D.冲破了思想樊篱
二、材料题(共两题,40分。第31题19分,第32题21分)
31.(19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列举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4分)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八: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文科综合(三练、历史部分、含答案)word版
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沫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
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5.明史记载:“(1425年)夏四月壬寅,帝(明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秋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材料反映明朝
A.皇权空前强化 B.内阁参:与决策
C.内阁统领六部 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
26.王夫之认为:“子曰,奢则不孙(通“逊”)。恶其不孙,非恶其不啬也。《传》曰,俭,德之共也。俭以恭己,非俭以守财也。”材料表明王夫之的消费理念是
A.俭奢有度 B.崇尚节俭 C.量人为出 D.自给自足.
27.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
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确·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
29.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 B.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30.读“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 村经济体
制改革
B.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左”倾 错误的
发展有关
C.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 地私有制
D.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 了国有化
31.恩格斯在其遗稿《论封建制度的瓦解
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写道:“(在欧洲)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教士即封建时代的法律顾问和非宗教界的法学家之间确立了分工。
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而且,他们本身所学的,所教的和所应用的法律,
按其性质来说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在某些方面还是市民阶级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A.罗马法对欧洲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 B.法学家等级之间进行了重新调整
C.欧洲法学家对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 D.罗马法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32.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33.“在工业革命前,生存条件改进和经济机会增加总是导致消费这些增加收益的人口的增长。英国人马尔萨斯认为,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因此主张积极控制人口增长。但是,现在(即19世纪)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种现象,即经济和知识的增长之快足以产生一种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流动,而这种流动又提高了马尔萨斯积极控制的上限。”材料的主旨是阐 述工业革命
A.促进了投资和技术创新 B.缓和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
C.根本解决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 D.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34.“货币上的支配地位给美国的霸权地位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好处。对内,它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可以免受外界的影响和压力;对外,它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外交政策,对他人施加某种程度的影响和压力。”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B.二战后国际货币秩序的有序化
C.二战中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D.美元成为世界各地流通的货币
3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发表讲话称:“全球金融市场需要重返纪律,假如没有纪律,就没有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材料的观点实际上是
A.稳定汇率, B.实行浮动汇率
C.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D.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4、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2题,共 37分)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代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传统的官学、私学均遭重创,一种新型学校——书院兴起,宋、元、明时书院进入兴盛时期。宋、元、明的书院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建,并为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和一定的经费。但地方政府并不干预学校教学及管理,而是聘任社会名流尤其是理学大师担任山长(即校长),负责书院的教学及管理。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担任白鹿洞等著名书院的山长。鉴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为节约开支,书院除山长外,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许多管理人员是由学生兼职的,由山长在学生中挑选优秀者担任经长、学长等,参与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书院由于主办人名气大,加之不收费或很少收费,因而吸引了许多学子尤其是平民子弟前来求学,一些著名的书院在校生经常达到数百人甚至高达上千人。书院提倡讲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山长主讲儒家经典,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争辩、论证。书院除了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道德修养教育外,还引导学生评论对政,针贬社会弊病。明末著名丈人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汇聚了一大批社会正直的士大夫厂子称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在明末反对黑暗政治和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斗争中起到申流砥柱的作用。书院新颖的办学理念受到近代以来许多教育家的赞赏。现在许多国内著名大学的校训就出自白鹿洞等著名的古代书院。
材料二清朝建立后,书院一度遭到禁止。后虽又重建,但政府开始对书院严加控制。乾隆皇帝曾亲自下诏对书院的招生、教学、考核等做出严格规定,此后的书院与正规的官学、州学、县学已无区别。书院的招生人数、办学质量大幅下降,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下降。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书院逐渐停办,退出了中国的教育舞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明时期书院的办学特点,(10分)并分析书院产生的重大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书院逐渐衰亡的原因。(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针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发挥多大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史学界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两种解释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关系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一种解释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应当归结于工业革命前18世纪形成的比较完善的自
由竞争机制,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所提供的创新平台。第二种解释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主要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第二种解释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作是不可能想象的。
评论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原因的观点。(12分)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在第44、45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但并未从根本上缓解俄国社会矛盾。20世纪初俄国社会陷于动荡局面,导致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工人、农民从抗议示威转为武装起义,资产阶级民主派加入抗议示威行列。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专制政府被迫实行政治改革,决定成立由民众选举产生的国家杜马 (俄语议会),参与国家权力。以下是沙皇政府有关国家杜马法令的摘录:1906年沙皇颁布的《国家杜马章程》规定:“杜马的代表由帝国居民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财政预算审批权、质询权”。但同时又规定“皇帝有权在杜马任期结束前将其解散(实际上沙皇多次使用这项权力解散杜马)”,“杜马通过的决议若皇帝不予批准,则本次年会期间不得再次提交立法审议”。在颁布《国家杜马章程》同时,沙皇还颁布了《国务会议章程》,规定由沙皇任命贵族地主居多数.的国务会议拥有与杜马同等的立法权,国务会议实际上成为议会上院。 1906年沙皇政府又颁布了《国家杜马选举法》。该法标榜“帝国居民不分阶级、财产、出身,均享有选举权”。同时又规定;土地所有者(贵族地主)每2千人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而企业主(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则分别由7千人、3万人、9万人中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即土地所有者的一票相当于企业主的3票,农民的"票,工人的45票。
(1)根据材料,说明沙皇政府实行政治改革、成立国家杜马的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中的《国家杜马章程》,分析国家牡马在当时俄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4分)
(3)根据材料,分析《国家杜马选举法》对当时俄国阶级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7分)
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张謇,江苏南通人,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传统教育,具有忧国忧民、匡扶天下的远大胸怀。1894年会试夺魁,高中状元,并走上仕途,担任翰林院编修。张謇早年与李鸿章私交甚笃,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九:2014届高考历史高考题型特色专练:题型八 比较型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
2014届高考历史高考题型特色专练:比较型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
1.(2013·洛阳三模)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
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 )。
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 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考查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根据题干材料“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 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可知,商朝未对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实行有效的控制,而西周则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2013·郑州二模)据《晋书》记载:“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
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威,犹有乡论余风。”另据《宋史》记载,“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借世资,用相陵驾。”两则材料对九品中正制评价的相同点是( )。
A.该制度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该制度选官用人只重门第
C.该制度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该制度具有封闭性、凝固性
解析 从第一则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不拘爵位”;第二则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由此可见,两则材料共同点是该制度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A项正确。
答案 A
3.(2013·长春三模)苏格拉底和孔子是处在同一时代的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说
过:“我愿意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下列孔子思想中与苏格拉底该观点相似的是( )。
A.有教无类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 D.因材施教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东西方思想家的比较分析能力。题干中苏格拉底的观点与孔子的有教无类相符合,故A项正确。B、C、D三项属于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答案 A
4.(2013·黄山三模)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
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悯农》属于现实主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米勒的《播种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绘画。故选B项。
答案 B
5. (2013·南安模拟)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
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
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都具有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
解析 本题考查《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的异同。《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在政治上都提出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主张用法律限制君权,但黄宗羲并没有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答案 C
6.(2013·全国调研卷)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
“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解析 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考查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材料中三人均主张不
改变现时的制度,而主张“变人”,即主张“祖宗之法不可变”,故C项正确。
答案 C
7.(2013·浏阳模拟)“义和团对洋教和外国的侵略者充满正义的怒火与仇恨,对
洋人洋事物则持偏狭的盲目排斥态度,从而形成拼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与笼统排外的落后性交织在一起的特殊现象。”据此判断,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
A.都具有革命性和落后性的双重特点
B.斗争的首要目标都是反对外来侵略
C.都对外洋事物持盲目排斥的态度
D.都曾采取“扶清灭洋”的斗争策略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义和团运动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与笼统排外的落后性”,即具有革命性和落后性的双重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也具有革命性和落后性的双重特点。故选A项。 B、C、D三项与义和团运动相符,与太平天国运动不符。
答案 A
8.(2013·江苏射阳模拟)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
店”,两者对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在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儒学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C.董仲舒发展儒学,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
D.儒学中的“仁”极具双重性
解析 从时代背景角度思考,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是因为儒家思想适应
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也是因为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只有打破儒家思想的垄断地位,才能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9.(2013·台州模拟)孙中山、华盛顿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主要是因为他们
( )。
A.领导本国人民实现了历史巨变
B.实现与友党的合作
C.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
D.与殖民统治者进行坚决斗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功绩的理解。孙中山和华盛顿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资产阶级宪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领导本国人民实现了历史巨变,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 A
10.(2013·保定一模)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
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 大跨越,到“二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
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
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
解析 题干时间是从1953年开始,此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两国经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过激的行为,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但中国并未对苏联建设有太多支持,排除D项。中苏两国均实行计划经济,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
答案 B
11.(2013·浙江六校联盟联考)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专制政
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
A.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确立;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表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故选A项。
答案 A
12.(2013·青岛一模)“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
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的比较。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本文转自范文下载: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篇十:2015届福建省安溪八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14年秋安溪八中15届高中毕业班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命题人:殷艺芳 2014111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48分。)
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皇帝宝座 D.祖先牌位
2.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3.“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骨文主要记
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4.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
体现他思想中的( )
A.礼 B.仁 C.中庸 D.德治
5.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
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
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
6.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
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7.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看后庭花”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8.“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
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 )
A.“理在事先” B.“发明本心”
C.“万物皆生于两” D.“理在气中”
9.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10.明末清初顾炎武抨击当时知识分子“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
肱堕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此思想不包含( )
A.感叹时局动荡 B.不满“空谈误国”
C.反对君主专制 D.强调“实干兴邦”
11.恩格斯在谈到古代雅典社会时曾说:“现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所赖以建立的阶级对立,已经
不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而是奴隶和自由民之间的对立,被保护民和公民之间的对立。”他评论的是 ( )
A.梭伦改革的作用 B.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作用
C.伯利克里改革的作用 D.马其顿王国征服的作用
12.“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
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C.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D.卢梭的政治学说
13.“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14.“人文”强调的是关注人、体现人的地位和价值。下列能够体现“人文”的有( )
①“制天命而用之” ②“有能则举之”
③“认识你自己” ④“天赐予你我的权利是平等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
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16.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
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
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17.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
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
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
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
A.“托古改制”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中体西用”
18.“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
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19.从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
图一:传统的华夷观 图二:1793年乾隆帝接见英国使节马嘎尔尼
A.马嘎尔尼拜见方式折中了东西方外交礼仪
B.乾隆帝开始放弃了传统华夷观
C.中国传统的华夷观是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D.传统华夷观在鸦片战争后消失
20.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 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
融人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21.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
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郑观应
22.右图为一张西方漫画明信片——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下列诗句与
此事件相关的是( )
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B.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C.三元里前声若雷,„„乡民合力强徒催。
D.倭人竟割台湾去,„„万众一心谁敢侮。
23.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
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
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
24.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
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
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
25.对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但杜宇1919年)的解读,最符合
作者创作意图的是( )
A.“山东披上枷锁”
B.“鲁民圣地蒙羞”
C.“列强为虎作伥”
D.“日本狼子野心”
26.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
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指《临时约法》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27.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
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28.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后制作的时间轴,所标注的7处事件中,
标注正确的有( )
A.4处 B.3处 C.2处 D.1处
29.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
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 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 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30.作为一档电视娱乐节目,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以及随后兴起的“红楼
选秀”“奇迹舞动”等娱乐节目都曾轰动一时,并使诸多少男少女一夜之间成为耀眼的新星。这一文化生活现象折射出( )
A.大众审美的世俗化倾向 B.传统伦理意识面临挑战
C.国人的文化观念开始走向多元化 D.政府放弃了对文化传媒的管控
31.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一时,火箭、运载火箭、空间技术成为国人热议的话
题。下列话题符合历史史实的有( )
①东晋葛洪在其著作中就提到了“火箭” ②万有引力定律后为天文学的基础定律
③1992年起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④杨利伟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2.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
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
下一篇:英语新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