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简答题汇总

邹忌讽齐王纳谏简答题汇总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2.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

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5.“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什么?现在用来形容什么?

字面意思是,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现在用来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6.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7.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

(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

(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8.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9.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0.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11.妻、妾、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事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语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的肯定邹忌美

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12.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

(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13.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齐王除蔽纳谏。

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第三部分(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14.邹忌两次“窥镜”的原因是什么?

前者,可理解为“朝服衣冠”后的习惯性动作;后者是邹忌为了验证自己与徐公“孰美”的刻意行为。

15.阅读全文,你认为邹忌和齐王分别是怎样的人?

邹忌是一个头脑清醒,善于思考,有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精明能干,与治国之才的谋臣。 齐王是一个心胸宽广,善听忠言的明君。

16.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17.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18. 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9. 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与问答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整体感悟

1、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纳”、“谏”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讽:动词,讽喻。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辞进行规劝。)

纳:动词,接受。 谏:名词,指批评意见。

2、 概括各段大意。

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刺齐王除蔽纳谏。

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3、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邹忌讽谏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推理,巧于讽喻的谋臣形象,表达作者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的愿望。

4、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不能被美言所迷惑,要有自知之明;说话要讲究方式,语言要委婉;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等。(或:启示:从邹忌的角度说,要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赞誉,不盲目听信;从齐王的角度说,要有虚怀若谷,勇于听取批评的胸襟。)

二、用原文回答

★第一自然段

1、文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语句是?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2、 邹忌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的句子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第二自然段

邹忌分析“王之蔽”的句子是?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第三自然段

暗示“王之蔽”已彻底根除,突出纳谏效果卓著的语句是? 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段落分析

▲第一自然段

1、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邹忌形象的?从这段文字看,邹忌有哪些特点?

答:从肖像、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刻画邹忌的形象。相貌美丽,虚怀若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2、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不同的心态?

答:语气明显不同。

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可见其妻的偏爱之情,用反问句,语气十分肯定,不容置疑。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是平淡的肯定,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答:①“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②邹忌由此想到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齐王埋下了伏笔。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不盲目亲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性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第二自然段

1、 邹忌怎样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答: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三种不同回答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以此劝谏齐王。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原因有三:

①齐国是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他。③举国上下都对齐王有所求。

4、请就第2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答:如内容方面:作者以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由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第三自然段

1、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2、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怎样的纳谏态度?

答:表明了齐王心悦诚服的纳谏态度。

3、“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答:①王下令,是受了邹忌的启发。

②他颁布:“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他颁布这道命令,是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齐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4、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终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①措施:下令群臣吏民提意见,并给予了不同的奖赏。

②效果:纳谏除弊,内政修明,四国朝齐。

5、从“面刺”、“上书”“谤讥”三种不同奖赏,可以看出齐王怎样的胸怀?

答:广开言路、虚怀若谷,听取批评的胸怀。

6、文章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答:依次说明:

①“令初下”“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说明齐王采纳了很多人的意见,不断改正了错误。

③“期年之后”“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群臣吏民的意见,国家大治。

总之,这样写,就是为了说明齐王纳谏后,朝廷的弊端越来越少,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7、第3段中的“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短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这三个短语从时间上表现进谏由多渐少至无这一渐进过程,突出纳谏的卓著效果。

8、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①区别在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②为进谏者颁奖表明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①“此”,指代“燕 、 赵 、 韩 、 魏闻之 , 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②“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全文

1、从文中看,齐王之所以能够最后“战胜于朝廷”,原因何在?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答:原因有二:

一是有勇于并善于讽谏的邹忌;二是齐威王勇于纳谏、勇于改过。贤臣、明君精诚团结,所以“战胜于朝廷” 。 启示是:

(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虚心对待师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谏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谏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3、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

答:①建议:开张圣听

②启示:邹忌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劝说齐王的。而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对方,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语言委婉,从而使之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4、你从全文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答:给我的启示是:

(1)人贵有自知之明;(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3)批评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5、联系人生实际,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的某个道理?

答: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注意第3、4、5题提问的角度)

6、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高明在哪里?

答:①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的。即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

②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 ③高明在使对方乐于接受。

8、课文题目中哪个词标明了邹忌劝说齐王的方式?请你简评一下此种方式的好处。

答:“讽”标明了劝说方式。“讽”之意是“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这种劝说方式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

四、课后练习

一、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邹忌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劝说齐王的。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对方,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语言委婉,从而使之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仔细、周详)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私情)

4.朝服衣冠,窥镜(早晨)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三:十四.doc《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及答案

十四、《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王曰:“善。”乃下令:“群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题目解说 “讽”就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式委婉地规劝;“谏”是 ;“纳”是。标题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

二、本文选自《 》,作者是 , 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三、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同 ,意思

2、徐公来,孰视之 同,意思四、古今异义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讽刺

2、臣之妾私臣 古义: 今义:自私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左和右两个方面

4、明日,徐公来 古义: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5、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地点,处所

6、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

7、窥镜而自视 古义: 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8、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五、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意思: (名作动)2、暮寝而思之 意思: (名作状)

3、吾妻之美我者 意思: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私我也 意思: (形作动)5、面刺寡人之过者 意思 : (名作状)

6、闻寡人之过者 意思: (动词的使动用法)

六、一词多义 1、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2、美 妾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朝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4、上 上书谏寡人者 受上赏

5、间 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6、之 臣之妻私臣 吾妻之美我者 燕赵韩魏闻之 孰视之

7、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帝感其诚

8、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

七、重点词语

1、虽欲言( )2、王之蔽甚矣( )( )3、期年之后( )4、皆以美于徐公( )( )5、能谤讥于市朝( )( )6、四境之内( )

7、暮寝而思之( )8、皆朝于齐( )9、莫不私王( )10、修八尺有余( )

11、旦日( )12、徐公何能及君也( )13、欲有求于我( )14、面刺( )15、时时而间进( )16、令初( )下

八、句子翻译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3、朝服衣冠,窥镜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6、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8、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0、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期年之后,无可进者:

12、数月之后,虽欲言,时时而间进: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6、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1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8、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八、内容理解

1、中心概括:本文生动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邹忌是怎样讽谏齐王的?

4、邹忌委婉劝谏,结果如何?

5、邹忌为什么能够做到不盲目听取妻妾客的赞美之词?

6、邹忌在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之道是什么?

7、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

9、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10、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怎样的效果?

11、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12、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13、简略说说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14、“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15、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16、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17、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18、本文表现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19、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会如何对待?

20、假如你的同学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21、文中齐威王的“善”表明了什么意思?

22、简述邹忌是如何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你从中的得到什么启发?

23、这篇短文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24、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

25、下面那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 )A、于是入朝见威王 才美不外见

B、皆以美于徐公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受上赏 乡为身死而不受

D、闻寡人之过者 不求闻达于诸侯

26、本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27、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8、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人有百手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其真无马邪

C、燕赵韩魏闻之 何陋之有 D、欲有求于我 所欲有甚于生者

29、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进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廷门庭若市。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表现说那人与他的亲疏远近之别。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30、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1、下列对文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自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强国富的目的。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32、妻妾客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33、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则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怎么理解?

十四课答案

一1、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2、接受,采纳 3、邹忌讽齐王 齐王纳谏

二、《战国策.齐策》 刘向 西汉

三、1、有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2、孰同“熟”,仔细

四、1、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偏爱3、侍卫人员,近臣4、第二天 5、土地方圆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四:邹忌讽齐王纳谏_理解与问答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

整体感悟

1、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纳”、“谏”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讽:动词,讽喻。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辞进行规劝。) 纳:动词,接受。 谏:名词,指批评意见。 2、 概括各段大意。

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刺齐王除蔽纳谏。 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3、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邹忌讽谏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推理,巧于讽喻的谋臣形象,表达作者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的愿望。 4、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不能被美言所迷惑,要有自知之明;说话要讲究方式,语言要委婉;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等。(或:启示:从邹忌的角度说,要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赞誉,不盲目听信;从齐王的角度说,要有虚怀若谷,勇于听取批评的胸襟。) 二、用原文回答 ★第一自然段

1、文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语句是?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

邹忌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的句子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二自然段

邹忌分析“王之蔽”的句子是?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第三自然段 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段落分析 ▲第一自然段

1、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邹忌形象的?从这段文字看,邹忌有哪些特点?

丽,虚怀若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2、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不同的心态?

答: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可见其妻的偏爱之情,用反问句,语气十分肯定,不容置疑。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是平淡的肯定,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答:①“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②邹忌由此想到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齐王埋下了伏笔。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不盲目亲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性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第二自然段

1、 邹忌怎样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答: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三种不同回答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以此劝谏齐王。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他。③举国上下都对齐王有所求。 4、请就第2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答:如内容方面:作者以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由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第三自然段

暗示“王之蔽”已彻底根除,突出纳谏效果卓著的语句是? 答:原因有三:①齐国是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

答:从肖像、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刻画邹忌的形象。相貌美1、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2、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怎样的纳谏态度?

答:表明了齐王心悦诚服的纳谏态度。

3、“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全文1、从文中看,齐王之所以能够最后“战胜于朝廷”,原因何在?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答:原因有二:

一是有勇于并善于讽谏的邹忌;二是齐威王勇于纳谏、勇于改过。贤臣、明君精诚团结,所以“战胜于朝廷” 。 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答:①王下令,是受了邹忌的启发。

②他颁布:“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③他颁布这道命令,是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齐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4、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终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①措施:下令群臣吏民提意见,并给予了不同的奖赏。

②效果:纳谏除弊,内政修明,四国朝齐。 5、从“面刺”、“上书”“谤讥”三种不同奖赏,可以看出齐王怎样的胸怀?

答:广开言路、虚怀若谷,听取批评的胸怀。

6、文章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答:依次说明:①“令初下”“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说明齐王采纳了很多人的意见,不断改正了错误。③“期年之后”“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群臣吏民的意见,国家大治。

总之,这样写,就是为了说明齐王纳谏后,朝廷的弊端越来越少,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7、第3段中的“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短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这三个短语从时间上表现进谏由多渐少至无这一渐进过程,突出纳谏的卓著效果。

8、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①区别在批评者勇气的大小。②为进谏者颁奖表明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①“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②“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启示是:(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心对待师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谏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谏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3、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的进谏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①建议:开张圣听

②启示:邹忌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劝说齐王的。而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对方,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语言委婉,从而使之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4、你从全文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答:给我的启示是:(1)人贵有自知之明;(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3)批评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5、联系人生实际,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的某个道理? 答: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注意第3、4、5题提问的角度)

6、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高明在哪里?答:①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的。即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

②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 ③高明在使对方乐于接受。

8、课文题目中哪个词标明了邹忌劝说齐王的方式?请你简评一下此种方式的好处。

答:“讽”标明了劝说方式。“讽”之意是“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这种劝说方式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 四、课后练习

一、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邹忌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劝说齐王的。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对方,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语言委婉,从而使之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仔细、周详)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私情) 4.朝服衣冠,窥镜(早晨)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

刿(ɡuì) 孚(fú) 辙(zhé) 轼(shì) 遂(suì) 盈(yínɡ) 靡(mǐ) 玉帛(bó) 鄙(bǐ) 又何间(jiàn)焉 小惠未徧(biàn) 弗(fú)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牢。

2、牺牲玉帛 古义: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两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9、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 。

10、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六、重点字词解释:

1.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养;弗:不;专:独占。 3.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4.虽不能察:察:明察,弄清楚。 5.齐师败绩:败绩:大败,溃败。 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齐军。

7.下视其辙: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8.遂逐齐师: 遂:就,于是。 逐:追击。

9.既克,公问其故:既克:已经。战胜。故:原因,缘故。 10.一鼓作气:作:振作。

11.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2.难测也,惧有伏焉:测:推测,估计;伏:埋伏。 13.望其旗靡:靡:倒下。 七、内容理解: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本文叙述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这可以说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6、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八、相关问题。

1、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

2、曹刿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4、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 浅陋 ; 曹 有远谋

战时:鲁 不作调查,急躁冒进; 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5、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6、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9、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九、开放性试题

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如: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

2、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2、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3、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六:邹忌讽齐王纳谏最新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表现出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考。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也反映出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他深知收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马付诸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2).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第三、 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2(1)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如何塑造邹忌这一形象的?

英俊、明智、精心、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叙事中塑造人物,对话中刻画人物。

(2)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齐王是一个为了修明政治,善于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君王

(3)本文中邹忌和齐威王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或说: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邹忌:①有勇气;②说话讲究技巧;③忠诚;④有自知之明等。齐王:①胸怀宽广;②虚心纳谏;③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3(1) 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邹忌以事设喻(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规劝。他由“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 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认点。

(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3.)文中 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①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发现不足;②善于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正确的意见,使别人容易接受;③能以小见大,从个人经历中推出治国的道理。

(4)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意思相似,语言清晰、流畅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

(5.) 邹忌讽谏使齐王欣然接受,如换作直谏效果可想而知。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①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②用语含蓄、委婉;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充分尊重对方,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意思对即可

(6.)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3分)

(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4(1.)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

5第一段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而邹忌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比较、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3.) 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体会其语气;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请简要分析。

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4) 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在表达上的作用

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6第二段

(1)邹忌是如何讽刺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设喻和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2)用“ ”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门庭若市。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其一,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其二,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其三,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4)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7第三段

(1)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2)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因为写了后来,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对即可)

(4)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5) 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第二问答案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心接受、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8自测探究(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

子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狡兔三窟 亡羊补牢

(5)邹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受此启发,竹园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

是: (不超20字

委婉劝说(口头劝说类比、隐喻、婉谏)

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

(6)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 《出师表》

(7)根据内容完成下联。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

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

9、课文结尾,四国朝齐,说明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也从侧面反衬齐王纳谏的巨大成果。末尾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句评论作结,深刻提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关于课文里的“三”

邹忌所问的对象:妻 妾 客——人物的三层;

这些对象的心理活动: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心理三层;

齐王面临的对象:宫父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人物三层;

进谏的三种情况: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谤讥于市朝——情况三层; 进谏者将受 上赏 中赏 下赏 ——奖赏三层;

进谏的情况: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进程三层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七:《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精选及答案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2.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______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________及其结果。

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4.本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__________,以富国强民;本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说服齐王。

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6.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7.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8.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9.“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

10.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11.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1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4.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15.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16.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7.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18.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19.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20.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________

答案(仅供参考)

1.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2.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 3.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4.广开言路(纳谏)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5.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6.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7.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8.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9.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10.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11.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1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13.(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14.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1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6.国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17.(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 18.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19.(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

(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20.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又如: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八:邹忌讽齐王纳谏最完整的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专项练习阅读(一)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 (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

答案:9.C(2分,蔽:受蒙蔽的意思)

10.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1.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2.(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2分)

1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意思相同即可)

2008浙江省绍兴市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① 臣之妻私臣( )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③ 王之蔽甚矣( )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3 分)

11、① 偏爱 ② 指责 ③(受)蒙蔽 ④ 使„„听到;传

12 、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

13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2008年襄樊市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⒓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⒔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

⒕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⒖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⒗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答案:⒓⑴穿戴 ⑵偏爱 ⒔B ⒕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⒖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⒗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一、 整体感悟

1、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纳”、“谏”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讽:动词,讽喻。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辞进行规劝。)

纳:动词,接受。 谏:名词,指批评意见。

2、 概括各段大意。

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刺齐王除蔽纳谏。

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3、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邹忌讽谏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推理,巧于讽喻的谋臣形象,表达作者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的愿望。

4、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不能被美言所迷惑,要有自知之明;说话要讲究方式,语言要委婉;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等。(或:启示:从邹忌的角度说,要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赞誉,不盲目听信;从齐王的角度说,要有虚怀若谷,勇于听取批评的胸襟。)

二、用原文回答

★第一自然段

1、文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语句是?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2、

★ 邹忌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的句子是? 第二自然段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分析“王之蔽”的句子是?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第三自然段

暗示“王之蔽”已彻底根除,突出纳谏效果卓著的语句是? 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段落分析

▲第一自然段

1、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邹忌形象的?从这段文字看,邹忌有哪些特点?

答:从肖像、语言、心理等方面来刻画邹忌的形象。相貌美丽,虚怀若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2、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不同的心态?

答:语气明显不同。

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可见其妻的偏爱之情,用反问句,语气十分肯定,不容置疑。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是平淡的肯定,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答:①“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②邹忌由此想到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不盲目亲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性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第二自然段

1、 邹忌怎样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答: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三种不同回答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以此劝谏齐王。

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原因有三:

①齐国是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他。③举国上下都对齐王有所求。

4、请就第2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答:如内容方面:作者以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由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第三自然段

1、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2、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怎样的纳谏态度?

答:表明了齐王心悦诚服的纳谏态度。

3、“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答:①王下令,是受了邹忌的启发。

②他颁布:“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他颁布这道命令,是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齐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4、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终取得了什么效果? 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齐王埋下了伏笔。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答:①措施:下令群臣吏民提意见,并给予了不同的奖赏。

②效果:纳谏除弊,内政修明,四国朝齐。

5、从“面刺”、“上书”“谤讥”三种不同奖赏,可以看出齐王怎样的胸怀?

答:广开言路、虚怀若谷,听取批评的胸怀。

6、文章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答:依次说明:

①“令初下”“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说明齐王采纳了很多人的意见,不断改正了错误。

③“期年之后”“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群臣吏民的意见,国家大治。

总之,这样写,就是为了说明齐王纳谏后,朝廷的弊端越来越少,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7、第3段中的“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短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这三个短语从时间上表现进谏由多渐少至无这一渐进过程,突出纳谏的卓著效果。

8、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①区别在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②为进谏者颁奖表明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①“此”,指代“燕 、 赵 、 韩 、 魏闻之 , 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②“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全文

1、从文中看,齐王之所以能够最后“战胜于朝廷”,原因何在?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答:原因有二:

一是有勇于并善于讽谏的邹忌;二是齐威王勇于纳谏、勇于改过。贤臣、明君精诚团结,所以“战胜于朝廷” 。 启示是:

(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虚心对待师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谏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谏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3

答:①建议:开张圣听

②启示:邹忌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劝说齐王的。而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对方,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语言委婉,从而使之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4

答:给我的启示是: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九: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是如何让齐王心悦诚服篇十: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复习纲要

一、文学常识

出处:《战国策·齐策》;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

作者:西汉;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经学家、目录学家。本学期学了《唐雎不辱使命》。

二、实词积累

(1)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纳:接受。(3)修:长,这里指身高。

(4)昳丽:光艳美丽。(5)服:穿戴。(6)窥:照。 (7)孰:谁,哪个。 (20)朝:朝见。

(8)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9)私:偏爱。(10)孰:谁。

(11)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 (12)寝:睡觉。(13)地方:土地方圆。(14)蔽:受蒙蔽。

(15)(面)刺:(当面)职责。谤,公开职责别人的过错。(16)谤讥:指责,劝谏。在这里指议论。

(16)闻:使„„听到。 (17)间:间(jiàn)或。偶然。 (18)期(jī)年:满一年。 (19)虽:即使。

三、相关成语:

门庭若市。含义是:门前和庭内像市集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很多,场面很热闹,反义词是:门可罗雀

四、原文填空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正面描写邹忌头脑清醒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4、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或写出妻,妾,客赞美邹忌原因和目的的语句;或邹忌经过思索,找出不同原因的

句子)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6、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办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写出最能表现齐王纳谏诚意的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写出邹忌讽谏,齐王纳谏的成效的语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9、写出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照应的句子: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莫不

有求于王。

五、问答题

1、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个兼语结构。邹忌用巧妙设喻的方式委婉劝谏齐威王,齐威王从谏如流,积极采纳他的建议,实现了齐国大治。

2、邹忌是在什么情况下“讽”齐王的?

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庭琐事展开提问。

3、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4、由于感情的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什么不同?揣摩各自语气的感情色彩。

他问妻子:“我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亲昵。他同妾:“吾孰与徐公美?”感情色彩是严肃。他问客:“吾与徐公孰美?”感

情色彩是平淡。

5、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上有明显差异。有什么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热情;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拘谨、勉强;客曰:“徐

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阿谀奉承。

6、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邹忌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

从“忌不自信”“复问其妾”“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

7、邹忌给齐王讲比美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使齐王认识到全国人都在偏私齐王,惧怕齐王,有求于齐王,进而指出齐王受到的蒙蔽更严重,达到间接劝谏齐王的目

的。

8、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

止》编者评价的:“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9、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要点: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

话。

10、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以为着什么?

要点: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11、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12、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从“令处下,群臣进谏,门廷若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见,大家已无以可谏,无怪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3、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请你谈一谈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用具体事物说明抽象的道

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14、纳谏除弊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

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邹忌的缺点错误。

15、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功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武子

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殁;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

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

王有容人之量,察纳雅言,从谏如流。

16、请你从邹忌和齐王两方面谈谈邹忌进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一:因齐王比较开明,有雄心大志,想把齐国治理好,成为强国。

二:因邹忌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事理的独特思维方式深深打动了齐王。

17、邹忌善于言辞,但他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事理的独特思维方式更令人佩服。邹忌是怎样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的?

邹忌把妻、妾与客比齐王的妃嫔、群臣及其他诸侯国。把“我”比徐公美的蒙蔽比齐王受妃嫔、群臣和其他诸侯国的蒙蔽,使齐王

深受打动。

18、请你结合课文谈谈邹忌和齐王是什么样的人,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道理?(简析人物性格特点。)

齐王比较开明,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邹忌能从生活小事中领司事理,并能用委婉的言辞说清。对别人劝说应力求委婉,使之愿

意接受,要善于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并能及时改正。

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真知灼见、精明能干、深谋远虑、治国之才。

齐威王: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大胆进行政治改革的有魄力的君王。

19、学完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

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2)齐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20、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生活中,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获建议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

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21、请就文章第三段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内容:主要写齐王纳谏及广开言路的效果。

写法:以叙述为主,简略对比,从“令初下”到“数月之后”再到“期年之后”效果显著。

22、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

得借鉴这种做法。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之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4、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国外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8、“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受了邹忌的启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9、“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

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

13、齐威王“善”字的回答,表明了他怎样的态度?

表明了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表明了威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14、从文中看,邹忌是个怎样的人?

(1)有自知之明。尽管妻、妾和客人夸大其美,他最终仍有清晰地认识

(2)善于思考。从生活小事中悟出深刻道理,运用到治理国家的大事上

15、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够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1) 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 (2)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16、《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17、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8、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

耳者,受下赏。”

②臣民进谏国内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国外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24980.html

    上一篇:芋老人传教案

    下一篇:ambition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