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一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2》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二
《2013~2014学年度颍上一中高一上学期“四统考”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颍上一中高一上学期“四统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去了独立品格的艺术,便成了伪艺术。艺术家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对于师承关系的过分强调,会掩盖了艺术个性的可贵之处。当然,个性的泯灭有时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艺术创作有时会带有一定的被迫性,譬如明清盛行的“馆阁体”,但在多数时候,还是创作者个人的原因。
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个性便是所谓的艺术风格,是创作者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也是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艺术家的一生中,艺术风格往往会跟随其阅历、学识、修养、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时候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有时候又是一种突变式的状态,如同禅宗里面的“渐修”与“顿悟”,但最终都需要一个“修”的过程。在艺术风格的探讨研求上,同样不能做一个懒惰的失去头脑的人,要保持艺术敏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气与个性
安祥祥
能够引起世人的关注并名留史册的,往往是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作品。这种个性,是创作者主体精神在作品中的反映,所表达的是创作者独立的美学思想和人生历练,是创作者独立人格的显现。问题在于,每个时代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风气,或者说习气,在这些习气的笼罩下,创作者经常会违心地或者不自觉地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泯灭了自己的性情,荒芜了自己的生命,某种程度上讲等于终结了自己的艺术前程。
习气,一般指平日所积、所染之不良习惯、作风。在美术创作领域,习气形成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徒弟学老师亦步亦趋的,有看到某种画法得到展览或市场认可而跟风的。单纯的技法模仿也容易形成习气。每位创作者都经历过学习的过程,得以从前人或今人的艺术中汲取一些创作经验。然而,有的人学习了一种技法,于是所有的山水都是一种皴法,反反复复,几无生气与个性;有的人学习了一种题材,就成年累月地不断重复,自称要在这类题材中做到“极致”。那些被人拿来拿去反复挪用的风格技巧,本身便成为了习气的一部分。
从面目上的相互模仿,到题材选择上的扎堆,都是因为学习和创作出现了错误的认识,沾染了为时风所动、求捷径、依附门派的习气。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一种技法或者一种题材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领会到古人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表达欲望,那些技法如何为我所用?又如何借古以开今?从前人的经典中,应该学习的至少有两点:技法和格调。在一定时间内技法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学习目的的主体,更不是学习与创作的终极目的。格调是意境、风格等因素的综合定位,是评判一件作品的核心内容。比如,八大山人的笔墨功夫虽然无可挑剔,但真正令其独立于世的,却还是他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荒寒孤高的气质。
艺术家独立的创作思维和审美个性,是不能够为别人所取代的,否则就无从表达艺术家的真情实感。试想,如果所有的画都是一种风格,或者大家都在学别人的画,艺术还如何成其为艺术?失
感和创作激情。
绘画可以怡情养性,搞艺术可以有“玩”的心态,但里面必然有一根严肃思考的线,通过它来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精神世界。最有价值的艺术不是把某种题材、某种形式做到了极致,而是把某种气质、某种情绪表达充分。当然,对于个性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搜奇抉怪,艺术家的努力不能停留在低层面上,因为艺术品除了新鲜,更需要深度。艺术创作者保持一颗清醒与奋发的心,才能避免沾染习气误入歧途,用力于意韵抒写,直抵画境。
(2013年07月14日《 人民日报 》)
1.下列关于“习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习气是创作者在创作时的不良习惯,它存在于每一个时代。 B.习气最终会让一个创作者泯灭自己的性情,荒芜自己的生命。 C.创作者习气形成的因素很多,在美术领域主要是模仿和跟风。 D.创作者感染不良习气很多时候并不完全是主观的、有意识的行为。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自然段先指出习气与个性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然后明确提出有个性、有生命的创造者都不能沾染习气。
B.第二、三自然段先明确习气的含义,指出习气形成的一些因素,并因此指出在艺术创作时技法与格调的重要性。
C.第四、五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具体来谈艺术个性的重要性,并指出创作者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D.最后一段对艺术家的创作心态提出要求,即艺术家可以有玩世不恭的心态,也应有一颗清醒与奋发的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家的每件作品都有独立的艺术个性,这和创作者独立的美学思想、人生历练以及独立的人格都有关系。
B.有些创作者认为只有潜心学习钻研一种技法或者一种题材,并将之做到极致便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C.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过程的,这个过程有时很漫长,但有时却又是突变式的。
D.作品是否有个性关键看作品的格调,格调要彰显个性,比如八大山人的作品所散发出的荒寒孤高的气质。
D.彦章之军重壕复垒 重:读chóng,重叠,一层层 5.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③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④举所佩玉决玦以示之者三 ..
A.两个“为”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为”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6.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彦章受北面招讨使之职后,赴滑台,顺浮河而下,水陆并进,攻下南城 。 B.彦章能征惯战、骁勇忠烈,但遇上了强敌,阵前失利,被晋王罢了兵权。 C.彦章生性刚烈耿直,曾对亲近的人表示要在立功回军后杀尽朝廷的奸臣。 D.段凝向来与彦章不和,阴谋夺取兵权成功,可不到一百天,国家灭亡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9分)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弃北城,析屋木编筏,臵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凡百余战。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六月,晋王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会晋王以大兵来援,彦章乃退。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因协力以倾之。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注]①德胜:即德胜渡,当时黄河上一处重要渡口。
②杨刘:即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东北古黄河南岸。
③晋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李存勖袭封。
③
①
②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8.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主要运用了何种写景手法?(4分)
4.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促装以赴滑台 促装:催促收拾行李 B.析屋木编筏 析:拆掉 C.自旦及午,其城将拔。 旦:早晨
9.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2) ,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3) ,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
(4)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5)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略带感慨的诗句。夏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像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慕贤的心一动,熏人臭技自然是难熬了,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枝破笔,我也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
⑥从墙头上跳将下来,又向龛前天井去走了一圈,觉得酒后的干喉,有点渴痒了,所以就又走回到了西院,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冲击到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响,院后的竹园里却忽而飞出了一声闲长而又有节奏似的鸡啼的声来。
一九三二年八月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钓台的春昼(节选)
郁达夫
①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路上遇着的来往的行舟,数目也是很少,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不晓得什么时候,我走上了一家水边的酒楼,在和数年不见的几位已经做了党官的朋友高谈阔论。谈论之余,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曾在同一的情形之下做成的歪诗。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②临近钓台,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③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和严先生的裔孙谈了几句关于年岁水旱的话后,我的心跳也渐渐地镇静下去了,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
④立在东台,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正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
⑤从钓台下来,在西院里饱啖了一顿酒肉,我觉得有点酩酊微醉了。走到东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的一角高
11.结合文章②~④段对钓台周围的环境及钓台的介绍,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钓台的特点。(4分)
12.作者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请概括文中“我”的形象特点。(6分)
13.文章插入作者自己的诗作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14.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写“钓台的春昼”,请任选一种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8分)
第II卷 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寥廓 嬉笑 榆阴 绿草如茵 B.愁怅 气慨 租赁 黯然神伤 C.和蔼 杀戮 编辑 陨身不恤 D.竹蒿 叱骂 绯红 残无人道 1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触目惊心....
的伟大呵!
B.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 C.先生博采众长,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 D.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我们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B.听他这篇文章和读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C.在访问这里之后,虽然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但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D.尽管有外国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18.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分)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
名篇《滕王阁序》,就可免费游览景区。冲着这种文化旅游的味道,不少外地游客专程赶来参加活动。据报道,两天之内就有近500人通过了背诵,免费进入滕王阁游览。与这一带着些许文化关怀的营销策略相比,那些以噱头揽客、只顾变着法涨价的做法就显得吃相太过难看了。 ⑴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3分)(不超过15个字)
⑵ 请对材料的内容进行简要评论。(3分)
五.写作(60分)
21.请以“回忆与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A.草树牛驴驼之大小出没 B.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 C.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
D.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19.请对下列名言的主旨加以提炼和总结,不要超过10个字。(5分) ·我们会成为我们想做的人。 -------厄尔·南丁格尔 ·要么你主宰生活,要么你被生活主宰。 ------吉姆·罗恩 ·相信自己能行,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西奥多·罗斯福 ·勇敢做自己,永远都不嫌迟。 ------乔治·艾略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阿利盖利·但丁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五一期间,“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推出“背诗免票”的活动。游客只要能背出王勃的
参考答案
1.B 原文的表述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和选择项的“最终”不能等同。
2.B A项,第一自然段分别从两个方面谈习气与个性,并没有明确指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 成的关系。C项“从正反两个方面具体来谈”属无中生有,第四自然段中所谈的“伪 艺术”并不是反面。D项曲解文意,最后一段中所说的“玩”的心态,并不是指“玩 世不恭”的心态。
3.A 原文的表述是“能够引起世人的关注并名留史册的,往往是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作 品。”选择项中的“每件作品都有独立的艺术个性”错误。 4.A 促:急忙
5.C “为”分别为动词、介词,“以”分别为介词、连词。 6.B “被晋王罢了兵权”错误。
7.(1)王彦章猛攻杨刘,昼夜不息,晋军竭尽全力坚守,多次几乎陷落。 (“固”1分 “垂陷”1分 “数四”1分 句意2分)
(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来为他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句式1分 “白衣冠”1分 “以”1分 句意2分) 8.景物:松下的茅亭、汀沙、云树(2分)
写景手法:①由近及远 ②“凉”是触觉,“苍苍”是视觉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9.行人无限秋风思:出行在外的悲凉。(2分);隔水青山似故乡:对故乡的无限思念。(2分) 10.(1)为变徵之声 (2)民生各有所乐兮 (3)还顾望旧乡 (4)何时可掇 (5)鸡鸣桑树颠 (6)羁鸟恋旧林
11.荒凉阴森、山幽江清或孤静荒颓。(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概括,从文中摘录出关键词语即可) 12.“我”忧时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2分)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2分)但也能超然
洒脱,放荡不羁,(2分)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13.在结构上形成前后照应;(3分)内容上,作者借此诗抒发愤慨之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主
题更加鲜明。(3分)
14.表现手法示例:①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作者所描绘的天光山色之中蕴含着荒凉凄冷之感;表现
了作者内心的阴郁之情和苍凉之感,这种情感又使景物更加黯然失色。
②用比较、反衬等手法来表现文中所描写景点的幽静和秀美的特色。如作者描写西台周围环境时,通
过与珂罗版画作比较,着重描写了从西台西望所见到的钓台一带山幽江清的静秀之美;如自己在祠堂
中显得特别响亮的喝茶声和院后听起来特别响亮的鸡鸣声反衬了祠堂及周围环境的幽静。 15.A 16.B 17.D 18.D-A-B-C
19.示例:相信自己,主宰生活。(5分)
20.示例:(1)滕王阁景区推出“背诗免票”活动(3分)
(2)示例一:或许有人认为,文化旅游所传播的传统文化,还只是流于表面。单纯背诵一篇古
文,本身并没有教益可言。而每次阅读和朗诵古文,是对母语源头的亲近,对传
统人文的贴近和认同,是在历史文化的河流中舒展心灵的根须。(3分) 示例二: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大主题来说,背诵古文只是一件小事,但这也是一股传承中
国传统文化的清风。当人们忧心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时,发现民间社会其实并不缺
文化重生的土壤。对任何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们都怀抱欣喜和认同。(3分) 21.作文
附文言文翻译:
王彦章,字叫贤明,是郓州寿张县人。
龙德三年四月的最后一天,晋军攻占郓州,朝廷内外一片恐慌。五月,叫王彦章取代戴思远做北面招讨使。拜任的当天,急忙收拾行装赶往滑台。于是从杨村寨乘船沿黄河而下,水陆一齐进发,截断了晋军在德胜的浮桥,进攻南城,南城被攻克。晋军于是放弃北城,合并兵力守住杨刘。王彦章带领水军顺流而下,晋军全部撤出北城,拆毁房屋用木料编成木筏,让步军乘坐在上面,与王彦章的军队各自靠着一边河岸行进,每当遇到转弯浅滩水流交汇的地方,就在河中交战,飞箭密集如雨,有的舟筏沉没,等行进到杨刘时,共打了一百多仗。王彦章猛攻杨刘,昼夜不息,晋军竭尽全力坚守,多次几乎陷落。六月,晋王亲自率兵增援杨刘,王彦章的军队构筑了层层壕沟壁垒,晋军不能攻入。晋王于是在博州附近的黄河东岸筑起城垒,以便救应郓州。王彦章听说后,率军疾奔赶到,猛攻晋军营寨,从清晨到中午,快要把城打下来。这时晋王率领大军赶来救援,王彦章只好退兵。七月,晋王抵达杨刘,王彦章的军队作战失利。于是罢免了王彦章的兵权,下诏命令他返回朝廷,叫段凝做招讨使。
此前,赵岩、张汉鼎两家败坏朝政,王彦章对他们深恶痛绝,性情又刚烈正直,不能闭口忍耐。到接受招讨使的任命,就对身边的亲信说:“等我立功之后,回兵之日,要全部杀掉奸臣,来告谢天下。”赵、张等人听说后,私下互相说:“我辈宁可死在沙陀人的手里,也不要被王彦章所杀。”因此合力来排挤他。当时段凝用贿赂来结交权要,为自己谋取兵权,一向与王彦章关系不和睦,暗地里妒忌他成功,私下逗留观望,致使朝廷的军队不能获胜,终于斥退王彦章而进用段凝,不到一百天,国家就灭亡了。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三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2008年5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3、第I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或试题纸上作答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注音无误..
的一项是( ) A.芜(wǔ)杂 踮(diàn)脚 以偏赅(gāi)全 一蹴(cù)而就
B.镣(liào)铐 缱绻(juǎn) 残羹(gēng)冷炙 不可估量(liáng) C.炽(chì)热 饿殍(piǎo) 玲珑剔(tì)透 大放厥(jué)词 D.瓜蔓(wàn) 坯(pī)胎 义愤填膺(yīng) 卓(zhuó)有成效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蜇居 甘拜下风 陈力就列 云蒸霞蔚 B.压诈 美轮美奂 峨冠博带 销声匿迹 C.宣泄 迥然不同 振聋发聩 冠冕堂皇 D.匮乏 别出新裁 祸起箫墙 荒诞不经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 A.审视中国当代文坛的日益委顿,联想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生发出今非昔比....
的感慨。 B.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画、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等民间艺术的瑰宝,很多参观者交口称赞,感慨相见恨晚....。 C.早春时节,桃李争荣,春意阑珊....。在翠柳轻拂的湖堤上,游人三三两两地走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D.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4、下列语句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只有2%,克隆人的难度更高,“克隆”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都很差。
B.我国现在对列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实行的是最高零售价和加价率(额)双重控制的方法。
C.《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政策和理论上作了周密而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D.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房产销售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5、下列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予除.(授官)右丞相兼枢密使 以.(用)资政殿学士行 殆.(接近于)例送死 B.使来者读之,悲.(思念,同情)予志焉 王无罪岁,斯.
(这样)天下之民至焉 吾社之行为士先.(榜样)者 C.予虽.(虽然)浩然无所愧怍 视.(比较)五人之死 数.(细密的)罟不入洿池 D.直.(简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颜色..(面色)不少变 顾.(看)自民国肇造 6.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7、下列加点字按活用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既来.之,则安之 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④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⑤宁许以负.秦曲 ⑥人皆得以隶.使之 A.①③/②⑤/④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阴人也。父端,周蔡州刺史。胄少聪明,每览异书,便晓其义。常叹训注者不会圣人深旨,辄以意辩之,诸儒莫不称善。性慷慨,志立功名。周明帝时,袭爵文城郡公。累迁上仪同,寻拜司金大夫,后加开府。高祖受禅,擢拜鲁州刺史,未之官,检校庐州总管事。寻除兖州刺史。及到官,系囚数百,胄剖断旬日便了,囹圄空虚。有陈州人向道力者,伪作高平郡守,将之官,胄遇诸途,察其有异,将留诘之。司马王君馥固谏,乃听诣郡。既而悔之,即遣主簿追禁道力。有部人徐俱罗者,尝任海陵郡守,先是已为道力伪代之。比至秩满,公私不悟。俱罗遂语君馥曰:“向道力以经代俱罗为郡,使君岂容疑之?”君馥以俱罗所陈,又固请胄。胄呵君馥曰:“吾已察知此人诈也。司马容奸,当连其坐!”君馥乃止。遂往收之,道力惧而引伪。其发奸擿伏,皆此类也,时人谓为神明。先是,兖州城东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胄遂积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又通转运,利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薛公丰兖渠。胄以天下太平,登封告禅帝王盛烈,遂遣博士登太山,观古迹,撰《封禅图》及仪上之。高祖谦让不许。后转郢州刺史,前后俱有惠政。征拜卫尉卿,寻转大理卿,持法宽平,名为称职。后迁刑部尚书。时左仆射高颎稍被疏忌,及王世积之诛也,颎事与相连,上因此欲成颎罪。胄明雪之,正议其狱。由是忤旨,械系之,久而得免。检校相州事,甚有能名。会汉王谅作乱并州,遣伪将綦良东略地,攻逼慈州。刺史上官政请援于胄,胄畏谅兵锋,不敢拒,良又引兵攻胄,胄欲以计却之,遣亲人鲁世范说良曰:“天下事未可知,胄为人臣,去就须得
1
其所,何遽相攻也?”良于是释去,进图黎阳。及良为史祥所攻,弃军归胄。朝廷以胄怀贰心,锁诣大理。相州吏人素怀其恩,诣阙理胄者百馀人,胄竟坐除名,配防岭南,道病卒。 (《隋书〃薛胄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除.兖州刺史 除:被任命。 B.既而悔之,即遣主簿追禁.
道力 禁:逮捕。 C.胄遂积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 决:打开缺口,疏导水流。 D.胄明雪之,正议其狱. 狱:监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 A.擢拜鲁州刺史,未之.官 邻之.厚,君之薄也 B.及良为.史祥所攻,弃军归胄 吾属今为.之虏矣 C.胄欲以.计却之,遣亲人鲁世范说良曰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君馥乃.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胄小时候就很聪明,读书时自己能够探究前人书中蕴含的深意,赢得了许多读书人的称赞。
B.薛胄在上任途中发现代替徐俱罗假充高平郡守的向道力有些问题,准备留他下来追问。司马王君馥苦苦相劝,薛胄呵斥制止了王君馥,最终使向道力认罪伏法。
C.皇上想借机定大臣高熲的罪,薛胄没有按照皇上的旨意办事,而是公正地讨论高熲的案件,为他洗刷了罪名,因此被皇上降罪,不过不久就得到了赦免。
D.汉王杨谅在并州叛乱,派叛将綦良攻打慈州,薛胄没有增援慈州。綦良攻打薛胄的时候,薛胄用计谋退了敌兵。最后綦良兵败,投奔薛胄。
第Ⅱ卷(130分)
三、文言文翻译(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将之官,胄遇诸途,察其有异,将留诘之。 译文:(2)朝廷以胄怀贰心,锁诣大理。 译文:四、名言名句(每空1分,共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你在我心里!(闻一多《发现》)
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④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季氏将伐颛臾》) ⑥谨庠序之教, , 。(《寡人之于国也》)
五、诗歌鉴赏(6分)
1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这首诗前两句的写景视角是 (不能超过五个字)。(2分) (2)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鸿雁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
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
把握。鸿雁是健飞之乌,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
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
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迂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
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
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
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
2
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
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据,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4.下列古代咏雁诗(词),“侧重言志”的是( )(3分)
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16.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其中“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鸿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在古代诗歌中鸿雁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审美感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22分)
青石小街 费振钟
在江南,在每一座小城小镇。要是你不走走这样的小街,那就不能说你的脚在江南走
过。
这样的小街,多数由青石铺成。青石铺成的小街。有多长?有多宽?这些你都不必计算,你要看的是青石小街上,那一块块布满断纹磨圆了边角的石头。你可以想一想。算一算它
经历的时间,然后再加上你自己刚刚走过的脚步。这样你就将青石小街记在心里了。
你要留心小街两边高高的膏灰砖墙,留心青灰砖墙上那些被雨水浸湿了的墙缝,以及
墙缝里的一抹苔藓和几株暗绿小草,小街的深邃不是由它的长度决定的,而是由这些由岁
月长出来的斑斓痕迹决定的。走过小街时,你的手一旦伸过去抚摸这里的砖墙,你就会生
出一种因为沧桑变化而生长出来的幽长浩渺的怅惘和感慨。于是,小街总是勾连住你的脚
步,让你缓缓而行,在缓缓而行间,你便与小街结下了一点点缘分。
你还要留心面朝小街的那座老门楼。老门楼也许有一两座石狮也许没有,但它上面必
定有几块用青砖雕刻成的图画,它们被称为砖雕,它们不单单是为着装饰,它们常常成为
小街的向导,让从这儿走过的人,保留一种刻意的惊奇和猜想。这样的门楼,黑色的木门
是一直紧紧关着的,你问不到,这座门楼是谁家的门楼,谁家的门楼可以这样长时间展示
那旧时的生活和风格,谁家的门楼似乎想敞开却欲言又止如此守住它的沉默与秘密。但只
要你询问,你就会加深对小街的感受。
也许,你还要留心小街中间的那口青石井栏,那口井栏下面,井水是枯竭了,还是仍
然一泓如碧,这都不要紧,你要做的是反复察看井栏上每一道绳痕,它们总是按照一个固
定角度深入青石当中。你能知道这些绳痕经年累月天长地久,你却不知道究竟其中哪一道
痕迹出自于少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哪一道痕迹出自老妇苍老的十指。小街上百年来的日常
生活细节,有一部分镌刻在井栏的青石上。它的深刻之处,正是它的模糊不清。因为所有
的日子都被一根牵扯着吊桶的麻绳无头无绪地消磨殆尽,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哪桶水用
来煮茶酿酒,哪桶水用来洗菜做饭。哪桶水用来洒扫。哪桶水用来清洗?你不知道并非你
的浅薄,是你的眼睛透不过日子的平淡和琐碎。
现在你肯定要留心于那位坐在小街上的老阿婆了,你当然会走过去与她说话。可惜她
听不懂你的外乡人的语言。她点了很多次头,又摇了很多次头,这样你对小街上的老阿婆,
终于也一无所知了。老阿婆自然梳着她从嫁到小街时就梳着的发髻,老阿婆自然穿着她成
为小街的媳妇时就穿着的蓝布衣衫,老阿婆手腕上自然还戴着那副绿玉镯,这也许是她对
家族和亲人最重要的纪念,
老阿婆老了,她可以安闲地坐到小街上回忆故事了,她的故事漫漫无边,她从早到晚在那儿想呀想呀,不知在哪里断了,又不知从哪里接了过来。她的
故事不是讲给小街上行人听的,她是讲给小街听的,也是讲给自己听的。你看到老阿婆身
边或许有一只绣架,她手上或许拿着一根绣针牵着一根绣线,这是她永远也做不完的绣活 儿,于是老阿婆和她的绣活儿,也便成了小街不变的故事,你从老阿婆面前走过,你甚至
是可以把这个故事带走的。
3
你走完小街时,小街上空的天色晓了,高高的风火墙。连同爬在上面的藤萝,将暗影飘落在小街的青砖上。踏着小街的影子,你还想寻找什么呢?
后来,小街转角处,一盏夜灯亮了。后来,小街在你走后,冷清入梦了。
(选自《200l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八、作文(70分)
22、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18.文中最能体现江南小街风貌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表现出江南小街的哪些特点?(6
分)
答:
。
19.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1)“要是你不走走这样的小街,那就不能说你的脚在江南走过。”文章开头处这句
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
(2)“你不知道并非你的浅薄,是你的眼睛透不过日子的平淡和琐碎。”这句话的含
义是什么?答: 。
20.文章大量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来描写江南小街。试从前5节中举一个例子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
21.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老阿婆”,这个人物有什么特征?写她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4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卷纸
一、二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三、文言文翻译(6分)
11. ① (3分) ② (3分)四、名句默写(8分)
12 ① ②
③ 。④ 。⑤ , 。 ⑥ , 。 五、诗歌鉴赏(6分)
13、(1) (2分)
(2) (4分)六、现代文阅读(18分) 14、 15、
16、 (6分)
17、 (6分) 七、现代文阅读(22分)
18、 (6分) 19.(1) (2)
(4分) 20.
(6分) 21. (6分) 八、作文(70分) 写在作文纸上。
省前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基础知识(21分)
1.D(A芜(wú)杂,踮脚(diǎn) B缱绻(quǎn)C玲珑剔(tī)透) 2.C(A蛰居 B压榨 D别出心裁、祸起萧墙)
3.D(A“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B“相见恨晚”形容人与人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一般不用于人与物的关系;C“春意阑珊”是指春意已经接近尾声了,与
5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四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同步阅读测试题》
三年级语文(上)课外阅读知识试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阅读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精神,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创造能力。今天,就让我们从熟悉一些优美的诗句、文章开始,来进入“阅读”的世界吧!
一、选一选,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3’ ×5=15’):
1、《回乡偶书》的作者是( )
A、陶渊明 B、李世民 C、贺知章 D、李白
2、下列不是张秋生《写给我的同学们(组诗)》中内容的是( )
A、狗尾巴草 B、紫云英 C、呼号 D、数年轮
3、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曾写过《秋浦歌》、《客中作》等优美诗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
A、《边词》 B、《静夜思》 C、《题稚川山水》 D、《江南春》 4、“ ,玉碗盛来琥珀光”是李白《客中作》中的名句。( ) A、兰陵美酒郁金香 B、江城吹角水茫茫
C、松下茅亭五月凉 D、遥忆青青江岸上
5、《忆江柳》一诗的作者是( )朝大诗人白居易。
A、晋 B、唐 C、北宋 D、南宋
二、判断,读一读,如果下列描述正确,请在括号内打“√”,错误请打“×”(3’ ×5=15’):
1、《童趣》主要是写“我”逮蟋蟀、养蟋蟀、斗蟋蟀、为蟋蟀复仇的事。( ) 2、“拥有一堆玻璃球,而推动一种趣味、一种精神,我不知道这对现代孩子
意味着什么。”是《琉璃球》一文中的内容,作者把“琉璃球”戏称为“蛋蛋”。
( )
3、“你说,树最迷人的地方是什么?”在作者林高的眼里,这个答案是“动”。
( )
4、苹果削了皮,就会渐渐变色;削了皮的苹果放在不同的地方,会变成不同的颜色。 ( ) 5、《寻找“瞌睡虫”》这篇文章是以《西游记》中“瞌睡虫”的传说开篇的。
( )
三、配对连线,请把文章的的题目与内容用线连起来(4’×5=20’):
《珍惜》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想当作家》 “一个眼盲的小姑娘说:如果问我什么是最大的幸福„” 《纸船》 “在庄严的时刻里,面对崇敬的长辈„„”
《花的沐浴》 “作文得了全班最高分,心里从此敞开一扇门„„”
《少先队短歌》 “小雨点为他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声地唱着歌„”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五
《山东省邹城六中2013届九年级4月月度检测语文试题》
邹城六中2013届九年级4月月度检测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一、积累运用(15分)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济宁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景秀丽。以“三孔”“四孟”和水浒故地为代表的独特人文景观与微山湖、京杭大运河和“岱南奇观”峄山为代表的优美自然风光交溶辉映,相得益zhāng。亲近自然,谛听天籁,.
观赏奇山异水,尽享明月清风。
谛 听 相得益zhāng 改 2.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
①《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_ _ __。”
②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木兰诗》表现战斗激烈悲壮、战斗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李白在《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⑥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读书学习的经典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D.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
4.《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小诗集,诗集中有一条鲜明的线索加以贯穿,即对 、 和自然的歌颂。(2分)
5.从1948年起,每年的5月8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这天订立为“世界微笑日”。的确,每一个
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
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请为世界微笑日设计一些恰当的活动(请至少写出两个)并拟一则主题标语。(2分)
设计活动:
主题标语: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12题(15分)
(一)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6.作者所观景色有哪些?(1分)
7、诗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
②陶后鲜有闻: .
③而名之不可: .
④莫能肖也: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善绘者以意取似
10.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11.(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20题(30分)
(一)作为“发生”的智慧
郭继民
①众所周知,智慧是无形甚至神秘的,然而它又确实存在。智慧存在于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智慧存在于“发生”之中,或者说“发生”是智慧的一个显著特征。
②之所以说“发生”是智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因为“发生”是检验智慧与否的试金石。平时,人们习惯于把知识、聪明(脑子反应快)与智慧等同起来。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谈起来滔滔不绝,看起来很有知识,人也聪明,但当碰到具体问题时则会卡壳,误了大事。这显然称不上智慧。看看历史,赵国的赵括人很聪明,记忆力超强,谈起兵法头头是道,但真打起仗来一败涂地。三国的马谡,“口头兵法”也相当娴熟,但最后却被“口头兵法”误了性命。可以肯定,这样的人即便今天仍为数不少。可见,仅仅靠“不在场”的谈论是无法检验智慧与否的。只有在正在发生的具体场景中,才能真正辨别一个人是否智慧。
③智慧似乎总是隐藏的,具有大智慧的人日常行为与常人无二。然而,在关键时刻,他们的智慧之光则会闪现出来。这里的关键时刻,强调的就是正在“发生”的现场(禅宗尤其强调“当下见性”)。人们赞叹某人具有大智慧时,也总以其在关键时刻的“现场作为”佐证之。譬如,“千钧一发之时”,有智慧的人总能沉着冷静、当机立断,作出恰当合适的选择。倘若事情已经结束,大部分人都能作出正确选择,“事后诸葛亮”的做法显然谈不上智慧。智慧的“发生”特征表明它并非凝固的储藏品,而是处于流动中的“生成”。
④智慧如此诱人,如何才能得到呢?答案是凭借“智”和“慧”。这样回答似有循环论嫌疑,其实不然。因为这里的“智”和“慧”非彼“智慧”,我们平常连用的“智慧”乃追求之果,而此处之“智”和“慧”则为“智慧”之因。
⑤先说“智”。以字形看,智从“知”从“日”,说的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言“学而时习之”,《大学》曰“格物、致知”,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日知录》(“日知”,“智”也),都强调了知识学
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知识(智)乃通往智慧的必要阶梯。很难想象,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任何知识。
⑥再说“慧”。以字形看,慧从“彗”从“心”。“彗”,扫除义,与“心”合,意为净心。在佛家看来,达到“慧”须靠“时时勤拂拭”的不舍修行,亦即实践。也就是说,要得到智慧,必须将理论知识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脱离实践,智慧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临“千钧一发之时”不可能有智慧之举。
⑦在“慧”的亲身实践中,尤其应重视“慧”的“修心”含义。修心,就是要时时清扫蒙在心灵上的灰尘。只有心明净了,才不为陋见、邪见所迷,才能达到澄明状态。清除陋见、邪见,首先要求加强道德修养。无德之人的聪明不过是“狡猾”,何谈智慧。
⑧由此可知,追求作为“发生”的智慧,既离不开渊博的知识,也离不开丰富的实践和心性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在于扩大视野,丰富的实践在于提高能力,而心性的修养在于培育崇高的品德和开放的心灵。只有把知识、实践和心性结合起来“修炼”——悟理、修慧、修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也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随时调动这种作为“发生”的、圆融无碍的大智慧。
——《人民日报》(2013年04月11日)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3.第②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得到诱人的智慧?(3分)
15.“可见,仅仅靠“不在场”的谈论是无法检验智慧与否的。只有在正在发生的具体场景中,才能真正辨别一个人是否智慧。”依照作者这一观点来衡量,请举一个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体现智慧的例子。(5分)
(二)一条红围巾
崔浩
①一个小男孩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母亲日夜劳作仅够生存而已。小男孩很是懂事,他发奋学习,期望有朝一日回报母亲的厚恩。他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善良的女教师,知道他家的艰难,常常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
②冬天,一天上山砍柴的母亲不小心划伤了脖子。由于天冷,伤口一时很难愈合。小男孩心急如焚,却有心无力。
③数学老师围着一条漂亮的红围巾,火一样的颜色让人感到温暖又舒适。小男孩想: 。但他只是想想而已,一条围巾的钱,对他来说是昂贵而可望不可及的。
④然而有一天中午,他回校取遗忘的东西时,他一眼就看见了挂在铁丝上晾晒的红围巾。四周无人,他的心紧张地跳动起来,母亲的疼痛和他对母亲的担心占据了上风。终于,他取走了那条围巾。送给母亲时,他谎称捡来的。母亲微笑着围上围巾,什么也没有说。
⑤每次上课,当他看到数学老师白皙的脖子冻得发红变粗时,他惭愧而又不安地低下头。而数学老师依然微笑如故,十分认真地讲好每节课。
⑥整个冬天,母亲形影不离地围着围巾。他感动欣慰的同时始终无法正视的是数学老师爱怜的目光。她一如既往的对他关爱有加。直至第二年毕业时,他才鼓足勇气向她说明了真相。
⑦她笑而不语,领他到她的房间,打开皮箱,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正是那火红的围巾。他惊呆了,母亲这时从屋外走进来,告诉他说:“孩子,我早就知道你拿的是你老师的围巾。为了让你放心,我就又买了同样的一条围巾,把那条还给了老师。老师怕你多心,宁肯一个冬天不围围巾,自己受冻。她是为了能够让你安心地学习,不增加心理负担啊!”
⑧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委屈和顾虑,母亲的隐瞒和欺骗,老师的受冻和假装,都是无须言明却沉重无比的厚爱。一条围巾,他传递给母亲,母亲传递给老师,老师又传递给他,是怎样一个用爱心织成的同心圆啊!
⑨他终于毫无顾忌的放声大哭起来,母亲和老师也释怀地流下了眼泪。三个人用善良和关怀互相交织成两条围巾,他们的眼泪都是一颗晶莹的爱心。
16.请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小男孩在下面不同处境中的心理。(4分)
①母亲划伤脖子时:
②回校取东西,看到老师的红围巾时:
③看到数学老师白皙的脖子冻得发红变粗时:
④母亲和老师道出真相时:
17.根据第③段的内容,揣摩此时小男孩的内心想法,在横线上补全一段话,请将答案写在下面。(3分)
18.如何理解第④段中“母亲微笑着围上围巾,什么也没有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六
《2014贵州贵阳中考《山水贵州》阅读答案》
2014贵州贵阳中考《山水贵州》阅读答案
山水贵州
①贵州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部。贵州地貌属于高原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是贵州刚毅的轮廓;水,是贵州温柔的肌肤。
②贵州的山,不仅多,而且奇。境内山脉众多,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斜贯北境,中南部苗岭横亘,东部武陵山巍峨屹立,西部乌蒙山高耸入云。
③在层峦叠嶂间,遍布着喀斯特溶洞,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据统计,贵州的喀斯特地貌面积达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因此,贵州又有“喀斯特王国”之称。
④贵州的水依附于山,资源丰富。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潕阳河、锦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⑤贵州多数河流的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据统计,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⑥贵州山水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使整个贵州组成了一个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奇丽多姿。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本文略有删改)
16.认真阅读本文后,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下面表格内A、B、C、D、E、F、G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7分)
17.贵州山水美不胜收,人文风情绚丽多彩。请你主要运用说明或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一段介绍贵州人文风情的文字。(可从历史、习俗、建筑、服饰等一个或多个角度写。字数:120字左右)(5分)
16.A、事物性说明文; B、总写; C、分写; D、贵州的山多而奇; E、贵州的水依附于山,资源丰富; F、打比方; G、逻辑顺序
17.示例:贵州市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贵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族人民能歌善舞、粗犷豪放、热情好客,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族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称赞,心仪不已。
(可从面或点上着笔,但内容要写贵州的,要以描写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要注意字数的规定)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七
《《中国画—山水》试题及答案》
《中国画—山水》试题及答案
姓名 班别 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请选出下面四个答案中唯一的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2
分)
1、山水画的审美特征表现为( B )。
A、意象 B、意境 C、形象 D、情景
2、表现岩石坚硬质感的皴法是( A )。
A、斧劈皴 B、荷花皴 C、披麻皴 D、荷叶皴
3、山水画是( D )交融的艺术。
A、意象 B、意境 C、形象 D、情景
4、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 D )。
A、《早春图》 B、《溪山行旅图》 C、《千里江山图》 D、《游春图》
5、标志着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并开始成熟起来的作品是( D )。
A、《早春图》 B、《溪山行旅图》 C、《千里江山图》 D、《游春图》
6、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在艺术处理上创造( B )透视方法构图取景。
A、平行 B、平远 C、高远 D、深远
7、《早春图》取用( C )透视方法构图取景。
A、平行 B、平远 C、高远 D、深远
8、以下作品中同时运用平远、高远、深远三种透视方法的是( C )。
A、《溪山行旅图》 B、《游春图》 C、《千里江山图》 D、《山市晴峦图》
9、《游春图》的作者是隋代的( B )。
A、郭熙 B、展子虔 C、王希孟 D、倪瓒
10、〈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是北宋的〈 A 〉
A、郭熙 B、展子虔 C、王希孟 D、倪瓒
11、《六君子图》的作者是元代的( D )。
A、郭熙 B、展子虔 C、王希孟 D、倪瓒
二、 多项选择题:(下面四个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山水画创作方法遵循的原则是( AC )。
A、外师造化 B、搜妙创真 C、中得心源 D、以形写神
2、中国山水画构图取景有( BCD )的透视方法。
A、平行 B、平远 C、高远 D、深远
3、中国山水画的皴法有( ACD )。
A、斧劈皴 B、荷花皴 C、披麻皴 D、荷叶皴
4、表现土壤丘壑疏松质感的皴法有( CD )。
A、斧劈皴 B、荷花皴 C、披麻皴 D、荷叶皴
5、郭熙在《早春图》中创造了( BC )的皴法表现火成岩山石的奇特状貌质感。
A、斧劈皴 B、鬼脸皴 C、云头皴 D、荷叶皴
三、 判断改错题:(请判断划线部分内容的正或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改正划线部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青绿山水发展到元代,进入了成熟阶段。( 宋代 )
2、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所谓的“风景画” 不同 ) 3、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山水画。( 人物画 ) 4、《山市晴峦图》( 南宋的玉涧 ) 5、( 龚贤 )
四、 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游春图》卷与《早春图》轴在春景表现上有何不同之处?比较范宽《溪山行旅图》轴与《早春图》轴在构图、意境、皴法上的区别。
2、山水画有哪几种透视方法?这几种方法方法有何审美特点?可以混合运用吗?
五、 作品欣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
。
。
《中国画—山水》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D 5、D 6、B 7、C
9、B 10、A 11、D
二、 多项选择题:
1、AC 2、BCD 3、ACD 4、CD 5、BC
三、 判断改错题:
1、× 宋代 2、× 不同 3、×
4、× 南宋的玉涧 5、× 龚贤
四、 简答题:
8、C 人物画
1、 答:《游春图》卷,画家巧妙地抓住了初春景色与人活动的特征,整个画
面给人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境。与《游春图》卷比较起来,《早春图》轴另有一番艺术情趣,画家善于用水墨而不用色捕捉早春自然景色余寒未尽的气候特征,表现冬去春来的细微的季节变化,显示出寒凝大地发春华、春山淡冶而如笑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意境,反映了画家对春到人间的欢悦之情。
2、 答:(1)、中国山水画有平远、高远、深远三种透视方法。(2)、平远法的
审美特点:。自近山而望远山,景物辽阔;高远法的审美特点:自山下而仰山巅,上突危峰下瞰穷谷坡岸水际之章法,给人以气势磅礴伟岸崇高之感;深远法的审美特点:自山前而窥山后,景象宏伟壮观。(3)、这三种方法可以混合运用,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是这三种透视方法的混合。
五、 作品欣赏题:
1、 答: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轴,在一块平坦的太湖坡面上绘松柏榆樟楠
槐六棵树,行列修挺,疏密掩映错落得体,凌水遨波,借以表现他孤傲清高的个性。为表现这种独特个性,他创造了两岸夹一水平远构图法,即近景为平坡疏木,中景为湖水,远景为平岫浅滩,造成萧疏荒凉的意境,给人以景愈简而意愈繁的视觉感受和审美想象余韵。
2、 答: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画家灵活地运用平远、高远、深远
三种透视方法,创造性地表现了千里之山尽奇、万里之水尽秀的宏伟壮观景象。构图上巧布重山复水,平坡远岫,幽谷深涧瀑流,栈桥、人物、村落、车船、丛树,这一切自然与人文景物在画家的高度概括手法处理下,充满真实感人的气息和优美旷远的意境,反映了画家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3、 答:《早春图》轴,画家善于用水墨而不用色捕捉早春自然景色余寒未尽
的气候特征,表现冬去春来的细微的季节变化:山谷间烟云连绵浮动空气潮润,树丛开始吐露嫩叶;幽涧中细瀑三叠,恢复水流;山色晦明晦暗,山体天骨舒展;水岸边山径上渔夫、樵夫、担夫、旅客开始忙碌穿梭······显示出寒凝大地发春华、春山淡冶而如笑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意境,反映了画家对春到人间的欢悦之情。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八
《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
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语知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
A.贝壳(kã) 埋怨(mán) 刹那(chà) 滂沱(pāng) ...
B.累赘(lãi) 哨卡(kǎ) 压轴(zhóu) 押解(jiâ) ....
C.皈依( guī) 熨帖(yù) 狙击(jū) 狡黠(xiá) ....
D.龋齿(qǔ) 绿林(lù) 鞭笞(chī) 尽力(jìn)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 ....
A. 膏肓 沉湎 粗制滥造 各行其是
B. 安装 彗星 好高骛远 变幻莫测
C. 安详 告诫 和盘托出 别出心裁
D. 竣工 烦燥 鞭辟入里 摧人泪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要学好语文并取得较好成绩,必须立足于课本,那种脱离课本漫无边际的语文学习是
一种舍本逐末的方法。 ....
B.北京奥运圣火在国内薪尽火传,已经过了许多城市。据安排,7月25日下午,将由....
临沂传至曲阜,曲阜也将成为此次圣火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唯一一个县级市。
C.北大校长许智宏演唱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的网友认为
许校长这一行为宣扬了北大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传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
D.电影《风云2》即将于7月上旬在泰国杀青。昨日下午在摄影棚内,郭富城、郑伊健、..任达华、谢霆锋、阿Sa、唐嫣、何家劲等7位主演着戏装接受了媒体采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
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经济将无法避免石油供应紧
缺并由此引发油价飙升情况的出现。
C.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显示,朝鲜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苏联的帮助下,创
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培训了大批核技术人员。
D.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
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了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B.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C.你到哪儿去了,今天上午?
D.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①飞沙像山一样压下来,这种怪怕人的情景在大戈壁里会经常看到。
②飞沙像山一样压下来,在大戈壁里会经常看到这种怪怕人的情景。
③日间飞行的候鸟往往依固定的路途前进,科学家们称这些为“导向 线”,如
海岸、河流、山岭等。
④日间飞行的候鸟往往依固定的路途前进,如海岸、河流、山岭等,科学家们称这些
为“导向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
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
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
④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
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
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⑥。其
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
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⑦乎?卑身而伏,以候敖⑧者;
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⑧,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
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
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
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①瓠:葫芦。②瓠落:大的样子。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浮。澼:
在水中漂洗。絖:丝絮。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
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野猫。狌:黄鼠狼。
⑧敖:通“遨”,遨游。敖者,指出来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 ⑧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
⑨罔:网。罟:网的总称。⑩犛(lí)牛:牦牛。
7.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培育 .
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砸破。 .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出售。 .
D.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莫:没有 .
8.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
B.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
D.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拙于用大的一组是( )
①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②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③夫
子固拙于用大矣。④立之涂,匠者不顾。⑤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⑥今子
有大树,患其无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之事,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从而婉转
地说明惠子不善于用大。
B.惠子举樗之例,是为了讽刺庄子的理论大而无当,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说明庄子的理
论是不会被众人认可接受的。
C.惠子和庄子的辩论,实际上是小与大的辩论,庄子的语言雄辩、精辟,从而使惠子也认
为大瓠、樗、嫠牛都是物有所用的。
D.庄子认为,大有大的用处,但是一般人都只能看明白小的用处,并且以用小的方式来用
大,因而困苦,无法逍遥。
第Ⅱ卷(130分)
三、 (24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言名句(每空1分,共10分)
(1)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王维《山居秋暝》) (3) ,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 (李白《将进酒》)
(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
(晏殊《破阵子》)
(5)琵琶弦上说相思。 , 。
(晏幾道《临江仙》)
1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这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的顺序是 。(2分)
(2)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鸿雁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
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
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
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
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乌,翅膀拍动
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
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
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
明显、强烈。鸿雁迂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
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
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
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
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
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
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
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
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
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
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据,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
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
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
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
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
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4.下列古代咏雁诗(词),“侧重言志”的是( )(3分)
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长安晚秋》)
B.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C.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
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
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
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
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16.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其中
“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鸿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在古代诗歌中鸿雁能给人
们带来怎样的审美感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选后台湾:两岸交流成热点
3月22日,台湾‚大选‛选举结束,以促进两岸交流为主打政策的国民党
籍候选人马英九获胜。这不仅表明发展两岸关系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也预示了未
来四年岛内当局在两岸交流领域的政策倾向。台湾‚陆委会‛日前公布的最新民
意调查显示,68.7%的受访民众认为未来一年的两岸关系会变得比较缓和,89%
的民众认为应该有条件开放两岸直接通航,两个比例均创下历来调查的最高纪
录。
马英九竞选时,曾以半开玩笑口吻描绘未来两岸直航后台商的一日行程:‚一
早直飞上海、北京,中午与客户吃饭听简报,下午视察工厂,傍晚四五点搭机返
台,可以回到家吃晚饭,甚至于还来得及倒垃圾……‛这一‚愿景‛赢得不少台
商及眷属的选票。当选之后,在媒体记者会上,马英九再次强调,上任后会立即
推动两岸‚包机直航‛、‚大陆居民来台观光‛两大政见,并承诺最快今年7月1
日就可实现‚假日直航包机‛。一时,两岸直航、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延宕多时
的政策露出了曙光。
最敏感的经济晴雨表——股市首先随之波动。选前,观光、营建、航运、金
融等类股已经大涨一波;选后,大陆概念、航运、金融类股仍被业界普遍看好。
岛内业者分析,如果马英九能兑现两岸‚三通‛,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大陆
资金投资台湾房地产,甚至解除企业投资大陆的上限,将持续吸引看大中华区经
济发展的资金涌向台湾。而选后一周,也确有大笔国际资金涌入台湾,导致新台
币强势升值。
选前马英九曾承诺:将于今年7月起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观光。台湾旅行商业
同业公会据此预估,以每天开放3000人次、每人停留7天、每人每天消费236.7
美元计算,全年预期可带来550亿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相当1元人民币)的经
济效益。可以想见观光业者的欣喜。标出一晚16000元新台币起价的豪华饭店—
—日月潭日月行馆,去年计划两年后完工,现在日夜赶工,希望提前半年投入营
运。根据岛内观光局的统计,全台目前兴建中或筹建中的观光及一般旅馆多达
55家,总投资额超过996亿元新台币,预计可提供13800个房间。
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再成热点。虽然岛内‚高等行政法院‛3月27
日宣判,台北市动物园诉‚农委会‛不准大陆大熊猫来台违法案败诉,但这一消
息并未影响岛内迎接大熊猫入台的热情。台北市动物园代表聆判后,表示将提供
更完整的文件,重新申请大熊猫来台。与台北市争着申请大熊猫落户的新竹,耗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九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 文言文阅读 4.山水 游记 Word版含答案》
山水·游记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景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
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
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
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
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 挈:带领。 .
B.客来当有不速者 速:快速。 .
C.从园南穿篱出 穿:穿过。 .
D.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 窃:私下。 .
答案 B [速:邀请。]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一行所览胜景的一组是 ( )
①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 ②则日已落,苍烟四生 ③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 ④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⑤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 ⑥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答案 A [⑤属于对作者一行人的行踪的描述;⑥是作者的感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秋节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B.姑苏唐眉岑带着主人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以蒸猪头最为拿手。
C.在渔夫的指点下,一行人登上大仓山,看到西南角有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那就是长江。
D.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随园鸟瞰图,向读者展现了随园的美。
答案 B [“主人的儿子”错误,应是唐眉岑自己的儿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快乐过后想到会把它忘记,就必须借助文章使它保存下来,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
(2)江中帆船如月亮中的桂树影一般,分辨不清。
【参考译文】
佳节、胜景、四方的名流,这三者会合到一起,不是偶然的事。因为不是偶然的事,却能偶然得到,真是快乐。快乐过后想到会把它忘记,就必须借助文章使它保存下来。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
乾隆戊子年中秋节,苏州唐眉岑带着他的儿子住在随园,向我列举他的烹饪本领,以蒸猪头最为拿手。而且说:“这东西一个人难以吃下,如果现在做好,哪里就有客人来呢?”我说:“暂且置办齐,或许会有不速之客来。”不久,泾县翟云九进士来了。过一会儿,真州尤贡父到了。又过一会儿,南郊陈古渔到了,这时太阳还没有落下。眉岑说:“我们四个人都是外地人,没有游览过金陵的胜景,何不出去游玩一下?”这三人很高兴,穿上鞋站起来,快速(向外走),却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让客人饥饿以便使他们有好胃口。 从随园南面穿过篱笆出来,到了小龙窝,两个山峰之间夹着一条长长的溪流,桃林和麻田散发着清香。来了一个渔夫,引领着客人登上大仓山,见西南角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渔夫说:“这就是长江。”江中帆船如月亮中的桂树影一般分辨不清。沿着山向东到蛤蟆石,高起的土地像天空一样中间高四面低。整个金陵都在脚下漂浮,渔夫说这是谢公墩。我长久居住在金陵,多次见人指点谢公墩的位置,都不如这里空阔且
四面都可看到。我私下想这墩不过是一堆土罢了,能够使谢公产生出世思想的,必定是这里!即使并非如此,而谢公地下有灵,也一定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而去其他地方的。从蛾眉岭登上永庆寺的亭子,太阳已经落山,四处升起了苍茫的云雾,远看随园的楼台,像罩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参差交错互相遮掩衬托,又像用镜子看自己的影子,自己喜爱自己的俊美。(我)这才知道不从它的外面观看,竟然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多么快乐。 回到随园时,月亮十分明亮,饭菜已经完备,美酒已经斟好,那猪头蒸得烂如泥,客人都觉得味道鲜美而吃个不停,直到大醉。酒席上分了八个题目各作诗文,叫我作记。唉!我过了五十三个中秋节,年幼时的情景已不记得,长大后没有什么好记的。如今因为一个猪头的缘故,能和众贤才沐浴在云山雾海之中,游遍古迹,于是清清楚楚好像真值得记下来。然而人生在世百年,没有哪一年不逢节日的,没有哪一处不遇到朋友的,这中间真值得记的事又有多少啊!因为这个缘故,我握着笔又感到很悲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独 乐 园 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 家:定居,安家 .
B. 杂莳草药 莳:种植,移植 .
C. 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 居:占,占有 .
D. 而林薄茂密 薄:靠近,迫近 .
答案 D [“薄”为”“草木茂盛”意,“林薄”为“交错丛生的草木”,《楚辞》:“露申辛夷,死林薄兮。王逸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
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 )
①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②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
③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 ④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⑤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答案 B [②是介绍“独乐园”的情况,⑥是别人对作者的评论,不是作者自己的情趣表现。]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引出下文对独乐园的描写。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写了作者置身其内伺花弄草、自得其乐的闲趣。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答案 D [D项,文中并未表达作者不再出仕的意思。]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担忧的是学来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
(2)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
【参考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颜
回“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瓢水”,“不改变他的乐趣”。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像那“鹪鹩( jiāo liáo, 是一类小型、短胖、十分活跃的鸟)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的本分而相安无事。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乐趣。
熙宁四年,我才举家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关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它的中间作为厅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书,把它命名为读书堂。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处屋子,引水往北流贯连屋下,中间作为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水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从水池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水)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把它命名为弄水轩。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上种了竹子,(岛)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像打渔人的草屋,把它命名为钓鱼庵。水池的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开门往东,南北的窗子可以吹来凉风,前后多种植优雅的竹子作为清凉消暑的所在,把它命名为种竹斋。水池的东边,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错杂地种植着花草药材,为了辨识它们的种类名称,给它们(挂上字牌)作为标志。畦的北面也种了竹子,像棋盘一样呈方形,直径一丈左右,弯曲它的顶梢,使它交错通达遮蔽作为屋子。在它的前面种上竹子,形成像步廊一样的夹道,都用藤蔓芍药等覆盖着它,四周种植草木药材等作为藩篱,把它命名为采药圃。药圃的南面有六个围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占二个,每种(花)只种了两丛,(为了)辨识它的名称形状罢了,不求多种。围栏的北面有个亭子,把它命名为浇花亭。洛阳城距离山不远,但树木丛生茂密,常常看不到,于是在园中砌筑石台,
在它的上面修建屋子,来眺望万安、轘辕,直到太室(都能看见),把它命名为见山台。 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学习纺织采摘药草,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灌注热水洗涤双手,登临高处纵目远眺,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有人责备我说:“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我(非常)抱歉地说:“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如果也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乐趣呢?”
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篇十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 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 (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
(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 (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 [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5分)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6.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5分)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1.(1)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2)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3)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4)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2.(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副画面活了起来。
3.⑴诗歌描绘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是由小桥、流水、村庄、岸阁、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构成的。 ⑵同意。此诗赞誉石湖的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不同意。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明证,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4. (1)流水 白云 (2)答: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 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5.(1)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6.(1)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2)一方面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点)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点)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具体化)
上一篇:黄鲁直随遇而安 陆游
下一篇:题稚川山水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