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篇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感情异常深厚(1分),也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1分)。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
答:明写天寒,暗写心寒。(“天寒”“心寒”各0.5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寒既是指实写的天气寒冷,同时更指心中的寒冷,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所以心里寒冷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分)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⑴最爱 ⑵C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参考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
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答: 参考答案10.诗歌鉴赏。(4分)
(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2分)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前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丰乐亭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阅读上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__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_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2. 2.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
(一) 怎样写好开头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这“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它是从构思到形成文章的第一步,并决定了文章的格局,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意图。好的开头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在中考应试作文中,由于时间较紧,考生不必在开头绕大圈子,最好是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切中题目,引出故事。如北京市一考生的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开头是这样写的:说起我的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生动。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
2、烘托点染法。这种开头往往从描写入手,渲染出一种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如山东某考生《关怀》一文的开头:望着父亲那黑瘦的脸,一道道皱纹像用刀子刻上似的,那么深那么长,加上过早霜染的白发,看上去已有五十好几了。殊不知,父亲才45岁。车来了,接过父亲手中攥得潮乎乎的几张人民币,我眼圈一红,又要哭起来,怕父亲看见了,我急忙掉过头去,说:“爸,我走了。”“啊,走好,别把钱丢了,拿好。”文章开头先从父亲的肖像写起,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父亲为什么显得如此苍老),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感情铺垫。
3、开宗明义法。文章一开始便对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理性的诠释,点明意义,以此起到点染中心的作用。如贵州一考生的作文《我经历的一次小挫折》的开头:挫折是一个人一生难以拒绝的伴侣。它虽然常常给人各种痛苦,却更能让人品尝到痛苦之后的喜悦。尽管我才迈出人生道路的开端,一次次挫折却早已伴随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而且它们也让我尝到了大大小小的喜悦。
4、回忆往事法。这种开头法常用在以倒叙为主的文章中。文章开头便写出“睹物思人(或事)”的情景,当我们看到某人某物时,就自然而然想起与之有关的往事。其中的“物”是与所写的“人”有关的,且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是与朋友分别时互赠的纪念品,或是自己生日时别人送的礼物,也可以是朋友的一张照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书签, 甚至是朋友用过的小物件。此“物”最好是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来历,能让自己有一段美好的深刻的记忆。如江苏某考生的《一片枫叶,唤起我美好的回忆》的开头:又是一个深秋的下午,独自倚在窗边,伴着天空飞舞的“金蝴蝶”,我出神地读着书。忽然,一片叶子从书中滑落,火红火红的。“枫叶?!”我惊喜地叫着。这是一片丢了很久的枫叶——是我和一个女孩情谊的见证,蕴涵着我和她在枫林里的故事。两年前相遇的情景不禁浮现在我的眼前„„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篇二
《贵州省江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3月21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下期训练二
语序不当
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⑥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⑦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二)状语位置不当
1.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④美国有15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⑤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⑦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三)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1.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③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他的危险。
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⑤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四)主客倒置
1.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政治对我不感兴趣。
②这是一个偏远的小车站,对于他是很陌生的,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任何落脚的地方。 ③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对于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亚洲各国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④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⑤平时的发愤苦读,与他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五)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 1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2009年全国卷Ⅱ)
②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安徽卷)
④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完善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照章执行。
⑤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储、获得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六)“语序不当”综合练习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B.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C.雪碧、可乐、矿泉水等饮料,是家家户户深受欢迎的夏令饮品。 D.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场春雨一下就是断断续续的十几天,刚播下去的秧苗全都变黄了。
B.所谓调配色彩主要指斟酌所用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要注意词语在语体上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在感情上有褒和贬的不同。 C.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D.罪犯对少女以最毒辣的手段进行最残酷的迫害。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贯彻实施《教师法》,县教育局于教师节前已兑现了拖欠教师的所有工资。 B.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C.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之处。 D.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B.近年来,在成都高新区,拔地而起的新会展中心、环球中心等一大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C.这件事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D.不少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此文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作了较为公正的评价,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对比较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能起促进作用。
B.和国际接轨,转换经营机制,对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的确感到不习惯。 C.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 D.“小虎队”这个组合对现在的中学生可能是陌生的,可对3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翻 译 古 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高二下期分推训练二
2.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蕴藏着的无穷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里面陈列着过去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 ⑥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180多家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180多家”应放“单位”前面。) ⑦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新出土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物。(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的”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二)状语位置不当
2.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已经”与“累计”应该换位置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修饰“有”
⑦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不”应修饰“趁”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篇三
《诗词和译文》
4 《月夜》杜甫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悄悄,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 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滴在了妻子的心中! 5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6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不要倾听雨点穿过树林,和冲击树叶的声音,无妨一面歌唱呼啸,一面散步慢行。 一根竹杖,一双草鞋,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呢?在这烟雨迷漫里,只愿做个穿着 簑衣,戴着笠帽的渔夫,度过一生。有些寒冷的春风,把酒意吹醒了,山头的落日却 来迎接我,回想一路走来时的寒风骤雨,虽然历经了无数的
风波打击,管它的,回家吧! 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7 《忆江南》二首白居易 《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二》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译文:《一》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山寺寻找皎洁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玩赏那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重新玩游? 《二》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8 《咏岩桂》朱熹一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二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译文:在瑟瑟秋风中,那亭亭玉立的山岩之下的桂树却依然茂盛,青绿叶千层,黄花开万点,桂花香气芬芳浓郁令人思虑纯净,心灵受到美的薰陶、净化,而秋云映衬之下的岩桂更显得姿容姣美。云影也似乎在护卫着仙妆打扮的岩桂。谁能识破王孙们真意,空吟招隐篇章目的又是什么呢?岩下之桂如此美好,正可赏其芬芳,大可不必无病呻吟了吧。9 《山中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译文:在山花丛中,你我对酌, 我们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我喝醉想要睡去,你可暂且离开,如果有意明天再抱琴再来。10 《咏菊》黄巢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译文:等到九月初八重阳节到来,菊花开时侯百花都将凋谢。漫天香气遍透长安,整个城市都是黄色的菊花,就像是披上一件金黄色的铠甲。11 《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译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
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12 《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13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译文: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君被贬官九江。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15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译文:深秋时节, 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 看湘江流水滚滚北去。 远望群山, 重重叠叠的枫林一片火红; 近看湘江, 碧绿清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疾驶。 仰望长空,雄鹰展翅飞翔; 俯视水中,鱼儿怡然畅游…… 宇宙间的万物,都在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面对这无限美好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千, 不禁要问这旷远迷茫的大地, 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 想当年, 曾经和许多战友在这里活动, 度过了多少不平凡的战斗岁月。 那时,同学正当青春年少, 精神焕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奋发有为。 大家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 写起慷慨激昂的文章,激浊扬清, 把不可一世的反动派视为一钱不值的狗屎堆! 还记得吗, 当年我们到江心急流中游泳, 奋力搏击,掀起滔天巨浪,把飞驶而来的大船几乎都档住?16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
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译文:人生易老去,苍天却难老去,年年都有重阳。今天又是重阳,战地上菊花盛开格外芬香。一年一度的秋风格外强劲,不像明媚的春光。但她胜过明媚的春光,寥廓的江天之间霜叶无边。17 《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译文: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 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 18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19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白居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译文: 京城街道上滚滚的尘土扑面来,那熙熙攘攘的人们都说着刚刚看花回。玄都观庭院里的千株盛开的桃树,全是“刘郎”我离开长安后栽。20 《如梦令》李清照《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睡了一夜,
仍有余醉未消。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那样美丽。 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21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译文: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22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译文:破空而出了, 莽莽昆仑山, 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 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 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 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 不要你如此高峻, 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 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 把你斩为三片呢? 一片送给欧洲, 一片赠予美洲, 一片留给日本。 在这和平世界里, 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2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24《出塞》 王昌龄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与秦汉时的边关,可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篇四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4-8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3期供稿文/应茜茜
[导读]笔者尝试从翻译美学的角度,通过例译分析探讨诗歌叠字的翻译技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本文从翻译美学角度入手,在翻译美学理论尤其是许渊冲教授的“三美”理论的指导下,对一些古诗词叠字的翻译译本进行评析,尝试从中获取一些叠字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翻译美学;“三美”论;叠字翻译技巧
叠字是把同一字重复相叠起来使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在古诗词中,叠字的使用主要有两重作用:一为描述性,它能传神的摹声绘形,表情达意;二为音乐性,它的音调和谐,平仄协调,节奏鲜明。这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表现手法是我国古代诗词形象思维和创作风格的优良传统。然而正因为叠字凝聚了音韵、形式和意境的三重的美感,在翻译中,这种美的传递往往难以兼顾,成为译者翻译诗歌之旅的一块绊脚石。本文中,笔者尝试从翻译美学的角度,通过例译分析探讨诗歌叠字的翻译技巧。
一、诗歌翻译美学理论
对于译诗,各位翻译家各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许钧教授提出文学翻译的三个层次:基础层次、语气层次和审美层次。他认为审美层次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层次,译诗应达到三个层次的和谐统一,在真的基础上求美。在诗歌翻译美学理论中,影响较大的就是许渊冲教授总结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他指出,“译唐诗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译文即使百分百的传达了原诗的意美,但若缺少了音美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他在《论唐诗的英译》一文中强调,三美并不是鼎足三分,其中意美是最重要的。在三美不可兼得时,首先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其次是音美,如果可能再做到形美。
二、翻译美学理论和叠字翻译
从翻译美学理论来看,译诗皆以译文是否传达原诗的美作为检验诗歌译文质量的最高标准。“音美”“形美”和“意美”是古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三者相辅相成。在翻译时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诗词的整体美,在三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许教授总是“从心所欲,不逾规”,通过变通和补偿的途径,最大限度的发挥译语的优势,从而使译诗与原诗达到神似的境界和功能上的对等,展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如《木兰诗》篇首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译文: Alack, alas! Alack, alas!
She weaves and sees the shuttle pass
“Alack” 和“alas”既是叠字照应原文中的“唧唧”,又正好表达悲哀,惆怅心情的意思。同时叠字的发音犹如汉语的象声词,展示了主人公织机的场景,声音和动作,如原诗一样含蓄的隐藏了人物的情感。
再如杜甫《登高》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诗,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深沉的抒发了自己的情怀。看着这两句诗使人如闻落叶挲挲之声,如见长江奔腾之势。
译文: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by hour.
其中 “萧萧” 对 “shower by shower”, “ roll ” (滚) 未用叠词,而用 “ hour by hour ” 与“shower by shower” 相照应。译文句式结构对仗,体现原诗的气势磅礴。在意似,意美的基础上,也做到音似、形似,音美和形美,达到三美的结合。 以上两例都是发挥了译本语言的优势,以直译的方式,重叠译重叠,既忠实原文的意义,保存了意叠、字叠、声叠和大致的形叠,再现了原作的意义美,形式美,和音乐美。从中,我们看出叠字是可以直译的,在诗歌叠字翻译中,只要直译不影响诗歌的整体意义和形式,应尽量采取这种方式。
然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直译的。在无法做到以叠词译叠词的情况下,译者应该怎么办呢?再看《诗经 小雅 出车》中一例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这句中的“赫赫”意为“盛大”,“炎炎”意为“炙热”。此双音重叠的使用产生了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但是传译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且看译文如何处理
The air more fierce and fiery glows.
Where can I fly? Where seek repose?
原诗中的“赫赫”“炎炎”如果用叠词直译的话,难免造成译文拖沓并且对读者来说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译本放弃以重叠的形式体现原文。作者采用了变通之法,用了押头韵即
“fierce and fiery”构建出新的音美与形美的结合。这样,叠词的美学价值以一种新的形式传递过来。再有一例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其中“安安”表示“安定安逸”,“碌碌”表“劳碌奔波”。显然,此处若采用直译难以表示原文多重的含义而且英文中也无对应之词。但是译者高明,采用了同义词反复的方法,译出原文的效果。
For the winners, peace and comfort
For the losers, tiring toil
两个形容词近义词的并列,在原诗结构中做到了近似,读起来也有原诗的风格。基本上做到了诗歌美的传递。可见,同义词并列不失为一个好的叠词翻译的技巧。 但是有时候,有的诗歌中的叠词不仅不能直译,也无法从英文中找到对应词或者同义词代替。此时该如何做到翻译美的传递呢?笔者从以下的例子中得到一点启示。
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 (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此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在失意的情景之下,把一切事物都看的灰暗凄凉。“憧憧”表达的就是“昏暗摇摆不定的样子”。翻译时,译者得把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出来。
译文 Grim shadows flicker in the light of a failing lamp
When I hear of your banishment to Jiujiang tonight
虽则 “憧憧”二字未得直译,但是译文中 “grim shadow flicker” 对 “影憧憧”,不得不说在意境上的传递是成功的。以意补形,将原诗的凄凉之美也颇有展现。
三、结语
纵观上文,笔者认为虽然诗歌叠字的翻译困难重重,但是译者们可采取直译,对等词翻译,近义词反复,意译,以意补形等方法不同程度的再现原诗的意美,形美和音美。在能直译时,应采取直译的方式,当直译无法保持诗味时,可采用同义词反复,押韵等方式达到重叠的效果,当形式美实在无法展现,应在意美上挽回,不拘形式,以意动人。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语言存在差异,要两者达到完全的相同是不实际的。但是,只要译者在翻译中,认真推敲,吃透叠字的含义,始终把翻译美学标准牢记心中,那么古诗歌叠字翻译这块绊脚石也能被踢开,而诗歌翻译也将向无限的完美接近。
参考文献:
[1]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理论探索》,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毛荣贵, 翻译美学[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3]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3
[4]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许渊冲, 知之 好之 乐之 三之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without tarry”表现了江水不断东流,与上句carry构成押韵,十分有力,使人感到“愁”在诗人身上压得多重。这方面最有力的例子莫过于寥世美《好事近》的结尾两句:“(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Surprised,a pair of birds fly away flapping/As I listen to the waves my canoe lapping[16](P11))这里押韵的flapping和lapping,一个形容飞鸟振翅,一个形容河水轻拍船头,两个都是拟声词,把当时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几乎听到了鸟飞和轻浪拍打小舟的声音。
2、叠字的处理
除了押韵之外,叠字或叠音词也是诗词音韵之美的重要体现。汉语叠字就是用重叠词素或音节来构成的词,绘声绘色,琅琅上口。我国古典诗词常用叠字来摹声、状物、抒情,叠字在增强诗词乐感上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叠字佳作之一当属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三行。
相信此词已经被不少学者译过,笔者经过对比挑选,选出两篇最令笔者欣赏的不同翻译大师所译的《声声慢》,现将原文和译文呈现如下:
许渊冲译:
寻寻觅觅, I look for what I miss,
冷冷清清, I know not what it is,
凄凄惨惨戚戚。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17](P95).
这三行一连用了七对叠字,写出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I look for what I miss”开
始“寻寻觅觅”,可见她从一起床就开始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结果是一无所获,于是 “ I know not what it is”,不但如此,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凄厉之情一层更似一层。译文“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亦以反复的形式出现,同原文一样,在此处增加了凄婉的基调。更妙的是,译文中的miss与“觅”,cheer与“戚”不但元音相似,连前面的辅音也相同[18](P95),完美地传达了原文愁惨凄厉的基调。而且,从节奏感来看,译文前两行的miss与is,及后两行的drear与cheer的押韵都起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许渊冲先生对《声声慢》的译文称得上巧夺天工,除此之外,笔者还十分欣赏林语堂先生同样对《声声慢》的这七对叠字别出心裁的译文:
林语堂译:
寻寻觅觅, So dim, so dark,
冷冷清清, So dense, so dull,
凄凄惨惨戚戚。 So damp, so dank, so dead[19](P54).
林语堂先生的此译文运用头韵,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原文是十四个音节,译文正好也是十四个音节,均匀和谐,在音韵上达到了与原文的高度一致,在意境上也与原文旗鼓相当。同样是一篇风格独特的再现原文韵律美的精彩译文。
中国古诗词讲究平仄,富有节奏,英文没有平声,仄声之分,但有重读轻读音节之分,其节奏是通过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表现出来的。因此在翻译叠字时,有时可以不受韵律局限,而由节奏控制。如许渊冲对柳永的《雨霖铃》其中两句的英译:
念去去/千里烟波
译文:
You’ll go your way/Far, far away/On miles and miles way of misty waves where sail the ships[20](P66)
译诗在选词上也可考虑词汇的音乐性。如原文中“念去去”中的叠字“去去”译成“Far, far away”,前文在分析李白《菩萨蛮》的英译时已经提到过,[f]是唇齿音,可以拖得很长,所以far读起来尾音较长,把送别者那种恋恋不舍,伤感难言的心情体现得相当充分,使得整个气氛得以烘托。这种译法在词义上忠于原文,在形式上是一种创新。
(三)、形美:形式的把握
诗词的形美,即诗句、词句在对仗和格律上都长短一致、工整对称。既易于体现音韵之美,又有助于传达意境之美。工整的对仗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也大量运用,因此译文也应该尽可能,至少要从整体上保留原文在结构和形式上的特点。
1、对仗工整的把握
林语堂先生在古诗英译的形美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以下就呈现林先生所译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再次领略林先生的精彩译笔:
少年不识愁滋味, In my younger days, I had tasted only gladness,
爱上层楼,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爱上层楼,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为赋新词强说愁。 To write a song pretending sadness,
而今识尽愁滋味, And now I’ve tasted Sorrow’s flavors, bitter and sour,
欲说还休, And can’t find a word,
欲说还休, And can’t find a word,
却道天凉好个秋。 But merely say,“what a golden autumn hour!”[21](P54)
宋词在对仗上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本例是一首宋词,分上下两阙,上下阙形式和长短完全一致,且两阙的一、四行都是七字,第二、三行都是四字叠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译文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结构特点,上下片也是一、四行长,第二、三行短,而且长行末尾gladness和sadness,sour和hour分别押了韵,短行更是忠于了原句,从而更深入的表达了原词的意境。
杜甫的《登高》中的两句也是对仗工整的典型范例,原文及许渊冲译文如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译文: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22](P94).
原文中的“无边”对应“不尽”,“落木”对应“长江”,“萧萧”对应“滚滚”,译文用boundless极恰当地传译出了“无边”壮观的景象和浓深的秋意,用endless传神地译出了长江之水的浩淼深邃。对于原文而对叠字“萧萧”和“滚滚”,译文同样以叠字译叠字,恰好shower与“萧”发音相似,又与hour构成押韵,声形兼得,加强了摹声的效果。整篇译文完整地保留了原诗的形式美,整体或细节上皆见细腻,又一次完美地体现了原诗的音韵美和形式美。
2、格律整齐的把握
在古典诗词中,格律体诗词占很大多数,在字数一致上要求严格,因此在英译中也应该对译文的每一行的词语数进行约束。看以下一首《木兰辞》及其译文:
唧唧复唧唧, Click click again click click,
木兰当户织。 Mu-lan at the door is weaving.
不闻机杼声, Sound of shuttle you no longer hear,
唯闻女叹息。 Only a girl you hear grieving[23](P63).
若按“信、达、雅”的标准,这首民歌的译文只达到了“信”,整首译文在长短句上同原文很不一致,显得参差不齐,因此笔者根据原文“形美”的标准,改译如下:
唧唧复唧唧, Click click again click click,
木兰当户织。 Mu Lan at door weaving.
不闻机杼声, Sound of shuttle never heard,
唯闻女叹息。 Grieving of girl only heard.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篇五
《诗文阅读》
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翻译加红①的句子,给加红②部分断句。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①贫贱之致物也难, 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②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吕氏春秋·本生》)
1、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二、古诗词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两题。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①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②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③,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④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⑤,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⑥。
[注释]①棹:船桨,这里用来代指船。 ②星河:银河。这里比喻河流。 ③门外楼头:这四字浓缩了杜牧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诗句,说当隋将韩擒虎率大军压境时,陈后主还和宠妃张丽华在一起寻欢作乐。这里借用陈后主宠张丽华亡国的典故,感叹六朝的破灭。 ④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 ⑤商女:歌女。 ⑥《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
1、对全词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从感叹胜景入笔,接着感怀历史,最后落脚于现实。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描写登高远眺所见景色。
C."画图难足"是感叹所见景色美如画,但仍有不足之处。
D."念往昔"的"往昔"所指是"如流水"的"六朝旧事"。
2、"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句,是化杜牧的一句名诗入词的,请写出这句诗。后人评价王安石以此句结束全篇,写得含蓄曲折,耐人寻味,批判的意味很深。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词含蓄在何处?批判了什么样人?
答: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⑴-⑶题。
舟中读元九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 元稹
把君诗卷灯前读, 残灯无焰影幢幢,
读尽灯残天未明。 此昔闻君谪九江。
眼痛灭灯犹暗坐, 垂死病中惊坐起,
逆风吹浪打船声 暗风吹雨入寒窗。
1、下列对两首诗的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第一句叙事,意为手捧好友元稹的诗卷就灯而读;元缜诗的第一句写景,"影幢幢",即昏暗不清、摇曳不定的样子。
B.白诗第二句写景,主要说用了很长时间读完元诗之后天仍未亮;元诗第二句叙事,说在这个晚上才听说好友白居易被贬到九江。
C.白诗第三句说由于反复阅读诗卷而眼疼,由于眼疼而吹灭了灯,吹灭了灯还是眼疼而不能入睡,于是只好在黑暗中独自地枯坐。
D.元诗第三句说自己在将死的重病中听到朋友白居易遭贬的消息,震惊得从床上坐了起来,简简单单七个字,写尽对友人的牵挂。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末句都是以景结情,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把深情融于景物之中,含蓄隽永,让人寻味不尽,加强了表达效果。
B.元诗第三句是传神之笔,"惊"字是诗眼,不仅说明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乎诗人的意料,而且状写诗人情感变化之大、之烈。
C. 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怀念朋友,独对孤灯,夜不能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好友天各一方的凄苦悲凉的感情。
D.白居易诗无一字道情而句句有情,以间接抒情为主;元稹诗全诗都被一个"惊"字笼罩着,以直接抒情为主。
3、两首诗都把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但在写景上两诗又有不同之处,各有特点。请就"灯"这一物象作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默写。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3、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__。独夫之心,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5、古人写文章,常常引用前人诗文或典故,苏轼的《赤壁赋》中就有这样的语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曹孟德之诗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王国维论诗的境界,分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在我看来,诗词和绘画一样,既然艺术作品是一种主观对客观反映的产物,那么不论"我"在作品中得以表现的明显程度如何,绝对"无我"的艺术形象是不存在的;作品终究不可避免地总有一个"我"在。岑参诗句"塔势如涌出",杜甫诗句"星垂平野阔",这些静中有动的风景里,那"涌"字"垂"字,当作一种比拟性的词汇来体会,分明可以感到它们既是诗人对宝塔、天宇的具体特征的生动写照,也是诗人观赏
这些事物时某种特定的主观态度的具体表现。如果诗人对这些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是肤浅的、扑朔迷离的、不着边际的,那么,这些客观事物既不可能成为诗人的反映对象,更不可能赋予它浓烈的情绪色彩。这些诗句既表现了客观事物,也表现了艺术家那不平凡的"我"。
我们在巫峡不止一次观赏了神女峰。神女峰这个名称得以流传,也体现着客观的物与主观的我的辩证关系。人称神女峰上矗立的巨石仿佛一位盛装唐代妇女,背近峰端而展望东南,有人说它是望夫石。不论后来者把它想象做什么,第一次给这一巨石以神女之名的,应该承认它是一位富于想象力的艺术家。他并未靠行政命令推广这一命名,只因为人们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个名称才得以流传。如果没人发现这块巨石像个端庄而丰美的女人,也许这块巨石就没有这么逗人喜欢的名字。同时,接受这一命名的人们,经受他们自己观赏实践的检验,才不是人云亦云地承认这一巨石可以称为神女峰的。如果神女峰这一命名可以当着文艺创作,那么它的题材就只是这块巨石,这当然是说不通的。如果在命名者自己的心目中,不是早有一种来自实际生活的感受,这块巨石对他当然无所谓神女不神女的。不论这感受是从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得来,都作用于命名者对这块巨石的观赏。倘若只能接触这块巨石而不具备观赏这块巨石的美的主观条件,神女峰这一美的命名的产生简直不可想象。那么,这块巨石对于我们这些坐船匆匆经过三峡的旅人来说,就很可能从我们的注意圈中丧失它的地位,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就不免缺少了它那特殊的艺术魅力。神女峰作为我们的观赏对象,正如梵高的《向日葵》和徐悲鸿的《奔马》一样,它的产生、存在和作用,都是以个性为条件的。在那与众不同的条件的作用之下,创造出来的形象才可能成为我们乐于观赏的对象。
(取材于王朝闻《再再探索》)
1、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国维所谓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那是绝对不存在的。
B.文中举出的岑参、杜甫的诗句,都体现着诗人不平凡的思想感情。
C.神女峰的名称得以流传,只因它实在太像一位盛装的唐代妇女了。
D.岑参、杜甫、梵高、徐悲鸿的创作和神女峰命名的创作手法相同。
2、含有与"塔势如涌出"中的"涌"、"星垂平野阔"中的"垂",表达效果相同词语的一项是( )
A.月照一孤舟 B.海日生残夜
C.黄河入海流 D.郡邑浮前浦
3、文中划线语句"这当然是说不通的"和"简直不可想象",所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请具体回答。
4、文中说"神女峰这个名称得以流传,也体现着客观的物与主观的我的辩证关?quot;,请简明具体地说明这一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一、1、身居富贵却不懂得(应该知足的)道理,(富贵)刚好足以成为祸患,还不如(甘于)贫贱。(考查点,"知道":懂得道理;"适":刚好,"为患":成为祸患;"贵富""贫贱"都应该译为"处在……的地位")
2、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参考译文:
身居富贵却不懂得(应该知足的)道理,(富贵)刚好足以成为祸患,还不如贫贱。贫贱
的人得到财物困难,即使想要过度(享受)又从哪里得到呢?出入不是坐车就是乘辇,追求自身的安逸,这就是招致挫折的开端;吃肥肉饮醇酒,追求自身的强壮,这叫做烂肠的食物;(迷恋)细腻的皮肤、洁白的牙齿的美色,郑国、卫国的靡靡之音,追求自身的享乐,这就叫做伤害人本性的刀斧;这三大祸害,都是由富贵招来的。所以古代有的人不愿意升官发财,是因为看重人的本性的缘故;不是为了用好名声向世人夸耀,而是为了保持自身本性的实质啊。那么这种有关富贵祸福的道理,就不能不详察了。
二、(一)1、C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王安石表面上是写叹息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仍唱亡国之音《后庭花》,实际上是谴责那些沉醉于歌舞,过着豪华生活的人。因为歌女唱什么,不是由歌女决定,而是听歌者决定的。歌女所唱的内容,恰恰反映了听歌者的心态和思想。这样借歌女来批评,就显得含义曲折,耐人寻味了。
(二)1、C("犹暗坐"并非因眼疼,而是读诗后浮想激起各种情感不能入睡)
2、D(错在元诗以直接抒情为主,元诗前后两句为借景抒情,中间两句为借事抒情)
3、白诗中"灯"是重要物象,反复出现,每次又有变化, "灯前""灯残""灯灭",真实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表现诗人相思之深。由灯而导致的或明或暗的景色给人很强的真实感。所用手法属白描。元诗则是浓墨重彩,工笔细描。是残灯,没有火苗,又昏暗摇曳,这是因为诗人闻知朋友遭贬后心情极为悲凉痛苦而移情于景的缘故,带有诗人很强的主观色彩。
三、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2、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3、不敢言而敢怒 日益骄固
4、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四、1、B(A"有我之境",存在;C"只",不对;D"手法相同",不对)
2、D("浮"字与"涌""垂"一样,是"比拟性的词汇","描绘出静中有动的风景")
3、相同。都表明神女峰的命名,不只靠一块巨石,还有命名者来自实际生活的感受。
4、从客观看,要有巫峡上这块巨石;从主观看,要有人发现这块巨石像个端庄而丰美的女人,给它命名,之后还要有经受人们观赏这块巨石的检验和认可,神女峰的名称才得以流传。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篇六
《南京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之古代诗歌鉴赏
一、考纲要求: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其命题材料江苏基本圈定在唐宋诗词的范围,主要考查两大方面的内容。
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炼字的技巧和语言的风格。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常见的修辞技巧、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意义点,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风格等。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能力层级D级,即鉴赏评价等级
二、命题趋势
江苏高考以主观题的形式测试考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与客观选择题比较,体现了较高层次的鉴赏评价,要求读者占有丰富的材料(作者及其思想倾向、写作背景、创作特点,一定的阅读量等)。第一,能看得懂。看到一首诗,能独立读懂(没有了选项提示)。第二,能看得出,好在哪,为什么好。第三,能说得明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第四,角度选得准。如果试题给出了鉴赏评价的要求(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或其一),那么依题而答;如果题目要求宽泛,能选一个大小适中,自己又比较熟悉的角度,是成功的一半。
通过各地高考试题分析,我们发现,古诗鉴赏的主观性试题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鉴赏材料的选取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时代的知名度高的诗人;二是鉴赏材料短小,比如选诗意凝练的绝句,减少了信息量,降低了揣摩理解上的复杂程度;三是鉴赏都以一定的文化积淀为支撑,如2008年《登金陵凤凰台》,2009年《满江红》;四是设法为考生理解诗作提供参照物,适当降低难度;五是注重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让考生以书面形式作答;六是给考生更大的思维空间,答案指向不唯一。
采用主观题方式,重点考查古代诗(律诗、绝句)词鉴赏的能力,考查范围确定在唐宋诗词部分,范围相对集中。在题干设置上,可就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综合考查,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2007、2008、2009、2010连续四年江苏卷都考查了思想感情,这个考点仍是今年复习关注的重点。2008年江苏考查了对诗句内容的概括,这是一种新题型,2009年的第二小题仍是考查概括能力,这种题型也应引起关注,因为它不同于一般题型的对诗句的解释和简单翻译,是江苏命题的有意创新,2010考查了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其作用,诗歌意境颇为高深。另外,从2009年起古诗词鉴赏的分值由原来的8分提高到10分,题量由原来的2个小题增加到3个小题,突出了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估计今后高考仍会保持这一命题思路。
三、课时安排(共10课时)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2、鉴赏作品中的形象(景物形象)
3、鉴赏作品的语言(炼字和诗眼)
4、鉴赏作品的语言(炼句和语言风格)
5、赏析表达技巧(修辞技巧)
6、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方式)
7、赏析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8、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9、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0、古代诗歌中常见主题鉴赏
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之古代诗歌鉴赏(一)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一、考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感受、理解、分析诗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其特点,这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诗歌中的形象可以是人,可以是景,也可以是物。但形象的背后一定有诗人站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诗人的情感寄托而已。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中所感悟和想象的形象用语言准确的地描述出来。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这些物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通过作者人格化的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和思想感情。
二、经典回放:
例一:(2002年市统考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分析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通过读诗,从中可见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参考答案】:“蓑笠翁”是一个孤傲、清高、不屈服于环境的人物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寄寓了自己孤独、超脱、自傲的思想情感和与恶势力抗衡、保持人格独立的情操。
例二:(2009天津高考)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问:本诗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杜甫的这首咏物诗,清新雅致。首联描写新发之竹,“半 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颔联写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掩映着书卷,似乎天色都暗了下来。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 “侵”字写出竹影渐大渐强的过程,一“晚”字写出竹林之密、竹之高、竹之浓给人带来的错觉。颈联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雨送来翠竹的缕缕清香,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来写竹。最后一联作者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竹已伸入云端,轻轻地拂动着。杜甫又何尝不是以竹自喻,渴望得到严武的提携而有所作为呢?
分析时首先要找出答题的区域,看看哪几句是写物写竹子的,哪几句写情。通过阅读可知前三联写物,尾联抒情。然后概括出竹子的形象,再用一句话对咏物的目的进行概括分析,即对“情”的分析。
【参考答案】:竹子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作者借咏竹告诉我们希望人才能顺行自然生长,要呵护不要摧残,也期望自己可以得到提携,有所作为。
例三:(2011山东)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要点归纳(仅供参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想象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关注其语言、动作、想象,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或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分析相关诗句
(2)概括形象特点
(3)阐明形象作用(其典型意义或代表意义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
3、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形象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4、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分析诗句分析所咏物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和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
(2)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5、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
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人。
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
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之人,一是为征战而远征之人等。
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得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 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四、难点突破:
练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问:试分析诗中诗人自我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明确:“惊”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心理描写,“坐起”,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动作描写,垂死病中坐起,说明惊的程度之深。听到自己的朋友被贬,非常吃惊,又无限悲苦,暗风吹雨入寒窗是周围环境描写,正衬托了诗人的悲苦心情。)
练二:(2008广东高考)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篇七
《初二期中试卷》
初二语文期中测试
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00分,其中基础分60分,作文分40分;
2.所有答案一律做在答卷纸上,题号不要弄错。 一、积累和运用(11分)
1.下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岷( mín)山 B.抽噎(yē) C.酣(hān)然
骨(gǔ)碌( lu ) 蹊(qī)跷(qiāo) 咀( jǔ )嚼(jiáo)
蔫(niān)巴 矗(zhù )立
姹紫殷红 失魂落魄
踉(liàng)跄(qiàng ) 思量(liang) 万籁俱寂
狼籍(jí) 触目伤怀
D.愠( yùn)怒
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王曰,何坐(犯罪) B.齐固善盗乎(固然)C.语时了不悲(完全)D.弦既不调(协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为此,我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发有为,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B.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谁能否认保尔不是一个坚强勇敢的英雄呢? C.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故不再发生,小区物业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D.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国家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清理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绝不放过一丁点错误,总是那么斤斤计较。 ....
B.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C.《西游记》开播以后,大街上万人空巷,大家都在家里看电视。 ....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太阳刚下山时,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③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⑤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二、阅读与欣赏(35分)
(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4分)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②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④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①③⑥⑤④② D.③①⑥④②⑤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曹参军。公元815年,白居易(字乐天)因事得罪权贵被贬江洲司马。
6.(1)“垂死病中”却“惊坐起”,一个“惊”字 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分)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2分)
(二)《范仲淹还金授方》(12分)
范文正①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②,尝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③,内④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⑤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⑦宛然。
注: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依睢阳朱氏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改嫁朱氏。
③封志:封存并加标识。④内:通“纳”,放入。⑤俾:使
7.解释加点的字(4分)
(1) 会术者病笃( ) (2)尝与一术者游 ( ) ..(3) 文正方辞避( ) (4)而父有神术( ) ..
8.下列句中的“以”与“今以付子”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一项的是( )(2分) A.以汝尚幼 C. 当以还汝 B.以为神 D.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 9.翻译句子。(4分)
(1)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2)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10.本文表现了范仲淹的正直,文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这一点?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三)气候变化的利与弊(7分)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 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
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1.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地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地球变暖的具体措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记忆的版图(12分) 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注】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
⑦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⑧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爬过的一座山;那里有我游过泳、捞过虾的河流;还有我年幼天真值得缅怀的身影。这版图一经确定,有如照相纸在定影液中定影,再也无法改变,于是,当我们越过时空,发现版图改变了,心里就仿佛受到伤害,甚至对时间空间都感到遗憾与酸楚了。
⑨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⑩其实,在记忆中的事物原来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当时比现在流离、颠沛、贫困,甚至面临了逃难的骨肉离散的苦厄,但由于距离,觉得也可以承受了。现在的真实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变了,而我们竟无法承担这种改变。
○11……
○12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记忆的版图,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的生活,。终将成为未来记忆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实的自我始终没有改变。
【注】“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语出李煜词,在文中意为离乡时间久,距离远。 14.结合语境,解释第⑦段中加点词“梦”的含义。(2分)
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 .
15.第④段中:“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结合上下文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4分) 16.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记忆的版图”为题?(3分)
三、 默写(10分)
1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2) ,风烟望五津。 (3)感时花溅泪, 。 (4) 商女不知亡国恨, 。 (5) ,铁马冰河入梦来。(6) ,化作春泥更护花。 (7) 人生自古谁无死, 。(8) 王笑曰:“ ,寡人反取病焉。” (9)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 四、 表达与交流(44分) 19.口语交际(4分)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讨论会上,中国社科院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委员认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的的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此言论一出,有人赞成,认为击中时弊,有人反对,觉得过于偏激。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20.作文(40分)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景: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篇八
《初三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一)
九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校对:时堰镇中学初三语文组 2014年3月
亲爱的同学:
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比作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请自信地拿起你的笔,尽情施展你的才华,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8分)
1、名句默写(12)
(1)采菊东篱下, 。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 ,西北望,射天狼。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6)国家不断加强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正是应了杜甫的心愿“ , ”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语句作答)
(7)走向粗犷的塞北,能在八月即冬的季节里欣赏到“ , ”的奇丽景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莫等闲, , 。
2、阅读文段答题(6分)
屹立在黄海之滨的盐城,是江苏省中部沿海的一座新兴城市。滔滔黄海赐予了人类一片神性之地:这里滩涂连绵,鹿鸣鹤舞,是珍禽异兽的理想栖息地;这里涉海襟湖,风光旖.
旎,是生态旅游的决佳地;这里河渠纵横,物产富绕,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古老的盐阜大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盐城.
人民。
(1)文中两个加点的字容易读错,请你注音。(2分)
栖息( ) 哺育( )
(2)文中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改成 改成
(3)“襟”这个字不大好理解,请你结合词语的结构特点,为它选择注释。(2分)( )
①衣服的胸前部分; ②胸怀,抱负; ③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 ④(喻)交会连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
B.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
D.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近几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频发,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 使得“洋奶粉”格外受宠。
B.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方面的专家,用9个月时间对在建核电机组、待建核电机组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安全检查。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5、下列句子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A.③④②⑤① B.①③②⑤④ C.③⑤④②① D.①⑤②③④
6、阅读名著,回答问题。(6分)
(1)四大名著中许多人物与“扇子”的“不解之缘” (3分)(每横线1分)
①《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摇的鹅毛扇,是智慧的象征。
②《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病恹恹的,精巧的团扇很符合人物的性格。
③《水浒传》里喜欢光着膀子摇蒲扇的是李逵和______(人名或绰号),前者是劲大没文化的莽汉,后者是哄着苍蝇脑满肠肥的屠夫。
④《西游记》中有两把芭蕉扇,一柄至阳,一柄至阴。_______(人名)的扇子至阳,是用来生火的,被金银二童盗来做法宝; ____ ____ 的扇子至阴,三两下就灭了火焰山上残余的三昧真火。
(2)《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是鲁迅内心黑暗情感的记忆。绍兴的名医陈莲河所开药引竟然是_______,揭示了这些人________________的实质,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3分)
7、综合实践。(7分)
为推进文化建设,我校从2012年开始,每年四月集中开展“书香溢我校”读书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同时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续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1分)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1)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
【设计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2分)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书香溢我校”读书知识竞赛
(2)活动三:
(3)活动四:
【仿写表达】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2分)
(4)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 , ;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探究材料】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
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5)探究结果:
二、综合性阅读 (5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8~9题。(5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刘禹锡 元 稹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谁?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2分)
9.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3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 。(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
10.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饮少辄醉 ..
③欧阳修谪滁州 .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B.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若役
C.既老而衰且病/久已病矣 D.而尝置酒一壶/而不知人之乐
12、翻译。(4分)
⑪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
⑫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13、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醉翁”:
“六一居士”:
1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2分)
守口与守心
村姑
①在东晋人物中,我最早知道书圣王羲之。
②近读《世说新语》,我却惊异地发现,王羲之有时背后议人,说话刻薄。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清誉,甚至搭上了他的性命。
③书中记载,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很好,两人死后,王羲之却在公众场合对他们评价很低。他的下属孔岩说:“你以前和王、许交往,有情有义,但他们去世之后,你对他们的友情没有始终如一,这是我所不取的。”可见,即使在个性张扬、崇尚清谈的魏晋,随意贬损他人,也是有失修养的行为。
④文中还详细记载王羲之与王述的矛盾。王羲之轻狂、骨鲠(喻刚直),是文人雅士,王述率真、急躁,是清官能吏。少时二人齐名,王述晚年声誉日隆,王羲之心中不满,时时诋毁他,因此二人失和。后来王述做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只有“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篇九
《2012年山东卷语文模拟试题(九)》
2012年山东卷语文模拟试题(九)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精湛(zhàn) 越俎(zú)代庖 校(xiào)对 噤(jìn)若寒蝉 ....
B.稗(bài)草 乳臭(chîu)未干 回溯(sù) 针砭(biün)时弊 ....
C.缄(jiün)默 溘(kâ)然长逝 罹(lí)难 心宽体胖(pán) ....
D.戏谑(nûâ) 未雨绸(chïu)缪 造诣(yì) 岿(kuī)然不动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飙车 煞风景 食不裹腹 吉人自有天相
B.睿智 倒记时 悬梁刺股 百密未免一疏
C.脉搏 大拇指 前倨后恭 不废吹灰之力
D.通牒 滞纳金 如鲠在喉 万变不离其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举国欢庆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温总理 赴朝鲜访问,出席中朝建交60周年暨中朝友好年有关活动。
②孙海平在谈到去年刘翔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退赛的内幕时说:“骂刘翔的很多都是枪手,背后有 者,有人出钱让他们这样骂。”
③山东省古文字学会会长王恩田,根据自己大量的考证推断,趵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应 至商代,距今已有3543年的历史。
A.专诚 支使 回溯
B.专诚 指使 回溯
C.专程 支使 追溯
D.专程 指使 追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对接东盟的高速公路建设,一个以西南为出口、连接整个中国和东盟的高速公路网络一天天日臻完善。 ....
B.《建国大业》宣传片打的就是明星牌,每张都是明星脸。难怪张国立说:“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演员阵容,大家都怀着对祖国的一片热爱参与了这部电影。” ....
C.近日,胡锦涛与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会晤,两人兴致勃勃,谈笑..
自若,会场气氛犹如海南的气候一样,温暖且融洽。 ..
D.武汉首届IT节在洪山科技一条街近日开幕,央视王小丫现场主持节目,气质大方,振振有词。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大力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奋力开创我国民族团结新局面。
B.中朝双方领导人一致认为,中朝友谊是两国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和缔造的,是两国共同的宝贵财富,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C.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溢彩流光、辉煌完美,出乎人们想象,真正起到了扬国威、长精神、增信心、添斗志。
D.这种没有法定名分的“职业维权人”跳上了舞台,悍然履行起了公权机构职责的壮举的背后,还是消费维权制度缺失的表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文学不应丢失“大道”
贾平凹
我们生活在一个剧变的年代。破坏与建设,贫穷与富有,庄严和戏谑,温柔与残忍,同情与仇恨等混淆着,复杂着。有一年,我去陕西合阳,看到了流经那里的黄河,我写下了八个字:“厚云积岸,大水走泥。”我们身处的社会就是大水走泥。
这样的年代,混沌而伟大。它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纸质作品,不论散文和中短篇,单是长篇每年就有1500多部出版,网络上的作品更是无法统计。不论这些作品能否长存成为经典,但不可置疑的是文学观念、文学审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文学是虚无的,但世界是虚与实组成的,一个民族没有哲学、文学和艺术,是悲哀而可怕的。加缪说过:“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文学使我们活得更多。”
那么,在消费化娱乐化的年代里,文学是否还会有它的神圣?在人性善与丑充分展示的当下社会中,文学该有怎样的立场?
这就是我想说的,做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做人的基本,文学也同样,在任何时候都有文学的基本。如同现在物质丰富,有各种食品,但人类生存的主要食物仍是米和面。布料可以作多种装饰,但衣服的基本功能还是蔽体取暖。孙悟空虽然大闹天宫,而最后他依然是去西天取经。破坏的目的在于建设。
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里,有“天下”之说,有“铁肩担道义”之说,崇尚的是关心社会,
忧患现实。在西方现代文学的传统中,强调现代意识。现代意识也就是人类意识,以人为本,考虑的是解决人所面临的困境。所以,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关心精神是文学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文学的“大道”。
你可以有不同的文学观念,可以有多种写法,但“大道”的东西不能丢。丢掉“大道”的东西,不可能写出杰出之作。中国文学最动人的是有人情之美,在当下这个人性充分显示的年代,去叙写人与人的温暖,去叙写人心柔软的部分,应是我们文学的基本。
我们当代作家,普遍都存在困惑,常常不知所措地写作。我们的经验需要扩展,小感情、小圈子可能会遮蔽更多的生活。这个时代的写作应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薄的。
我们的目光要健全,要有自己的信念,坚信有爱,有温暖,有光明,而不要笔走偏锋,只写黑暗的、丑恶的,要写出冷漠中的温暖,恶狠中的柔软,毁灭中的希望。中国人生活得可能不自在,西方人生活得也可能不自在,任何时候,人类的生存都存在着物质和精神的困境,而重要的是在困境中突破。
我们需要学会写伦理,需要关注国家、民族、人生、命运,这方面我们还写不好,写不丰满。同时,写作的眼光要放大到宇宙,要追问人性的、精神的东西,或许一时完不成但也要心向往之。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7月10日)
6.下列对“厚云积岸,大水走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括散文和中短篇在内,再加之以每年出版的1500多部长篇纸质作品和根本无法统计的网络作品。
B.不论这些纸质作品和网络作品能否长存并且成为经典,但文学的观念和审美却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C.充满着善恶、美丑、庄谑、贫富等现实的混沌而伟大的年代,为文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
D.一个没有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民族,是不可思议的。虽然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却可以使我们活得更多。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具体解说文学的“大道”的一项是
A.文学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无论何时都要有自己牢固的根基。
B.文学应当以人为本,考虑的是解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困境。
C.文学当写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弘扬人情之美和人性之美。
D.文学要反映冷漠中的温暖、恶狠中的柔软、毁灭中的希望。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与建设并存、温柔与残忍俱在、同情与仇恨相混的年代。
B.“世界是虚与实组成的”,现实的世界离开了虚无的文学那就是悲哀而可怕的。
C.文学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基本,如同米面、衣服一样,有它自身的基本功能。
D.写作要从无限的时空着眼,要揭示人内在的东西,尽管完不成也要心向往之。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战国策》目录序
曾 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
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
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
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强:强迫 .
B.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暗中 .
C.则此书之不泯 泯:销毁 .
D.然后以禁,则齐 . 齐:一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 { 亦将因其所遇之时 .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可信 C. { 不知道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 { 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尊崇“先王之道” 和贬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
是( )
A. { 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 { 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 {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D. {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显然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作者认为,孔子、孟子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C.作者认为,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战国策》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上一篇:题稚川山水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
下一篇:鲁山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