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丘词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雁丘词翻译篇一
《宋词(金)《摸鱼儿·雁丘词》拼音及解释整理》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摸 鱼 儿 雁 丘 词

yuánhǎowènmōyúéryànqiūcí 元 好 问

wènshìjiān qínɡwéihéwù zhíjiàoshēnɡsǐxiānɡxǔ

问 世 间 , 情 为 何 物 , 直 教 生 死 相 许 ?

tiānnándìběishuānɡfēikè lǎochìjǐhuíhánshǔ

天 南 地 北 双 飞 客 , 老 翅 几 回 寒 暑 !

欢 乐 趣 , 离 别 苦 , 就 中 更 有 痴 儿 女 。

jūnyīnɡyǒuyǔ miǎowànlǐcénɡyún qiānshānmùxuě zhīyǐnɡwèishuíqù huānlèqù líbiékǔ jiùzhōnɡɡènɡyǒuchīérnǚ 君 应 有 语 , 渺 万 里 层 云 , 千 山 暮 雪 , 只 影 为 谁 去 ?

hénɡfénlù jìmòdānɡniánxiāoɡǔ huānɡyānyījiùpínɡchǔ

横 汾 路 , 寂 寞 当 年 箫 鼓 , 荒 烟 依 旧 平 楚 。

招 魂 楚 些 何 嗟 及 , 山 鬼 自 啼 风 雨 。

wèixìnyǔ yīnɡéryànzijùhuánɡtǔ

天 也 妒 , 未 信 与 , 莺 儿 燕 子 俱 黄 土 。 tiānyědùzhāohúnchǔsuòhéjiējí shānɡuǐzìtífēnɡyǔ

wéiliúdàisāorén kuánɡɡētònɡyǐn láifǎnɡyànqiūchù

千 秋 万 古 , 为 留 待 骚 人 , 狂 歌 痛 饮 , 来 访 雁 丘 处 。 qiānqiūwànɡǔ

一、词句解释

⑴《摸鱼儿•雁丘词》: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

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雁丘,嘉庆

《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

丘词》。

⑵(直教生死相许)直教:竟使。许:随从。

⑶(天南地北双飞客)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⑷(就中更有痴儿女):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⑸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

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⑹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

如今寂寞凄凉。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

兮发棹歌。”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⑺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

招魂楚些(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

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暗啼:一作“自啼”。

⑻(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

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⑼(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骚人:诗人。

二、原文译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 女更加痴情!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 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 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 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三、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摸鱼儿·雁丘词 外文名称:Touch the fish, Qiu Yan word

作品别名:迈陂塘·雁丘词 创作年代:金代

作品出处:遗山乐府 文学体裁:词

作 者: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词》,又作《迈陂塘·雁丘词》,亦作《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1]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在《摸鱼儿·雁丘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四、词·题头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⑴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⑵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⑶识(zhì):标志。

⑷无宫商:不协音律。

雁丘词翻译篇二
《古典爱情诗英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汉译英》

【引】摸鱼儿·雁丘词》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此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其中首句“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成为讴歌生死至情的千古名句。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 雁丘词》。(据百度词条)

本译诗采用明白晓畅的现代英语翻译,格律为抑扬格,无韵。译

者在追求信、雅、达的基础上,较为注重文意的忠实、自然、顺畅和

诗意的最大限度的保留。之所以有格律而不用韵,也是考虑到如果刻意押韵的话,必然会因韵害义,一来可能会歪曲原义,二来会使文意不自然,不通畅,甚至显得拗口。英文和中文毕竟有很大差别,为了套上一个韵脚,难免要作文意的变换,甚至不得不生搬硬套,牵凿附会。这样就会舍弃最贴切、最合意的词语和句子,得不偿失。对于诗歌来说,语言通顺、文意流畅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语义都不通畅,即使押韵了,诗意也荡然无存。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语言拗口的诗句,即使写得巧妙,也是无诗意的。

我的翻译讲究明白、通畅。在追求诗意美的同时,力求浅白易懂。因为诗歌语言精微独特,在用另一种语言翻译后容易变得艰涩不畅,特别是因讲究押韵而刻意雕词琢句的话,就容易使语句、文意不流畅。我认为诗歌翻译应该做到“三畅”:语畅、意畅、情畅。语畅是指语句通畅不拗口,意畅是指意思通畅不艰涩,情畅是指情思通畅不别扭。

本诗译者为本文档上传者,请尊重劳动成果,勿剽窃,引用时请注明译者:罗沐。

【Fish Catching】

Dirge to the Goose Grave

Yuan Haowen

罗沐译

I ask this world: what is love on earth

That binds the lovers up in life and death?

As such the coupled geese that plied south and north

Toughly bore successive heat and cold with wings aging.

Joy was enjoyed, yet pain was the parting,

Among the flock was the mate-loser languishing

Who should have wailed:

In heavy clouds that spread boundless,

In evening snow that masked mountains numberless,

Where should I go all alone?

On the way crossing the Fen River ,

None was heard of the old music on the flutes and drums,

Yet gloomy mist was seen as ever in the flat wood.

By singing Chu elegies I tried to call your spirits back,

But only heard of mountain ghosts weeping to the sleet and wind. I believe not you two, though envied by God,

Would vanish into loess with warblers and swallows dead,

But firm remain, In endless ages to come, for the visits of poets Who’ll sing dirges sadly and drink wine deeply

To the grave of the goose pair.

【原文】

摸鱼儿·雁丘词⑴

乙丑岁⑵赴试并州⑶,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⑷,号曰“雁丘”⑸。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⑹,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⑺?

天南地北双飞客⑻,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⑼。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⑽?

横汾路,

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⑾。

招魂⑿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⒀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⒁。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⒂,

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词句注释】(据百度词条)

⑴《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雁丘词翻译篇三
《元好问作品》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但全词却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词前有段小序,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捕雁者告诉他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取名叫作“雁丘”,并作了《雁丘词》。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词!“问世间情无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还不是哪个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一对殉情的大雁!这就不能不令人震撼了!老夫子不禁反问:大雁尚知“情为何物”,难道人还不如禽鸟吗?也问下世间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几人像大雁一样,为爱痴狂、钟情如斯、同甘共苦、生死相许呢?!

下面,简单地对全词进行下赏析。开篇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但“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又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

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元好问——摸鱼儿

[题解]

这首词作于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在赴并州(今山西太原)应试途中,他被一只大雁殉情的事深深感动。他买雁葬于汾水旁,并写了这首词。后又据[摸鱼儿]词调加工改定。词作高度赞美了大雁殉情之可贵,谱写了一曲坚贞爱情的颂歌。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写之。

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情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 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 “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是中:于此,在这里面。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 “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 “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几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些,句未象声词。《楚辞.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称“楚些”。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自啼风雨——《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

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好铺垫。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新评]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词作中大雁的惨死正象征着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礼赞,其中深深寄托了词人进步的爱情理想。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正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词中写殉情之雁不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正是强调其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词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写出了这种精神的永不磨灭,使读者不能不佩服他的惊人识见。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识,与辽金文学率真尚情之传统一致,和词人年少之浪漫痴情有关,也与《董解元西厢记》和后来元杂剧肯定个人价值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 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上下联,寓缠绵之情于豪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清丽淳朴、温婉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好问的词作以雄浑博大见长。在这首词中词人以健笔写柔情,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确实是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清人刘熙载评元好问词时说“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艺概.词曲概》)。这首《雁丘词》正是摧刚为柔,“疏快之中,自饶深婉”的范例。

雁丘词翻译篇四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赏析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词的首句,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但全词却未必了解,今天特将其录下,并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词前有段小序,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捕雁者告诉他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取名叫作“雁丘”,并作了《雁丘词》。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词!“问世间情无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还不是哪个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一对殉情的大雁!这就不能不令人震撼了!老夫子不禁反问:大雁尚知“情为何物”,难道人还不如禽鸟吗?也问下世间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有几人像大雁一样,为爱痴狂、钟情如斯、同甘共苦、生死相许呢?!

下面,简单地对全词进行下赏析。开篇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但“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又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雁丘词翻译篇五
《14《大雁归来》》

雁丘词翻译篇六
《古诗、词》

元好问 《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 苏轼

[全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 柳永

[全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参考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雁丘词翻译篇七
《14《大雁归来》》

雁丘词翻译篇八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当代西方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它们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

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既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他们自身欲望的投射。比如埃洛作品的图像来源非常广泛,他把时尚杂志上的模特面孔和照相机镜头、轿车的零件结合在一起,或将美国喜剧和中国、俄罗斯、古巴的宣传画,还有欧洲经典绘画的大师作品、科学杂志、商业广告放在一起,造成了视觉上的冲突、时间与空间的兼并。中国文化背景,此刻成为构建抽象艺术文脉中的文化他者,成为西方抽象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西方抽象艺术在东方文化背景中,确认了自身。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不一定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

中国的客观知识,其自身就构成或创造着意义,这些意义可能与中国有关,是对现实的中国的某种认识,或是对中西关系的焦虑或期望;也可能与中国无关,基本上是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以埃洛的拼贴为例,他所撷取的图像虽然来自于中国,其潜在动机及其拼贴的意象结构,却是西方的文化程式。

探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的要点,不在于这些形象的真实或失实的问题,而是要探究在西方

当代艺术中中国形象的塑造者的文化认同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对中国的看法与态度。他们在什么知识领域或世界观念秩序中塑造中国形象?他们与中国构成了哪种和什么样的想象的文化关系?他们如何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中国形象的塑造,虽然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但又不是与社会现实无关的纯粹想象,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介。

作为一种知识或想象体系,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首先与观看者和塑造者的身

份和先见有关,比如埃洛对中国图像的运用。其次,也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最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也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总之,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参与了西方当代文化实践的话语力量。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内涵深广的研究课题。

1.下列关于中国形象与当代西方艺术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是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 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

B.既反映了西方艺术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西方艺术自身欲望的投射。

C.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一定不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中国的客观知识。

D.中国形象成为了西方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

2.下列关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的传播因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塑造者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所以他们纯粹

靠想象塑造中国形象,与其他无关。

B.因为观看者和塑造者所拥有的经验世界、知识体系等,决定着他在观看和塑造中国形象时的所持有立场、观点、态度和价值判断,所以与他们的身份和先见有关。

C.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介,所以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

D.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

3.下列关于西方艺术塑造者选择中国形象遵循的原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与西方文化有强烈冲突或对照关系。

B.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含有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

C.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东西方艺术家的文化认同。

D.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夫之传

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与兄介之同举明崇祯壬午乡试。张献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岳,贼执其父以为质。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免之,与父俱归。明王驻桂林,大学士瞿式耜荐之,授行人。时国势阽危,诸臣仍日相水火。夫之说严起恒救金堡等,又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杀之。.

闻母病,间道归。明亡,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晨夕杜门,学者称船山先生。

所著书三百二十卷,其著录於四库者,曰《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夫之论学,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其所作《大学衍》《中庸衍》,皆力辟致良知之说,以羽翼朱子。於《张子正蒙》一书,尤有神契,谓张子之学,上承孔、孟,而以布衣贞隐;其道之行,曾不逮邵康节,是以不百年而异说兴。夫之乃究观天人之故,推本阴阳法象之原,与自著思问录二篇,皆炳然.

如揭日月。至其扶树道教,辨上蔡、象山、姚江之误,或疑其言稍过,然议论精严,粹然皆轨於正也。.

康熙十八年,吴三桂僭号於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夫之曰:“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意。三桂平,大吏闻而嘉之,嘱郡守餽粟帛,请见,夫之以疾辞。未几,卒,葬大乐山之高节里,自题墓碣曰“明遗臣王某之墓”。

当是时,海内硕儒,推容城、盩厔、馀姚、昆山。夫之刻苦似二曲,贞晦过夏峰,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不愧黄、顾两君子。然诸人肥遯自甘,声望益炳,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於世。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后四十年,其子敔抱遗书上之督学.宜兴潘宗洛,因缘得入四库,上史馆,立传儒林,而其书仍不传。同治二年,曾国荃刻於江南,海内学者始得见其全书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国势阽危 阽:逼近。 .

B.推本阴阳法象之原 推:推究。 .

C.粹然皆轨於正也 轨:正轨。 .

D.其著述易行於世 易:容易。 .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王夫之才德的一组是(3分) ....

①与兄介之同举明崇祯壬午乡试 ②自著思问录二篇

③又三劾王化澄 ④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

⑤曾国荃刻於江南 ⑥夫之以疾辞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贼人见他受了重伤,就放过了他。与父亲一起回到家中。明王驻兵桂林,大学士瞿式耜推荐他,被授予行人职务。

B.吴三桂之乱被平定,有大官听说后很赞赏他,嘱咐郡守送给他粮帛,邀请召见授予官职,夫之以有病推辞。

C.夫之论学,以汉儒学说为外表,以宋五子学说为核心。他的道统的流传,不如邵雍,因此不到一百年,就有异种学说兴起。

D.王夫之死后四十年,他的儿子怀抱他的遗留下的著作进献给督学宜兴潘宗洛,因此能够进入四库全书,本人也列为史馆记录人物,在儒林中立传,然而他的书籍仍不能传播。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吴三桂僭号於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5分)

⑵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迈陂塘·雁丘词

(金)元好问

太和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⑴,荒烟依旧平楚⑵。招魂楚些何嗟及⑶,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①当年箫鼓:汉武帝曾率百官至汾水边巡祭,箫鼓喧天,热闹异常。②平楚:远树(远望树梢齐平)。楚,丛木。③些:语气词。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

8.“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6分)

9.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所以动心忍性,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苏轼《赤壁赋》)

(4)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5)战战兢兢, ▲ , ▲ 。(《诗经·小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否则,按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蹦蹦跳跳的游戏

余华

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他们都是侧身而立,他们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可是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男孩却是一身寒冬的打扮。

他们三个人站在街道的对面,也就是一家医院的大门口,他们安静地站在嘈杂进出的人群中间,作为父亲的那个男人双手插在口袋里,侧着脸始终望着大门里面的医院,他的妻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一样专注地望着医院,只有那个男孩望着大街,他的手被母亲拉着,所以他的身体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热爱着街道,他的头颅不停地摇摆着,他的手臂也时常举起来指点着什么,显然他还在向他的父母讲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男孩的父母迎向了医院的大门,林德顺看到一个发胖的护士和他们走到了一起,站住脚以后,他们开始说话了。男孩的身体仍然斜着,他仍然在欢欣地注视着街道。

那个护士说完话以后,转身回到了医院里面,男孩的父母这时候转过身来了,他们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街道,来到了林德顺小店的近旁。父亲松开儿子的手,走到林德顺的窗口,向里面张望。林德顺看到一张满是胡子茬的脸,一双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经浮肿了,白衬衣的领子变黑了。林德顺问他:“买什么?”

他看着眼皮底下的桔子说:“给我一个桔子。”

“一个桔子?”林德顺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伸手拿了一个桔子:“多少钱?”

林德顺想了想后说:“给两毛钱吧。”

他的一只手递进来了两毛钱,林德顺看到他袖管里掉出了几个毛衣的线头来。

当这位父亲买了一个桔子转回身去时,看到那边母子两人正手拉着手,在人行道上玩着游戏,儿子要去踩母亲的脚,母亲则一次次地躲开儿子的脚,母亲说:“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儿子说:“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这位父亲就拿着桔子站在一旁,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直到儿子终于踩到了母亲的脚,儿子发出胜利的喊叫:“我踩着啦!”

父亲才说:“快吃桔子。”

林德顺看清了男孩的脸,当男孩仰起脸来从父亲手中接过桔子的时候,林德顺看到了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可是男孩的脸却是苍白得有些吓人,连嘴唇都几乎是苍白的。

然后,他们又像刚才在街道对面时一样安静了,男孩剥去了桔子皮,吃着桔子在父母中间走去了。 林德顺知道他们是送孩子来住院的,今天医院没有空出来的床位,所以他们就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林德顺又看到了他们,还像昨天一样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不同的是这次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向医院里面张望,母亲和儿子手拉着手,正高高兴兴地玩着那个蹦蹦跳跳的游戏。隔着街道,林德顺听到母子两人喊叫:“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母亲和儿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欢乐,仿佛不是在医院的门口,而是在公园的草坪上。男孩的声音清脆欲滴,在医院门口人群的杂声里,在街道上车辆的喧嚣里轻灵而出:“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接着,昨天那个发胖的护士走了出来,于是这蹦蹦跳跳的游戏结束了,父母和孩子跟随着那个护士走进了医院。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顺看到这一对年轻的夫妇从医院里走了出来,两个人走得很慢,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妻子将头靠在丈夫的肩上,他们很慢很安静地走过了街道,来到林德顺的小店前,然后站住脚,丈夫松开搂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向里面看着。林德顺问他:“买一个桔子?”

他说:“给我一个面包。”

林德顺给了他一个面包,接过他手中的钱以后,林德顺问了他一句:“孩子好吗?”

这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了,听到林德顺的话后,他一下子转回脸来,看着林德顺:“孩子?”

他把林德顺看了一会后,轻声说:“孩子死了。”

然后他走到妻子面前,将面包给她:“你吃一口。”

他的妻子低着头,像是看着自己的脚,披散下来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摇摇头说:“我不想吃。” “你还是吃一口吧。”她的丈夫继续这样说。

“我不吃。”她还是摇头,她说:“你吃吧。”

他犹豫了一会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向妻子伸过去了手,他的妻子顺从地将头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搂住了她的肩膀,两个人很慢很安静地向西走去。

林德顺看不到他们了,小店里的食品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继续看着对面医院的大门,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来了,他抬了抬头,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欢下雨,他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倒楣的。一个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抱着一件大衣,上楼去关上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接着就是永久地瘫痪了。现在,他坐在轮椅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是街头小店老板林德顺目睹了一对年轻夫妻带活泼健康可爱的孩子去看病,最后痛失爱子的过程。

B.文中反复提到孩子与母亲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的场景,快乐而富有生机,让人印象深刻。而最后孩子却死了,出人意外,太过突兀。

C.、“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满是胡子茬”说明丈夫无心也无时间去注意自己的形象,“框”是镶嵌的意思,说明丈夫为孩子看病的事情身心俱疲,非常劳累,没有生气。

雁丘词翻译篇九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新课标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当代西方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它们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

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既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他们自身欲望的投射。比如埃洛作品的图像来源非常广泛,他把时尚杂志上的模特面孔和照相机镜头、轿车的零件结合在一起,或将美国喜剧和中国、俄罗斯、古巴的宣传画,还有欧洲经典绘画的大师作品、科学杂志、商业广告放在一起,造成了视觉上的冲突、时间与空间的兼并。中国文化背景,此刻成为构建抽象艺术文脉中的文化他者,成为西方抽象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西方抽象艺术在东方文化背景中,确认了自身。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不一定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

中国的客观知识,其自身就构成或创造着意义,这些意义可能与中国有关,是对现实的中国的某种认识,或是对中西关系的焦虑或期望;也可能与中国无关,基本上是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以埃洛的拼贴为例,他所撷取的图像虽然来自于中国,其潜在动机及其拼贴的意象结构,却是西方的文化程式。

探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的要点,不在于这些形象的真实或失实的问题,而是要探究在西方

当代艺术中中国形象的塑造者的文化认同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对中国的看法与态度。他们在什么知识领域或世界观念秩序中塑造中国形象?他们与中国构成了哪种和什么样的想象的文化关系?他们如何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中国形象的塑造,虽然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但又不是与社会现实无关的纯粹想象,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介。

作为一种知识或想象体系,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首先与观看者和塑造者的身

份和先见有关,比如埃洛对中国图像的运用。其次,也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最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也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总之,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参与了西方当代文化实践的话语力量。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内涵深广的研究课题。

1.下列关于中国形象与当代西方艺术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是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 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

B.既反映了西方艺术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西方艺术自身欲望的投射。

C.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一定不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中国的客观知识。

D.中国形象成为了西方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

2.下列关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的传播因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塑造者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所以他们纯粹

靠想象塑造中国形象,与其他无关。

B.因为观看者和塑造者所拥有的经验世界、知识体系等,决定着他在观看和塑造中国形象时的所持有立场、观点、态度和价值判断,所以与他们的身份和先见有关。

C.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介,所以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

D.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

3.下列关于西方艺术塑造者选择中国形象遵循的原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与西方文化有强烈冲突或对照关系。

B.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含有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

C.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东西方艺术家的文化认同。

D.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夫之传

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与兄介之同举明崇祯壬午乡试。张献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岳,贼执其父以为质。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免之,与父俱归。明王驻桂林,大学士瞿式耜荐之,授行人。时国势阽危,诸臣仍日相水火。夫之说严起恒救金堡等,又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杀之。.

闻母病,间道归。明亡,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晨夕杜门,学者称船山先生。

所著书三百二十卷,其著录於四库者,曰《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夫之论学,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其所作《大学衍》《中庸衍》,皆力辟致良知之说,以羽翼朱子。於《张子正蒙》一书,尤有神契,谓张子之学,上承孔、孟,而以布衣贞隐;其道之行,曾不逮邵康节,是以不百年而异说兴。夫之乃究观天人之故,推本阴阳法象之原,与自著思问录二篇,皆炳然.

如揭日月。至其扶树道教,辨上蔡、象山、姚江之误,或疑其言稍过,然议论精严,粹然皆轨於正也。.

康熙十八年,吴三桂僭号於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夫之曰:“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意。三桂平,大吏闻而嘉之,嘱郡守餽粟帛,请见,夫之以疾辞。未几,卒,葬大乐山之高节里,自题墓碣曰“明遗臣王某之墓”。

当是时,海内硕儒,推容城、盩厔、馀姚、昆山。夫之刻苦似二曲,贞晦过夏峰,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不愧黄、顾两君子。然诸人肥遯自甘,声望益炳,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於世。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后四十年,其子敔抱遗书上之督学.宜兴潘宗洛,因缘得入四库,上史馆,立传儒林,而其书仍不传。同治二年,曾国荃刻於江南,海内学者始得见其全书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国势阽危 阽:逼近。 .

B.推本阴阳法象之原 推:推究。 .

C.粹然皆轨於正也 轨:正轨。 .

D.其著述易行於世 易:容易。 .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王夫之才德的一组是(3分) ....

①与兄介之同举明崇祯壬午乡试 ②自著思问录二篇

③又三劾王化澄 ④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

⑤曾国荃刻於江南 ⑥夫之以疾辞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贼人见他受了重伤,就放过了他。与父亲一起回到家中。明王驻兵桂林,大学士瞿式耜推荐他,被授予行人职务。

B.吴三桂之乱被平定,有大官听说后很赞赏他,嘱咐郡守送给他粮帛,邀请召见授予官职,夫之以有病推辞。

C.夫之论学,以汉儒学说为外表,以宋五子学说为核心。他的道统的流传,不如邵雍,因此不到一百年,就有异种学说兴起。

D.王夫之死后四十年,他的儿子怀抱他的遗留下的著作进献给督学宜兴潘宗洛,因此能够进入四库全书,本人也列为史馆记录人物,在儒林中立传,然而他的书籍仍不能传播。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吴三桂僭号於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5分)

⑵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迈陂塘·雁丘词

(金)元好问

太和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⑴,荒烟依旧平楚⑵。招魂楚些何嗟及⑶,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①当年箫鼓:汉武帝曾率百官至汾水边巡祭,箫鼓喧天,热闹异常。②平楚:远树(远望树梢齐平)。楚,丛木。③些:语气词。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

8.“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6分)

9.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所以动心忍性,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苏轼《赤壁赋》)

(4)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5)战战兢兢, ▲ , ▲ 。(《诗经·小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否则,按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蹦蹦跳跳的游戏

余华

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他们都是侧身而立,他们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可是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男孩却是一身寒冬的打扮。

他们三个人站在街道的对面,也就是一家医院的大门口,他们安静地站在嘈杂进出的人群中间,作为父亲的那个男人双手插在口袋里,侧着脸始终望着大门里面的医院,他的妻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一样专注地望着医院,只有那个男孩望着大街,他的手被母亲拉着,所以他的身体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热爱着街道,他的头颅不停地摇摆着,他的手臂也时常举起来指点着什么,显然他还在向他的父母讲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男孩的父母迎向了医院的大门,林德顺看到一个发胖的护士和他们走到了一起,站住脚以后,他们开始说话了。男孩的身体仍然斜着,他仍然在欢欣地注视着街道。

那个护士说完话以后,转身回到了医院里面,男孩的父母这时候转过身来了,他们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街道,来到了林德顺小店的近旁。父亲松开儿子的手,走到林德顺的窗口,向里面张望。林德顺看到一张满是胡子茬的脸,一双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经浮肿了,白衬衣的领子变黑了。林德顺问他:“买什么?”

他看着眼皮底下的桔子说:“给我一个桔子。”

“一个桔子?”林德顺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伸手拿了一个桔子:“多少钱?”

林德顺想了想后说:“给两毛钱吧。”

他的一只手递进来了两毛钱,林德顺看到他袖管里掉出了几个毛衣的线头来。

当这位父亲买了一个桔子转回身去时,看到那边母子两人正手拉着手,在人行道上玩着游戏,儿子要去踩母亲的脚,母亲则一次次地躲开儿子的脚,母亲说:“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儿子说:“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这位父亲就拿着桔子站在一旁,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直到儿子终于踩到了母亲的脚,儿子发出胜利的喊叫:“我踩着啦!”

父亲才说:“快吃桔子。”

林德顺看清了男孩的脸,当男孩仰起脸来从父亲手中接过桔子的时候,林德顺看到了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可是男孩的脸却是苍白得有些吓人,连嘴唇都几乎是苍白的。

然后,他们又像刚才在街道对面时一样安静了,男孩剥去了桔子皮,吃着桔子在父母中间走去了。 林德顺知道他们是送孩子来住院的,今天医院没有空出来的床位,所以他们就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林德顺又看到了他们,还像昨天一样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不同的是这次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向医院里面张望,母亲和儿子手拉着手,正高高兴兴地玩着那个蹦蹦跳跳的游戏。隔着街道,林德顺听到母子两人喊叫:“你踩不着,你踩不着……”

“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母亲和儿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欢乐,仿佛不是在医院的门口,而是在公园的草坪上。男孩的声音清脆欲滴,在医院门口人群的杂声里,在街道上车辆的喧嚣里轻灵而出:“我能踩着,我能踩着……”

接着,昨天那个发胖的护士走了出来,于是这蹦蹦跳跳的游戏结束了,父母和孩子跟随着那个护士走进了医院。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顺看到这一对年轻的夫妇从医院里走了出来,两个人走得很慢,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妻子将头靠在丈夫的肩上,他们很慢很安静地走过了街道,来到林德顺的小店前,然后站住脚,丈夫松开搂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向里面看着。林德顺问他:“买一个桔子?”

他说:“给我一个面包。”

林德顺给了他一个面包,接过他手中的钱以后,林德顺问了他一句:“孩子好吗?”

这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了,听到林德顺的话后,他一下子转回脸来,看着林德顺:“孩子?”

他把林德顺看了一会后,轻声说:“孩子死了。”

然后他走到妻子面前,将面包给她:“你吃一口。”

他的妻子低着头,像是看着自己的脚,披散下来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摇摇头说:“我不想吃。” “你还是吃一口吧。”她的丈夫继续这样说。

“我不吃。”她还是摇头,她说:“你吃吧。”

他犹豫了一会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向妻子伸过去了手,他的妻子顺从地将头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搂住了她的肩膀,两个人很慢很安静地向西走去。

林德顺看不到他们了,小店里的食品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继续看着对面医院的大门,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来了,他抬了抬头,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欢下雨,他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倒楣的。一个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抱着一件大衣,上楼去关上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接着就是永久地瘫痪了。现在,他坐在轮椅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是街头小店老板林德顺目睹了一对年轻夫妻带活泼健康可爱的孩子去看病,最后痛失爱子的过程。

B.文中反复提到孩子与母亲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的场景,快乐而富有生机,让人印象深刻。而最后孩子却死了,出人意外,太过突兀。

雁丘词翻译篇十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作品赏析】其一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有序,翻译过来即是说:当年元好问赴并州赶考,偶遇一个猎人说了一个故事:猎人将捕到的雁杀了,另一只已经逃出生天的雁却不肯离去,不断悲鸣,最后终于坠地自杀。元好问非常感动,花钱买了这对雁,把它们葬在汾水岸边,堆石为记,名为雁丘,写下这首雁丘词,千古传唱。

从词前小序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

“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

“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

“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山鬼”“啼风雨”本自《楚辞·九歌·山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也妒”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

“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讴歌忠贞不渝的爱。

【作品赏析】其二

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出身名门,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时,因做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官运艰涩,多次参加科举也未中选。

这次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 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情至极处,“生死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团聚的欢乐,也有离别的痛苦。可无论团聚还是离别,都会使情感进一步加深。就像人间的一对痴男怨女,团聚时柔情似水,离别时刻骨铭心。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而如今,爱侣已逝。望天空,云雾层层;看身下,白雪皑皑;想未来,形单影只,再无爱侣牵手共度。今后,谁能在凄苦的寒夜,一同相偎相依?谁能在寂寞的漫漫长路,一起呢喃低语?与其孤独苟活,不如一同离开这个冷漠的人世,西行路上也好一路相随。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词的下阕,作者首先描写周围景色。大雁被射死的地方,汉武帝是曾经来过的横汾路,当时车水马龙,箫喧鼓闹;而如今,“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荒烟平林,一派萧索,更加使人感到大雁殉情的凄烈。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即使用悲惋的楚辞招魂,死去的大雁也不能复生,山鬼在风雨中枉自哀啼。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剧的情景:两只死去的大雁躺在寂寞的原野上,远处枯藤老树旁荒烟弥漫,是谁唱起了招魂的楚歌?凄风冷雨中,依稀有山鬼相和。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作者认为,大雁因殉情而死,情感真挚境界弥高,上天也会嫉妒,所以不能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为了能使大雁的美名流芳“千秋万古”,被后人在饮酒时歌咏传颂,作者从猎人手中把一双大雁买下,葬在这个当年箫鼓声声的横汾路,为其坟墓取名“雁丘”,供一切重感情的人前来凭吊。

元好问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这首词《摸鱼儿》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婉约凄恻,表达了他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3847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