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一
《后赤壁赋 翻译及赏析》
后赤壁赋(翻译)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
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赏析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
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自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
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在苏子和“客”游赤壁时,“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且苏子睡后“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苏子以为道士即先前所见之鹤。本段描写为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如《放鹤亭记》、《鹤叹》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
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二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赏析》
本文档来自合肥家教网(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 (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
[3]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苏子既望(4张)]徐:舒缓地。
[5]兴:起,作。
[6]属:通“嘱(zhǔ ),劝酒。
[7]明月之诗:《诗经·陈风·月出》有“舒窈纠兮”之句,故称“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与下注释相同。
[8]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9]少焉:不一会儿。
[10]斗牛:斗、牛,星宿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1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13]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
[14]遗世独立:超越尘世,独自存在。
[15]羽化而登仙: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想长了翅膀一样,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17]桂棹(zhào)兮兰桨:用桂树木做的棹、用木兰做的船桨,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
[18]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19]渺渺兮予怀: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
[20]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21]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依,按 和:同声相应。
[2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23]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4]缕:细丝。
[25]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26]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诗。
[27]愀(qiǎo 巧)然:忧郁的样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29]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3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31]夏口:地名,故城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
[32]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33]缪:通"缭"盘绕。
[34]郁:茂盛的样子。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3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37]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38]酾(shī 师)酒:斟酒。
[39]横槊(shuò 硕):横执长矛。
[40]侣鱼虾而友麋鹿:把鱼虾、麋鹿当做好友。:伴侣,这里用作动词。麋(mí):鹿的一种。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42]匏(páo 咆)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
[43]寄:寓托。
[44]蜉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45]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46]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47]长终:至于永远。
[48]骤:屡次。
[49]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50]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51]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2]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5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 ):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55]适:享用。
[56]更酌:再次饮酒。
[57]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58]狼籍:通“藉”,凌乱。
[59]枕藉:相互枕着睡觉。 3lian.com
[60]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通假字: 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 环绕) 尊("尊"通"樽") 狼籍(“籍”通“藉”,凌乱)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
整理,端正) 5、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作动,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前赤壁赋》赏析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
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其间,他纵情山水,两赋赤壁。世人称夏历七月十六所作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所作为《后赤壁赋》,是为一时名篇,千古力作。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自荀子《赋篇》创其名后,历史上先后有鸿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赋、格律严谨的律赋。至唐,科举考试中仍要按声律平仄写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可称滥觞,宋欧阳修《秋声赋》已趋成熟。苏轼才华横溢,他摆脱了堆砌典故、拘守声律的束缚,在句法自由、结构自由、韵律自由中,既保持赋的形体,又含诗味的浓郁,且与散文亦迥乎有别。因此,《前赤壁赋》行走自由、似诗如画,可以说是散赋中杰出的代表作。
历来游记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大多用记游写景抒情为常法。苏轼游记赤壁,推陈出新。首先,他记叙之体是虚拟的主客对答的结构形式。主客对答是赋体中的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的领悟,而这一切则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起。其次,辞赋行文多用排比、对偶,即所谓韵文,此亦是赋的主要特点。但《前赤壁赋》每段首句或开头几句又多为散句。如首段“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第二段开头“于是饮酒”是散句,
第三段客曰散句更多,第四段则以散句为主。可见,全文散句成份多处。但是,既然是赋,则应该用骈句或近乎骈句为主。《前赤壁赋》以四字六字为多,几同于“四六文”。读之于整饬中见参差,整齐中显自由。这样既显示了传统赋体那种特质和情韵,却又做到保留而不拘泥,讲究又不为束缚。最后,辞赋讲究声韵美。《前赤壁赋》多处押韵,却换韵较快。每段一韵或几韵不等,而且换韵处往往是文义的一个段落。如第一段的“天”“然”“仙”,第二段的“慕”“诉”“缕”“妇”,第四段的“鹿”“属”、“粟”“穷”“终”“风”,以及末段的“主”“取”与“色”“竭”“适”等。总之,《前赤壁赋》以文为赋,藏韵于不觉;借客设问,叹人生之如寄。用辞赋之语言形式,却又弃寻常之套路,以至象“若夫”“尔乃”“是以”等等也抛而不用。这是大家的苏轼兼取散文和辞赋的优点、手法作赋,是苏轼此赋出新处,亦是绝妙处。 诗化的景情融合
读《前赤壁赋》,我们感到苏轼写的景美。你看,一叶扁舟浮在茫茫江面,月色水光与天宇合一。以至于江动还是船移,御风还是乘云,是实景还是虚象,说是又不是了。然而,文章写得却是常景,正如清代文学家方苞所说,“所见无绝殊者(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文境邈不可攀”。文章写的是常景,是山水,是风月。但是,为什么又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呢?答曰:它的景是诗化的景情融合所致。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三
《前赤壁赋 翻译及鉴赏》
前赤壁赋(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月出》中有“舒窈纠兮”的句子,“窈纠”同“窈窕”)。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缓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遗弃尘世,飞天成仙了。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与苏轼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渊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容色突变,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友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
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江面斟酒,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苏轼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天空已经亮了。 鉴赏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
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
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四
《赤壁赋译文加赏析课件》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五
《后赤壁赋_翻译及赏析》
后赤壁赋(翻译)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赏析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自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
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在苏子和“客”游赤壁时,“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且苏子睡后“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苏子以为道士即先前所见之鹤。本段描写为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如《放鹤亭记》、《鹤叹》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六
《[精品资源]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专题阅读: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吴泓工作室
苏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原文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将归于临皋2。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3。霜露既降,木叶4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5。已而6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7?客曰:今者薄暮8,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9。顾安所得酒乎10?归而谋诸妇11。妇曰:我有斗12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13。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1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16!
予乃摄衣17而上,履巉岩18,披蒙茸19,踞20虎豹,登虬龙21,攀栖鹘22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23。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24,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25悄然26而悲,肃然27而恐,凛乎其不可留28也。反29而登舟,放30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1。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3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33。翅如车轮,玄裳缟衣34,戛然35长鸣,掠36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37。梦一道士,羽衣蹁跹38,过临皋之下,揖予39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40而不答。呜呼!噫嘻41!我知之矣。畴昔之夜42,飞鸣而过我43者,非子也邪44?道士顾45笑,予亦惊寤46。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词句注释
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g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b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4.木叶:树叶。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5.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过了一会儿。
7.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时候。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鲈(l):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这是有名的美味。
10.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顾,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须通需。
14.复游于赤壁之下:这是泛舟而游。下文摄衣而上是舍舟登陆,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断,阻断,有齐的意思,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样子。
16.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这话是联系前次赤壁之游说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离这次仅仅三个月,时间很短,所以说曾日月之几何。前次所见的是水光接天,万顷茫然,这次所见的是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说江山不可复识。曾,才,刚刚。这样用的曾常放在疑问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几何,也就是曾几何时。
17.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
18.履巉(chn)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巉岩,险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
20.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
22.栖鹘(h):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意为隼,鹰的一种。
23.俯冯(png)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神。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
24.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
25.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上文说,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这里说,及至自己发声长啸,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26.悄然:静默的样子。
27.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
31.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
33.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34.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35.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如白居易《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
36.掠:擦过。
37.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与客已经舍舟登岸,客去而就寝于室内,看下文的开户便明。
38.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翩仙,一作蹁跹。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40.俛:同俯,低头。
41.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嘻分开用,或者呜呼,噫嘻分开用。
42.畴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
43.过我:从我这里经过。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吗?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
45.顾:回头看。
46.寤:觉,醒。
白话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品鉴赏
前后《赤壁赋》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此文第一段,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第一段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白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入正文,可东坡却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段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
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段,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苏轼以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的觉悟,联想前来入梦的道士,表明在这只孤鹤身上寄予了自己怀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中的一个侧面,苏子—孤鹤—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呈现出壮阔而自然的美。两赋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情景交融,同工异曲,各有千秋。《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优美景色。
名家评价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闲闲叙起,不必定游赤壁,不必定约某客。‘乐’字伏后。仍用‘风’‘月’二字,乃长公一生襟期,已引起游意。后篇亦写客、写歌、写风、写月、写乐、写酒、写肴,一一与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还在;此篇有登岸一举,夜即归,则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实情;此篇忽鹤忽道士,幻极矣,乃神似《南华》,非袭其貌也。至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公自言矣。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引林西仲: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缺一不可。
《古文观止》评语: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类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虞集《道园学古录》: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末有道上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
吕祖谦《三苏文范》卷十六:此赋结处,用韩文公《石鼎》处弥明。意指鹤至户为道士,亦暗使高道传青城山,徐左卿化鹤以此也。
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卷一引袁宏道:《前赤壁赋》为禅法道理所障,如老学究着深衣,遍体是板;后赋平叙中有无限光景,至末一段,即子瞻亦不知其所以妙。
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卷一引李贽;前赋说道理,时有头巾气。此则空灵奇幻,笔笔欲仙。
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卷一引华淑:《赤壁》后赋,直平叙去,有无限光景。
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四:前赋设为问答,‘此赋不过写景叙事。而寄托之意,悠然言外者,与前赋初不殊也。
沈石民《三苏文评注读本》卷二:飘脱之至。前赋所谓冯虚御风,羽化登仙者,此文似之。
林纾《古文辞类纂·集评》卷七十一引王文濡:前篇是实,后篇是虚。虚以实,至后幅始点醒。奇妙无以复加,易时不能再作。
注:该资料为新安中学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之用。谨向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七
《苏轼_念奴娇_赤壁怀古_英译赏析》
2009年3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26卷 第1期(总第67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Mar.2009
Vo.l26 No.1(Sum.No.67)
【文化研究】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英译赏析
何 妍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外语系,天津300384)
摘 要:苏轼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他的词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的翻译家来大显身
手将中国古代的丰硕文化成果发扬并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本文试图通过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版本的英译的对比赏析来讨论研究古诗词翻译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诗词翻译;译本赏析中图分类号:I207.23,H315.9 :1672-(-02 一、苏轼,,(今四
川省眉山县),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苏轼作词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
[1]
和豪迈奔放的风格,开宋代“豪放派”的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苏轼21岁中进士,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念奴娇》一词
收稿日期:2008-12-25
作者简介:何 妍(1983-),女,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同声传译。
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二、译本赏析国内的很多大家都曾翻译过这首诗,本文主要讨论杨译、许译以及朱译三个译本。
(一)杨译
总体特点是简洁、明快。一些单音节词的使用使译文生动形象,朗朗上口,传神达意。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杨译有些地方过于平直,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杨译为“Myheartoverflowing,surelyafigureoffun./Amangraybeforehistime.”原词蕴涵的意象未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2.吴国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地方,在今湖北嘉
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词中“人道是”,显然是根据人云亦云的说法把苏轼所游的地方当作是当年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点。杨译中省略了“人道是”,这样整句话就变成了作者自己说的了,不能表现出作者本意。
(二)许译
许译在风格上与原文比较接近,用词精练,并且
85
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译法。但有几点值得商榷:
1.许译用直译“Laughingandjestingwithhis
[2]
bridesofair”来表达“谈笑间”,又是“同美丽的新娘在一起谈笑”有些不妥。因为此处“谈笑间”是轻而易举,不费力气的意思。如果曹操率20余万大军南下,大敌当前,周瑜还有闲情逸致同美丽的新娘在一起谈笑风生,不免有点过分了。
2.译者将“多情”理解为“小乔”是作者自己的独特观点,但根据原词的意思,将其理解为“苏轼自己”更符合愿意,这样就可以表达出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并且,译者应对这种翻译加以注释,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theirsouls”、“they”和“them”的指代关系。
(三)朱译朱译在很多地方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比如:1.译者在翻译“惊涛裂岸”时,在“涛”前面加了“frightfulturbulent”、“swashing”、“huge”等词语。这
(-里的译法略去“惊”而用了“作定语,2.。以“Hemastermindedthefire-attackonthefoe-/Overacasualchat/Tosee
[3]
theirfleetperish,blowbyblow.”一句为例。介词短语的使用非常到位,不仅显得干练有力,而且“blowbyblow”的翻译能描绘出敌人战船的碎屑随着海浪的冲击一波一波的被推向岸边的场景。
3.用“Imustlaughatmyself:lettingsentimentsgrow/Intogreyhairs,toosoon”来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超脱生理事实,让“多情”长成根根白发,生动传神,颇有创意。
4.“人间如梦”一句,没有按原文那样译为明喻,而是用反问句“Butisn’tlifeadream,afterall?”这种译法要比其他三种的陈述译法更有力一些。
但是朱译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译文前节和后节字数相差较远,这在形式上
2.“小乔”译成“thebeautifulQiao”不是十分准
确,而杨译中“theLordQiao’syoungerdaughter”的译法比较能表达出原意。
3.“江月”两个意象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对此读
者已经熟悉,因此没有必要再将两者分开翻译,译为“therivermoon”或是“themoonontheriver”即可。
三、总结
通过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英译文本的对比,我们发现在古诗词的英译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首先是关于作者的详细知识背景,这在翻译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充分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民俗,作者的经历、理想、抱负以及作者思想,就不能完全掌握作者在作品中透露出的深层基调和思想感情。,才能,贵在能够将这些。不能发挥联想想象的自觉意识就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无法翻译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3.古诗词翻译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往往不能二者兼得。这就要求译者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和判断,最大限度的达到形神统一。尤其是的韵律的翻译,不能翻译出原文的韵味往往就失去了诗的味道。
4.需要字斟句酌。诗词往往是字字千斤,很大程度上凝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此,翻译时要字斟句酌,逐字推敲,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翻译出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Z].南京:江苏古藉出版社,
1986.
[2]许渊冲.汉英对照唐宋词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公司、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合作出版,1991.
[3]朱纯深.宋词英译(2)[J].中国翻译,2002(3).
与原文不甚相符。
86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八
《赤壁翻译》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九
《赤壁赋翻译版》
赤壁翻译及赏析篇十
《赤壁下精妙台词翻译》
精妙台词翻译,方才配得上热片《赤壁(下)》
作者:俞伟国 | 来源:沪江名师博客 | 时间:2周前 | 阅读:3237次 | [划词已启用] 吴宇森《赤壁》中的雷人台词一时成为网上流传的笑料,但你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过英文字幕的翻译呢?其实水平还很高哦!有请雅思俞伟国名师为大家指点一二。
节选改编自沪江名师俞伟国博客,转载注明出处。
1.若有再提投降者,等同此桌!
【不靠谱直译】If anyone still propose to surrender, he will be like this table.
【官方翻译】Anyone who dare to that again will like this table!
沪江口语资料“绝密版” 免费赠送活动进行中
【高!实在是高】18句怀旧老电影台词英文翻译
10句老外日常口语中滥用的电影台词
奥斯卡热门《革命之路》双语台词精选
【推荐】10句好玩的圣诞英文电影台词
《死亡诗社》经典台词赏析剧本下载
豪斯医生庆祝百集大寿 10句经典台词
【剧情提示】曹操大军来犯,东吴众将一开始大多数都劝孙权投降,后来在诸葛亮的忽悠下,孙权决心和曹操决一死战,为了显示其誓死一搏的决心,他拔出宝剑一剑将面前的桌子斩为两半,说:“若有再提投降者,等同此桌!(谁再提投降,就让他跟这张桌子一样!)”
【名师点评】觉得这是翻译得比较出彩的一句话,尤其是end up这个词组的使用,作文课上也讲过这个词的用法,表示“最终下场如何如何”,很多时候可以用来代替"in the end"或"finally"这样的滥词。
2.旁门左道
【不靠谱直译】The army of Dong Wu never fight in tricky ways.
【官方翻译】The sodiers in the army of Southland are not guerilla warriors.
沪江口语资料“绝密版” 免费赠送活动进行中
【高!实在是高】18句怀旧老电影台词英文翻译
奥斯卡热门《革命之路》双语台词精选
【推荐】10句好玩的圣诞英文电影台词
《死亡诗社》经典台词赏析剧本下载
豪斯医生庆祝百集大寿 10句经典台词
【剧情提示】某人(具体是谁忘了)评论东吴的军队说:东吴的军队可不会搞那些旁门左道!
【名师点评】“旁门左道”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成语,怎么把它用英语表达出来?让人印象深刻
的就是guerilla warrior这个用法,从字面上来说就是“游击队战士”的意思。以前欧洲人打仗比较单纯,基本就是两方人马直接对砍,砍到有一方的人马全被砍完为止,在当时的欧洲人眼里这才是“正统的”战争,不像我们东方人打仗讲究搞点阴谋诡计,挖个坑啊,搞搞地道战啊,打一枪就立马闪人换一个地方啊,这些我们中国人们当年熟练掌握的游击战战术对于很多老外来说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在西方人眼里,“游击队”往往就是那些不敢发扬骑士精神光明正大决斗单挑而只会躲在暗处放冷枪的家伙的代名词。所以这样理解就会发现这句话翻译的水平其实那是相当地高的。
3.谨祝军师的这个计策能够顺利成功。
【不靠谱直译】I wish your plan will be successful.
【官方翻译】May your plan come to fruition.
沪江口语资料“绝密版” 免费赠送活动进行中
【高!实在是高】18句怀旧老电影台词英文翻译
10句老外日常口语中滥用的电影台词
奥斯卡热门《革命之路》双语台词精选
【推荐】10句好玩的圣诞英文电影台词
《死亡诗社》经典台词赏析剧本下载
豪斯医生庆祝百集大寿 10句经典台词
【剧情提示】大战在即,诸葛亮定下了草船借箭,火烧连环船等计策,东吴代表鲁肃有这么一句台词: 谨祝军师的这个计策能够顺利成功。
【名师点评】高!实在是高!这个句子翻译的亮点有两个地方:首先是表示“希望XXX如何如何”的句型选择地很地道,May sb do th,比如“希望你梦想成真”,我们就会说"May your dreams come true",大家平时多留意的话这个句型应该经常听到的,像以前《指环王》里这个倒装句就出现地挺多(用在祭祀,祈福的时候),大家以后用英语给别人写祝福的时候别忘了这个句型哦!更让我佩服的是come to fruition这个词组的运用,大家应该看出来fruition
这个词跟fruit有点关系吧?没错,fruition原本指“结出果实”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是说希望你诸葛亮脑袋里的这些ideas能够转化为真正的成果,原来表示“成功”不一定都离不开"success"系列的啊!
念奴娇·赤壁怀古
Nien nu chiao - Battle of Red Cl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