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罗隐的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一
《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

西施

络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

青天夜夜心。 新嫁娘

应物

王建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永露珠 韦 秋荷一滴露, 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

不定始知圆。

留长卿

野鹤,

间住。

洲山,

之处。

者不遇

贾岛

下问童子, 送上人 孤云将 岂向人 莫买沃 时人已 寻隐 松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贾岛

李崎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剑客 十年磨 霜刃未 中秋夜 一剑,

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古诗 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 变色龙 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笑面虎 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铁公鸡 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地头蛇 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替罪羊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二
《西施》

西施

六(5)班冯慧垠

西施本是月宫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来拯救吴越两国

黎民百姓脱离连年战乱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原来嫦娥仙子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爱,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时则命五彩金鸡日夜守护,唯恐丢失。而金鸡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欲望,趁嫦娥不备,偷偷将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宫的后面玩赏起来,将明珠抛上抛下,煞是好玩。但一不小心,明珠从月宫滚落下来,直飞人间。金鸡大惊失色,为逃避责罚,也随之向人间追去。

嫦娥得知此消息后,急命玉兔追赶金鸡。玉兔穿过九天云彩,直追至浙

江诸暨浦阳江边上空。正在这一天,浦阳江边山下一施姓农家之妻正在浦阳江边浣纱,忽见水中有颗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捞,明珠却像长了翅膀似的径直飞入她的口中,并钻进腹内。施妻从此似有了身孕。

一晃十六个月过去了,女子只觉的腹痛难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

的丈夫跪地祷告上苍。忽一日只见五彩金鸡从天而降,停在屋顶,顿时屋内珠光万道。恰在这时,只听哇的一声,施妻生下一个光华美丽的女孩,取名为西施。

越王勾践三年,夫差在夫椒击败了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因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变成了吴王的人质。回国后,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九策,用了其中最毒辣的美人计。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国勘察美女。他来到苎萝村,遇到了郑旦和西施这一对姊妹花。他爱郑旦,更爱西施,在一次假面舞会的误会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爱上了这位范郎。然而文种的到来结束了这段芬芳缠绵的爱情,他将郑旦和西施带回会稽,准备献给吴王夫差。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西施又花了三年时间,学习了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勾践又给她制作了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起一个大池,池中有青龙舟,天天与西施在水上戏耍,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建造了“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铺上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了亡国丧身的道路。

关于西施的结局一共有三种说法:

1.西施根据传说在吴亡后和心爱的人范蠡驾扁舟,驶入太湖,不知所终。

2.还有一种是吴亡后被沉溺于江中,其实由于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3.也有人认为西施最后爱上了吴王,在吴王死后追随他而去。

西施的归宿也只好千古存疑了。但人们普遍流传的版本更倾向于前者,那么,西施无疑是四大美女中最幸福的一位。但不管怎样,西施的形象都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间。

效持颦谢安邻可家希子。,莫当得时同浣车纱归伴。,君君怜宠无益是娇非态。,不邀自人着傅罗脂衣粉。,贵贱来日方岂悟殊稀众。,暮朝作为吴越宫溪妃女。,西艳施色宁天久下微重。,(唐)王维西施咏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三
《西施诗词》

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现代人咏西施

君子爱做西施梦,未见月貌赏花容。 今日女郎来效颦,惹得游客心惊恐。 ——(江苏)选自《读月楼诗存》 范蠡审美世间无,管庄名篇早记述。 若问西施有多美,梦露戴妃总不如。 ——(上海)张志真

西施

作者:【罗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注释】: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

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

“何苦”,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

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

西施咏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简析】:

以咏西施为题,比喻一个人纵然有才也还需要机遇,也反映出世态的炎凉。结尾两句,可以解作姿色是天生的,并没有用,有什么必要效颦?

【注解】:

1、持谢: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韵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

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

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 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 深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 言颇是。

————————————————————————

西施滩

作者:【崔道融】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未知】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释】: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象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

西施

作者:【曹雪芹】 年代:【清】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的故事在正史中都没记录,《史记》中记载勾溅卧薪尝胆终灭吴;范蠡泛舟,化身为陶朱公都没提到有西施这样的美女为伴。西施留给人们却有一段发人深思的传说,以倾城之姿被送入吴宫,在吴亡后又被范蠡携入江湖,过完后半生。先苦后甜,是为可欣。

这首诗的大意是:西施禀有倾城的容貌,沉鱼的姿色,却不得不孤寂地住在远离家乡的深闭的吴宫,怀念着家乡的山水,怀念着家乡的一切。时人都只记得东施效颦的可笑,却没看到东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到老,仍然可以自在地在溪边浣纱,这不也正是西施本来应该拥有的生活呀!

这首诗可以说是黛玉对自己现在所处境地的愁闷,同情西施实际实在可怜自己。父母双亡,不得不远离老家寄住在外祖母家,一切生活都要仰人鼻息。通过反思东施效颦,也抒发了自己向往平静而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通过小说中贾雨村所论述的正邪两气说,并结合黛玉的身世,要是黛玉托生为男子身,一定会是逸士高人,陶渊明一类人。这种思想从书中的赋诗是很明显能看出来的,所谓“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菊花诗可说是黛玉寄托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诗作。

————————————————————————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作者:【杨万里】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朱墨勾添眼底尘,今年春尽不知春。

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四
《西施》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五
《西施》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六
《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西安中学

高新一中 师大附中 长安一中 高200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长安一中 李德有

审题人:长安一中 赵慎行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 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

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朴刀(pō) 供求(gōng) 露台(lòu) 一场大雨(cháng) ....

B.堵塞(sè) 汤匙( chí ) 窈窕(yăo) 戮力同心 ( lù ) ....

C.稂莠(láng) 妆奁(lián ) 太监(jiàn) 硕果累累( lěi ) ....

D.自刭(jìng) 剽悍(piāo) 剥皮 (bō) 琅琅书声(láng)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东亚四强赛上,虽然中国队以3 :1战胜了朝鲜队,但是个别球员的表现却让

球迷侧目而视。 .....

B.尽管有些人将邓丽君、徐小凤等人的歌曲看成是明日黄花。可是,由歌坛新人翻....

唱这些老歌还是会吸引大批观众,勾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

C.西汉高速开通后,到汉中旅游观光的游客不绝如缕,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

景线。

D.当大家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你....

不感到惭愧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学生通过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浏览,通过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在大量的课外书

籍、报刊中的反复出现,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

B.“IP长途,每分钟不到两角钱”“手机新打法,接听全免费”„„这些平时在各种

路牌、杂志中被广泛宣传的“超值”服务,被国家发改委通报涉及价格违法。

C.我国研制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架最新支线飞机ARJ21,出现在9月19

日开幕的第12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上。

D.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

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

行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融化的雪水,_________。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①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②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③形成千万朵盛开

的白莲④这飞泻下来的雪水⑤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⑥浪花往上抛

A.② ④ ⑤ ① ③ ⑥ B.② ⑤ ④ ① ⑥ ③

C.③ ② ④ ① ⑤ ⑥ D.⑤ ② ① ④ ⑥ 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基因打靶技术的诞生

基因打靶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技术,将使人类改造基因的梦想变为现实。2007年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遗传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安德、奥利弗〃史密塞斯和英国遗传学家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用胚胎干细胞在小鼠特性基因修饰技术中的重大发现。

基因打靶技术依靠干细胞才能修饰或替换固有基因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其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按生存阶段,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它几乎具有分化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成人组织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胚胎干细胞是进行基因敲除研究不可替代的材料,具有其他细胞无法替代的特性:将胚胎干细胞注入小鼠的囊胚腔后,它们可以参与包括生殖腺在内的各种组织嵌合体的形成。埃文斯早在1970年就从小鼠体内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培养成功,1981年从小鼠胚胎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分化的胚胎,而人的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则在1999年获得成功。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成功及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的存在,奠定了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埃文斯的成果为基因打靶技术提供了施展本领的空间。

如果将精心设计的外源同源基因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ESC),外源DNA与 ESC基因组之间便可发生同源重组,使靶基因发生定向整合、修饰而失活或置换,称为基因打靶。通过同源重组失活或剔除某个基因,称为基因敲除;通过同源重组使突变基因被置换,称为基因敲入。卡佩基安德是基因打靶技术的开创者。1987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导入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并开发出一种快速、便宜的用于诱导突变DNA序列的方法。与此同时,史密斯也用同样的方法培育出拥有特定基因的小鼠。卡佩基和史密斯几乎同时分别证实了哺乳动物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可以进行同源重组。“同源”意味着外源DNA与染色体中的目标基因有着相同的序列。“重组”指外源DNA 与目标基因发生交换,产生重

组。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的同时,克服了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危险性。

5.根据文意,下列对“基因打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因打靶必须有干细胞的参与,因为它能修饰并替换固有基因。

B.基因打靶的诞生表明人类已经可以改变基因了。

C.基因打靶就是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

D.基因打靶就是外源DNA与胚胎干细胞发生同源重组,使靶基因发生定向整合、修饰而失活或置换的技术。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卡佩基领导的研究小组第一个实现了导入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并开发出一种快速、方便的用于诱导突变DNA序列的方法。

B.成人组织器官内的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细胞或组织。

C.如今科学家已经可以在体外培养人类干细胞了。

D.卡佩基和史密斯同时分别证实了哺乳动物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可以进行同源重

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也许可以用更多的材料来进行。

B.基因打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现在已应用于治疗人类的各种疾病。

C.只要不断努力,人类对基因功能的认识会不断深入,人类改造基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D.没有埃文斯的研究成果,基因打靶技术可能不会如此早的诞生。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①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

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

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之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为盲也。夫盲者,曷尝盲.

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

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义,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网罗,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清·戴名世《盲者说》)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②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病:忧虑 .

B.“以何时而眇?” 眇:失明 .

C.是第知盲者之为盲 第:但是 .

D.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 吊:安慰 .

9.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B.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C.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10.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盲者虽然看不见,但是他并不为此感到烦恼,反而同情视力正常的人,因为这些人没有生活的热情。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 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第Ⅱ卷

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5分)

②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5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 施 西 施 滩

罗隐 崔道融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1)从内容上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不少于两点)。(4分)

(2)从写法上简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4分)

13.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俨骖騑于上路,___________。临帝子之长洲,____________。层峦耸翠,________;________,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2)历代文人大都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曹操在《短歌行》中有“_________,人生几何”;李白在《将进酒》中有“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苏轼在《赤壁赋》中有“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诗人们正是借酒助兴,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情感。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两 条 路

(德国)里克特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他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年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都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时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 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晴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那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的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

(选自《世界名家散文经典》)

14.第一段中,老人“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为什么?根据后文看,在人生两条生活道...

路的入口处,老人早年的伙伴们选择的是一条怎样的路?(4分)

15.“青春啊,回来!”“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在文中

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6分)

16.第五段中,“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指什么?(6分)

17.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本文用意的理解。(6分)

六、(15分)

18.下面一段话有重复罗唆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画线词语有哪三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七
五年级古诗及翻译》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八
《亡国与西施无关》

亡国与西施无关

——驳“女祸论”诗歌例说

在中国,当男人把天下弄乱甚至弄丢之后,做君王的,做君王的臣子的,特别是那些甘心为君王鼓唇弄舌、摇旗呐喊的文人,总是要为亡国寻个托辞或找个替罪羊,把过错强加到别人头上,以明国家之亡与圣明的帝王无关。夏亡在妹喜,商亡在妲己,周亡在褒姒„„这种论调后世称之为“女祸论”,即女人是亡国灭家的祸水。依照这样的逻辑自然可以推知:吴越争霸中吴国的覆灭定然和西施有关,是西施亡了吴国。

针对这种“女祸”亡国老生常谈式的论调,具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进步文人做出了鲜明的回答和掷地有声的驳斥。在驳“女祸论”的诗歌当中,以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最为脍炙人口、痛快淋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此诗妙在没有正面论及吴国因何而亡,而是在诗歌结句追问一句“越国亡来又是谁?”越国无西施之“女祸”,最终也没有逃脱亡国的命运,请问“女祸”论者:此种情况又当作何解释呢?可想而知,“女祸”论者若遭此质问,定如当头一棒。罗隐的另一首驳“女祸论”诗歌和这首《西施》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帝幸蜀》)玄宗避安史之乱幸西蜀,向来认为是他宠幸杨贵妃造成的,而这一次因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而又逃到四川的僖宗,又要怨谁呢?这一次便是阿蛮(玄宗小名)也要站出来为贵妃说话了,这回还要归罪于我的杨妃吗?

吴国因何而亡,直接原因当然是夫差中了勾践使用的美人计,也正如诗人皮日休在《馆娃宫怀古(其一)》中所说:“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越王用西施赚得了吴国,这种行为当然有其堪羞之处。然而此诗婉而多讽,又弦外有音。在诗的前两句“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中,作者将享乐与危机加以对比,两幅画面形成反衬,借嘲越王之名来行讽夫差荒淫误国、抵死不悟行径之实。越王只用一个美女就将夫差弄得神魂颠倒,忘国忘家,乃至忘身,堪羞之人则自然而然应当是吴王夫差了。

关于吴国灭亡的原因,诗人陆龟蒙进行了高度凝练的概括:“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宫怀古》)吴王夫差做的每一件事都可导致吴国的灭亡,更何况西施的容颜也未必就胜过六宫的所有佳丽。“事事堪亡国”,可谓极有见地。那么,“事事”又是何事呢?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唐·崔道融《西施滩》)夫差宠信、重用佞臣宰嚭,荒废政事,自当是其中一事。“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唐·胡曾《姑苏台》)“弃雄才”,即不听伍子胥“勾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的忠谏,反而杀害功臣,自毁长城,则是其中一大事。“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范成大《题夫差庙》)为了争霸而穷兵黩武,屡次出兵讨伐齐、鲁,加速了吴国的灭亡,也当是一事。罗隐在他的另一首诗《姑苏台》中,又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吴国灭亡的原因。“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诗中把夫差的荒淫无道和吴国始祖泰伯的谦让之德与贤臣季札的守节知礼之行加以对比,讽刺夫差贪色误国,角度甚新。综上所论可以推出:吴国灭亡与西施是无关的。

其实,国家的命脉大都操纵在男人手中,兴也男人,败也男人,又与女人何干呢?后蜀主孟昶之贵妃花蕊夫人徐氏在《述亡国诗》中言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荒淫误国的是君王,宋兵压境一筹莫展、竖降旗的又是君王,而不战而降的十四万士兵又都是“更无一个是男儿”的男人。若把亡国之责加到妾身身上,真的是冤枉呀!清代诗人袁枚的《张丽华》可谓是一首为“女祸”平反昭雪的诗:“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传里人。”褒姒、妲己若得遇贤明的君主,也都会成为《周南》传里所赞美的贤淑后妃;而遇到的既然是无道的昏君,她们自然也就变成了祸水。而张丽华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江山丢掉了,也就只好委屈、归咎于女人们了。不仅如此,当国家覆灭之际,女人性命不仅难以保全,而命运也更悲惨。张丽华被俘后,被“斩之于青溪中桥”,正如传说西施被坠石沉江一样,是担心她们再“祸水”于他人。这又何尝不是做女人的悲哀呢。

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可见,加强自身建设,才是取得长治久安的硬道理;国灭身死而怨天尤人,特别是归咎于女人,都是错误的。

亡国与西施无关(修改稿)

——驳“女祸论”诗歌例说

在中国,当男人把天下弄乱甚至弄丢之后,做君王的,做君王的臣子的,特别是那些鼓唇弄舌、摇旗呐喊的文人,总是要为亡国寻个托辞或找个替罪羊,以

明国家之亡与圣明的君主无关。夏亡在妺喜,商亡在妲己,周亡在褒姒„„这种论调后世称之为“女祸论”,即女人是亡国灭家的祸水。依照“女祸论”者的逻辑,自然可以推知:吴国的覆灭定然和西施有关,是西施亡了吴国。

针对这种“女祸论”老生常谈的论调,具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文人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在驳“女祸论”的诗歌当中,以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最为脍炙人口、痛快淋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此诗妙在没有正面论及吴国因何而亡,而是在诗歌结句追问一句“越国亡来又是谁?”越国无西施之“女祸”,最终也没有逃脱亡国的命运,请问“女祸”论者:此种情况又当作何解释呢?可想而知,“女祸”论者若遭此质问,定如当头一棒。

吴国因何而亡,客观上当然是夫差中了美人计,也正如诗人皮日休在《馆娃宫怀古(其一)》中所说:“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越王用西施赚得吴国,这种行为当然有其堪羞之处。然而此诗的前两句“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又弦外有音,作者将享乐与危机加以对比,两幅画面形成反衬,借嘲越王之名来行讽夫差荒淫误国、抵死不悟行径之实。越王只用一个美女就将夫差弄得神魂颠倒,忘国忘家,乃至忘身,堪羞之人则自然而然应当是吴王夫差了。纵观全诗,当然又是一首别开生面,构思精巧的驳“女祸论”的诗歌。

关于吴国灭亡的原因,诗人陆龟蒙进行了高度凝练的概括:“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宫怀古》)吴王夫差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可导致亡国,更何况西施的容颜也未必就胜过六宫的所有佳丽。“事事堪亡国”,可谓极有见地。那么,“事事”又是何事呢?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唐·崔道融《西施滩》)夫差宠信、重用佞臣宰嚭,荒废政事,自当是其中一事。“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唐·胡曾《姑苏台》)“弃雄才”,即不听伍子胥“勾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的忠谏,反而杀害功臣,自毁长城,则是其中一大关节。“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范成大《题夫差庙》)放跑了勾践,祸胎业已酿成;为了争霸而穷兵黩武,屡次出兵讨伐齐、鲁,又加速了吴国的灭亡,也当是一事。综合以上见仁见智之论,足可以推出:吴国灭亡的确是与西施无关的。

其实,国家的命脉大都操纵在男人手中,兴也男人,败也男人,又与女人何干呢?后蜀主孟昶之贵妃花蕊夫人徐氏在《述亡国诗》中言道:“君王城上竖降

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荒淫误国的是君王,宋兵压境一筹莫展、竖降旗的又是君王,而不战而降的十四万士兵又都是“更无一个是男儿”的男人。若把亡国之责加到妾身身上,真的是冤枉呀!清代诗人袁枚的《张丽华》也是一首为“女祸”平反昭雪的诗:“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传里人。”褒姒、妲己若得遇贤明的君主,也都会成为《周南》传里所赞美的贤淑后妃;而遇到的既然是无道的昏君,她们自然也就变成了祸水。而张丽华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江山丢掉了,也就只好委屈、归咎于女人们了。不仅如此,当国家覆灭之际,女人性命不仅难以保全,而命运也更悲惨。张丽华被俘后,被“斩之于青溪中桥”,正如传说西施被坠石沉江一样,是担心她们再“祸水”于他人。这又何尝不是做女人的悲哀呢。

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可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才是取得长治久安的硬道理;国灭身死而怨天尤人,特别是归咎于女人,都是错误的。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九
《2015广东珠海二模语文》

试卷类型:B

珠海市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 页,包括六个部分24 小题,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 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 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 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果脯/哺育 间距/信笺 押解 /浑身解数 ......

B.沏茶/堆砌 恫吓/胴体 参差 /差强人意 ......

C.摭拾/遮蔽 古刹/铩羽 湖泊 /宁静淡泊 .....

D.沮丧/龃龉 炽烈/旗帜 下载 /三年五载 ......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告密揭发”的思维至今仍时常作祟。据报道,山东某高校期末的一道试题是

让学生写出3 名翘课最多的同学。萧规曹随,湖北某高校也出现了“盯人”班规,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有一名“神秘同学”在暗中盯梢。这种所谓的学风、班风建设 不仅让人为之瞋目,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A.作祟 B.萧规曹随 C.瞋目 D.不寒而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家庭日”活动,是为了促使各个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家庭问题,提 高学生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学生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B.网络上开始疯传起一些“如何到香港扫货”的帖子一炮走红,诸如“香港扫货 地图”、“香港扫货一日游”等帖子被疯狂点击。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它关系到 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D.现在想起来,当时对自己的方案被组委会采用,并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 参与方案设计的都是一些颇负盛名的大家。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夫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正为此也

②如果说我们的这一理解和判断更加符合历史的真相的话

③然而,在时下所流行的有关儒家思想的各种各样的个人高见与宏论中却不乏这样 的教条式解读

④这一现象于儒家思想之优秀传统及其真正价值之弘扬,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⑤那么,任何对儒家思想的单一的教条式解读,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严重的误读和 曲解

⑥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多重面相,既可能表现为历时的形态,也可能表现为 共时的形态,甚至就体现在一个人的思想之中

A.⑥②⑤③④① B.⑥③②⑤④①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②⑤③④⑥

二、本大题7 小题,共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 小题。

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隆庆初,进右 中允,直经筵,寻迁左谕德。四维倜傥有才智,明习时事。

杨博、王崇古久历边陲,善谈兵。四维,博同里□崇古姊子也,以故亦习知边务。

高拱深器.之。拱掌吏部,超擢翰林学士。甫两月,拜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①议起,朝 右持不决。四维为交关于拱,款事遂成。拱益才四维,四维亦干.进不已,朝士颇有疾之 者。御史郜永春视盐河东,言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指四维、崇古为势要, 四维父、崇古弟为大商。四维奏辨,因乞去。拱力护之,温诏慰留焉。

穆宗崩,拱罢政,张居正当国。四维家素封,岁时馈问居正不绝。武清伯李伟,慈

圣太后父也,故籍山西,四维结为援。万历二年,复召掌詹事府。明年三月,居正请增 置阁臣,引荐四维,冯保亦与善,遂□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当是时,政事 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四维由居正进,谨事之,不敢相可否,随其 后,拜赐进官而已。居正卒,四维始当国。累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初,四维曲事居正,积不能堪,拟旨不尽如居正意,居正亦渐恶之。既得政,知中

外积苦居正,欲大收人心。会皇子生,颁诏天下,疏言:“今法纪修明,海宇宁谧,足称 治平。而文武诸臣不达朝廷励精本意务为促急烦碎致征敛无艺政令乖舛中外嚣然丧其乐 生之心。诚宜及此大庆,荡涤烦苛,弘敷惠泽,俾.四海烝黎,咸戴帝德,此固人心培国 脉之要术也。”帝嘉.纳之。自是,朝政稍变,言路亦发舒,诋居正时事。于是四维稍汲引 海内正人□居正所沉抑者。虽未即尽登用,然力反前事,时望颇属焉。寻以父丧归。服 将阕,卒。赠太师,谥文毅。

(选自《明史·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七》,有删改)

【注】①:俺答封贡,明朝隆庆四年发生的以非军事手段解决与鞑靼敌对关系的事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拱深器.之 器:器重

B.四维亦干.进不已 干:干扰

C.俾.四海烝黎 俾:使得

D.帝嘉.纳之 嘉:赞许

语文试卷B 第3 页(共8 页)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四维,博同里□崇古姊子也,以故亦习知边务

②遂□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

③于是四维稍汲引海内正人□居正所沉抑者

A.①且 ②与 ③为 B.①而 ②以 ③为

C.①而 ②与 ③因 D.①且 ②以 ③因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而文武诸臣不达朝廷/励精本意/务为促急/烦碎致征敛无艺/政令乖舛/中外嚣然 /丧其乐生之心

B.而文武诸臣不达朝廷励精本意/务为促急烦碎/致征敛无艺/政令乖舛中外/嚣然 丧其乐生之心

C.而文武诸臣不达朝廷励精本意/务为促急烦碎/致征敛无艺/政令乖舛/中外嚣然/ 丧其乐生之心

D.而文武诸臣不达朝廷/励精本意务为促急烦碎/致征敛无艺/政令乖舛/中外嚣然/ 丧其乐生之心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四维风流倜傥,有才华有智慧,明晓熟习时事。又因为和边境将领杨博、王 崇古相熟,所以也熟习了解边境的事务。

B.高拱执掌吏部,破格提拔张四维为翰林院学士。在俺答封贡事件中,张四维坚 定站在高拱一边,使和议顺利达成,高拱于是更加看重他。

C.张四维引起朝中很多官员的嫉恨,御史郜永春就说到,盐务法令的破坏是由张 四维和他舅舅这类权要以及张四维家人这些巨商所致。

D.张四维掌权后,迫于朝廷内外对张居正的厌恶,很不情愿地提拔了一些被张居 正打压的正直人士。

9._______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当是时,政事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4 分)

②自是,朝政稍变,言路亦发舒,诋居正时事。(3 分)

(2)张四维和张居正的关系主要经历了几个过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西施 西施 ①

唐﹒罗隐 林黛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②。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注】①选自《红楼梦》第64 回;②:儿家,古代年轻女子对其家的自称,犹言我家。

(1)两首诗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分)

(2)咏史诗最爱做翻案文章,这两首诗都是在歌咏西施,它们分别翻了什么案?又提 出了什么新的看法?(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 题,多选只按前3 题计分)(6 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或百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

(2)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国风·卫风·氓》)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语文试卷B 第4 页(共8 页)

(苏轼《赤壁赋》)

(4)住近湓江地低湿, 。其间旦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 小题,共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 小题。

阅读的意义与层次

我们可以将“阅读”这个词,区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我们自己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的东西时,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

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 因为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的理解力就已经与他们完全相当了。第二种意义是一个人试着读 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这个作者想 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这种双方水准不齐之下的沟通,肯定是会发生的, 否则,无论是透过演讲或书本,谁都永远不可能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东西了。这里的“学习” 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和你已经知道的资讯在同一水平的资 讯。

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要从阅读中获得一些和他原先熟知的事物相类似的新资讯,并不 是很困难的事。一个人对美国历史已经知道一些资料,也有一些理解的角度时,他只要用第 一种意义上的阅读,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类似资料,并且继续用原来的角度去理解。但是,假 设他阅读的历史书不只是提供给他更多资讯,而且还在他已经知道的资讯当中,给他全新的 或更高层次的启发。也就是说,他从中获得的理解超越了他原有的理解。如果他能试着掌握 这种更深一层的理解,他就是在做第二种意义的阅读了。他透过阅读的活动间接地提升了自 己,当然,不是作者有可以教他的东西也达不到这一点。

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

第一层次的阅读为基础阅读,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 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 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 两倍厚的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 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 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 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我们 要在这里强调的是,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 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 化的阅读。对阅读者来说,要求也非常多,就算他所阅读的是一本很简单、很容易懂的书也 一样。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 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 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 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虽然如此,主题阅 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 做到这样的阅读。

(摘自莫提默·J. 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语文试卷B 第5 页(共8 页)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5 分,选对 一项给2 分,多选不给分)

12. 结合文本,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

A.阅读与我们的理解力完全相当的读物,既增加我们的资讯又可以增进我们的理解力。

B. 一个人用第二种意义的阅读,可从任何一本书籍当中获得超越他原有理解的理解。

C.一个人只要摆脱了文盲的状态,开始认字,就可以拥有一定的基础阅读的技巧。

D.分析阅读不强调时间,它是在无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最好最完整的阅读。

E.主题阅读是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也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

13.根据文意,以下对“阅读层次”的说法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许多阅读者在只需要粗浅翻阅一本书的时候,却拿出了仔细阅读、理解一本书的时间。 他们忽视了检视阅读的价值。

B.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基础阅读。

C. 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 嚼与消化的。” 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D. 读者在阅读《桃花源记》时,不仅了解了作者陶渊明的人生经历还查阅了西晋时期的 社会状况,甚至把“桃花源”与“乌托邦”进行了比照阅读。这是一种主题式的阅读。

14.请根据文意概括“主题阅读”对阅读者的要求。(4 分)

15. 结合文章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 分)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注:畏友即在道义上、德行

上、学问上互相规劝砥砺,令人敬重的朋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 的进取性活动。我们书架里的书,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 需要仰视的书。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 小题。共l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 小题。

格桑梅朵

张玉兰(四川自贡)

①来到川藏线上这个道班的时候,正是一个凛冽的冬天,风像长了牙齿,龇牙咧嘴地向我 扑来。连绵的雪山矗立在眼前,一眼望去,是意料之中的一片纯白。

父亲在这条线上修了一辈子路,最后不得不带着一身的高原病回到家乡。临走时,也不 忘将我作为他的接班人。那时,我刚卫校毕业,本有大好的前途。可军人出生的父亲,却板 着一张脸,无比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你必须得去,那儿需要你这样懂医的人。

我知道有这样的父亲,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在母亲的哭哭啼啼中,我没有掉一滴泪, 把对父亲的怨恨装进行囊,毅然走进了这个雪山脚下的道班。

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荒凉,每年春夏时节,被大雪封了一冬的公路就格外的热闹。纤细 娇艳的格桑花蓬蓬勃勃一路开到雪山之巅;连绵不断的进藏汽车排起长龙,在蜿蜒而上的盘 山公路上蠕动;骑行爱好者们一路欢歌,摇着清脆的铃铛,从我们面前疾驰而过;还有那些 藏族老乡赶着自家的牛羊,从从容容地跨过公路,辗转到别的草场„„

公路上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这段28 公里长的川藏线 语文试卷B 第6 页(共8 页)

是属于我们道班管辖的,为了能保证这条路畅通,李大姐她们天不见亮就得起来去清理路面, 然后再回来吃早饭。

通常这个时候,我都还在睡懒觉,他们知道我憋屈,也不叫我出工,由着我的性子来。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因此我也放任着自己,我要让 我的父亲知道,是他毁了我的一生。

直到有一天,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接着是李大姐的呼喊:“幺妹儿,

快起来,要出人命了。”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只见几个藏族老乡抬进来一个老阿妈,呼 吸急促,脸色乌青。我被这慌乱的场面吓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阿妈的呻吟瞬间战

西施 罗隐的翻译篇十
《山东汕头一中2010届高三语文冲刺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徇私/驯熟 咆哮/肖像 惬意/提挈 连咳带喘/金蝉脱壳

B.偈语/鲫鱼 畏葸/玉玺 胴体/栋梁 耆年硕德/骐骥一跃

C.投奔/奔命 着急/着火 给养/给以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殷红 反省/省悟 罪不当罚/独当一面

2.依次填入下列各项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周边国家发生禽流感疫情后,中国便严阵以待,加强防范;在疫病进入国门后,沉着应战,以果断的措施顽强 。

②近日,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公安局普集街派出所民警马忠年勇斗持刀歹徒、血染警服的感人事迹在后稷故里广为 。

③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是一大批敢于率先冲破思想 的人们,吴敬琏便是其中之一。

④中国航天战略蓝图:2010年前,实现登月, 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间站在内的“地面—太空综合网”;而后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间航天基地。

A.狙击 传颂 樊篱 既而 B.狙击 传诵 藩篱 继而

C.阻击 传颂 樊篱 继而 D.阻击 传诵 藩篱 既而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南京城里,上到王府衙门,下到茶坊里巷,我这个老南京都是熟门熟路。

B.人体炸弹或许威力不大,但以牺牲肉体为代价的做法却极其残忍,就恐怖手段而言,恐怕无出其右了。

C.一些学校将奥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一些家长亦步亦趋,送孩子上奥数班,以增加上重点中学的几率。

D.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姚明去美国打球可能是件大事,可对于美国篮球巨星来说,他也许只是个不足齿数的小人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陈水扁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这就是“圣战”并不是一个能博得西方社会好感的词汇——最近几年,一些国际恐怖势力正是假借“圣战”之名,在全球各地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恐怖袭击。

B.中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应用及运行,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兴趣。

C.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再次告诫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SARS。

D.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元旦、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1分)

颜衎,字祖德,兖洲曲阜人。自言兖国四十五孙。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薄,以治行闻。再调临济令。临济多淫祠,有针姑庙者,里人奉之尤笃。衎至,即焚其庙。

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习,武臣之廉慎者,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苔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成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末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今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知温子彦儒授沂州刺史,衎拜殿中侍御史。 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史、检校左庶子,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瘅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连使促召至厥,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

末几,复出为天平军节度副使。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矢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有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起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赴厥,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遗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 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 显德初,上表求解官,

(2)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乾三年春,

卒于家,年七十四。

衎守章句,无文藻,然谅直孝悌,为时所推。(《宋史·列传二十九》)

[注](1)津遗:资助遗送。(2)祖饯:祭祀路神,引申为送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 少:稍微 B.遗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 祠:祭祀

C.冠盖相望,时人荣之 容:以„„为荣耀D.然谅直孝悌,为时所推 推:推荐

6.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D.习,武臣之廉慎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颜衎忠直的一组的是(3分)

①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 ②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③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 ④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 ⑤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 ⑥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⑤④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衎在符习手下为官时,由于曾因进献贺礼的事受到鞭刑,但符习也是一个清廉的人,事后对自己的做法非常后悔。

B.由于颜衎敢于以忠言相劝,做事端直,才使阴险固执、恃强自傲的青州主帅房知温和他的儿子最后能有个好的结局。

C.颜衎是个孝子,在得知父亲病重后,毅然辞官不做,回家侍候老人,晋祖多次派人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极力推辞。

D.起初颜衎曾因当权的王峻引荐而被重用,后来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被罢官回家,临行时朝内官员争相为他送行。

9 断句与翻译

(1)断句 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3分)

(2)翻译 ①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薄,以治行闻。(3分)

②望放臣还,遂其私养。(3分)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注)若解:如果能够。宰嚭:吴国太宰嚭。

(1)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选材、立意上的异同。(4分)

(2)两首诗的议论各具特色,请分别对这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2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庄子《逍遥游》)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4)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完成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 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周孰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一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寿,原因就在他们“眼前无非生机”。宋代董迪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生意,得之自然”。清代王概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诗意。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爱情。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也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把它们发掘出来,加以新的阐释,并把它们放在显眼的位置,使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和交流,这将大大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的沟通和互相认同,大大有助于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对于实现人类的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自《新华月报》2008年第1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充分体现了生态整体主义的观念。

B.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中国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己经成为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

C.作者认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造的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是一致的。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反映人类生态意识的内容,世界上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同样也有这种体现当今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E.“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画家的审美意识与西方画家有明显的区别。

1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美学范畴的是(3分)

A.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B.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

C.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D.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

14.请简要说明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出现的背景以及发掘、阐释、传播和交流类似内容的现实意义。(4分)

15.综观全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有哪些具体内涵?请分点概括。(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否则,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以下这篇散文,回答16—18题

心许子午兰

友人赠我一盆伶仃的植物,瘦长的叶子,顶部举着一簇花苞,那花苞左右分披了,一律是待放的姿态。友人告诉我说,这植物,脾性怪,偏在夜半开花,因而得名“子午兰”。

那夜为安妥几行文字,熬到很晚。忽而想起子午兰,该正是开花的时候吧?锨亮阳台的灯,果真看见子午兰开的正好!但与我平空猜想的不一样,不是热烈地全部绽放,而是仅开了一朵花。紫蓝颜色,指甲盖般大小,精致的花瓣,更加精致的花蕊,单单薄薄的样子,却不失风致——真个是禁得起端详的一种花呢!

次日起床,头一件事就是探头去看那朵子午兰,已经不十分精神了;中午下班回家再看时,却早谦卑地垂了头,寻不到半点儿昨夜的姿容。

那些日子就特别喜欢熬夜,熬到夜半时分,去看每次只开一朵的子午兰。有时分明看到分披两侧的花苞各自预备好了一个鼓胀胀的花蕾,在心里跟自己说:这回,可要开出一对姊妹花了!然而,那两个花苞仿佛决心要捍卫某种风格,夜半依然是一枝独放,另一枝呢,自然排到了次日。

就这样一天一朵地被美好地吊着胃口。二十多个花苞,足足赚走我二十几日的快乐。 很情愿为这棵子午兰付出些快乐的遐想。想她定然是不畏惧寂寞的一种花。不但选择了深夜,而且选择了独放。对着静静绽放的一朵紫蓝小花,总有向她诵读老杜那两句靓诗的冲动——“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嘿,你没觉出“商量”这个词用得妙极吗?设若我的子午兰也需要“商量”,她们该用怎样细嫩的嗓音呢?呢喃说着次第展露芳菲心事的话题,连枝叶都给熏香了呢!不想邀宠,无意争妍,慢条斯理地说出一个个漂亮的心愿,在完成了与星光的神秘对话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凋萎了自己。如果这一株植物也拥有一颗小小的心,它一定是淡定的,从容的,也无疑是聪慧的,睿智的。太欣赏它那么妥帖地安排好了自己的花期,努力迁延了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

如果,如果上帝也让我开出自己的一种花,昨天的我,或许会在选择的时刻惶惑,因为我同时爱着许多种花,掂量中,我定会被不得已的扬弃轻轻折磨;但是,今天,我已毅然决定让自己开成了子午兰!不在喧嚷的时刻喋喋不休地诉说,不在阳光与尘土交织的天空下迫不及待地披露心迹。珍藏着一个紫蓝色调的愿望,面对自己的灵魂,悄然打开。借一方无形的镜子,照见自己的无瑕的容颜。在这个“凋谢”无情地觊觎着每一个无辜生命的世界上,我愿意学着子午兰的样子,每天让自己开出一朵花,不急于和盘托出满心锦绣,不迫着他人喝彩,认真掐算着,精心安排好每一个日子,细水长流地支付自己的美丽心情。只要有花可开,就不允许生命与暗淡为伴。而当凋谢必然降临,就在自己的花影中欣然谢幕,不怨艾,不盘桓,走得果决而又凛然。

心许子午兰。唯愿我的爱从尘世的喧嚷中沉静地滤出,作别繁复与火爆,携着一个简约的梦想,步入一种全新的纯美境界„„

16.试分析结尾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7.请说说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18.作者为何要心许子午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答19—21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正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4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