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论语雍也第六篇一
《论语雍也篇第六》
论语雍也第六篇二
《第六章 论语雍也篇》
第六章 论语雍也篇
zǐ yuē yōng yě kě shǐ nán miàn ān chuān qí shě zhū 川 其 舍 诸。
zǐ yuē huí yě qí xīn sān yuâ bù wãi rãn qí yú zã rì yu子 曰:雍 也 可 使 南 面。
zhîng gōng wân zǐ sāng bï zǐ zǐ yuē kě yě jiǎn zhîng gōng yuē jū
子 曰:回 也,其 心 三 月 不 违 仁,其 余,则 日 月
jìng ãr xíng jiǎn yǐ lín qí mín bú yì kě hū jū jiǎn ãr xíng jiǎn zhì yān ãr yǐ yǐ
敬 而 行 简,以 临 其 民,不 亦 可 乎。居 简 而 行 简, 焉 而 已 矣。
wú nǎi tài jiǎn hū zǐ yuē yōng zhī yán rán jì kāng zǐ wân zhîng yïu kě shǐ cïng zhâng yě yú zǐ yuē yïu yě 仲 弓 问 子 桑 伯 子。子 曰:可 也,简。仲 弓 曰:居 无 乃 大 简 乎。子 曰:雍 之 言 然。
āi gōng wân dì zǐ shú wãi hào xuã kǒng zǐ duì yuē yǒu yán huí
zhě 季 康 子 问:仲 由 可 使 从 政 也 欤?子 曰:由 也 ǒ yú cïng zhâng hū hã yǒu yuē cì yě kě shǐ cïng zhâng yě yú yuē 从 政 乎 何 有?曰:赐 也 可 使 从 政 也 欤?曰:
哀 公 问:弟 子 孰 为 好 学?孔 子 对 曰:有 颜 回 者 cì yě dá yú cïng zhâng hū hã yǒu yuē qiú yě kě shǐ cïng zhâng yě yú hào xuã bù qiān nù bú âr guî bú xìng duǎn mìng sǐ yǐ jīn yě zã wū 也 达,于 从 政 乎 何 有?曰:求 也 可 使 从 政 也 欤?
ē qiú yě yì yú cïng zhâng hū hã yǒu 好 学,不 迁 怒,不 贰 过,不 幸 短 命 死 矣:今 也 则 亡,
wâi wãn hào xuã zhě yě 也 艺,于 从 政 乎 何 有。
jì shì shǐ mǐn zǐ qiān wãi bì zǎi mǐn zǐ qiān yuē shàn wâi wǒ cí 未 闻 好 学 者 也。
zǐ huá shǐ yú qí rǎn zǐ wãi qí mǔ qǐng sù zǐ yuē yǔ zhī fǔ 季 氏 使 闵 子 骞 为 费 宰。闵 子 骞 曰:善 为 我 辞
子 华 使 于 齐,冉 子 为 其 母 请 粟。子 曰:与 之 ān rú yǒu fù wǒ zhě zã wú bì zài wân shàng yǐ
qǐng yì yuē yǔ zhī yǔ rǎn zǐ yǔ zhī sù wǔ bǐng zǐ yuē chì zhī 有 复 我 者,则 吾 必 在 汶 上 矣。
请 益,曰:与 之 庾。冉 子 与 之 粟 五 秉。子 曰:赤 之 ï niú yǒu jí zǐ wân zhī zì yǒu zhí qí shǒu yuē wáng zhī mìng shì qí yě chãng fãi mǎ yì qīng qiú wú wãn zhī yě jūn zǐ zhōu jí búyǐ
适 齐 也,乘 肥 马,衣 轻 裘;吾 闻 之 也,君 子 周 急 不
jì fù 伯 牛 有 疾,子 问 之,自 牖 执 其 手,曰:亡 之 命 矣
fú sī rãn yě ãr yǒu sī jí yě sī rãn yě ãr yǒu sī jí yě 继 富。
yuán sī wãi zhī zǎi yǔ zhī sù jiǔ bǎi cí zǐ yuē wú yǐ
yǔ 人 也 而 有 斯 疾 也,斯 人 也 而 有 斯 疾 也。 ǐ yuē xián zāi huí yě yì dān shí yì piáo yǐn zài lîu xiàng
原 思 为 之 宰,与 之 粟 九 百,辞。子 曰:毋,以 与
ěr lín lǐ xiāng dǎng hū
尔 邻 里 乡 党 乎。 子 曰:贤 哉,回 也。一 箪 食,一 瓢 饮,在 陋 巷, ãn bù kān qí yōu huí yě bù gǎi qí lâ xián zāi huí yě
zǐ wâi zhîng gōng yuē lí niú zhī zǐ xīng qiě jiǎo suī yù wù yî
rǎn qiú yuē fēi bù yuâ zǐ zhī dào lì bù zú yě zǐ yuē lìī zhě
冉 求 曰:非 不 悦 子 之 道,力 不 足 也。子 曰:力
bù zú zhě zhōng dào ãr fâi jīn rǔ huà 者。 ǐ yuē zhōng rãn yǐ shàng kě yǐ yǔ shàng yě zhōng rãn yǐ xià bù 不 足 者,中 道 而 废,今 汝 画。
zǐ wâi zǐ xià yuē rǔ wãi jūn zǐ rú wú wãi xiǎo rãn rú 子 曰:中 人 以 上,可 以 语 上 也;中 人 以 下,不 kě yǐ yǔ shàng yě
子 谓 子 夏 曰:汝 为 君 子 儒,无 为 小 人 儒。 可 以 语 上 也。
zǐ yïu wãi wǔ chãng zǎi zǐ yuē rǔ dã rãn yān ěr hū yuē yfán chí wân zhì zǐ yuē wù mín zhī yì jìng guǐ shãn ãr yuǎn zhī 樊 迟 问 知。子 曰:务 民 之 义,敬 鬼 神 而 远 之,
子 游 为 武 城 宰。子 曰:汝 得 人 焉 耳 乎?曰:有 ě wâi zhì yǐ wân rãn yuē rãn zhě xiān nán ãr hîu huî kě wâi rãn yǐ tán tái miâ míng zhě xíng bù yïu jìng fēi gōng shì wâi cháng zhì yú yǎn zh 谓 知 矣。问 仁,曰:仁 者 先 难 而 后 获,可 谓 仁 矣。 澹 台 灭 明 者,行 不 由 径,非 公 事 未 尝 至 于 偃 之 ǐ yuē zhì zhě lâ shuǐ rãn zhě lâ shān zhì zhě dîng rãn zhě jìng shì yě 子 曰:智 者 乐 水,仁 者 乐 山;智 者 动,仁 者 静;
ì zhě lâ rãn zhě shîu 室 也。
zǐ yuē mâng zhī fǎn bù fá bēn ãr diàn jiāng rù mãn câ qí m 者 乐,仁 者 寿。 zǐ yuē qí yí biàn zhì yú lǔ lǔ yí biàn zhì yú dào 子 曰:孟 之 反 不 伐,奔 而 殿,将 入 门,策 其 马
yuē fēi gǎn hîu yě mǎ bú jìn yě 子 曰:齐 一 变 至 于 鲁,鲁 一 变 至 于 道 。
zǐ yuē gū bù gū gū zāi gū zāi 曰,非 敢 后 也,马 不 进 也。
zǐ yuē bù yǒu zhù tuï zhī nìng ãr yǒu sîng zhāo zhī měi nán hū mi 子 曰:觚 不 觚,觚 哉,觚 哉。
子 曰:不 有 祝 鮀 之 佞,而 有 宋 朝 之 美,难 乎 免 ǎi wǒ wân yuē rãn zhě suī gào zhī yuē jǐng yǒu rãn yān qí cïng
yú jīn zhī shì yǐ ī
于 今 之 世 矣。
zǐ yuē shuí nãng chū bù yïu hù hã mî yïu sī dào yě 宰 我 问 曰:仁 者 虽 告 之 曰,井 有 人 焉,其 从 之 yě zǐ yuē hã wãi qí rán yě jūn zǐ kě shì yě bù kě xiàn yě
子 曰:谁 能 出 不 由 户,何 莫 由 斯 道 也。 曰:何 为 其 然 也。君 子 可 逝 也,不 可 陷 也; zǐ yuē zhì shâng wãn zã yě wãn shâng zhì zã shǐ wãn zhì bīn bīnkě qī yě bù kě wǎng yě
子 曰:质 胜 文 则 野,文 胜 质 则 史,文 质 彬 彬, 欺 也,不 可 罔 也。
rán hîu jūn zǐ zǐ yuē jūn zǐ bï xuã yú wãn yuē zhī yǐ lǐ yì kě yǐ fú pà
然 后 君 子。
zǐ yuē rãn zhī shēng yě zhí wǎng zhī shēng yě xìng ãr miǎn 子 曰:君 子 博 学 于 文,约 之 以 礼,亦 可 以 弗 畔
yǐ fú 子 曰:人 之 生 也 直,罔 之 生 也 幸 而 免。
zǐ yuē zhī zhī zhě bù rú hào zhī zhě hào zhī zhě bù rú lâ 夫。
子 见 南 子,子 路 不 悦。夫 子 矢 之 曰:予 所 否 tiān yàn zhī tiān yàn zhī zǐ yuē zhì yú dào jù yú dã yī yú rãn yïu yú yì 子 曰:志 于 道,据 于 德,依 于 仁,游 于 艺。
ǐ yuē zì xíng shù xiū yǐ shàng wú wâi cháng wú huì yān 天 厌 之、天 厌 之。
zǐ yuē zhōng yōng zhī wãi dã yě qí zhì yǐ hū mín xiǎn jiǔ yǐ 子 曰:自 行 束 修 以 上,吾 未 尝 无 诲 焉。
子 曰:中 庸 之 为 德 也,其 至 矣 乎。民 鲜 久 矣。 ǐ yuē bú fân bù qǐ bù fěi bù fā jǔ yī yú bù yǐ sān yú zǐ gîng yuē rú yǒu bï shī yú mín ãr nãng jì zhîng hã rú kě wâi子 贡 曰:如 有 博 施 于 民,而 能 济 众,何 如?可 谓子 曰:不 愤 不 启,不 悱 不 发,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ǎn zã bú fù yě
rãn hū zǐ yuē hã shì yú rãn bì yě shâng hū yáo shùn qí yïu bìng zhū 不 复 也。
zǐ shí yú yǒu sāng zhě zhī câ wâi cháng bǎo yě 仁 乎?子 曰:何 事 于 仁,必 也 圣 乎,尧 舜 其 犹 病 fú rãn zhě jǐ yù lì ãr lì rãn jǐ yù dá ãr dá rãn nãng jìn qǔ子 食 于 有 丧 者 之 侧,未 尝 饱 也。
夫 仁 者,己 欲 立 而 立 人,己 欲 达 而 达 人,能 近 取 ǐ yú shì rì kū zã bù gē
pì kě wâi rãn zhī fāng yě yǐ 子 于 是 日 哭,则 不 歌。
zǐ wâi yán yuān yuē yîng zhī zã xíng shě zhī zã cáng wãi wǒ yǔ ěr 譬,可 谓 仁 之 方 也 已。
第七章 论语述而篇 子 谓 颜 渊 曰:用 之 则 行,舍 之 则 藏,惟 我 与 尔
zǐ yuē shù ãr bú zuî xìn ãr hào gǔ qiâ bǐ yú wǒ lǎo pãǒu shì fú zǐ lù yuē zǐ xíng sān jūn zã shuí yǔ zǐ yuē bào hǔ pí子 曰:述 而 不 作,信 而 好 古,窃 比 于 我 老 彭。 zǐ yuē mî ãr zhì zhī xuã ãr bú yàn huì rãn bú juàn hã yǒu yú 是 夫。子 路 曰:子 行 三 军 则 谁 与?子 曰:暴 虎 冯
子 曰:默 而 识 之,学 而 不 厌,诲 人 不 倦,何 有 于hã sǐ ãr wú huǐ zhě wú bù yǔ yě bì yě lín shì ãr jù hào mï
wǒ zāi 而 无 悔 者,吾 不 与 也。必 也 临 事 而 惧,好 谋
ãr chãng zhě yě 我 哉。
n zǐ yuē dã zhī bù xiū xuã zhī bù jiǎng wãn yì bù nãng xǐ bú shà 成 者 也。 ǐ yuē fù ãr kě qiú yě suī zhí biān zhī shì wú yì wãi zhī
子 曰:德 之 不 修,学 之 不 讲,闻 义 不 能 徙,不 善bù nãng gǎi shì wú yōu yě 子 曰:富 而 可 求 也,虽 执 鞭 之 士,吾 亦 为 之。 ú bù kě qiú cïng wú suǒ hào
不 能 改,是 吾 忧 也。
zǐ zhī yàn jū shēn shēn rú yě yāo yāo rú yě
子 之 燕 居,申 申 如 也,夭 夭 如 也。
不 可 求,从 吾 所 好。 zǐ zhī suǒ shân zhāi zhàn jí 子 之 所 慎:齐、战、疾。 zǐ yuē shân yǐ wú shuāi yě jiǔ yǐ wú bú fù mâng jiàn zhōu gōng ǐ zài qí wãn sháo sān yuâ bù zhī rîu wâi yuē bù tú wãi yuâ
子 在 齐 闻 韶,三 月 不 知 肉 味。曰:不 图 为 乐 之
zhì yú sī yě 子 曰: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师 焉。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qí bú shàn zhě ãr gǎi zhī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rǎn yǒu yuē fū zǐ wâi wâi jūn hū zǐ gîng yuē nuî wú jiāng wâzǐ yuē tiān shēng dã yú yǔ huán tuí qí rú yǔ hã
冉 有 曰:夫 子 为 卫 君 乎?子 贡 曰:诺,吾 将 问 子 曰:天 生 德 于 予,桓 魋 其 如 予 何。
zhī rù yuē bï yí shū qí hã rãn yě yuē gǔ zhī xián rãn yě zǐ yuē âr sān zǐ yǐ wǒ wãi yǐn hū wú wú yǐn hū ěr wú w之。入,曰:伯 夷、叔 齐 何 人 也?曰:古 之 贤 人 也。
yuē yuàn hū yuē qiú rãn ãr dã rãn yîu hã yuàn chū yuē fū zǐ bú子 曰:二 三 子 以 我 为 隐 乎,吾 无 隐 乎 尔,吾 无 íng ãr bù yǔ âr sān zǐ zhě shì qiū yě 至 于 斯 也。
曰:怨 乎?曰:求 仁 而 得 仁,又 何 怨。出,曰:夫 子 不 而 不 与 二 三 子 者,是 丘 也。
wâi yě ǐ yǐ sì jiào wãn xíng zhōng xìn
为 也。 子 以 四 教:文、行、忠、信。
zǐ yuē fàn shū shí yǐn shuǐ qǔ gōng ãr zhěn zhī lâ yì zài qí zhōng zǐ yuē shâng rãn wú bù dã ãr jiàn zhī yǐ dã jiàn jūn zǐ zhě
子 曰:饭 疏 食 饮 水,曲 肱 而 枕 之,乐 亦 在 其 中 子 曰:圣 人 吾 不 得 而 见 之 矣,得 见 君 子 者, yǐ bù yì ãr fù qiě guì yú wǒ rú fú yún sī kě yǐ zǐ yuē shàn rãn wú bù dã ãr jiàn zhī yǐ dã jiàn yǒu hãng 矣。不 义 而 富 且 贵,于 我 如 浮 云。 可 矣。子 曰:善 人 吾 不 得 而 见 之 矣,得 见 有 恒 zǐ yuē jiā wǒ shù nián wǔ shí yǐ xuã yì kě yǐ wú dà guî y ě sī kě yǐ wū ãr wãi yǒu xū ãr wãi yíng yuē ãr wãi tài nán
子 曰:加 我 数 年,五、十 以 学 易,可 以 无 大 过 ū
zǐ suǒ yǎ yán shī shū zhí lǐ jiē yǎ yán yě 斯 可 矣。亡 而 为 有,虚 而 为 盈,约 而 为 泰,难 乎
ǒu hãng yǐ 子 所 雅 言,诗 书 执 礼,皆 雅 言 也。
yâ gōng wân kǒng zǐ yú zǐ lù zǐ lù bú duì zǐ yuē rǔ xī bù 恒 矣。
ǐ diào ãr bù gāng yì bù shâ xiǔ 叶 公 问 孔 子 于 子 路。子 路 不 对。子 曰:汝 奚 不yuē qí wãi rãn yě fā fân wàng shí lâ yǐ wàng yōu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子 钓 而 不 纲,弋 不 射 宿。
zǐ yuē gài yǒu bù zhī ãr zuî zhī zhě wǒ wú shì yě duō wãn 曰,其 为 人 也,发 愤 忘 食,乐 以 忘 忧,不 知 老 之 将
zhì yún ěr 子 曰:盖 有 不 知 而 作 之 者,我 无 是 也;多 闻,
zã qí shàn zhě ãr cïng zhī duō jiàn ãr zhì zhī zhī zhī cì yě 至 云 尔。
zǐ yuē wǒ fēi shēng ãr zhī zhī zhě hào gǔ mǐn yǐ qiú zhī zhě y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多 见 而 识 之,知 之 次 也。 hù xiāng nán yǔ yán tïng zǐ jiàn mãn rãn huî zǐ yuē yǔ qí jìn 子 曰: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好 古,敏 以 求 之 者 也。 zǐ bù yǔ guài lì luàn shãn 互 乡 难 与 言,童 子 见,门 人 惑。子 曰:与 其 进
yě bù yǔ qí tuì yě wãi hã shân rãn jiã jǐ yǐ jìn yǔ qí jiã yě 子 不 语:怪、力、乱、神。
bù bǎo qí wǎng yě 子 疾 病,子 路 请 祷。子 曰:有 诸?子 路 对 曰:有
zhī lěi yuē dǎo ěr yú shàng xià shãn qí zǐ yuē qiū zhī dǎo jiǔ 不 保 其 往 也。
zǐ yuē rãn yuǎn hū zāi wǒ yù rãn sī rãn zhì yǐ ǐ
子 曰:仁 远 乎 哉?我 欲 仁,斯 仁 至 矣。 曰:祷 尔 于 上 下 神 祇。子 曰:丘 之 祷 久 矣。
chãn sī bài wân zhāo gōng zhī lǐ hū kǒng zǐ yuē zhī lǐ kǒng zǐzǐ yuē shē zã bú xùn jiǎn zã gù yǔ qí bú xùn yě nìng gù
陈 司 败 问:昭 公 知 礼 乎?孔 子 曰:知 礼。孔 子 子 曰:奢 则 不 逊,俭 则 固;与 其 不 逊 也,宁 固。 tuì yī wū mǎ qī ãr jìn zhī yuē wú wãn jūn zǐ bù dǎng jūn zǐ y zǐ yuē jūn zǐ tǎn dàng dàng xiǎo rãn cháng qī qī
ì 子 曰:君 子 坦 荡 荡,小 人 长 戚 戚。
退。揖 巫 马 期 而 进 之 曰:吾 闻 君 子 不 党,君 子 亦 ǐ wēn ãr lì wēi ãr bù měng gōng ãr ān
dǎng hū jūn qǔ yú wú wãi tïng xìng wâi zhī wú mâng zǐ jūn ãr zhī lǐ 子 温 而 厉,威 而 不 猛,恭 而 安。
党 乎?君 取 于 吴,为 同 姓,谓 之 吴 孟 子。君 而 知 第八章 论语泰伯篇
shú bù zhī lǐ wū mǎ qī yǐ gào zǐ yuē qiū yě xìng gǒu yǒu guî ǐ yuē tài bï qí kě wâi zhì dã yě yǐ yǐ sān yǐ tiān xià ràng 孰 不 知 礼!巫 马 期 以 告。子 曰:丘 也 幸,苟 有 过,
rãn bì zhī zhī 子 曰:泰 伯 其 可 谓 至 德 也 已 矣,三 以 天 下 让,
ín wú dã ãr chēng yān 人 必 知 之。
zǐ yǔ rãn gē ãr shàn bì shǐ fǎn zhī ãr hîu hâ zhī 无 得 而 称 焉。
zǐ yuē gōng ãr wú lǐ zã láo shân ãr wú lǐ zã xǐ yǒng ãr wú 子 与 人 歌 而 善,必 使 反 之,而 后 和 之。
zǐ yuē wãn mî wú yïu rãn yě gōng xíng jūn zǐ zã wú wâi zhī子 曰:恭 而 无 礼 则 劳,慎 而 无 礼 则 葸,勇 而 无
子 曰:文,莫 吾 犹 人 也,躬 行 君 子,则 吾 未 之 ǐ zã luàn zhí ãr wú lǐ zã jiǎo jūn zǐ dǔ yú qīn zã mín xīng yú yǒu dã 则 乱,直 而 无 礼 则 绞。君 子 笃 于 亲,则 民 兴 于
ãn gù jiù bù yí zã mín bù tōu 有 得。
zǐ yuē ruî shâng yǔ rãn zã wú qǐ gǎn yì wãi zhī bú yàn hu 旧 不 遗,则 民 不 偷。
ì zēng zǐ yǒu jí zhào mãn dì zǐ yuē qǐ yǔ zú qǐ yǔ shǒu
子 曰:若 圣 与 仁,则 吾 岂 敢,抑 为 之 不 厌,诲 ī
rãn bú juàn zã kě wâi yún ěr yǐ yǐ gōng xī huá yuē zhâng wãi dì z曾 子 有 疾,召 门 弟 子 曰:启 予 足,启 予 手。诗
ún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rú lín shēn yuān rú lǚ bï bīng ãr jīn ãr hîu 人 不 倦,则 可 谓 云 尔 已 矣。公 西 华 曰:正 唯 弟 子 战 兢 兢,如 临 深 渊,如 履 薄 冰。而 今 而 后, bù nãng xuã yě wú zhī miǎn fú xiǎo zǐ
不 能 学 也。
zǐ jí bìng zǐ lù qǐng dǎo zǐ yuē yǒu zhū zǐ lù duì yuē
知 免 夫,小 子。 zēng zǐ yǒu jí mâng jìng zǐ wân zhī zēng zǐ yán yuē niǎo zhī jiāng sǐ
论语雍也第六篇三
《《论语雍也第六》公开课教案》
论语雍也第六篇四
《论语雍也篇第六第21章讲解提纲及资料》
雍也篇第六第21章
1. 关键词讲解。中人,表明人某一方面所在的水平,不是给人划分阶层。对每一个人,其
某一方面均可以有上中下的区别。可以是相对概念,也可以是绝对概念。
2. 全句本义。一种原则。
3. 对他人.
3.1 教导他人,因材施教.
为什么?《四书》。
如何理解上述原因?如欣赏一部电影,一幅画等。水平不到是无法欣赏的。
3.2 与别人交流的原则。举例:对人讲仁义和讲利益之间的不同。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区别。
4. 对自己,自我培养的一种方式:循序渐进。学习、做研究等。
做不符自己的水平的事,会让人失去积极性,难以继续。如拔苗助长。
5. 疑问:就上述的解释而言,都没有包括“中人”。
都包括中人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以上”、“以下”,上、下做动词。“语上”、“语下”,上、下为名词。(见材料2)上下是变化的过程。
中人通过学习和训诲提高了,就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人舍弃训诲和学习降低了,就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了。
有劝学的意味。
网络材料
1.
心性高低不同的人对于善恶、好坏、智愚、是非、美丑等,判断标准不一,常引发不必要的比较、争论、误解等。以“中人”为例,应以什么标准来界定呢?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互有所短,但是别忘了,千古以来,世人在迷中的一切作为,是有一个不变不动的道德标准在衡量着的,如果以这个道德标准来衡量一切,那一切也就简单了,少了比较、争论和误解。因此,以心性高低或道德水平来判定一个人的修养比较适当。然而当今社会人心,不一定重视道德修养,甚至认为越“尖滑”越好,越不容易吃亏,越不容易被欺负,越聪明,因为衡量标准都反了。
人的心性、道德修养的高低,不只是包括悟性,还有在明白道理之后在生活中实践,言行表现的结果在证实着自己理解的道理,越做越好,修正自己的心性,升华上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忍受不少痛苦,守住心性,舍弃了一些执著和欲望,自己也具有了一些方面的德行。从循序渐进、教不躐等、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来看,中人以上他的心性和衡量标准不会偏离正道太远,较高的学问和道理,他不难接受;中人以下他的心性和衡量标准已经偏离正道太远了,衡量标准可能都反了,听到较高的学问和道理,他容易起反感、争论和误解,甚至反面理解,这也不符合循序渐进、教不躐等、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想想看:要让心性低的人,一下子明白很高的理,并且去提高心性,忍受很大的痛苦,舍弃很多执著和欲望,这不是太强人所难了吗?正是所谓“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智的人不会不知这道理的。
2.
怎样理解孔子的“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
作者:王明仁
一.
《论语• 雍也》记录了孔子这样一句话: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怎样理解这一句话呢?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译成这样:
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①
那么,“中等水平以上的人” 和“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又都是什么人呢?这里包括不包括“中等水平的人”在内呢?该《译注》所附《论语词典》解释“以”字时说:“小品词,和方位词结合(3次):中人以上。”② 根据这种解释,孔子这一句话的“以上”和“以下”就是小品词“以”和方位词“上”、“下”的结合。这样,“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就等于“中等水平之上的人”和“中等水平之下的人”,当然不包括“中人”在内。
《汉语大词典》解释“以上”时说:“①表示品第、数量 、级别、位置等在某一点之上。” 解释“以下”时说“①表示位置、品第、级别、数量等在某一点之下。”并引用《论语• 雍也》孔子这一句话证明自己“在某一点之下的观点。③按照该词典的观点和引证,“中人以下”就是“在中人之下”,“中人以上”就是“在中人之上”,都不包括“中人”在内。
按照《论语译注》和《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中人以上”应该是高于“中人”的人,“中人以下”应该是低于“中人”的人。这倒很符合《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观点。《八百词》解释“以上”时说:“[方位]高于或前于某一点。” 解释“以下”时说:“[方位]低于或后于某一点。”④ 但是,关于高于和低于“中人”的人,孔子已有“上知”和“下愚”这样明确的概念,为什么不直称“上知”和“下愚”,还要绕个弯子称“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呢?这种解释是值得怀疑的。
类似这样的引用,古人有欧阳修和王安石。例如:
1.贤者诚而明之,不假言之道也。愚者鲜能及之,虽言之,弗可晓也。故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
2. 夫出中人之上者,虽穷而不失为君子;出中人之下者,虽泰而不失为小人。唯中人不然,穷则为小人,泰则为君子。(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例1 欧阳修实际上以“中人以上”对应“贤者”,“中人以下”对应“愚者”,都不包括“中人”在内。例2 王安石更近了一步,不仅只借用了“中人”这一概念,连“以上” 和“以下”也改成了“之上”和“之下”,与孔子的“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的结构和表义完全不同了。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去理解孔子的“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那就成了“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就同《论语译注》和《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完全一样了,都不符合孔子的原意。
二.
孔子关于“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一句话,自先秦以来,文人们就不断地引用和解释。例如:
3.不识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足以为法乎?故于此乎,自中人以上皆曰:若昔者三代圣王,足以为法矣。(墨子•明鬼下)
4. 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以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5.人之有生,修短贵贱,圣人固常言命矣。至于纤芥得丧,行止饮啄,亦莫不有前定者焉,中人以上,罔有不闻其说。(钟辂《前定录序》)
6.自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后汉书• 儒林列传)
7.佛为中国大患,非止中人以下,聪明之智一有惑焉,有不能解者矣。(欧阳修《集古
录跋尾卷六》)
8.然臣闻帝王之治,必先正风俗。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中人自勉于善,则人主耳目众多,易与为治;中人自弃于恶,则臣下朋党藩殖,易以为非。(苏辙 《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
这些引用虽然与孔子的“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的用法并不相同,只是借用了孔子“中人”、“上知”和“下愚”的概念,但是涉及到了“以上”和“以下”的用法问题。汉语“以上”和“以下”的用法,除了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表示指代以外,主要是同名词性成分N组合成N以上和N以下结构表达范围、概数和方位。表达范围,就是表达一系列的人员、事物或数量。例3-8的N以上和N以下结构都是表达范围的,也就是哪些人怎么样,其中包括范围的起点N在内,也就是包括中人在内。这种引用,其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古汉语“已上、已下”和“以上、以下”通用。这样的结构,是介宾短语限制动词“上”或“下”的动词性偏正短语,它的表义包括范围的起点“中人”或“中材”等在内。所以有的前边加个表示起点的介词“自”字。前边加“自”等介词,“以”是连词;不加“自”等介词,“以”是介词,介词宾语前置。
这种引用同前边《论语译注》等的解释正好相反,“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包括“中人”在内。如果用这样的引用和表义去理解孔子的这一句话,那就成了“从中人往上,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从中人往下,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这样,两面都包括“中人”,文理不通。
三.
对于孔子“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一句话,古代许多人的引用和解释,并没有直接涉及“以上” 和“以下”的表义和用法,而是着眼于“中人” 、“上智” 、“下愚”进行解释和引用,所以“纷纷而不能一也”。《汉书•古人今表》序说:
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生而知者,上也;学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
这里,《汉书》把“中人”与“上智”和“下愚”相对应,从人性的角度,就人的品质善恶加以解释。
东汉王充《论衡•本性篇》说得更鲜明:
余固以孟轲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孙卿言人性恶者,中人以下者也;扬雄言人性善恶混者,中人也。
孙卿即荀子,汉代人为避宣帝刘询讳,称荀卿为孙卿。这里王充明确地用人性善恶的观念解释“中人”、 “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根据他的解释,“中人以上”等于高于“中人”的“上智”,“中人以下”等于低于“中人”的“下愚”,都不包括“中人”在内。
同前两人一样,唐代韩愈也从人性善恶的角度对孔子这一句话做过引申: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韩愈《原性》)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引用“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实际上还是从孔子这一句话出发阐释性善性恶的。作者以性善、性恶和善恶混对应“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和“中人”,与《汉书》和《论衡》的说法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韩愈指出了无论“上智”、“下愚”还
是“中人”,其实都是可以变化的。
我们说,孔子这一句话其实并不是言人之性善性恶的,而是说人的才智的。《论语•阳货》只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孔子以“中人”与“上知”和“下愚”相对应。所以,王安石的批评是对的。他说:
其所谓愚智不移者,才也,非性也。性者,五常之谓也。才者,愚智昏明之品也。„„性者,生之质也,五常是也。虽上智与下愚,均有之矣。„„故曰:仲尼、子思、孟轲之言,有才性之异,而荀卿乱之。扬雄、韩愈惑乎上智下愚之说,混才与性而言之。(王安石《性论》)
苏轼也批评过“才”和“性”相混的现象。他说:
夫性与才相近而不同,其别不啻若曰白黑之异也。圣人之所与小人共之,而皆不能逃焉,是真所谓性也。而其才固将有所不同。„„天下之言性者,皆杂乎才而言之,是以纷纷而不能一也。
王安石还批评了愚智不移的行而上学的观点。他说:
上智也,下愚也,中人也,其卒也命之而已矣。„„夫非生而不可移也。(王安石《性说》)
这里,王安石和苏轼批评人们混淆“性”与“才”,解释孔子“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时大谈性善性恶,结果“终莫能通”。智与不智,要看最后学习的结果命之,不是与生俱来不可移的。
四.
无论“性”、“才”相混的,还是批评“性”、“才”相混的,其实都没有触及孔子这一句话的关键问题。实际上,这一句话的关键是“以上”和“以下”的用法,“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到底是怎么样的结构,这里包括不包括“中人”在内,“可以语上”和“不可以语上”的究竟指谁?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语言简略,语义含混。没有前后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记录这么一句话,后人理解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而不能一”,是不奇怪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孔子的这一句话呢?恐怕唐宋一些文人的理解和解释会给我们以启示。例如:
9.颜师古注《汉书•古今人表》序所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说:“言中庸之人渐于训诲,可以知上智之所知也。”
10.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韩愈《原性》)
11.中人之心,可上可下:劝之则迁于善,舍之则陷于恶。故曰:惩劝之废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惩劝之行也,引中人而纳诸君子之途。是知劝沮之道,不可一日无也。(白居易《策林二》)
12.君子之性,爱怒淡然,不出道。中人可以上下者,有爱拘于礼,有怒惧于法也。 (杜牧《三子言性辨》)
13.孔子所谓中人可以上下,而上智与下愚不移者,是论其才也。(苏轼《扬雄论》) 这些人的理解和解释,无论“性”与“才”混还是不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而是发展地看问题,对应“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是可以发展变化的。通过训诲和学习,中人的智力可以上升;舍弃训诲和学习,智力就会下降。他们理解的“上”和“下”都是动词,而不是《论语译注》所说的方位词。“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都是主谓结构,是陈述主语“中人”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化的。这样,“中人以上”就是“中人诲以上”,“中人以下”就是“中人舍以下”。“以”如果换成连词“而”,就是“中人诲而上”,“中人舍而下”。中人通过学习和训诲提高了,就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人舍弃训诲和
学习降低了,就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了。这样的理解,与前边的各种解释和引用都不同,但是符合孔子的原意。
与孔子这一句话相似的,是《管子》里的一句话:
14.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万家以下[上],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下],则去山泽可矣。(管子•八观第十三)
这一句话比孔子那一句话容易理解就是它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前边已经提出“万家之众”“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就山泽”和“去山泽”的肯定不包括“万家”在内。有人怀疑“以上”和“以下”传写时“上”和“下”互易了,这对语义的理解有一定的影响,对结构分析无大妨碍。这一例如果按照前边例3“自中人以上”和例6“自中智以下”的引用来理解肯定不合适,因为“万家以下”和“万家以上”不包括“万家”在内。这里的“万家以下”和“万家以上”也应该是主谓结构,“以上”和“以下”陈述主语“万家”减少或增加的变化。无论减少或增加都不会等于原数。所以不包括原数“万家”在内。这说明,孔子那一句话的用法不是绝无仅有的,是有这种用法存在的。所不同的是,人无论怎样变化,还是他这个人;数字的变化,就不是原数了。这是语义问题,不是结构问题,主谓结构是相同的。
总而言之,孔子的“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不是指人性,而是指才智,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智”和“下愚”。这种用法,既不同于“中人之上”和“中人之下”,也不同于“从中人往上”和“从中人往下”,而是构成主谓结构陈述“中人”提高或降低的变化。这里的“上”和“下”是动词而不是方为词,“以”是连词而不是介词。与孔子这一句用法相同的是《管子》的“万家以下”和“万家以上”。这就是我们分析历代文人们的解释和引用所得出的结论,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①杨伯峻 《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63年4月,66页。
②同①,235页
③见《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11月,1卷1083页。
④见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544、546页
论语雍也第六篇五
《论语 雍也第六》
论语雍也第六篇六
《论语雍也[3-5]》
论语雍也第六篇七
《论语雍也》
《论语·雍也》节选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论语·雍也》节选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论语雍也第六篇八
《论语-雍也第六》
论语雍也第六篇九
《《论语》雍也第六练习》
上一篇:观潮翻译阅读答案
下一篇:珍惜时间演讲稿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