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颖,江上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董颖,江上篇一
《诗歌鉴赏江上 董颖》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作品注释: 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作品鉴赏 全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并不陷于颓丧,表现出诗人阔大开朗的精神气质。 “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摩挲数尺沙边柳”,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待汝成阴系钓舟”一句可谓石破天惊,神来之笔,出人意表。千百年来,诗人们的笔下,“柳”总与“别”相关,诗人在这里却不落窠臼,另翻新意,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运思既妙,立意也高,字面上并不曾诉说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这就比明白道出显得更动人、更隽永。著一“系”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作者简介 董颖 (生卒年不详)字仲达,德兴人。根据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六的记载,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跟韩驹、徐俯、汪藻等人往来,有《霜杰集》。这部诗集看来在当时颇为传诵,后来全部遗失,这首《江上》是保存在南宋人陈起所编《前贤小集拾遗》卷四里的。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董颖还值得注意,因为他留下来十首叙述西施事迹的“道宫薄媚”词,衔接连贯,成为一套,是词正在蜕变为曲的极少数例子之一.

董颖,江上篇二
《2014浙江湖州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与答案》

2014浙江湖州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4分)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4.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__▲__、__▲___的特点。(2分)

【答案】(1)空阔(宽阔、高远) (2)澄澈(明净)

评分标准:共2分,没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示例一:第二句。写飞翔的白鸥成双成对,暗示诗人与亲人别离的形单影只。 示例二:第三句。中国古诗写柳多与离别有关,诗人反复抚弄沙边柳,正是即将远行之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的表现。

示例三:第四句。说等待柳条成荫时系住垂钓的扁舟,从此不再漂泊,表现眼下正有离别之愁。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董颖,江上篇三
《江上》

江上(王安石创作五绝诗歌)

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在。

作品名称江上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王文公文集》文学体裁五言绝句作 者王安石同名诗词1作者:王安石同名诗词2作者:董颖同名诗词3作者:王士禛同名诗词4作者:王次回

作品信息

【名称】江上【年代】北宋【作者】王安石【体裁】五言绝句

作品译文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给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作品鉴赏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人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给读者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还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给人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 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简析】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在。但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远处的千帆时显时隐,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的。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这种思理是积极的,人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会联想到它。

《和圣俞百花洲》 欧阳修 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 简释: 诗人乘一叶小舟,在水中漫游。弯弯曲曲的溪岸,随着溪流伸展开去,松林间的小路隐没在葱翠的绿阴之中,诗人不去寻找那繁花似锦的芳洲,只愿到荷叶繁茂的地方,去领略那一片浓绿。诗人写出一派清幽深邃的意境,诱发人的无限遐想。

董颖,江上篇四
《2010年诗歌鉴赏题模拟题汇编》

诗歌鉴赏题汇编

1.(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 ,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2)分别简析“万里”、“时时”、“夜久”这三个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 (1)主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2)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之感。 “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思是“常常”“屡屡”,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

2.(2010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高三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

(2)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3.(湖北石首博雅高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高三测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

⑴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请予以说明。

⑵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

答案 ⑴“天下”两字囊括宇宙。“尚”字言庙堂威势逼人,言其生前叱咤风云。首联高唱入云,境界雄阔绝伦。概写感受,用事无迹,不实写庙而虚写庙 ⑵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颈联是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

4.(山西灵丘一中2010届高三模拟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 太 行①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答案 (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2分)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2分)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壮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2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

5.(贵州省兴义市清华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必然若失。(1分)

(2)“春江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

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

(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链码跟踪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

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6.(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7.(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

(2)诗中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拟人。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与诗境不合。

(2)这首诗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 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

8.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答案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9.(江苏省泰兴市2010届高三开学初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泊江州陶 安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注】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1分)“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1分)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1分)

(2)运用典故。(1分)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1分)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1分)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2分)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2分)

10.(四川广安市高2010级2009-2010年度两县一市一区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 上

董 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辈数尺沙迫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京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比喻和动静结合。诗人站在江边,看青苍色的江水浩渺无边,视野尽头,水天相接,那秋色也一样的浩瀚无际;晴空无云,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

(2)诗人面对这空阔水天,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不由自主地把江边的无知细柳当成了倾诉对象,等你长大长高的时侯,希望能够把小船系在你身上,悠闲自得地在你浓密的绿荫下垂钓,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里,继续为生计奔波。借埋怨柳树太小、太细而无法系舟、垂钓,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11.(河南省郑州47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无端更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不能。因为。①“霜”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客居并州的时间,而且表现出诗人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②“霜”、

“阳”、“乡”押韵,音韵流转、乐感优美。

(2)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诗人非但不能回故乡咸阳,反而又要漂泊他乡,“无端更渡”表现了诗人饱

受颠沛流离,伤心、无奈之情。

12.(湖南省衡阳八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答案 (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

被贬的失意。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13.(四川省南充高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边一首宋诗,完成后边题目。

午 枕 宋•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案 (1)①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②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

(2)①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②采用了对比和反衬,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③“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④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

14.(河南省焦作十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董颖,江上篇五
高考题型预测5 古诗歌鉴赏详解精练》

高考题型预测】5: 古诗歌鉴赏详解精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7分)

山 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①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答:

②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4分)

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陆 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

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7分)

秋词(刘禹锡) 行秋 (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释: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5分)

答:刘诗:手法:

分析:

徐诗:手法:

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7分)

江上 江上

王安石 董颖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1.试从动静角度对两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特点加以分析。(4分)

答:

2.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答: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一、第一问:①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

②为后文写惊异之情作铺垫

第二问:①翁诗—侧面描写 何诗—既有侧面描写,又有正面描写(中间两联)

②翁诗—表达雨后的惊异之情 何诗—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后的奇

二、(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1分);运用对比、衬托(1分),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1分)。

(2)裴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1分),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1分)。

陆诗运用联想与想象(1分),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胜况,感叹这两处失地不能收复,抒发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1分)。

三、(1)清雅(或者答“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闲适(或者答“悠闲”也可)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2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2分)

四、1.王诗:阴云中,含雨的晚云似在低垂慢移,静中有动,悠远含蓄。(1分)董诗:万顷秋江之上,双鸥飞舞,忽高忽低,静中有动,空阔寂寥。(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王诗阐述了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的哲理。(2分)董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五.(1)拟人(1分)

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1分)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

(2)可以有两种答案:

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董颖,江上篇六
《阶段测试(3)》

董颖,江上篇七
《10-11第2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2)》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一县(市)高一年级期中联考Ⅰ卷(语文试卷

36分)

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绾.着(wǎn) 厢庑.(wǔ) 盥.手(guàn) 畏葸.(sī) B、吞噬.(shì) 榫.头(sǔn) 拓.片(tuò) 草窠.(kē) C、门槛.(kǎn) 渣滓.(zǐ) 屏.气(bǐng) 牲醴.(lǐ) D、聒.噪(guō) 踝.节(huái) 模.板(mó) 瞋.视(ch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标致 脊髓 斑斓 兴高彩烈 B、蹂躏 嬉闹 谪亲 撒手人寰 C、沾惹 寒喧 湮没 刨根究底 D、懵懂 陶醉 桅杆 沸反盈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杭州一名乞丐——“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使他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C、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D、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4、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那天,我们几个一到他承包的果园场,他就首先带领我们参观科研成果陈列室,然后参观果实累累的葡萄园和苹果园。

C、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胜。

D、近年来,江西省充分发挥“赣台会”、“香港招商周”等招商平台以及相关对台资源,深入开展赣台交流交往活动,做好台胞台商的服务工作,促进两地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序往来。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 ),( ),( )。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 ),( ),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① 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

② 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 ③ 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

④ 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

⑤ 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

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①⑤③②④ D.③④②①⑤ 6、下列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曾与贾宝玉在花园里共读《西厢记》,史湘云知道后,就告诫林黛玉说:“至于你我,只

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B、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但就是这样一个精明的女人,也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C、《高老头》中的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来上大学,雄心勃勃,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寒窗苦读,成为一个大法官,用丰厚的收入来报答父母。

D、住在巴黎日内维新街伏盖公寓里的高老头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他有钱,他用70万法郎的陪嫁,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指望自己可以成为贵族的座上客。而雷斯多伯爵为了钱可以迎娶一个面条商的女儿,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一个丢脸的岳父。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科学家重新审视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学说需要重新审视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恩里克·戴维森认为,“任何没有建立在基因发展体系上的、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进化理论都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重新审视。”

西班牙塞韦罗·奥乔阿分子生物学中心的安东尼奥·加西亚-贝利多指出,“现代生物学的一大贡献就是证明过去的进化论过于保守。我们所看到的令人惊叹的各种生命形式的变化都是根据相同的调控因子产生的,或者说通过基因子系统,它们负责所有动物的发展演化。如果按照达尔文理论,通过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进化论并不会给世界上的生物带来多少变化。”

戴维森与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道格·欧文在《科学》周刊上发表文章就动物进化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该设想与各高等院校中长期以来教授的正统达尔文学说产生了矛盾,并被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用来理解人类大脑的构造。

“近五年来,许多科学书籍和文章都提出,传统的进化论需要得到改变和扩充。其中一些观点是建立在可与进化论相比较的发育生物学的基础上,”欧文指出。

“我们的观点不是反达尔文学说。只是强调达尔文的进化论体系只适用于较低级别的系统发育,”戴维森认为。也就是说,达尔文进化论只能用来解释智人这一物种的出现,却不能揭示各种哺乳动物的演进过程,更不用说各种脊椎动物的演化。我们所谈论的已不仅仅是各种动物及构成它们的各种细胞的来源问题了。

戴维森还指出,“对于更高级别的动物,变化会以更加剧烈的方式影响到形态,这需要一种不同的基因变化方式。这也正是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动物进化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原因。”

发育生物学方面的三位先锋人物加西亚-贝利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彼得·劳伦斯和伦敦大学的刘易斯·沃尔铂特均认为,发育生物学是理解进化论的关键。进化论与发育生物学的结合衍生出了一门新学科:进化发育生物学。

进化发育生物学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或者说大批高等生物物种是如何集中在那一段时期出现的,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以及脊椎动物等。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伴随着多种形式的变化。从地质学角度看,这种形态上的变化是非常快速的。这其中一定包含着基因染色体的因素,”劳伦斯指出。加西亚-贝利多则认为,“当我们能够理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变化时,我们也就明白了什么是进化。”

已故著名的进化论学者斯蒂芬·杰伊·古尔德曾在1980年发表一篇题为《新的进化论正在产生》的学术文章。在文中古尔德指出,进化论的关键更多的是与变化的内在动力或生物身体的内在不稳定性相关,而非达尔文进化论里指出的肤浅的、表面的自然选择。他将达尔文的进化论视为旁门左道。对此,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值金斯认为,“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古尔德的理论其实是坚定地建立在达尔文学说基础上的。”

那么,古尔德的理论是否正确?“他的理论没有涉及任何本质。他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现象学对于我们的思想没有任何影响。”戴维森说。 欧文认为,“所有资料都没有显示出大量物种的起源是突然性和跳跃性的,而我的怀疑是,这是—个迅速的过程。在我们与古尔德的思想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尽管在部分概念上我们之间的确存在联系。” 7.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论需要重新审视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达尔文进化论不是建立在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基因发展体系上。 B.达尔文进化论过于保守,只适用于较低级别的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 C.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更高级别的动物形态的演进过程。 D.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动物进化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原因。 8.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生物学更多从基因发展体系上来研究各种生命形式的变化。 B.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命形式的变化是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 C.新的进化论与传统进化论迥然不同,认为进化论的关键更多的是与变化的内在动力或生物身体的内在不稳定性相关。 D.传统的进化论只是用肤浅的、表面的自然选择来解释生命进化问题。 9.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进化论是一种没有建立在基因发展体系上的、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进化理论。 B.达尔化进化论认为生物的演变是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的结果,这种观点根本无法用以解释生命大爆炸问题。 C.进化发育生物学中的部分概念与新的进化论存在着联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直接的关系。 D.重新审视达尔文进化论并不表明进化发育生物学反对达尔文进化论,而只是强调达尔文进化论在对生物演变的看法上存在着不足。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

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Ⅱ卷(114分) 四、(29分)

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3分) 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4分)

(2)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3分)

(3)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①诗的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

②在古诗文中,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4分)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①、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杜甫《登高》中“ , ”两句写出了秋天景

象的阔美。

③. ,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④、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7.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8.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19.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5分)

20.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6分)

六、作文(65分)

21、片段作文(15分)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既在诗里运用了叙事手法,又于叙事中写出了羁旅之人的一种特殊心理。请根据诗歌内容......,运用第三人...称.,写出作者诗中所叙事情的整个过程.........,并插入对这个人的神态和心理描写.......,200字以上。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董颖,江上篇八
《诗歌比较鉴赏》

2010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试题。(8分)

五古•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衣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榜(搒)péng<书>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鹧鸪天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①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②。

【注释】:①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

(1)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感于当时散文文风的浮躁和柔弱,他和 一起掀起了著名的 ,以期改革当时的文风。辛弃疾,字 ,号,是南宋著名抗金词人,他的词笔力雄厚,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分)

(2)从整体上看,这两篇作品都写的是农村的田园生活,但诗人的描摹角度和思想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做简要的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答: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叹疆场

隋代民歌

闻道行人到,妆梳对镜台。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

[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都是“喜归”,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喜”这一情感时的不同之处。(4分)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7分)

山 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①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答:

②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陆 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

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上面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渔家傲》写于早期,其中的“绿蚁”是一种美酒。《清平乐》写于晚年,“挼”(ruó),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其中的“风势”既指自然的“风势”,也寓国家的形势。

李清照在她这两首观赏“雪里梅花”的词作中,虽然都写到了“醉”,但“醉”在两首词中所起的作用却不相同,请说说你的鉴赏见解。(5分)

答:

八.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秋词(刘禹锡) 行秋 (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释: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

答:刘诗:手法:

分析:

徐诗:手法:

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8分)

江上 江上

王安石 董颖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1.试从动静角度对两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特点加以分析。(4分)

答:

2.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

十.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一、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

二、(1)韩愈 古文运动 幼安稼轩(每空0.5分)

(2)柳诗着重从诗人自己的生活来表现乡居的闲适(1分),锄草劳作,击石唱歌,但字里行间(“谪”、“不逢人”)透出一些孤愤(2分)。辛诗则从乡村的环境景色着笔(1分),描绘了一幅田野初春生机蓬勃、清新美丽的图画,更通过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的对比,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分)。(评分要点:刘诗重在写自己的生活,闲适中有孤愤;辛词重在写景,表达自己乐于田园生活。有观点、有解说方给满分。)

三、⑴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

⑵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

董颖,江上篇九
《周测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分)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1)“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待汝成阴系钓舟”,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每种手法2分)

(2)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表达的是育人的主题,希望人才尽快成长。(5分,两种“感情”各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清楚、流畅,1分。)

②①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5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