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春归唐庚翻译篇一
《惠州市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惠州市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鏖战/麇集 安抚/果脯 萎靡/奢靡 ......
B.悖逆/蓬勃 麦茬/检查 兴奋/扁兴 ......
C.巨擘/玉璧 惆怅/倜傥 应承/呼应 ......
D.颦蹙/濒临 嗔怪/称呼 俭省/反省 ......
2.指出下面一段话中用词不当的一项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从空中到地下,有些是宏大构建,比如摩天大楼,有些则具体而...微,比如地下管线。事无巨细,应该管得滴水不漏才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可是,.........
现实中,管得一塌糊涂或者监管出现真空的情况占了不少。 ..
A.具体而微 B.事无巨细 C.滴水不漏 D.真空
3.指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美国新任国务卿就职后首次对民众公开演讲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 个国家合并到一起,读成了“吉尔萨克斯坦”,令人贻笑大方。
B.什么是幸福?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 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
C.嗜甜的饮食习惯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这样一来,在 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D.与泰戈尔不同,鲁迅的散文诗中的哲理不是追求宗教式的光明、和谐,而是充满 了对人生、对自我的无情的严酷的解剖,对人心黑暗的正视和孤独的战斗的坚持。
4.在文中横线处填人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 ,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 。但是,李商隐的诗, ,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写茬三丽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在诗中运用典故, 。 ,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①诗意也就明白了 ②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③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④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⑤不过偶尔用一二处
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⑤①②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守惠州。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禄摇,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
王煐抵郡,湖山无恙,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之息未久也。诵读之士,往往.
散处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政简..刑清,揽风问俗,草木山川皆供点染。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以为游息之地。名之曰丰湖书院。 ..
初建书院,筹划经费,购金龙镇等处田,买叶氏孤屿废园,并前守所置义学地基,岁收租五百余石。置水口圩店房,岁收租四十余两。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岁有赢余,..
稍为修葺书院,点缀湖山之用。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王煐作《丰湖书院记》云: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节选自《惠州府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折节:降低身份 ..
B.索居离群,闻见寡眇 寡眇:微少 ..
C.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 仍:陈旧 .
D.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延聘:聘请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
B.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
C.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
D.所至必寻游名山川/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 ..
7.下列各句组,都能直接表现王煐“养教人才”的一组是(3分)
①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 ②政简刑清,揽风问俗
③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 ④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习之所
⑤点缀湖山 ⑥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煐是天津宝坻人,康熙二十八年出任惠卅太守。他不沉溺酒色,不贪求美差厚禄,
而是孜孜追求吟诗作文这些事情。
B.王煐当初来到惠州,看见惠州的山山水水没什么不好,但是古迹名胜却少有保护;
一些文化人大多散落在山乡之中,他们孤陋寡闻。
C.王煐修建惠州丰湖书院,购买金龙镇等地的田园,购买水口圩的店房,作为教育资金
来源,每年都有粮食及钱款收入。
D.对于家庭贫穷有心向学的人,王煐自己慷慨解囊,发给他们生活费。在从事政务空余
的时间里,他还亲自到书院来看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对于自然环境的人文影响,王煐的认识与常人不同。下面文字中哪句话阐述了这种
认识差异?请用下划线标出来,并用“/”给自己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
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日先师庙。(3分)
译: 。 ②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问,因以登临啸咏。(4分)
译: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
字的妙处。(3分) 。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
一空给l分)(6分)
(1)樊迟未达。子日:“ , 。” (《论语》)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
(杜甫《登岳阳楼》)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l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王锟
①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 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 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②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主体不把客体永远当作客体, 有时它会把客体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或者主体把自己当作与客体那样的客体。而且,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决不是袖手旁观的。如吴森指出的,在关怀的意识里,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休戚与共、患难相扶,甚至是相依为命的。关怀者所关怀的对象,不仅限于被关怀者自身,而往往扩至于和被关怀者有关系的一切,有点“爱屋及乌”的心理。简言之,关怀的对象,不只是一个客体,而是环绕客体(指被关怀者)的整个相关的世界。故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重视情境体验和直觉感通,具有实践、忧世和珍视传统的心理。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相对照,探究哲学的心态是主客对立二分。所谓对立二分,即作为认知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知者的客体,在认知过 程的界限内,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不能互换混淆。而且,客体被看作为居于主体之外并与主体有一段距离的“它者”。正是这段距离,招引主体去探究客体。在认知过 程中,作为“它者”的客体是主体意识的全部对象,而“它(客体)是什么?”是主体探求的唯一问题,至于它的美丑、对主体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等等,主体可一概不问。只要客观解答“它(客体)是什么?”认识过程就结束,该客体不再为探究的对象, 主体遂转向新的客体进行探究。故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客观性、清晰性、确定性, 重视观察分析及定义、概念的思考,具有好奇、试新和向未知领域探险的心理。在此意义 上,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 ③从宇宙观看,关怀哲学眼中的世界只有一个。与主客交互的认识论相关,中国哲学 主张人与万物一体。即世界是由诸多因素和分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万物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在宇宙的情境中,宇宙在人的关照里。一方面,人是宇宙 情境的一部分,其根植于宇宙生命的大洪流中以承接生命,拓展生命,完成生命。另一方 面,宇宙在人的生命拓展中,在人的关怀赞助中得以生生不息。故人与宇宙融为一体,世 界只有一个。相对照,探究哲学眼中的世界是两个。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相关,西方哲学 既有一个主体思维中的世界(它是由抽象概念和公式所组成的纯形式世界),又有一个客 体组成的世界(它是外在客观的实体对象所组成的物理世界)。主体思维世界与客体物理 世界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在柏拉图那里表现为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对立。在基督教便 是上帝之城与人世之城的对立。在近代哲学便是思维世界与广延空间之对立;在现代科学 哲学则有抽象理论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对立。诸如此类,这都是由探究心态演绎而来的 两个世界。而且,此对立世界依关系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强调主体世界第一位的唯心 论与强调客体物质世界第一位的唯物论,以及强调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耦合对应的新实在 论,这都源于两个世界的宇宙观。
④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关怀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 戚与共。人只有在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关联交往中,在齐家、治国、 乎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探究哲学则多持个人主义, 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而成为自己、实 现自己,不仅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无关,而且还要摆脱来自亲人、家 庭、他人和社会的干预。故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性,是探究哲学的人生观。
(节选自2013年06月17日《光明日报》)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吴森指出,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B.在关怀哲学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不能区分。
C.关怀哲学以“情”为中心,而探究哲学以“理”为中心。
D.唯心论对应关怀哲学,唯物论对应探究哲学。
E.关怀哲学认为人与宇宙同终始,探究哲学认为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相对立。
13.根据文意,指出下列说法中不同类的一项(3分)
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B.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C.花木非有土不可,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
D.走你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14.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情”和“理”分别指什么?(4分)
15.李白《独坐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心
态或哲学心态?试结合文意作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3小题,共l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①大地是充满神性的。她让谁睡谁就睡,她让谁醒谁就醒。主导万物的生生死死,是她最高贵的职责。在北方,当春、夏、秋的菜蔬渐次消失,她又为百姓备好了冬目的当家菜——萝卜与白菜,以填补人们口味的空白。
②“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比不上潍县的萝卜皮儿。”二十年前,我的故乡五莲县与潍县同属潍坊市。潍县品种的萝卜,是乡人常种、常食之物。潍县萝卜,最早产地在流经潍县的白浪河西岸,后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经农人三百余年的栽培与选育,逐渐形成了大缨、二缨、小缨三个品种。大缨叶儿多,个头大;小缨叶儿少,个头小;二缨由大、小缨自然杂交生成。潍县萝卜呈圆柱形,细而长,地上部分占其躯体的四分之三,皮色深绿,外镀一层白醭。因此潍县萝卜亦称“高脚青”。它与我们在外地常见的挺着弥勒佛大肚一样的大白萝卜和又粗又长的白萝卜,就形体而言大异其趣。论其口感,更不能同日而语。小缨萝卜最宜当水果生食,吃起来那脆生生、甜丝丝,还略带一点辣味的口感,是任何一种水果不能替代的。如今,潍县萝卜已像潍坊风筝一样,成了这座文化名城的标识之
一。潍坊人常将这标有“国家地理标志”的特产装进精致的手提纸箱中,进省城,赴京都,去联络感情,去展现古城青春勃勃的魅力。
③潍县萝卜可生可熟可腌,还能制成果脯。我最喜欢吃的是用大缨“高脚青”包的大包子。将当年的新豆做成的卤水豆腐切成丁儿,用油爆炒成微黄色,放于馅盆内,再将萝卜用礤床儿擦成丝儿,放入油锅,加姜末、葱花、食盐爆炒半熟,不放酱油,与豆腐丁儿搅拌一起做成馅儿的大包子,吃起来清香淡雅,较其他馅儿的大包子,味儿更觉清纯。
④在上苍创造的菜蔬中,胶州大白菜当是她的宁馨儿。白菜,古书上日“菘”。胶州大白菜远在唐代就享有盛誉。《辞海》胶县条目中称:“胶州产大白菜著名,谓之胶白。”
⑤历代文豪、诗人、画家,对“胶白”多有吟诵和描绘。东坡居士有云:“白菜美羔
春归唐庚翻译篇二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鏖战/麇集 安抚/果脯 萎靡/奢靡 ......
B.悖逆/蓬勃 麦茬/检查 兴奋/高兴 ......
C.巨擘/玉璧 惆怅/倜傥 应承/呼应 ......
D.颦蹙/濒临 嗔怪/称呼 俭省/反省 ......
2.指出下面一段话中用词不当的一项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从空中到地下,有些是宏大构建,比如摩天大楼,有些则具体而微,比如地下管....
线。事无巨细,应该管得滴水不漏才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可是,现实中,管得一塌糊涂或者监管........
真空的情况占了不少。 ..
A.具体而微 B.事无巨细 C.滴水不漏 D.真空
3.指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美国新任国务卿就职后首次对民众公开演讲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合并到一起,读成了“吉尔萨克斯坦”,令人贻笑大方。
B.什么是幸福?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
C.嗜甜的饮食习惯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D.与泰戈尔不同,鲁迅的散文诗中的哲理不是追求宗教式的光明、和谐,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对自我的无情的严酷的解剖,对人心黑暗的正视和孤独的战斗的坚持。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___,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___。但是,李商隐的诗,___,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在诗中运用典故,___。___,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①诗意也就明白了
②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③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④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⑤不过偶尔用一二处
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⑤①②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守惠州。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禄摇,而独孜孜拳拳唯.
诗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
王煐抵郡,湖山无恙,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之息未久也。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乡落之.
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政简刑清,揽风问俗,草木山川皆供..点染。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以为游息之..
地。名之曰丰湖书院。
初建书院,筹划经费,购金龙镇等处田,买叶氏孤屿废园,并前守所臵义学地基,岁收租五百余石。臵水口圩店房,岁收租四十余两。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岁有赢余,稍为修葺书院,点缀湖山之用。..
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王煐作《丰湖书院记》云: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节选自《惠州府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折节:降低身份 ..
B.索居离群,闻见寡眇 寡眇:微少 ..
C.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 仍:陈旧 .
D.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延聘:聘请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
B.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
C.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
D.所至必寻游名山川/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 ..
7.下列各句组,都能直接表现王煐“养教人才”的一组是(3分)
①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 ②政简刑清,揽风问俗
③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 ④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习之所
⑤点缀湖山 ⑥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煐是天津宝坻人,康熙二十八年出任惠州太守。他不沉溺酒色,不贪求美差厚禄,而是孜孜追求吟诗作文这些事情。
B.王煐当初来到惠州,看见惠州的山山水水没什么不好,但是古迹名胜却少有保护;一些文化人大多散落在山乡之中,他们孤陋寡闻。
C.王煐修建惠州丰湖书院,购买金龙镇等地的田园,购买水口圩的店房,作为教育资金来源,每年都有粮食及钱款收入。
D.对于家庭贫穷有心向学的人,王煐自己慷慨解囊,发给他们生活费。在从事政务空余的时间里,他还亲自到书院来看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对于自然环境的人文影响,王煐有超越常人的认识。下面文字中哪句话陈述了这种认识?请用下划线标出来,并用“/”给该句断句。(3分)
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 (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 请作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樊迟未达。子曰:“_______,_______。”(《论语》)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王锟
①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②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主体不把客体永远当作客体,有时它会把客体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或者主体把自己当作与客体那样的客体。而且,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决不是袖手旁观的。如吴森指出的,在关怀的意识里,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休戚与共、患难相扶,甚至是相依为命的。关怀者所关怀的对象,不仅限于被关怀者自身,而往往扩至于和被关怀者有关系的一切,有点‚爱屋及乌‛的心理。简言之,关怀的对象,不只是一个客体,而是环绕客体(指被关怀者)的整个相关的世界。故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重视情境体验和直觉感通,具有实践、忧世和珍视传统的心理。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相对照,探究哲学的心态是主客对立二分。所谓对立二分,即作为认知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知者的客体,在认知过程的界限内,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不能互换混淆。而且,客体被看作为居于主体之外并与主体有一段距离的‚它者‛。正是这段距离,招引主体去探究客体。在认知过程中,作为‚它者‛的客体是主体意识的全部对象,而‚它(客体)是什么?‛是主体探求的唯一问题,至于它的美丑、对主体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等等,主体可一概不问。只要客观解答‚它(客体)是什么?‛认识过程就结束,该客体不再为探究的对象,主体遂转向新的客体进行探究。故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客观性、清晰性、确定性,重视观察分析及定义、概念的思考,具有好奇、试新和向未知领域探险的心理。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 ③从宇宙观看,关怀哲学眼中的世界只有一个。与主客交互的认识论相关,中国哲学主张人与万物一体。即世界是由诸多因素和分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在宇宙的情境中,宇宙在人的关照里。一方面,人是宇宙情境的一部分,其根植于宇宙生命的大洪流中以承接生命,拓展生命,完成生命。另一方面,宇宙在人的生命拓展中,在人的关怀赞助中得以生生不息。故人与宇宙融为一体,世界只有一个。相对照,探究哲学眼中的世界是两个。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相关,西方哲学既有一个主体思维中的世界(它是由抽象概念和公式所组成的纯形式世界),又有一个客体组成的世界(它是外在客观的实体对象所组成的物理世界)。主体思维世界与客体物理世界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在柏拉图那里表现为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对立。在基督教便是上帝之城与人世之城的对立。在近代哲学便是思维世界与广延空间之对立;在现代科学哲学则有抽象理论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对立。诸如此类,这都是由探究心态演绎而来的两个世界。而且,此对立世界依关系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强调主体世界第一位的唯心论与强调客体物质世界第一位的唯物论,以及强调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耦合对应的新实在论,这都源于两个世界的宇宙观。
④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关怀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只有在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关联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探究哲学则多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而成为自己、实现自己,不仅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无关,而且还要摆脱来自亲人、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干预。故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性,是探究哲学的人生观。
(节选自2013年06月17日《光明日报》)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吴森指出,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B.在关怀哲学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不能区分。
C.关怀哲学以“情”为中心,而探究哲学以“理”为中心。
D.唯心论对应关怀哲学,唯物论对应探究哲学。
E.关怀哲学认为人与宇宙同终始,探究哲学认为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相对立。
13.根据文意,指出下列说法中不同类的一项(3分)
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B.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C.花木非有土不可,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D.走你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14.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情”和“理”分别指什么?请作简析。(4分)
15.李白《独坐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心态或哲学心态?试结合文意作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①大地是充满神性的。她让谁睡谁就睡,她让谁醒谁就醒。主导万物的生生死死,是她最高贵的职责。在北方,当春、夏、秋的菜蔬渐次消失,她又为百姓备好了冬日的当家菜——萝卜与白菜,以填补人们口味的空白。
②‚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比不上潍县的萝卜皮儿。‛二十年前,我的故乡五莲县与潍县同属潍坊市。潍县品种的萝卜,是乡人常种、常食之物。潍县萝卜,最早产地在流经潍县的白浪河西岸,后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经农人三百余年的栽培与选育,逐渐形成了大缨、二缨、小缨三个品种。大缨叶儿多,个头大;小缨叶儿少,个头小;二缨由大、小缨自然杂交生成。潍县萝卜呈圆柱形,细而长,地上部分占其躯体的四分之三,皮色深绿,外镀一层白醭。因此潍县萝卜亦称‚高脚青‛。它与我们在外地常见的挺着弥勒佛大肚一样的大白萝卜和又粗又长的白萝卜,就形体而言大异其趣。论其口感,更不能同日而语。小缨萝卜最宜当水果生食,吃起来那脆生生、甜丝丝,还略带一点辣味的口感,是任何一种水果不能替代的。如今,潍县萝卜已像潍坊风筝一样,成了这座文化名城的标识之一。潍坊人常将这标有‚国家地理标志‛的特产装进精致的手提纸箱中,进省城,赴京都,去联络感情,去展现古城青春勃勃的魅力。
③潍县萝卜可生可熟可腌,还能制成果脯。我最喜欢吃的是用大缨‚高脚青‛包的大包子。将当年的新豆做成的卤水豆腐切成丁儿,用油爆炒成微黄色,放于馅盆内,再将萝卜用礤床儿擦成丝儿,放入油锅,加姜末、葱花、食盐爆炒半熟,不放酱油,与豆腐丁儿搅拌一起做成馅儿的大包子,吃起来清香淡雅,较其他馅儿的大包子,味儿更觉清纯。 ④在上苍创造的菜蔬中,胶州大白菜当是她的宁馨儿。白菜,古书上曰‚菘‛。胶州大白菜远在唐代就享有盛誉。《辞海》胶县条目中称:‚胶州产大白菜著名,谓之胶白。‛
⑤历代文豪、诗人、画家,对‚胶白‛多有吟诵和描绘。东坡居士有云:‚白菜美羔肠,冒土出熊蹯。‛曾在我的故乡古密州做过太守的苏子瞻,将‚胶白‛喻作羊羔和土里长出熊掌,可见他老人家对‚胶白‛的味道,是何等的钟爱。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有诗吟道:‚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这样描述‚胶白‛:‚大概物以稀为贵罢。白菜运到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里,尊为‘胶菜’。‛齐白石老人喜画喜食白菜,他在一白菜的画作上这样题跋:‚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
⑥1956年,苏联农业专家沙加诺维奇,来胶州考察,归国后出版了专著《中国宝贝——山东胶州白菜》。关于‚胶白‛,还有若干珍闻轶事:1949年,斯大林七十寿辰时,毛泽东曾指令选送五千斤‚胶白‛作为贺礼。1957年,毛泽东将‚胶白‛赠送宋庆龄,宋为此致函感谢毛泽东。1958年,胶州北三里河小学敬献宋庆龄一棵四十斤重的‚胶白‛,再续一段人间佳话……
⑦家乡五莲与胶州曾同属潍坊市。‚胶白‛品种,在乡梓也广为种植。白菜末伏下种,小雪时方全部拔收。经霜又着雪的白菜,其味道与不按节令收获的‚胶白‛大相径庭。儿时,我与大人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儿一道抢收白菜的情景,至今想来仍似在眼前,历历如绘。收获的白菜,要储放在两米余深的地窖里,隔十天八日,需在冬阳下晾晒一次。这种上承天光、下接地气的窖藏法儿,不仅能葆有白菜的原汁原味,且到春节前后,味道能达到最佳。窖藏的白菜和坑埋的萝卜,能吃到农历二月,基本上能与春天的韭菜、菠菜相衔相接。
⑧‚胶白‛帮儿嫩薄,心儿卷束,纤维细,汁乳白,富含多种营养素。‚胶白‛食之清脆,淡而有味,生吃爽脆可口,熟食风味甘美。‚胶白‛可拌可炒可蒸可煮可熬可炖可荤可素,吃法繁多,老少咸宜。高级厨师以‚胶白‛为主原料,可做成五十多种菜品。海米拌白菜心,醋熘白菜帮儿,白菜猪肉水饺,都是北方人喜吃的食物。白菜、猪肉、地瓜粉条加上少许海米、酱油炖在一起,是我家冬日的常用菜,我总是常吃常新,百吃不厌。
(节选自李存葆《渐行渐远的滋味》(载于2012年第5期《十月》),略有改动)
16.请对本文的主要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
17.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5分)
18.齐白石所好与所画的白菜未必就是“胶白”,而作者将有关齐白石的典故附于第⑤段,是否妥当?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金钱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
桑德尔:Apple出新品的时候,往往需要排队才能买到。假设你想买iPhone,又不愿排队,雇了一个人帮你排队。这种做法有问题吗?
观众:我认为错误。别人排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买到产品。这种做法会摧毁人们排队的目的。 桑德尔:你排队的目的是什么?
观众:先到先得。这与钱无关,这是原则。
桑德尔:如果你排队,就要等待,这从经济角度讲很没有效率。如果有人愿意为你排队,你也愿意花钱让他排队,为什么不呢?
观众:从经济上讲是这样。但道德层面说不通。
桑德尔:谁认为花钱雇人排队是合理的?
观众:Apple商店、黄牛、买家等,不同身份主体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把道德先放一边。
桑德尔:大多数人认为iPhone是个消费品,有观众用道德来谈论这个消费品,很多人不同意。您能否给出别的例子,来说明排队等待的道德更重要?
观众:比如中国的火车票。如果人们认为可以雇人排队买iPhone,那就意味着同意黄牛在春运时候的做法。
观众:我觉得黄牛的做法是可以的。这就是自由市场,同时还能带来就业——替人排队赚钱。 桑德尔:谁认为黄牛是错误的呢?
观众:火车票和iPhone不一样。iPhone是由企业生产的商品,而火车票依赖于每个人缴税而建立的火车站和线路存在。
桑德尔:现在我们探索另一个事项,进入交通大学的权限。假设一下,交大将90%的录取率用于正常录取,留出10%的录取率给有钱的学生。而交大则用这笔钱打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有多少人赞成把10%的录取率进行拍卖?
观众:如果我是被录取的90%中的一分子,我可以享受交大的新设备、新大楼。那么对于我、校方和花巨资入校的那10%而言,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春归唐庚翻译篇三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唐庚五律《春归》赏析(完美整理版)》
唐庚五律《春归》赏析
诗歌鉴赏指导
0308 1538 :
唐庚五律《春归》赏析
南山种豆翁
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赏析】:五律《春归》作于唐庚贬
惠期间。 首联“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东风”:春风。“定”:使„„固定。“苍然”:深青色,深绿色的样子。一问一答,写东风所到之处,一片郁郁苍苍,传达出春来不可阻遏之势。古人描写春之生命力的诗句,当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以其极富表现力而流传千古,但唐庚的“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句中的“定”要比王安石句中的“绿”更为有力,它使人看到浩荡的东风将
富有生命力的绿色固定大地上的非凡气势。但从诗的雅趣上看,还是不能和“绿”同日而语,且语言上也不如王安石诗洗炼流畅。 诗意:春回大地,凡东风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色。
颔联“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这两句化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句式,但从色彩上看,唐庚这两句显得更为浓丽,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南国春天春光之盛的景象。诗意:集市上是鲜花遍地,绚丽多彩;城郭外是杨柳依依,绿荫环绕。
颈联“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犯”:逼近。 “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颈联暗转,诗中以所闻之禽声和所见之江色引出诗人思乡的愁绪。对鸟儿叫声的描写,或用鸣,或用啭,或用啼,绝少见到有人用“犯”,因为鸟儿嘲哳的叫声,唤起诗人宦海沉浮的无穷感慨。“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迁客,“赏心乐事谁家院”那种惆怅正紧紧缠绕在心头,故用“犯”。 诗意:在鸟儿的鸣叫声中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快到了,江边春意浓浓已昭示着新的一年己经来临。
尾联“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还推”:语出《愁赋》:“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尾联极写愁思之深,将愁人格化,说自己无计驱走忧愁,反倒被愁推
到酒边。尾联句 “驱”和“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把愁拟人化或物化,写出了诗人和愁搏斗的场情,令人读后有“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趣味。诗意:我无计驱走心中思乡的忧愁,反而又被思乡的情愁推到酒边,端起酒杯饮酒吧!看看饮酒能否驱解我心中的浓浓的乡愁!
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骀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
春归唐庚翻译篇四
《辽宁省铁岭高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铁岭高中2014届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
叶匡政
在台湾新儒家徐复观看来,“心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特性。这个观点,无疑可
以成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视角。
徐复观认为,文化是人性对生活的一种自觉而产生的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按
照这一定义,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所在,宗教、道德与艺术等价值系统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内容。
他认为,要辨别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就必须从中国文化对价值根源问题的回答入手。
徐复观的观点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指出这个价值根源是来自人生命的本身——人的
‘心’。”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并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把价值的根源归结于至高的上帝,
或其他外在的权威,而是从内在的心性中去寻找价值的根源,所以中国文化显示出由外向内
的性格,它的很多努力都是趋向人的内心的。
儒家文化中最早论及“心”的是孟子。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
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
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心”不仅是人体的一部
分,还能判是非、别善恶、发恻隐、行辞让,是一个人价值判断的来源,所以孟子说“仁义
礼智根于心”。这一哲学判断,使得中国文化将价值判断的根源最终落实到了“心”上。徐
复观认为,这是对中国哲学的巨大贡献,照亮了人的混沌生命,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方向和
主宰,也成为所有中国人人生的基本立足点。
一提到“心”的文化,很多人便认为中国文化是唯心论的,这在徐复观看来,是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最大误解。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心”,与唯心论完全无关。中国“心的文化”,
要求的正是一个未被主观成见和私欲所遮蔽的澄明之心。荀子在《解蔽篇》对心有一个解释:
“心何以知道?曰:虚一而静。”也就是说,心只有在静、虚与未被遮蔽的状态中,才能对
外界进行认知,同样心在作认知活动时,也自然会静下来。中国是以心为艺术的根源,这种
虚而静明的心体,也成就了一种艺术的心灵 。他认为从魏晋开始中国伟大的画家,都是在
虚、静、明之心下从事创作的。
徐复观还把“心的文化”看做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程颢说过一句话“只心便是天”,
就是把由知识所获得的内在经验,落实到自己的生命之中。这是种由外向内的落实,由知识
向心的转化。徐复观认为,比任何形而上学都来得更为切实、可靠,也更有根基。他认为,
中国文化一直有这样的力量,就是把原始宗教转化为伟大的道德精神,把无法证知的神转化
为内在人生命之中的道德主体,这才是人类宗教最高、最后的形态。
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这种独特理解,为我们认知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心的
文化”,将一切价值追求安置于人心,将心安置在现实世界当中,人才能真正实现天然自足。
“心的文化”的背后,彰显的其实是一种既有尊严也有个性的自由人格。因为当每个人都能
在自己的内心,开辟出一个自在而自足的世界时,自然会少了许多外在的争斗。徐复观认为,
这是中国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有一颗完全自足的心。
(来源自《河北青年报》)
1.下列关于“心的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心的文化”不同于“主观”,是一种可感的存在,其要求的正是一个未被主观成见和
私欲所遮蔽的澄明之心。
B.“心的文化”是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他认为,“心的文化”突显了一种有尊
严有个性的自由人格。
C.“心的文化”是指中国文化的价值根源来自人生命的本身,来自人的内心。
D.“心的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具有由内向外的性格,并且许多努力都是趋向人的内心的这
一 基本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列举荀子《解蔽篇》中对心的解释和从魏晋开始中国伟大的画家都是在虚、静、明
之心下从事创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是以心为艺术的根源”的观点。
B.徐复观认为,程颢说的“只心便是天”,就是由外向内的落实,由知识向心的转化,比
任何形而上学都来得更为切实、可靠,也更有根基。
C.文中引用儒家代表孟子论及“心”的一段话,意在说明“心”不仅是人体的一部分,还
能判是非、别善恶、发恻隐、行辞让。
D.在徐复观看来,“仁义礼智信”这一哲学判断,把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的根源最终落到
了“心”上,使中国人有了人生的基本立足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徐复观看来,“心的文化”被人误认为是唯心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误解,它
应该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B.“心的文化” 没有把价值的根源归结于至高的上帝或其他外在权威,而是从内在的心性
中去寻找文化价值的根源,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
C.徐复观认为,文化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其核心即价值,宗教、道德与艺术
等价值系统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内容。
D.中国文化应该是一种和平文化,因为“心的文化”将一切价值追求安置于人心,将心安
置在现实之中,使人真正实现天然自足。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
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
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
②得与? 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
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
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
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
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
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
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
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
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 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
B.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 .
C.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
D.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 (3分)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
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
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
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D.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
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5分)
(2 )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春 归
唐 庚
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 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 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 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②小市:指当地经
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8、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
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5
分)
9、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国恒亡,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②③①
死于安乐》)
(2)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3)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__。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屈原《离骚》)
(4)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架梁之椽,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
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
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
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
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
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
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
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
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
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
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
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
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
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
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
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
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
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
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
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
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
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
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
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
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
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
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
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
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
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
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
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
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摘编自陈炳熙《梅
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
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
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D.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
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E.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
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
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24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那卖衣服的姑娘说话了:“妹妹,这件衣服你穿着真是特漂亮,就数你穿着最是样儿!”
他一边心里赞美卖衣姑娘巧舌如簧,却又一边赶紧准备再做女儿的工作。 ....
B.在某个夜晚,他蓦然发现,如果没有斗志、信心、毅力,人就可能生活得艰难。因此,
他想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即使锦衣夜行,也要达到这个目标。 ....
C.人们对自己方言的热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本土范围内使用方言也无可厚非,但在与....
外来人员接触和交往时,你讲方言就无法与他人沟通。
D.贪官锒铛入狱后,无所事事之余,玩起了出书,但从他们已经出版的书籍内容看,很多
人都是在藉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风毛麟角。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有人说,艰辛的生活是一座挖掘不尽的艺术宝库。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上,我不会忘记蹉.
跎岁月给我的丰厚赠予。 ...
B.苏宁电器要做百货,而且将百货商场直接开到张桂平苏宁集团旗下附近;“苏宁电器”和
“苏宁集团”两大巨头均进军百货业且在同商圈对垒,预示着张氏两兄弟同室操戈在所难免。 ....
C.目前,“网瘾戒除”培训机构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培训机构可以说是泥沙俱下....
采取的各种“特训”方法是否科学,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些问题基本上处于“无人
问津”的状态。
春归唐庚翻译篇五
《精品精品解析: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鏖.战/麇.集 安抚./果脯. 萎靡./奢靡.
B.悖.逆/蓬勃. 麦茬./检查. 兴.奋/高兴.
C.巨擘./玉璧. 惆怅./倜傥. 应.承/呼应.
D.颦.蹙/濒.临 嗔.怪/称.呼 俭省./反省.
2.指出下面一段话中用词不当的一项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从空中到地下,有些是宏大构建,比如摩天大楼,有些则具体而微....,比如地下管线。事无巨细....,应该管得滴水不漏....才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可是,现实中,管得一塌糊涂或者监管真空..的情况占了不少。
A.具体而微 B.事无巨细 C.滴水不漏 D.真空
3.指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美国新任国务卿就职后首次对民众公开演讲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合并到一起,读成了“吉尔萨克斯坦”,令人贻笑大方。
B.什么是幸福?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
C.嗜甜的饮食习惯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D.与泰戈尔不同,鲁迅的散文诗中的哲理不是追求宗教式的光明、和谐,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对自我的无情的严酷的解剖,对人心黑暗的正视和孤独的战斗的坚持。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___,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___。但是,李商隐的诗,___,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在诗中运用典故,___。___,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①诗意也就明白了
②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③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④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⑤不过偶尔用一二处
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⑤①②④③
性。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守惠州。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禄摇,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王煐抵郡,湖山无恙,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之息未久也。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政简刑清,揽风问俗,草木山川皆供点染。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以为游息之地。名之曰丰湖书院。
初建书院,筹划经费,购金龙镇等处田,买叶氏孤屿废园,并前守所置义学地基,岁收租五百余石。置水口圩店房,岁收租四十余两。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岁有赢余,稍为修葺书院,点缀湖山之用。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王煐作《丰湖书院记》云: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节选自《惠州府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折节:降低身份
B.索居离群,闻见寡眇.. 寡眇:微少
C.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 仍:陈旧
D.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延聘:聘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 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B.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 引与.酬唱
C.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 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D.所.至必寻游名山川 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
【小题3】下列各句组,都能直接表现王煐“养教人才”的一组是(3分)
①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 ②政简刑清,揽风问俗
③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 ④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习之所
⑤点缀湖山 ⑥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煐是天津宝坻人,康熙二十八年出任惠州太守。他不沉溺酒色,不贪求美差厚禄,而是孜孜追求吟诗作文这些事情。
B.王煐当初来到惠州,看见惠州的山山水水没什么不好,但是古迹名胜却少有保护;一些文化人大多散落在山乡之中,他们孤陋寡闻。
C.王煐修建惠州丰湖书院,购买金龙镇等地的田园,购买水口圩的店房,作为教育资金来源,每年都有粮食及钱款收入。
D.对于家庭贫穷有心向学的人,王煐自己慷慨解囊,发给他们生活费。在从事政务空余的时间里,他还亲自到书院来看看。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对于自然环境的人文影响,王煐有超越常人的认识。下面文字中哪句话陈述了这种认识?请用下划线标出来,并用“/”给该句断句。(3分)
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 (3分)
②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4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5】
【参考译文】
王煐,字紫诠,号子千,是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考中博学鸿儒科,历任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官职,任期里受到委派编纂修订典章会要。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任惠州太守。在惠州任太守七年,不因为美酒声色而沉溺,不因为肥差厚禄而动心,而是独自勤勤恳恳地专注诗作,所到之处必定寻访山川名胜,凡是见到文人雅士,不管他们才能高低,(王煐)都会降低身份愉快地跟他们交往,召引会同(他们)用诗文相互赠答吟诵。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小题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
【小题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 请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樊迟未达。子曰:“_______,______。” (《论语》)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王锟
①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②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主体不把客体永远当作客体,有时它会把客体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或者主体把自己当作与客体那样的客体。而且,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决不是袖手旁观的。如吴森指出的,在关怀的意识里,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休戚与共、患难相扶,甚至是相依为命的。关怀者所关怀的对象,不仅限于被关怀者自身,而往往扩至于和被关怀者有关系的一切,有点“爱屋及乌”的心理。简言之,关怀的对象,不只是一个客体,而是环绕客体(指被关怀者)的整个相关的世界。故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重视情境体验和直觉感通,具有实践、忧世和珍视传统的心理。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相对照,探究哲学的心态是主客对立二分。所谓对立二分,即作为认知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知者的客体,在认知过程的界限内,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不能互换混淆。而且,客体被看作为居于主体之外并与主体有一段距离的“它者”。正是这段距离,招引主体去探究客体。在认知过程中,作为“它者”的客体是主体意识的全部对象,而“它(客体)是什么?”是主体探求的唯一问题,至于它的美丑、对主体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等等,主体可一概不问。只要客观解答“它(客体)是什么?”认识过程就结束,该客体不再为探究的对象,主体遂转向新的客体进行探究。故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客观性、清晰性、确定性,重视观察分析及定义、概念的思考,具有好奇、试新和向未知领域探险的心理。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
③从宇宙观看,关怀哲学眼中的世界只有一个。与主客交互的认识论相关,中国哲学主张人与万物一体。即世界是由诸多因素和分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在宇宙的情境中,宇宙在人的关照里。一方面,人是宇宙情境的一部分,其根植于宇宙生命的大洪流中以承接生命,拓展生命,完成生命。另一方面,宇宙在人的生命拓展中,在人的关怀赞助中得以生生不息。故人与宇宙融为一体,世界只有一个。相对照,探究哲学眼中的世界是两个。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相关,西方哲学既有一个主体思维中的世界(它是由抽象概念和公式所组成的纯形式世界),又有一个客体组成的世界(它是外在客观的实体对象所组成的物理世界)。主体思维世界与客体物理世界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在柏拉图那里表现为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对立。在基督教便是上帝之城与人世之城的对立。在近代哲学
便是思维世界与广延空间之对立;在现代科学哲学则有抽象理论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对立。诸如此类,这都是由探究心态演绎而来的两个世界。而且,此对立世界依关系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强调主体世界第一位的唯心论与强调客体物质世界第一位的唯物论,以及强调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耦合对应的新实在论,这都源于两个世界的宇宙观。
④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关怀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只有在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关联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探究哲学则多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而成为自己、实现自己,不仅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无关,而且还要摆脱来自亲人、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干预。故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性,是探究哲学的人生观。
(节选自2013年06月17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吴森指出,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B.在关怀哲学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不能区分。
C.关怀哲学以“情”为中心,而探究哲学以“理”为中心。
D.唯心论对应关怀哲学,唯物论对应探究哲学。
E.关怀哲学认为人与宇宙同终始,探究哲学认为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相对立。
【小题2】根据文意,指出下列说法中不同类的一项(3分)
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B.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C.花木非有土不可,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D.走你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小题3】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情”和“理”分别指什么?请作简析。(4分)
【小题4】李白《独坐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心态或哲学心态?试结合文意作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①大地是充满神性的。她让谁睡谁就睡,她让谁醒谁就醒。主导万物的生生死死,是她最高贵的职责。在北方,当春、夏、秋的菜蔬渐次消失,她又为百姓备好了冬日的当家菜——萝卜与白菜,以填补人们口味的空白。
②“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比不上潍县的萝卜皮儿。”二十年前,我的故乡五莲县与潍县同属潍坊市。潍县品种的萝卜,是乡人常种、常食之物。潍县萝卜,最早产地在流经潍县的白浪河西岸,后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经农人三百余年的栽培与选育,逐渐形成了大缨、二缨、小缨三个品种。大缨叶儿多,个头大;小缨叶儿少,个头小;二缨由大、小缨自然杂交生成。潍县萝卜呈圆柱形,细而长,地上部分占其躯体的
春归唐庚翻译篇六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鏖战/麇集 安抚/果脯 萎靡/奢靡 ......
B.悖逆/蓬勃 麦茬/检查 兴奋/高兴 ......
C.巨擘/玉璧 惆怅/倜傥 应承/呼应 ......
D.颦蹙/濒临 嗔怪/称呼 俭省/反省
2.指出下面一段话中用词不当的一项 ....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从空中到地下,有些是宏大构建,比如摩天大楼,有些则具体而微,比如........
地下管线。事无巨细,应该管得滴水不漏才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可是,现实中,管得一塌..
糊涂或者监管真空的情况占了不少。
A.具体而微 B.事无巨细 C.滴水不漏 D.真空
3.指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美国新任国务卿就职后首次对民众公开演讲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合并到一起,读成了“吉尔萨克斯坦”,令人贻笑大方。
B.什么是幸福?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
C.嗜甜的饮食习惯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D.与泰戈尔不同,鲁迅的散文诗中的哲理不是追求宗教式的光明、和谐,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对自我的无情的严酷的解剖,对人心黑暗的正视和孤独的战斗的坚持。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___,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___。但是,李商隐的诗,___,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在诗中运用典故,___。___,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①诗意也就明白了
②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③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④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⑤不过偶尔用一二处
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⑤①②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守惠州。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禄摇,而独孜孜
.....
拳拳唯诗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
王煐抵郡,湖山无恙,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之息未久也。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政简刑清,揽风问俗,.草木山川皆供点染。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
仍或新,以为游息之地。名之曰丰湖书院。
初建书院,筹划经费,购金龙镇等处田,买叶氏孤屿废园,并前守所臵义学地基,岁收租五百..
余石。臵水口圩店房,岁收租四十余两。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岁有赢余,稍为修葺书院,..点缀湖山之用。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王煐作《丰湖书院记》云: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节选自《惠州府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折节:降低身份 ..
B.索居离群,闻见寡眇 寡眇:微少 .
C.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 仍:陈旧 ..
D.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延聘:聘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
B.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
C.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
D.所至必寻游名山川/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
7.下列各句组,都能直接表现王煐“养教人才”的一组是(3分)
①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 ②政简刑清,揽风问俗
③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 ④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习之所
⑤点缀湖山 ⑥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煐是天津宝坻人,康熙二十八年出任惠州太守。他不沉溺酒色,不贪求美差厚禄,而是孜孜追求吟诗作文这些事情。
B.王煐当初来到惠州,看见惠州的山山水水没什么不好,但是古迹名胜却少有保护;一些文化人大多散落在山乡之中,他们孤陋寡闻。
C.王煐修建惠州丰湖书院,购买金龙镇等地的田园,购买水口圩的店房,作为教育资金来源,每年都有粮食及钱款收入。
D.对于家庭贫穷有心向学的人,王煐自己慷慨解囊,发给他们生活费。在从事政务空余的时间里,他还亲自到书院来看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对于自然环境的人文影响,王煐有超越常人的认识。下面文字中哪句话陈述了这种认识?请用下划线标出来,并用“/”给该句断句。(3分)
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 (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 请作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樊迟未达。子曰:“_______,_______。”(《论语》)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王锟
①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②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主体不把客体永远当作客体,有时它会把客体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或者主体把自己当作与客体那样的客体。而且,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决不是袖手旁观的。如吴森指出的,在关怀的意识里,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休戚与共、患难相扶,甚至是相依为命的。关怀者所关怀的对象,不仅限于被关怀者自身,而往往扩至于和被关怀者有关系的一切,有点‚爱屋及乌‛的心理。简言之,关怀的对象,不只是一个客体,而是环绕客体(指被关怀者)的整个相关的世界。故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重视情境体验.和直觉感通,具有实践、忧世和珍视传统的心理。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相对照,探究哲学的心态是主客对立二分。所谓对立二分,即作为认知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知者的客体,在认知过程的界限内,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不能互换混淆。而且,客体被看作为居
于主体之外并与主体有一段距离的‚它者‛。正是这段距离,招引主体去探究客体。在认知过程中,作为‚它者‛的客体是主体意识的全部对象,而‚它(客体)是什么?‛是主体探求的唯一问题,至于它的美丑、对主体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等等,主体可一概不问。只要客观解答‚它(客体)是什么?‛认识过程就结束,该客体不再为探究的对象,主体遂转向新的客体进行探究。故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客观性、清晰性、确定性,重视观察分析及定义、概念的思.考,具有好奇、试新和向未知领域探险的心理。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
③从宇宙观看,关怀哲学眼中的世界只有一个。与主客交互的认识论相关,中国哲学主张人与万物一体。即世界是由诸多因素和分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在宇宙的情境中,宇宙在人的关照里。一方面,人是宇宙情境的一部分,其根植于宇宙生命的大洪流中以承接生命,拓展生命,完成生命。另一方面,宇宙在人的生命拓展中,在人的关怀赞助中得以生生不息。故人与宇宙融为一体,世界只有一个。相对照,探究哲学眼中的世界是两个。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相关,西方哲学既有一个主体思维中的世界(它是由抽象概念和公式所组成的纯形式世界),又有一个客体组成的世界(它是外在客观的实体对象所组成的物理世界)。主体思维世界与客体物理世界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在柏拉图那里表现为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对立。在基督教便是上帝之城与人世之城的对立。在近代哲学便是思维世界与广延空间之对立;在现代科学哲学则有抽象理论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对立。诸如此类,这都是由探究心态演绎而来的两个世界。而且,此对立世界依关系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强调主体世界第一位的唯心论与强调客体物质世界第一位的唯物论,以及强调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耦合对应的新实在论,这都源于两个世界的宇宙观。
④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关怀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只有在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关联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探究哲学则多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而成为自己、实现自己,不仅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无关,而且还要摆脱来自亲人、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干预。故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性,是探究哲学的人生观。
(节选自2013年06月17日《光明日报》)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吴森指出,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B.在关怀哲学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不能区分。
C.关怀哲学以“情”为中心,而探究哲学以“理”为中心。
D.唯心论对应关怀哲学,唯物论对应探究哲学。
E.关怀哲学认为人与宇宙同终始,探究哲学认为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相对立。
13.根据文意,指出下列说法中不同类的一项(3分)
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B.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C.花木非有土不可,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D.走你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14.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情”和“理”分别指什么?请作简析。(4分)
15.李白《独坐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心态或哲学心态?试结合文意作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①大地是充满神性的。她让谁睡谁就睡,她让谁醒谁就醒。主导万物的生生死死,是她最高贵的职责。在北方,当春、夏、秋的菜蔬渐次消失,她又为百姓备好了冬日的当家菜——萝卜与白菜,以填补人们口味的空白。
②‚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比不上潍县的萝卜皮儿。‛二十年前,我的故乡五莲县与潍县同属潍坊市。潍县品种的萝卜,是乡人常种、常食之物。潍县萝卜,最早产地在流经潍县的白浪河西岸,后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经农人三百余年的栽培与选育,逐渐形成了大缨、二缨、小缨三个品种。大缨叶儿多,个头大;小缨叶儿少,个头小;二缨由大、小缨自然杂交生成。潍县萝卜呈圆柱形,细而长,地上部分占其躯体的四分之三,皮色深绿,外镀一层白醭。因此潍县萝卜亦称‚高脚青‛。它与我们在外地常见的挺着弥勒佛大肚一样的大白萝卜和又粗又长的白萝卜,就形体而言大异其趣。论其口感,更不能同日而语。小缨萝卜最宜当水果生食,吃起来那脆生生、甜丝丝,还略带一点辣味的口感,是任何一种水果不能替代的。如今,潍县萝卜已像潍坊风筝一样,成了这座文化名城的标识之一。潍坊人常将这标有‚国家地理标志‛的特产装进精致的手提纸箱中,进省城,赴京都,去联络感情,去展现古城青春勃勃的魅力。
③潍县萝卜可生可熟可腌,还能制成果脯。我最喜欢吃的是用大缨‚高脚青‛包的大包子。将当年的新豆做成的卤水豆腐切成丁儿,用油爆炒成微黄色,放于馅盆内,再将萝卜用礤床儿擦成丝儿,放入油锅,加姜末、葱花、食盐爆炒半熟,不放酱油,与豆腐丁儿搅拌一起做成馅儿的大包子,吃起来清香淡雅,较其他馅儿的大包子,味儿更觉清纯。 ④在上苍创造的菜蔬中,胶州大白菜当是她的宁馨儿。白菜,古书上曰‚菘‛。胶州大白菜远在唐代就享有盛誉。《辞海》胶县条目中称:‚胶州产大白菜著名,谓之胶白。‛
⑤历代文豪、诗人、画家,对‚胶白‛多有吟诵和描绘。东坡居士有云:‚白菜美羔肠,冒土出熊蹯。‛曾在我的故乡古密州做过太守的苏子瞻,将‚胶白‛喻作羊羔和土里长出熊掌,可见他老人家对‚胶白‛的味道,是何等的钟爱。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有诗吟道:‚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这样描述‚胶白‛:‚大概物以稀为贵罢。白菜运到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里,尊为‘胶菜’。‛齐白石老人喜画喜食白菜,他在一白菜的画作上这样题跋:‚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
⑥1956年,苏联农业专家沙加诺维奇,来胶州考察,归国后出版了专著《中国宝贝——山东胶州白菜》。关于‚胶白‛,还有若干珍闻轶事:1949年,斯大林七十寿辰时,毛泽东曾指令选送五千斤‚胶白‛作为贺礼。1957年,毛泽东将‚胶白‛赠送宋庆龄,宋为此致函感谢毛泽东。1958年,胶州北三里河小学敬献宋庆龄一棵四十斤重的‚胶白‛,再续一段人间佳话……
⑦家乡五莲与胶州曾同属潍坊市。‚胶白‛品种,在乡梓也广为种植。白菜末伏下种,小雪时方全部拔收。经霜又着雪的白菜,其味道与不按节令收获的‚胶白‛大相径庭。儿时,我与大人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儿一道抢收白菜的情景,至今想来仍似在眼前,历历如绘。收获的白菜,要储放在两米余深的地窖里,隔十天八日,需在冬阳下晾晒一次。这种上承天光、下接地气的窖藏法儿,不仅能葆有白菜的原汁原味,且到春节前后,味道能达到最佳。窖藏的白菜和坑埋的萝卜,能吃到农历二月,基本上能与春天的韭菜、菠菜相衔相接。
⑧‚胶白‛帮儿嫩薄,心儿卷束,纤维细,汁乳白,富含多种营养素。‚胶白‛食之清脆,淡而有味,生吃爽脆可口,熟食风味甘美。‚胶白‛可拌可炒可蒸可煮可熬可炖可荤可素,吃法繁多,老少咸宜。高级厨师以‚胶白‛为主原料,可做成五十多种菜品。海米拌白菜心,醋熘白菜帮儿,白菜猪肉水饺,都是北方人喜吃的食物。白菜、猪肉、地瓜粉条加上少许海米、酱油炖在一
春归唐庚翻译篇七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
2011年秋期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1-10-8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
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
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1~3小题。
现代道德是复杂的系统构成:它既有不同领域中道德性质(政治道德、经
济道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等)的区分,又有不同层次的道
德规范(常德、美德、圣德)划分。
近年来,尽管道德建设的“标准”放低了许多,但在实际倡导中,依然是崇
高“主义”多、常德楷模少。即便是常德行为,被舆论树标并号召学习后,也变
成了无私奉献的先模人物。在这种道德教育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用先进道德提高
全民道德水平的理念:只要人人学先模,个个像雷锋,这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不就
提高了吗?其实,这恰恰是一种伦理学误区。
圣德与常德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说来,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个统辖关系,不
能笼统视为先进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区分。实践圣德需要牺牲个人利益;它是建立
在理想信仰基础上依赖意志行为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常态社会环境中的人格品
行。实践常德则一般并不损害个人利益;它是依赖感性或理性觉悟的道德规范,
往往表现为习惯性的个人品行。它主要存在于常态社会环境中。需要牺牲自我的
圣德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因此,它可能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但那些能凭借高尚
觉悟和超人意志实践圣德的英雄,却未必具备依赖感性或理性觉悟的道德规范,
能在日常行为中实践常德,譬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譬如不办关系案等等。特别
是现代常德,是个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是“有我”的道德。如果缺少甚至没
有公私概念的区分,那么,那些能在特殊环境中“忘我”而实践圣德的人,是有
可能在世俗生活中从“大公无私”滑向“大公皆私”的泥沼的。
还应特别提及的是,常德作为人类的共同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一般不存在价
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各种游戏规则面前,人人自律守法,人人都能从游戏中
获益。任何违反常德的行为,都是公认的缺德行为。而圣德则不同了,它经常存
在于阶级民族的政治道德领域中。这时,不同圣德的价值取向是对立或冲突的。
因此,如果其信仰、追求和实践的价值理想出了问题,视死如归的"圣战英雄"
极可能成为文明社会的公敌—9〃11事件中的恐怖分子,实践的不都是“圣德”
吗?可见,圣德即便普及了,常德也未必进步,道德腐败现象也难以遏制。反之,
常德普及了,社会文明程度则肯定提高了,甚至会涌现出许多平凡的实践圣德的
英雄。2003年抗击“非典”第一线上的不少医护人员便是例证。支持他们成为
英雄的,不是别的,正是作为常德的职业道德。几乎所有医护人员接受采访时,
反反复复说的都是一句话:“我是医生”,“我是护士”。一位医生曾如此表白:
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我是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
一些青年学人偏执崇高,将崇高理想绝对化,恰恰也步入了思想误区。实际
上,一个社会涌现几十个视死如归的英雄并不难,难的是要让全体公民遵守公德。
在和平年代,假如所有公民都能守住常德,诚信自律友善,不偷不抢不贪,真正
实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心情舒畅,家家安居乐业,试问,这难道不正是
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吗?反之,假如仍时时需要英雄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则
很可能是由于车匪路霸横行无忌,社会治安严重恶化。这样的“英雄辈出”时代,
恰恰是最不理想的社会。因此,我们宁肯不要造就这样英雄的环境,而希望通过
常德普及,换来一个长治久安的现代文明社会。
(杨曾宪《文明失范、道德腐败与常德缺位》)
1.下列关于“常德”和“实践常德”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常德是最低层次的道德,它是一种“有我”的个人品行,它不需要什么“崇
高”, 但人人都需要具备和遵守。
B.常德实际上就是常态社会环境中的“良民”、“好人”的道德, 诚信自律
友善、不偷不抢不贪是它的基本要素。
C. 实践常德具有感性或理性觉悟的特质,它并不损害个人利益,其中包括既
不损害自我的利益,也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D. 实践常德能够使每个人从中获益,如果全社会人人都能够守住常德,整个
社会也将变得稳定有序、和谐美好。
2.下列关于“圣德”和“实践圣德”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圣德是最高层次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忘我”的道德,它具有“把一切献
给革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先模”风范。
B. 圣德是非常态社会环境中的人格品行,是“先模”和英雄才具有的人格品
行。但它的价值取向往往具有对立或冲突的特点。
C. 实践圣德是在理想信仰基础上依赖意志的一种行为,它未必需要依赖感性
或理性觉悟,但它需要觉悟高尚、意志超人的英雄去完成。
D. 实践圣德需要牺牲个人利益,它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但是,那些做出了
牺牲壮举的英雄却往往极有可能成为文明社会的公敌。
3.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践常德,从其“有我”的角度来看,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做好自己的事
就可以了,完全不用去考虑别人。
B. 道德规范中的美德是介于常德和圣德之间的一种道德,在实践美德时,既
“有我”,但有时也“忘我”。
C. 现代道德系统是由常德、美德、圣德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呈金字
塔形构建应该是最为理想的。
D. 在和平年代,试图用美德或圣德取代社会常德的做法,对社会的稳定有序、
和谐美好不是明智的选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顺帝末,为侍御使。时,所遣八使光禄大夫杜乔、
周举等,多所纠奏,而大将军梁冀及诸宦官互为请救,事皆被寝遏。皓自以职主
刺举,志案奸违,乃复劾诸为八使所举蜀郡太守刘宣等罪恶章露,宜伏欧刀。又
奏请敕四府条举近臣父兄及知亲为刺史、二千石尤残秽不胜任者,免遭案罪。帝
乃从之。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仁乔等疑
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
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奏之。诏报,
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
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皓至,乃复举种向化。时永昌太守
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
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
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
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
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
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皓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皓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 掠。
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
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
晏然无警。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事免归 坐:因为
B.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 擢:提拔
C.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宣:说明,传达
D.免遭案罪 案:审查
5、下列句子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表现种皓“不畏权势,严格执法”的一组是( )
①复劾诸为八使所举蜀郡太守刘宣等罪恶章露,宜伏欧刀
②奏请敕四府条举近臣父兄及知亲为刺史、二千石尤残秽不胜任者,免遭案
罪
③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
④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
⑤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⑥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常侍高梵无诏令驾车迎接太子,太傅杜乔不知如何处置。种皓指出太
子在国家中地位重要,没有诏令不能妄动并以死抗争,最终获得了皇帝的赞赏。
B.种皓做了三年益州刺史,向偏远少数民族传达皇帝的恩德,后巴郡服直
聚众叛乱,种皓因镇压不力被梁冀陷害逮捕,后得李固相救,又被赦免。
C.种皓做凉州刺史时,甚得民心,后转任汉阳太守,凉州男女老少千里送
至汉阳界,乌桓反叛,但得知种皓做了汉阳太守,又很快归附。
D.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提拔种皓为度疗将军,他恩威并用,放
还羌人先前俘虏;对拒不降服的部族,加以征讨,很快使边境安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益州刺史,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
(2)皓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皓与相揖谢,千里
不得乘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 归 唐 庚①
②③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 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 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 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臵。②
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
时商业繁盛之地。
8、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
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
二字的妙处。(5分)
9、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
酒》)
②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③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
永《雨霖铃》)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父 亲 的 一 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春归唐庚翻译篇八
《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会员独享】》
包头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是心的文化
叶匡政
在台湾新儒家徐复观看来,“心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特性。这个观点,无疑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视角。
徐复观认为,文化是人性对生活的一种自觉而产生的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按照这一定义,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所在,宗教、道德与艺术等价值系统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内容。他认为,要辨别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就必须从中国文化对价值根源问题的回答入手。徐复观的观点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指出这个价值根源是来自人生命的本身——人的‘心’。”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并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把价值的根源归结于至高的上帝,或其他外在的权威,而是从内在的心性中去寻找价值的根源,所以中国文化显示出由外向内的性格,它的很多努力都是趋向人的内心的。
儒家文化中最早论及“心”的是孟子。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心”不仅是人体的一部分,还能判是非、别善恶、发恻隐、行辞让,是一个人价值判断的来源,所以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这一哲学判断,使得中国文化将价值判断的根源最终落实到了“心”上。徐复观认为,这是对中国哲学的巨大贡献,照亮了人的混沌生命,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方向和主宰,也成为所有中国人人生的基本立足点。
一提到“心”的文化,很多人便认为中国文化是唯心论的,这在徐复观看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误解。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心”,与唯心论完全无关。中国“心的文化”,要求的正是一个未被主观成见和私欲所遮蔽的澄明之心。荀子在《解蔽篇》对心有一个解释:“心何以知道?曰:虚一而静 。”也就是说,心只有在静、虚与未被遮蔽的状态中,才能对外界进行认知,同样心在作认知活动时,也自然会静下来。中国是以心为艺术的根源,这种虚而静明的心体,也成就了一种艺术的心灵 。他认为从魏晋开始中国伟大的画家,都是在虚、静、明之心下从事创作的。
徐复观还把“心的文化”看做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程颢说过一句话“只心便是天”,就是把由知识所获得的内在经验,落实到自己的生命之中。这是种由外向内的落实,由知识向心的转化。徐复观认为,比任何形而上学都来得更为切实、可靠,也更有根基。他认为,
中国文化一直有这样的力量,就是把原始宗教转化为伟大的道德精神,把无法证知的神转化为内在人生命之中的道德主体,这才是人类宗教最高、最后的形态。
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这种独特理解,为我们认知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心
的文化”,将一切价值追求安置于人心,将心安置在现实世界当中,人才能真正实现天然自足。“心的文化”的背后,彰显的其实是一种既有尊严也有个性的自由人格。因为当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内心,开辟出一个自在而自足的世界时,自然会少了许多外在的争斗。徐复观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有一颗完全自足的心。
(来源自《河北青年报》)
1.下列关于“心的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的文化”是指中国文化的价值根源来自人生命的本身,来自人的内心。
B.“心的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具有由内向外的性格,并且许多努力都是趋向人的内心的这一基本特性。
C.“心的文化”不同于“主观”,是一种可感的存在,其要求的正是一个未被主观成见和私欲所遮蔽的澄明之心。
D.“心的文化”是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他认为,“心的文化”突显了一种有尊严有个性的自由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儒家代表孟子论及“心”的一段话,意在说明“心”不仅是人体的一部分,还能判是非、别善恶、发恻隐、行辞让。
B.在徐复观看来,“仁义礼智信”这一哲学判断,把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的根源最终落到了“心”上,使中国人有了人生的基本立足点。
C.文中列举荀子《解蔽篇》中对心的解释和从魏晋开始中国伟大的画家都是在虚、静、明之心下从事创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是以心为艺术的根源”的观点。
D.徐复观认为,程颢说的“只心便是天”,就是由外向内的落实,由知识向心的转化,比任何形而上学都来得更为切实、可靠,也更有根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复观认为,文化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其核心即价值,宗教、道德与艺术等价值系统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内容。
B.中国文化应该是一种和平文化,因为“心的文化”将一切价值追求安置于人心,将心安置在现实之中,使人真正实现天然自足。
C.在徐复观看来,“心的文化”被人误认为是唯心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误解,它应该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
D.“心的文化” 没有把价值的根源归结于至高的上帝或其他外在权威,而是从内在的心性中去寻找文化价值的根源,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区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站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刑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命,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
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卧治,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
庐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閤中。”及善即移病馀月,后不复问。叹曰:“中书令可一日不见天子乎?”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密赞其谋 .
B.太子谢之 .
C.且摇乱胎祸 ..
D.以老病致仕 ..
①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
③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
⑤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赞:赞成 谢:道歉 胎祸:祸乱的根源 致仕:辞官,退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及善深受器重的一组是( ) ②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④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⑥卿年高,不宜事游燕,但检校閤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及善认为,大臣们如果遵从太子的命令去翻跟头,不符合作为辅佐臣子的美行。
B.高宗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又提升他任三品要职,让他身佩大横刀在自己身
旁立侍。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陷害忠良,是祸乱的根源,应予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
建议,处死了来俊臣。
D.当时“二张”依仗自己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
们,这让武后很不高兴。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2)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春 归
唐 庚
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 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 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 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②小市:指当地经
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8、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5分)
9、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国恒亡。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3)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____。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屈原《离骚》)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②③①
穿衣问题。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道、筑堡、栽树”。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
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这固然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19000余亩,获粮数千石。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划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光绪三年(1877 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致
春归唐庚翻译篇九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a》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鏖战/麇集 安抚/果脯 萎靡/奢靡
B.悖逆/蓬勃 麦茬/检查 兴奋/高兴
C.巨擘/玉璧 惆怅/倜傥 应承/呼应
D.颦蹙/濒临 嗔怪/称呼 俭省/反省
2.指出下面一段话中用词不当的一项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从空中到地下,有些是宏大构建,比如摩天大楼,有些则具体而微,比如地下管线。事无巨细,应该管得滴水不漏才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可是,现实中,管得一塌糊涂或者监管真空的情况占了不少。
A.具体而微 B.事无巨细 C.滴水不漏 D.真空
3.指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美国新任国务卿就职后首次对民众公开演讲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合并到一起,读成了“吉尔萨克斯坦”,令人贻笑大方。
B.什么是幸福?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
C.嗜甜的饮食习惯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D.与泰戈尔不同,鲁迅的散文诗中的哲理不是追求宗教式的光明、和谐,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对自我的无情的严酷的解剖,对人心黑暗的正视和孤独的战斗的坚持。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___,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___。但是,李商隐的诗,___,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在诗中运用典故,___。___,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①诗意也就明白了
②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③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④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⑤不过偶尔用一二处
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⑤①②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守惠州。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禄摇,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王煐抵郡,湖山无恙,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之息未久也。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政简刑清,揽风问俗,草木山川皆供点染。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以为游息之地。名之曰丰湖书院。
初建书院,筹划经费,购金龙镇等处田,买叶氏孤屿废园,并前守所置义学地基,岁收租五百余石。置水口圩店房,岁收租四十余两。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岁有赢余,稍为修葺书院,点缀湖山之用。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王煐作《丰湖书院记》云: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节选自《惠州府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折节:降低身份
B.索居离群,闻见寡眇 寡眇:微少
C.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 仍:陈旧
D.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延聘:聘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B.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C.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D.所至必寻游名山川/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
7.下列各句组,都能直接表现王煐“养教人才”的一组是(3分)
①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 ②政简刑清,揽风问俗
③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 ④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习之所
⑤点缀湖山 ⑥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煐是天津宝坻人,康熙二十八年出任惠州太守。他不沉溺酒色,不贪求美差厚禄,而是孜孜追求吟诗作文这些事情。
B.王煐当初来到惠州,看见惠州的山山水水没什么不好,但是古迹名胜却少有保护;一些文化人大多散落在山乡之中,他们孤陋寡闻。
C.王煐修建惠州丰湖书院,购买金龙镇等地的田园,购买水口圩的店房,作为教育资金来源,每年都有粮食及钱款收入。
D.对于家庭贫穷有心向学的人,王煐自己慷慨解囊,发给他们生活费。在从事政务空余的时间里,他还亲自到书院来看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对于自然环境的人文影响,王煐有超越常人的认识。下面文字中哪句话陈述了这种认识?请用下划线标出来,并用“/”给该句断句。(3分)
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 (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樊迟未达。子曰:“_______,_______。”(《论语》)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王锟
①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②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主体不把客体永远当作客体,有时它会把客体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或者主体把自己当作与客体那样的客体。而且,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决不是袖手旁观的。如吴森指出的,在关怀的意识里,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休戚与共、患难相扶,甚至是相依为命的。关怀者所关怀的对象,不仅限于被关怀者自身,而往往扩至于和被关怀者有关系的一切,有点“爱屋及乌”的心理。简言之,关怀的对象,不只是一个客体,而是环绕客体(指被关怀者)的整个相关的世界。故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重视情境体验和直觉感通,具有实践、忧世和珍视传统的心理。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相对照,探究哲学的心态是主客对立二分。所谓对立二分,即作为认知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知者的客体,在认知过程的界限内,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不能互换混淆。而且,客体被看作为居于主体之外并与主体有一段距离的“它者”。正是这段距离,招引主体去探究客体。在认知过程中,作为“它者”的客体是主体意识的全部对象,而“它(客体)是什么?”是主体探求的唯一问题,至于它的美丑、对主体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等等,主体可一概不问。只要客观解答“它(客体)是什么?”认识过程就结束,该客体不再为探究的对象,主体遂转向新的客体进行探究。故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客观性、清晰性、确定性,重视观察分析及定义、概念的思考,具有好奇、试新和向未知领域探险的心理。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
③从宇宙观看,关怀哲学眼中的世界只有一个。与主客交互的认识论相关,中国哲学主张人与万物一体。即世界是由诸多因素和分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在宇宙的情境中,宇宙在人的关照里。一方面,人是宇宙情境的一部分,其根植于宇宙生命的大洪流中以承接生命,拓展生命,完成生命。另一方面,宇宙在人的生命拓展中,在人的关怀赞助中得以生生不息。故人与宇宙融为一体,世界只有一个。相对照,探究哲学眼中的世界是两个。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相关,西方哲学既有一个主体思维中的世界(它是由抽象概念和公式所组成的纯形式世界),又有一个客体组成的世界(它是外在客观的实体对象所组成的物理世界)。主体思维世界与客体物理世界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在柏拉图那里表现为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对立。在基督教便是上帝之城与人世之城的对立。在近代哲学便是思维世界与广延空间之对立;在现代科学哲学则有抽象理论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对立。诸如此类,这都是由探究心态演绎而来的两个世界。而且,此对立世界依关系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强调主体世界第一位的唯心论与强调客体物质世界第一位的唯物论,以及强调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耦合对应的新实在论,这都源于两个世界的宇宙观。
④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关怀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只有在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关联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探究哲学则多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而成为自己、实现自己,不仅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无关,而且还要摆脱来自亲人、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干预。故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性,是探究哲学的人生观。
(节选自2013年06月17日《光明日报》)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吴森指出,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B.在关怀哲学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不能区分。
C.关怀哲学以“情”为中心,而探究哲学以“理”为中心。
D.唯心论对应关怀哲学,唯物论对应探究哲学。
E.关怀哲学认为人与宇宙同终始,探究哲学认为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相对立。
13.根据文意,指出下列说法中不同类的一项(3分)
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B.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C.花木非有土不可,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D.走你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14.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情”和“理”分别指什么?请作简析。(4分)
15.李白《独坐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心态或哲学心态?试结合文意作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①大地是充满神性的。她让谁睡谁就睡,她让谁醒谁就醒。主导万物的生生死死,是她最高贵的职责。在北方,当春、夏、秋的菜蔬渐次消失,她又为百姓备好了冬日的当家菜——萝卜与白菜,以填补人们口味的空白。
②“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比不上潍县的萝卜皮儿。”二十年前,我的故乡五莲县与潍县同属潍坊市。潍县品种的萝卜,是乡人常种、常食之物。潍县萝卜,最早产地在流经潍县的白浪河西岸,后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经农人三百余年的栽培与选育,逐渐形成了大缨、二缨、小缨三个品种。大缨叶儿多,个头大;小缨叶儿少,个头小;二缨由大、小缨自然杂交生成。潍县萝卜呈圆柱形,细而长,地上部分占其躯体的四分之三,皮色深绿,外镀一层白醭。因此潍县萝卜亦称“高脚青”。它与我们在外地常见的挺着弥勒佛大肚一样的大白萝卜和又粗又长的白萝卜,就形体而言大异其趣。论其口感,更不能同日而语。小缨萝卜最宜当水果生食,吃起来那脆生生、甜丝丝,还略带一点辣味的口感,是任何一种水果不能替代的。如今,潍县萝卜已像潍坊风筝一样,成了这座文化名城的标识之一。潍坊人常将这标有“国家地理标志”的特产装进精致的手提纸箱中,进省城,赴京都,去联络感情,去展现古城青春勃勃的魅力。
③潍县萝卜可生可熟可腌,还能制成果脯。我最喜欢吃的是用大缨“高脚青”包的大包子。将当年的新豆做成的卤水豆腐切成丁儿,用油爆炒成微黄色,放于馅盆内,再将萝卜用礤床儿擦成丝儿,放入油锅,加姜末、葱花、食盐爆炒半熟,不放酱油,与豆腐丁儿搅拌一起做成馅儿的大包子,吃起来清香淡雅,较其他馅儿的大包子,味儿更觉清纯。 ④在上苍创造的菜蔬中,胶州大白菜当是她的宁馨儿。白菜,古书上曰“菘”。胶州大白菜远在唐代就享有盛誉。《辞海》胶县条目中称:“胶州产大白菜著名,谓之胶白。”
⑤历代文豪、诗人、画家,对“胶白”多有吟诵和描绘。东坡居士有云:“白菜美羔肠,冒土出熊蹯。”曾在我的故乡古密州做过太守的苏子瞻,将“胶白”喻作羊羔和土里长出熊掌,可见他老人家对“胶白”的味道,是何等的钟爱。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有诗吟道:“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这样描述“胶白”:“大概物以稀为贵罢。白菜运到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里,尊为‘胶菜’。”齐白石老人喜画喜食白菜,他在一白菜的画作上这样题跋:“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
⑥1956年,苏联农业专家沙加诺维奇,来胶州考察,归国后出版了专著《中国宝贝——山东胶州白菜》。关于“胶白”,还有若干珍闻轶事:1949年,斯大林七十寿辰时,毛泽东曾指令选送五千斤“胶白”作为贺礼。1957年,毛泽东将“胶白”赠送宋庆龄,宋为此致函感谢毛泽东。1958年,胶州北三里河小学敬献宋庆龄一棵四十斤重的“胶白”,再续一段人间佳话„„
⑦家乡五莲与胶州曾同属潍坊市。“胶白”品种,在乡梓也广为种植。白菜末伏下种,小雪时方全部拔收。经霜又着雪的白菜,其味道与不按节令收获的“胶白”大相径庭。儿时,我与大人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儿一道抢收白菜的情景,至今想来仍似在眼前,历历如绘。收获的白菜,要储放在两米余深的地窖里,隔十天八日,需在冬阳下晾晒一次。这种上承天光、下接地气的窖藏法儿,不仅能葆有白菜的原汁原味,且到春节前后,味道能达到最佳。窖藏的白菜和坑埋的萝卜,能吃到农历二月,基本上能与春天的韭菜、菠菜相衔相接。
⑧“胶白”帮儿嫩薄,心儿卷束,纤维细,汁乳白,富含多种营养素。“胶白”食之清脆,淡而有味,生吃爽脆可口,熟食风味甘美。“胶白”可拌可炒可蒸可煮可熬可炖可荤可素,吃法繁多,老少咸宜。
高级厨师以“胶白”为主原料,可做成五十多种菜品。海米拌白菜心,醋熘白菜帮儿,白菜猪肉水饺,都是北方人喜吃的食物。白菜、猪肉、地瓜粉条加上少许海米、酱油炖在一起,是我家冬日的常用菜,我总是常吃常新,百吃不厌。
(节选自李存葆《渐行渐远的滋味》(载于2012年第5期《十月》),略有改动)
16.请对本文的主要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
17.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5分)
18.齐白石所好与所画的白菜未必就是“胶白”,而作者将有关齐白石的典故附于第⑤段,是否妥当?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金钱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
桑德尔:Apple出新品的时候,往往需要排队才能买到。假设你想买iPhone,又不愿排队,雇了一个人帮你排队。这种做法有问题吗?
观众:我认为错误。别人排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买到产品。这种做法会摧毁人们排队的目的。 桑德尔:你排队的目的是什么?
观众:先到先得。这与钱无关,这是原则。
桑德尔:如果你排队,就要等待,这从经济角度讲很没有效率。如果有人愿意为你排队,你也愿意花钱让他排队,为什么不呢?
观众:从经济上讲是这样。但道德层面说不通。
桑德尔:谁认为花钱雇人排队是合理的?
观众:Apple商店、黄牛、买家等,不同身份主体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把道德先放一边。
桑德尔:大多数人认为iPhone是个消费品,有观众用道德来谈论这个消费品,很多人不同意。您能否给出别的例子,来说明排队等待的道德更重要?
观众:比如中国的火车票。如果人们认为可以雇人排队买iPhone,那就意味着同意黄牛在春运时候的做法。
观众:我觉得黄牛的做法是可以的。这就是自由市场,同时还能带来就业——替人排队赚钱。 桑德尔:谁认为黄牛是错误的呢?
观众:火车票和iPhone不一样。iPhone是由企业生产的商品,而火车票依赖于每个人缴税而建立的火车站和线路存在。
桑德尔:现在我们探索另一个事项,进入交通大学的权限。假设一下,交大将90%的录取率用于正常录取,留出10%的录取率给有钱的学生。而交大则用这笔钱打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有多少人赞成把10%的录取率进行拍卖?
观众:如果我是被录取的90%中的一分子,我可以享受交大的新设备、新大楼。那么对于我、校方和花巨资入校的那10%而言,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观众:中国最著名的大学都会得到政府的支持,而这些钱是来自于纳税人的。所以我们应该有公平进入大学的权利,并公平地享有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公平的准入。还是应该有录取标准。
桑德尔:既然设置了标准,那就意味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进入大学了,而只有高分的学生才可以。
观众:参加高考就必须接受相应的结果,进不了交大就得承认自己的不足。
桑德尔:如果10%的大学席位被拍卖,谁捐钱多谁可以入学,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观众:对没钱的家庭是不公平的。
桑德尔:那为什么考试考不好的学生就要承担无法进入交大的结果呢?
观众:通过捐款得到10%那部分席位,并不是学生自己得到的机会,很可能是父母帮助他得到的,是依靠别人的劳动成果。
桑德尔:有人不赞同大学拍卖席位,因为对穷人不公平。除了公平因素,还有其他反对拍卖大学席位的原因吗?
观众:学校是非营利组织,所以办学不是为了赚钱。如果给钱就能进入大学,就会因为生源复杂而影响办学质量和学校声誉。
春归唐庚翻译篇十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鏖战/麇集 安抚/果脯 萎靡/奢靡 ......
B.悖逆/蓬勃 麦茬/检查 兴奋/高兴 ......
C.巨擘/玉璧 惆怅/倜傥 应承/呼应 ......
D.颦蹙/濒临 嗔怪/称呼 俭省/反省 ......
2.指出下面一段话中用词不当的一项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从空中到地下,有些是宏大构建,比如摩天大楼,有些则具体而微,比如....
地下管线。事无巨细,应该管得滴水不漏才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可是,现实中,管得一塌........
糊涂或者监管真空的情况占了不少。 ..
A.具体而微 B.事无巨细 C.滴水不漏 D.真空
3.指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美国新任国务卿就职后首次对民众公开演讲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合并到一起,读成了“吉尔萨克斯坦”,令人贻笑大方。
B.什么是幸福?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
C.嗜甜的饮食习惯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D.与泰戈尔不同,鲁迅的散文诗中的哲理不是追求宗教式的光明、和谐,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对自我的无情的严酷的解剖,对人心黑暗的正视和孤独的战斗的坚持。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李商隐以前,诗人运用典故,___,不会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读者看得出,这一句中包含着一个典故。只要注明典故,___。但是,李商隐的诗,___,即使都注明白了,诗意还是不易了解。因为在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上,他也有所独创。他在诗中运用典故,___。___,常常不是李商隐企图在他的诗中所显示的意义。
①诗意也就明白了
②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③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
④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
⑤不过偶尔用一二处
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⑤①②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守惠州。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禄摇,而独孜孜.
拳拳唯诗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
王煐抵郡,湖山无恙,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之息未久也。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
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政简刑清,揽风问俗,..草木山川皆供点染。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其亭榭台沼,或.
仍或新,以为游息之地。名之曰丰湖书院。 .
初建书院,筹划经费,购金龙镇等处田,买叶氏孤屿废园,并前守所臵义学地基,岁收租五百余石。臵水口圩店房,岁收租四十余两。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岁有赢余,稍为修葺书院,..
点缀湖山之用。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王煐作《丰湖书院记》云: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节选自《惠州府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折节:降低身份 ..
B.索居离群,闻见寡眇 寡眇:微少 ..
C.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 仍:陈旧 .
D.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延聘:聘请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
B.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
C.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
D.所至必寻游名山川/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 ..
7.下列各句组,都能直接表现王煐“养教人才”的一组是(3分)
①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 ②政简刑清,揽风问俗
③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 ④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习之所
⑤点缀湖山 ⑥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煐是天津宝坻人,康熙二十八年出任惠州太守。他不沉溺酒色,不贪求美差厚禄,而是孜孜追求吟诗作文这些事情。
B.王煐当初来到惠州,看见惠州的山山水水没什么不好,但是古迹名胜却少有保护;一些文化人大多散落在山乡之中,他们孤陋寡闻。
C.王煐修建惠州丰湖书院,购买金龙镇等地的田园,购买水口圩的店房,作为教育资金来源,每年都有粮食及钱款收入。
D.对于家庭贫穷有心向学的人,王煐自己慷慨解囊,发给他们生活费。在从事政务空余的时间里,他还亲自到书院来看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对于自然环境的人文影响,王煐有超越常人的认识。下面文字中哪句话陈述了这种认识?请用下划线标出来,并用“/”给该句断句。(3分)
土地人民国有之宝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 (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 请作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樊迟未达。子曰:“_______,_______。”(《论语》)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王锟
①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②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主体不把客体永远当作客体,有时它会把客体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主体,或者主体把自己当作与客体那样的客体。而且,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决不是袖手旁观的。如吴森指出的,在关怀的意识里,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休戚与共、患难相扶,甚至是相依为命的。关怀者所关怀的对象,不仅限于被关怀者自身,而往往扩至于和被关怀者有关系的一切,有点‚爱屋及乌‛的心理。简言之,关怀的对象,不只是一个客体,而是环绕客体(指被关怀者)的整个相关的世界。故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重视情境体验和直觉感通,具有实践、忧世和珍视传统的心理。在此意义上,中国哲学以‚情‛为中心。相对照,探究哲学的心态是主客对立二分。所谓对立二分,即作为认知者的主体与作为被认知者的客体,在认
知过程的界限内,主体就是主体,客体就是客体,不能互换混淆。而且,客体被看作为居于主体之外并与主体有一段距离的‚它者‛。正是这段距离,招引主体去探究客体。在认知过程中,作为‚它者‛的客体是主体意识的全部对象,而‚它(客体)是什么?‛是主体探求的唯一问题,至于它的美丑、对主体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等等,主体可一概不问。只要客观解答‚它(客体)是什么?‛认识过程就结束,该客体不再为探究的对象,主体遂转向新的客体进行探究。故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主流,强调客观性、清晰性、确定性,重视观察分析及定义、概念的思考,具有好奇、试新和向未知领域探险的心理。在此意义上,西方哲学以‚理‛为中心。 ③从宇宙观看,关怀哲学眼中的世界只有一个。与主客交互的认识论相关,中国哲学主张人与万物一体。即世界是由诸多因素和分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在宇宙的情境中,宇宙在人的关照里。一方面,人是宇宙情境的一部分,其根植于宇宙生命的大洪流中以承接生命,拓展生命,完成生命。另一方面,宇宙在人的生命拓展中,在人的关怀赞助中得以生生不息。故人与宇宙融为一体,世界只有一个。相对照,探究哲学眼中的世界是两个。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相关,西方哲学既有一个主体思维中的世界(它是由抽象概念和公式所组成的纯形式世界),又有一个客体组成的世界(它是外在客观的实体对象所组成的物理世界)。主体思维世界与客体物理世界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在柏拉图那里表现为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对立。在基督教便是上帝之城与人世之城的对立。在近代哲学便是思维世界与广延空间之对立;在现代科学哲学则有抽象理论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对立。诸如此类,这都是由探究心态演绎而来的两个世界。而且,此对立世界依关系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强调主体世界第一位的唯心论与强调客体物质世界第一位的唯物论,以及强调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耦合对应的新实在论,这都源于两个世界的宇宙观。
④由于服膺于‚万物一体论‛,在人生观上,关怀哲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只有在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关联交往中,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及参赞万物化育的过程中,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探究哲学则多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对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实现自己,而成为自己、实现自己,不仅与亲人、家庭、他人、社会乃至自然万物无关,而且还要摆脱来自亲人、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干预。故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性,是探究哲学的人生观。
(节选自2013年06月17日《光明日报》)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吴森指出,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B.在关怀哲学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不能区分。
C.关怀哲学以“情”为中心,而探究哲学以“理”为中心。
D.唯心论对应关怀哲学,唯物论对应探究哲学。
E.关怀哲学认为人与宇宙同终始,探究哲学认为主体世界与客体世界相对立。
13.根据文意,指出下列说法中不同类的一项(3分)
A.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B.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C.花木非有土不可,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D.走你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14.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情”和“理”分别指什么?请作简析。(4分)
15.李白《独坐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心态或哲学心态?试结合文意作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①大地是充满神性的。她让谁睡谁就睡,她让谁醒谁就醒。主导万物的生生死死,是她最高贵的职责。在北方,当春、夏、秋的菜蔬渐次消失,她又为百姓备好了冬日的当家菜——萝卜与白菜,以填补人们口味的空白。
②‚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比不上潍县的萝卜皮儿。‛二十年前,我的故乡五莲县与潍县同属潍坊市。潍县品种的萝卜,是乡人常种、常食之物。潍县萝卜,最早产地在流经潍县的白浪河西岸,后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经农人三百余年的栽培与选育,逐渐形成了大缨、二缨、小缨三个品种。大缨叶儿多,个头大;小缨叶儿少,个头小;二缨由大、小缨自然杂交生成。潍县萝卜呈圆柱形,细而长,地上部分占其躯体的四分之三,皮色深绿,外镀一层白醭。因此潍县萝卜亦称‚高脚青‛。它与我们在外地常见的挺着弥勒佛大肚一样的大白萝卜和又粗又长的白萝卜,就形体而言大异其趣。论其口感,更不能同日而语。小缨萝卜最宜当水果生食,吃起来那脆生生、甜丝丝,还略带一点辣味的口感,是任何一种水果不能替代的。如今,潍县萝卜已像潍坊风筝一样,成了这座文化名城的标识之一。潍坊人常将这标有‚国家地理标志‛的特产装进精致的手提纸箱中,进省城,赴京都,去联络感情,去展现古城青春勃勃的魅力。
③潍县萝卜可生可熟可腌,还能制成果脯。我最喜欢吃的是用大缨‚高脚青‛包的大包子。将当年的新豆做成的卤水豆腐切成丁儿,用油爆炒成微黄色,放于馅盆内,再将萝卜用礤床儿擦成丝儿,放入油锅,加姜末、葱花、食盐爆炒半熟,不放酱油,与豆腐丁儿搅拌一起做成馅儿的大包子,吃起来清香淡雅,较其他馅儿的大包子,味儿更觉清纯。 ④在上苍创造的菜蔬中,胶州大白菜当是她的宁馨儿。白菜,古书上曰‚菘‛。胶州大白菜远在唐代就享有盛誉。《辞海》胶县条目中称:‚胶州产大白菜著名,谓之胶白。‛
⑤历代文豪、诗人、画家,对‚胶白‛多有吟诵和描绘。东坡居士有云:‚白菜美羔肠,冒土出熊蹯。‛曾在我的故乡古密州做过太守的苏子瞻,将‚胶白‛喻作羊羔和土里长出熊掌,可见他老人家对‚胶白‛的味道,是何等的钟爱。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有诗吟道:‚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这样描述‚胶白‛:‚大概物以稀为贵罢。白菜运到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里,尊为‘胶菜’。‛齐白石老人喜画喜食白菜,他在一白菜的画作上这样题跋:‚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
⑥1956年,苏联农业专家沙加诺维奇,来胶州考察,归国后出版了专著《中国宝贝——山东胶州白菜》。关于‚胶白‛,还有若干珍闻轶事:1949年,斯大林七十寿辰时,毛泽东曾指令选送五千斤‚胶白‛作为贺礼。1957年,毛泽东将‚胶白‛赠送宋庆龄,宋为此致函感谢毛泽东。1958年,胶州北三里河小学敬献宋庆龄一棵四十斤重的‚胶白‛,再续一段人间佳话……
⑦家乡五莲与胶州曾同属潍坊市。‚胶白‛品种,在乡梓也广为种植。白菜末伏下种,小雪时方全部拔收。经霜又着雪的白菜,其味道与不按节令收获的‚胶白‛大相径庭。儿时,我与大人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儿一道抢收白菜的情景,至今想来仍似在眼前,历历如绘。收获的白菜,要储放在两米余深的地窖里,隔十天八日,需在冬阳下晾晒一次。这种上承天光、下接地气的窖藏法儿,不仅能葆有白菜的原汁原味,且到春节前后,味道能达到最佳。窖藏的白菜和坑埋的萝卜,能吃到农历二月,基本上能与春天的韭菜、菠菜相衔相接。
⑧‚胶白‛帮儿嫩薄,心儿卷束,纤维细,汁乳白,富含多种营养素。‚胶白‛食之清脆,淡而有味,生吃爽脆可口,熟食风味甘美。‚胶白‛可拌可炒可蒸可煮可熬可炖可荤可素,吃法繁多,老少咸宜。高级厨师以‚胶白‛为主原料,可做成五十多种菜品。海米拌白菜心,醋熘白菜帮儿,白
上一篇:情感说说英文带翻译
下一篇:杂诗三首·其二 王维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