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一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2008-06-26 17:14:33)标签:古诗十九首 赏析 文选 文化 分类:教学参考 竹山艺苑的BLOG 古诗十九首之一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注释】〔青青陵上柏二句〕『陵』,大的土山。『柏』,四季常青的树木。『青青』,犹言长青青。『磊磊』,众石攒聚貌。『涧』,s间的溪流。这两句是托物兴起的,用以兴起生命短暂,人不如物的感慨。﹝忽如远行客﹞『忽』,速貌。『远行客』,比喻人生的短暂。离家远行,思家更切,到了那里,尤其不能久留。不但极言生命的短暂,而且暗示有厌世的意思。﹝斗酒相娱乐二句﹞斗酒指少量的酒。﹝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冠带自相索﹞『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贵人自相索』,是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长衢罗夹巷二句﹞『衢』,四达之道,即大街。『罗』,列也。『夹巷』,夹在长衢两旁的小巷。这两句是说大街的两旁,罗列着小巷,许多王侯的第宅在巷中,而第宅的大门,则面临大街,以见气概之盛,引人注目。〔两宫遥相望二句〕『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极宴娱心意二句〕『极宴』,穷极宴会。『戚戚』,忧思也。上句写那些冠带人物们的生活现象,下句写他们的现实心情。说明:这首诗是一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古诗十九首之二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津路?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注释】〔良宴会〕『良』,善也。『良宴会』,犹言热闹的宴会。〔杂具陈〕『具』,备也。『陈』,列。『杂具陈』,犹言难以一一述说。〔弹筝奋逸响二句〕『筝』,乐器。『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妙入神』,称赞乐调旋律达到高度的完满调和。〔令德唱高言二句〕『令』,善也。『令德』,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唱』古作『倡』,这里泛用于言谈,『唱高言』,犹言首发高论。『真』,谓曲中真意。指知音的人不仅欣赏音乐的悦耳,而是能用体会所得发为高论。〔

齐心同所愿二句〕上句说,下面感慨为人人心中所有,下句说,这种感慨大家都没有把它说出来。〔奄忽若飙尘〕『奄忽』,急遽也。『飙尘』,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何不策高足二句〕『路』,路口。『津』,渡口。『据要路津』,是说占住重要的位置。要想『先据要路津』,就必须『策高足』。『高足』,良马的代称。『策高足』,就是『捷足先得』的意思。〔无为守贫贱〕不要守贫贱,是劝诫的语气,和『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称应,表示一种迫切的心情。说明:这首诗写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表现出『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激心情。古诗十九首之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注释】〔交疏结绮窗〕『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的制造的精致。『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结』,张挂。『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阿阁三重阶〕阁有四阿,叫做『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弦歌〕就是弹唱。﹝无乃杞梁妻﹞『无乃』,犹言大概。是一种不能肯定的揣测的语气。『杞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孤苦无依枕尸痛哭,其遭遇极人世之至悲。意谓在『高楼』里奏着这『音响一何悲』的曲调的是谁呢?大概是内心蕴藏有深长悲哀的人吧。〔清商〕乐曲名。〔中曲正徘徊〕『中曲』,指奏曲的当中。『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曲调的往复萦回。[一弹再三叹] 『一弹』,指奏完一曲弦歌。『再三叹』,指歌辞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而言,就是上句所说的『徘徊』。〔慷慨有余哀〕『余哀』,指作者悲哀的意绪,对别人的感染,不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不惜歌者苦二句〕『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知音』不仅指精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涵义,奏乐者的心情。这种情感生活在共同时代环境里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得,而『知音』难遇,所以说『但伤』。〔双鸿鹄〕皆鸟名,指听歌者和歌者。说明:这首诗和『今日良宴会』都是听曲感心之作。『今日良宴会』是发抒『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慨,这首诗进一步写出黑暗时代所带给一切被压抑者的苦闷与悲哀,以及他们不甘于现实的想法。所反映

的社会精神面貌,较『今日良宴会』更为深广。古诗十九首之四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注释】〔芙蓉〕莲花的别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兰泽多芳草〕『泽』,低下之地。『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泽。『芳草』,指兰。〔遗〕赠予。〔所思在远道〕『所思』所思念的人,这里是指在『旧乡』的妻子。『远道』,指下句的『旧乡』。〔漫浩浩〕犹言漫漫浩浩。『漫漫』路长貌。『漫』古通『曼』。『浩浩』,水流貌。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宽无边。〔同心而离居〕『同心』,古代常用的成词,一般地都习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情感的融洽。这句里的『同心』,与『离居』为对称词。说明:这首诗是一位飘流异地失意的人,怀念他在家乡的妻子,写出欲归不得的愁苦心情。古诗十九首之五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皎夜光〕犹言明夜光。〔促织鸣东壁〕『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趣』是『促』的古字。蟋蟀的鸣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是妇女们忙着织寒衣的时候了。这句是表明气候已经进入渐渐寒冷的深秋。〔玉衡指孟冬〕『玉衡』,北斗七星之一。『玉衡指孟冬』是从星空的流转说明秋夜已深。〔白露,秋蝉,玄鸟〕『玄鸟』就是燕,亦作『燕』,诗中是点明仲秋八月的。『白露沾草』,『寒蝉鸣树』,也都是带有季节特征的秋天景象。〔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高举振六翮〕就是奋翅高飞的意思。用以比喻『同门友』的得志。『六翮』,指翅膀。〔携手好〕指共患难的交谊。〔南箕北有斗二句〕这两句取『诗经』成语,加以变化,用来比喻『同门友』空有『同门』之名而无真实交谊。〔良无盘石固〕『良』,诚也。『盘』,大石也。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说明:这首诗是秋夜即兴之作。篇中写出秋季景物的凄清,失意的人生活的孤独和惆怅,归结到显贵的朋友不相援引,表示无限怨望,词意是非常明显的。古诗十九首之六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注释】〔回车驾言迈

〕『回』,转也。『言』,语助词。『迈』,远行也。〔悠悠〕远而未至之貌。〔涉〕本义是徒步过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这里是『涉长道』,犹言『历长道』。〔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并承上『悠悠涉长道』而抒写空虚无着落的远客心情。〔所遇无故物二句〕『故』,旧也。『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东风』,指春风,『百草』是新生的草。节序推移,新陈代谢,去年的枯草,已成『故物』,当然是看不到了。『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盛衰各有时二句〕『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既然如此,『立身』就必须早了。『早』,指盛时。『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人生非金石二句〕『金』,言其坚,『石』,言其固。上句言生命的脆弱。『考』,老也。『寿考』,犹言老寿。下句是说,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奄忽随物化〕『-奄忽』,急遽也。『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荣名〕指荣禄和声名。说明:这首诗从客观景物的更新,联想到人生寿命的短暂,因而发出『立身不早』,沉沦失意的慨叹。古诗十九首之七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注释】〔东城〕洛阳的东城。〔逶迤自相属〕『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动地起』言风力之劲。〔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萋』,通作『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晨风怀苦心二句〕『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是健飞的鸟。『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蟋蟀』,是承上文『岁暮』而言。『局促』,不开展也。『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秋季渐寒,蟋蟀就暖,由旷野入居室内,到了『在堂』,则是秋意已深的时候,而蟋蟀的生命也就垂

垂向尽了。『伤局促』,隐喻人生短暂的北哀,提示下文『何为自结束』的及时行乐的想法。〔荡涤放情志二句〕『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放情志』,谓展胸怀。『结束』,犹言拘束。『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燕赵多佳人二句〕『燕赵』,犹言美人。『如玉』,形容肤色洁白。〔被服罗裳衣二句〕『被服』,犹言穿著,『被』,披也。『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理乐』。〔弦急知柱促〕『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驰情整中带二句〕『驰情』,犹言遐想,深思。『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沈吟』,沉思吟咏。『踯躅』,住足也。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这两句是说:由于听曲感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想、深思,反复沉吟,体味曲中的涵义,手在弄着衣带,足为之踯躅不前,完全被歌者深沉的悲哀吸引住了。『聊』,姑且。表现无以自遗的怅惘心情。〔思为双飞燕二句〕上句是说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下句是『君』,指歌者。『衔泥巢屋』,意指同居。说明:这首诗,通过客中生活的一个偶然现象,反映出诗人空虚而无着落的现实苦闷和悲哀,与『西北有高楼』意境相似。古诗十九首之八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注释】﹝驱车上东门﹞『上东门』,洛阳东城三门中最近北的城门。『东有三门,最北头曰上东门』。﹝郭北墓﹞指洛阳城北的北邙山。城阳恭王刘祇死,葬于北邙,其后王侯卿相亦多葬此,遂成著名的公墓地带。〔白杨何萧萧二句〕『白阳,松柏』都是墓地上的树木。古代墓地,多种树木,用以坚固墓茔的土壤,并作为标志,便于子孙祭扫。『萧萧』,木叶鸣风的悲声。只要有点微风,白阳叶就会颤动,发出一种萧萧的声音,使人感到悲哀。『广路』,指墓道。北邙山是富贵人的墓地,墓门前有广阔的墓道。〔陈死人〕久死之人。陈,久也。〔杳杳即长暮〕『杳杳』,幽暗也。『即』,就也,『长暮』,犹言长夜。夜是暗黑的,人死一入坟墓,就看不到光明,如同在长夜之中。〔潜寐黄泉下二句〕『潜寐』,一作『寐潜』。『寐』,睡也。『寤』,醒也。『黄泉』,指深到有泉水的地下。这两句承上文『即长暮』而言,把『陈死人』比作睡觉;可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二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裏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裏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著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著. 洛阳城里是多麼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著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译文】 今天这麼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场弹筝的声调多麼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麽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的煎熬自己.

《西北有高楼》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正是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涉江采芙蓉》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明月皎夜光》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的清唱著.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呵!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麽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真是虚有其名,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著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麽样呢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 叹息和感慨,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呢

《冉冉孤生竹》之八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译文】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摧人老青春有限,多麼的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著相思苦苦的等著你.

《庭中有奇树》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裏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著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麽珍贵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迢迢牵牛星》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俩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的痴痴凝望.

《回车驾言迈》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译文】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风吹生了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百草和人生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处生立业就必须即时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的衰老死亡,应立刻进取保得声名与荣禄.

《东城高且长》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

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沈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 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於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想,深思,反覆沈吟,体味曲中的涵义,手在弄著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沈的音响一何悲所 感动.心里遥想著愿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爱侣的深情.

《驱车上东门》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译文】 驱车出了上东门,回头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邙山墓地的白杨树,长风摇荡著杨枝,万叶翻动的萧萧声响,松柏树长满墓路的两边. 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沈睡於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 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 岁去年来,更相替代,千所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药求神仙,又常常被药毒死,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去者日以疏》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译文】 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而更加亲切. 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 白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呜声犹如悲鸣自我的哀痛,萧萧的哀鸣声里,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里. 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旅客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 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 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生年不满百》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译文】 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却常常怀著有千年的愁忧. 及时行乐却怨白昼短夜晚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要即时,时不我予。 《凛凛岁云暮》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淩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译文】 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澈夜呜叫而悲声不断. 冷风皆已吹得凛厉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 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独宿而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的容颜. 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著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 但愿此后长远过著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渡此生. 好梦不长,良人归来既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中同自己亲亲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没有鸷鸟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淩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著颈子远望寄意,聊以自遗. 只有依门而倚立,低徊而无所见,内心的感伤,不禁的垂泪而流满双颊了.

《孟冬寒气至》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注释】 三五:农历十五日. 四五:农历二十日. 三岁:三年.灭:消失. 区区:指相爱之情.

【语译】 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多麼凛冽. 满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擡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十五月圆,二十月缺.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著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很久了. 把信收藏在怀袖裏,至今已过三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我一心一意爱著你,只怕你不懂得这一切.

《客从远方来》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译文】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二丈)织有文彩的素缎,并且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著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彩,夫君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我.将它裁作棉被面,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 丝绵使我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暗示我夫妻之情永结同心. 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 那麽,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明月何皎皎》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三
《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

国学经典:

古诗十九首

原文及注释

【知识卡片】古诗:《古诗十九首》中的“古诗”是魏晋以后的人对汉代诗歌的习惯称呼。汉末政治极端腐败,社会急剧动荡。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文人有的飘泊四方,有的穷困潦倒,有的遭受灾难。这十九首诗歌,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动态,表现了他们的苦闷和彷徨。刘勰曾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就“古诗”所达到的成就及其在诗歌创作上所产生的影响来说,它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一、行行重行行

【原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生别离”是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所谓“生别离”,并非指人生一般的别离,而是有别后难以再聚的涵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

“各在天一涯”“涯”,方也。

“道路阻且长”“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

“会面安可知”“知”,一作“期”,义同。

“胡马依北风二句”“依”,一作“嘶”。“胡马”产于北地,“越鸟”来自南方(古代的“越”,指今广东福建一带地区),“依北风”和“巢南枝”是动物一种自发的怀念乡土情感的表现。这两句用比喻来代替抒情;“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恋故乡吗?

“相去日以远二句”“远”,指时间而言。上句谓别离之久,下句言思念之深;久别思深,人一天天地瘦下去,衣带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弛松了。

“浮云蔽白日二句”“文子”:“日月欲明,浮云蔽之。”“古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浮云蔽日”,是古代最流行的比喻。一般的习用于谗臣之蔽贤,“白日”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则以之象征她远游未归的丈夫。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各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浮云”,是设想他另有新欢,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顾”,念也。“反”,同“返”。

“思君令人老”这句是承前“衣带日已缓”而说的。“老”,并不是说年龄的老大,而是指心情的忧伤,形体的消瘦。

“岁月忽已晚”“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言流转之速。

“弃捐勿复道二句”“弃「和“捐”同义。“弃捐”犹言丢下。“勿复道”,不必再说。上句的意思是说,尽管自己如何申诉相思之苦,但她所思念的人不会因此而归来,那末说来说去有什么必要呢?“加餐饭”,是当时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餐”,一作“歹食”。说明:这首诗和下面几首都是思妇词,虽然写个人离别之情,但和前面几篇一样,也都是东汉末年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二、青青河畔草

【原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注释】“盈盈”“盈”,同“嬴”(俗作女赢)。“广雅:释诂”:“嬴嬴,容也。”就是多仪态的意思。

“皎皎”本义是月光的白,这里用以形容在春光照耀下“当窗牖”的“楼上女”风采的明艳。

“窗牖”“牖”,窗的一种,用木条横直制成,又名“交窗”。“窗”和“牖”本义有区别;在屋上的叫做“窗”。在墙上的叫做“牖”。这里的“窗牖”,就是泛指现在安在墙上的窗子。

“娥娥红粉妆”“娥娥”,形容容貌的美好。“红粉”,原为妇女化妆品的一种。“红粉妆”,指艳丽的妆饰。“妆”,一作“妆”、“装”,义同。

“纤纤出素手”“纤纤”,细也,手的形状。“素”,白也,手的肤色。

“昔为倡家女二句”“初学记”引作“自云倡家女,嫁为荡子妇。”“倡”,发歌也。由此引申,凡是以歌唱为业的艺人就叫做“倡”。“倡家”,即后世所谓“乐籍”。“倡家女”,犹言“歌妓”。“荡子”,指长期浪漫四方不归乡土的人,与“游子”义近而有别。

三、青青陵上柏

【原诗】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注解】青青陵上柏二句:“陵”,大的土山。“柏”,四季常青的树木。“青青”,犹言长青青。“磊磊”,众石攒聚貌。“涧”,山间的溪流。这两句是托物兴起的,用以

兴起生命短暂,人不如物的感慨。

忽如远行客:“忽”,速貌。“远行客”,比喻人生的短暂。离家远行,思家更切,到了那里,尤其不能久留。不但极言生命的短暂,而且暗示有厌世的意思。

斗酒相娱乐二句:斗酒指少量的酒。 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

冠带自相索:“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贵人自相索”,是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

长衢罗夹巷二句:“衢”,四达之道,即大街。“罗”,列也。“夹巷”,夹在长衢两旁的小巷。这两句是说大街的两旁,罗列着小巷,许多王侯的第宅在巷中,而第宅的大门,则面临大街,以见气概之盛,引人注目。

两宫遥相望二句:“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极宴娱心意二句:“极宴”,穷极宴会。“戚戚”,忧思也。上句写那些冠带人物们的生活现象,下句写他们的现实心情。

说明:这首诗是一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四、今日良宴会

【原诗】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注释】具陈:全部说出。

筝:乐器名,瑟类。古筝竹身五弦,秦汉时筝木身十二弦。

奋逸响:发出超越寻常的音响。 令德:贤者,指作歌辞的人。 高言:高妙之论,指歌辞。 识曲:知音者。

真:真理。这句是说知音者请听歌中的真意。所谓“高言”和“真”都指下文“人生寄一世”六句。

齐:一致。“齐心同所愿”,是说人人所想的都是这样,心同理同。

含意:是说心中都已认识那曲中的真理。 未伸:是说口中表达不出来。

奄忽:急遽的意思。

飙尘:暴风自下而上为“飙(音标)”。“飙尘”,是卷地狂风里的一阵尘土。以上二句是说人在世上是暂时寄居,一忽儿就完了。

策:鞭马前进。 高足:指快马。

津:渡口。“要路津”比喻有权有势的地位。以上二句是说应该赶快取得高官要职。

轗轲:本是车行不利的意思,引申为人不得志的意思。以上六句就是座中人人佩服的高言真理,这里面含有愤慨和嘲讽,而不是正言庄语。

五、西北有高楼

【原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1.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五首.

2.疏:镂刻。交疏:交错缕刻。绮(qǐ):有细花的花纹。这一句是说楼上的窗装饰有交错缕刻的花格子。

3.阿(è)阁:四面有檐的楼阁。三重阶:三重阶梯。这一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

4.弦歌声:歌声中有琴弦伴奏。

5.无乃:莫非,岂不是。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名殖,字梁,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这一句是说,莫非是杞梁妻作的曲子吧?

6.清商:乐曲名,曲调清越,适宜表现哀怨的感情。发:传播。

7.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8.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 9.惜:悲,叹惜。

10.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这里引申为知心好人。这二句是说,我所痛惜的不是歌者心中的痛苦,而是其内心痛苦不被人了解。

11.鸿鹄:大雁或天鹅一类善于高飞的大鸟。这两句是说,愿我们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自在地翱翔吧!

这说明弹琴者与听琴者成了知音。

12.绮:(qǐ) 13.杞:(qǐ)

【古今点评】l.此篇明高才之人,仕宦未达,知人者稀也。(李善《文选注》)

2.“但伤知音稀”与“识曲听其真”同义。(沈德潜《古诗源》)

3.诗从“高楼”写起,劈空而来;以“高飞”结尾,破空而去。劈空而来,是黑暗中的生活感受;破空而去,是黑暗中的生活理想。(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新探》)

六、涉江采芙蓉

【导读】《涉江采芙蓉》选取游子荡舟采莲送给家乡妻子的平凡之事,真挚而细腻地描绘了情人之间的刻骨相思之情,言简意深,生动感人。作者采用融情入景,寓景于情的手法,使情景水乳交融。

【原诗】涉①江采芙蓉②,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③谁?所思④在远道。 还顾⑤望旧乡⑥,长路漫浩浩⑦。 同心⑧而离居,忧伤以终老⑨。 【注释】①涉:渡过。②芙蓉:荷花。③遗(wèi):赠送。古代有赠香草结恩情的风俗。④所思:思念的人。⑤还顾:回顾,回头看。⑥旧乡:故乡。⑦浩浩:广大无际。这里形容路途漫长,无边无际。⑧同心:一般指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指夫妻感情融洽。⑨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七、明月皎夜光

【原诗】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原诗二】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2]。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3]。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4]。 出户独彷徨[5],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6],泪下沾裳衣。 【注释】[1]《明月何皎皎》为《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八首,这是一首游子久客思归诗,诗以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真切地表达了游子无法排解的思归之情。

[2]罗床帏:用罗绮织成的床帐。 [3]揽衣:披衣,穿衣。

[4]客行:离家旅行在外。在外地游历虽然也有乐趣,毕竟不如早日回来的好。

[5]彷徨:徘徊。

[6]引领:伸长脖子,即抬头远望。

八、冉冉狐生竹

【原诗】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注释】冉冉生孤竹二句:“冉冉”,柔弱下垂貌。“孤”,独。“孤生竹”,犹言野生竹。“泰”,同“太”,与“大”义同。“阿”,曲处。“泰山阿”,犹言大山里面。“孤生竹”虽是细弱的植物,但能”结根泰山”,也就可以很好地成长。这两句是托物起兴的。上句说自己未嫁前身世的孤苦;下句说希望嫁一个终身可以依靠的丈夫。

与君为新婚二句:“兔丝”,是柔弱蔓生植物,“女萝”,地衣类植物。同样是依附他物生长,而不能为他物所依附的。这里以“兔丝”自比,以“女萝”比丈夫,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已结婚,但新婚远别,仍然是孤独而

无依靠。

兔丝生有时二句:“生有时”的“时”,即下文“过时而不采”的时。是说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会”,聚会,指夫妇的同居。“宜”犹言适当的时间。

千里远结婚二句:“悠悠”,远也。上句说离家远嫁,结婚不容易,是回想去;下句说婚后远别,久别,是现在的悲哀。

思君令人老二句:从下文看,这位女子正是青春时期。上句极言相思之苦。“轩车”,是有屏蔽的车。古代大夫以上乘“轩车”。这位女子的丈夫婚后远出,当然是为了寻求功名富贵。“轩车”是她的想象,并非实指。下句是说久游不归,含有盼望他早日得归来的意思。

伤彼蕙兰花:“蕙兰花”,女子自比。“伤彼”,也就是自伤。

含英:“英”,花瓣。“含”,没有完全发舒。“含英”,指即将盛开的花朵。比喻人的青春活力正在旺盛的时期。

君亮执高节二句:“亮”,信也。“高节”,指坚贞不渝的爱情。“执高节”,即守节情不移的意思。上句是惟恐他丈夫不如此,也祇有相信其如此,因而聊以此自慰。下句是说,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可以表示的呢?惟有耐心等待而已。

九、庭中有奇树

【原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奇树:犹言美树。

绿叶发华滋:“华”,同花。“滋”,繁盛也。 攀条折其荣:“荣”,即上句的“华”。“华”和“荣”意义本有分别,木本植物开的叫做华,草本植物开的叫做荣。但可通。

路远莫致之:“致”,送诣也。意思是说路远而无人为之送达。

贵:一作“贡”,献的意思。

说明:本篇和”涉江采芙蓉”篇内容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但前一篇是行客望乡的感慨,这一篇是思妇忆远的心情。两篇都只有八句,是”十九首”中最短的两篇。

十、迢迢牵牛星

【原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迢迢牵牛星二句:“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在银河南。民间通常呼为扁担星,是天鹰座的主星。“河汉”,就是银河。“女”,织女星的简称,天琴座的主星,在银河北,和牵牛星相对。“迢迢”,远也。“皎皎”,明也。

擢:举也。

札札弄机杼:“机”,织机上转轴的机件。“杼”织机上持纬线的机件。“机杼”为织机的总称。“札札”,使用机杼时的响声。

终日不成章:是说终天没有织出成品。“章”,指成品上的经纬文理。“不成章”,因织女空有其名,走起来一直向西走,故不能一来一去,一往一复,而织不成章。这里借以描写织女的内心哀怨,与原义各别。

泣涕零如雨:“零”,落也。“零如雨”,形容涕泪纵横的样子。

相去复几许:“几许”犹言几何,谓距离之近。 盈盈一水间:“盈盈”,水清浅貌。“水”,指河汉。 脉脉:相视貌。“脉”亦可作“眽”,或“覛”,音义均同。作“脉”,系俗字。“脉脉”,一本作“嗼嗼”,一本作“默默”。

说明: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天上的牛女双星,写人间别离之感,因为是思妇词,所以从女方的哀怨着笔。

十一、回车驾言迈

【原诗】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注释】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一。 驾言迈:犹言驾而行。

茫茫:草木广盛貌。

焉得:怎能。以上四句是说茫茫绿原都是新草代替了衰草。一路所见种种事物也都是新的代替了旧的,和自己所记得的不一样了,一切变化是这样地快,人又怎能是例外呢?

立身:指立德立功立言等各种事业的建树。 苦:患。以上二句是说各物的荣盛时期都有一定,过时就衰了。人生的盛年也是有限的,所以立身必须及时,否则徒遗悔恨。

物化:死亡。末二句是说人的形体很快地就化为异物,只有荣名可以传到身后,所以是可宝贵的。

十二、东城高且长

【原诗】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二。 逶迤:长貌。 相属:连续不断。 回风:旋风。

萋:盛也。“萋已绿”,犹言“妻且绿”。以上四句写景物,这时正是秋风初起,草木未衰,但变化即将来到的时候。

晨风:《诗经•秦风》篇名。《晨风》是女子怀人的诗,诗中说“未见君子,忧心钦钦”,情调是哀苦的。

蟋蟀:《诗经•唐风》篇名。《蟋蟀》是感时之作,大意是因岁暮而感到时光易逝,因而生出及时行乐的想法,又因乐字而想到“好乐无荒”,而以“思忧”和效法“良士”自勉。

局促:言所见不大。

结束:犹拘束。以上四句是说《晨风》的作者徒然自苦,《蟋蟀》的作者徒然自缚,不如扫除烦恼,摆脱羁绊,放情自娱。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四
《古诗十九首整理及翻译》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五
《古诗十九首全文和译文——期末整理》

古诗十九首全文和译文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裏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裏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河畔萋萋的芳草啊,,园中葱葱的高柳.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

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

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

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著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著.

洛阳城里是多麼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著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译文】

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场弹筝的声调多麼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麽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的煎熬自己.

《西北有高楼》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声音响亮极其悲壮,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

《涉江采芙蓉》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明月皎夜光》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的清唱著.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呵!

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

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麽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真是虚有其名,

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著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麽样呢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 叹息和感慨,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呢

《冉冉孤生竹》之八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译文】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摧人老青春有限,多麼的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著相思苦苦的等著你.

《庭中有奇树》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裏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著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麽珍贵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迢迢牵牛星》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俩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的痴痴凝望.

《回车驾言迈》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译文】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风吹生了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百草和人生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处生立业就必须即时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的衰老死亡,应立刻进取保得声名与荣禄.

《东城高且长》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

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六
《古诗十九首_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这首诗与《古诗》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见后)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

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权贵。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

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霍松林)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她,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为什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如此用心;为什么,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什么呢?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本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本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如互易,又必格不顺。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词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平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平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而一浊一清,平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 心声。

无须说,这位诗人不会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他恰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是一位倡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是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当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赤裸裸的情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候”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是,也只能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使读者看到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虽然这种个性化的典型性,在诗人握笔之际,根本不会想到。

(马茂元赵昌平)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秦,怎少得了钟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还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呢?

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有多么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

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读者从那琴韵和“叹”息声中,不正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诗人“说得缥缈,令人可想而不可即”罢了(吴淇《选诗定论》)。当高楼弦歌静歇的时候,楼下的诗人早被激得泪水涔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谁无痛苦?但这歌者的痛苦似乎更深切、广大,而且是那样难以言传。当她借铮铮琴声倾诉的时候,难道不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鸣?但她找到了“知音”吗?没有。这人世间的“知音”,原本就是那样稀少而难觅的呵!如此说来,这高楼佳人的痛苦,即使借琴曲吐露,岂不也是枉然--这大约正是使她最为伤心感怀、再三叹自的原故罢?

但是,我们的诗人,却从那寂寂静夜的凄切琴声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的伤情。这伤情是那样强烈地震撼了他--因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苦苦寻觅者呵!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脱口而出,深情地安慰这可怜的“歌者”:再莫要长吁短叹!在这茫茫的人世间,自有和你一样寻觅“知音”的人儿,能理解你长夜不眠的琴声。“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长云!这就是发自诗人心底的热切呼唤,它从诗之结句传出,直身着“上与浮云齐”的高楼绮窗飘送而去。伤心的佳人呵,你可听到了这旷世“知音”的深情呼唤?正如“西北有高楼”的景象,全是诗人托化的虚境一样;人们自然明白:就是这“弦歌”高楼的佳人,也还是出于诗人的虚拟。缌的读者一眼即可猜透:那佳人实在正是诗人自己--他无非是在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写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不过,悲愤的诗人在“抚衷徘徊”之中会生此奇思:不仅把自身托化为高楼的“歌者”,而且又从自身化出另一位“听者”,作为高楼佳人的“知音”而欷歔感怀、聊相慰藉--透过诗面上的终于得遇“知音”、奋翅“高飞”,人们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种“四顾无侣”、自歌自听的无边寂寞和伤情!诗人的内心痛苦,正借助于这痛苦中的奇幻之思,表现得分外悱恻和震颤人心。吴淇称《古诗十九首》中,“惟此首最为悲酸。”不知读者可有同感?

(潘啸龙)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赏析】:此诗云婚后夫有远行,妻子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恐不然。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曰“孤生”以喻其孑孑孤立而无依靠,“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样子。这显然是女子的自喻。“泰山”即“太山”,大山之意。“阿”是山坳。山是大山,又在山阿之处,可以避风,这是以山比喻男方。《文选》李善注曰:“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缠,比喻两个生命的结合。《文选》五臣注:“菟丝女萝并草,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从下文看来,菟丝是女子的自喻,女萝是比喻男方。“为新婚”不一定是已经结了婚,正如清方廷珪《文选集成》所说,此是“媒妁成言之始”而“非嫁时”。“为新婚”是指已经订了婚,但还没有迎娶。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这还是以“菟丝”自喻,既然菟丝之生有一定的时间,则夫妇之会亦当及时。言外之意是说不要错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从这两句看来,男方所在甚远,他们的结婚或非易事。这女子曾企盼着,不知何时他的车子才能到来,所以接下来说:“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这首诗开头的六句都是比,这四句改用赋,意尽旨远,比以上六句更见性情。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这四句又用比。蕙和兰是两种香草,用以自比。“含英”是说花朵初开而未尽发。“扬光辉”形容其容光焕发。如要采花当趁此时,过时不采,蕙兰亦将随秋草而凋萎了。这是希望男方趁早来迎娶,不要错过了时光。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与此两句意思相近。

最后二句“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张玉谷说:“代揣彼心,自安己分。”诚然。这女子的疑虑已抒写毕尽,最后遂改为自我安慰。她相信男方谅必坚持高尚的节操,一定会来的,那么自己又何必怨伤呢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氢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么?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你是否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潘啸龙)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开关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牵牛何尝不皎皎,织女又何尝不迢迢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宾牛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纺)。"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间词,即"迢迢"、皎皎、"纤纤"、

"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

,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袁行霈)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闷。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兜头浇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这类人正如《诗经·唐风》“山有枢”一诗所讥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穿裹着);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敛财货,就不知道及时享受。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这在诗人看来,简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纵然你能活上百年,也只能为子孙怀忧百岁,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常识;何况你还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忧及“千岁”,岂非愚不可及!开篇落笔,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者的可笑情态,真是妙不可言。接着两句更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放情游乐也。把生命的白昼,尽数沉浸在放情游乐之中,已够耸人听闻的了,诗人却还“苦”于白昼太“短”,竟异想天开,劝人把夜晚的卧息时间,也都用来行乐,真亏他想得出来!夜晚黑灯瞎火,就不怕败了游兴?诗人却早备良策:那就干脆手持烛火而游!――把放情行乐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惭,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至于那些孜孜追索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听了不更要瞠目咋舌?这些是被后世诗论家叹为“奇情奇想,笔势峥嵘”的开篇四句(方东树《昭昧詹言》)。它们一反一正,把终生忧虑与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

诗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这样的放荡之思,必会遭到世俗的非议。也并非不想享受,只是他们常抱着“苦尽甘来”的哲学,把人生有限的享乐,推延到遥远的未来。诗人则断然否定这种哲学:想要行乐就得“及时”,哪能总等待来年?为何不能等待来年?诗中没有说。其弦外之音,却让《古诗十九首》的另一首点着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安知你“来兹”不会有个三长两短,突然成了“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的“陈死人”(《驱车上东门》)?那时再思享乐,岂非晚矣!这就是在诗人世间“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的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从这一点看,"惜费"者的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着为子孙攒点财物,便显得格外愚蠢了。因为他们生时的“惜费”,无非养育了一批游手好闲的子孙。当这些不肖子孙挥霍无度之际,难道会感激祖上的积德?也许他们倒会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哩!“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二句,正如方廷所说:“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文选集成》)。其嘲讽辞气之尖刻,确有对愚者的确良“唤醒醉梦”之力。

全诗抒写至此,笔锋始终还都针对着陆“惜费”者。只是到了结尾,才突然“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对于神仙的企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干过许多蠢事。就是汉代的平民,又何尝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终于乘鹤成仙的传说?在汉乐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下游来,王子乔”的热切呼唤。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见《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所以,对于那些还在做着这类“成仙”梦的人,诗人便无须多费笔墨,只是借着嘲讽“惜费”者的余势,顺手一击,便就收束:“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结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诗人之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即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指出的:“仙不可学,愈知愚费之不可惜矣”。只轻轻一击,即使慕仙者为之颈凉,又照应了前文“为乐当及时”之意:收结也依然是旷达而巧妙的。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将这类诗作,视为汉代“人性觉醒”的标志。但仔细想来,“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愚蠢;但要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及时满足一已的纵情享乐,恐怕也未必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这种态度,大抵是对于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的无力抗议。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又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业”、“名利”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他们何尝真能过上“被服纨与素”、“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活?所以,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潘啸龙)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此诗含义为何,佳处为何,要理解正确,关键在于对篇末“荣名”二字的解诂。

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又一说则谓荣名为荣禄和声名。由前说,结二句之意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由后说,则其意变为:人生苦短,不如早取荣禄声名,及时行乐显身。二说之境界高下,颇有不同。今按荣名一词,古籍屡见。如《战国策·齐策》:“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淮南子·修务训》:“死有遗业,生有荣名。”其均为令誉美名之义甚明。疑义既释,则诗意及结构自明。诗以景物起兴,抒人生感喟。回车远行,长路漫漫,回望但见旷野茫茫,阵阵东风吹动百草。这情景,使行旅无已,不知税驾何处的诗人思绪万千,故以下作句,二句一层,反复剀陈而转转入深。“所遇”二句由景入情,是一篇枢纽。因见百草凄凄,遂感冬去春来,往岁的“故物”已触目尽非,那么新年的自和,又怎能不匆匆向老呢?这是第一层感触。人生固已如同草木,那么一生又应该如何度过呢?“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立身”,应上句“盛衰”观之,其义甚广,当指生计、名位、道德、事业,一切卓然自立的凭借而言。诗人说,在短促的人生途中,应不失时机地产身显荣。这是诗人的进一层思考。但是转而又想:“人和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即使及早立身,也不能如金石之永固,立身云云,不也属虚妄?这是诗人的第三层想头。那么什么才是起初的呢?只有荣名--令誉美名,当人的身躯归化于自然之时,如果能留下一点美名为人们所怀念,那末也许就不虚此生了吧。终于诗人从反复的思考中,得出了这一条参悟。

当汉末社会的风风雨雨,将下层的士子们恣意播弄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生命的真谛进行思索。有的高唱“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表现出争竞人世的奋亢;有的则低吟“服食求神仙,多为民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同上《驱车上东门》),显示为及时行乐的颓唐。而这位愿以荣名为宝的诗人,则发而为洁身自好的操修。虽然他同样摆脱不了为生命之谜而苦恼的世纪性的烦愁,然而相比之下,其思致要深刻一些,格调也似乎更高一点。

显然,这是一乎哲理性的杂诗,但读来却非但不觉枯索,反感到富于情韵。这一方面固然因为他的思索切近生活,自然可亲,与后来玄言诗之过度抽象异趣,由四个层次的思索中,能感到诗人由抑而扬,由扬又以抑,再抑而再扬的感情节奏变化。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位诗人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诗歌之境主于美的道理,在景物的营构,情景的交融上,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新境地。诗的前四句,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妨以之与《诗经》中相近的写法作一比较。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黍离》是《诗经》的名篇。如果不囿于先儒附会的周大夫宗国之思的教化说,不难看出亦为行人所作。以本诗与之相比,虽然由景物起兴而抒内心忧苦的机杼略近,但构景状情的笔法则有异。《黍离》三用叠词“离离”、“靡靡”、“摇摇”,以自然的音声来传达情思,加强气氛,是《诗经》作为上古诗歌的典型的朴素而有效的手法。而本诗则显得较多匠心的营造。“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迈”、“悠悠”、“茫茫”、“摇”,叠词与单字交叠使用,同样渲染了苍茫凄清的气氛,然而不但音声历落,且由一点--“车”,衍为一线--“长道”,更衍为整个的面--“四顾”旷野。然后再由苍茫旷远之景中落到一物“草”上,一个“摇”字,不仅生动地状现了风动百草之形,且传达了风中春草之神,而细味之,更蕴含了诗人那思神摇曳的心态。比起《黍离》之“中心摇摇”来,本诗之“摇”字已颇具锻炼之功,无怪乎前人评论这个摇字为“初见峥嵘”。这种构景与炼字的进展与前折“所遇”二句的布局上的枢纽作用,已微逗文人诗的特征。唐皎然《诗式·十九首》云:“《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作用即艺术构思),可称慧眼别具;而本诗,对于我们理解皎然这一诗史论析,正是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七
《“古诗十九首” 英文论文》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八
《古诗十九首部分赏析》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九
《《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重行行》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赏析

行行重行行①,与君生别离②。相去万余里③,各在天一涯④;道路阻且长⑤,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⑥,越鸟巢南枝⑦。相去日已远⑧,衣带日已缓⑨;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⑩。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⑾,努力加餐饭⑿!

【注释】①重(chóng崇):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②生别离:是“生离死别”的意思。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 ③相去:相距,相离。 ④涯:方。 ⑤阻:艰险。 ⑥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⑦越鸟:南方所产的鸟。“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⑧已:同“以”。远:久。 ⑨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⑩顾反:还返,回家。顾,返也。反,同返。 ⑾弃捐:抛弃。 ⑿这两句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

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曹旭)

古诗十九首 十九 的翻译和赏析篇十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一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注释】

〔青青陵上柏二句〕『陵』,大的土山。『柏』,四季常青的树木。『青青』,犹言长青青。『磊磊』,众石攒聚貌。『涧』,s间的溪流。这两句是托物兴起的,用以兴起生命短暂,人不如物的感慨。

﹝忽如远行客﹞『忽』,速貌。『远行客』,比喻人生的短暂。离家远行,思家更切,到了那里,尤其不能久留。不但极言生命的短暂,而且暗示有厌世的意思。

﹝斗酒相娱乐二句﹞斗酒指少量的酒。

﹝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

﹝冠带自相索﹞『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贵人自相索』,是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

﹝长衢罗夹巷二句﹞『衢』,四达之道,即大街。『罗』,列也。『夹巷』,夹在长衢两旁的小巷。这两句是说大街的两旁,罗列着小巷,许多王侯的第宅在巷中,而第宅的大门,则面临大街,以见气概之盛,引人注目。

〔两宫遥相望二句〕『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极宴娱心意二句〕『极宴』,穷极宴会。『戚戚』,忧思也。上句写那些冠带人物们的生活现象,下句写他们的现实心情。

说明:这首诗是一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古诗十九首之二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津路?

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注释】

〔良宴会〕『良』,善也。『良宴会』,犹言热闹的宴会。

〔杂具陈〕『具』,备也。『陈』,列。『杂具陈』,犹言难以一一述说。

〔弹筝奋逸响二句〕『筝』,乐器。『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妙入神』,称赞乐调旋律达到高度的完满调和。

〔令德唱高言二句〕『令』,善也。『令德』,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唱』古作『倡』,这里泛用于言谈,『唱高言』,犹言首发高论。『真』,谓曲中真意。指知音的人不仅欣赏音乐的悦耳,而是能用体会所得发为高论。

〔齐心同所愿二句〕上句说,下面感慨为人人心中所有,下句说,这种感慨大家都没有把它说出来。 〔奄忽若飙尘〕『奄忽』,急遽也。『飙尘』,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 〔何不策高足二句〕『路』,路口。『津』,渡口。『据要路津』,是说占住重要的位置。要想『先据要路津』,就必须『策高足』。『高足』,良马的代称。『策高足』,就是『捷足先得』的意思。

〔无为守贫贱〕不要守贫贱,是劝诫的语气,和『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称应,表示一种迫切的心情。

说明:这首诗写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表现出『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激心情。

古诗十九首之三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交疏结绮窗〕『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的制造的精致。『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结』,张挂。『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

〔阿阁三重阶〕阁有四阿,叫做『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

〔弦歌〕就是弹唱。

﹝无乃杞梁妻﹞『无乃』,犹言大概。是一种不能肯定的揣测的语气。『杞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孤苦无依枕尸痛哭,其遭遇极人世之至悲。意谓在『高楼』里奏着这『音响一何悲』的曲调的是谁呢?大概是内心蕴藏有深长悲哀的人吧。

〔清商〕乐曲名。

〔中曲正徘徊〕『中曲』,指奏曲的当中。『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曲调的往复萦回。

[一弹再三叹] 『一弹』,指奏完一曲弦歌。『再三叹』,指歌辞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而言,就是上句所说的『徘徊』。

〔慷慨有余哀〕『余哀』,指作者悲哀的意绪,对别人的感染,不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

〔不惜歌者苦二句〕『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知音』不仅指精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涵义,奏乐者的心情。这种情感生活在共同时代环境里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得,而『知音』难遇,所以说『但伤』。

〔双鸿鹄〕皆鸟名,指听歌者和歌者。

说明:这首诗和『今日良宴会』都是听曲感心之作。『今日良宴会』是发抒『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慨,

这首诗进一步写出黑暗时代所带给一切被压抑者的苦闷与悲哀,以及他们不甘于现实的想法。所反映的社会精神面貌,较『今日良宴会』更为深广。

古诗十九首之四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芙蓉〕莲花的别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

〔兰泽多芳草〕『泽』,低下之地。『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泽。『芳草』,指兰。

〔遗〕赠予。

〔所思在远道〕『所思』所思念的人,这里是指在『旧乡』的妻子。『远道』,指下句的『旧乡』。

〔漫浩浩〕犹言漫漫浩浩。『漫漫』路长貌。『漫』古通『曼』。『浩浩』,水流貌。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宽无边。

〔同心而离居〕『同心』,古代常用的成词,一般地都习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情感的融洽。这句里的『同心』,与『离居』为对称词。

说明:这首诗是一位飘流异地失意的人,怀念他在家乡的妻子,写出欲归不得的愁苦心情。

古诗十九首之五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皎夜光〕犹言明夜光。

〔促织鸣东壁〕『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趣』是『促』的古字。蟋蟀的鸣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是妇女们忙着织寒衣的时候了。这句是表明气候已经进入渐渐寒冷的深秋。〕『玉衡』,北斗七星之

一。『玉衡指孟冬』是从星空的流转说明秋夜已深。

〔白露,秋蝉,玄鸟〕『玄鸟』就是燕,亦作『燕』,诗中是点明仲秋八月的。『白露沾草』,『寒蝉鸣树』,也都是带有季节特征的秋天景象。

〔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

〔高举振六翮〕就是奋翅高飞的意思。用以比喻『同门友』的得志。『六翮』,指翅膀。

〔携手好〕指共患难的交谊。

〔南箕北有斗二句〕这两句取『诗经』成语,加以变化,用来比喻『同门友』空有『同门』之名而无真

实交谊。

〔良无盘石固〕『良』,诚也。『盘』,大石也。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

说明:这首诗是秋夜即兴之作。篇中写出秋季景物的凄清,失意的人生活的孤独和惆怅,归结到显贵的朋友不相援引,表示无限怨望,词意是非常明显的。

古诗十九首之六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注释】

〔回车驾言迈〕『回』,转也。『言』,语助词。『迈』,远行也。

〔悠悠〕远而未至之貌。

〔涉〕本义是徒步过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这里是『涉长道』,犹言『历长道』。

〔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并承上『悠悠涉长道』而抒写空虚无着落的远客心情。

〔所遇无故物二句〕『故』,旧也。『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东风』,指春风,『百草』是新生的草。节序推移,新陈代谢,去年的枯草,已成『故物』,当然是看不到了。『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盛衰各有时二句〕『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既然如此,『立身』就必须早了。『早』,指盛时。『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

〔人生非金石二句〕『金』,言其坚,『石』,言其固。上句言生命的脆弱。『考』,老也。『寿考』,犹言老寿。下句是说,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

〔奄忽随物化〕『-奄忽』,急遽也。『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

〔荣名〕指荣禄和声名。

说明:这首诗从客观景物的更新,联想到人生寿命的短暂,因而发出『立身不早』,沈沦失意的慨叹。

古诗十九首之七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东城〕洛阳的东城。

〔逶迤自相属〕『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动地起』言风力之劲。

〔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萋』,通作『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

〔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

〔晨风怀苦心二句〕『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是健飞的鸟。『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蟋蟀』,是承上文『岁暮』而言。『局促』,不开展也。『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秋季渐寒,蟋蟀就暖,由旷野入居室内,到了『在堂』,则是秋意已深的时候,而蟋蟀的生命也就垂垂向尽了。『伤局促』,隐喻人生短暂的北哀,提示下文『何为自结束』的及时行乐的想法。

〔荡涤放情志二句〕『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放情志』,谓展胸怀。『结束』,犹言拘束。『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

〔燕赵多佳人二句〕『燕赵』,犹言美人。『如玉』,形容肤色洁白。

〔被服罗裳衣二句〕『被服』,犹言穿着,『被』,披也。『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理乐』。

〔弦急知柱促〕『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

〔驰情整中带二句〕『驰情』,犹言遐想,深思。『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沈吟』,沈思吟咏。『踯躅』,住足也。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这两句是说:由于听曲感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想、深思,反复沈吟,体味曲中的涵义,手在弄着衣带,足为之踯躅不前,完全被歌者深沈的悲哀吸引住了。『聊』,姑且。表现无以自遗的怅惘心情。

〔思为双飞燕二句〕上句是说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下句是『君』,指歌者。『衔泥巢屋』,意指同居。 说明:这首诗,通过客中生活的一个偶然现象,反映出诗人空虚而无着落的现实苦闷和悲哀,与『西北有高楼』意境相似。

古诗十九首之八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注释】

﹝驱车上东门﹞『上东门』,洛阳东城三门中最近北的城门。『东有三门,最北头曰上东门』。

﹝郭北墓﹞指洛阳城北的北邙山。城阳恭王刘祇死,葬于北邙,其后王侯卿相亦多葬此,遂成著名的公墓地带。

〔白杨何萧萧二句〕『白阳,松柏』都是墓地上的树木。古代墓地,多种树木,用以坚固墓茔的土壤,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79686.html

    上一篇:夏日南亭怀辛大

    下一篇:夜泊枫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