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
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字音【读音】履:lǚ 边音, 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注释 欲:将要,想要。 者:......的人。 先:首先。 度(duó):测量。 而:连词,表示承接。 臵:放臵,搁在。 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等到,直到。
之:到……去,往 操: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罢:集市散了。 遂:于是。
.曰:说。 宁(nìng):宁可。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试题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履( ) ② 操( )
③ 度( ) ④ 宁( )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答案:
1.①鞋子 ②拿 ③量长短 ④宁可。
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试题二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臵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 字解释。
①而臵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答案: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者--……的人 .自---从。 坠:掉下。
遽--急忙,立即,匆忙。 契--用刀雕刻。 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是--指示代词,这儿。 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止:动词,停止。 者--……的地方 行:前进。 .求--寻找。 若--像。 亦:也。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成语之意】:【解 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寓 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试题一、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 ) ②遽( )
③是( ) ④求( )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 )
⑵做动词用的:( )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
《课外文言文答案》
九、戏巫
1、号求救于人/甚哀 2、①相互间隔一里左右 ②头胀痛得厉害,走路都不知道走到哪里了。 3、越巫心理变化过程:先是强作镇静,再就是心慌意乱,最后是丧魂落魄(或六神无主)。 越巫是一个既无真才实学,又胆小如鼠的江湖骗子。
原文
越巫 〔明〕方孝孺 【原文】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集》
注释
1.诡:欺诈,说假话 2.赀:钱财 3.瞷:窥视 4.角:一种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5.妄:荒诞,荒谬
译文
越地有个巫师谎称自己善于驱除鬼怪,有人生病就设立法坛,吹号角,
摇铜铃,蹦跳腾跃,大声呼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样来作法驱鬼。病人侥幸有了好转,吃喝一番,拿了人家的财物离去;如果病死,就用别的理由来推托,总归不让人相信自己法术的虚妄。他经常向人自夸说:“我善于惩处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有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少年恼怒他的荒诞,探听好他夜里回家,约了五六个人分别躲在路旁的树上,相距各一里左右,等候巫师经过树下,便用砂子石块投击他。巫师以为真的是鬼,马上拿出身边的号角,边吹边跑,心里十分害怕,脑袋胀痛得越来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脚踏在什么地方。稍微往前跑了一段路,惊慌略微安定了一点,树上的砂石又像刚才那样乱掷下来,他再拿出号角来吹,却慌得吹不出声音,于是就更急忙地往前跑。又到了前边,还是像刚才一样,他害怕得两手发抖、呼吸屏塞,再也拿不住号角,号角掉了他就摇动铜铃,一会儿连铜铃也掉了,只好大声喊叫着赶路。一路上听到脚步声和树叶摇动、山谷回响的声音,他都以为是鬼,高声向人呼喊求救,音调十分悲伤。半夜里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原因,他已恐惧得舌头僵缩,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快扶我躺下!我碰到了鬼,要死了!”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寓意
文章通过越巫装神弄鬼,自欺欺人,最后自受其祸的故事。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越巫们,他们不仅害人,而且也必将害己。
以叶隐形
百科名片
以叶隐形,出自《欧冠子·天则》,与一叶障目出自同一典故,相传一个楚国的穷书呆子看了《淮南子》,得知螳螂以叶隐形捕捉知了,便以身效法,在得到妻子一句“看不见”的敷衍之后便以为成功,导致了到街上当面偷东西被抓的下场,县官得知事情本末后大笑不止,把楚人释放了。故事流传至今,大多用于比喻一些人只看到片面而看不到全部,也用于形容人目光短浅。
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恒言答曰:“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翻译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暗中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携带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①:“得螳螂伺蝉自障叶②,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③。”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④:“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⑤,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⑥。 ――节选自邯郸淳⑨《笑林》⑩
注释
①《淮南方》:书名,即《淮南子》,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撰。 ②伺(sì):观察,守侯。障:遮蔽。 ③恒:常,总是。 ④绐(dài):欺骗。 ⑤赍(jī):携带。 ⑥诣(yì):到„„去。 ⑦受辞:听取供辞。 ⑧不治:不予治罪。 ⑨邯郸淳(132--?):曹魏时书法家、文学家。邯郸人。博学多才,精通训诂,善写"虫篆"与八分隶书。曾得曹操器重。魏黄初(222)中,官为博士、给事中。因其著《投壶赋》工巧精密,得魏文帝赏赐。著《笑林》3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⑩ 中国古代第一部笑话集,三国时魏人邯郸淳编撰。其中一些笑话散存于《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笑林》所收民间笑话,反映了一些人情世态,讽刺了悖谬的言行,生动有趣,但也有一些低级趣味 。
通假字
不 不通否,用在问句末尾,表示询问;如“汝见我不?” 嘿 嘿通默,暗中;如“嘿然大喜”。 古今异义 可以 今常用义:表示可能或能够。文中古义:可以用它来„„;如“可以隐形”。 不见 今常用义:不见面;不在了。文中古义:看不见;如“绐云:‘不见。’” 对面 今常用义:对过;正前方。文中古义:面对面;如“对面取人物”。 人物 今常用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文中古义:别人的物品;如“对面取人物”。 不治 今常用义:无法医治。文中古义:不予治罪;如“放而不治”。
一词多义
居 (1)动词,处于;如“楚人贫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岳阳楼记》) (2)动词,停,止;如“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复 (1)副词,又,再;如“不能复分别”。“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2)动词,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3)动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经 (1)动词,经历;如“经日乃厌倦不堪”。 (2)名词,经书;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
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言 (1)动词,说,讲;如“妻始时恒答言‘见’”。“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 (2)名词,话语;如“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受 (1)动词,接受;如“县官受辞”。“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2)动词,遭受;如“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辞 (1)名词,言辞;如“县官受辞”。 (2)动词,辞别,告别;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说
(1)shuō,动词,叙述;如“自说本末”。 (2)shuō,名词,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如“故为之说,以侍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3)yuè,形容词,同“悦”,高兴;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遂于树下仰取叶”之前省略主语“楚人”,即“(楚人)遂于树下仰取叶”;该分句可译为“(楚人)就站在树下仰头找叶子”。 (2)“嘿然大喜”之前省略主语“楚人”,即“(楚人)嘿然大喜“;该分句可译为“(楚人)暗中非常高兴”。 2.省略宾语 (1)“吏遂缚诣县”之中,谓语动词“缚”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楚人,即“吏遂缚(之)诣县”;该分句可译为“当差的便将他绑了去见县官”。 (2)“放而不治”之中,谓语动词“放”和“不治”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楚人,即“放(之)而不治(之)”;该分句可译为“县官释放了他而没有治他的罪”。 3.省略介词 (1)“叶落树下”之中,谓语动词“落”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在”,即“叶落(于)树下”;该分句可译为“那树叶落到树下”。 (2)“赍叶入市” 之中,谓语动词“入”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到”,即“赍叶入(于)市”;该分句可译为“(楚人)带着叶子来到市场上”。
故事讽刺了________的人。文中楚人十分愚蠢的,他的愚蠢由_______造成的,用一个成语概括________。本寓言主要运用了________手法来刻画楚人的。 故事讽刺了(某些贪婪而愚蠢)的人。文中楚人十分愚蠢的,他的愚蠢由(贪婪)造成的,用一个成语概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寓言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手法来刻画楚人的。
[阅读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⑪螳螂伺蝉自鄣叶。 ( )
⑫对面取人物。 ( )
2.短文是通过哪些描写对“楚人”形象进行刻画的?
3. 短文中“楚人”闹出笑话的原因有哪些?
4.我国古代还有一个故事与这个故事惊人的相似,其后来演化成了成语。请你写出这个成语并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
1.⑪等待。⑫别人的物品。
2.行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3.原因主要有:⑪盲目搬用书本,不能灵活运用。⑫过于相信他人,不动脑筋思考。⑬财迷心窍,胆大包天。
4.掩耳盗铃(具体故事略)。
原文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褒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
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编辑本段注释
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近戎人:接近西戎人。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③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 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⑤即:如果 ⑥当:同尝,曾经。 ⑦丽山:今陕西临潼东。 ⑧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 ⑨说:通“悦”,高兴 ⑩宅:居住,这里指处于
编辑本段译文
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戒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1.①曾经 ②同“悦”高兴愉快 ③于是 屡次,多次 ④高葆 2.①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②因数击鼓 ③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3.幽王自己就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4.①要讲诚信。 ②要取信于民。 ③不可玩忽法令。
自护其短
编辑本段原文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到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坐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有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都有),哪里没有呢?” 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后果。
编辑本段注释
北人:北方人 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仕(于):(在)官,做官 啖dàn:吃 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或:有人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去:去掉 欲:想 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此坐:这是因为 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 而:表顺承 席:酒席 以:用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编辑本段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能强词夺理,否则会被人取笑和看不起。 正如孔子所说的:“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 知识是无穷尽的,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只能出丑。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昔吴起出遇故人目录
编辑本段原文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 之食。故⑧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 故人,故人来,方③与之④食⑨。起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⑩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宋濂)
编辑本段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进餐。”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就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就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编辑本段重点字词解释
1 暮:夜晚. 2 令:派、使、让、命令 3 方:才. 4 之:代词,指老朋友. 5 俟(sì):等待. 6 恐:恐怕,担心. 7 信:诚信. 8 故:旧的,原来的. 9 食:吃. 10 信:诚信. 11 止:停止. 12求:寻找.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吴起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政治改革家.
编辑本段例题
例题: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本文选自
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原文
夫(1)学者,所以求益(2)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3)长者,轻慢(4)同列(5)。人疾之(6)如仇敌,恶(7)之如鸱枭(8)。如此(9)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解
1.夫:语气词。 2.求益:求得长进。 3.凌忽:凌,欺侮;忽,轻视。 4.轻慢:轻视。 5.同列:同辈。 6.疾之:怨恨他。 7.恶(wù):厌恶。 8.鸱枭(chī 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9.如此:像这样。 10.所以:是为了 11.疾:怨恨
译文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视同辈。大家怨恨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恶鸟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文言文阅读
1、轻慢同列:轻视 2、人疾之如仇敌:痛恨 3、恶之如鸱枭:厌恶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答: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5、短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答: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三
《中考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义 犬(蒲 松 龄)
周村有贾①某,贸易③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③舟上。舟上固积④寇也,窥客装,舟荡入莽⑤,操刀入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
犬泅⑦出,至有人处,狺狺⑧哀吠。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因未死,始言其情。复哀⑨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窥探)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悲伤)焉。抵关三四日,估楫(商船)如林,而盗船不见。
适有同里(同乡)估客(行商),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追逐)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小腿)骨,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字词释义】①贾(ɡǔ):商人。②贸易:买卖,交换。③豢(huàn):喂养。④积;习惯。⑤莽:草丛。⑥嗥:大声叫。⑦泅:游水。⑧狺狺(yín):狗叫的声音。⑨哀:哀求。
【阅读一得】做人要知恩图报。
【牛刀小试】
l.解释加点的宇。
①周村有贾某( ) ②舟上固积寇也( ) ..
③从之而往( ) ④心甚悼焉( ) ..
⑤适有同里估客( ) ⑥客下舟趁之( ) ..
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两项是( )( )。
A.赁舟将归(买)。 B.或以为异(有人)
C.将携俱归(都,一起) D.而报恩如是(正确)
3翻译句子。
①口衔裹具,与共浮沉。
②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字词释义】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③仕(于):(在)官,做官 ④啖:吃 ⑤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⑥或:有人
⑦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⑧去:去掉 ⑨欲:想 ⑩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⑴此坐:这是因为 ⑵强:竭力、勉强、勉力、硬要
【阅读一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能强词夺理,否则会被人取笑和看不起。
【牛刀小试】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我不是不知道菱角要去壳,把壳也吃掉,是想清火。 ②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三、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说符》
【字词释义】①欲金者: 想要金子的人。②清旦: 清早。③衣冠: 穿衣戴帽。④市:集市。⑤适: 往,到。⑥所: 地方。⑦因:于是 ⑧攫(jué): 抓,夺 。 . ⑨去: 离开。⑩鬻(yù)金者:卖金子的人。⑴徒: 只,仅仅。
【阅读一得】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
【牛刀小试】
1.解释加点的字
(1)昔齐人有欲金者( )
(2)清旦衣冠而之市( )
(3)固攫其金而去( )( )
(4)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2.解释下列句中的“之”
清旦衣冠而之市 ( )
适鬻金者之所 ( )
吏捕得之 ( )
3.翻译句子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4.齐人攫金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本文讽刺了 的人。
四、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宋濂苦学)
【字词释义】①余:我;宋濂自称。②嗜:喜爱。③致:取得。这里指买到(书)。④假:借。⑤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⑥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⑦既加冠:成年后。⑧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⑨硕,大。⑩游:交往。⑴先达:学术界的前辈。⑵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⑶填:塞。⑷稍降辞色: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⑸侍:陪。⑹援疑:提出疑问。⑺质理:询问道理。⑻叱咄:呵责。⑼复:辩解。 ⑽俟:等待。(21)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22)支:通“肢”。(23) 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 (24)腰:动词,挂在腰间。
【阅读一得】求教要有谦恭的态度。宋濂遇到的老师,不高兴时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如今不多。可像宋濂那样谦恭的学生却很难得。作为学生要尊师重教,要以谦恭的态度“援疑质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这不是求学的正确态度。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①录毕,走送还之;录:_____ 走:_____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_____ 是:_____
2.用现代语翻译句子:
①无从致书以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
摘,多作自能见之。”
【字词释义】①顷岁:近年来 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③工:精,妙 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挑:剔,批评
【阅读一得】想做好一件事,没有捷径,唯有靠自己脚踏实地。
【牛刀小试】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六、甘茂亡秦([失去秦国的信任]逃离秦国),且(将要)之齐。出关(函谷关),遇苏子(苏代。子是尊称)。曰:“君闻夫(那)江上之处女(未出嫁的少女)乎? ”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要让她离开)。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 妾(古代女子谦称)以(因为)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铺好席子)。何爱于余明(为什么舍不得多余的光亮)之照四壁者?幸(希望)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处女相语,以为然(对的)而留之。今臣不肖(德薄才浅),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幸无逐我也)。”苏子曰:“善”,请(让我)重(重用)公于齐。”
【字词释义】①亡秦([失去秦国的信任]②且(将要)③处女(未出嫁的少女)④布席(铺好席子)⑤不肖(德薄才浅⑥重(重用)
【阅读一得】人的命运有升有落,在落魄的时候改变命运,不仅要吃苦,而且还要多动脑筋,跑关系、找门路,充分利用自己以前的积累和优势,闯出生机来。
【牛刀小试】
1“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的正确意思是( )
A、为什么喜爱用余光去照四壁呢? B、为什么喜爱四壁上映照的余光呢?
C、为什么吝惜那些映照四壁的余光呢? D、为什么吝惜余光映照在四壁上呢?
2把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幸无我逐也
②善,请重公于齐
3甘茂对苏代说:“量为足下扫塞布席”,他说这句话的真正意图是( )
A、愿做苏代的仆人为他洒扫居室 B、愿追随苏代左右为他谋划
C、愿在齐国为官以帮助苏代 D、愿借重苏代的帮助而仕齐
4在本文中,甘茂向苏代表达自己愿望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七、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字词释义】①朴簌:小树。②木末:树梢
【阅读一得】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虎行地者也(行走)(2)故噪而去之(所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问鹦鹉,鹦鹉没有话来回答它。
3.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这则寓言给你什么启示?(3分)
八、
【字词释义】
【阅读一得】
【牛刀小试】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四
《课外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五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郑人买履
信度,无自信也。”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7.置: 放,搁在。(动词)
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动词)
13.操:拿、携带。(动词)
14.已:已经。(时间副词)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名词)
17.乃:于是(就)
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2.及:等到。
23.反:通“
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27.宁(nìng
):副词。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
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
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魏武将见匈奴使
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人追杀了这个使者。
[1] 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使,外交使臣。
[2]以:认为。
[3]形:外貌。
[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5]崔季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
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
捉刀:握着刀。
[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
[7]毕:结束。
[8]雅望:儒雅的风采。
[9]非常:不同一般。
[10]足:足够、充足。
[11]雄远国:威震远国。
[12]闻:听到。
[13]既:已经。
[14]乃:是。
[15]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
[16]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17见:接见
18使:使者
古今异义
捉刀(zhuō dāo)
古:指执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见:接见。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
乎:吗?〈语气词〉
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
之:代词,代事
亦:也。
则:那么
者:……的东西
资:天资,天分
逮:及,赶得上
屏:通“摒”
卒:终于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蜀:四川
其:其中
之:助词,的
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语(yù):告诉,对…说
于:对,对于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商量语气)
何:什么
恃:凭借,倚仗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多年
买舟:雇船
下:顺江而下
自:从
还:返回,回来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
惭:羞惭,惭愧。
色:神色,神情。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达
焉:语气助词与兼词,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 立志:树立志向
顾:还,反而;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
犹:还;矣:语气助词。
往见王曰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1,方2北面而持其驾3,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1、大行(háng):大路。
2、方:正在。
3、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车子。
4、奚为:何为,做什么。
5、御者:车夫。
6、此数者: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
7、良:好。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七
《2013小升初语文复习巩固练习题答案》
新思维教育
2013年小升初衔接班语文复习巩固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1分)
A、安分(fân)守己 按(àn)部就班 背(bâi)井离乡 草菅(jiān)人命
B、吹毛求疵(cì) 绰绰(chuî)有余 瞠(chēng)目结舌 咄咄(duō)逼人
C、发人深省(xǐng) 耳濡(rú)目染 风驰电掣(châ) 刚正不阿(ē)
D、含辛茹(rú)苦 荷(hâ)枪实弹 虎视眈眈(dān) 荒谬(miù)绝伦
2、趣味姓氏(3分)
(1)读下面这个谜语,先猜出四种姓,然后按音序将其重新排列。
天下第一家,出门先用它,人人说它小,三月开白花。
这四种姓是: 。
若按音序重新排列的顺序是:( ) ( ) ( ) ( )
(2)写出下列姓氏的正确读音。
解( ) 仇( ) 洗( ) 纪( )
3、我会填字典(3.5分)
(1)《新华字典》正文按音序排列:“扛”、“杠”、“虹”在字典中的位置是( )在前,( )在中,( )在后。
(2)“乃”字的笔顺是 ,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 画,在字典里“巧”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你的,你 ②竟 ③才 ④是,为 ⑤就,于是。“乃”在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应取第 种解释,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应取第 种解释。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2分)
某小学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 )字。
5、口字谜(3分)
(1)五口——( ) (2)六口——( )
(3)七口——( ) (4)十口——( )( )( )
6、人体的部位常常被用来比喻有关的事物或事理,如“手腕——手段,手足——兄弟”。请你写出下列人体有关“心”的部位,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2分)
(1)心腹—— (2)心肝——
(3)心脏—— (4)心胸——
7、看字猜成语(2.5分)
如:晕——晖(晕头转向) 杭——航( ) 亚——哑( ) 迁——迈( ) 道——邈( ) 记——认( )
8、活学活用(3分)
(1)漫步在熟悉的校园,回想六年的小学生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校园的景色真美啊!请写出两个描写优美环境的成语: 、 。
(2)教室里,我们曾经一起认真学习。请写出两个描写认真学习的成
语: 、 。
(3)操场上,我们曾经一起打球、游戏、赛跑。请写出两个描写场面热闹的成语: 、 。
9、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3分)
四面楚歌——( ) 望梅止渴——( ) 指鹿为马——( ) 入木三分——( ) 图穷匕见——( ) 卧薪尝胆——( )
10、有一个人要出门做买卖,可他不懂生意经,朋友便给他写了四句打油诗,每句是一个“一”字开头的成语,请你写写看。(2分)
(1)劝告你不听——( ) (2)什么都不懂——( )
(3)本利都丢光——( ) (3)美梦全落空——( )
11、下面的电报稿可以有几种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分别表述出来,每种意思不超过15个字。(3分)
电报稿:车已开五日即到。
[英雄]失荆州—— [英雄]喝酒—
— 。
16、仿照例句,再写三个表现你对“语文”的理解的比喻句。(3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酣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二、阅读训练营(25分)
(一)、阅读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1)解释字的意思。(1分)
A、识: B、欲: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A、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
B、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选择正确的答案(2分)
①北人食菱,并壳入口。是因为( )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②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这是因为( )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2分)
(二)欣赏是一种善良 ①②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 喜上眉梢),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心,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xíng háng)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二十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jǐ yǔ gěi yǔ),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用“√”在文中括号内画出最恰当的词语和加点字词的正确读音。(2分)
2、“信”字的解释有:①相信;②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的解释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3分)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回了自信( )
3、除了“大名鼎鼎”外,你还能写出四个带有“鼎”字的成语吗?(4分)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八
《七上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七上期末课外文言文复习 进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
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 坐:因为。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以为顺流下矣 B席上食菱角 一箪食一瓢饮 ......
C欲以去热也 待君久不至,已去 D并壳入口 二石兽并沉岩 ....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 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 分)
答:
(二)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 )(2分)
A .自谓天下无敌 其此之谓乎 B. 明日复其势 其此之谓乎 ....
C.宿于逆旅 山门圮于河 D.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一老河兵闻之 ....
2.翻译句子(2分)
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3.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2分)
4.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七上期末课外文言文复习教案 进
学习目标:1、积累课外文言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迁移运用课内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
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 坐:因为。
1、 D )(2 分)
A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以为顺流下矣 B席上食菱角 一箪食一瓢饮 ......
C欲以去热也 待君久不至,已去 D并壳入口 二石兽并沉岩 ....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 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 分)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二)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 )(2分)
A .自谓天下无敌 其此之谓乎 B. 明日复其势 其此之谓乎 ....
C.宿于逆旅 山门圮于河 D.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一老河兵闻之 ....
2.翻译句子:
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美好的夜晚难以排遣,可以下一局棋吗?
4.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
5.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
北人食菱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王积薪闻棋
参考译文:王积薪的棋艺功效完成,自认为天下没有跟他匹敌的人。他要到京师游历,在一所旅店住宿。灯烛已经熄灭,隔墙听见店主老妇人呼唤儿媳说:“美好的夜晚难以排遣,可以下一局棋吗?”儿媳说:“好。”老妇人说:“在第几道上布下棋子。”儿媳说:“在第几道上布下棋子。”(他们这样)各自说了几十次,老妇人说:“你失败了。”儿媳说:“这一局我认输。”王积薪暗暗地记住了(她们摆布棋子的位置和顺序),第二天他恢复两人对弈中的形势发展的过程,(每一步棋的)用意都是他赶不上的。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1.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d )(2分)
A以一置地下 可以为师矣 B乃索板二片 去后乃至 ....
C而即屣②焉 即公大兄无奕 D 如弓者 如是再啮 ....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我的(职业)就是治疗人的驼背,只管把人的驼背治成直的,哪管人的死活呢?
4、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做事情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看局部,就像治驼背,不能只治了弯曲的背,背不再弯曲了,可人的生命也没有了,这就是不看全部只求局部效益,这样做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这个驼背的人,被这样的庸医治好了背,却没了命,得不偿失。
曾经看见一蜘蛛在墙壁间织网,蜘蛛网离地约有二三尺高,有一只大蛇从蛛网下经过,抬起头想吞吃掉蜘蛛,可是它的力量稍稍达到不了。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将要离去,蜘蛛突然悬丝而下,
北人食菱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九
《小升初语文试题及其答案》
小升初语文试题
一、知识检测厅(40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1分)
A、安分(fân)守己 按(àn)部就班 背(bâi)井离乡 草菅(jiān)人命
B、吹毛求疵(cì) 绰绰(chuî)有余 瞠(chēng)目结舌 咄咄(duō)逼人
C、发人深省(xǐng) 耳濡(rú)目染 风驰电掣(châ) 刚正不阿(ē)
D、含辛茹(rú)苦 荷(hâ)枪实弹 虎视眈眈(dān) 荒谬(miù)绝伦
2、趣味姓氏(3分)
(1)读下面这个谜语,先猜出四种姓,然后按音序将其重新排列。
天下第一家,出门先用它,人人说它小,三月开白花。
这四种姓是: 。
若按音序重新排列的顺序是:( ) ( ) ( ) ( )
(2)写出下列姓氏的正确读音。
解( ) 仇( ) 洗( ) 纪( )
3、我会填字典(3.5分)
(1)《新华字典》正文按音序排列:“扛”、“杠”、“虹”在字典中的位置是( )在前,( )在中,( )在后。
(2)“乃”字的笔顺是 ,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 画,在字典里“巧”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你的,你 ②竟 ③才 ④是,为 ⑤就,于是。“乃”在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应取第 种解释,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应取第 种解释。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2分)
某小学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 )字。
5、口字谜(3分)
(1)五口——( ) (2)六口——( )
(3)七口——( ) (4)十口——( )( )( )
6、人体的部位常常被用来比喻有关的事物或事理,如“手腕——手段,手足——兄弟”。请你写出下列人体有关“心”的部位,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2分)
(1)心腹—— (2)心肝——
(3)心脏—— (4)心胸——
7、看字猜成语(2.5分)
如:晕——晖(晕头转向) 杭——航( ) 亚——哑( ) 迁——迈( ) 道——邈( ) 记——认( )
8、活学活用(3分)
(1)漫步在熟悉的校园,回想六年的小学生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校园的景色真美啊!请写出两个描写优美环境的成语: 、 。
(2)教室里,我们曾经一起认真学习。请写出两个描写认真学习的成
语: 、
(3)操场上,我们曾经一起打球、游戏、赛跑。请写出两个描写场面热闹的成语: 、 。
9、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3分)
四面楚歌——( ) 望梅止渴——( ) 指鹿为马——( )
入木三分——( ) 图穷匕见——( ) 卧薪尝胆——( )
10、有一个人要出门做买卖,可他不懂生意经,朋友便给他写了四句打油诗,每句是一个“一”字开头的成语,请你写写看。(2分)
(1)劝告你不听——( ) (2)什么都不懂——( )
(3)本利都丢光——( ) (3)美梦全落空——( )
11、下面的电报稿可以有几种解释?请你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分别表述出来,每种意思不超过15个字。(3分)
电报稿:车已开五日即到。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1)解释字的意思。(1分)
A、识: B、欲: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A、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
B、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选择正确的答案(2分)
①北人食菱,并壳入口。是因为( )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②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这是因为( )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2分)
(二)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 喜上眉梢),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
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心,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xíng háng)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二十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jǐ yǔ gěi yǔ),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用“√”在文中括号内画出最恰当的词语和加点字词的正确读音。(2分)
2、“信”字的解释有:①相信;②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的解释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3分)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回了自信( )
3、除了“大名鼎鼎”外,你还能写出四个带有“鼎”字的成语吗?(2分)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1)、钟爱有加: 。
(2)、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
5、在第一自然段的□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5分)
6、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第2自然段中画破浪线的句子的理解。(3分)
上一篇:古诗十九首原文及翻译
下一篇:侯叔献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