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二岁而孤 主要内容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范仲淹二岁而孤 主要内容篇一
《范仲淹二岁而孤》

范仲淹二岁而孤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辰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注释】

⑴孤:幼年丧父

⑵适:嫁

⑶世家:家世

⑷去:离开,离去

⑸南都:今河南商丘

⑹寝:睡觉

⑺或:有时

⑻怠:疲惫困倦

⑼辄:就,于是

⑽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乐经》

⑾旨:要领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dàn 义:吃

②辄以水沃面音:zhé 义:往往,总是

③食不给音:jǐ 义:供应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chán 义:说别人的坏话

⑤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降职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B)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③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于是,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他慷慨激昂地立下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大志。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 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

③ 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点明范仲淹胸中的大志)。

6.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范仲淹二岁而孤 主要内容篇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

范仲淹二岁而孤 主要内容篇三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

范仲淹二岁而孤 主要内容篇四
《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而孤 主要内容篇五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及答案(2)》

《送东阳马生序》集锦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一、答案 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答案20、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1、D

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

求报酬借书。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无从致书以观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颐既觉 ....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三、答案1.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2.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3.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

4.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

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四、(05安徽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环 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四、答案(15分) 17.(3分)(1)借 (2)用 (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3分)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五、(五)阅读下边两个语段(17分)(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 )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五、答案

22、(1)爱好、特别喜欢 (2)跑 (3)更加 (4)妻子和儿女 23、A

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

② 录毕,走送之 走: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

范仲淹二岁而孤 主要内容篇六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规定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文学常识默写。(10分)

(1)操千曲而知音, ▲ 。(《文心雕龙·知音》)

(2) ▲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胜日寻芳泗水滨, ▲ 。(朱熹《春日》)

(4) ▲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箫鼓追随春社近, ▲ 。(陆游《游山西村》)

(6)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言为心声,李白《行路难》中“ ▲ , ▲ ”的

诗句,充分表现了作者远大抱负和憧憬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8)冬日飞雪过后,雪花积满大树枝头。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中“比喻新颖传神”的千古咏雪名句:

“ ▲ , ▲ 。”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每个人潜意识里还cán留着对绿色大地、淙淙流水的记忆。即使是盲lóng人,也无.

法剥夺他们这种从先代遗传下来的天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cán留 ▲ 淙淙 ▲ 盲lóng ▲ 天赋 ▲ ..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 改为 ▲ ▲ 改为 ▲

(3)请将划横线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成语: ▲ (1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元旦联欢会上,女班长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B. 近日,南极刮着大约8级左右的大风,严重影响了我国泰山站建站工作。

C. 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切忌不懂装懂。

D. 由于安培公然参拜靖国神社,遭到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一致谴责之声。

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而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蹙:窘迫。 .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情:感情。 .

C.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暝:昏暗。 .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诚:确实。 .

5. 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人要保持对自然的____________: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

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____________的心态:待长辈____________、待平辈____________、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

B.谦让 谦恭 谦卑 谦和

C.谦卑 谦和 谦让 谦恭

D.谦恭 谦让 谦和 谦卑

6.名著阅读。(4分)

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

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呢?”

语段所在课文选自散文集《 ▲ 》,主要运用了 ▲ 描写手法,

表现了“他” ▲ 的精神,在选自该散文集的另一篇课文中,作者写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

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盐城市某中学也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

参与。(“光盘”:吃光盘子里的食物)

(1)学校刊出了一期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校报,其中“社会聚焦”栏目刊登了以下

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概括出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

材料一:(新华网)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

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4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考察民生工作,中午

时分,他来到月坛北街路口西北角的一家包子铺,共点了二两猪肉大葱包子、一碗炒肝、

一份芥菜,被网友称为“习大大套餐”。

材料三:(盐城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盐城47家餐饮单位纷纷开展“光盘行动”,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拜拜”,许多酒店推 出了“半份菜”“小份莱”“免费打包”等服

务项目,引导消费者做“光盘一族”。

(2)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以下三句宣传标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分)

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我喜欢 ▲ 句,理由是 ▲

(3)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进行宣讲,市民积极响应,也有一位陈先生这样

感慨:“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

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针对这种感慨,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想对陈先生说

些什么呢?(不超过50个字)(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6分)

【甲】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①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汴京沦陷,

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②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③

倩:请。 ④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

异: ▲

9.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3分)

①②③④

(三)阅读下面戏剧选文,完成14—16题。(8分)

齐仰之 你们真的要办药厂?

陈 毅 人民非常需要。

齐仰之 希望我也……

陈 毅 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

齐仰之 (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这……

陈 毅 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

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齐仰之 不不不,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

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

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 毅 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齐仰之 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

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 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节选自《陈毅市长》)

14. 请补出“希望我也„„”中所省略的内容。(2分)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

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

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

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

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

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

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

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

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

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

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

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

迷雾,引导前行。

(5)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

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

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

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2分)

19.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20.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3分) ▲

(五)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21—25题。(17分)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

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

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

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

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

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

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

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

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

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

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范仲淹二岁而孤 主要内容篇七
《人生莫惧少年穷阅读理解与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生莫惧少年穷

①在我们所了解的很多成功人物中,不少人均出身贫寒之家。

②贫寒如何能成为成功动力,我有一个大致的分析。首先对于贫寒与失败的恐惧,不想陷入在贫寒中暗无天日,这种内在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在多少增长了一点外在的见识之后,这种恐惧就有了宣泄的方向,因此贫而不让孩子失去见识的机会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变成宿命的下一代。其次是贫寒不只是财务困境,往往也是社交困境。在杜绝了所有主要甚至一切外在帮助之后,人们更有可能认识到只有靠自己孤注一掷,因此投机与侥幸的心理大大减少,无所顾忌的进取心反而发育起来,这样贫寒成为行动的直接动因。再次是贫寒能让人清晰地数算自己的收益,能切实地感到每一份收益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这样贫寒的孩子中有一类有了更加明白的头脑,因此内在的算计能力非常的好。最后贫寒导致放手。贫寒之家见识不多,也许期待也不高,因此贫寒之家对于孩子的管控度反而弹性空间更大。这样个人潜力与自我意识可能更发育,这为在自我发展中提供了非常好的个体成长条件。 ③话是这么说,但在实际上我们会遇到三种比较让人失望的景象:一是贫寒之家两代人都自甘宿命而草草接受现状作为未来的安排的,这竟然也是今日一般工薪阶层尤其是农家的主流。放弃让“贫不过二代”成为不可能,坦率而言,几乎在同等条件下,就靠贫寒之家的孩子比其他富足之家的孩子多勤快一点、多担当一点的经验,就大半能超越后者。二是贫一代砸锅卖铁的投入甚多,而青年一辈辜负上代期望,有过于严重的自卑感的,老觉得自己没有人家的爹好,觉得在今日的体制下本无太大空间,结果放松了自己的努力。结果没好爹的客观条件不可变不说,个人本可以建立的勤奋、耐劳、主见、担当、个性等主观优势又不具备,这样坐失自己宝贵的变革时光,坐等自己的失败来临,而现在的贫二代中这样的孩子还竟然不少。三是身为贫寒之子,虽有进取之心,但忽略了贫寒之家往往存有的肝胆热情、困窘相帮的特性。为了进阶而不顾一切,为了不失败而不择手段,稍有成功就藐视贫贱之人,一副得志就猖狂的样子,结果竟然聚集了更多反对的势力,徒然增加很多导致他失败的人为因素。

④说少年穷不可怕,是在说贫穷提供了很多逼迫与发挥我们个人潜能的空间;而我们很多人少年穷的可怕,在于因贫穷而自丧其志或者自失其格。

(《青年文摘》2011第9期)

1. 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2. 简要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3. 第④段中指出的“我们很多人少年穷的可怕,在于因贫穷而自丧其志或者自失其格”,其中“自丧其志”、

“自失其格”各指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

4. 在文章①段,作者指出“在我们所了解的很多成功人物中,不少人均出身贫寒之家”。请你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

1.人生莫惧少年穷

2.贫寒成为成功动力的原因。(意思要相同和相近,并用陈述句回答)

3.“自丧其志”是指:自甘宿命而草草接受现状作为未来的安排的;辜负上代期望,放松自身努力,坐等失败。“自失其格”是指贫而无德,不择手段,导致千夫所指。

4.示例:韩愈三岁丧父,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终成“唐宋八大家”之一。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后任参知政事,进行了庆历新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9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