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论语12章的解释篇一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 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jú):规矩,规范。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
注释: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②殆(dà i),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注释: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② 堪:忍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 (《雍也》)
注释: 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②者:代词,„„的人。 ③好 (hào):喜欢,爱好。 ④乐(lè):以„„为乐趣。
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述而》)
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 指热水。 ②肱(gōng):胳膊。 ③于: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注释: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注释:①川:河,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子罕》)
注释:①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为一军。 ②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①志,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张》)
注释:①笃(dǔ):忠实,坚守。 ②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③仁:仁德。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12章的解释篇二
《第10-论语12章词语解释》
《<论语>12章》复习
一、词语解释
1.古字通假。
①不亦说乎:_____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 ②其: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 乐亦在其中矣(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仁在其中矣( ) ③而: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四十而不惑( ) 学而不思则罔(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不义而富且贵( )
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
④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
⑤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
⑥为人谋而不忠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
4.词类活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 ) ②温故而知新( ) ..
③温故而知新( ) ④传不习乎( ) ..
⑤饭疏食饮水( ) ⑥一瓢饮 ( ) ..
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代词。
①之:学而时习之(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曲肱而枕之(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②吾日三省吾身( ) ③于我如浮云( ) ..
④逝者如斯夫( ) .
6.语气词。
①不亦说乎( ) ②可以为师矣( ) ..
③贤哉回也( ) ④回也不改其乐( ) ..
⑤逝者如斯夫( ) ⑥贤哉回也( ) ..
7.兼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8.重要实词和虚词。
学而时习之( ) 有朋( )自( )远方来 ...
不亦乐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
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
可以为师矣(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
贤哉回也( ) 一箪食( ) 人不堪其忧(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曲肱而枕之( ) 不义而富且贵( ) ..
三人行(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 ....
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
博学而笃志( ) 切问( )而近思( ) ......
二、句子翻译
1.倒装句: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省略句:可以( )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不善者( )而改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难点句子:
论语12章的解释篇三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 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温故知新、疏食饮水、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舍昼夜、逝者如夫、匹夫不可夺志
解释: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一个有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做事,我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忠诚?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我都温习了吗?”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 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论语12章的解释篇四
《《论语》十二章词语解释》
论语12章的解释篇五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2章的解释篇六
《《论语》12章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忠厚老实了。”
6、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8、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1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论语12章的解释篇七
《2013年人教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
2013年人教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六十,凡我一切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不再感到于心有违逆。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不会有逾越规矩法度之处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ⅵ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论语·雍也第六》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轻。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1.字词解释
(1)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
(2) 不亦说乎 说: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发怒。
(4)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6)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 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
2.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
4.出自本文的成语 1)温故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3)择善而从 4)三十而立 5)三省吾身 6)逝者如斯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曲肱而枕之 D、学而不思则罔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超过
C、人不堪其忧 可以,能够 D、不舍昼夜 舍弃
3、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请至少写出三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重点强调了什么?试举例具体说明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D 7、C 8、D
9、略 10、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温故知新、曲肱而枕、„„等等
11、强调了复习和独立思考,举例略。
上一篇:苏轼的纵笔的翻译
下一篇:论语十二章任意一则及其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