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张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论语十二张篇一
《论语十二章 2013人教版经典教案》

10.《论语》十二章

马鞍山成功学校 王香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教学难点】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全文,2.研读并背诵前四章。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作品简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发愤忘食,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直道而行。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举世闻名的“三孔”——孔庙、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气势雄伟壮丽的庞大古代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3500余亩,拥有近千间建筑。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2.《论语》其书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主要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三、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论( )语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 不逾矩( )( ) ....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曾( )子 ...

一箪( )食 曲肱( )而枕之 ..

2.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四、合作探究,重点学习课文前四章。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第一遍 读准字音 ; 第二遍 读出节奏 ; 第三遍 抑扬顿挫。

2.小组合作解决字词意义和语句翻译,教师适时点拨。

第一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 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二)课文探究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一)分析文义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 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状语)不习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二)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二)课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二)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

五、课堂小结

这几章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前四章。

2.熟读课文五至十二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背诵前四章;2.继续研读课文五至十二章。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前四章,考查句子的翻译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继续研读课文五至十二章

第五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二)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第七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二)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九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一)分析文义

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句子划分停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三、学生齐读,鼓励当堂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1.积累成语、名言、警句;2.文言词语用法、意义及特殊文言句式总结;3.《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

一、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1.找出你喜欢的名言警句并说说理由。

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让学生自由谈)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二、文言词语用法、意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总结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论语十二张篇二
《《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

30.切问而近思( )( )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饭疏食饮水(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

7.温故而知新( )( )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饭 疏食 饮 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10、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 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咏雪》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就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重点词语】

[内集] [未若] [因]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骤] [差(chà)] [拟] 【期行】 期, 【日中】

【舍去】 舍, 去, 【乃】 [戏] 【尊君】 [顾] 【不】 [委] [君] [家君] [信] [引]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论语十二张篇三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张篇四
《10.论语十二章》

10.《<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背诵全文,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资料链接】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

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

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

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 圣人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

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

“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课前热身】

一、读课文,发现生字圈出来,并为下列字注音。(标注在右面)

说 愠 省 逾 罔 殆

箪 堪 肱 笃 论

二、将注释的词句在下文中标注出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知识链接】《论语》十二章中虚词“而”字的用法

《论语》十二章中虚词“而”一共出现十九次,其中用法各

异,但都是作为连词来用的,下面我将做一个详细的分类。

(一)表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表示“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是并列对等、地位相

同的语法关系,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位置互换而不影响意义的表

达。可以译为“又??又??”、“和”“并且”等,也可不译。书中

共见2处。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二)表顺承关系

表顺承关系的“而”连接的前后两项表示两个连续发生的动

作或相关的情况,两项之间表现出动作先后相继,在语义上是前后

顺承,顺序不能变换。这种用法的“而”连接的经常是动词性成分,可译为“就”、“便”、“从而”、“然后”等,也可不译。如:

(1)学而时习之。(2)不义而富其贵,于我如浮云。(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曲肱而

枕之

(三)表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的“而”连接的前项叙述一种动作行为,或描写

行为;后项不是顺着前项的叙述或描写下去,而是转向相反、相对

的方面叙述或描写。这种逆转语义类型,可译作“但”、“却”、“可是”等。如: (1)学而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四)表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而”连接的前后两项之间有主次

之分,“而”后项的动作为主,在句中充当谓语;“而”前项的词

语是从方式、状态、条件、时间等方面对谓语进行修饰,在句中充

当状语。可以不译或译为“地”或“来”。如: (1)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

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

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

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

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2.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 ,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欢

迎。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

如论语中所说:“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

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 。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 。 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

是:

二、古今异义字辨析。

君子 古义 今义 可以 古义 今义

匹夫 古义 今义 罔 古义 今义

水 古义 今义 朋 古义 今义

儿女 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

而温故而知新 知

为人谋博学而笃志温故而知新

【学习小结、自我评价】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参与了 我的感悟(收获或得到的评价„„)

论语十二张篇五
《《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论语十二张篇六
《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张篇七
《论语十二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0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