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后感篇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和翻译》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
柏最后凋谢。” 1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后感篇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一、让我们学习吧
1.【原文】 学点什么都好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
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 多思考吧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3. 【原文】 大智如愚也是种智慧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②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③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4.【原文】老师,就是那会学习的人啊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5.【原文】 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
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6. 【原文】 人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评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二、让我们做个君子吧
1.【原文】 君子要心胸开阔
子曰:“君子坦荡荡①,小人长戚戚②。”
【注释】
①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②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评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2.【原文】 找到理想的朋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1),友多闻,益矣。友便辟(2),友善柔(3),友便侫(4),损矣。”
【注释】
(1)谅:诚信。
(2)便辟:惯于走邪道。
(3)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3.【原文】 君子的理想人格: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注释】
①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②重:庄重、自持。
③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⑤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⑥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⑦过:过错、过失。
⑧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4.【原文】 找到共同的志向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5. 【原文】 君子的理想境界:安贫乐道
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⑥。”
【注释】
①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②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③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⑤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⑥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6.【原文】 君子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
子曰:“君子不器①。”
【注释】
①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7. 【原文】 不能做莲瑚琏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①也。”
【注释】
①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评析】
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但如果与上二章联系起来分析,可见孔子看不起子贡,认为他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
8. 【原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三、让我们做个率直的人吧
1.【原文】 不想见即可不见
孺悲(1)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注释】
(1)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
【译文】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2.【原文】 想自夸即可自夸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四、在“当官”和“归去”之间
1.【原文】 我将走上仕途
阳货(1)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孔子时其亡(3)也,而往拜之,遇诸涂(4)。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5),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6)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7)。”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1)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2)归孔子豚:归,音kuì,赠送。豚,音tún,小猪。赠给孔子一只熟小猪。
(3)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4)遇诸涂:涂,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
(5)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
(6)亟:屡次。
(7)与: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2.【原文】 为何离开齐国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译文】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后感篇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弘文学堂课外阅读资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一、让我们学习吧
1.【原文】学点什么都好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
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多思考吧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3. 【原文】大智如愚也是种智慧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②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③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后感篇四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弘文学堂课外阅读资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一、让我们学习吧
1.【原文】 学点什么都好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
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 多思考吧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3. 【原文】 大智如愚也是种智慧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②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③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后感篇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弘文学堂课外阅读资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一、让我们学习吧
1.【原文】 学点什么都好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
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 多思考吧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3. 【原文】 大智如愚也是种智慧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②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③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后感篇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弘文学堂课外阅读资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精彩赏读二
一、让我们学习吧
1.【原文】学点什么都好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
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多思考吧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3. 【原文】大智如愚也是种智慧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②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③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后感篇七
《导游案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案例]
导游小刘回忆自己带的一个老年团,颇有感触。“记得我第一次带团游览景山公园,团里都是老年人,都是第一次来北京。我给老人讲了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吊死在景山一棵槐树上的故事,但是老人们说那棵槐树不像是四百年前的老树,问我原来那棵树的事情,我答不上来。只好打哈哈说,原来那棵树已经死了,此地不好空着,于是再栽上现在这棵树。老人们一笑了之,但是我感觉得出他们并不满意,后来他们又问了我几个问题,我也没答上来。结果不少游客都去‘蹭’听其他团,弄得我很是难受。当天晚上,我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越想越不自在。我连夜翻书查找答案,又打电话询问老导游,终于把问题弄清楚了。原来相传,那棵槐树在清朝初年曾经死过一回,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后,清朝政府为了笼络汉族官绅,巩固统治,曾经宣判这棵槐树吊死了大明皇帝,罪在不赦,于是用铁链将树锁住。天长日久,老树枝叶枯黄,慢慢地死了。清廷见槐树已死,便下令将锁链取下,谁知取下锁链之后,这棵老树又奇迹般地复活了。不过,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它最终还是寿终正寝了。第二天,我在车上诚恳地承认了自己历史知识的局限,并为昨天的不诚实而道歉,然后把这个故事娓娓动听地讲给了游客。出乎我的意料,那一天后的老人们紧紧地围在我的身边听讲解。”
[分析]
本案例中小刘一开始对游客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游客不满意,导游也很尴尬,自己的游客跟着别的导游听讲解,是件很失败的事。从中不难看出导游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导游人员要具备的知识包括:
1.语言知识
2.历史、地理和文学知识
3.政策法规知识
4.心理学和美学知识
5.政治、经济、社会知识
6.旅行知识
7.国际知识
导游人员在具备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作独具风格的导游词,才能使自己的讲解更具吸引力,才能使游客围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常说导游人员是“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学海无涯,导游人员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是专家,也有不知、不懂的问题,遇到客人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绝对不能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或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要实事求是,不能胡乱猜测。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力争当天就要弄明白问题的缘由,及时为游客讲解清楚。即使游客没有问题,导游自己每天也要认真反思一番,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游客提出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导游会有压力,但是要学会将压力转化成动力,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论语十二张
下一篇:春游湖上 白居易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