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有关观月的文言文篇一
《金沙堆观月 古文今写》
金沙堆观月古文今写
在如今的湖南省洞庭湖与青海河之间,有一个经湖沙多年堆积而成的小岛,当地人们把它唤作“金沙堆”。在皓月当空下金沙堆的景色是最为美丽动人。
金沙堆高度为七八十尺,四面环绕着清澈的湖水,离开岸头像有数百里的距离。堆上的沙子细而软,脚踩在沙滩上,就如同踩在金色的高级地毯上,简直无一丝丝的瑕疵。想是每一颗沙子的粗细大小都十分匀称,是金子磨成的金粉吗?在皎洁的月光下,静悄悄地闪着金黄色的、珍宝般的光辉。
寂静的天空中无一丝丝云朵,独自垂挂这那一轮明月,越发显得月亮的洁白无暇,像足那个争强好胜的丫头,正拼劲全力在发着光,发着亮,偏又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和谐的美景。
平静的河面上发出潺潺的水声,微风拂面带来些泥土特有的气味。水面倒映这圆月,就似水润剔透的玉石;经过精心打造的的玉盘。站在堆上,时时感到微微的湿气袭来,整个人融入这样的美景中,仿佛就在梦境中,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洁白的月光,折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与金沙的靓丽,一并向四周绽放,光彩激射,那亮彩几乎耀得几乎让我睁不开双眼,让我的身体不由的寒冷和目光呆滞„„
阆风、琅台、广寒宫、这些神话传说里的仙境,我虽然没能亲生去过,料想也不过如此吧!
上海疁城实验学校 六(3)班 严亦凡
有关观月的文言文篇二
《有关学习的文言文》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捧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韩性听了王冕好学的事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就收王冕为学生,王冕学习很勤奋,于是成了通晓古今的学者。韩性去世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这时王冕的父亲也已去世了,王冕就把他母亲接到越城来生活。时间长了,他母亲想回老家,于是王冕就买了白牛拉着母亲坐的车子,自己戴着古式的帽子,穿着古式的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见了王冕的样子,都争着拦在道上叽笑王冕,王冕也在笑。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启示: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后人即用“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有关观月的文言文篇三
《文言文有关常识》
文言文有关常识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如《陋室铭》(刘禹锡)
【记】 记是描写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小石潭记》(柳宗元)
【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马说》(韩愈)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诸葛亮)
【书】古代书信的一种。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中 国:
(一)春秋时期
1、孔子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称“圣人”。《论语》是一部辑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明代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2、《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关雎》
3、《左传》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又叫《春秋左氏传》所学《曹刿论战》记述了长勺之战的情形。
(二)战国
1、孟子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孔孟”并称,人们尊称“亚圣”,主张施行仁政,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7篇。课文《得道多助,失首寡助》《生于忧患,列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2、墨子 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53篇,所学课文《公输》
(三)西汉
1、司马迁 字子长,史学家,文学家。人称“太史公”。《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世家”主要记诸侯之事,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
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
2、刘向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共33篇,共12策,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唐雎不辱使命》
(四)东汉三国
1、曹操 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所学《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2、诸葛亮 字孔明,蜀国丞相,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
(五)西晋
陈寿,字承祚,史学家。写《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隆中对》
(六)东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靖节先生”,又号“五柳先生”。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诗《归田园居》《饮酒》
(七)南北朝
1、吴均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的吴均的山水小品,被称为“吴均体”
2、刘义庆 ,《咏雪》《陈庆丘与友期》选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3、郦道元
《三峡》选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该书详细记载了河流有关的历史遗迹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啊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语言清丽。文学价值较高。
(八)唐代
1、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美誉,是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诗歌想象新奇,意境雄伟瑰丽,风格豪迈。有《李太白全集》。 《渡荆门送别》《行路难》
2、杜甫 字子美,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诗风以“沉郁顿挫”,尊称为“诗圣”,世称“杜工部”,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石壕吏》《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春行》
4、韩愈 字退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马说》
5、柳宗元 字子厚,文学家,河东人,曾被贬为永州司马,著“永州八记”,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
《小石潭记》
6、刘禹锡 字梦得,又叫“刘二十八”,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王维 字摩诘,山水田园诗人,苏轼评论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
8、岑参 边塞诗人,诗歌想像丰富,气势豪迈,色彩浓烈。曾任嘉州刺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10、杜牧 字牧之,诗歌笔力雄健,感慨深沉。 《赤壁》
11、温庭筠 花间词牌派的鼻祖,与 李商隐 齐名,并称“温李”。 《望江南 》
(九)、北宋
1、苏轼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轼是 豪放 派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三苏
指苏洵、苏轼、苏辙 。 《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 密州出猎》
2、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
3、范仲淹 字希文,谥号“文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 《岳阳楼记 》《渔家傲 秋思》
4、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登飞来峰》
5、司马光 字君实,政治家,史学家,号“涑水先生”,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劝学》
6、周敦颐 字茂叔,谥号“元公”,人称“濂溪先生”,哲学家。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十)、南宋
1、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是豪放派,与苏轼并称“苏辛” 作品《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破阵子 为陈同甫辅壮词以记之》
2、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著名女词人,是婉约 派词人,作品《漱玉词》。 《武陵春》
3、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爱国诗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文天祥 《过零丁洋》
(十一)元朝
1、马致远 戏曲作家,有“曲中状元”之称,与郑光祖、关汉卿、白朴一起称为“元曲四大家”。《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是曲牌名。
2、张养浩 《山坡羊 潼关怀古 》
(十二) 明清代
1、四大名著的作者,时代、作品
2、宋濂 明代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另两位:高启、刘基),朱元璋称之为“开国文臣之首”。《送东阳马生序》
3、曹雪芹 清代,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小说家。《红楼梦》,共12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 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王 、史 、薛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 香菱学诗 》
4、蒲松龄 清代 字留仙,一字剑臣,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称赞曰: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山市 》《 狼 》选自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 》
5、吴敬梓 清代 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小说家。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风貌 。 《范进中举》
6、沈复 清代 字三白,文学家。课文《童趣 》选自他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
7、龚自珍 字璱人,号定庵,晚清、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他的《 己亥杂诗 》共315首,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十三) 近代
梁启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合称“康梁”。作品编为《饮冰室
合集》
(十四) 现当代
1、鲁迅 现代,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散文集《朝花夕拾》,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藤野先生》
散文诗集《野草》, 课文:《风筝》、《雪》
小说集《呐 喊》《彷徨》, 课文:《故乡》《社戏》《孔乙己》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考古学家。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
课文:《天上的街市》《静夜》《雷电颂》
3、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龙•虎•狗》,文革后作品《随想录》。 课文:《日》《月》
4、冰心 原名谢婉莹,作品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代表作《繁星》《春水》(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寄小读者》 课文:《纸船》《谈生命》
5、朱自清 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课文:《春》
6、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满族人。著名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 课文《济南的冬天》
7、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江苏苏州人。课文《苏州园林》
外 国:
1、苏俄
(1)普希金 俄国诗人,有“俄罗斯文学之父”的美称,代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契诃夫 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文《变色龙》主人公奥楚蔑洛夫
(3)高尔基 苏联,“无产阶级最伟大的代表”(列宁语),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主人公名字是阿寥莎。课文《海燕》节选自《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4)苏霍姆林斯基 苏联教育家,代表作《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课文《致女儿的信》
2、英国
(1)笛福 《鲁宾孙漂流记》 课文《荒岛余生》
(2)培根 哲学家 《随笔》58篇,课文《谈读书》
(3)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戏剧家。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
喜剧《威尼斯商人》
(4)济慈 诗人 《蝈蝈与蛐蛐》
3、法国
有关观月的文言文篇四
《文言文中有关“死亡”的词语》
文言文中有关“死亡”的词语
一、按等级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一般官员死称“逝”,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二、按年龄
1“殇”不满20岁死曰殇。
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但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 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2、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3、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
按特殊原因
1、“殉”,为某事舍命为“殉”
2、“客死”,死于外地谓之“客死”
3、“凶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宗教
1、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2、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3、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五、避讳及谦称
1、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2、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3、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4、仙逝:婉词,称人死。
5、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六、褒贬
1、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2、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3、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4、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
5、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6、见鬼:指死亡或毁灭。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7、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七、中性
1、殁:(书面语)死。
2、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3、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4、亡故:死去。 5、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6、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7、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 8、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 9、升天:称人死亡(迷信) 10、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11、下世:去世。 12、猝死:突然死了。 13、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14、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有关观月的文言文篇五
《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文言翻译常识
一、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⑤补――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二、考点启示之得分点设置
(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特殊句式注意要点:
1、判断句:
(1)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夫战,勇气也。
注意与“者”表示“---的人”、表示定语后置标志词相区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人)
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标志)
(2)无标志词:荀卿,赵人。
2、被动句:
有些有语言标志的,如“于、被、见、为、受”等词或其搭配的句式可以看出,翻译时可译成“被„„怎么样”。有些是不含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戍卒叫,函谷举。(无标志的被动)
3、倒装句:
宾语前置: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主谓倒装: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甚矣,汝之不惠。
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语气揣摩: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推测语气
(三)关键实虚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使>动、 动词使动、形意动、名意动、名作状)
三、应对策略
1、审。先结合上下文,读懂原文。
2、切。将画线句子切割成一个个语言单位(词或短语),以便字字落实。
3、圈。根据自己的判断,圈划命题者可能考察的得分点。
4、译。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四、友情提醒
1.借助标记强化踩点得分意识。
2.要忠实原句的语气。原句是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无奈语气、推测语气等语气的,翻译后,要保持原语气。
3.要体现文言句式的表达特点
a.判断句:无论是否有判断标志,只要是判断句,翻译时一定要落实判断动词“是”或“就是”, b.被动句:无论是否有表被动的词,只要认定是被动句,就一定要翻译为被动结构。
4.通读全文,注意细节。例如人物传记中要注意人物的名、字、号。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
(一)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3分)
(二)
贺兰祥字盛乐。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选自《周书?贺兰祥传》)
[注]尚:指娶公主为妻。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2分)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3分)
(四)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
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
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
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凡此者,皆伺孔明
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王戎,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 阮籍与浑为友。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千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归,但见女抱挺树眠,亦不之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观月的文言文篇六
《文言文中和时间有关的词》
有关观月的文言文篇七
《有关高考解题的文言文阅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