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
信度,无自信也。”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7.置: 放,搁在。(动词)
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动词)
13.操:拿、携带。(动词)
14.已:已经。(时间副词)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名词)
17.乃:于是(就)
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6.曰:说。
27.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
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魏武将见匈奴使
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人追杀了这个使者。 [1] 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使,外交使臣。
[2]以:认为。
[3]形:外貌。
[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5]崔季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
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
捉刀:握着刀。
[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
[7]毕:结束。
[8]雅望:儒雅的风采。
[9]非常:不同一般。
[10]足:足够、充足。
[11]雄远国:威震远国。
[12]闻:听到。
[13]既:已经。
[15]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
[16]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17见:接见
18使:使者
古今异义
捉刀(zhuō dāo)
古:指执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见:接见。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
乎:吗?〈语气词〉
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
之:代词,代事
亦:也。
则:那么
者:……的东西
资:天资,天分
逮:及,赶得上
屏:通“摒”
卒:终于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蜀:四川
其:其中
之:助词,的
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语(yù):告诉,对…说
于:对,对于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商量语气)
何:什么
恃:凭借,倚仗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多年
买舟:雇船
下:顺江而下
自:从
还:返回,回来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
惭:羞惭,惭愧。
色:神色,神情。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达
焉:语气助词与兼词,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 立志:树立志向
顾:还,反而;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
犹:还;矣:语气助词。
往见王曰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1,方2北面而持其驾3,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1、大行(háng):大路。
2、方:正在。
3、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车子。
4、奚为:何为,做什么。
5、御者:车夫。
6、此数者: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
7、良:好。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二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郑人买履
信度,无自信也。”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7.置: 放,搁在。(动词)
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动词)
13.操:拿、携带。(动词)
14.已:已经。(时间副词)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名词)
17.乃:于是(就)
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2.及:等到。
23.反:通“
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27.宁(nìng
):副词。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
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
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魏武将见匈奴使
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人追杀了这个使者。
[1] 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使,外交使臣。
[2]以:认为。
[3]形:外貌。
[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5]崔季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
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
捉刀:握着刀。
[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
[7]毕:结束。
[8]雅望:儒雅的风采。
[9]非常:不同一般。
[10]足:足够、充足。
[11]雄远国:威震远国。
[12]闻:听到。
[13]既:已经。
[14]乃:是。
[15]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
[16]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17见:接见
18使:使者
古今异义
捉刀(zhuō dāo)
古:指执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见:接见。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
乎:吗?〈语气词〉
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
之:代词,代事
亦:也。
则:那么
者:……的东西
资:天资,天分
逮:及,赶得上
屏:通“摒”
卒:终于
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蜀:四川
其:其中
之:助词,的
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语(yù):告诉,对…说
于:对,对于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怎么样
子:你
何:怎么样(商量语气)
何:什么
恃:凭借,倚仗
往:去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足够
数年:几年,多年
买舟:雇船
下:顺江而下
自:从
还:返回,回来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惭色:惭愧的神色
惭:羞惭,惭愧。
色:神色,神情。
去:距离
南海: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到达
焉:语气助词与兼词,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 立志:树立志向
顾:还,反而;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
犹:还;矣:语气助词。
往见王曰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1,方2北面而持其驾3,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1、大行(háng):大路。
2、方:正在。
3、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车子。
4、奚为:何为,做什么。
5、御者:车夫。
6、此数者: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
7、良:好。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三
《文言文翻译日日练》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四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1、商鞅立信
【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字词解释】
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
1、 解释:(1)既: ;(2)徙: ;(3)予: ;(4)辄: ;(5)以: ..
2、 翻译: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
(2)民怪之,莫敢徙:
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田登为郡守
【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
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 ...
【字词解释】
① 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
1、 解释:(1)作: ;(2)笞: ;(3)于: ;(4)云: ;(5)本此:
2、 翻译:
(1)怒人触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
3、书法家欧阳询
【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
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 .
【字词解释】
①裘:皮袍 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③及:等到 ④复:又,再 ⑤布:铺开
【阅读训练】
1、 解释:(1)尝: ;(2)书: ;(3)反: ;(4)伫立: ;(5)去:
2、 翻译:
(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2)及疲,乃布裘坐观: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4、伊犁凿井
【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
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也。 ......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字词解释】
①伊犁:地名,今新疆境内 ②汲:取 ③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 ④就:靠近 ⑤皆:都 ⑥故;所以 ⑦乃:于是 ⑧果:真的 ⑨俢绠(gěng):长绳子 ⑩雍州:古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 ⑾特:只是
【阅读训练】
1、 解释:(1)茍: ;(2)安: ;(3)具: ;(4)耳: ;(5)灼然: ;
(6)谬:
2、 翻译:
(1)皆汲水于河。
(2)乃拔木就根下凿井
3、本文给你什么启示? 5、陈万年教子 【原文】陈万年乃朝中重臣,尝病,召其子陈咸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
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读“谄”的...
读音)也。” 万年乃不敢复言。 选自(班固《汉书·陈万年传》)
【字词解释】
1.咸:陈咸,陈万年之子。 2.大要:主要。 3.乃公:你的父亲 4.尝:曾经 5.谢:道歉
6.语:告诉,对„„说 7.显:显赫 8.杖:打 9.其:陈万年的儿子(代词) 10.大要;主要的意思。 11.具晓:完全明白 12.复:再 13.具晓所言: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明白。 14.谄(chǎn):阿谀奉承。 15.睡:打瞌睡。
【阅读训练】
1、 解释:(1)乃: ;(2)戒: ;(3)语: ;(4)之: ;(5)曰 ;(6)具: .
2、 翻译:(1)不听吾言,何也?
(2)万年乃不敢复言。
3、“万年乃不敢复言。”的原因是什么? 6、蛇衔草
【原文】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
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
(选自《太平广论》)
【字词解释】
【阅读训练】
1、 解释:(1)昔: ;(2)值: ;(3)焉: ;(4)著: ;(5)以: (6)验:
2、 翻译:(1)经日伤蛇走:
(2)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
★ 7、王充博览
【原文】王充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
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后汉书 王充传》) ...
【字词解释】
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轻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
②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③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 ④称:称赞、赞扬 ⑤师:拜······为师
【阅读训练】
1、 解释:(1)京师: ;(2)好: ;(3)肆: ;(4)辄: ;(5)遂:
2、 翻译:(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
(2)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
3、“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 8、王羲之书六角扇
【原文】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复见......
羲之,羲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 王羲之传》)
【字词解释】
①蕺(jì):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②王右军:即王羲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又名王右军。 ③书:写字 ④竞:争着 ⑤耳:罢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1)姥: ;(2)愠: ;(3)因: ;(4)但: ;(5)以: ;(6)他日:
2、 翻译:(1)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3、从“羲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 9、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
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
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字词解释】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5)坊肆:坊:街 肆:商店、店、客店 坊肆:街市中的客
店。 (6)对勘:核对校正。 (7)径行:直接行走。 (8)诸经注释: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9)熟:仔细认真。
【阅读训练】
1、 解释:(1)以: ;(2)询: ;(3)或: ;(4)发: ;(5)足: ;(6)诸:
2、 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10、吕僧珍为官
【原文】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
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 .
【字词解释】
① 既至:指回故乡做官。 ②常分:正当职业。 ③肆:店铺。
④督邮:官名,汉代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兼管司狱讼捕等事,唐以后废止。⑤廨,官府的房子。
【阅读训练】
1、 解释:(1)私: ;(2)荷: ;(3)无以: ;(4)汝: ;(5)咸: ;(6)益:
2、 翻译:(1)乃弃业欲求州官: (2)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
3、吕僧珍具有怎样的美德? ★ 11、苛政猛于虎
【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
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 ..
【字词解释】
(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五
《文言文》
道旁苦李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真是这样。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和很多小孩子一起玩。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棵)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认为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
无以食鱼。”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 (1)昔者( ) (2)有馈鱼于郑相者( ) (3) 吾以嗜鱼( )
8.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9.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
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①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②。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就:靠近。 ②革:皮。 ③遁逸:逃跑。
1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8分)
(1)与家犬杂畜( ) (2)将寐( ) (3)将啮其喉( )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译文: 12.这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作者对狼持怎样的态度?(6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
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6分)
(1)寻复南奔( ) (2)涉猎经史( ) (3)唯傅修期耳( )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译文: 15.傅永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4分)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
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魏 文 侯 与 虞 人 期 猎 是 日 饮 酒 乐 天 雨。 17.文中职位低微的“虞人”如换成其他王侯将相,文章的意思一样吗?(4分) 附参考答案: 三、7、从前;送、赠送;因为 8、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9、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保持清廉,保住官职,能一辈子吃鱼。 四、10.(1)畜养、饲养(2)睡觉(3)咬(4)遗留、留下、招致 11、(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12、阴险、狡猾、奸诈;狼子野心,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 五、13、不久;粗略的阅读;只有14、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 15、他身为武将,在认识到读书意义后能刻苦学习,并且有了惊人的长进。 六、16.魏 文 侯 与 虞 人 期 猎/是 日/饮 酒 乐/ 天 雨。 17 .不一样。因为跟其他王侯将相打交道本就要讲究礼仪,而与“虞人”这样的小官打交道尚能如此,更加显示魏 文侯的诚意与平等意识。 2.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①舍: 家. ② 嬉: 游戏. 所以: 用来. ③处子: 安顿儿子的地方. ④墓间之事: 指埋葬, 祭扫私人一类的事. ⑤贾人: 商贩. ⑥衒卖:沿街叫卖.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⑧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
之,苗则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他家里的人。 ⑥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⑧趋——快走。 ⑨往——去,到..去。 ⑩槁(gǎo)——草木干枯。 ⑾耘苗:给苗锄草 ⑿非徒——非但。徒,只是。 (13)益:好处。 5.《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 注释 : 1.并:连同。2.去:去除。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9.北人:北方人。10.以:用来。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17.识:见过,见识 翻译: 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
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省略成分: 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 8、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初:起始; 执:握,持,拿; 亦:也; 俄:一会儿,不久; 矣:了,承接; 遂:就; 计:计谋,策略;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年长的男人; 遂:就。
寓意:做事情不能记记根本目的是什么,否则再怎么做都只能是自作聪明,徒劳无益。 9、《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逐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注释:恶:厌恶。 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餍: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蘮(jì):毡子和毯子 且:既„„又„„ 率:大都。 畜:养。 以为:认为。 天下无良猫也: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此更加猖狂。
翻译:有个人十分讨厌老鼠,倾家荡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食那只猫,用棉垫毯子做猫窝。猫吃的又饱睡的又舒服,大都不去捕鼠了,有的时候猫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猖狂!这个人十分的恐慌,把它赶走了,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啊!是没有好猫吗?是那个人不会养猫。
故事告诉我们: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猫也是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分,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
11、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注释] 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③必——一定,必须④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请——请求。⑤说——同“悦”。⑥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等,相同。⑦立——继承了王位 。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13、《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⑦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矣。——《吕氏春秋》
【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背着。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 ⑦恶——害怕。 ⑧悖——荒谬。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糊涂了。
成语寓意: 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17、《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北二百里:北:名词作动词,向北走。 其上多枯木:其,代发鸠山。其鸣自詨:她的声音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其,代鸟。詨:通假字,通“叫”呼唤;大叫, 象声词。“有鸟焉”和“漳水出焉”:焉:语助词,无义。(应该是的...)溺而不返:溺:淹死。以堙于东海:以:用来。东流注于河:河:黄河。
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18、《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③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注释:1 暮:夜晚。 2 令:派、使、让。 3 方:才。 4 之:代词,之老友。
5 俟(sì):等待。 6 恐:恐怕,担心。 7 信:信用。 8 故:旧的,原来的。 9 食:吃。10 信:诚信。 11 止:停止。12.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再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作业设计: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D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19、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duo,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翻译: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七
《古诗文》
1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2 《郑人买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子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翻译: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4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
,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翻译: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5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翻译: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6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翻译: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7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翻译: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
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8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9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翻译: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10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翻译: 有个人憎恨老鼠,倾尽所有的家财讨得一只好猫。用鱼肉喂养,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它赶走,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是没有好猫吗?是因为不会养猫。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八
《2013中考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翻译和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苏武牧羊
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②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③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④尽落。积五六
年,单于弟於靬(WūJiā)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⑤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
病,赐武马畜、服匿⑥、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⑦盗武牛羊,武复穷厄。(选自《汉
书》)
【注释】①律:卫律,投降匈奴,封为王。 ②羝(dī )乳:公羊产子 ③去:藏 ④旄:牦
牛尾巴的毛 ⑤)檠(qǐng):正弓的器具 ⑥服匿(nì):盛酒酪的器皿 ⑦丁令:即丁灵、丁零。
有说是指丁灵王卫律。
1.解释文中划线词:
白( ) 降( ) 徙( ) 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律知武终(终究)不可胁 B.与毡毛并(一起)咽之 ..
C.羝乳乃(于是)得归 D.武既(已经)至海上 ..
3.翻译文中划波浪线句:
4.从文中可看出苏武有怎样的气节?
(二)吴起遇故人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
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
)
)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 1 -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
(三)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
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
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
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乃把晖臂曰 ..
(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④⑤①②③
(四) 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
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
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
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 2 - ④③①②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豪者善避役 (2)顾谓二三子曰 ..
(3)白侯之贤信己 (4) 每旦徒行入府署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天子嘉之
A.盛称其守白侯之贤 B. 予问之曰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
4.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2分)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1) ,驭吏(2) ,天子嘉之。
(五)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⑤雉(zhì):野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阴使人往视之( ) ②欲察君之政也( ) ..
③袁安闻之( ) ④止其旁(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袁安闻之 .
A.辍耕之陇上 B.何陋之有 C.公将鼓之 D.人皆吊之
3.翻译句子。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 3 - ③③⑤①②③④①
4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2分)
5.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分) (六)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 kou:初生的小鸟。3. 忮zhi: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 ( ) (2)去人太远( )
(3
) (4)欲免此患也(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众鸟巢其上
A.并自为其名。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C.其如土石何 D.恐前后受其敌。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 4 -
(七)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
( )(2
( )
(3 ( )(4
(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八)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②戒:同“诫”,教训。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
欲杖之 ( ) 具晓所言 ( )
咸叩头谢曰 ( ) 大要教咸谄之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译句子:
语至夜半,咸睡。
大要教咸谄也。
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①②
(九)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 5 - ③④⑤①②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九
《文言文讲解》
(一)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仕于南方(.(3)其人自护其短(.2.翻译下列句子。
)
)
“食菱须去壳。”(2)或曰:(.
)
(1)北土亦有此物否?
(2)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昔有一人(.(3)汝莫愁(.2.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
(2)有一老人来语之(.
)
(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3.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要让骆驼的头从陶罐中出来,该采用什么办法?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阅读训练】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③儿痴如此(.2.翻译下列句子。①听已,辄默记。
))
②辄默记(.
④恬若不见(.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①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②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八)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dài],辄以水沃面;食不给[jǐ],啖[dàn]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chán]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欧阳公四岁而孤(.2.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
②教以书字(.
)
北人啖菱文言文翻译篇十
《文言文》
1.【陈元方侯袁公】——刘义庆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2.【孟母三迁】——刘向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î,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解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译文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
1.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直接继承人
2.翻译;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文言知识
焉。焉是个文言虚词,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
在这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为就住在这里。又,《曹刿论战》夫大国,惧有伏焉。惧有伏焉,即俱有伏与之,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
文化常识
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除了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揖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作,姿势都有规定,不合礼制轻者斥责,重者处刑。
3.【揠苗助长】——孟子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画蛇添足】——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
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