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沧江万顷秋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万顷沧江万顷秋翻译篇一
《2014届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万顷沧江万顷秋翻译篇二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益阳市第十七中学201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问卷)

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吮.吸(yǔn) 札.记(zhá) 艾蒿.(hāo) 剔.除(tì) 垂涎.三尺(xián) B. 睥.睨 (bì) 蛮横.(hâng)自诩.(xǔ) 畏葸.(xǐ) 聊以慰藉.(jí) C. 龟.裂(jūn) 讥诮.(qiào)脸颊.(jiá) 监.生(jiàn)戛.然而止(jiá) D. 蹩.进(bì) 瞭.望(liào)驯.熟(xùn) 谄.媚(xiàn)泾.

渭分明(j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安详 缜密 尺牍 诡秘 藕断丝连 B.国萃 寒暄 精彩 莞尔 河辙之鲋 C.征戍 回朔 讫今 孤僻 唉声叹气 D.漂缈 烟霭 萌蘖 岑寂 精美绝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女人的手指 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到嘴里吮了一下。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③如果发现了真正的 ,我对此无法再抱有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

定掉它,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④我希望读者相信我的正确,同时,虽然我力求 ,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

还是不可避免的。

A.振动 以至 原型 谨慎 B. 震动 以至 原型 审慎 C.震动 以致 原形 审慎 D. 振动 以致 原形 谨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 B.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否则作品的思想就难以透彻。 C.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颇具神秘色彩,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极光的色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D.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你莫生气。我信口雌黄....,说个笑话给你听,你应当当笑话听。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是一句是

A.维纳斯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散发着浓浓的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说正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B.无论是阅读和写作,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

C.《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相合作。

D.成功的小说都能借助文字来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如《边城》就表现出质朴、纯真的人性与庸俗、堕落的现代文明的冲突。

6.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⑥大王来何操

⑦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①⑦/②⑤/④⑧/③⑥ B.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C.①③/②⑥/④⑤/⑦⑧ D.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按次序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知道、懂得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作动词,灭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宁 乐.琴书以消忧 以„„为乐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没有 盘盘焉.

, 囷囷焉 „„的样子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谦语,表敬意 D.才能不及中人.. 平常的人 不抑耗其实..

而已 它的实际情况 试使山东..

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今山东省 8.对以下课本中文言文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文:有良好开始的人实在是很多,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的大概就少了。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地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来暗示项王。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译文:把宝鼎看做平底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 题。

汶川大地震成因探寻

目前,中国正全力进行汶川地震救援,而科学家也开始给这场破坏性如此巨大、影响地区如此广泛的地震寻找成因。

科学家们称,目前来看,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这次破坏性巨大的地震。

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附近,特别容易发生地震。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在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前是个岛屿;目前印度板块在以每年两英寸的速度向北推移──对板块漂移来说,这是个不慢的速度。

这种快速运动意味着在大陆板块的边缘部位积聚了较大的能量,进而引发能量的剧烈释放,也就是地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称,如此强度的地震每50到100年会发生一次。

不仅如此,日本筑波大学(Tsukuba University)研究员Yuji Yagi牵头的一个地震研究小组表示,汶川地震可能是沿着断层线分两个不同阶段爆发的,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可能因此而导致地震强度增大、时间延长。

该研究小组称,第一阶段是沿着龙门山断层线的运动,造成23英尺宽的地壳断裂,约为时50秒。随后不久,沿着该断层线的另外一个部分很可能发生了持续60秒的小滑移。

Yagi说,这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经历了为时大约两分钟的强烈地震。与此相比,造成6,000多人死亡的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的强烈地震只有20秒,能量也不足汶川地震的1/30。

其他科学家还指出,汶川地震震源离地表较近,只有6英里。震源浅的地震造成的破坏性更大,因为能量的释放距离地面更近,引发的震动更剧烈。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所在大陆板块年代已久,很多地区地壳都很脆,且构造相似。东京大学(Tokyo University)地震研究所的Teruyuki Kato说,这样,地震形成的冲击波能传播数百英里,而能量却没有明显衰减,就像光波在光纤里传播一样。离震中约1,000英里远的上海都有震感。

与此同时,在距离震中较近的地区,由于长江在四川盆地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地质结构不稳定,震动更为严重。研究者表示,不牢固的地层使地震的破坏力增大;而且土壤肥沃的四川盆地人口密集,增大了人员伤亡的数量。

当然,有些问题还未找到答案。科学家们表示,该地区的地震研究也因为频繁的塌方而受阻,塌方掩埋了很多地质构造证据,比如地表的裂纹或暴露的山脊。

Kato说,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找到确切成因。不过很清楚的一点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是个地震相当活跃的地区。

(选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2008年5月15日)

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汶川地震破坏性巨大.....

的原因的一项是 A.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附近,易发地震。

B.汶川地震可能是沿着龙门山断层线分两个阶段爆发,震动时间长。 C.汶川地震属浅源地震,能量释放距离地面近,引发的震动更剧烈。

D.长江在四川盆地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不牢固的地层使地震破坏力增大。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印度板块以每年两英寸的速度向北快速运动,在大陆板块边缘部位积聚的能量剧烈释放,形成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认为,类似于汶川地震这种强度的大地震每50年到100年就会发生一次。

C.此次地震,距震中1000英里远的上海都有震感是因为地震形成的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没有明显衰减。

D.地表的裂纹或暴露的山脊等掩埋了很多地质构造证据,从而使得各国专家对汶川地震的研究一再受阻。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一旦找到汶川地震的确切成因,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带的地震问题。 B.地震持续时间的长短和能量的大小与地震中伤亡人数的多少成正比。

C.1995年神户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小于汶川地震,是因为震源离地表远。 D.板块是不断运动的,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附近的地区,往往是地震多发地区。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4题

姚平仲小传 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

尉”。睦洲盗起①

,徽宗遣童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故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①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 (选自《渭南文集》23卷)

1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孤.

,从父古养为子 孤:少而无父 B.贼莫能枝梧.. 枝梧:抵抗 C.故以为浅.,奔蜀 浅:浅显 D.度.

采药者莫能至 度:估计 1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钦宗在东宫知其.

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厚赐金帛,许以.殊赏 农人告余以.春及 D.亦时为.人作草书 谁为.

大王为此计者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平仲是北宋末年的一个青年将领,在保家卫国、反抗外敌侵扰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受人们

推重。

B.由于宣抚使童贯的忌恨和排挤,姚平仲曾一度受到了冷遇,到钦宗即位时,又得到了任用,但未能建功。

C.到乾道、淳熙年间,八十多岁的姚平仲才走出深山,他精神矍铄,行动敏捷,擅长书法,但从不说自己得道的原因。

D.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同时又肯定姚平仲征讨方腊的行为,显示了作者思想反动的一面。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2分)

四.(20分)

15.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3分)

②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

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①诗的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

②在古诗文中,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2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③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④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⑤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0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

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

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

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

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张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

情告诉她。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

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蒲公英花……

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

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

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

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

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

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

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

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

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

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

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

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

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衫褴褛

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

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

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

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

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

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

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

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

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4月上)

18.全文围绕“转身”行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19.第④段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秦岭深处的美景,这些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20.从全文内容看,文章⑥⑦两段是否重复?为什么?(4分)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开心辞典”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王小丫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

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已有的梦想会得而复失。

生活中有时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取得一份成功;生活中有时需要放弃,只有适时地放弃才会

收获一份满足。在你的生活中有因坚持而成功的经历吗?有因适时地放弃而获得的故事吗?

请你从“坚持”和“放弃”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运用恰当手法。写人要写出个性;写事要写出波澜。

③不少于700字。

益阳市第十七中学201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答卷)

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名姓 15.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3分)

号学②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3分) 16.

级①诗的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

班 号②在古诗文中,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2分) 考

号场考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④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⑤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18.全文围绕“转身”行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19.第④段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秦岭深处的美景,这些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20.从全文内容看,文章⑥⑦两段是否重复?为什么?(4分)

六、(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开心辞典”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王小丫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已有的梦想会得而复失。

生活中有时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取得一份成功;生活中有时需要放弃,只有适时地放弃才会收获一份满足。在你的生活中有因坚持而成功的经历吗?有因适时地放弃而获得的故事吗? 请你从“坚持”和“放弃”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运用恰当手法。写人要写出个性;写事要写出波澜。

高 一 期中考试语 文 参 考 答 案

一、(每小题2分,共16分)

1.C( A吮.吸shǔn 剔.除tī B睥.睨pì聊以慰藉.jiâ D蹩.进biã谄.

媚chǎn) 2.A ( B 国粹 涸辙之鲋 C回溯 迄今, D 缥缈或飘渺 精美绝伦)

3.C (震动:颤动;使人心不平静 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以至:表示时间数量范围

上的延伸;以致:表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原型: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审慎:周密而谨慎。)

4.D(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便乱说,贬义)

5.D(A语序不当,应为“散发着一种浓浓的神秘气氛;B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为“无论„还是”,C缺宾语中

心词)

6.D(①⑦状语后置/②④被动句/③⑤判断句/⑥⑧宾语前置句)

7.B(A项 次:水边 C项无:无论 D项 其实:“它的果实”,山东:崤山以东) 8.A(“克终者盖寡”应解释为“能够坚持到终点的人大概就少了”) 二、(每小题2分,共6分)

9.A(是地震的原因但不是破坏性大的原因)

10.D(主客倒置,应为“地表的裂纹和暴露的山脊”作为研究此次地震的证据被塌方等地质灾害掩埋”) 11.D(A项“从根本上解决地震问题”错,B项“成正比”错,C项“震源浅”没有依据。) 三、(每小题2分,共6分)

12.C(浅:指山不深,这里指离朝廷太近)

13.A(A其:代词,他的;语气副词,加强感叹语气 B乃:于是,就

C以:介词,可译为“把” D为:介词,替、给)

14.D (“显示了作者思想反动的一面”错,应为“局限性”。) 四、(20分)

15.①姚平仲依仗正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的豪杰都推崇他。(“负”、

“少”、“然”、各1分)

②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等到起

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恶”“复取以行” “冠军” 各1分

16.①主要用了比喻、动静结合的手法(鸥鸟像飞扬的雪花一样洁白、飘逸、轻巧;沧江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平静清

澈;飞动的鸥鸟和平静的江水构成动静结合)(答出一种手法并能结合诗句简单解释即给2分),写出了一幅开阔、浩渺、明净、又不乏生机的秋景图(2分)。

②作者祈请高仅数尺的小柳帮助自己:我要等到你枝条成阴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使我可以不别故乡、不别亲人。表现了诗人羁旅途中淡淡的离愁。(答出离愁、惜别、留恋、不舍即可给2分)。

17.(每空1分,共8分,错一字则该句不得分)

①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②齐彭殇为妄作 ③云无心以出岫

④则必有我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⑤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五、(12分)

18.①在火车站,作者遇到一个有教养的年轻人,一转身消失在了人群中;

②在秦岭深处,作者遇到一个纯真的小女孩,一转身消失在了三岔路口; ③在南大街路口,作者遇到一个饱受寒冷的中年乞丐,一转身已不知去向。 (4分)

19.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秦岭深处的景色之美,(1分)为下文写小

女孩纯真的美作铺垫(或烘托出小女孩的美)。(1分)

20.不重复。因为⑥段重在表现很多事物在转身的瞬间就会消逝,且这种消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⑦段重在表现作者对瞬间发生改变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不舍以及美好事物不在的怅惘和失落(2分)(只答不重复不给分)

六、21.作文:依据高考评分原则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姚平仲字希晏,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或叔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抵抗。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并和他谈话,姚平仲依仗正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的豪杰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同行。等到起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想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 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得以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丰厚的赏赐了他金钱布匹,许诺退敌后给他重赏。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献给宋钦宗。他出击后,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夜里已经撤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才敢吃饭。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打算在华山隐居,担心离朝廷太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住了一天,又到了大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找了一个石洞住下。朝廷多次下诏搜寻他,都没有找到。乾道、淳熙(宋孝宗年号)年间才出山,到了丈人观道院,他自己说了以上的经历。 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走路不躲避崖、沟、荆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马,也经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奇特雄伟,但是从不说他得道的原因.

万顷沧江万顷秋翻译篇三
《2016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万顷沧江万顷秋翻译篇四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

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

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

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

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鲁迅、胡

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令的中国新文化。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

当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是整合了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

当代中华文化应该有一个广采博纳的大气魄,我国各民族应该相互借鉴,互补共生。而如果仅仅聚焦在一些汉学典籍和孔孟之学上,将它视为中华文化的全部,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汉族民间文化,那只会陷于抱残守缺的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误区,不可能建构起中国56个民族都认同的文化意识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不可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格局和气度。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应该有一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应该有世界

眼光、全球眼光,谦虚好学。当年鲁迅、胡适这一代中国精英大力引进西方文化的“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等,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全面改革了中国的教育内容和体制机制,裨益了当今无数的中国人,培养了很多能与世

界对话和竞技的现代中国知识精英。如今,我们在为国忧心、为族忧患的“文化焦虑”中,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自己已有的文化传统上,老想着要不分良莠地一股脑继承过去的文化传统。

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如活水长流,才会有生命力。“文化焦虑”促使我们忧患

和反思,但我们的这种焦虑,应促使我们有准确理性的“文化自觉”,催生不失根本又汇聚百川、广采博纳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存在误区,下列不属于“误区”的一项是

(3分)( )

A.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古典文化。

B.把“国学教育”等同于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

C.把历史文化遗产等同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D.把“国学”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使中国城乡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

景观不断消失。

B.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是在“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的大背景

下进行的。

C.鲁迅、胡适等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是有着宽广视野和博大胸

怀的中国精英。

D.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是一味地自恋,抱残守缺,不会广采博纳,那就

无法得以发展。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外来文化的涌入是“文化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且这种“文化焦虑”弥漫

在当代中国社会,表明中外文化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冲突。

B.诸多专家学者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保护、传承,缺少学习、

创新,这说明他们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有局限性。

C.从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和影响来看,当代具有“文化焦虑”感的专家学者们

应该学习鲁迅、胡适等一批新文化运动先驱的眼光和意识。

D.中华民族文化是整合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因此专家学者

应致力于儒家文化及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

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

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

明为飞搂,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

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

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众素狂易 易:直率 . B.乃斩众以徇 徇:示众 . C.乃彻民屋为摞石车 彻:拆毁 . D.思明勒兵魏州 勒:率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

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

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

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5分)

(2) 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共11分)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据洪迈《夷坚志》记载董颖是个穷困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

长年奔走异乡。

8、本诗前两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9、尾句中有一字用得自然贴切而充满情思,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一)、文学类文本,完成(11)~(14)题。(25分)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

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 的艺术风格。

1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 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1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完成(11)~(14)题。(25分)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万顷沧江万顷秋翻译篇五
《10-11第2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2)》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十一县(市)高一年级期中联考Ⅰ卷(语文试卷

36分)

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绾.着(wǎn) 厢庑.(wǔ) 盥.手(guàn) 畏葸.(sī) B、吞噬.(shì) 榫.头(sǔn) 拓.片(tuò) 草窠.(kē) C、门槛.(kǎn) 渣滓.(zǐ) 屏.气(bǐng) 牲醴.(lǐ) D、聒.噪(guō) 踝.节(huái) 模.板(mó) 瞋.视(ch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标致 脊髓 斑斓 兴高彩烈 B、蹂躏 嬉闹 谪亲 撒手人寰 C、沾惹 寒喧 湮没 刨根究底 D、懵懂 陶醉 桅杆 沸反盈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杭州一名乞丐——“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使他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C、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自曝”,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D、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4、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那天,我们几个一到他承包的果园场,他就首先带领我们参观科研成果陈列室,然后参观果实累累的葡萄园和苹果园。

C、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胜。

D、近年来,江西省充分发挥“赣台会”、“香港招商周”等招商平台以及相关对台资源,深入开展赣台交流交往活动,做好台胞台商的服务工作,促进两地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序往来。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 ),( ),( )。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 ),( ),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① 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

② 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 ③ 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

④ 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

⑤ 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

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①⑤③②④ D.③④②①⑤ 6、下列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曾与贾宝玉在花园里共读《西厢记》,史湘云知道后,就告诫林黛玉说:“至于你我,只

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B、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但就是这样一个精明的女人,也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C、《高老头》中的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来上大学,雄心勃勃,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寒窗苦读,成为一个大法官,用丰厚的收入来报答父母。

D、住在巴黎日内维新街伏盖公寓里的高老头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他有钱,他用70万法郎的陪嫁,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指望自己可以成为贵族的座上客。而雷斯多伯爵为了钱可以迎娶一个面条商的女儿,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一个丢脸的岳父。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科学家重新审视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学说需要重新审视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恩里克·戴维森认为,“任何没有建立在基因发展体系上的、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进化理论都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重新审视。”

西班牙塞韦罗·奥乔阿分子生物学中心的安东尼奥·加西亚-贝利多指出,“现代生物学的一大贡献就是证明过去的进化论过于保守。我们所看到的令人惊叹的各种生命形式的变化都是根据相同的调控因子产生的,或者说通过基因子系统,它们负责所有动物的发展演化。如果按照达尔文理论,通过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进化论并不会给世界上的生物带来多少变化。”

戴维森与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道格·欧文在《科学》周刊上发表文章就动物进化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该设想与各高等院校中长期以来教授的正统达尔文学说产生了矛盾,并被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用来理解人类大脑的构造。

“近五年来,许多科学书籍和文章都提出,传统的进化论需要得到改变和扩充。其中一些观点是建立在可与进化论相比较的发育生物学的基础上,”欧文指出。

“我们的观点不是反达尔文学说。只是强调达尔文的进化论体系只适用于较低级别的系统发育,”戴维森认为。也就是说,达尔文进化论只能用来解释智人这一物种的出现,却不能揭示各种哺乳动物的演进过程,更不用说各种脊椎动物的演化。我们所谈论的已不仅仅是各种动物及构成它们的各种细胞的来源问题了。

戴维森还指出,“对于更高级别的动物,变化会以更加剧烈的方式影响到形态,这需要一种不同的基因变化方式。这也正是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动物进化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原因。”

发育生物学方面的三位先锋人物加西亚-贝利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彼得·劳伦斯和伦敦大学的刘易斯·沃尔铂特均认为,发育生物学是理解进化论的关键。进化论与发育生物学的结合衍生出了一门新学科:进化发育生物学。

进化发育生物学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或者说大批高等生物物种是如何集中在那一段时期出现的,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以及脊椎动物等。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伴随着多种形式的变化。从地质学角度看,这种形态上的变化是非常快速的。这其中一定包含着基因染色体的因素,”劳伦斯指出。加西亚-贝利多则认为,“当我们能够理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变化时,我们也就明白了什么是进化。”

已故著名的进化论学者斯蒂芬·杰伊·古尔德曾在1980年发表一篇题为《新的进化论正在产生》的学术文章。在文中古尔德指出,进化论的关键更多的是与变化的内在动力或生物身体的内在不稳定性相关,而非达尔文进化论里指出的肤浅的、表面的自然选择。他将达尔文的进化论视为旁门左道。对此,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值金斯认为,“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古尔德的理论其实是坚定地建立在达尔文学说基础上的。”

那么,古尔德的理论是否正确?“他的理论没有涉及任何本质。他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现象学对于我们的思想没有任何影响。”戴维森说。 欧文认为,“所有资料都没有显示出大量物种的起源是突然性和跳跃性的,而我的怀疑是,这是—个迅速的过程。在我们与古尔德的思想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尽管在部分概念上我们之间的确存在联系。” 7.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论需要重新审视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达尔文进化论不是建立在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基因发展体系上。 B.达尔文进化论过于保守,只适用于较低级别的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 C.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更高级别的动物形态的演进过程。 D.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动物进化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原因。 8.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生物学更多从基因发展体系上来研究各种生命形式的变化。 B.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命形式的变化是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 C.新的进化论与传统进化论迥然不同,认为进化论的关键更多的是与变化的内在动力或生物身体的内在不稳定性相关。 D.传统的进化论只是用肤浅的、表面的自然选择来解释生命进化问题。 9.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进化论是一种没有建立在基因发展体系上的、与身体构造变化相关的进化理论。 B.达尔化进化论认为生物的演变是缓慢和渐进式的积累的结果,这种观点根本无法用以解释生命大爆炸问题。 C.进化发育生物学中的部分概念与新的进化论存在着联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直接的关系。 D.重新审视达尔文进化论并不表明进化发育生物学反对达尔文进化论,而只是强调达尔文进化论在对生物演变的看法上存在着不足。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

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Ⅱ卷(114分) 四、(29分)

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3分) 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4分)

(2)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3分)

(3)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①诗的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

②在古诗文中,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4分)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①、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杜甫《登高》中“ , ”两句写出了秋天景

象的阔美。

③. ,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④、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7.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8.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19.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5分)

20.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6分)

六、作文(65分)

21、片段作文(15分)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既在诗里运用了叙事手法,又于叙事中写出了羁旅之人的一种特殊心理。请根据诗歌内容......,运用第三人...称.,写出作者诗中所叙事情的整个过程.........,并插入对这个人的神态和心理描写.......,200字以上。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万顷沧江万顷秋翻译篇六
《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考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

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肢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

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选自《新华文摘》)

1.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而明清时期,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B.八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考试过关了。

C.策问始终是科举考试重要的考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D.20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了《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B.考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的西学东进。

C.科举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学,其根源在于它是农业文明传统社会的产物,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

D.尽管长期以来,科举制度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1300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B.明清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场考试还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C.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考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橙龄、吴敬梓等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 【注】①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 迕:触犯。

B.趣入见 趣:急速。

C.巷战不克 克:能够。

D.讳吾言敌 讳:忌讳。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 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 ⑥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5分)

②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5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 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释: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8、赏析“镜天飞雪一双鸥”使用了哪些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

9、诗歌的最后两句,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内容及情感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

(3)悬泉瀑布,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道大题里选定其中一道作答。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棋圣

韦延才

黄小奇那次回乡,算是衣锦荣归,当时他的棋艺与离家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头上戴着棋圣的光环。但小镇信息闭塞,黄小奇成为棋圣的事还没人知晓。

黄小奇是回家把父母接走的。这次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黄小奇就在小镇上多逗留了几天,拜拜亲戚,访访朋友。黄歌儒是黄小奇一定要拜访的人,他是黄小奇儿时最好的朋友和棋友。

黄歌儒在小镇上棋艺可算一流,没几人能敌得了他。故友相逢,自然少不了要切磋一番。对于黄小奇来说,黄歌儒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小时候,他们棋盘上往往不分伯仲。黄小奇十几年的走南闯北,黄歌儒知道好学的他技艺定会长进不少,故不敢掉以轻心,一开始就下得小心翼翼。 黄小奇的心情却没放在下棋上,他只想叙叙旧,回忆回忆童年的那些美好时光。

“看你还往哪走?”黄歌儒又下了一颗棋子,说。

那天,黄小奇和黄歌儒连下三盘,各胜一盘一和棋。其实黄歌儒根本不是黄小奇的对手。过手几招黄小奇就发现黄歌儒的技艺与十几年前并没有多大的长进,黄小奇就不动声色地让着他。

回到家里,想着儿时最好的朋友如今生活还是如此的艰辛,黄小奇心里不是滋味,便萌生了帮他一把的念头。怎么帮他呢?直接给他银票么,那样太伤黄歌儒的自尊了,他也肯定不会接受。想来想去,黄小奇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黄小奇很不服气地来到黄歌儒家里,要和黄歌儒再次挑战。黄歌儒是很久没有遇到这样的对手了,马上摆上了棋子。下子前,黄小奇忽然说:“今天我们要玩就玩个痛快,输一盘10个大洋。”黄歌儒以为黄小奇在开玩笑,笑着道:“好啊。”

这一次,他们在棋盘上杀得天翻地覆天昏地暗,收盘时,黄小奇竟输掉了100个大洋。黄小奇站起来,拿出一张银票,递给黄歌儒说:“这100个大洋就是你的了。”

黄歌儒连连摆手:“千万要不得,哥们这不是说着玩玩的吗。”

黄小奇认真道:“泼出去的水还收得回么?你如果不想让我陷入不诚不义之地,就把银票收下。”

时间一晃又过了十多年,一次,黄小奇参加完一个比赛回来,途经家乡的城市,便取道回小镇一看。

回到小镇,黄小奇直去镇尾找黄歌儒。来到黄歌儒家门前,只见房门紧闭,上面结了大大小小的蜘蛛网,一派破落的景象。

是不是黄歌儒拿着他输的100个大洋在他处起家了?黄小奇一边心里生出这样的想法,一边去询问小镇上的人。

物是人非,小镇上很多人不认识黄小奇。一位中年妇女告诉黄小奇,多年前小镇上出了一个棋圣,一次,棋圣到镇上与黄歌儒对弈了一天一夜,结果棋圣败给了黄歌儒,还输给了黄歌儒100个大洋。

“那他拿这100个大洋干吗去了?”黄小奇问。

“赌输了,”中年妇女接着说:“那个棋圣走后,黄歌儒才知道被他打输的人就是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棋圣。从那次的对弈中,黄歌儒看到了发财的路儿,你想想,棋圣都败在了他的手上,还有谁敌得过他呢?于是他就以一个大洋一盘棋和人下棋,起先还赢了一些。”

“后来呢?”

“后来黄歌儒遇上了高手,老是输,不说那100个大洋,连老婆也输掉了。”

“他就不知道收手么?”

“他总是不死心,因为他打败过棋圣。”

“那现在他在哪?”

“也不知到底在哪,有人说在城里看到过他和人赌棋,赌得只剩了一条裤衩。”

“哦。”黄小奇神情沮丧,默默地走出了小镇。

黄小奇从小镇回来,就把那个代表他棋艺最高荣耀的棋圣奖杯摔了个稀巴烂,从此,他就淡出了棋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仙逝。

黄小奇的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才意外地知道他就是那个曾经名赫一时的棋圣。

(选自《青年博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黄歌儒与黄小奇对弈时下得小心翼翼,因为两人小时候棋艺不分伯仲,而且他知道现在的黄小奇头上还有棋圣的光环。

B.黄小奇在与黄歌儒对弈时,他并没有把心思都放在棋盘上,这是因为他这次来是为了叙叙友情,谁胜谁负不是下棋的目的。

万顷沧江万顷秋翻译篇七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检测:素质升级检测1]》

第一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社稷(jì) 谯(qiáo)郡 马羸(yíng)难行 ...

B.小觑(qù) 矫(jiāo)诏 驴鞍前鞒(qiáo) ...

C.沽(gū)酒 兀(wù)自 奄(yǎn)有天下 ...

D.弩(nú)子 颊(jiá) 蹙(cù)秋波 ...

【答案】 C(A羸:léi,B矫:jiǎo,D弩:nǔ)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赍(携带)密书 乘间图(谋取) ..

贱降(古人对自己生日的谦称) ..

B.虽死不恨(怨恨) 适(恰好)李儒至 ..

卓然(以„„为对)其说 .

C.画影图(画)形 熟(仔细)视曹操 ..

小觑(小看,轻视) ..

D.矫(假传)诏 .

宁教我负(辜负,对不起)天下人 .

绝不见些消耗(消息) ..

【答案】 B(恨:遗憾)

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政治倾向是拥刘反曹的。

B.《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所以不能当作历史来读。

C.鲁迅先生称赞《三国演义》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农民起义由兴起到发展、失败的全过程。

【答案】 C(鲁迅的话是称赞《史记》的)

4.下面诗词都出自《三国演义》,和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②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

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

③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

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

④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

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A.刘备 关羽 张飞 赵云

B.周瑜 刘备 关羽 张飞

C.诸葛亮 赵云 张飞 关羽

D.诸葛亮 赵云 关羽 张飞

【答案】 C

二、(9分)

阅读《三国演义》第五回中的一段文字,回答5~7题。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矛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邪?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吾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了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举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注:①华雄,董卓将领,此段文字前已斩众诸侯大将鲍忠、祖茂,大败长沙太守孙坚。②帻:古代一种头巾。③搦:挑动。④著:派遣。⑤酾:斟酒。⑥赍:赠送。

5.关羽请战前先写华雄大骂搦战,连斩二将,对这样写法有几种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

⑥⑤④①②③

A.搦战、斩将,明写华雄威风,暗为关羽出场铺垫,正面衬托关羽。

B.搦战、斩将,写华雄是假,写关羽为真,为了反面衬托关羽。

C.搦战、斩将,虚写华雄,实写关羽,是为关羽作铺垫、衬托精妙之笔。

D.搦战、斩将,显出二袁手下皆无能之辈,以便渲染、衬托关羽出场。

【答案】 A

6.“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小说写袁绍这种叹惜意图在于( )

A.一扬一抑,侧面扬华雄之威,正面抑帐下众将。

B.一扬一抑,先扬上将颜良、文丑,后抑帐下众将。

C.先抑后扬,先借袁绍之口抑帐下众将,为后文扬关羽铺垫。

D.先抑后扬,先借无颜良、文丑抑帐下众将,为后文扬刘关张建功铺垫。

【答案】 C

7.对“斩华雄”的场面,小说采取了怎样的手法?( )

A.简笔正面绘声法

C.正面夸张勾勒法

【答案】 D

三、(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岁具资装使随计。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

士第。调弘农尉。以活狱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又试拔萃,中选。 .

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得侍御史。茂元善李德裕,而牛、李党...

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之。茂元死,来游京师,久不调,更依桂管观察使郑亚府为判官。亚谪循州,商隐从之,凡三年乃归。亚亦德裕所善,绹以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谢不通。京兆尹卢弘止表为府参军,典笺奏。绹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弘止镇徐州,表为掌书记。久之,还朝,复干绹,乃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剑南东川,辟判官,检..

校工部员外郎。府罢,客荥阳,卒。

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有删改)

【注】 ①活狱:使判死刑的案件得以翻案,改判。②笮:竹索,作动词,束缚,找麻烦。③放利偷合:见利忘义,苟且迎合。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 .

③②①B.由声见形实写法 D.简笔侧面点染法 知:主持

B.表掌书记,以子妻之 .

C.茂元善李德裕 .

D.久之,还朝,复干绹 .

【答案】 D(干:求) 子:女儿 善:与„„交好 干:冒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活狱忤观察使孙简①以.A.饥疫,死者太半②时操军兼以.

①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B.无忘乃父之志②与尔三矢,尔其.

,还朝,复干绹①久之.C.②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繁缛过之①商隐俪偶长短,而.D.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答案】 A(A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B项,①代词,他的;②表祈使,可译为“可要”。C项,①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结构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中间,可译为“的”。D项,①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②表示并列的连词,可不译)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因为使一个死罪案的犯人免死,得罪了上级,差点被罢官。

B.李商隐知恩图报,没有去处时观察使郑亚收留了他,当郑亚被贬外放时,李商隐随同而去,多年才归。

C.李商隐仕途坎坷的原因是陷入了当时的李德裕、牛僧孺两大政治派别的党争之中,被牛党排挤。

D.李商隐擅长写对偶及长短句。当时温庭筠、段成式均用这种体式,他们相互标榜,时人称之为“三十六体”。

【答案】 C(C项中由“牛、李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之”可以看出李商隐受到了牛李两党的共同排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绹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令狐楚驻守河阳,赞赏他的文采,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交往。

(2)令狐绹执政,李商隐回来反复陈情解释,令狐绹怀恨不理。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是怀州河内人。令狐楚驻守河阳,赞赏他的文采,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交往。令狐楚调任天平、宣武,都上表安置他为巡官,每年都要给路费让他跟随向朝廷献账簿。开成二年,高锴主持贡举,令孤绹一向与高锴要好,对李商隐极为赞誉,所以提拔李商隐为进士。他被调任弘农尉。后因为使一个死罪案的犯人免死,得罪了观察使孙简,将被罢官,恰逢姚合来代孙简,让他还任又让他参加拔萃的考试,中选。

王茂元镇守河阳,欣赏他的才华,表荐李商隐任掌书记,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得任侍御史。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而牛、李党人诋毁商隐,认为他怪诞轻浮品德不端,共同排挤他。王茂元死后,李商隐来到京师,很久没有任官职,另去依附桂管观察使郑亚府,被任命为判官。郑亚被贬循州,李商隐随同而去,总共三年才回来。郑亚也是李德裕的友人,令狐绹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苟且图利,谢绝与他交往。京兆尹卢弘止上表荐他为府参军,专管笺奏。令狐绹执政,李商隐回来反复陈情解释,令狐绹怀恨不理。卢弘止镇守徐州,上表荐他为掌书记。良久以后回京师,再次向令狐绹求用,才被补为太学博士。柳仲郢统辖剑南东川时,召李商隐为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来府被撤,李商隐客居荥阳而死。

李商隐早期作品瑰丽磅礴,奇妙古奥,等到在令狐楚府上,令狐楚原擅长写章奏,于是教授李商隐学习。李商隐擅长写对偶句及长短句,但过于浓墨重彩。当时的温庭筠、段成式均用这种体式,相互标榜,时人称之为“三十六体”。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上

董 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1)诗的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构思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天空比作镜子,把白鸥比作雪花。这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为首句寂静的秋江增添了生意,又是沟通江上景与心中情的桥梁。(镜天,是说晴空无云,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此时,天空之中正飞翔着一对白鸥,如同飞扬的雪花。此句写景承上启下,既为首句寂静的秋江增添了生意,两句组成一幅动静

万顷沧江万顷秋翻译篇八
《2015-2016高中语文 单元素质升级检测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社稷(jì) 谯(qiáo)郡 马羸(yíng)难行 ...

B.小觑(qù) 矫(jiāo)诏 驴鞍前鞒(qiáo) ...

C.沽(gū)酒 兀(wù)自 奄(yǎn)有天下 ...

D.弩(nú)子 颊(jiá) 蹙(cù)秋波 ...

【答案】 C(A羸:léi,B矫:jiǎo,D弩:nǔ)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赍(携带)密书 乘间图(谋取) ..

贱降(古人对自己生日的谦称) ..

B.虽死不恨(怨恨) 适(恰好)李儒至 ..

卓然(以„„为对)其说 .

C.画影图(画)形 熟(仔细)视曹操 ..

小觑(小看,轻视) ..

D.矫(假传)诏 .

宁教我负(辜负,对不起)天下人 .

绝不见些消耗(消息) ..

【答案】 B(恨:遗憾)

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政治倾向是拥刘反曹的。

B.《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所以不能当作历史来读。

C.鲁迅先生称赞《三国演义》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农民起义由兴起到发展、失败的全过程。

【答案】 C(鲁迅的话是称赞《史记》的)

4.下面诗词都出自《三国演义》,和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②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

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

③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

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

④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

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A.刘备 关羽 张飞 赵云

B.周瑜 刘备 关羽 张飞

C.诸葛亮 赵云 张飞 关羽

D.诸葛亮 赵云 关羽 张飞

【答案】 C

二、(9分)

阅读《三国演义》第五回中的一段文字,回答5~7题。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矛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邪?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吾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了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举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注:①华雄,董卓将领,此段文字前已斩众诸侯大将鲍忠、祖茂,大败长沙太守孙坚。②帻:古代一种头巾。③搦:挑动。④著:派遣。⑤酾:斟酒。⑥赍:赠送。

5.关羽请战前先写华雄大骂搦战,连斩二将,对这样写法有几种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 ⑥⑤④①②③

A.搦战、斩将,明写华雄威风,暗为关羽出场铺垫,正面衬托关羽。

B.搦战、斩将,写华雄是假,写关羽为真,为了反面衬托关羽。

C.搦战、斩将,虚写华雄,实写关羽,是为关羽作铺垫、衬托精妙之笔。

D.搦战、斩将,显出二袁手下皆无能之辈,以便渲染、衬托关羽出场。

【答案】 A

6.“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小说写袁绍这种叹惜意图在于( )

A.一扬一抑,侧面扬华雄之威,正面抑帐下众将。

B.一扬一抑,先扬上将颜良、文丑,后抑帐下众将。

C.先抑后扬,先借袁绍之口抑帐下众将,为后文扬关羽铺垫。

D.先抑后扬,先借无颜良、文丑抑帐下众将,为后文扬刘关张建功铺垫。

【答案】 C

7.对“斩华雄”的场面,小说采取了怎样的手法?( )

A.简笔正面绘声法

C.正面夸张勾勒法

【答案】 D

三、(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岁具资装使随计。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

士第。调弘农尉。以活狱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又试拔萃,中.

选。

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得侍御史。茂元善李德裕,而牛、李党...

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之。茂元死,来游京师,久不调,更依桂管观察使郑亚府为判官。亚谪循州,商隐从之,凡三年乃归。亚亦德裕所善,绹以为忘家恩,放利偷合③②①B.由声见形实写法 D.简笔侧面点染法 ,谢不通。京兆尹卢弘止表为府参军,典笺奏。绹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弘止镇徐州,表为掌书记。久之,还朝,复干绹,乃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剑南东川,辟判官,..

检校工部员外郎。府罢,客荥阳,卒。

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有删改)

【注】 ①活狱:使判死刑的案件得以翻案,改判。②笮:竹索,作动词,束缚,找麻烦。③放利偷合:见利忘义,苟且迎合。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 知:主持 .

B.表掌书记,以子妻之 子:女儿 .

C.茂元善李德裕 善:与„„交好 .

D.久之,还朝,复干绹 干:冒犯 .

【答案】 D(干:求)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活狱忤观察使孙简①以.A.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才①王茂元镇河阳,爱其.B.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还朝,复干绹①久之.C.师,逡巡而不敢进②九国之.

繁缛过之①商隐俪偶长短,而.D.功高如此②劳苦而.

【答案】 A(A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B项,①代词,他的;②表祈使,可译为“可要”。C项,①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结构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中间,可译为“的”。D项,①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②表示并列的连词,可不译)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因为使一个死罪案的犯人免死,得罪了上级,差点被罢官。

B.李商隐知恩图报,没有去处时观察使郑亚收留了他,当郑亚被贬外放时,李商隐随同而去,多年才归。

C.李商隐仕途坎坷的原因是陷入了当时的李德裕、牛僧孺两大政治派别的党争之中,被牛党排挤。

D.李商隐擅长写对偶及长短句。当时温庭筠、段成式均用这种体式,他们相互标榜,时人称之为“三十六体”。

【答案】 C(C项中由“牛、李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之”可以看出李商隐受到了牛李两党的共同排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绹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令狐楚驻守河阳,赞赏他的文采,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交往。

(2)令狐绹执政,李商隐回来反复陈情解释,令狐绹怀恨不理。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是怀州河内人。令狐楚驻守河阳,赞赏他的文采,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交往。令狐楚调任天平、宣武,都上表安置他为巡官,每年都要给路费让他跟随向朝廷献账簿。开成二年,高锴主持贡举,令孤绹一向与高锴要好,对李商隐极为赞誉,所以提拔李商隐为进士。他被调任弘农尉。后因为使一个死罪案的犯人免死,得罪了观察使孙简,将被罢官,恰逢姚合来代孙简,让他还任又让他参加拔萃的考试,中选。

王茂元镇守河阳,欣赏他的才华,表荐李商隐任掌书记,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得任侍御史。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而牛、李党人诋毁商隐,认为他怪诞轻浮品德不端,共同排挤他。王茂元死后,李商隐来到京师,很久没有任官职,另去依附桂管观察使郑亚府,被任命为判官。郑亚被贬循州,李商隐随同而去,总共三年才回来。郑亚也是李德裕的友人,令狐绹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苟且图利,谢绝与他交往。京兆尹卢弘止上表荐他为府参军,专管笺奏。令狐绹执政,李商隐回来反复陈情解释,令狐绹怀恨不理。卢弘止镇守徐州,上表荐他为掌书记。良久以后回京师,再次向令狐绹求用,才被补为太学博士。柳仲郢统辖剑南东川时,召李商隐为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来府被撤,李商隐客居荥阳而死。

李商隐早期作品瑰丽磅礴,奇妙古奥,等到在令狐楚府上,令狐楚原擅长写章奏,于是教授李商隐学习。李商隐擅长写对偶句及长短句,但过于浓墨重彩。当时的温庭筠、段成式均用这种体式,相互标榜,时人称之为“三十六体”。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上

董 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1)诗的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构思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天空比作镜子,把白鸥比作雪花。这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为首句寂静的秋江增添了生意,又是沟通江上景与心中情的桥梁。(镜天,是说晴空无云,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此时,天空之中正飞翔着一对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2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