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先诗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开先诗翻译篇一
《沧浪诗话诗辨全篇翻译》

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吾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倘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

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

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汉魏而

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沧浪诗话·诗辨》全篇翻译

学诗的人要以识见为主:入门要须要正,取法应该高;要以汉、魏、晋、盛唐的诗人为师,不以开元、天宝之后的诗人为榜样。如果自己产生退缩屈从之心(不敢向盛唐诗人学习),就会有下劣诗魔进入他的胸臆,这是由于他立志不高。行路没有走到终点,这还是可以加油继续向前走得;假如开始走时路的方向就错了,那就会越跑越远了;(作诗取法不高)这就是入门不正啊!所以说: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这就定得其下了。又所以说:智慧见识超过老师,(老师)仅可以传授(作诗之法)与他;智慧识见与老师相等同,(他所接受于老师的)就要减少到老师的一半了。学诗的工夫要从学习最好的作品开始,而不可从低下的作品学起。先要熟读《楚辞》,朝夕诵读吟咏,以作为学诗之根本;下及《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诗和汉魏五言古诗都必须熟读;再将李白、杜甫的诗集反复研读,好像现在的人研治经书那样,然后广泛吸取盛唐名家诗之精华,酝酿于胸中,时间长了就自然深入领悟(作诗的奥妙)了。这样,虽然未必达到(学诗的)最高境界,也不会失去(学诗的)正路。这就是(佛教禅宗所说的)从顶门上做起,可以说是向上的门路,可以说是直接寻求到根本,可以说是顿入了法门,可以说单刀直入之法。

提示:提出学诗要以识见为主,取法要高。认为“学盛唐”以前之诗是学诗的正路。指出了具体的方法门径是多咏读作品,吸取营养,涵蕴于胸,自能领悟。

作诗的方法有五种: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

提示:提出作诗有五种方法。

诗的风格有九类: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作诗的用力处有三个:起结、句法、字眼。诗的总的风格类型有二种:从容不迫和沉着痛快。诗歌创作的极致有一样:入神。作诗而能到入神的境界,这就到顶点了!到尽头了!无以复加了!只有李白、杜甫达到了这个境界,其他人达到这个境界的很少了。

提示:提出诗有九种品类,三个用功之处,两大风格,一个极致——“入神”。

禅宗的流派很多,有大乘和小乘之分,南宗和北宗之派,正道和邪道之路;获得正法的人,才是领悟了真谛。至于声闻、辟支的小乘,都不是正法。论诗如同论禅:汉、魏、晋等古诗和盛唐诗是作诗的第一义的真谛,大历以来的诗就已落入第二义了。晚唐诗,就像是声闻、辟支果的小乘了。学习汉、魏、晋与盛唐的诗,就像学禅宗的临济宗门下。学习大历以来的诗,就像学曹洞宗门下。大抵上禅道在于妙悟,诗道也在于妙悟。且说孟浩然的学力在韩愈之下很远,可是他的诗却独独超出韩愈之上的原因,就在于(孟浩然诗)一味地妙悟罢了。只有悟,才是当行本行。然而悟有浅有深,有的人悟得有限,有人悟得透彻,有人悟得一知半解。汉魏诗人是懂得上乘的第一义的,不必假借于悟。谢灵运至盛唐诸诗人,是透彻的悟;此外虽然也有悟的人,都不是悟得第一义的真谛的。我这样的评论不僭越,辨别不狂妄。天下有可以废弃的人,没有可以废弃的言论。诗的道理就是如此。如果以为不是这样,那就是所见诗歌不广,研究考察诗歌不够深入。试取汉、魏的诗深入钻研,再取晋、宋的诗深入钻研,再取南北朝的诗深入钻研,再取沈佺期、宋之问、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的诗深入钻研,再取开元、天宝诸家的诗深入钻研,再只取李白、杜甫二人的诗深入钻研,又取“大历十才子”的诗深入钻研,又取元和年间诗人的诗深入钻研,又取晚唐诸位诗人的诗深入钻研,又取本朝苏轼、黄庭坚以下诸位的诗深入钻研,它们真实的是非是不能掩盖的了。倘若在这里还没有清楚的见解,那就是被邪魔外道蒙蔽了他的认识真实的能力了,那就不可救药了,终究不能领悟了。

提示:提出以禅喻诗的“妙悟”说。“妙悟”是严羽诗歌理论的核心,“妙悟”本是佛教禅宗领会禅理佛法的名词,即是不能靠语言文字来解说,不能用逻辑思维来推理论证,只能靠学习者的聪颖智慧去心领神会。诗歌作为一种通过审美境界反映生活的艺术,它的创作方法也是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只能靠诗人对外界事物接触中的直觉感受。有了这种感受,就能顿悟诗法,这就是严羽论诗的“妙悟”。

作诗要有另一种才能,这与读书学问没有关系;作诗要有另一种兴趣,这与抽象说理没有关系。然而古人没有不读书,不深研理论的呀。但是(他们)不沉溺于理论逻辑,不落入语言的束缚(而能有言外之意),这才是上等的。诗歌,是吟咏情志心性的。盛唐的诗人(作诗)只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美妙之处清莹澄澈,玲珑剔透,(别人)难以接近,好像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彩,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对诗歌写作作特别的理解领会,于是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这些东西写诗,(写出来的诗)岂有不工整的呢,然而却终究不像古人的诗了。原因在于缺少一唱三叹的委婉的韵味啊!而且他们的诗作大多致力于使事用典,不追求兴致情韵;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完全篇,也不知诗的主旨落在何处。他们的末流更严重,焦躁叫嚣,愤怒乖张,大大地背离了(诗歌)温和忠厚的传统之风,简直就是以叫骂为诗了。诗到了这种地步,可说是遭一次劫难的厄运了,可说是大不幸了。然而近代的诗就没有可取的了吗?回答说:有的,我只取其中合于古人(作诗标准)的作品罢了。本朝初期的诗尚能沿袭唐人:王禹偁学白居易,杨亿、刘筠学李商隐,盛度学韦应物,欧阳修学韩愈的古诗,梅尧臣学唐人平淡的地方。到了苏轼、黄庭坚,才开始运用自己的方法写诗,唐人诗风才改变了。黄庭坚更是在锻炼安排钩深峻刻上下功夫,后来他的诗法盛行,海内称为江西诗派。近世赵赵师秀、翁卷之辈,独独喜欢贾岛、姚合的诗,稍稍恢复接近了(贾岛、姚合)清寒苦瘦的诗风。江湖派诗人大多仿效这种诗体,一时自称是唐诗的正宗,他们不知(自己)是只落入了声闻、辟支的小乘境地,哪里就是盛唐诸公的大乘正法的境界呢!唉!正法眼藏不传己经很久了。唐诗的理论没有得到倡导,唐诗创作的真谛却一直是明白的。现在既然高唱他们的诗就是唐诗正宗了,那么学诗的人就会说真正的唐诗只不过就是这个样子呀,这不是诗歌发展道路的又一个大不幸吗!所以我不自度德量力,就定下诗的宗旨,而且借禅理以喻诗,推求汉、魏以来诗歌的本源,而断然决然地认定(作诗)应当以盛唐为法(原注:我后来舍而不说汉、魏,而只说盛唐,是认为汉、魏古诗的体制已经完备了)。(这样)虽然会得罪当世的君子,也是在所不辞的。

提示:这一段对“兴趣”的内涵作了明确阐述。在《沧浪诗话》中“兴趣”的同义词还有“兴致”、“意兴”。严羽所谓的“别材”主要体现在“妙悟”上,或者说诗人只有通过“别材”才能达到“妙悟”的境界。严羽所谓的“别趣”和他“兴趣”说的特定含义是相通的。由“别材”而“妙悟”,由“妙悟”而“别趣”,这就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内在规律。

诗要另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有学问没有什么关系;诗要另有一种意趣,它是抽象说理所达不到的。可是古人没有不多读书做学问,不多通晓人情物理的。所谓不运用逻辑推理,不把话说尽而有言外之意,才是上等的。诗,是吟咏内心情志的。盛唐的诗人着重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透彻玲珑,难以直接把握,好象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采,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对这个问题作特别的理解,于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以这样的方法来作诗,哪里是不下工夫,却终究不如古人的诗。大概在一唱三叹的婉转悠长的韵味方面,有所欠缺吧。而且他们的作品多致力于使用典实,不讲求神韵情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全篇读完,也不知主旨何在。他们的末流更严重,叫噪怒张,大大违背了忠厚的传统,几乎以谩骂攻讦为诗。诗到了这种地步,可说是一次厄运,可说是一次劫难了。那么近代的诗就没有可取的吗?回答说,有可取的,我取那些合于古人的作品罢了。本朝初期的诗还在沿袭唐人:王禹偁学白居易,杨亿、刘筠学李商隐,盛度学韦应物,欧阳修学韩愈古诗,梅尧臣学唐人平淡的诗风。到了苏轼、黄庭坚,才按照自己的法式来写诗,学唐人的诗风才变了。黄庭坚在字句上更下了很深的工夫,他那套诗法后来很盛行,海内称为

江西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等人,唯独喜欢贾岛、姚合的诗,又稍稍接近清苦的诗风。江湖派诗人大多仿效这种诗体,一时自称是唐诗的正宗,不知道他们只是进入声闻、辟支的小乘境地,哪里象盛唐诸公达到了大乘正法的境地呢!唉!正法己经很久不传了。唐诗的理论没有大力倡导,唐诗创作的真谛却是明白的。现在既然提倡江西诗派就是诗正宗,那么学诗的人就会认为唐诗不过只是这个样子,这不是诗发展的又一不幸吗!所以我不自量力,从而定下诗的宗旨,而且借禅理来作比喻,推求汉魏以来诗歌的本源,而断然地认定应当以盛唐为法。即使会得罪当世的君子,也是不退避的。

提示:这一段首先提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说法,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现象,进而提出“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的“兴趣”说。所谓“别材”,就是说作诗不靠学问,靠的是诗人的特别的才能;所谓“别趣”,就是作诗不要议论说理,即使议论说理也要有理趣,这样的诗才能有“兴趣”,即有兴味、情趣的审美感受。当然要做到这些,归根结底离不开他的“妙悟”。严羽的理论虽有玄虚杳缈、不易理解之处,但作诗不能只靠学问和议论说理以及诗要有兴趣之说,无疑诗正确的。

开先诗翻译篇二
《古诗词翻译》

1.行百里者半九十。 张璐译文: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

2.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张璐译文: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译文直译:无论山有多高,我们都能登到顶峰。 点评:后半句翻译得非常好。always(一直)表现出誓要登顶的坚定信念。

3.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张璐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译文直译: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 点评:“九死”翻译成thousand times(上千次),很地道。

4.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张璐译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译文直译:我的良知纯洁没有污点,不管外界的流言飞语和造谣中伤。 点评:如果把my改成one's会更客观一些,总体来说用词非常好,把握得恰到好处。

5.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张璐译文: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 译文直译:兄弟之间的分歧,是无法割断他们的血脉亲情的。 点评:“小忿”有愤恨的意思,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想到用differents(分歧),而不是用angry等表示愤怒的词,非常有急智,比较得体。

开先诗翻译篇三
《整理的诗文翻译》

2012年:“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出处】出自元代张养浩《为政忠告》书,又名《三事忠告》之《庙堂忠告·献纳第九》一章。原文为“臣之於君也,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凡所白於上者,不可泄於外而伐诸人,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释义】臣是为君的,为官则要勤勤恳恳以尽忠,离任则要恭恭谦谦以自省,凡是明白上面说的,不要有错泄愤于地方官怪罪别人,应该要把功劳归结于君,过错归结于自己。

【英译】Officials should serve as loyal as they can conscientiously when they are in office and engage in modest self-reflection when their terms end.

2011年:“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出处】出自《管子·版法》,节选自“法天合德,象法无亲,参于日月,佐于四时。悦在施,有众在废私,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修长在乎任贤,高安在乎同利”。

【释义】召远:招纳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除怨:消除民怨。要招纳远方的人们,就要先整治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人怨。

【英译】To win distant friends, one needs, first of all, to have good relations with his neighbors. To avoid adversity, one needs to ease animosity.

2010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出处】语出《彖传》。原文为:“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彖传》为易传中的一部分,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

【释义】该静止的时候,必须要静止;该行动的时候,必须要行动。不论是静止,还是行动,都要掌握好时机。

【英译】Timing is essential in deciding at what time one should act and at what time one should stay put.

2009年:“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

【出处】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等编著《淮南子·卷六览冥训》“河九折注于海,而不绝者,昆仑之输也,潦水不泄,瀇瀁极望,旬月不雨则涸而枯泽,受瀷而无源者。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

【释义】指求取火种不如自己去使用打火的燧石,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不要单纯地想获得结果,而要学会如何获得。

【英译】But we know full well that we would better fetch a flint than beg for lightwood and we would better dig a well for ourselves than beg for water from others.

2008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出处】前者出自《诗经·大雅》,后者出自唐司空图《诗品》。

【释义】“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大意是“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使命”;“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原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只要深入体察,就能不断创新诗境。

【英译】Though the Zhou Dynasty is old, it takes on new missions. If we learn from the past, which is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we can get something new. 2007年:“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

【出处】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释义】天下看起来太平和谐,实际上正是危机四伏的时候。

【英译】A country that appears peaceful and stable may encounter unexpected crises.

2006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出处】《新唐书·魏征传》

【释义】意思是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英译】To think about where danger looms will ensure our security; to think about why chaos occurs will ensure our peace; and to think about why a country falls will ensure our survival.

2005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

【释义】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

【英译】At times of peace, we should think of the potential dangers; when we do so, we will be fully prepared; when we are fully prepared, there will be no troubles to worry about.

2004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原句为“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释义】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英译】The way ahead is long; I see no ending, yet high and low I will search with my will unbending. (杨宪益译)

2003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处】出自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

【释义】全心全意追求国家的利益,不会因为个人安危逃避责任。全诗: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英译】If what I do serves the interests of my country, I will go at it even at the cost of my own life, I will not shy away from doing it be it weal or woe for me. 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In my last year in office, I will not waiver and carry out my duties, and will remian true to my conviction. I will always be with the people.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Utimately, 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A country that appears peaceful and stable may encounter unexpected crises. 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I cherish the same wish not only for the painting but also for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 will not regret thousand depth to die. 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

I understand the negotiation may be a complex process, but 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not sever their blood ties, and I believe that problems will eventually be solve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fter encountering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experiencing all kinds of hardships,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will see light at the end of tunnel.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What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preoccupies my mind, and what preoccupies people’s mind is what I need to address.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We need to be cautious and prudent, especially when things are improving. To think about where danger looms will ensure our security; to think about why

chaos occurs will ensure our peace; and to think about why a country falls will ensure our survival.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Even a foot of cloth can be stitched up; even a kilo of millet can be ground. How can two blood brothers not make up?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In security, we should never forget the dangers and in times of peace, we should always beware of the potential for chaos.

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Brothers, though geographically apart will always be bound by their blood ties.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It is only with reform that we can ensure continuous existence and growth.

张璐翻译历程:

2007李肇星外长答记者问,张璐为翻译。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张璐和同事一起,承担了国新办每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的翻译工作。 2009年1月末至2月初,温总理出席达沃斯论坛和访问欧洲四国,张璐为随行翻译。

2009年3月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张璐为翻译。

2009年12月温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张璐为翻译。

2010年3月7日,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时,张璐为翻译。

2010年3月14日,总理记者会上,张璐为温家宝总理进行翻译,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热议名人。 2010年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式,张璐为温家宝总理翻译。

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张璐为温 家宝总理翻译。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张璐为温家宝总理记者会担任翻译。

2011年7月28日,温总理就温州动车事故答记者问,张璐为翻译。

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张璐为翻译.

2012年2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会见新加坡外长尚穆根,张璐为翻译。此次张璐是首次出现为李克强副总理做翻译。

张璐出生于1977年,初中毕业于济南甸柳二中(现在的济南燕山中学),高中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1996年毕业;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这位77年出生的女孩不仅有着端庄典雅的外貌,而且天资聪慧,曾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

开先诗翻译篇四
《冲诗歌翻译的》

三美转化为针对诗词翻译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在这三者之中,三者的关系并 不是等量齐观的,而是有高低层次的。“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 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⑦ 

1、意美

“三美”的基础是意似,音似,形似。追求“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 ,漏译,多译。在一般情况下的“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 ”却是有矛盾的,也就是“意似”并不一定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因为“意美”有时是历 史的原因或者是联想的缘故造成的,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 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例如,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中,有人译成:Bu t in man’s world seas change into mulberry fields。这可以说是意似的,却没有传达 原诗的意美。至于某些“意美”的词汇,在英语中根本就找不到“意似”的译文,这种“意 美”有时是“音美”或者“形美”造成的。虽然“意美”是建立在“意似”的基础上,但是 “意似”只是表层结构,“意美”才是深层结构。例如他在翻译李商隐著名的《无题》诗时 ,第三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怎样传达原句“丝”和“思”双关 的意美使作者颇费踌躇,最后决定将“丝”与“思”一块展现。“the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因为“三美学说”的提出刚开始是针对诗词 翻译提出的,而唐诗宋词讲求的就是意境,作者寥寥数笔,用简洁的词组或短语勾画出的就是 一种“意境美”。许渊冲在翻译中要竭力体现的也就是这种“意境美”。 

2、音美

由于意美的主体性,所以音美和形美居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但次要并不是说不重要。首 先说音美,也就是节调、押韵、顺口,听起来好听。一般来说,诗是绝对要讲究音律的。但 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音美”和“音似”矛盾的时候远远超过了一致的时候,所以 译诗是不是一定要译出原诗的音律一直是翻译学界争执不下的两派主张。一派主张用自由体 来译诗,不必考虑原诗的格律。另一派,包括许先生在内则坚决主张诗词翻译必定不能译成 自由体,否则诗就不成其为诗了。许先生曾经说过“翻译唐诗,宁可继承Giles诗体译文的 传统,而不可采用Waley的散体译法。……既然写诗的作者愿意带着音韵的镣铐跳舞,译者 有什么理由要丢掉这幅镣铐呢? 如果丢了音韵,翻译出来的东西能够算是诗词吗?所以我们 可以发现,他的所有译诗都是韵脚工整,音步整齐。下面举他所译的《静夜思》的两种韵文 :  译文①Before my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think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hoar frost.

Raising my head, I find the full moon bright;

And bowing down, in thoughts of home I’m lost.

译文 ②Abed,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原诗全篇押韵,如译文①的尾韵“t”及译文②的“t”,“d” ,每一句都对仗工整。音美 在译文中几乎都体现了出来。

3、形美

而形美则较为简单,一是句子长短,二是对仗。中国古典诗词对“对仗”和“形式”的要求很高,并且不同的形式,句子的长短都蕴含着不同的情绪和寓意。有三字格,四字格 ,五字格,六字格,七字格,不同的句子长短代表了不同的情势变化。现举他所翻译的杜甫的 七言律诗《登高》。

原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steep,sad gibbons cry;

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backward birds fly.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from hour to hour.

Far from home in autumn, I’m grieved to see my plight;

After my long illness, I climb alonethis height.

Living in hard times, at my frostedhair I pine;

Pressed by poverty, I give up my cup of wine.

译文很好地传达了原诗的“形美”, 其中“萧萧下”和“滚滚来”用了 “shower by show er”和“hour by hour” 作了最好的诠释。

总之,许先生对传统的中国翻译理论继承革新,使诗歌中“以诗译诗,韵律对应韵律” 的翻译方法引起了许多翻译家和翻译评论家的注意。其在诗歌翻译上所提的理论对实践有很 大的帮助,对学习诗歌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性。

许渊冲在其“毛泽东诗词四十二首”英法文格律体译文的语

言中,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的三美理论。“意识不但要传达

原诗歌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他的音美和形美。”后来又

补充说“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

的,形美是最次要的。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没的前提

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 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

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 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如

果三者不能钱的,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

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意美是指诗歌的深层解雇没。译诗传神(即意美)是翻译的首要任务。但意美有时时历史的原因或者是联系那个的缘故造成的。译成另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的原因,就引不起系那个同的脸型,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歌的意美。

诗歌的语言特点是生动优美,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声律本来就是十个的主要审美因素之一。因此,翻译诗歌不仅要讲究形美和意美,还要讲究声美, 做到意,形,声的高度统

一。诗歌的节奏,韵律是诗个语言据亚欧一种特殊的音乐感。诗的音乐美实际上是指诗的格律及与原文意思的韵脚,还可以借助于双声,叠韵,重复等方法来传达。唐诗的音美,首席那是押韵。如果没有押韵,也不可能饱餐原诗的风格和情趣。诗歌所承载的信息总是由语义和文体组成,如果在诗歌翻译中仅仅再现原文的语义信息,却没有很好地传达原文的文体,如音韵、节奏等方面的信息,那么产生的译文就不再是诗歌,而是散文了。如果两个词都成传达原文的意美,其中有一个还能传达原文的音美,那么翻译的时候当然是选择兼备音美的词汇。

说到形美, 许渊冲认为,主要是在诗歌床段和队长公正方面, 尽量做到形似。在其所著的翻译的艺术以及广域研一研究的论文中,他反复强调音美和形美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坚持韵诗的翻译应该保持原诗的韵律和结构。

尾韵

尾韵则指词尾音素重复,如great和bait,它是英语诗歌最常见的押韵之一。

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Alliteration)、谐元韵(Assonance)和尾韵(Rhyme)。头韵指词首重复,如great和grew;谐元韵是指词中重读元音重复,如great和fail;尾韵则指词尾音素重复,如great和bait。但一行诗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押韵形式:

The light that lies in women's eyes. --Thomas Moore

这行诗中既有头韵light和lies,谐元韵light、lies、eyes,又有且有尾韵(这种押韵方式称行中韵middle rhyme)lies和eyes。 英语诗歌的行与行之间的押韵格式称韵法(rhyming scheme)。常见有两行转韵(AABB)、隔行押韵(ABCB)、隔行交互押韵(ABAB)和交错押韵(ABBA)。

开先诗翻译篇五
《诗歌翻译答案1》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

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秦始皇的阿房宫中,宫女起舞,罗袖翻飞,大富豪石崇的金谷园中,楼台高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还系着当年炀帝下江南的龙舟的缆绳,这些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又一个春天来到,正是野花盛放的暮春时候啊

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

战火也曾燃烧在赤壁山,

班超投笔从戎却空老在玉门关。

伤心啊!秦时明月汉时关!

生灵涂炭,

只换得读书人一声长叹!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角弓上的箭射出了,弦声强风一起呼啸!将军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晴郊。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锐敏捷的鹰眼,积雪溶化了,飞驰的马蹄更象是风追叶飘。

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细柳营已经来到。

回头看,那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无垠的大地啊,暮云笼罩着原野静悄悄。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贾 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谋议”,谋略、建议,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斗蟋蟀。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江边绿草如茵,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如幻,不免引人遐思。欢快婉转的鸟啼声中,追想起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都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瞻仰凭吊的历史遗迹。无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 繁茂的杨柳)依然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边随风飘曳,依旧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让人想起当年繁荣昌盛的局面。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

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月 夜

杜 甫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②

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

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着太阳开放。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开先诗翻译篇六
《诗歌翻译》

开先诗翻译篇七
《诗歌翻译的重点》

诗歌翻译的重点

历经千年的发展变化,英文诗耿从各种格律诗、无韵诗到自由体诗,汉语诗歌从古诗、律诗、词曲到自由体诗(白话诗)逐步演化,其间有无数的尝试与革新,“音”、“形”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与规定,侧重不同。从个体的诗来讲,有的诗强调“形”,有的诗注重“音”,更多的侧重“义”(或“意”)。如果翻译诗歌时一味强调“三美”俱备,则难免有削足适履之弊。

1.“形”的翻译

诗之为诗,首先是在直观外形上,诗行和诗节昭然于目,使之有别于其他文体。因此,在翻译诗歌时,首先要尽量保留原诗的外观形式。英文十四行诗翻译成汉语时最好也是十四行,汉语的四行绝句翻译成英文四行为佳。有的译者,甚至是知名的译者,把汉语律诗翻译成英文散文形式,意象的再现和意境的传达都属上乘,此之谓“散文化译法”。但有人认为这充其量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他们不会把它看作诗”。其实,“散文化”也未尝不是一种对策,艺术品味是多样的,翻译家“人各有志”,有意义的艺术探索,都不宜完全否定。当然,反对意见也是可贵的一家之言,必须得到尊重。外贸翻译例如许渊冲认为“以诗体译诗好比把兰陵美酒换成了白兰地,虽然酒味不同,但多少还是酒;以散体译诗就好像把酒换成了白开水。”(许渊冲,1997: 167)有少数诗标新立异,诗行的排列脱出了常态,诗的视觉效果立意独特。翻译这样的诗,任何译者都不得不特别留意原诗的外形特征,尽力加以模仿。

2.韵律、节奏的翻

译诗歌的第二大特征莫过于韵律和节奏。一首诗能否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韵律和节奏,中外诗歌莫不如此。音韵和节奏还能传达一定的情感,即所谓“韵合情高”,这里的“合”指“契合于人情”、“契合于外景”。韩昌黎说:“宫音温和,难于耸听;商音凄厉,易以感人。”汉语诗歌平声没有升降,音较长,给人平和明快之感;上声舒缓,宜于表达清新的绵绵之情!去声劲厉,常用于表达激昂高亢的思想感情;人声沉郁而短促,清脆中有悠远,宜于表达或幽怨、或激越的思想感情。押韵方式不同也能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隔句押韵,韵位排列均勻得当,能表达较为舒缓的情感,宜于描写舒心宜人的场面;句句押同一韵,节奏比较急促,适合描写紧张欢快的。

3.意象的翻译

意象是诗歌最重要的组成元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理论。明代王廷相说:“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王昌龄在《诗格》中说,做诗要“搜求于象,心人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明代胡应膦在《诗薮》中说:“风雅之规,典则居要;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由此可见,意象的运用得当是作好一首诗的前提,也是诗歌审美的重要标准。―首诗一般蕴含不止一个意象,大多是叠加、并置、错位拼合的意象群或意象组合。谷歌推广电话美国诗人庞德(Ezra Pound,1885-1972)说,意象是“在一刹那同时呈现一个知性和感性的复合体”。一首诗中的意象不可能是简单拼凑、相加所得,而是按照诗人特定的情感思路进行排列,组合成审美复合体。因此,诗歌翻译的重点应是意象的翻译。不翻译原诗中的意象,就很难再现原文的情感体验,难以实现原诗的审美效果。翻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庞德的"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如果不翻译其中的意象,那就不知还有什么可以翻译的了!

然而,意象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在英汉民族中有时却大相径庭。“月光”给东西方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汉语古典诗歌中的“鸳鸯”、“凤凰”、“梧桐”等爱情的象征,在说英语的民族看来未必有这样的寓意;英语诗歌中的“西风”、“云雀”、“水仙”给本民族人民所带来的感受,与中国人心中的感受肯定不同。那么,在翮译诗歌时,为了使译诗读者有与

原诗读者相同的感受,是否要对意象“归化”,把west wind“东风”呢?很难一概而论,尤其是译诗,忌一概而论。原因之一是译诗的欣赏者难以一概而论。大体而言,有追求原汁原味者,有热衷新词新意者,更有兼而有之者(如当代英美读者的艺术品味显然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汉学家〉;原因之二是译诗者本人就有个性化“翻译审美价值标准”,译作在他的审美运筹下,自有其个性化特色(如许渊冲的译作〉;其三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元素跨文化转换的“可译性”不能一概而论。这个问题请参阅本书中有关文化翻译的对策论章节(见本书第四部分)。2.4意境的翻译“意境”作为中国文艺美学概念,源远流长。早在唐朝,王昌龄在其《诗格》中就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当然,他的“意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不同。当今的“意境”近似于这三境的综合体。到了淸末,意境论有了很大的发展。王国维可谓意境论的集成者。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为最上。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自有名词。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在《宋元戏曲考》中,他指出:“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可见,他把“意境”与“境界”作为同一概念提出。此后“意境”常与“境界”并用。朱光潜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朱光潜,1984:45—55)现代学人也认为:“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袁行霈,1998:54)简而言之,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所产生艺术效果。也可以说意境是意象组合的综合效果,两者共生关系的特征。以上仅从“音”、“形”、“意象”、“意境”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英诗歌翻译的重点。谷歌推广费用不难看出,一般说来,英汉诗歌互译重点应在意象和意境的传递和再现上,这两方面才是诗歌的精髓所在。在具体方法上应注重意象的再现,以营造与原诗相似的意境,工于审美移情,出神入化于他者,体悟他者之心,方可传达他者之情。总之,凡事都有特性。有的诗重在形,纯以悦目;有的诗重在音,专以悦耳。就翻译而言,也就必须通变,变则通,通则达,这是译诗的一条通则。

开先诗翻译篇八
《古诗文翻译》

26、农妇与鹜

注释

1.于河边拾薪 薪:柴火;2.熟视之 熟视:仔细看;3.妇就之 就:靠近;

4.妇奉之归 奉:通“捧”,捧着;5.治之旬日 旬日:十天 6 .频频颔之 颔:名词作动词,点头;7.妇不忍市之 市:卖;8.得雏成群。雏: 雏(chú)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鸡、~燕;9.鹜:(wu,第四声)野鸭子。 10.盖:原来。11.治:治疗。

译文

从前安徽南部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捡柴时,隐隐约约(不经意间)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呻吟声),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伤口痊愈,(野鸭)临去之时,频频向农妇点头,好像是在感谢。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到集市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原来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27、 闵子骞

译文: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28、义士赵良

译文

赵良,是河北一带的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到哭声,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看见一个女孩蓬松着头发,脏着脸 ,非常哀伤。赵良问她怎么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负侮辱。赵良愤怒地控制不住,径直到了那个村庄,寻找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侮辱没有过错的女孩?”一个恶少虎视眈眈地说:“关你什么事?”赵良瞪大眼睛骂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兽。”还没等恶少拔出剑来,赵良的锋利的刀刃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立刻倒地了。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赵良割下恶少的耳朵以警戒众人,并警告他不能再为非作歹了!

29、陈谏议教子

注释

1.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2.驭:驾驭马匹。3.蹄:名词活用动词,踢。

4.啮:咬。5.仆:仆人,指养马的仆人。6.因:于是。7.遽:急忙。8.安:怎么,哪里。9.贾(gu)人:商人。10.直:通“值”,价值。11.诘:责问。12.贵臣:

朝廷中的重臣。13.制:制服。14.蹄:踢。15.彼:那。16.厩:马棚。17.曰:说,回答。18.汝:你。19.售:卖。20.戒:通“诫”,告诫。21.劣:烈性的 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30、欧阳修苦学

注释: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3孤:幼年丧父。这里作动词用,意思为孤儿。4资:财物,钱财。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6 荻(dí):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7以:用,用来8书:写。9就:靠近10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称作一闾。11士人家:读书人家12或:有时。13因: 趁机。14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是,指代读书。15务:致力于,从事。16文字:文章17为:成为......

译文:

欧阳修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用这个方法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没抄完,就已经能背诵下来了。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学习。他从小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31、刘备托孤

译文:

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对待父亲。

32、宋太宗学书

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做皇帝时期2 . 听政:处理政务3. 内侍:此指太监4.规:勉励5.益:得益6.者:„„的人7. 法:方法,窍门8. 余:余暇时间9.留心:注意,注重10. 数:几次11.刻意:专心12 善:好13 临:临摹14 或:有人15 绝:极16 遽:匆忙,马上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深得他的精髓,在翰林苑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书法

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说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又拿了写的书法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他写得)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勉励他的得益。

33、范仲淹摆宴

译文

范仲淹治理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急迫地派人去询问,得知是寄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送给丧家送葬之物都还没有备齐。范仲淹露出失意的样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34、任末好学勤记

注释:

1、任末:东汉新繁人,字叔本,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2、常师:固定的老师。3、笈:书箱。负笈:背着书箱。4、不远:不怕路途遥远。5、而:若,如果。6、庵:小草屋。7、刻:挤、榨。8、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9、缚:绑。10、蒿:蒿草。11、题:写。12、门徒:此指学生。13、净衣:干净的衣服。14、易:更换。15、终:死去。16、夫:(fú)句首语助词,无义。17、或:有时。18、悦:敬佩。19、每:常常20、则:那么21、会意:体会

编辑本段译文:

任末十四岁,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与险阻(去寻师)。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怎么可以成功呢?”有时他在竹林树林附近,编扎茅草成为小屋,削荆条作为笔,刻出树汁作为墨;晚上在月亮星光下读书,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看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裳上,用来记录那些体会。学生们羡慕他勤奋学习,轮流把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以便看到他写的心得)。(任末)只读儒家圣人的著作。(他)临死时告诫说:“一个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他还活在人们的心里;不肯学习的人即使活着,也不过是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为的人)罢了。”

35、黄仙裳济友

注释

1 囊: 口袋2 但: 只3 固:坚持4 是日: 这天5 周旋:交往6干:求7亟:急用8守:太守9去:离开10泰州:古地名,今江苏泰州市11 落职:免官12汝宁:古地名,今河南汝南县13 金:银子14 廉:清廉15 寓:住处16 语:对„„说

译文

泰州太守田雪龛为官清廉,黄仙裳与他交往的时候,一点也不牟(móu)取私人利益。后来田雪龛被免官,没有钱回不了家。黄仙裳正从河南汝南回家,口袋中只有二十两银子。于是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分出一半(银子)送给(田雪龛)。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里,由于我家里急需要钱,就不能把钱分给田雪龛了。”

36、何梅谷化妻

注释

(1)鄱阳: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2)士人:读书人。(3)垂:将近。

(4)夕:黄昏。(5)之:代词,指何梅谷之妻每天念的“观音菩萨”这件事。

(6)贻:招致。(7)辍:停止。(8)聒噪:吵闹。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9)徐:慢慢地(10)安得:怎么(11)悟:领悟(12)以:凭借 译文

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近年老了,喜欢念经,从早上到黄昏,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儒学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番五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何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喊上百遍,怎么能不对你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37、唐临为官

注释

1、会:适逢(正赶上)2、白:禀告 3、逸:逃跑4、悉:都5、丞:县令的属官6、稼穑:田间劳作7、毕:结束8、系:拘囚9、为:做10、皆:都11、耕:耕作12、活:使„„活下来13、由是:从此14、许:允许15、万泉:古县名16、明公:对县令的尊称17、党:抵挡

译文

唐临是万泉县令的下属官员。县监狱里关押着数十个囚犯,都是因为没按时缴纳赋税而被关押的。适逢暮春时节的季节,雨水及时,正是耕种的好时候。唐临禀报县令:“囚犯也有妻子孩子,不劳作怎么让他们生活,请把他们放出来(一段时间)。”县令害怕他们被放出后逃跑,不准许(放出囚徒)。唐临说:“大人如果有所怀疑,我一个人承担全部责任。”(于是)县令因此请假回乡。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春种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去。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到春种结束时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了。唐临就从此出名了。

38、徐有功秉公执法

注释

1.皇甫文备;复姓皇甫。2.武后:指武则天。3.徐大理:指徐有功。武则天时为大理寺司刑少卿、司刑卿,故称徐大理。4.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5.论狱:判决案件。6.无何:没多久。7.为:被。8.宽:宽恕。9.或:有人。10.反:反而。11.出:解除。12.安可:怎么可以。13.出:同“黜”,罢官,革除职务14.曩:以往,过去,从前。

译文

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跟徐有功讨论案件,诬蔑徐有功与叛逆分子勾结,呈报皇上他的罪状,武则天特赦了他。不久,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从宽处理他,有的人说:“他早先要陷害你致你于死地,如今你反而要

使他解除罪行,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私仇,我是坚持执法公正的人,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仇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呢?”

39、陈寔与“梁上君子”

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盗贼绝迹。

40、蒲松龄博采

注释

1 志:记述2 苦茗:浓茶。3 陈:铺设。4 粉饰:指文字上的加工润色。5 具:准备6 方:才7 置:放置8 畔:边,旁边

译文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瓷缸,里面储藏着浓茶,准备一包烟,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说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41、少年治县

译文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齐君说:“怎么看得出?”追赶的人说:“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亲带儿子,哥哥带弟弟,以自己家的兵器战斗,于是打败了魏国军队。

42、智犬破案

注释

1.去:距离。2.许:附近。3.刹( chà):寺庙。4.颇:很。5.盗:古代盗是小偷,贼是强盗。6.逾:翻。7.觉:醒来。8.遂:于是,就。9.越:抢劫。10.亡:逃亡。11.诣:到。12.从:跟从,跟随 。13.肆:店铺。14.怪:对···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2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