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歌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今日歌翻译篇一
《《今日歌》、《昨日歌》、《明日歌》》

《今日歌》、《昨日歌》、《明日歌》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昨日歌

徐传德

昨日兮昨日,

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

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汩汩流,

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

莫待明朝悔今朝。

【译文】:嘴里总是在说着昨天的成功事迹,但是昨天又在哪呢?昨天能成功,现在为什么不做点同样成功的事情?现在你的不切实际的回忆昨天往事,而你现在无为浪费的时间终究会变成你未来日子里的昨天。早知道当初你的成功事迹会让你像现在这样无所事事,那么你的昨日还不如作点平平淡淡的事呢!多作点平常的小事吧,也比只有一天光辉历史要强。别把昨天当今天,昨天只能成为过去。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译文】:一天又一天, 时间是这样的少, 今天又没有作为, 这些事什么时候能做好! 人的一生能有几天,今天没有作为真是值得可惜! 假如说姑且放到明天做, 明天又有明天的事做. 和你说起今日诗,是为了让你从今天开始努力!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去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译文】 (1)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2)明日又是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虚度年华,永远一事无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明日不是无穷无尽的,而人也会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今日歌翻译篇二
《《学记》翻译》

提问者采纳

2009-06-26 18:46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 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布封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 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 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陈师道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岁去弦吐箭。 --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

***********************************************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

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学记》翻译

《学 记》

1.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 文】

启发思虑而求合乎法则,招求善良的人,(这二件事)能取得小名声,但还不能感动众人。亲近贤良的人,关怀疏远的人,能感动众人,但还不能教化整个的人民。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移风易俗,那一定要从学习上入手!

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帝王建设国家和统治人民,都是把教育和学习放在首位。《兑命》说:“应该想到有始有终地经常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虽然有鱼肉等美好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就不明白它的美妙。因此,学习过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行不够,教过人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还有未通达的地方。知道自己的学行不够,这以后就能自我反省而更多地去学习。知道自己的学识还有未通达的地方,这以后就能自强不息地求进步。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增长的。《兑命》说:“教人学习,能收到相当于自己学习的一半效果。” 大概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2.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 文】

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国都办学有“学”。每年入学一次,隔一年考试一次。学习了一年,就考察他经文句读的能力辨别他的志向所趋。学习了三年,就考察他是否专心致志于学业,亲爱同学乐和群众。学习了五年,就考察他是否广博地学习,亲敬师长。学习了七年,就考察他能否讨论学问上的深奥道理和选择朋友;这已可称为“小成”。学习了九年,就能闻一知十,触类贯通,临事独立判断而不惑,不再违背师道;这可以称为“大成”。这样以后才能教化人民,移风易俗,附近的人心悦诚服,而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路。古书上说:“蚂蚁时时都在学习衔泥,(然后能垒成大窝。)”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3.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

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译 文】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就让负责的人穿戴皮制弁帽的朝服,让他用蘋藻一类菜蔬来祭祀先圣先师,向学生表示对于道术的尊重。学习并歌唱《诗?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反映君臣宴乐和相互慰劳的诗歌,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以作官各自勉励。入学时要击鼓召集学生,并打开箱箧,(拿出书籍做功课,)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恭顺自己的学业。用夏、楚两种木条做的鞭棒,(是老师用来打罚不上进的学生的,使他们有所畏惧,)收得整肃的威仪。夏天还没有禘祭以前,天子就不到学校去视察考查,使学生能够优游宽缓地去用心学习。老师要时常静观默察,不必多说话,使学生在内心自觉地受到启发。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讲,不要乱发问,那是因为学习不能不一级一级地上升。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古书上说:“凡学习,学做官就先要学习办事,要做学问的就先要坚定志向。”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大学的教育,依照时序进行,(如春秋教学礼乐,冬夏教学诗、书等)而且一定要教正规的课业;退下来休息时还一定要在家中继续钻研。不学调琴的基本动作,就不能调好琴弦;不学广博的比喻,就不能很好地体悟诗意;不学冕服皮弁等各种服饰制度,就不能很好地行礼;不引起对于六艺的兴趣,也就不能乐意地学习,所以君子对于学习,是心里常怀抱学业,修习而不废弃学业,作事倦息时也在学习,闲暇游乐时亦在学习。这样,也就能巩固他的学业而且亲爱师长,喜欢他的朋友而且信守道义。因此即使离开了老师和同学,亦不会违背道义。《兑命》说:“敬重道义,恭顺学业,努力专心,精进不已,那末他修习的学业也就成功了。”大概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4.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译 文】

现在的教师,只是看着那本书上的文字吟诵,(自己并不深通里面的精义;)而提出很多难题,又只讲些名物制度,(而不是推究义理根本;)求躁进而不顾及学生能否安然接受,教学生不竭尽自己的忠诚,又不量度学生材性的高下。他施行的一套是悖谬的,他要求的那些也是不合理的。这样,学生就学得幽隐难明,以至于痛恨他们的老师;苦于学习的艰难,而不知道学习的好处;即使结束了他的学业,也一定会很快地忘掉。教育之所以不成功,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

5.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译 文】

大学的教育方法:在错误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制止,这叫做“豫”(预防;)正当他可以教育时教育他,这叫做“时”(适时;)不超过节度等次去施教,这叫做“逊”(顺序;)互相观察并且学习对方的长处,这叫做“摩”(观摩。)这四种方法,就是教育兴盛成功的方法。

错误发生了然后才加以制止,就会抵触而起不到作用。适当的学习时光已过去然后才学习,就会再勤苦用功也难有成就。杂乱地施教而不按节度等次,就会弄坏搞乱教育的条理而不能教学好。单独学习而

没有朋友,就会孤陋寡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就会违背老师的教诲。沉湎在放荡游乐中,就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教育所以废弃的根由。

君子既已知道了教育兴盛成功的方法,又知道了教育所以废弃的根由,这以后就可以做人家的老师了。所以君子的教育是晓喻学生,是引导而不强迫,激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包办到底。引导而不强迫,师生关系就亲近融洽;激励而不压抑,学生就感到轻松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到底,学生就会自己去深思。能够做到关系亲近融洽、学习轻松容易、学生深入思考,这就可以称为善于晓喻学生了。

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译 文】

学生有四种过失,老师必定要知道。一般人在学习的时候,有的过失在于贪多,有的过失在于求少,有的过失在于看得太容易,有的过失在于半途而废。这四种过失,思想情况是不同的;要了解不同的思想情况,这以后才能去补救他们的过失。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好的地方,补救他们的过失。善于歌唱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动听的歌声;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远大的志向。他的语言简洁而使人明白,含蓄而使人受益,譬喻虽少而能使人知晓,这样就可以说是能使人继承他的意志了。

君子知道做学问的难易,也知道学问上的是非,然后才能用广博的知识使人晓喻;能用广博的知识使人晓喻,然后才能做人家的老师;能够做人家的老师,然后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然后才能做国君。所以老师是教人学习做国君的。因此,选择老师就不可以不慎重。古书上说:“三王、四代对选择老师都慎重。”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7.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译 文】

大凡求学的道理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他讲授的道才会被尊重;讲授的道被尊重,然后民众才知道崇尚学习。因此君主不把自己的臣子再当臣子对待时,是在两种情况之下:当臣子装扮作受祭的“尸”时,就不把他当臣子看待;当臣子做为老师时,也就不把他当臣子看待。大学的礼节,老师即使是被召见到天子那儿讲授,也不朝北处在臣位,这是表示尊敬老师。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闲适,但自己比别人能得到加倍的成绩,又从而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勤,但自己比别人只得到一半的成绩,又从而归怨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就像砍削坚硬的木头,先从较容易砍的部位下手,然后再着手于较难的结节部位,等到时间一长,木头自然脱落砍开。不善于发问的人却与此相反。善于对待发问的人就像撞钟一样,撞得轻就响得小,撞得重就响得大,要等到撞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才会余韵悠扬而尽。不善于对待发问的人是与此相反的。这些都是使学业有进步的方法。

今日歌翻译篇三
《三日歌》

明 日 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明天又明天,明天何等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那么势必虚度光阴,一切事情就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迅速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瞬息坠落。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明天?请您听取我的《明日歌》。(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今 日 诗

[明·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昨 日 诗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东流,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三 日 歌 的 启 示

《明日歌》《今日歌》《昨日歌》是不同作者作于不同时代的三首诗。《明日歌》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自问世以来,不知给多少人以警醒和启迪。它告诉人们:明日未到,还是未知数。虽然制订明日的计划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行动的起点放在“明日”,因为“明日”仅具有相对意义。如果非要等到“明日”才开始,只能是生活在希望之中,而“春去秋来老将至”,至死“万事成蹉跎”。

明代人文嘉的《今日歌》进一步说明了今日之重要。李大钊指出:“你能够把握的就是今天”。昨天已成历史,明天尚不确实,只有今日,才是属于自己的:昨日若有不足,今日尚可弥补;明日有何目标,今日也可谋划。“姑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董必武同志的告诫,更为我们指明了“赶快做”的方向。

《昨日歌》告诉我们昨天已成历史,无论成功失败,都不可改变了。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总结经验,以供今日借鉴。这样,即使是教训,也能成为今日以至明日的财富,昨日照样没有白过。如果一味懊恼昨日无为,又忘了今日应为,那明日又要懊恼今日。如此反复,就会在对昨日的懊恼中白了少年头。

简言之:“三日歌”告诉我们:不可今日悔昨日;不要今日待明日;成事立业在今日。

今日歌翻译篇四
《昨日歌》

昨日歌

昨日兮昨日,

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

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

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

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

莫待明朝悔今朝

【译文】:

嘴里总是在说着昨天的成功事迹,但是昨天又在哪呢?昨天能成功,现在为什么不做点同样成功

的事情?现在你的不切实际的回忆昨天往事,而你现在无为浪费的时间终究会变成你未来日子里

的昨天。早知道当初你的成功事迹会让你像现在这样无所事事,那么你的昨日还不如作点平平淡

淡的事呢!多作点平常的小事吧,也比只有一天光辉历史要强。别把昨天当今天,昨天只能成为

过去。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

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译文】:

一天又一天, 时间是这样的少, 今天又没有作为, 这些事什么时候能做好! 人的一生能有几天,

今天没有作为真是值得可惜! 假如说姑且放到明天做, 明天又有明天的事做. 和你说起今日诗,

是为了让你从今天开始努力!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去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译文】

(1)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

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

。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2)明日又是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虚度年华,永远一事无

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明日不是无穷无尽的,而人也会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

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

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今日歌翻译篇五
《劝学导学案》

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导学案

时间:9月2日 编号:001 主备:孙远景

劝学(1)教师版

学习目标:

1. 通过课文第一节的学习,理解坚持学习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理解荀况的观点,体会借用比喻说理的好处,争取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初步了解古文的语法特征之一-省略,在自己翻译中补充完整。学习实词“就”“劝”的意义和用

学习重点:

诵读第一段,在理解文章构成的基础上翻译出来。

学习导引

一、请读下面一段古文,说说大致意思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

①匡衡:西汉经学家 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④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⑥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⑦与:给。 ⑧佣作:被雇佣劳作。 ⑨偿:值,指报酬(回报)。 ⑩怪:感到奇怪。 ⑾遍:尽 ⑿遂:最终 ⒀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个故事就是典故_凿壁偷光(成语)的来历。另有什么感想,可以写在随笔本上。

二、荀况及《荀子》

1.关于荀况,你知道多少?参看必修一第35页。

荀况是继孟子之后的大儒学家,他主张性恶论。他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有几句名言,《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修身》“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他的弟子中有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过去荀孟并提,韩愈开始扬孟抑荀,称《孟子》“醇乎醇者也”,《荀子》则“大醇而小疵”也。

2.《荀子》

通才之文,博大精深,非语录体或对话体,实乃专题论文;学者之文,严谨周详,论说文的典范;长者之文,老练淳厚,不像《孟子》那样高谈阔论,滔滔雄辩。少寓言而多比喻。

三、自主学习

1.诵读文章第一段,找找感觉。

2.参看注释,揣摩意思。

3.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劝学 劝勉 ⑵金就砺则利 接近、靠近 ⑶輮使之然也 这样 ...

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检验 或叁,多次 ⑸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从”,后一“比” ...

4.请翻译: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成语的意思是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6.思考:本节荀子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学不可以已

在自主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忙解决的?

四、合作探讨

1.翻译“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看看注释第⑧,你认为为什么不写成“虽有暴槁”?

2.“学不可以已”明明是荀子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他要说“君子曰”?

3.“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怎么会和“学不可已”联系在一起?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的比喻是从哪个方面说“学不可以已”,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五、练习提升

1.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就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在原文第一段的后面还有一段文字,你能自己或和同学一起翻译出来吗?试试看。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六、学习总结

1.本课的收获

2.尚存疑问

3.自愿阅读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今日歌翻译篇六
《语文课件-孙权劝学》

今日歌翻译篇七
《孙权劝学》

今日歌翻译篇八
《孙权劝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3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