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董颖赏析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江上董颖赏析篇一
《诗歌鉴赏江上 董颖》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作品注释: 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作品鉴赏 全诗由江上景写到心中情,虽然传递了诗人一缕轻愁,但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并不陷于颓丧,表现出诗人阔大开朗的精神气质。 “镜天飞雪一双鸥”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摩挲数尺沙边柳”,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对柳树长大的期盼和等待. 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而诗人期待枝条成荫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待汝成阴系钓舟”一句可谓石破天惊,神来之笔,出人意表。千百年来,诗人们的笔下,“柳”总与“别”相关,诗人在这里却不落窠臼,另翻新意,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运思既妙,立意也高,字面上并不曾诉说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而读者却能心领神会,这就比明白道出显得更动人、更隽永。著一“系”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作者简介 董颖 (生卒年不详)字仲达,德兴人。根据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六的记载,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跟韩驹、徐俯、汪藻等人往来,有《霜杰集》。这部诗集看来在当时颇为传诵,后来全部遗失,这首《江上》是保存在南宋人陈起所编《前贤小集拾遗》卷四里的。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董颖还值得注意,因为他留下来十首叙述西施事迹的“道宫薄媚”词,衔接连贯,成为一套,是词正在蜕变为曲的极少数例子之一.

江上董颖赏析篇二
《诗歌鉴赏题》

诗词鉴赏

高二18班 朱蓓蓓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乡台 范成大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注: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作者由静江府(今广西桂林)调任四川制置使、成都知府。

成都北面有望乡台。此诗作于入川赴任之时。这里用它为题,不一定实指其地。

(1)本诗是怎样以“望”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什么感情?请简要

赏析。

(1)本诗围绕一个“望”字,写了过去、当前、未来三种情景。首句概括过去几个月的艰

难行程,可以是“回望”过去的艰难行程;第二句写“行人”(诗人自己)立马山头,缓辔

踟蹰的场面,含蓄表现诗人当时油然而生的特殊感触,可以说是“怅望”;最后两句直抒胸

臆,申述自己立马踟蹰的缘由,可以说是“遥望”,意味深长。

(2)蕴含了作者思念故乡之情。这两句描述的情景是:诗人即将进入蜀川,再无崎岖之苦,

但四周的高山,更加阻隔了与故乡的通路,连登高以望东吴(作者故乡苏州)之处也没有了,

这就把思乡之情更加深化了;蜀川,指四川盆地,用“平似掌”来比喻,形象而贴切。诗人

面对展现于眼前的蜀川,应是心情开朗,但到了川中,离乡越远,乡思越切,这种相反的心

情,构成了此诗深婉而不低沉、萦回而不失开阔的基调,准确表现作者的感受。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答:

(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

答: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手法”2分,“品格”2分)

(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2分。“氛围”1分,“心情”1分)

(3) 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

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

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

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

(2)有评论家认为后两句“不落众人窠臼,另翻新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1)(4分)写天空飞翔的鸥鸟,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

图(要点:“生意”或“动静”,2分);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

然纸上(要点:“孤单”或“孤寂”,2分)。

(2)(3分)前人写柳,折柳赠别,咏柳赋别,总与“别”相关,本诗写柳表达“留”之意,与

“不别”联系在一起;借柳系舟的意象,通过企盼将来安定、舒适生活,表达现在羁旅孤客

之怨思离情。(要点:分析出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或漂泊之意,1分;分析出一种“新意”2

分)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

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

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冢,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

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

情感。

(评分标准:关于“初春自然之景”的分析 1分,分析“笑”的情感 1分;结合清明是扫墓时节进行分析 1分,分析“愁”的情感 1分。)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五.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

(1)诗中是怎样写梅的?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分)

答:

(1)梅言志。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苦闷寂寞之意。

(2) “寒”。(1分)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1分)表达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2分)“惊”或“客”,分析正确,表达情感正确也得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

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东城区一模:

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①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曾几何时也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②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3分)

③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5分)

①、C(2分)都说要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不想动的人。

②(3分)“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1分)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殆尽,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2分)

③(5分)“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1分)不是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吧,可也没见得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2分)“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作宦者。(2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栖栖”既记述了黄莺被困笼中之事,又描绘了黄莺惶惶不安之态。

B.颔联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黄莺的美好愿望,“无计”一句则揭示了它焦躁的缘由。

C.“缄”字写出了黄莺的无助悲哀,满腹怨恨却欲言不得。

D.作者咏物言志,将自己孤苦无依的痛楚寄寓在了笼中孤莺的身上。

②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③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① D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③“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分。要点“长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

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①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①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边塞诗大都以感情慷慨、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1)诗眼是“静”,(1分)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

(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作者热情赞颂美好的和平,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4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2)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①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②“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 “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江上董颖赏析篇三
《2010年诗歌鉴赏题模拟题汇编》

诗歌鉴赏题汇编

1.(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 ,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2)分别简析“万里”、“时时”、“夜久”这三个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 (1)主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2)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之感。 “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思是“常常”“屡屡”,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

2.(2010江苏省兴化市安丰中学高三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

(2)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3.(湖北石首博雅高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高三测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

⑴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请予以说明。

⑵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

答案 ⑴“天下”两字囊括宇宙。“尚”字言庙堂威势逼人,言其生前叱咤风云。首联高唱入云,境界雄阔绝伦。概写感受,用事无迹,不实写庙而虚写庙 ⑵全诗借古喻今,以警后人,阐明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颈联是转折,得相开国创下基业,而得儿不肖,不能效法先人贤德而愚昧误国,正反对比明显。

4.(山西灵丘一中2010届高三模拟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 太 行①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答案 (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2分)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2分)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壮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2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

5.(贵州省兴义市清华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必然若失。(1分)

(2)“春江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

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

(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链码跟踪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

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6.(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7.(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注】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病”字,也有选本写作“疾”字。请你谈谈“病”字用得更佳的理由。

(2)诗中描写的景色有何特点?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拟人。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而“疾”字则仅能传达雨大雨急的特点,与诗境不合。

(2)这首诗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 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

8.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

答案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9.(江苏省泰兴市2010届高三开学初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泊江州陶 安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注】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1分)“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1分)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1分)

(2)运用典故。(1分)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1分)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1分)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2分)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2分)

10.(四川广安市高2010级2009-2010年度两县一市一区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 上

董 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辈数尺沙迫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京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1)诗歌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比喻和动静结合。诗人站在江边,看青苍色的江水浩渺无边,视野尽头,水天相接,那秋色也一样的浩瀚无际;晴空无云,澄洁明净,犹如一面平展的镜子;

(2)诗人面对这空阔水天,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不由自主地把江边的无知细柳当成了倾诉对象,等你长大长高的时侯,希望能够把小船系在你身上,悠闲自得地在你浓密的绿荫下垂钓,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里,继续为生计奔波。借埋怨柳树太小、太细而无法系舟、垂钓,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11.(河南省郑州47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无端更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不能。因为。①“霜”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客居并州的时间,而且表现出诗人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②“霜”、

“阳”、“乡”押韵,音韵流转、乐感优美。

(2)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诗人非但不能回故乡咸阳,反而又要漂泊他乡,“无端更渡”表现了诗人饱

受颠沛流离,伤心、无奈之情。

12.(湖南省衡阳八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答案 (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

被贬的失意。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13.(四川省南充高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边一首宋诗,完成后边题目。

午 枕 宋•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案 (1)①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②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

(2)①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②采用了对比和反衬,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③“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④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

14.(河南省焦作十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江上董颖赏析篇四
《鉴赏诗歌形象》

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形象(1)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南曲

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注】赛江神:民间迎神赛会。掷金钱:以钱币占卜。

(1).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 请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心理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水仙花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宋 刘邦直 宋 黄庭坚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①为骨玉为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 淡扫蛾眉篸②一枝。 暗香已压酴醿③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水沉:沉香木。②篸:同“簪”。③酴醿(túmí):花名,色白味香。

(1)这两首诗突出表现了水仙花的哪两个共同特征?(2分)

(2)这两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旬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4分)

(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黄几复:与黄庭坚少年交游,当时在南方做官。

治病不蕲三折肱,蕲,通”祈”,求。此句称赞黄几复不从官场世故中谋求升官发财。

(1)这首诗的颔联(第二联)包含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境况?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6分)

禾 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的景象。 (2分)

2、 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早秋①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3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1353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攻克高邮等地,1355年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1356年朱元璋的军队攻下金陵。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有何作用?(4分)

(2)指出“宋玉悲”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①。

注:①却关:打开门闩。

⑴ 作者用“ ”和“ ”两个字(用原文回答),塑造了一个的儿童形象。(4分)

⑵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萎萎芳草忆王孙①,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①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4分)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4分)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①一个深情思念深刻挂念着心上人的年轻女子形象。(2分)

②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1分“偶向”“还随”句中的举止表现其心不在焉、精神恍惚的神情,皆因思念远人而心烦意乱2分;接着“暗掷金钱”,牵挂远人又怕人取笑,只好悄悄进行,逼真而细腻的写出了女子的挂念之情、羞涩之态,极富生活情趣。2分

二.(7分)

(1)晶莹澄澈,幽香弥漫。(第1点如答“清雅高洁”类也可)(2分)

(2)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寒香寂寞”“仙风道骨”“淡扫蛾眉”勾勒了水仙花的动人情态。②第二首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表现水仙花的晶莹澄澈之美;再将水仙花与酴醿、寒梅对比,突出水仙花的幽香。(5分,第1点2分,第2点3分)

三、(1)梅花。(2分)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2分)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1分)进行对比(1分)。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2分)

四、(1)(4分)“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1分)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1分)“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1分)突出了作者一。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1分)

(2)(4分)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2分)“忍听”,即“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情。(2分)

五、(1)对偶、对比、借代(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上句追忆了当年相聚的欢乐,下句描写了友人久别的凄凉。(2分)

(2)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关切)与赞颂之情(.1分)。

六、1、丰收(2分)

2、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4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七、(1)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②点明江上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2)①身世飘零之若。②光阴蹉跎之叹。③穷途落魄,功业无成之伤感。④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患。⑤借景抒情或者用典。

八、⑴“疑”“急”,塑造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也可参考“好奇、急切、兴奋”等。)

⑵流露出了诗人悠闲自得、恬静闲适的思想情趣。(提示:“不系船”的无心;钓鱼湾的恬静;春风“吹”的生气盎然。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风景画:村庄、柴门、小船、儿童„„静中有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感受到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九、1.(4分)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2.(4分)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十、⑴“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鉴赏诗歌形象(2)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江上董颖赏析篇五
《诗歌鉴赏——形象分析》

诗歌鉴赏——形象分析

【自己琢磨】

【】相互切磋

一.真题回顾。

1. (2012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2. (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 (2009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4.(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5. (2013-2014淮安一模)

晓望

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3分)

(1)秋季;(1分)清朗的天空、飘落的木叶。(2分)

三.逐项突破。

(一)人物形象类

1. (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注]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9.(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 (2013重庆卷)

①鹧鸪天酬孝峙

[清]钱继章

②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

③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⑴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⑴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4分)

[注] 3.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①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张 镃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②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②小台:小楼。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

4.

灞上独居(节选) 马 戴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杂 诗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游子的形象。

5.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二)景物形象类

1.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

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2.

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1)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三)事物形象类

1.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3.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4.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江上董颖赏析篇六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一、如何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1.从题目认识对象

诗歌题目多种多样,题目不同,内容的范畴也不同。

如:(1)登临之作 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怀古之作 多借古喻今,抒发个人进退的思考;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叙事之作 多借抒情;如白居易《观刈麦》,诗人叙写观刈麦的所见,抒发某种感受。这一层意思。要在一接触到题目时就明白,待读完诗作,就明确了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就抓住了诗歌的主旨。

(4)咏物之作 多托物言志;如陆游的《梅花》

(5)送别之作 多抒发“黯然消魂”、“旷达刚健”的情感。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从字面读出感觉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答:用“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3.从注释破解难点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9.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王诗阐述了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的哲理。(2分)董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2分)

4.从作者了解背景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托物言志,词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

5.从用典找到根据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分析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

讲解:马援,东汉光武帝时期被封为“伏波将军”。晚年仍镇守西北边陲,光武帝体恤其年迈体弱,

屡次下诏让他回京城养老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耶?” 东汉班超,汉武帝时被封为定远侯。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年,上疏朝廷,奏疏中有“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之语。

战国时代,晋国大败秦国,使其全军覆没,只轮不归的典故。

据《 旧唐书 · 薛仁贵传 》记载:大将军薛仁贵曾带兵抗击突厥于天山,发三箭射杀敌军为首三人,余众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6.从题干得到启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7.从首联找到特点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确定全诗的基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景,叙事集中在尾联。

8.从尾句参透主旨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这首诗体现了将士们怎样一种情感,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答: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从“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可看出。

结尾方式:或以景结句 或以情结句 或以理结句 或以问结句

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比喻品德的洁白无瑕。这里是诗人表达心志,说自己在仕途中不会同流合污。

9.从意象把握情感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问: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子规鸟” :不如归去。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二、如何把握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A、诗中抒情主人公(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年龄。 ③注意细节。④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咏物诗)

分析方法1、抓住咏物诗的特点进行分析2、抓住所描写的事物的相关语言进行分析

特定内涵形象

冰雪—忠贞高尚 月亮—离愁别绪、思乡之情 折柳—惜别

蝉——品行高洁 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 莲——爱情

梧桐—凄凉悲伤 鸿雁—游子思亲、羁旅伤感 鹧鸪—离情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吕诗着重描写的是淡定从容,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3.景物形象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偏重写景的诗歌)

分析意境的答题模式: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用自己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三、如何把握诗歌语言?

1.品味关键词语·炼 字

炼字:指诗人刻意选择的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字

答题要点: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或分析其修辞技巧。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活用、修辞及其他表达技巧。)

步骤三:总结表达效果。(点出该字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诗 眼

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

解答要点:

答题时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必须结合全诗内容、意境和主旨,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

答题步骤:

步骤一:分析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分析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3.理解关键诗句

解答要点:解释手法、内容。如是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或者抓住其中的精炼传神的词语进行理解,或者抓住修辞手法进行理解;如是抒情句,就分辨清楚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抒情,再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2010年中考汇编

早 梅 唐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23、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23、“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4、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4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