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篇一
《2单元古诗文翻译》
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译文:傍晚时分,登楼东望,海天一色,一片苍茫。山的形态,水的姿态开阔悠长。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影在水中央。风吹古树发出如晴天之雨的声音。月光照在平整的沙地上,犹如夏夜的清霜。您能否到江楼之上来消除暑气呢?这里比您的茅舍要清凉一些。
昌言参加科举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开始读书。回想起在先父身边与一群孩子玩耍时,昌言从一旁取来枣子和栗子给我吃的情景。我们两家挨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十分亲密。昌言参加进士考试,日渐有了名声。我后来逐渐长大,也渐渐知道了读书,学习断句、对仗、声律,但还没有学成就停止了。昌言听说我停止了学业,虽然不说,但细究他的心思应是感到遗憾的。后来的十几年,昌言考中进士获得第四名,
在四方作官,彼此间没有了联系。我日渐长大成熟,就感到后悔,面对挫折重新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到京都游学,在长安见到昌言,我们互相安慰,感到了人生的欢娱;我拿出自己写的文章十几篇,昌言看了十分高兴,说很好。我读书很晚,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心中十分自卑;等听到昌言的话,才感到非常高兴。 现在又过了十几年,我又来京师,而昌言已经当上了两制官,并替天子访问那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胡虏朝庭,树起了大旗,有几百车骑随从,送行的车子多达千辆,走出京都城门,意气勃发。我心里想,小时候在先父身旁看到昌言时,怎么会知道他能达到这样荣耀的程度?富贵不足为奇,对于昌言我独有一些感慨。男子汉一生不当大将,能担当使臣,在唇枪舌剑之中击败敌人,也就足够了。 从前彭任随从富公出使回来,对我说:“出了国境后,住宿在路边的驿站,听到数万披着铠甲的战马沿路驰过,剑槊相互碰撞,一整夜都不停止,随从惊恐失色,天亮之后,看到道路上的马蹄印,还禁不住胆战心惊。”凡是胡虏用来向中原炫耀的,大多是这一类;中原人看不明白,所以有人竟会因此而受到震骇而说不出话,被夷狄讥笑。唉!为什么会如此不用脑筋啊!从前奉春君出使冒顿,壮士和大马都隐藏起来,所以有了平城大捷。今天的匈奴,我知道他们是没有什么能力的。孟子说:“游说大人物,那就要轻视他。”更何况是面对夷狄呢!请允许我把这句话作为赠序送给你。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江南的当春二月,鲜艳的花朵开满枝头;远游江南,独在他乡,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在寒食佳节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并不单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雨中的寒食节,我投宿的客栈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篇二
《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2013.7)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震灾/赈灾 咯血/炮烙 蹊跷/独辟蹊径 ......
B.游弋/颐养 侪辈/跻身 轴承/垂直轴线 ......
C.纰漏/癖好 缧绁/泄密 薄荷/薄利多销 ......
*D.颈联/径自 会晤/梧桐 散失/散兵游勇 ......
【A.震、赈都读zhân,咯kǎ/炮烙跷qī/独辟蹊径xī;B.弋yì/颐yí,侪.luî,蹊...chái/跻承、垂直轴线zhïu;C.纰pī/癖pǐ,绁、泄都读xiâ,薄荷bî/薄利多销bï;.jī,轴....
D.颈jǐnɡ/径jìnɡ,晤wù/梧wú,散失sàn/散兵游勇sǎn】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建筑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审美对象,一旦出现,谁的眼睛也躲不了,必须年年看、天天看。..
这对很多市民来说构成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审美适应,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则构成一种顺向或逆.向的审美教育。结果,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水平便水涨船高,或泥沙俱下。 .........
A.出现 B.逆向 C.水涨船高 *D.泥沙俱下
【“泥沙俱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依据文意,应该改为“江河日下”或“变得不可收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中央在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
B.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
*C.《2013年全军军事训练指示》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强化打仗思想,增强危机意识。
D.“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A.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该把“在”调到“中央”前面;B.成分残缺,“成为”后面
加“的‘金桥’”;D.“这一点毋庸置疑”表意不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盼着吃上馒头,曾是北方农人撑持灵魂的精神支柱。在五谷中,唯有小麦历经了去岁和来年的秋、冬、春、夏四季。小麦经过______,______,方可完成它的生命旅程。它的生命元素里浸透过______,______。昔年,小麦向被北方农人视为高贵的象征。
①春水的浇灌,夏风的熏陶②秋雨的滋润,冬雪的覆盖③月的明丽,星的璀璨,日的辉煌④霜的清冽,露的晶莹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要与“经过”“浸透过”搭配;“生命旅程”依秋、冬、春、夏顺序;“生命元素”依出土前后、由内在而外在的顺序。】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
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
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
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
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
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
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几。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庄周云:“闻人足音跫然②而喜,而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乎!”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③也久矣,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故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注]①襢,同“禅”,传授。②跫(qiïng)然:形容脚步声。③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引申为谈笑。
【参考译文】
乾隆末年,桐城姚姬传先生姚鼐,善于写古文,仰慕、效仿他的同乡先辈方苞所作的文章,还向刘大櫆和他的伯父姚范学习写作道法。这三位先生已是学识渊博名望极高的儒者,而姚鼐先生研究文章道法更加精湛。历城的周永年为此说道:“天下的文章的精华,大概就在桐城吧!”因此学习的人大多归依桐城,号称“桐城派”,好比前代所称的江西诗派一样。
姚鼐先生晚年主讲钟山书院,列名弟子的,上元有管同、梅曾亮,桐城有方东树、姚莹。这四个人称做优秀弟子,各自把学习所得传授给学生朋友,所到之处衣钵相传,没有断绝。在桐城的,有戴钧衡,跟从方东树学习很久,更是刻苦用功超过众人,他自己觉得坚持本乡先辈贤人的学说,传授给后辈,在道义上不应该谦让。那些没有列入弟子名册而同时衷心敬服自许弟子的,有新城鲁仕骥,吴兴吴德旋。
从前,我曾经奇怪姚鼐先生在湖南主持科举考试,而出自他门下的我那些同乡士人,没听说跟从他把学习文章作为事业的。不久得知巴蜀的吴敏树,称扬述说姚鼐的学术,深深喜爱而不满足,而武陵的杨彝珍、善化的孙鼎臣、湘阴的郭嵩焘、溆浦的舒焘,也都认为姚氏是文人写作的正道,违背了这个还追求什么呢?最后得知还有湘潭的欧阳生。欧阳生,是我朋友欧阳兆熊的儿子,他跟从巴陵的吴君、湘阴的郭君学习为文之道,也师从新城的二陈。那些接触了同派学说而深受影响的人很多,他们志趣爱好所向,就是集中天下全部精美事物,也无法替代他们对桐城姚氏的仰慕。
在乾隆中期,海内的大儒奇士,崇尚宏大博杂,旁征博引,文风浮华;考证一个字,堆积几千字不能停止。另树旗号标志,叫做“汉学”,十分排斥宋代诸子的义理之说,认为不值得再保留。他们写的文章更加杂乱无章,不得要领。姚鼐先生独自排除各种议论,认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一定要以义理为实质,然后文辞才有所附丽,考据有所归依,一篇文章里面,只有这个特别要小心谨慎。当时孤立没人支持,传授了五六十年,近来的学士,逐渐诵读他的文章,接受他的学说。思想主张的废弃和兴旺,也各有时机,这大概就是命吧!
欧阳生名叫勋,字子和,在咸丰五年三月去世,年龄二十几岁。他的文章和诗篇,清新细密,喜欢酬答唱和,也不时有乱离的感慨。庄子说:“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何况是兄弟亲戚就在自己身边谈笑呢!”我没有听到桐城各位老先生的谈笑很久了,那么,看了欧阳生写的诗文,难道只像是听到脚步声而已?因此替他作了序,来弥补他父亲欧阳小岑的悲痛,也可以看出文章和世道的变化相关联,使后来的人能够查考审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门下著籍者 门下:指弟子 ..
B.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 服膺:衷心佩服 ..
*C.海内魁儒畸士 畸:畸形 .
D.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 摈:排斥 .
【畸:奇异。畸士,性格志趣异于俗人的异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善为古文辞 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 ..
B.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 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 ..
C.襢之后进 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也久矣 ..
*D.各以所得传授徒友 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 ..
【均是介词,把、将。A.为,动词,写;介词,对。B.其,语气副词,大概;代词,他的。
C.之,代词,代前面的“先正之法”;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姚鼎“学术成就高”的一组是( )(3分)
①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 ②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③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 ④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⑤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 ⑥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②说的是四位高第弟子;⑤说明当时姚鼎的观点无人相助。】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中对桐城派代表人物,特别是姚鼎,表现出崇敬之情,进一步肯定了姚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文学思想。
*B.作者曾经对湖南没有人学习姚鼎的文章感到奇怪,后来获知一些人喜欢并学习姚鼎,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欧阳勋。
C.文章虽然是为欧阳生文集作的序,但对该文集着笔不多,更多是介绍了姚鼎之后桐城派的衍演发展、流传分布和主要成员。
D.文章指出桐城派延绵而有生命力的原因,张扬了桐城派的思想,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颇有现实意义。
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4分)
(2)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3分)
(3)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3分) 【(1)就算集中天下精美的事物,也没有能替代桐城姚氏文章的。举:拿出,集中。美:精美的事物。易:交换,替代。“举”“美”“易”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研究(考证核实)一个字,堆砌几千个字还不能罢休。“考核”“累”“休”各1分。
(3)那么,看了欧阳生写的诗文,难道只像是听到脚步声而已?“为”、“直”、反问语气(句意)各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①寒食草青青。
[注]①杜陵:在京城长安附近,为诗人的故乡。
(1)诗歌各句之间的关系有“主宾”之说,“主”起支配作用。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句与其他各句之间的关系。(3分)
(2)“杜陵寒食草青青”为历来文人传诵之笔,试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色。(4分) 【(1)第三句为“主”句(,其他三句为宾句)。(1分)一、二两句,写出寒食禁火,更逢阴雨,独对春江听流莺,渲染了萧索气氛、孤独心境,引出并烘托第三句对诸弟的思念。(1分)最后一句由“想诸弟”而联想(想象)到故乡情境,为突出第三句诗人的思念之情服务。(1分)
(2)最后一句以景结情(1分,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亦可得分),寄思念于故园的寒食景色(1分),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1分),含蓄蕴藉,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1分)每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即可得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①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③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④______,谈笑间,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②廊腰缦回,檐牙高啄。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④羽扇纶巾/强虏(樯橹)灰飞烟灭。(每道横线全对给1分,错漏1字该横线即不给分。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美学、艺术与宗教
北京天坛象征天,颜色是蓝的,形状是圆的,人到了天坛祭天时,人感到天的至高无上,人在天坛下,只能翘首仰望,天显得高不可攀。祭天的仪式只能由皇帝主持,只有皇帝才能与天发生关系,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祭天。这是中国儒教的政教合一的一种表现。宗教利用艺术让人们接受宗教神学观点,通过图像说明宗教的真理。艺术作品以物质作为媒介、手段,表达宗教最高的理想。宗教用的媒介有声音、色调、线条、建筑材料、语言等,各种媒介表达人们的观念、祈求,也就是表达宗教所提倡的“意向”。
以音乐为例,各种宗教音乐不一样,基督教颂神诗与佛教的佛曲不一样,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都是表达对信仰对象赞叹、仰慕的感情,都表达一种要求得到外来强大力量拯救苦难的心情。宗教建筑的色调、线条也如此。大的宗教建筑,天幕的颜色都较庄重,摒弃华丽的颜色。寺庙建筑也是尽量的高大宏伟,使瞻仰者站在建筑物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从这不难看出,宗教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即宗教利用形象表达宗教的抽象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用有形来表达无形,以种种方式,通过视觉、听觉施以宗教建筑、音乐的刺激,引起敬慕之感。对神的崇拜,也就是对自己的缩小,一方面夸大崇拜对象,一方面缩小自己。不管什么宗教都要使人感到在神面前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不管什么宗教都要证明人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
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篇三
《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2013.7)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震灾/赈灾 咯血/炮烙 蹊跷/独辟蹊径 ......
B.游弋/颐养 侪辈/跻身 轴承/垂直轴线 ......
C.纰漏/癖好 缧绁/泄密 薄荷/薄利多销 ......
*D.颈联/径自 会晤/梧桐 散失/散兵游勇 ......
【A.震、赈都读zhân,咯kǎ/炮烙跷qī/独辟蹊径xī;B.弋yì/颐yí,侪.luî,蹊...chái/跻承、垂直轴线zhïu;C.纰pī/癖pǐ,绁、泄都读xiâ,薄荷bî/薄利多销bï;.jī,轴....
D.颈jǐnɡ/径jìnɡ,晤wù/梧wú,散失sàn/散兵游勇sǎn】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建筑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审美对象,一旦出现,谁的眼睛也躲不了,必须年年看、天天看。..
这对很多市民来说构成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审美适应,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则构成一种顺向或逆.向的审美教育。结果,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水平便水涨船高,或泥沙俱下。 .........
A.出现 B.逆向 C.水涨船高 *D.泥沙俱下
【“泥沙俱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依据文意,应该改为“江河日下”或“变得不可收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中央在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
B.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
*C.《2013年全军军事训练指示》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强化打仗思想,增强危机意识。
D.“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A.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该把“在”调到“中央”前面;B.成分残缺,“成为”后面
加“的‘金桥’”;D.“这一点毋庸置疑”表意不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盼着吃上馒头,曾是北方农人撑持灵魂的精神支柱。在五谷中,唯有小麦历经了去岁和来年的秋、冬、春、夏四季。小麦经过______,______,方可完成它的生命旅程。它的生命元素里浸透过______,______。昔年,小麦向被北方农人视为高贵的象征。
①春水的浇灌,夏风的熏陶②秋雨的滋润,冬雪的覆盖③月的明丽,星的璀璨,日的辉煌④霜的清冽,露的晶莹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要与“经过”“浸透过”搭配;“生命旅程”依秋、冬、春、夏顺序;“生命元素”依出土前后、由内在而外在的顺序。】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
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
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
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
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
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几。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庄周云:“闻人足音跫然②而喜,而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乎!”余之不闻桐城.
诸老之謦欬③也久矣,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故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注]①襢,同“禅”,传授。②跫(qiïng)然:形容脚步声。③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引申为谈笑。
【参考译文】
乾隆末年,桐城姚姬传先生姚鼐,善于写古文,仰慕、效仿他的同乡先辈方苞所作的文章,还向刘大櫆和他的伯父姚范学习写作道法。这三位先生已是学识渊博名望极高的儒者,而姚鼐先生研究文章道法更加精湛。历城的周永年为此说道:“天下的文章的精华,大概就在桐城吧!”因此学习的人大多归依桐城,号称“桐城派”,好比前代所称的江西诗派一样。
姚鼐先生晚年主讲钟山书院,列名弟子的,上元有管同、梅曾亮,桐城有方东树、姚莹。这四个人称做优秀弟子,各自把学习所得传授给学生朋友,所到之处衣钵相传,没有断绝。在桐城的,有戴钧衡,跟从方东树学习很久,更是刻苦用功超过众人,他自己觉得坚持本乡先辈贤人的学说,传授给后辈,在道义上不应该谦让。那些没有列入弟子名册而同时衷心敬服自许弟子的,有新城鲁仕骥,吴兴吴德旋。
从前,我曾经奇怪姚鼐先生在湖南主持科举考试,而出自他门下的我那些同乡士人,没听说跟从他把学习文章作为事业的。不久得知巴蜀的吴敏树,称扬述说姚鼐的学术,深深喜爱而不满足,而武陵的杨彝珍、善化的孙鼎臣、湘阴的郭嵩焘、溆浦的舒焘,也都认为姚氏是文人写作的正道,违背了这个还追求什么呢?最后得知还有湘潭的欧阳生。欧阳生,是我朋友欧阳兆熊的儿子,他跟从巴陵的吴君、湘阴的郭君学习为文之道,也师从新城的二陈。那些接触了同派学说而深受影响的人很多,他们志趣爱好所向,就是集中天下全部精美事物,也无法替代他们对桐城姚氏的仰慕。
在乾隆中期,海内的大儒奇士,崇尚宏大博杂,旁征博引,文风浮华;考证一个字,堆积几千字不能停止。另树旗号标志,叫做“汉学”,十分排斥宋代诸子的义理之说,认为不值得再保留。他们写的文章更加杂乱无章,不得要领。姚鼐先生独自排除各种议论,认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一定要以义理为实质,然后文辞才有所附丽,考据有所归依,一篇文章里面,只有这个特别要小心谨慎。当时孤立没人支持,传授了五六十年,近来的学士,逐渐诵读他的文章,接受他的学说。思想主张的废弃和兴旺,也各有时机,这大概就是命吧!
欧阳生名叫勋,字子和,在咸丰五年三月去世,年龄二十几岁。他的文章和诗篇,清新细密,喜欢酬答唱和,也不时有乱离的感慨。庄子说:“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何况是兄弟亲戚就在自己身边谈笑呢!”我没有听到桐城各位老先生的谈笑很久了,那么,看了欧阳生写的诗文,难道只像是听到脚步声而已?因此替他作了序,来弥补他父亲欧阳小岑的悲痛,也可以看出文章和世道的变化相关联,使后来的人能够查考审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门下著籍者 门下:指弟子 ..
B.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 服膺:衷心佩服 ..
*C.海内魁儒畸士 畸:畸形 .
D.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 摈:排斥 .
【畸:奇异。畸士,性格志趣异于俗人的异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善为古文辞 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 ..
B.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 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 ..
C.襢之后进 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也久矣 ..
*D.各以所得传授徒友 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 ..
【均是介词,把、将。A.为,动词,写;介词,对。B.其,语气副词,大概;代词,他的。
C.之,代词,代前面的“先正之法”;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姚鼎“学术成就高”的一组是( )(3分)
①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 ②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③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 ④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⑤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 ⑥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②说的是四位高第弟子;⑤说明当时姚鼎的观点无人相助。】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中对桐城派代表人物,特别是姚鼎,表现出崇敬之情,进一步肯定了姚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文学思想。
*B.作者曾经对湖南没有人学习姚鼎的文章感到奇怪,后来获知一些人喜欢并学习姚鼎,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欧阳勋。
C.文章虽然是为欧阳生文集作的序,但对该文集着笔不多,更多是介绍了姚鼎之后桐城派的衍演发展、流传分布和主要成员。
D.文章指出桐城派延绵而有生命力的原因,张扬了桐城派的思想,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颇有现实意义。
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4分)
(2)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3分)
(3)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3分)
【(1)就算集中天下精美的事物,也没有能替代桐城姚氏文章的。举:拿出,集中。美:精美的事物。易:交换,替代。“举”“美”“易”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研究(考证核实)一个字,堆砌几千个字还不能罢休。“考核”“累”“休”各1分。
(3)那么,看了欧阳生写的诗文,难道只像是听到脚步声而已?“为”、“直”、反问语气(句意)各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①寒食草青青。
[注]①杜陵:在京城长安附近,为诗人的故乡。
(1)诗歌各句之间的关系有“主宾”之说,“主”起支配作用。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句与其他各句之间的关系。(3分)
(2)“杜陵寒食草青青”为历来文人传诵之笔,试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色。(4分)
【(1)第三句为“主”句(,其他三句为宾句)。(1分)一、二两句,写出寒食禁火,更逢阴雨,独对春江听流莺,渲染了萧索气氛、孤独心境,引出并烘托第三句对诸弟的思念。(1分)最后一句由“想诸弟”而联想(想象)到故乡情境,为突出第三句诗人的思念之情服务。(1分)
(2)最后一句以景结情(1分,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亦可得分),寄思念于故园的寒食景色(1分),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1分),含蓄蕴藉,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1分)每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即可得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①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③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④______,谈笑间,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②廊腰缦回,檐牙高啄。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④羽扇纶巾/强虏(樯橹)灰飞烟灭。(每道横线全对给1分,错漏1字该横线即不给分。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美学、艺术与宗教
北京天坛象征天,颜色是蓝的,形状是圆的,人到了天坛祭天时,人感到天的至高无上,人在天坛下,只能翘首仰望,天显得高不可攀。祭天的仪式只能由皇帝主持,只有皇帝才能与天发生关系,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祭天。这是中国儒教的政教合一的一种表现。宗教利用艺术让人们接受宗教神学观点,通过图像说明宗教的真理。艺术作品以物质作为媒介、手段,表达宗教最高的理想。宗教用的媒介有声音、色调、线条、建筑材料、语言等,各种媒介表达人们的观念、祈求,也就是表达宗教所提倡的“意向”。
以音乐为例,各种宗教音乐不一样,基督教颂神诗与佛教的佛曲不一样,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都是表达对信仰对象赞叹、仰慕的感情,都表达一种要求得到外来强大力量拯救苦难的心情。宗教建筑的色调、线条也如此。大的宗教建筑,天幕的颜色都较庄重,摒弃华丽的颜色。寺庙建筑也是尽量的高大宏伟,使瞻仰者站在建筑物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从这不难看出,宗教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即宗教利用形象表达宗教的抽象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用有形来表达无形,以种种方式,通过视觉、听觉施以宗教建筑、音乐的刺激,引起敬慕之感。对神的崇拜,也就是对自己的缩小,一方面夸大崇拜对象,一方面缩小自己。不管什么宗教都要使人感到在神面前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不管什么宗教都要证明人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
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篇四
《第四册单元测试》
高中语文第四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3 0分,第Ⅱ卷120分,共
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簇拥(cù) 笑靥(yàn) 积攒(zǎn) 运筹帷幄(wò) ....
B、迤逦(yǐ) 赍发(jī) 尴尬(ɡān) 不省人事(xǐnɡ) ....
C、睿智(ruì) 干系(ɡàn) 辎重(zī) 刚愎自用(bì) ....
D、鸨母(bǎo) 倏忽(shū) 监生(jiān) 掎角之势(j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撕杀 瞋视 懵懂 孽根
B、酒馔 搠倒 玷污 庇佑
C、懿德 谨慎 粮饷 该心
D、栗米 罄尽 焕然 黜逐
3、下列各句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时有多少善良的人被贪官污吏逼上梁山,举起了反抗的义旗。 ....
B、汝真女子之见:“凭高视下,势如劈竹。” ....
C、孙富视十娘为瓮中捉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 ....
D、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4、对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原名《石头记》,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
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优秀长篇小说,它是
在长期流传的宋元话本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
C、《三国演义》是用浅近文言写的,前人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来说明它的语言特点,这种语言既不同于古雅的文言文,也不同于《水浒》的古代白话。 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编纂的“三言”中的《醒世恒言》,“三言”的另两言是《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它们和凌濛初的“二拍”《初
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三言二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
D、因为这些志怪和志人的故事,大都是粗略的“残丛小语”,只有部分人物的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从故事情节来看,除某些片段外,总体上还缺乏文艺性。
6、标有横线的“孕育的小说因素”在文中是指( )
A、神话、寓言、志怪小说 B、神话、寓言、历史散文
C、神话、寓言、志人故事 D、神话、寓言、历史散文、志怪小说、志人故事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说“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的形式。”这“完备”的形式,作者是从“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环境烘托”三方面来说明的。
B、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关于这个“变迁”,鲁迅和胡应麟都论及了,这个“变迁”应是指有意识地写小说。
C、文中的“假小说以寄笔端”是说他们借小说这种形式来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寄寓于文字之中。
D、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萌芽而成长为大树的标志就是唐代的传奇。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móu)。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
元十九年,为蓝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
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
传》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侔:等同、相等 .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罹:遭到 ..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使用的事情 ..D.尤精西汉、诗骚 诗骚:《诗经》和《离骚》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既为朋友着想又能体恤百姓的
一组是( )
①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③当时流辈咸推之 ④蕴骚人之郁悼
⑤仍出私钱赎之 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 B.②④⑥
D.①②⑤ C.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
人都出了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
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他得知朋友要远贬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
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译文: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译文:
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篇五
《【创新设计】(新课标通用)2015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篇六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二)
一、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各题。(40分)
(一)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
杨万里
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1、这首诗是写回顾对岸所见到的景象,从诗句“ 过了春江偶回首 (1分) 2、“嫩水新生尚露沙”写出了小河怎样的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特点:河水清澈,流速缓慢,河中有的地方水很浅,露出了沙。情感:诗人用“嫩”“新生”形容水,流露出了喜爱和怜爱之情。
(二)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此诗作于苏舜钦因事获罪,闲居苏州时。
1、宋代词人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王国维道:“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本诗中的“弄”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一说这个“弄”字的妙处。(2分)
“弄”字有拟人的特点,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月,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
2、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这首诗流露出作者的幽独闲逸之趣和对沧浪亭的由衷喜爱之情。
(三)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阅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宁静
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以这首诗为例,谈谈其中“诗中有画”的特点。(2分) 粉红的花瓣上含着隔夜的雨滴,淡淡的晨雾中映现出碧绿的柳丝,落花江满地,莺啼声声,不是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么?
(四)五月十九日大雨
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1、人们说“一池草色万蛙鸣”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2分)
雨后天晴,宁静的小池中碧草青青,千万只青蛙在那里高声鸣叫,好一幅乡村清幽明净,又有丰收气息的画面啊!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全诗着意描写和叙述自己“”的志趣。(2分)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写了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与苦闷。(2分)
(六)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开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1、诗的第三联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通读全诗,你认为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2分)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七)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分)
“窥”字,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2分)
幽竹寒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壁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然一体,一个孤傲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八)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1、简要赏析“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一句。(2分)
内容上用“莺啼燕语”写出了春日的美景,点出题目中的“春”字,而思念的人却远在千里,突出思念的主题;写法上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更增凄婉之情。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闺中少妇思念在外征战的丈夫而不归的怨愁。
(九)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 无奈之情。(2分)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2分)
细节描写;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2分)
(十)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不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这首词描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2分) 绿槐、高柳、新蝉、碧纱窗、小荷、榴花、清泉。
2、词中表现了哪些人物的活动?词中表现了词人的怎样的心境?(2分) 下棋、睡觉、洗衣。 清静。
古诗文阅读(一)
一、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各题。(40分)
(一)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沙似雪”“月如霜”写的是怎样背景下的景色?(2分) 月色下
2、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写了边防将士的思乡之情。
(二)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诗歌是怎样描写行人“自可愁”的?(2分)
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画面虽然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他中心中的寂寞凄凉。
(三)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睛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1、全诗围绕 领起全诗。(2分) 2、根据诗歌提供的内容,进行想象,描述一下杭州的美景。(2分) 略。
(四)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1、“江上流莺独坐听”句中的“独”字有何表达效果?(2分)
“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寂寞难耐,表明了诗人是一个重于手足之情的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归蒿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 水、 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的心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2分)
2、颈联描写的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感情? 衬托作者越接近归隐地越感到凄凉的心境。(2分)
(六)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的诗友。
1、诗人“因风而思故人”(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和思念之情。或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人的渴望。
(七)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山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菲。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1、这首诗抒写了作者此次行程孤独悲苦心情的二句是:山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2分) 2、联系你读过的《过零丁洋》,说主“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表达作者视死如归,宁愿以身殉国而誓不投降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气节。
(八)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重点写蜀道的崎岖陡峭和瑰美风景,其目的是什么?(2分) 写道路的崎岖,是担心朋友的安危;与景色瑰丽,是安慰要有一个好心情。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劝导朋友要顺应人生,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现实,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牢骚和感慨。
(九)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2分)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词人伤春念远的思想感情。或:抒发了作者感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
(十)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1(2分) 2、读了全词,说说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丈夫归来不得的哀怨之情。 (一)(12分)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客谢之 谢: ▲ ②监试者异之 异: ③窃为郡内忧之 窃: ▲ ④以病去 去: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余谓侯①本以中州隽②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③。齐虏巧负国④,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⑤,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⑥,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⑦,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⑧。顷赖士祸作,自潭⑨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
节选自洪迈《稼轩记》
【注释】①侯:指辛弃疾。 ②隽:才智出众。③南邦:指南宋。 ④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赖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暴动。⑤毚(chán)兔:狡兔。⑥间(jiàn)关:崎岖展转。奏:通“走”。⑦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⑧“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⑨潭:指潭州。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懦 士 为 之 兴 起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 ( ) (2)顷.赖士祸作顷: ( ) (3)自潭薄.于江西 ( )
3.对“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亲自从五万金兵中捆缚了五十个骑兵出来。
B.辛弃疾赤手空拳带领五十骑兵冲入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 C.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兵从五万金兵中逃脱。
D.辛弃疾仅率五十骑兵就从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 4.选文围绕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哪句描写辛弃疾率领部下日夜兼程急行军,哪句表现辛弃疾面对暴乱的严峻形势却能指挥若定,尽显大将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一、汉明帝尊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太师在是(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 2.翻译句子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译文: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盐城[乙]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
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 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喜雨亭记(12分)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记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步叔孙胜1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2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3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1胜:取胜,获胜。2一:相同,一样。3治:修建。 1、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朗节奏。(1分) 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名:取名 阳:山的南面 相与:一起 3、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2分) 亭以雨名,志喜也。
这个亭子是因为雨面命名的,以记载其高兴。
4、苏轼建造的这座亭子以“喜雨”命名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造亭时,一个月未下雨,大家都非常担忧,三个月后,下了几场透雨,大家都非常高兴,正好这时亭子造好了,所以就取名为喜雨亭。
5、第一段中作者援引了历史上的三件事,意在说明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2也。
6、第二段加线的三个动词表达了人们当时的怎样的心情?(2分) 高兴。
(三)专心致志(11分)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上一篇:余干旅舍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