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篇一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歌赏析答案》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1)破:破除,解除。

醉折花枝作酒筹。(2)酒筹: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

忽忆故人天际去,(3)天际: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计程今日到梁州。(4)计程:计算路程。梁州:地名,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5、谁在“计程”? 答:白居易(或:作者与李十一)

谁“今日到梁州”? 答:元九(或:元稹、故人)

6、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现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点:“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起、承两句重复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篇二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篇三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高考诗歌鉴赏》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鉴赏

古诗鉴赏

0126 1825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 计程今日到梁州。

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元和四年(809),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即景生情、因事起意之作,以情深意真见长。

诗的首句,据当时参加游宴的白行简在他写的《三梦记》中记作“春来无计破春愁”,照说应当是可靠的;但《白氏长庆集》中却作“花时同醉破春愁”。一首诗在传钞或刻印过程中会出现异文,而对自己的作品也会反复推敲,多次易稿。就此诗来说,白行简所记可能是初稿的字句,《白氏长庆集》所录则是最后的定稿。那么,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呢?在章法上,诗的首句是“起”,次句是“承”,第三句当是“转”。从首句与次句的关系看,把“春来无计”改为“花时同醉”,就与“醉折花枝”句承接得更紧密,而在上下两句中,“花”字与“醉”字重复颠倒运用,更有相映成趣之妙。再就首句与第三句的关系看,“春愁”原是“忆故人”的伏笔,但如果一开头就说“无计破春愁”,到第三句将无法显示转折。这样一改动,先说春愁已因花时

同醉而破,再在第三句中用“忽忆”两字陡然一转,才见波澜起伏之美,从而跌出全篇的风神。

这首诗的特点是,即席拈来,不事雕琢,以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极其真挚的情意。而情意的表达,主要在篇末“计程今日到梁州”一句。“计程”由上句“忽忆”来,是“忆”的深化。故人相别,居者忆念行者时,随着忆念的深入,常会计算对方此时已否到达目的地或正在中途某地。这里,诗人意念所到,深情所注,信手写出这一生活中的实意常情,给人以特别真实、特别亲切之感。

白居易对元稹行程的计算是很准确的。当他写这首《醉忆元九》诗时,元稹正在梁州,而且写了一首《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元稹对这首诗的说明是:“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巧的是,白居易诗中写的真事竟与元稹写的梦境两相吻合。这件事,表面上有一层神秘色彩,其实是生活中完全可能出现的巧合,而这一巧合正是以元、白平日的友情为基础的。唐代长安城东南的慈恩寺和曲江是当时游赏胜地。而且,进士登科后,皇帝就在曲江赐宴;慈恩寺塔即雁塔,又是新进士题名之处。元、白两人想必常到这两处共同游宴。对元稹说来,当他在孤寂的旅途中怀念故人、追思昔游时,这两处长安名胜,不仅在日间会时时浮上他的心头,当然也会在夜间进入他的梦境。由于这样一个梦原本来自对故人、对长安、对旧游的朝夕忆念,他也只是如实写来,未事渲染,而无限相思、一片真情已全在其中。其情深意真,是可以与白诗比美的。 联系元稹的诗,更可见两人的交谊之笃,也更可见白居易的这首《忆元九》诗虽象是偶然动念,随笔成篇,却有其深厚真挚的感情基础。如果把两人的诗合起来看: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诗中情事却如《本事诗》所说,“合若符契”。而且,两诗写于同一天,又用的是同一韵。这是两情的异地交流和相互感应。读者不仅从诗篇的艺术魅力,而且从它的感情内容得到了真和美的享受。

(陈邦炎)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篇四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题》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题

(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2)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3)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5)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来形容: , 。

(8)树叶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爱物。“诗家清景在新春, ”,杨巨源笔下的新叶清新勃发;“ ,山山黄叶飞”,王勃笔下的黄叶更具伤感悲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今夜我看见秋风吹动了北京,吹动了她梦中闪着银光的河流,青翠的森林,天空清澈如洗。我已走过无数的城市,颠pèi流离,浪迹天涯,却不知今天会如此激动,竟然会像孩子那样 ① (忐忑不安、惶惶不安)。北京,今夜我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记下我的虔诚,记下长安街上那片璀璨的安mì的灯火,记.

下昆明湖那片波光涟漪的水面, ② 。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颠(pèi) 流离 安(mì) 虔( )诚 涟漪( ) ..

(2)请你为①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分)

(3)请你根据前文,给②处续写一句话:(2分)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最大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今天上午从天津起航,开始执行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本次科考队80后队员居多,并搭载了最先进的机器人。

B.据初步统计,截至11月2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C.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阿尔巴斯山中,是我国元代目前保存最好的石窟。

D.中方对叙利亚与阿盟方面就解决叙危机工作文件达成一致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朝着缓和叙国内局势和尽早启动由叙各方广泛参与的包容性政治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4.阅读下面语段,提取其中的两个关键词。(2分)

金字塔如果拆开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就只是极端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

5.名著阅读。

(1)下面有关名著内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中语言学校里的教授们商讨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的第一个计划是简化言辞,第二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把他救下的这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他是在星期五这一天获救

的,他讲话的声音成了鲁滨逊在这个岛上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听到的人声。

C.《童年》中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D.《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之所以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复了牛魔王,她怀恨在心。

(2)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却说当时雷横来到灵官殿上,见了这大汉睡在供桌上。众士兵上,前把条索子绑了,捉离灵官殿来。天色却早,是五更时分。雷横道:‚我们且押这厮去晁保正庄上,讨些点心吃了,却解去县里取问。‛一行众人却都奔这保正庄上来。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

片段中的“大汉”是谁?后来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

6.综合实践。(9分)

近一段时间以来,校车交通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心的热点话题。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仔细阅读材料,说说校车交通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2分) 材料一: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对校车需求较大的原因,是因为撤乡并镇带来学区及学校布局调整,学区服务覆盖面加大,导致部分学生路途偏远必须乘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

材料二:为何屡屡出现校车‚疯狂超载‛?首先,社会车辆兼营学生接送是为增加收入,若收费高则无竞争力,因此超员超载、薄利多销成其盈利的主要途径。其次,这些接送车辆车主、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核定载客人数是成年人,小学生、幼儿体重轻,两个都抵不上一个成年人。

(2)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校车安全问题呢?对此,你将采访下面的人员,你将提出怎样的问题呢?(2分)

①交巡警李警员:

②学校王校长:

(3)在与某幼儿园后勤负责人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的话,请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3分)

王主任说:‚一辆校车几十万,谁来出这个钱?即使学校出得起钱,车辆的保养等费用怎么办?一台金杯面包车为例,油钱一年2万元左右,司机工资2—3万元,再加上车辆保险和维修保养费用等,一年下来5—6万元的开销。这笔开销,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并非小数目。‛

(4)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搜集的材料以及活动,将下面研究报告的题目补充完整。(2分)

题目:关于 的研究报告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

白居易

②③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④⑤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注释】①李十一:即李建。元九:即元稹。②花时:指赏花时。同醉破春愁,有一醉解千愁之意。③酒筹:饮酒时行酒令的用具。④故人:指朋友元稹。天机:很远的地方。⑤梁州:今陕西南郑和四川一带。计程:估计所走的路程。

7.这两首诗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其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3分)

8.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颇见功力,请你任选一处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

①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

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 ①衽:长袍。 ②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王之蔽甚矣 ( ) .

(2)公被衽而避 ( ) .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11.研讨短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甲]文中邹忌劝谏齐威王达到怎样的效果?[乙]文中晋平公为什么不杀师旷?(2分)

(2)齐威王与晋平公有不少相似之处,请你概括这两人的相同点。(3分)

12.[甲][乙]两文中邹忌与师旷劝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为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5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各题。(16分)

放弃,是一种智慧

文/曾庆鸿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婆罗门放下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因为项羽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冢常事‛。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项羽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历山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历山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

⑧放弃,必然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又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又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⑨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⑩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选自《现代养生〃上半月》2011年第1期)

1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15.文章第⑧段的主要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

1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7.请你为本文再列举一事实论据,以证明作者的观点。(3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起 立

文/朝文

那年的春天,学校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教育局的同事就下乡去乡镇中学考察。那次我第一次去了土塔乡中学。

到了土塔中学之后,才发现这个学校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小。在初一班,老师讲课时,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而颇有意思的是,老师一提问,会答的学生就‚刷‛的一声全站了起来,争抢着回答问题。这样的抢答问题的场面令我目瞪口呆。我教书多年,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面。我们教学手册上都有规定,那就是学生回答问题理应实行举手制。

接着,我听了初三班级的课,这是这个学校里最高的班级。我很惊讶地看到,他们上课回答问题,居然也是站立着抢答。我震惊了,开始疑惑,因为我实在不敢相信,这个学校里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积极性去抢答问题。我正疑惑,身旁一起来考察的同事就悄悄地说话了,他鄙夷地笑着说道:‚这个学校作秀作得有点儿出奇了吧。‛

我也回之一笑。是的,我也怀疑学校是在作秀,为了博取我们的好评。

听完这最后一节考察课,我们起身下楼。学校的老校长开始问我们对老师教学的评价。我粗略地谈了谈意见,完了之后,禁不住意味深长地问道:‚刘校长,你们学校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真高,居然不举手,都是站着抢答问题的,一直都是这样吗?‛

刘校长笑着回答道:‚不。他们不是抢答问题,这只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小规定而已。是我们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都站起来。‛

我被校长的坦诚所疑惑,又问:‚不是有举手制吗?为什么要安排站起来呢?‛

刘校长没有回答,拉着我的手来到初二的班级窗前,然后对我说:‚你看到第二排那个学生没有?‛ 我看到了一个面目白净的孩子。

校长对我说:‚你发现没有?这个孩子没有双臂?这个孩子的家里很穷,就靠卷些烟花爆竹过日子。去年的秋天,他帮家里干活的时候,两只手臂被炸掉了。‛

校长接着说:‚这孩子很爱学习,成绩很好,我们留下了他。但是,后来发现他回答问题的时候,无手可举,所以我们就找了一个‘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理由,将校规中关于回答问题的举手制改成了起立制。我们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安抚这个残疾孩子的心灵,不会让他因残疾而感到自卑。我们这个乡很穷很小,孩子很少,我们谁都不想让一个孩子落下。所以,你们今天看到……‛

我顿时震惊了,原来,学校居然为了照顾一个孩子的尊严,将学校校规都进行了调整,而且这调整是那么细腻,细腻到无可挑剔。

我早已无言,久久地凝望着那个孩子。他白净的脸上偶尔会悄然地绽放笑容,他的笑容令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我能够想象,他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却没有失去幸福与尊严,因为他依然安静地生活在一片爱的天空下,他依然可以和所有爱他的人们一齐挺立在充满希望的生活里。

(《小小说月刊》2011年第9期,有删减)

18.通读全文,说说“我”对同学们站起来回答问题做法,经历了怎样的态度变化呢?(3分)

19.“禁不住意味深长地问道”,联系上下文,说说“意味深长”中包含着什么意味?(3分)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篇五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

(杜甫《登岳阳楼》)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5)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来形容: , 。

(8)树叶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爱物。“诗家清景在新春,”,杨巨源笔下的新叶清新勃发;“ ,山山黄叶飞”,王勃笔下的黄叶更具伤感悲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今夜我看见秋风吹动了北京,吹动了她梦中闪着银光的河流,青翠的森林,天空清澈如洗。我已走过无数的城市,颠p6i流离,浪迹天涯,却不知今天会如此激动,竟然会像孩子那样 ① (忐忑不安 惶惶不安)。北京,今夜我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记下我的虔诚,记下长安街上那片璀璨的安mi的灯火,记下昆明湖那片波光涟漪的水面, ② 。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颠p6i 流离 安mi 虔( )诚 涟漪( )

(2)请你为①处选择合适的词语:。(1分)

(3)请你根据画线句,给②处续写一句话。(2分)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最大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今天上午从天津起航,开始执行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本次科考队80后队员居多,并搭载了最先进的机器人。

B.据初步统计,截至11月2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C.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阿尔巴斯山中,是我国元代目前 保存最好的石窟。

D.中方对叙利亚与阿盟方面就解决叙危机工作文件达成一致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朝着缓和叙国内局势和尽早启动由叙各方广泛参与的包容性政治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4.阅读下面的语段,提取其中的两个关键词。(2分)

金字塔如果拆开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就只是极端散乱的岁月,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

5.名著阅读。(5分)

(1)下面有关名著内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中语言学校里的教授们商讨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的第一个计划是简化言辞,第二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

B.《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把他救下的那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他是在星期五那一天获救的,他讲话的声音成了鲁滨孙在这个岛上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听到的人声。

C.《童年》中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D.《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之所以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复了牛魔王,她怀恨在心。

(2)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却说当时雷横来到灵宫殿上,见了这大汉睡在供桌上。众士兵上,前把条索子绑了,捉离灵宫殿来。天色却早,是五更时分。雷横道:“我们且押这厮去晁保正庄上,讨些点心吃了,却解去县里取问。”一行众人却都奔这保正庄上来。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

片段中的“大汉”是谁?后来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

6.综合实践。(9分)

近一段时间以来,校车交通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仔细阅读,说说校车交通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2分) 材料一 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对校车需求较大的原因,是因为撤乡并镇带来学区及学校布局调整,学区服务覆盖面加大,导致部分学生路途偏远必须乘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

材料二 为何屡屡出现校车“疯狂超载”的现象?首先,社会车辆兼营学生接送是为增加收入,若收费高则无竞争力,因此超员超载、薄利多销成为其盈利的主要途径。其次,这些接送车辆的车主、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核定载客人数是成年人,小学生、幼儿体重轻,两个都抵不上一个成年人。

(2)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校车安全问题呢?对此,你采访下面的人员,你将提出怎样的问题 呢?(2分)

①交巡警李警员: ②学校王校长:

(3)在与某幼儿园后勤负责人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的话,请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3分)

王主任说:“一辆校车几十万,谁来出这个钱?即使学校出得起钱,车辆的保养等费用怎么办?以一台金杯面包车为例,油钱一年2万元左右,司机工资2—3万元,再加上车辆保险和维修保养费用等,一年下来5一—6万元的开销。这笔开销,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并非小数目。”

(4)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搜集的材料以及活动,将下面研究报告的题目补充完整。(2分)

题目:关于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注释)①李十一:即李建。元九:即元稹。②花时:指赏花时。同醉破春愁,有一醉解千愁之意。③酒筹:饮酒时行酒令的用具。④故人:指朋友元稹。天际:很远的地方。⑤梁州:今陕西南郑和四川一带。计程:估计所走的路程。

7.这两首诗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其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3分)

8.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颇见功力,请你任选一处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

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②!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①衽:长袍。②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王之蔽甚矣 ( )

(2)公被衽而避 ( )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11.研讨[甲工乙]两短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甲]文中邹忌劝谏齐威王达到了怎样的效果?[乙]文中晋平公为什么不杀师旷?(2分)

(2)齐威王与晋平公有不少相似之处,请你概括这两人的相同点。(3分)

12.[甲][乙]两文中邹忌与师旷劝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为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5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各题。(16分)

放弃,是一种智慧

曾庆鸿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因为他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他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历山大向将士们

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历山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

⑦放弃,必然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⑧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⑨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选自《现代养生·上半月》2011年第1期)

1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15.文章第⑦段的主要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

1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4

分)

17.请你为本文再列举一事实论据,以证明作者的观点。(3分)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起 立

朝 文

那年的春天,学校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教育局的同事就下乡去乡镇中学考察。那次我第一次去了土塔乡中学。

到了土塔乡中学之后,才发现这个学校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小。在初一班,老师讲课时,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而颇有意思的是,老师一提问,会答的学生就“刷”的一声全站了起来,争抢着回答问题。这样的抢答问题的场面令我目瞪口呆。我教书多年,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面。我们的教学手册上都有规定,那就是学生回答问题理应实行举手制。

接着,我听了初三班级的课,这是这个学校里最高的年级。我很惊讶地看到,他们上课回答问题,居然也是站立着抢答。我震惊了,开始疑惑,因为我实在不敢相信,这个学校里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积极性去抢答问题。我正疑惑,身旁一起来考察的同事就悄悄地说话了,他鄙夷地笑着说道:“这个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篇六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

寐,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

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晏殊《破阵子》)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

(5)请将李清照的《武陵春》默写完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

2.基础知识:

(1)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A.妖娆o 襁褓qiáng 亵渎.rá...xiè dú 成吉思汗.hán

B.骈进bìng 扶掖yè 枘凿ruì 强聒不舍guō

C.隐晦huì 潮讯xùn 恣睢suī 重蹈覆辙zhé

D.拮据jié jū 随即jì 嬉闹xī 五行缺土 háng。

(2).没有错别字的是( )

A.风骚 田圃 一代天娇 廓然无累

B.暗哑 旁鹜 润如油膏 花为乌有

C.陨落 凌驾 断章取义 无与伦比

D.睿智 忐忑 刻尽职守 怒不可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今夜我看见秋风吹动了北京,吹动了她梦中闪着银光的河流,青翠的森林,天空清澈如洗。我已走过

无数的城市,颠pèi流离,浪迹天涯,却不知今天会如此激动,竟然会像孩子那样 ① (忐忑不安 惶惶

不安)。北京,今夜我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记下我的虔诚,记下长安街上那片璀璨的安mi的灯火,记下

昆明湖那片波光涟漪的水面, ② 。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颠pèi ( ) 流离 安mì ( ) 虔( )诚 涟漪( )

(2)请你为①处选择合适的词语:(1分)

(3)请你根据画线句,给②处续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最大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今天上午从天津起航,开始执行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本次科

考队80后队员居多,并搭载了最先进的机器人。

B.据初步统计,截至11月2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C.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阿尔巴斯山中,是我国元代目前保存最好的石

窟。

D.中方对叙利亚与阿盟方面就解决叙危机工作文件达成一致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朝着缓和叙国内局

势和尽早启动由叙各方广泛参与的包容性政治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5.阅读下面的语段,提取其中的两个关键词。(2分)

金字塔如果拆开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就只是极端散乱的岁月,但

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

6.名著阅读。(5分)

(1)下面有关名著内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中语言学校里的教授们商讨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的第一个计划是简化言辞,第

二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

B.《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把他救下的那个人起名为“星期五”,以纪念他是在星期五那一天获救

的,他讲话的声音成了鲁滨孙在这个岛上二十五年来第一次听到的人声。

C.《童年》中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

事。

D.《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之所以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复了牛魔王,她怀恨在心。

(2)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却说当时雷横来到灵宫殿上,见了这大汉睡在供桌上。众士兵上,前把条索子绑了,捉离灵宫殿来。

天色却早,是五更时分。雷横道:“我们且押这厮去晁保正庄上,讨些点心吃了,却解去县里取问。”一行

众人却都奔这保正庄上来。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

天下好汉„„

片段中的“大汉”是谁?后来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

7.综合实践。(9分)

近一段时间以来,校车交通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

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仔细阅读,说说校车交通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2分)

材料一 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对校车需求较大的原因,是因为撤乡并镇带来学区及学校布局调整,

学区服务覆盖面加大,导致部分学生路途偏远必须乘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

材料二 为何屡屡出现校车“疯狂超载”的现象?首先,社会车辆兼营学生接送是为增加收入,若收

费高则无竞争力,因此超员超载、薄利多销成为其盈利的主要途径。其次,这些接送车辆的车主、驾驶员

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核定载客人数是成年人,小学生、幼儿体重轻,两个都抵不上一个成年人。

(2)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校车安全问题呢?对此,你采访下面的人员,你将提出怎样的问题

呢?(2分)

①交巡警李警员: ②学校王校长: (3)在与某幼儿园后勤负责人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的话,请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3分)

王主任说:“一辆校车几十万,谁来出这个钱?即使学校出得起钱,车辆的保养等费用怎么办?以一台

金杯面包车为例,油钱一年2万元左右,司机工资2—3万元,再加上车辆保险和维修保养费用等,一年

下来5一—6万元的开销。这笔开销,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并非小数目。”

(4)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搜集的材料以及活动,将下面研究报告的

题目补充完整。(2分)

题目:关于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注释)①李十一:即李建。元九:即元稹。②花时:指赏花时。同醉破春愁,有一醉解千愁之意。③酒筹:

饮酒时行酒令的用具。④故人:指朋友元稹。天际:很远的地方。⑤梁州:今陕西南郑和四川一带。计程:

估计所走的路程。

7.这两首诗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其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3分)

8.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颇见功力,请你任选一处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

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

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②!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①衽:长袍。②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王之蔽甚矣 ( ) (2)公被衽而避 ( )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11.研讨[甲工乙]两短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甲]文中邹忌劝谏齐威王达到了怎样的效果?[乙]文中晋平公为什么不杀师旷?(2分)

(2)齐威王与晋平公有不少相似之处,请你概括这两人的相同点。(3分)

12.[甲][乙]两文中邹忌与师旷劝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为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5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各题。(16分)

放弃,是一种智慧

曾庆鸿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

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

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

佛还是说:“放下。”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

尘、六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

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因为他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

资本。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家

常事”。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他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

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历山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

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

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历山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

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

⑦放弃,必然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

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

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

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⑧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⑨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

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选自《现代养生·上半月》2011年第1期)

1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15.文章第⑦段的主要论证思路是什么?(3分)

1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7.请你为本文再列举一事实论据,以证明作者的观点。(3分)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

①最近,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97%的中国,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使得近两个月国际市场稀土交易价格上涨了30%。对此,美国、日本叫苦不迭。

②稀土到底为何物,能如此牵动日、美的神经?

③稀土其实是一系列元素的统称,包括铼、镧、镨、钕、钐、钇等。如果将石油比作“工业血液”的话,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维生素”。别看总需求量不大,但离了它,合金、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激光设备等众多高科技产品都将成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这些合金和电子产品除了民用销售外,更多是为军用而开发,能够为武器带来革命性突破。

④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可以用来制造一些处于极恶劣环境下的武器装备。冷战时期,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艇身可抵抗1000多米深处海水的巨大压力(相当于100多个大气压),最大下潜深度更是深达惊人的1250米,而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也只有800米。

⑤第四代战斗机翘楚“猛禽”F-22有45%的材料都采用稀土合金,最外面的机壳更是采用超强的稀土镁钛合金。另外,飞机尾部喷射管的火焰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这个温度会令绝大多数金属熔化或变软,所以喷射管需要用到稀土制成的特种陶瓷,它能耐6000摄氏度的高温。

⑥在海湾战争中因多次成功截获“飞毛腿”导弹而崭露头角的“爱国者”导弹,它的制导系统使用了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导弹,直到锁定。“爱国者”的另一重要部件弹体控制飞翼也是由含有稀土元素的合金制成的,飞翼需要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才能在高速飞行中保证方向的精准而不会折断。

⑦美军“陆战之王”坦克M1装备了含有稀土元素钕钇铝的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近.4000米的瞄准距离,而伊军装备的前苏联T72坦克激光测距只有2000多米,在战斗中很多T72还没有瞄准M1就已经被对方摧毁。另外,M1坦克也是夜战好手,它装备了含有稀土镧元素的夜视仪,伊军坦克到了夜里就一摸黑,被动挨打。

⑧中国对稀土的出口控制,会令美国人为自己使用的高科技武器支付更多的美元,而日本人不仅仅失去了向美军销售高端电子产品的利润,也丧失了对邻国说“不”的资格。

(选自《意林》2011年第1期 有删改)

18.第②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9.第③段中“点石成金”一词具体指什么内容?(2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5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