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赏析第一篇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课外补充》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原作品序: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良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译文:
随州古称汉东国,美丽富饶,大江藏有随侯明珠,如明月熠熠升辉。
家人一定想不到:经历安使之乱以后,倩公这颗人间明珠还能得以平安回归。 鉴赏: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答: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全县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赏析第二篇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寒 夜
杜耒
①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②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2.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 ▲
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3.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答案】白云堆 深林
【解析】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答案】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1.【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境的描述。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本事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即可。
【答案】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4分)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 _ _ 、__ _ __的特点。(2分)
【答案】(1)空阔(宽阔、高远) (2)澄澈(明净)
(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
【答案】示例一:第二句 。写飞翔的白鸥成双成对,暗示诗人与亲人别离的形单影只。 示例二:第三句。中国古诗写柳多与离别有关,诗人反复抚弄沙边柳,正是即将远行之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的表现。示例三:第四句。说等待柳条成荫时系住垂钓的扁舟,从此不再漂泊,表现眼下正有离别之愁。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源:学科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 2分)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答: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答:
答案:xiá 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①②③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2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5.(2分)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16.(4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2分)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全县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2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赏析第三篇
《诗歌鉴赏(教师版)》
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寒 夜
杜耒
①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②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2.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 ▲
3.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4分)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 _ _ 、__ _ __的特点。(2分)
(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 2分)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答: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答:
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①②③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2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赏析第四篇
《诗歌鉴赏(学生版)》
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寒 夜
杜耒
①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②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2.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 ▲
3.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4分)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 _ _ 、__ _ __的特点。(2分)
(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 2分)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答: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答:
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①②③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2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赏析第五篇
《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诗词赏析试题汇总》
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诗词赏析试题汇总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ã”,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2分) II.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10.答案:xiá 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2分)
答: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5.(2分)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16.(4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2分)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答: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答:
8.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 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
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
23.D(是握别诗)(2分)
24.“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一点1分,共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答:
6.答案: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评分:共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遣兴【清】袁枚
爱好 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答:
8.(3分)这里的“阿婆”喻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也可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未修改好的作品。)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6.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
26.载;(2分)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意思对即可)(2分)
郑重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清幽,宁静
2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 ,理由 。
随 (1分)
要点:溪流清澈平缓(溪流清澈,没有大的波浪)(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4分)
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â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4.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2分)
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4.酒旆、夕阳,两三航
5.渔人晚归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至17题。
(一)(5分)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2.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答:
1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答:
12. (2)繁茂,生机盎然
13. (3)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阅读下现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①千声随意移②,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③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啭:鸟婉转地叫。②移:移动,这里指飞翔。③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答: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答:
参考答案:15.知道 16.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分)
答:
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答:
5.(3分)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抓住特征2分,语句通顺1分。)
6.(3分)
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 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③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答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阅读古诗,完成9、10题。(4分)
辋川六言①(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 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9.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 )(2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可见人烟稀少。
B.“天边独树高原”中的“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9.D 10. C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2分)
答:
。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2分)
答:
。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赏析第六篇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五)(4分)东坡
【宋】苏轼
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4分)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4.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 _ _ 、__ ____的特点。(2分)
15.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 。
(一)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答: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 2分)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答: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答:
杂诗
①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著:吹拂
A.前两句描写了春天芳草萋萋、风吹麦苗、绿柳拂堤的景象。
B.三四句的意思是同样有家归不得,杜鹃你还是不要再啼叫了。
C.这首七言诗的朗读节奏均为二二三式,句式整齐划一,从而加强了诗歌的韵味。
D.整首诗写得委婉曲折,表达了游子思乡,有家归不得的感伤之情。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2分)
答: 。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2分) ①
答: 。
(四)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遣兴
【清】袁枚
①爱好 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②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答:
题齐安城楼
杜牧
①②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答: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 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8.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3分) 答:
9.有关雨的诗很多,而这首诗写雨比较独特,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答: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答: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二)(6分)15.(2分)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16.(4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2分)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全县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2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①千声随意移②,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③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啭:鸟婉转地叫。②移:移动,这里指飞翔。③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答: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答:
山 行
清·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21. 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2 分)
答:
22. 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
答:
新晴
宋·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5.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诗歌的一、二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答:
26.本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2分)
答: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 ,理由 。
上一篇: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下一篇:晏殊浣溪沙逐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