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郑燮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篇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么;一种是诗人什么都没有补上。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哪一种可能更“美”?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中的“渔翁”含有几分诗人自况的意味,你认为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3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夜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作者却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场夜雪,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种手法。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绝句(其一)杜甫 春 望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元二使安西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人在一、二句中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请摘出这些词语。(2分)

(2)试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含义。(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题目。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云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⑴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

⑵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①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

②试就诗中描写战争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悦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题画竹郑燮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前人评价说“闻说梅花早”绝妙,请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1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2)李白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见志。在“画”、“情”、“志”中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16.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题画竹郑燮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简要分析。(3分)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赁杯酒长精神。

[注]唐宝历二年,刘禹锡遭贬谪二十三年后返洛阳,时逢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也写了《醉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1)白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最后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

所累。白居易的诗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感情基调较为 。

(2)刘诗的颈联(五、六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请写出它说明的道理。

18.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1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词①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②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②排云:冲天。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2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②“箫管”在诗中指 ;“朱门”在诗中指

③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画竹郑燮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霞。

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作者在被贬朗州后写的。诗篇一翻悲秋成案,谱成一曲高亢的秋歌。请简要评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咏 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2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①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②请简要分析诗中第4句采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江月 夜行黄少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4分).

(2)唐张继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辛弃疾这首词中说“明月别枝惊鹊”。请就辛词

这句中“别”字的精妙之处作简要的分析。(2分)

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②

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 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2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 溪 沙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却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篇二:《题画诗鉴赏》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一.诗与画的关系 珠联璧合 相映生辉

1.重形象(塑造形象) 用语言文字 用色彩线条

2.重意境(营造意境) 意就是主观情志 境就是客观物象

二.诗与画结合的方式

(一)因诗而作画——诗意画 (二)因画而题诗——题画诗

三.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画写物外情(区别于照相)诗传画外意(区别于解说)

(二)不即不离 (既不脱离画面的内容,又不拘泥于画面)

虚处传神 (取长补短,从画的空白处补充升华)

四.题画诗鉴赏策略

题画诗最重要的在于诗与画的结合,一些诗是从画面本身入手,着重写画的精妙和灵韵,鉴赏这些诗首先要将原画还原,然后说出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最后再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步骤:还原画面+写作手法(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五、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化静为动 动静相生

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化动为静、动静相生,正是题画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如果去掉这首诗的题目和序言,简直就是一首描绘牧童骑牛场景的诗,郊野、石块、竹林,构成一副由远及近富有层次的画面,“峥嵘”写出郊野的形,“绿”写出了郊野的色,倚”、“御”更是写出了画面景物的动作,赋予画面以动感,诗人以诙谐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后四句活画出诗人既怜石又爱竹的心理,让人忍俊不禁。所以第一问可以答为:(1)这首诗的内容可分为二层,前四句为一层,高度概括了画的内容——石、竹、牧童、牛;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诗人对画的内容的想象发挥,把画中的内容当成了眼前的现实,将景物写活了,生动有趣。

再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诗的首颔两联把“野水”写的有声(“潺潺”)能动(“落涧”),把“秋风”写的有声(“瑟瑟”)能动(“吹林”)。

鉴赏策略。这类试题就是考察题画诗化静为动的特点,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为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使画面更具生命力,使画面富有动感,生动有趣或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二)化实为虚 虚实相映

所谓实,就是指具体的景致物象;所谓虚,就是指抽象的思维活动。

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化实为虚 虚实相映。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解析:实际上,这道题的第一问的是画面上有什么景物,第二问问的是画面上没有而诗中却有的景物有哪些。很显然,扇面应有野水、山间、树林、村人抱瓮,而水声、风声、村庄、寺庙则是诗人根据画面内容想象出来的。但是,这种想象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合情合理的艺术发挥。又如苏轼的《春江晓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画面实景,又有想象之景。

鉴赏策略。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哪些是画中之景,那些是画外之景。

答案:这些景外之景的描写运用了想象和化实为虚 虚实相映手法,使画面上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体现了画外之景和画外之趣,拓展了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便于诗人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诗歌就是来抒发思想情感的,当然,题画诗也不例外。不否认有个别题画诗的作者悟透了画作的意蕴,用诗歌来表达画作的思想情感。大部分的题画诗是借画面上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其真意不在赞赏画面和画家的技艺,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答这类题不用太注重画面,只需用简单的几句话总结一下画面的主要内容,着重突出的是要找到画面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接触点,即这幅画哪里令诗人最有感触。然后将作者的手法点明,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托物言志、拟人,借物抒怀等,然后根据刚才说的接触点,将作者的思想感情点出。 步骤:简单的总结画面+写作手法(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接触点+表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如明人徐渭自题《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自己题自己的画作,当然,诗意与画意浑然一体。作者把自己一生的怀才不遇、人生的不平、郁勃之气,通过笔墨宣泄出来。读完此诗,再看画作,那点点撒落的,不知是墨还是泪。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吾家池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借诗表达了自身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思想。

再如: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题画竹郑燮

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句句是在写白鹭,有句句是在写人,写自己。四句诗塑造了 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这首诗看似在题画作,实则是在借画抒情。题画竹郑燮

鉴赏策略。在鉴赏题画诗时,不能单纯的把诗歌理解为写景诗或状物诗,不同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如梅之冷艳高雅、竹之清雅高贵、兰之坚贞高洁、菊之不畏风霜、山水之逸士优游、渔家之闲适自在等等,因此读题画诗一定要体味诗人借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题画诗或谈论画作的艺术造诣,或咏叹画面的意蕴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四)正侧相映 睹影知竿

好的题画诗往往语约义丰,写法灵活。或起承转合,舒卷自如;或背面敷粉,正侧呼应。构思极尽腾挪变化之致。

(五)寓理于物 启人心智

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会变成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歌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案:.“龙孙”指的是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

(六)象外传神 形神兼备

运空灵之笔,写物象之神,以表现象外之旨,画外之趣。

(七)味嗅视听 诸觉交融

绘画是视觉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构形与明丽的色彩诉诸人们的眼睛,这是它的审美特征;但是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诸如触觉、听觉、嗅觉等则难以表达出来。诗歌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表达出日常生活中种种不同的感觉,以弥补绘画艺术的局限。

(八)亦真亦幻 以幻显真

画面上的艺术形象与诗人的审美想象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眼前似真似幻,心中恍惚迷离。这种幻觉表现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篇三:《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一.诗与画的关系 珠联璧合 相映生辉

1.重形象(塑造形象) 用语言文字 用色彩线条

2.重意境(营造意境) 意就是主观情志 境就是客观物象

二.诗与画结合的方式

(一)因诗而作画——诗意画 (二)因画而题诗——题画诗

三.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画写物外情(区别于照相)诗传画外意(区别于解说)

(二)不即不离 (既不脱离画面的内容,又不拘泥于画面)

虚处传神 (取长补短,从画的空白处补充升华)

四.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

(一)化静为动 动静相生

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是以色彩、线条为造型语言来表现生活的,因此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 化动为静、动静相生,正是题画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化实为虚 虚实相映

前人论诗曾有“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的说法。 所谓实,就是指具体的景致物象;所谓虚,就是指抽象的思维活动。

(三)借景抒情 抒怀咏志

“作诗者徒言其景,不若尽其情,此题品之津梁也。” 此语道出了题画诗创作的个中三昧:诗人只有将自己浓郁的主观情感渗透到画面所表现的客观景物中去,使其“皆着我之色彩”,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题画佳作。

(四)正侧相映 睹影知竿

好的题画诗往往语约义丰,写法灵活。或起承转合,舒卷自如;或背面敷粉,正侧呼应。构思极尽腾挪变化之致。

(五)寓理于物 启人心智

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会变成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歌德

(六)象外传神 形神兼备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求“气韵生动”,无论是诗文还是绘画都力求表现客观物象内在的神韵,脱略形迹,象外传神。艺术家往往通过凝神观照,将自己主观的精神生命贯注到物质对象中,以显示物质对象内在的生命运动,题画诗创作也是如此。 运空灵之笔,写物象之神,以表现象外之旨,画外之趣。

(七)味嗅视听 诸觉交融

绘画是视觉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构形与明丽的色彩诉诸人们的眼睛,这是它的审美特征;但是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诸如触觉、听觉、嗅觉等则难以表达出来。诗歌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表达出日常生活中种种不同的感觉,以弥补绘画艺术的局限。

(八)亦真亦幻 以幻显真

诗歌能表现接近于物质的图画,特别能产生那种逼真的幻觉。——莱辛

这种幻觉是由于对画面的凝神观照而产生的。画面上的艺术形象与诗人的审美想象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眼前似真似幻,心中恍惚迷离。这种幻觉表现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五.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银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1)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应,构成了秋象,这两个词语是和。 (2)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请说说三、四两句在本诗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借以表现了怎样的志趣?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1.(1)疏林黄叶村(2)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 读后引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景物中融入人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似与舟中人浩然长往,心情无限畅适。

2.刻画了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赞颂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3.“龙孙”指的是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 4.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5.画面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82175.html

    上一篇:夜筝的解析

    下一篇:简约句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