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其一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篇一:《遣悲怀(三首全)》

遣悲怀(三首全)·元稹|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遣悲怀》共三首由创作,均被选入《》。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 ,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相关阅读:《(三首全)》、《》、《》、《》、《,曾经沧海难为水)》、《》。

【遣悲怀(三首)赏析】

遣悲怀(三首)

唐 元稹

遣悲怀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⑥,潘岳悼亡犹费词⑦。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⑧。

【注解】

①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

⑤藿huò:豆叶。

⑥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⑦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⑧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窅yǎo冥:幽暗貌。

【赏析】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 ,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遣悲怀其一翻译

【讲解】

学习唐诗是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的真实含义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下一些功夫的。学习唐代诗词,应该做到下面四点:一是了解写诗的时代背景,二是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三是了解诗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四是了解诗人的创作流派和艺术风格。深入了解这四个方面,是学习和欣赏唐诗的关键,它能使我们更了解诗人写作意图和理解原诗的含义。如何学习唐诗是个很大的课题,并涉及的理论颇深,非我这个门外汉所能企及的。因此,仅以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为例,略作说明,以便能做到窥一斑而见全豹。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是为悼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的“悼亡”诗,在这一点上各家的看法是相同的。但对这首诗的写作日期,说法是不一,有的说,是写在他的妻子逝世一年之后的元和五年(810年),有的说是写于他进入内阁、并出任同州刺使兼御史大夫的长庆4年(825年),对诗内容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有两个派别,一是对元稹颇有研究并撰写《元氏詩集、元白詩箋證稿》的国学大师陈寅洛,二是编了一本《元稹年谱》的文学教授卞孝萱。此外,元稹又是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今人对他的人和诗品评差别很大。为了能准确理解这三首诗,按我说的学诗要了解的四个方面,分别叙述如下:

(一)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

元稹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唐代。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历时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自“安史之乱”后,中央朝廷上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相继贬逐出京;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称王称霸,愈来愈嚣张。中央与地方、藩镇与藩镇间的战争,连年不断。朝廷又一再向老百姓额外加税,横征暴敛。国家危机四伏,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深刻、尖锐。在元稹生活年代,发生的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由时任翰林学士(皇帝机要秘书)的王叔文领导的史称 “二王八司马”事件(大约发生在805年至806年之间),这个事件后来又被称为“永贞革新”。元稹对这“永贞革新”持反对态度,当时的许多有名的诗人如、等均是“永贞革新”的积极支持或参加者。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二) 作者元稹的人生经历

元稹,字微之,生于公元779年(唐宪宗大历13年),卒于公元831年(唐文宗太和4年), 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河南河内人,其祖曾入住唐代都城长安,不久随唐迁都返回东都洛阳,家庭世代读书为官。8岁丧父,随母迁居陕西凤翔,母郑氏贤淑而有文才,亲自教儿子读书。元稹贞元九年(793年)以明两经及第,贞元十五年(799年)初仕于河中府,贞元十九年(803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娶名门女韦丛。到元和元年(806年),“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任命为左拾遗。元和(809年)四年七月,妻韦氏病故,元稹在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裴垍举荐下,出任监察御史。后因弹劾守旧官僚,被贬江陵士曹参军,不

久又调任通州司马。裴垍去世后,元稹投靠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被任命为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不久又被罢职,贬为同州刺史。后改任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等职。太和初年(827年),被召入朝任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元稹死于太和四年,死后封赠尚书右仆射。元稹为官一直仕宦坎坷,升沉不定。

(三)元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

元稹为仕宦后裔,在母亲的培养下,贞元九年(793年),明两经及第,贞元十五年(799年)出仕河中府,贞元十九年(803年)登书判拔萃科,任九品中书省校书郎,到元和元年(806年)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后,元稹被提拔为七品的左拾遗。在元稹就任中书省校书郎期间,因其才学出众,受到时任吏部侍郎,同时也是有名的诗人韦夏卿赏识,将其最小的女儿韦丛许配给他为妻。元稹一生与大诗人交厚, 二人共倡导了以创作新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世人称 “元白”,把免费八字算命()他们的诗叫做“元和体”。此外,元稹与著名的女诗人薛涛,也有很深的交情, 并有互相赠答的诗歌。

(四)元稹的创作流派和艺术风格

元稹是因为得《感遇》诗及诗数百首读之,始作诗。因此其诗歌创作受杜甫的影响很深。安史之乱之后,唐代诗歌曾一度陷入低迷,到唐宪宗的元和年间,一度衰落的诗坛重又振兴,此时期出现两个源于杜甫的诗的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藉、王建、李绅等均属此派,元稹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这一派对杜甫的继承侧重于敢于正视现实,抨击黑暗,并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流畅、生动感人。另一派以为首,孟郊、贾岛、卢仝、即属此派,他们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多以写险怪、幽僻、苦涩、冷艳见长。元稹属于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又是最先提倡写新乐府改良诗风的诗人。但是,在白居易的光环笼罩之下,他的针砭时弊的诗,名气不是很大,被人称道的是他的怀念死去的妻子的“悼亡”诗和与薛涛赠答的“爱情”诗。他的悼亡和爱情诗,其诗辞浅意深,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代表诗作为《田家词》、《织妇词》和《连昌宫词》等,自编诗集《长庆集》一卷。

现在,就以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为例,谈谈对元稹诗的学习和理解。这里,先将与这三首诗有关的参考资料,韩愈撰写的《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全文抄录如下:

“夫人讳丛,字茂之,姓韦氏。其上七世祖通,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通子善,嗣上谷太守。善嗣子崇德,太子谕德。崇德子弼,字国祯,主客郎中,莱、济、商三州刺史。夫人曾祖父讳伯阳,自万年令为太原少尹,副留守北都,卒赠秘书监。其祖父迢,以都官郎为岭南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迢子夏卿,以太子少保,赠左仆射。娶裴氏皋女。皋为给事中,皋父宰相耀卿。

夫人于仆射为季女。爱之,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时始以选授校书秘书省中,其后遂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遗,果直言失官;又起为御史,举职无所顾。夫人因前受教于父母,得其良夫,又受教于先姑氏,率所事所动,皆从仪法。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

篇二:《遣悲怀》

遣悲怀·其二·元稹|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遣悲怀·其二》由创作,被选入《》。这一首主要写身后的纪念伤怀,起笔自然,毫不做作。接着写人亡物存,触目生悲。反复吟诵贫贱相交,情真意切。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相关阅读:《(三首全)》、《》、《》、《》、《,曾经沧海难为水)》、《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遣悲怀其一翻译

《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一翻译

作者: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解】

1、施:施舍与人。

2、行看尽: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3、怜婢仆:伸足“旧情”。

【韵译】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评析】

《遣悲怀》第二首,是描写诗人对逝去妻子的深切怀念,这首诗的词句,大部分都容易理解。只是“也曾因梦送钱财”一句,许多人的解释似是而非。我认为,这应该是由于怀念亡妻之切、思念之深,以致频频梦见亡妻。梦醒后,为祭奠亡妻,烧些纸钱,这与今天的每逢祭日,就给死去的亲人烧纸,以示纪念是一样的,可见“烧纸送钱”的纪念逝去亲人的风俗,在唐代就已存在了。

《遣悲怀》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一至七言诗》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免费八字算命()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

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考,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遣悲怀其一翻译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英汉对照】

遣悲怀(之二)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AN ElEGY II

Yuan Zhen

We joked, long ago, about one of us dying,

But suddenly, before my eyes, you are gone.

Almost all your clothes have been given away;

Your needlework is sealed, I dare not look at it....

I continue your bounty to our men and our maids --

Sometimes, in a dream, I bring you gifts.

...This is a sorrow that all mankind must know --

But not as those know it who have been poor together.

八字合婚

24节气

易经的智慧

篇三:《元稹 遣悲怀三首》

元稹 遣悲怀99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⑴,自嫁黔娄百事乖⑵。

顾我无衣搜荩箧⑶,泥他沽酒拨金钗⑷。

野蔬充膳甘长藿⑸,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⑹,潘岳悼亡犹费词⑺。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⑻。

注释译文编辑本段

注释

⑴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

⑹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⑺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⑻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

悼亡诗大全

1、《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6、《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7、《沈园二首》

宋·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8、《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9、《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篇四:《古诗经典爱情诗句精选100句》

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古诗经典爱情诗句精选100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7、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生<千秋岁>

8、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古诗经典爱情诗句精选100句。——周邦彦<玉楼春>

9、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10、深知身在情长在,1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1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1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15、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16、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17、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18、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9、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0、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21、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23、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2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2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2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28、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2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30、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寒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3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东坡<江城 子>

3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3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34、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3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37、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8、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3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4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41、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43、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4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46、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47、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4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49、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50、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51、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52、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53、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5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55、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5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5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9、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60、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61、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杨修<玉楼春>

6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6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6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6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6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6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69、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7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7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7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7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74、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75、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7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77、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79、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80、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81、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82、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83、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8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85、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楼梦>

86、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87、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88、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89、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90、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9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9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93、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94、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9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97、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9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篇五:《哭明堂裴主簿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
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哭明堂裴主簿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相悲共相乐,交骑复交筵。
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
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故琴无复雪,新树但生烟。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送君一长恸,松台路几千。哭明堂裴主簿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9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