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篇一:《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宋诗比较阅读(2011广州二模))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陈与义翻译。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官至参知政事。其诗尊崇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自成一家。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颇多感怀时事之作,家国之痛、漂泊之苦,令他的诗风由清新明净趋向悲壮苍凉。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清新婉丽,时而豪放。有《简斋集》、《无住词》传世。
这是一首描写雨中海棠的咏物诗,写于建炎三年(1129)。建炎二年,诗人因躲避战乱辗转到了岳州,第二年正月,岳州发生大火,诗人就借住在郡守的“小园”,自号为“园公”。
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巴陵的早春二月,日日寒风,细雨飘零,春寒袭人,也侵凌着初春的花朵,怎不叫人担忧花蕾的命运。面对风雨飘摇的山河,心怀家国之痛的诗人此时的心境可用一个“怯”字来形容,“怯”的是风雨侵袭的阴冷天气,春寒砭骨,那些含苞待放的花儿怕也是萎靡萧索了吧,就像是人在乱世,流离飘零,备受磨难,心忧未来。然而,一枝雨中坦然怒放的海棠花却给寂寞伤感的诗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鼓舞。“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意思是:庭院中、短篱旁,一枝铁梗海棠毫不吝惜娇艳的花朵,在寒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笑靥绽放。诗人用“不惜”、“独立”展示了雨中海棠风姿卓然、品格孤傲的神韵,没有“长条无风亦自动,柔艳着雨更相宜”(韩持国)、“艳丽最宜新着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郑谷)的娇艳,此种风骨、此种情操,与诗人的精神、人格相契合,令这首咏物诗不落俗套,别出新意。
宋诗比较阅读(2011广州二模)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 春寒③
陈与义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 二月巴陵日日风,
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欲识此花奇绝处, 海棠不惜胭脂色,
明朝有雨试重来。 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①写于1125年北宋时期。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③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3分)
(1)拟人。第一首例句:海棠脉脉要诗催。第二首例句: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3分。修辞手法1分,例句各1分。]
(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4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海棠的脉脉含情、灿烂妩媚,表达了诗人对海棠无限的喜爱和欣赏。第二首诗借海棠不惧春寒、独立风雨的傲然之态,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 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4 分。形象特点各1分,思想感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王世贞《游张公洞记》详解
【2011广州二模试题与解析】春寒,陈与义翻译。春寒,陈与义翻译。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王世贞 文学体裁:散文
由义兴而左泛[1],曰东久[2]。九者,九里袤也[3],水皆缥碧[4],两山旁袭之,掩映乔木,黄云储野[5],得夕照为益奇。已泊湖[氵父][6],湖[氵父]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7]。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8]。从行者余弟敬美[9],燕人李生[10],歙人程生[11],郡人沈生、张生。 时余病足,李生亦病,为李觅一兜子[12],并余弟所携笋舆三[13],为一行,其三人为一行,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14]。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入。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意尽而穿横关[15],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余乃决策从后入。多到炬火前导,始委身一窍[16],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17]。其上隘,又不能尽受肩。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霞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发炬则大叫惊绝[18]。巨乃乳皆下垂,崛?甗锜[19],玲珑晶莹,不可名状。大抵色若渔阳媚玉[20],而润过之。稍西南为大盘石,石柱踞其上,旁有所谓床及丹灶、盐廪者[21]。稍东,地欹下而湿[22],迹之则益湿,且益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沬[23],时现时灭。久之,路几断。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24],下上凡百余级。忽呀然中辟[25],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自然,丹雘晃烂刺人眼[26]。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石状如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
[27],诡不可胜纪。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洞之胜,至是而既矣[28]。会所赍酒脯误失道,呼水饮之,乃出。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29],或曰张果[30];非也。道陵事在蜀颇著。许远游贻逸少书称[31]:“金堂玉室[32],仙人芝草,左元放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33]。”此亦岂其一耶?王子曰[34],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乌言仙迹哉!乌言仙迹哉![1]
作品注释
[1]义兴:即宜兴。宋因避太宗赵匡义讳,改名宜兴。 [2]东九:今作“东氿(guǐ)”,湖名,在宜兴东。(“氿”应读jiǔ) [3]九里袤:即东氿湖和西氿湖。[4]缥(piǎo)碧:青绿色。缥,淡青色。 [5]黄云:喻田野里秋热的稻谷。储野:储存在田野里。 [6]湖[氵父](fù):镇名,在宜兴南。[7]蓬户:这里指船棚。[8]质明:天刚亮的时候。[9]敬美:王世懋,字敬美,嘉靖进士,累官太常少卿。善诗文,名亚其兄。 [10]燕:今河北省。 [11]歙(shè):歙县,在今安徽省。
[12]兜子:只有坐位而没有轿厢的软轿。 [13]笋舆:竹轿。 [14]覆墩:翻倒的土堆。[15]横关:指前洞通往后洞的过道。 [16]委身:屈身。 [17]相辅:相助。 [18]发炬:这里谓举起火把。 [19]崛?(lěi):有高有低的钟乳石。甗锜(yǎn qí):谓钟乳石高低屈曲,上大下小如甗。甗为古代炊器,分两层,可上蒸下煮。 [20]渔阳媚玉:渔阳郡的美玉。渔阳郡在今北京市东。 [21]盐廪:盐仓。 [22]欹(qī):倾斜。 [23]沬(mèi):通“昧”,微暗。 [24]扶服:同“匍匐”,伏地爬行。 [25]呀(xiā)然:大而开阔的样子。辟:开。 [26]丹雘(huò):油漆用的红色颜料。这里指像丹雘一样的红色。晃烂:明亮耀眼。 [27]僧胡:即胡僧。 [28]既:尽。[29]张道陵:原名张陵,曾任江州令。后弃官修道,创立道教,世称张天师。 [30]张果:即张果老,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31]许远游:指东晋名士许询,字玄度,高阳人。因好游山水,故称为许远游。逸少: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32]金堂玉室:指神仙居处。
[33]左元放:东汉末方士左慈,字元放,卢江人。 [34]王子:作者自称。[1]
作品赏析
该文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七十二。张公洞,在江苏宜兴南张公山,相传为道教天师张道陵的洞宅。文章记述了游历张公洞的整个过程,并对这一钟乳洞作了生动传神的描写,读后令人神往。同时也指出这并非是张公的洞宅,所谓石床、丹灶、盐廪,不过是钟乳石的“仿佛貌之”而已。
且张道陵事在蜀,从而揭开了张公洞神秘的面纱。文章匠心独运,构思巧妙,描写生动自然,是王世贞的一篇著名游记。[1]
作者简介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yǎn)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为官正直,不附权贵,出为山东副使。其父王忬被严嵩构陷下狱,处死。隆庆初,伏阙讼父冤。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他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相倡和,继承“前七子”复古理论,被称“后七子”。李攀龙死后,他主持文坛二十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明史.王世贞传》)。《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博综典籍,诸习掌故,则后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三百零七卷,《弇山堂别集》一百卷,以及《艺苑卮言》、《嘉靖以来首辅录》、《觚不觚录》、《读书后》等著作。[1]
作品翻译
从宜兴向东泛舟而行,在湖停泊。湖[氵父]是去张公洞首先要经过的地方。半夜过后,忽然下起了大雨,雨点滴滴答答从船蓬窗口飘入。我起身在船仓内徘徊了很久。天亮的时候雨才停下来。跟我同行的有我的弟弟敬美,燕地人李生,歙县人程生,以及当地人沈生和张生。大约走了四里多路,到达了张公洞,从洞口看,它隆起的样子像翻倒的土堆。
张生从前曾经游历过张公洞,他告诉我应该从后洞进去,不要从前洞进去。不从前洞进去,是因为前洞道路很宽,一看游兴就全尽了,再也没有余味。游兴尽了再走通向后洞的过道,那里危险而狭窄的地方很多,可能中途后悔,而最终不能到达。我于是决定从后洞进去。多举些火把在前面引路,起初,我们弯腰走进洞穴,像鱼群那样一个接着一个向下走。越朝下走,路越滑,而且在陡峭的石级上不能完全站稳双脚。后脚要等前脚挪开后才能迈出,道路狭窄的地方,就用肩膀助力,(帮助脚踩到下一级)。洞穴的上面狭窄,所以朝下走时,肩膀也不能完全用力。像这样走了一百多级,渐渐看到前面行走的人,像烟雾中的鸟儿;又听到他们像在瓮中说话的声音。我们举起火把,
篇二:《春寒》
春寒
诗人:陈与义 朝代:宋春寒,陈与义翻译。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偶题(其一)(朱熹)
篇三:《刘一止翻译》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时能做文,参加太学考试,有关部门想举荐他具备孝、悌、睦、渊、任、恤、忠、和等八行,刘一止说:“品行是士人应该具备的。”不就。中进士及第,任越州教授。
绍兴初年,召任馆职,他大略说“:事情不能成功的,患在于不做,不患其困难,圣人不怕多难,通过难而图谋事情。如果不去做,而等待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这样的事吗?”高宗称赞他说得好。并且晓谕近臣认为他所言剀切符合治国之道,打算超擢使用,执政不乐,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迁任监察御史。上奏说:“天下治道,众多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坏而有余,君子虽多道则孤,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败坏朝政了。”又说“:陛下怜悯固有的弊端没有铲除,颓废的朝纲没有振兴,民困财竭,因此设立机构讲求研究,但没有听说有所施行,并有似是而非的议论欺骗陛下,说什么„这样将失去人心‟。所谓失去人心,必定是由于刑罚过于严苛,赋役过多,好坏不公,赏罚不明,如果这些都不存在,那么所失去的不过是小人之心,有什么弊病呢。”
当时各种事情正处于草创时期,有关部门以吏所省记作为法度,官吏因此勾结为奸,刘一止说:“法令都在,官吏依然营私舞弊,况且一切听凭省记,想任官就引用任例,想夺官就引用夺例,任夺在他的嘴上,弊病能够胜数吗?请将省记之文刊定颁行,这样才能杜绝奸吏玩法受贿的弊端。”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过了一年才写成。
迁任给事中。 对显贵亲近的所有请求,即使是小事也争执不放。御史中丞廖刚对僚属说“:台官应当谏言的,都让刘君先说了。”
居此官百余天,上奏不断,当权者开始忌恨他,上奏:“刘一止同周葵推荐吕广问,迎合李光。”刘一止被罢免,提举江州太平观。进为敷文阁待制。御史中丞何若上奏:“刘一止朋附李光,傲慢蔑视皇上。”刘一止被落职,罢祠。过了八年,请求告老还乡,复职,退休。秦桧死后,召他到朝廷,刘一止以病不能拜谢,极力推辞,进为直学士,退休。去世时八十三岁。
刘一止淡泊寡欲,曾教诲他的儿子说“:我平生任官通达坎坷,听凭自然,不投机取巧,因此方寸之间自有乐地。”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做文不讲求纤刻.诗词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阅读后说:“词语不是从人间得来的。”著有类稿五十卷。
篇四:《春寒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
<春寒>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陈与义。其全诗如下: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
1、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春寒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
2、怯:怕,这里让人感到畏惧的意思。
3、园公:作者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4、胭脂:形容海棠花色。杜甫<曲江对酒>:“林花着雨胭脂湿。”宋祁<锦缠道>词:“海棠经雨胭脂透。”
[译文]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经是新花嫩叶装点着春光了。这时候,人们所希望的是风和日丽,蜂蝶纷纷,把春光点缀得更加浓郁。春寒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 如果寒潮夹着风雨侵袭来了,就会发生“倒春寒”,这些花儿叶儿就要遭受摧残。
[鉴赏]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点和时间。“日日风”,可见春寒的持续。说“风”也包括了“雨”,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是倒装句法,就是“使园公担惊害怕”的意思。下面,笔锋一转,写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情景来了,不料在这非常恶劣的天气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足见天地之间的生机是扼杀不了的。海棠, 在唐宋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花。因为它非常娇嫩,有人用它来形容女性的娇柔,所以诗人对鲜红的花朵是用“胭脂色”来形容。这样的花枝,受得了寒凤冷雨的侵凌吗?不能不令人担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却看到海棠花挺身独立,虽然寂寞,但也昂扬,自己的“胭脂色”会被冲刷掉, 也毫不可惜。这两句诗中所流露的心情,是惊讶和喜悦!
草木是没有情感的。它的开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诗人赋与它感情,认为此时此地冒寒开放,表现了一种刚健挺拨,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细雨中”“独立”无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这两句把海棠刻画得生气勃勃,正是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靖康之难”,对宋朝统治下的汉族人民,当时的确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变动。陈与义在流离奔走之中,有着凄凉慷慨的情怀。他的某些诗篇热情歌颂了民族反侵略战争。这首诗虽然是写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样反映了时代的战斗气息。
篇五:《春雨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
<春雨>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陈与义。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尽春犹冷,羁心只自惊。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
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春雨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
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
[鉴赏]
大自然的各种景致,表现在诗人的作品中时,往往随着诗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许多诗人感到“喜”,而陈与义却感到“惊”。前两联用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意,而不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境,所以,一场春雨过后,看不到杜甫“花重锦官城”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