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何满子歌

| 大学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大学英语三级】

元稹:何满子歌 篇一:《中华书局版《元稹集》存在的八个问题》

中华书局版《元稹集》存在的八个问题

周相录 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唐都学刊》2003年2期,4500字

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冀勤先生点校的《元稹集》,其意义是毋唐赘言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许多地方不能差强人意。

我读《元镇集》,首先为之遗憾的是录校不精。一、一些重要异文未录。如卷54《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一出外有司”,“外”宋蜀本、四部丛刊本、《全唐文》卷654俱作“于”;卷26《何满子歌》“碧袖歌垂翻鹤卵”,“歌”宋蜀本、卢校宋本俱作“欹”;卷60《祭亡友文》“忽莫陈于丧次”,“莫”宋蜀本、卢校宋本俱作“奠”。实际上,上举三例冀氏校勘底本俱误,而点校者遗落的异文恰恰是正确的。二、校记张冠李戴。如卷10《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前古韵耳,不足难之”,冀氏校云:“张校宋本作‘前书口,可谓灾难之’。”检四部丛刊本附张元济校记,张校宋本“前”下五字正作“古韵耳不足”,如冀校所云者,实为凹部丛刊本、马元调本。三、重复过录前人校记。如卷15《辋川》:“世累为身累,闲忙不自由。殷勤辋川水,何事出山流?”冀氏校云:“辋川:卢案:诗与题不合,疑有脱误。”其实,诗写辋川,诗与题正合,冀氏所录卢氏案语,乃卢氏校此诗前一首《日高睡》时所下。冀氏此前已录,今重复过录,徒增后人疑惑。四、校记过录讹误。如卷11《店卧闻幕中诸公微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三省柜行怪”,冀氏校云:“怪:卢校云:宋本‘怪’作恢无韵,按集中多以‘怪’作‘乖’,此不当从宋本。”检《群书拾补》,卢校实为:“平声,宋本‘怪’作‘恢’,无音。案:集中多以‘怪’作‘乖’用,此似不当从宋本。”五、校改底本而不出校。如卷58《唐左千牛韦佩母段氏墓志铭》“暴疾终于覆信第”,据吕温《故太子少保赠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东京·履信坊》、《元河南志》卷1《京城门坊街隅古迹》,“覆”显为“履”形近之讹。底本正作“履”,冀氏误改作“覆”且未出校。六、辨字不精,以对为错,或不当出校而出校。如卷29《论教本书》“口不得习操断击搏之书”,冀氏校云:“搏:原作‘搏’,据马本、丛刊本、《英华》改。”检底本,正作“搏”而不作“痔”。眷12《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马日}取骑来千里”,冀氏校云:“阳:《全唐诗》作‘释’。”其实,{马日}、释为同一字,冀氏误以为二,不当出校而出校。七、其它。卷52《唐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兵部尚书兼左骁卫上将军充大内皇城留守御史大夫上柱国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 “不假不狂”,冀氏校云:“不假:原阙,据马本、丛刊本、《全唐文》、《唐文粹补遗》补。”“假”原阙,而“不”本不阙,无需补。 第二个令人遗憾的问题是误校太多。客观地说,冀校元集存在的误校是比较多的,一个研究元稹的学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它。如卷4《巴蛇》“凭鸟远难宠”,“宠”底本原作“笼”。“笼”属上平声东韵,与其它三韵字(戎、功、濛)同韵,而‘‘宠”则属上平声肿韵,于韵于意俱不稳妥,故底本不误,冀氏校改失之。更值得注意的是,前人或时贤的意见不错,而冀氏未经斟酌,轻率“更正”,结果以对为错,贻误后人。如卷44《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卞孝萱先生《元稹年谱》认为:“此《制》长庆元年二月甲戌撰。《制》中‘左仆射’之‘左’是‘右’之讹。”这本来极正确,然冀氏校点元集时却予以否定:“查《旧唐书·韩皋列传》,知皋先于长庆元年拜尚书右仆射,二年转左仆射,且《制》中已称皋为‘尚书右仆射’,显系长庆二年再授之制。”考《旧唐书·韩皋传》云:“(元和十五年)三月,穆宗以师保之旧,加检校右仆射„„长庆元年正月,正拜尚书右仆射。二年四月,转左仆射„„”是自检校右仆射至左仆射,中经真拜右仆射。此点亦可用《旧唐书·穆宗纪》及《新唐书·韩皋传》佐证之。显然,冀氏仅关注“尚书右仆射”,却忽略其为“检校”之职,其后有真拜右仆射一中间环节,当属失察。且《制》申明谓“正名端揆”,“左”当为“右”甚明。据我粗略地统计,《元稹集》存在的误校约有70余处。

第三个令人遗憾的问题是没有尽可能地比勘异同,定其取舍。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如明末清初毛衣那样的‘死校”,但那只称得上是“校”而不“勘”。“死校”在历史上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的校勘者不能也没有以此为金科玉律的。在我看来,元集的许多异文是能或

依文意、文理,或据史实等作出取舍的。如外集卷5补遗5《授卫中行陕州观察使制》中“朝诸大夫’显为“朝请大夫”之讹,因为唐朝根本就没有“朝诸大夫”;卷59《告畲三阳神文》中“旋六千里”之千”显为“十”形近之讹。因为通州为一极普通州郡,如何能幅员“六千里”?且文中所言亦非整个通州,而仅指畲山一处。又,次篇《告畲竹山神文》明言“幅员六十里之地”;卷52《沂国公魏博德政碑》中“陛下以成德丧师”之“师”显为“帅”之讹,因为元和未成德无战事,仅有节度使王承宗之去世;卷35《进西北边图经状》中“其《图》四卷”之“图”后夺一“经”

元稹:何满子歌 篇二:《五言绝句》

(1)《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2)《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3)《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元稹:何满子歌)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元稹:何满子歌)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元稹:何满子歌)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4)《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

(5)《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元稹:何满子歌)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6)《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韵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

(7)《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元稹:何满子歌)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元稹:何满子歌)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8)《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元稹:何满子歌)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元稹:何满子歌)

(9)《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元稹:何满子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

1、春晓:春天的旱晨。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10)《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11)《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元稹:何满子歌)

【注解】:

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

颦蛾眉:皱眉。

【韵译】: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12)《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解】:(元稹:何满子歌)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元稹:何满子歌)

(13)《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元稹:何满子歌 篇三:《江雪》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元稹:何满子歌)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新嫁娘》 作者: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行宫》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春怨》 作者: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送灵澈》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玉台体》 作者: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哥舒歌》 作者: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何满子》 作者: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渡汉江》 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元稹:何满子歌 篇四:《古诗三百首视频大全_儿童古诗三百首全集》

<古诗三百首>汇编了近300首古诗,插图古朴细致.解释生动易懂,是学龄前到小学低年级儿童认识唐诗、理解古典文学的好帮手。<古诗三百首>分为五言或七言。古诗三百首内容如下:
五言古诗:
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0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06李白:月下独酌 007李白:春思 008杜甫:望岳 009杜甫:赠卫八处士 010杜甫:佳人 0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012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013王维:送别 014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015王维:青溪 016王维:渭川田家 017王维:西施咏 01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019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0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021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022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023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02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025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026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027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028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029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030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031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032韦应物:东郊 033韦应物:送杨氏女 034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035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
036王昌龄:塞上曲 037王昌龄:塞下曲 038李白:关山月 039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040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041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042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043李白:长干行 044孟郊:烈女操 045孟郊:游子吟 04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
047李颀:古意 048李颀:送陈章甫 049李颀:琴歌 050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051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052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053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5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055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056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05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8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060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061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062杜甫:寄韩谏议 063杜甫:古柏行 064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065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066韩愈:山石 067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068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069韩愈:石鼓歌 070柳宗元:渔翁 071白居易:长恨歌 07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073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
074高适:燕歌行并序 075李颀:古从军行 076王维:洛阳女儿行 077王维:老将行 078王维:桃源行 079李白:蜀道难 080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081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082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083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084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085李白:将进酒 086杜甫:兵车行 087杜甫:丽人行 088杜甫:哀江头 089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
090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091张九龄:望月怀远 09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93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094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095沈全期:杂诗 096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097王湾:次北固山下 098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099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100李白:赠孟浩然 101李白:渡荆门送别 102李白:送友人 103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104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05杜甫:月夜 106杜甫:春望 107杜甫:春宿左省 108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古诗三百首视频大全_儿童古诗三百首全集。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109杜甫:月夜忆舍弟 110杜甫:天末怀李白 111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112杜甫:别房太尉墓 113杜甫:旅夜书怀 114杜甫:登岳阳楼 115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6王维:山居秋暝 117王维:归嵩山作 118王维:终南山 119王维:酬张少府 120王维:过香积寺 121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22王维:汉江临眺 123王维:终南别业 12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5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26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2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28孟浩然:过故人庄 129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30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31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132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33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34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135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36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137刘长卿:新年作 138钱起:送僧归日本 139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40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41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142韩□(“雄”右半换“羽”):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43刘脊虚:阙题 144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45卢纶:李端公 146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47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48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49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50刘禹锡:蜀先主庙 151张籍:没蕃故人 15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53杜牧:旅宿 154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155许浑:早秋 156李商隐:蝉 157李商隐:风雨 158李商隐:落花 159李商隐:凉思 160李商隐:北青萝 161温庭筠:送人东游 162马戴:灞上秋居 163马戴:楚江怀古 164张乔:书边事 165崔涂:巴山中除夜有怀 166崔涂:孤雁 167杜荀鹤:春宫怨 168韦庄:章台夜思 169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170崔颢:黄鹤楼 171崔颢:行经华阴 172祖咏:望蓟门 173李颀:送魏万之京 17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176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177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178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79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180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81王维:酬郭给事 182杜甫:蜀相 183杜甫:客至 184杜甫:野望 185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6杜甫:登高 187杜甫:登楼 188杜甫:宿府 189杜甫:阁夜 190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191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192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193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194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195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96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97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198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199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00韩□:同题仙游观 201皇甫冉:春思 202卢纶:晚次鄂州 20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20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05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206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207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 208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209李商隐:锦瑟 210李商隐:无题 211李商隐:隋宫 212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213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214李商隐:筹笔驿 215李商隐:无题 216李商隐:春雨 217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218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219温庭筠:利洲南渡 220温庭筠:苏武庙 221薛逢:宫词 222秦韬玉:贫女 223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五言绝句:
224王维:鹿柴 225王维:竹里馆 226王维:送别 227王维:相思 228王维:杂诗 229裴迪:送崔九 230祖咏:终南望馀雪 231孟浩然:宿建德江 232孟浩然:春晓 233李白:夜思 234李白:怨情 235杜甫:八阵图 236王之涣:登鹳雀楼 237刘长卿:送灵澈 238刘长卿:弹琴 239刘长卿:送上人 240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41李端:听筝 242王建:新嫁娘 243权德舆:玉台体 244柳宗元:江雪 245元稹:行宫 246白居易:问刘十九 247张祜:何满子 248李商隐:登乐游原 249贾岛:寻隐者不遇 250李频:渡汉江 251金昌绪:春怨 178西鄙人:哥舒歌 253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254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255李白:玉阶怨 256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257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258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259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260李益:江南曲
七言绝句:
261贺知章:回乡偶书 262张旭:桃花溪 263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4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5王昌龄:闺怨 266王昌龄:春宫曲 267王翰:凉州词 26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69李白:下江陵 270岑参:逢入京使 27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72韦应物:滁州西涧 273张继:枫桥夜泊 274韩□:寒食 275刘方平:月夜 276刘方平:春怨 277柳中庸:征人怨 278顾况:宫词 279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80刘禹锡:乌衣巷 281刘禹锡:春词 282白居易:后宫词 283张祜:赠内人 284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285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 286张祜:题金陵渡 287朱庆馀:宫词 288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289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290杜牧:赤壁 291杜牧:泊秦淮 29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93杜牧:遣怀 294杜牧:秋夕 295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296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297杜牧:金谷园 298李商隐:夜雨寄北 299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00李商隐:为有 301李商隐:隋宫 302李商隐:瑶池 303李商隐:嫦娥 304李商隐:贾生 305温庭筠:瑶瑟怨 306郑畋:马嵬坡 307韩□:已凉 308韦庄:金陵图 309陈陶:陇西行 310张泌:寄人 311无名氏:杂诗 312王维:渭城曲 313王维:秋夜曲 314王昌龄:长信怨 315王昌龄:出塞 316王之涣:出塞 317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 318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 319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 320杜秋娘:金缕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35740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