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专业介绍

| 大学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大学英语三级】

复旦大学专业介绍 本科类
哲学 哲学类    哲学   
法学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朝鲜语    新闻传播学类   
历史学 历史学类   
理学 数学类   
工学 力学类    软件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   
管理学 保密管理    经济管理类   
其它 社会科学试验班    人文科学试验班    经济管理试验班    技术科学试验班    理科试验班    自然科学试验班    医学试验班   

哲学类(本科类)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前身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批创建的三所哲学系之一,也是国内首批培养文科博士的哲学系。2006年10月,建系50周年之际,在原哲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现学院下设哲学系和宗教系。胡曲园、全增嘏、严北溟、王蘧常、陈珪如等著名教授的开创性贡献为哲学学院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哲学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合理、科研特色明显、师资力量雄厚的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5000余名各类哲学人才,并形成了“汇通中西,扎根学术,守护思想,引领时代,传承薪火,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 o专业设置哲学学院目前共有哲学(哲学方向、国学方向)、宗教学2个本科专业,有科技传播与科技决策1个第二本科专业,有8个硕士学位点、9个博士学位点、1个哲学博士后流动站、11个附属研究机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现代哲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中心、佛教研究中心、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管理哲学研究中心、教育哲学研究中心、人文精神研究中心。学院刊物为《复旦哲学评论》。1994年,原哲学系被确定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2000年获得了按照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授予博士学位的资格;2007年学院整个哲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此外学院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985”二期创新平台,学院的综合学术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l本科专业哲学(哲学方向、国学方向)宗教学l本科辅修专业科技传播与科技决策l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企业伦理l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比较哲学o专业介绍l哲学专业哲学是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具有最为悠久的传统。它思索人类问题的基本性质与人类发展的前景,探讨人类与世界的根本关系,反思人类文明的深层动力,研究民族文化的前途与命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哲学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致力于强化基础、注重经典、拓宽领域、不断创新,已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哲学学院“哲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在2005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专业课程:哲学导论、哲学原典导读、先秦诸子、古希腊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中国哲学方面的周易研究、老庄研究、经学研究、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家等;西方哲学方面的康德哲学、黑格尔《逻辑学》、现象学概论、分析哲学、心灵哲学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哲学、《资本论》研究等;实践哲学方面的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价值哲学、应用伦理学等;逻辑与科学哲学方面的现代逻辑、逻辑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科学思想史等以及宗教学方面的各类课程。l宗教学专业宗教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宗教现象及其历史演变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人类宗教的起源、宗教与人类其他精神活动的关系、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问题。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宗教学人才的需要,宗教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既重视专业基础,也注重宗教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在专业培养方面具有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主要专业课程:宗教学概论、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佛教哲学、佛教史、佛教原著选读、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史、基督教原著选读、道教史、道教原著选读、儒教的理论与历史、犹太教的理论与历史、宗教伦理学、宗教心理学、宗教法规与宗教政策等。另外,每学期开设专题讲座,由国内外知名学者主讲。o师资力量哲学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68人,其中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9人,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21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及新世纪人才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3人;上海市教学名师2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5人;复旦大学教学名师3人,复旦大学“世纪之星”6人;有长期(半年以上)国外研究访问经历的教师53人,教师队伍学缘结构优良、学术背景优秀。o教学成果在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哲学学院注重教学成果的积累,取得丰硕的果实。学院的“哲学专业教授课程体系改革”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复旦大学校长团体奖,学院还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师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等奖项。“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宗教学本科教学体系建设”两个项目获得了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此外哲学学院还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4门,学校精品课程3门,学院拥有的各类精品课程数量在复旦人文社会科学各院系中居于领先地位。o国际交流哲学学院高度重视对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哲学系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努力为学生的交流访问创造条件。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以及美国耶鲁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意大利萨利西亚纳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大学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关系,近年来,每年本科生就有近30位同学出国交流,在复旦大学各院系中非常突出。o毕业去向与研究深造哲学学院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令人满意。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就业呈现良好势头,学生毕业去向大致稳定在三个方向,三分之一多的同学继续深造,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进入传媒文化机构或政府机构;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进入商务机构或企业单位。以07届毕业生为例,就业率达到98%以上。其中有50%本科毕业生进入复旦、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斯坦福、牛津、哥伦比亚、圣母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哲学、宗教学以及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读研深造;另外50%的学生则以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优异的综合素质进入到各类企业、事业以及政府机构工作,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哲学学院五十年来培养的各专业的毕业生近5000人,这些系友如今分散世界各地,遍布各行各业,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长江学者”俞吾金教授、吴晓明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德语系的汤晨曦教授、美国大河谷州立大学哲学系主任倪培民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曹锦清教授;如复星高科技公司董事长郭广昌先生,证大投资公司董事长戴志康先生,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联席主席虞锋先生;如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吕丘露薇、《解放军报》总编于顺昌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吴昌德先生;如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先生、前昆明市长王文涛先生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然还有更多杰出的系友工作在不同的职业和岗位上,以自己辛勤的努力和出色的业绩,为学院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网址philosophy.fudan/
哲学(本科类)

 

哲学是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具有最为悠久的传统。它思索人类问题的基本性质与人类发展的前景,探讨人类与世界的根本关系,反思人类文明的深层动力,研究民族文化的前途与命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哲学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致力于强化基础、注重经典、拓宽领域、不断创新,已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哲学学院“哲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在2005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专业课程:哲学导论、哲学原典导读、先秦诸子、古希腊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中国哲学方面的周易研究、老庄研究、经学研究、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家等;西方哲学方面的康德哲学、黑格尔《逻辑学》、现象学概论、分析哲学、心灵哲学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哲学、《资本论》研究等;实践哲学方面的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价值哲学、应用伦理学等;逻辑与科学哲学方面的现代逻辑、逻辑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科学思想史等以及宗教学方面的各类课程。
法学(本科类)
法学,一门最古老、又是最现实的社会学科,一个自有大学出现就设立了的高等教育专门学科,等待着一切有志于挑战自我、勇于智力交锋的青年人,来复旦这个学术殿堂实现追求至高理想、又脚踏实地的职业化人才的人生设计方案。——郭建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复旦大学法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法学发展的历程。1927年,复旦大学政治学系设法律组,为复旦大学法律学科之渊源。1929年系科改组,法律组独立成系,属法学院,为复旦大学正式建立法律系之始,此后几经撤立分合。1983年,法律学专业再度独立并成立法律学系。1994年,恢复法学院建制,包括法律学系、国际经济法系、国际政治系、社会学系与人口研究所。2000年11月,正式成立单一法律学科的法学院。
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结构优良。现有教师58位,其中教授28位,副教授20位;31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长期(半年以上)国外研修经历的27人,在国外知名大学获硕、博士学位的14人。建国以来,该院先后有3名教授分别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及上海市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现设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国际法学、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和经济法学等9个硕士学位点,以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民商法学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主办院刊《当代法学研究》。法学院积极贯彻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努力为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提供条件,多人次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以来,该院教师共承担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承担省部级项目3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39项。2005年至2006年,法学院教师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法学学科第二名。法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等国内权威综合性刊物和法学刊物以及美、日和港、台等海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名教师曾受各级国家机关邀请,参与法律制定和政策咨询。法学院在教学领域富有创新和特色。该院教师主持编写推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系列教材”和“复旦大学新编法学系列教材”。6部教材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三门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四位教授分别被评为“上海市教学名师”和“复旦大学教学名师”;10项教学成果分别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和复旦大学优秀教学成果;5位教师曾获“上海市育才奖”;1位教师曾获复旦大学“校长奖”;3位教师曾获“复旦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该院教师主持撰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法学院共开设课程118门,除完成本院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全校非法学专业本科生的综合教育课程教学,并开设法学第二学位、校内公选课以及校际辅修课多门。法学院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学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教学结构合理;注重本科教材建设,该院教师编写的教材覆盖了所有开设的法学专业主干课程;积极推进双语课程、专业英语和全英语教学,该院教师已编写了系统的双语课程教材、专业英语教材,开设有教育部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门。在教学上,学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法学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理论的传授和法律实践技能的训练。“诊所式”教育、模拟法庭已成为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法学院拥有全国一流的硬件设施,还建有模拟法庭等教学设施。法学院现有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科生1,900余人,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成绩突出。“青年法学会”、“法律硕士协会”和“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实践活动,经常性举办模拟法庭、系列讲座和义务法律咨询,并进行法律援助、服务社会;办有学生法律刊物《阶梯》和《法律硕士评论》,是学生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本科生曾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文科组一等奖1项,三个本科年级分获“上海市先进集体标兵”和“上海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3年和2005年,复旦大学法学院参赛队分获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冠、亚军,两度代表中国赴美国华盛顿比赛。1993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中,复旦大学代表队一举夺冠,4名辩论队队员中有2名是当时法律系本科生。除面向全校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外,法学院还有专为本院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多项,如美迈斯奖学金、安理奖学金、贝克·麦肯思奖学金、高特法学奖学金、众达法学奖学金、权亚法学奖学金、西蒙斯奖学金等,旨在推动专业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品学兼优的青年法律才俊不仅可以获得物质奖励,而且可以获得与世界著名律师事务所亲密接触的机会。除校际交流外,法学院还积极开展院际间对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到国外一流大学法学院交流学习的机会。现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科研、教学机构有频繁的学术互访,每学期都邀请海外知名教授、法律实务工作者前来为学生授课。此外,复旦大学法学院每年还招收50余名外国留学生。法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良好,本科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08年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地区流向以上海市为主,达到92.86%,其他地区还包括江苏、福建、广东、辽宁等。就业行业主要包括公司企业,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68.57%,其中以律师事务所居多,其次为公检法等机关单位,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14%;继续读研有2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出国留学1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o法学专业法学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法律意识,熟练掌握各部门法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处理法律实务的能力。主要专业课程: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专业基础课。另设有以民商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为主干方向的物权法、金融法、海商法、公司法、劳动法、税法、仲裁法、信托法、银行法、证券法、担保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经济合同法、法律诊所等专业选修课。o知名校友季翔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代表队辩手美富律师事务所我于1990年进复旦法律系学习,当时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念文科,选法律系(现法学院)是因为它是所有能保送的院系里和现实生活最贴近的。我在法律系念了7年,其间在复旦住了5年,那可能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在那些日子里,基本形成了日后赖以成为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结交了许多一生中的挚友,念了很多以后再也没有时间念的书,去了很多以后很难再去的地方。有时也会被法律的简约和严密之美所震撼,会沉浸于对假想案例的构建和争论中去。但由于对实践的偏执的追求,我最后没有选择学术道路。学了7年的法律,当了4年的律师之后,我仍然没有厌倦这个职业。如果你理想的职业是既能与人打交道,又要求相当的专业技能;既贴近社会生活,又提供思考的机会;既中规中矩,又不乏创造力。那么攻读法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复旦绝对是读大学的好地方。符望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2001届毕业生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法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迫切要求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法律人才。而选择复旦法学院,不但能接触丰富的藏书、聆听精彩的讲座、参与广泛的法律实践,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一个法律人的品格,学会一个法律人的思考。我经常怀念在复旦法学院度过的7年光阴,因为除了出色的法律职业教育外,它还给我自由的思想、民主的精神以及对法治的深深信仰。虽然这些理念很难用有限的语言符号去表达,但却是每一个有志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法学作为一种“正义之学”,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操作过程,更要理解法律是作为一种追求人类正义的制度安排而存在的。假如你们最终选择把美丽的4年时光留给复旦法学院,我相信你们会慢慢体会这一点。院系网站law.fudan/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类)

该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青年学、西方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组织行为学等。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思想人格的影响。……检验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应看他一时的成绩,而要看在20年后,他的学生究竟有多少在专业岗位上真正发挥影响;检验一所大学是否优秀,也不能看一时的效应,而是要在20年后看这所大学究竟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学生。——陈思和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于1925年,是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研究领域广泛,实力雄厚,在国内中文学科中堪称一流。著名学者刘大白、谢六逸、陈望道、陈子展、郭绍虞、刘大杰、朱东润、赵景深、蒋天枢、王欣夫、张世禄、吴文祺、蒋孔阳、贾植芳等都曾在该系长期任教。现有教授46人,副教授37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9个。近年来,该系教师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数百部,其中《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汉语方言大辞典》(五卷本)、《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文学史新著》(三卷本)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和上海市的许多重要奖项。中文系现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两个本科专业,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学习之间的紧密结合,注重对汉语言文学原典的精读与把握,也要求学生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体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较为全面的审美能力。这些年来,中文系开设了《论语》、《庄子》、《世说新语》、《文心雕龙》、《四库提要》、《说文解字》、《马氏文通》以及鲁迅、胡适、沈从文等现代名家作品的精读课程,在全国高校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被列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与教材建设”荣获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中文系在近年还开设了《实验语音学》、《欧美语言学史》、《西方美学经典选读》等中英文双语课程,促进教学改革和培养方式的国际化、多样化,努力提高学生在专业上的外语应用能力。为学生赴海外深造,汲取与借鉴国际研究成果提供必要的学术准备。中文系通过“望道讲座”平台,有计划地邀请海内外学者和名家来我系讲学,王安忆等人主持的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心先后邀请白先勇、余光中、汤婷婷、余华等作家来系纵论文学。近几年来,海外知名学者在我系多次开设讲座或讲授完整课程,如顾彬(德国波恩大学)的“德国文学史”、宇文所安(美国哈佛大学)的“宋词”、柯马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先秦两汉诗赋”、唐小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目前,中文系拥有陈思和、张涌泉、王德威(美)等长江学者3名;章培恒、裘锡圭、王水照等前辈名师仍活跃在教学、研究第一线;黄霖、陈尚君、骆玉明等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均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声誉卓著;年青教授中陈引驰、郜元宝、傅杰、张新颖先后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我系资料室拥有专业藏书10万余册,均向本科生开放阅览。良好的师资和图书资源将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提供巨大的推力。中文系不断增加学生海外游学的机会。近年来,已先后派遣数十位本科生赴美国加州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国学院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校交换访学。专业扎实又拥有国际化学习背景将使你成为21世纪大学生人才的领跑者。近年来,中文系毕业生除了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以外,主要到各大报社、各广播电台、各大出版社、旅游部门、各级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的管理机关和宣传部门工作。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和素质良好,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该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培养在中国文学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主要专业课程:文学原典导读、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美学、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汉语言专业该专业培养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主要专业课程:语言学名著精读、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写作、汉语史、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
英语(本科类)

 

精通外语,放眼世界,是明日精英人物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欢迎全国的有志青年来报考外文学院。在这里你们将发现一个具有浓厚的世界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学识深厚谆谆善教的导师将帮助你们掌握你们热爱的外语,引导你们进入国外先进文化的殿堂。不管你们将来选择的职业是什么,在外文学院的学业将给你们打开通向灿烂前程的大门。——院长褚孝泉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简称外文学院)的前身外文系是复旦大学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3年9月,外文系与大学英语教学部合并后成立外文学院,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朝鲜语语言文学系、翻译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现代英语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法语国家研究中心、北欧文学研究所、韩中文化比较研究室等十余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3名,同时每年从世界各地聘请英、日、德、法、俄、韩等10多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更有众多外国语言文学专家来院作短期讲学,而该院教师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曾赴国外访问或进修,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国外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学院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博士生导师17名。优秀本科生可以直升本系硕士生和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学院几十年来学术成果丰富。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新英汉词典》饮誉中外。由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更是获得了国家、上海及分类学科特等、一等多项重奖;由大学英语教学部编写的《大学英语》获得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 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大学的合作和交流,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学习交流。此外,还有各种短期的假期出国实践活动。o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创建于1905年,与复旦大学同龄,1984年建立博士点,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一百年来,众多著名学者先后在英语系执教,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成绩卓著,影响深远。英语系的图书馆资料齐全,除复旦大学图书馆的英语藏书以外,英语系的外文图书资料总藏书量为12万册,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学术刊物为150余种。英语系的特色藏书为8000多册有关莎士比亚的图书。英语系多媒体实验室拥有60余台高性能电脑,供师生上网浏览检索资料。另有语音设备齐全的语言实验室6个。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的文学、文化和科学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英语系学生语言基本功扎实,有上乘的口笔译能力,知识面广,思辨力强,在全国各种英语技能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如在“外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英语系辩论队两次受邀,两次获得冠军。历届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的全国统测中成绩优异。该专业主要就业去向为:国家重要政府部门,国内外重要的教育、商务、企业、新闻传媒机构,以及各国驻华机构等。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36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