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张孝祥文言文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观月 张孝祥
观月张孝祥文言文(一)

观月 张孝祥

中秋节金沙滩观月情景的悠闲和快乐。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书法家。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原文

观 月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

1

[7]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8]若夫:至于。

[9]必:一定。

[10]诚:果真。

[11]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12]之:往。

[13]蕲(qí):求。

[14]玩:欣赏。

[15]“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16]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7]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18]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9]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20]沙:指金沙堆。

[21]当„„之中:处在„„之间。

[22]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23]“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24]尽却:全部退去。却:退,退去。

[25]童隶:书童仆役。

[26]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观月张孝祥文言文】

[27]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28]激射:喷射。

[29]目眩(xuàn):眼花。

[30]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

[31]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32]广寒宫:即月宫。

【观月张孝祥文言文】

[33]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34]于是:在这里。

[35]备:齐全,完备。

2

课外文言文翻译
观月张孝祥文言文(二)

江天一传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1)。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 至性(2)。尝语人曰(3):“士不立品者(4)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5),每试辄拔置第一(6)。年三十六,始得诸生(7)。家贫屋败(8),躬畚土筑垣以居(9)。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10)。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 :

(1)徽州:清代徽州府,辖歙(shè)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2)具:通“俱”。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3)尝:曾经。语:对„„说。(4)立品:树立良好品德。(5)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1628—1644)初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 (6)试:指童生岁试。(7)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8)败:破、坏。(9)躬畚(běn本)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具。此作 动词用。(10)暴(pù铺):通“曝”,晒。(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12)敝盖:破伞。

(13)自若:自如,像平常一样。

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 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目不见睫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 “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杜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象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趹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象眼睛(一样)。”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寒松赋

翻译: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多少年。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别的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君子的志趣气节相投,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身为栋梁之才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唐诗》存其诗四卷。

观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

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编辑本段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至于。必:一定。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之:往。 [10]蕲(qí):求。玩:欣赏。 [11]“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2]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3]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4]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5]“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6]尽却:全部退去。却:退,退去。童隶:书童仆役。 [17]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8]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19]激射:喷射。 [20]目眩(xuàn):眼花。 21]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即月宫。 [22]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3]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管仲不谢私恩

原文: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

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 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观月张孝祥文言文】

译文:

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押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 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请他吃食物。因此私下里,这个防守的人对管仲说:“如果你有幸 到了齐国而没被处死,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假如真 像你说的话,那么我重用贤良者,让有才能的人得以发挥,我怎么谢你呢?”这个防守的 人因此怨恨管仲。【观月张孝祥文言文】

感言:

【观月张孝祥文言文】

即使身处逆境,管仲仍可做到分清公事和私恩,坚持唯贤是举,唯才是用,不怕得罪 人,难能可贵!

观月记 张孝祥
观月张孝祥文言文(三)

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

《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

观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文章《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答案附翻译出自/article/79143118.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果真#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1. 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观月记 张孝祥》阅读答案。

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观月张孝祥文言文】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 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2.宜:适合 是:此 、这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八月之望

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
观月张孝祥文言文(四)

<观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其全诗如下:
[原文]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观月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观月记翻译赏析_作者张孝祥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
[7]之:指代中秋月和近水的城郭宫室。
[8]若夫:至于。
[9]必:一定。
[10]诚:果真。
[11]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12]之:往。
[13]蕲(qí):求。
[14]玩:欣赏。
[15]“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16]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7]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18]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9]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20]沙:指金沙堆。
[21]当……之中:处在……之间。
[22]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23]“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24]尽却:全部退去。却:退,退去。
[25]童隶:书童仆役。
[26]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27]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28]激射:喷射。
[29]目眩(xuàn):眼花。
[30]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
[31]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32]广寒宫:即月宫。
[33]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34]于是:在这里。
[35]备:齐全,完备。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文言文杨氏之子翻译_杨氏之子阅读答案
观月张孝祥文言文(五)

文言文<杨氏之子>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文言文杨氏之子翻译_杨氏之子阅读答案。”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3)为设果,果有杨梅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鉴赏]
整个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字义:甚:很 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 指:拜见 乃:就,于是 示 :给 看 曰:说 未:没有
孩子的回答很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404821.html